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25分)

1.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风驰电掣.(chè)瘦骨伶仃.(tīng)战战兢.兢(jīng)辙.(zhé)乱旗靡

B.深恶.(wù)痛绝锲.(qiè)而不舍睚眦.(zì)必报淋漓尽至.(zhì)

C.觥.(gōng)筹交错弱不禁.(jīn)风明眸善睐.(lài)荷.(hè)枪实弹

D.一抔.(póu)黄土拈.(niān)轻怕重矫揉.(róu)造作不省.(shěng)人事

2.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瓦长片毋B.瓜鸟凹辽C.廷岌祁丞D.延孜舛尧

3.依次填入下列句栝号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2分)

(1)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2)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决定()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3)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却很冷淡。

A.静止、启用、反应B.截至、起用、反应C.截止、起用、反映D.截至、启用、反映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栝号处的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2分)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两手都硬起来,()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手硬,()可能有一时的效果,()最终两个文明建设都上不去。

A.只有、才、虽然、但B.只要、就、即使、反而 C.因为、所以、尽管、可 D.既然、就、也、而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2分)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

6.这次日晕发生在去年10月22日,据连续观察记载,那天上午八时以后,金顶上空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形成两个相交的椭圆。(1分)

A.连续B.记载C.环绕D.逐步

7.那些书摊的图书内容的好坏、环境卫生和经营作风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1分)A.的好坏B.都C.或D.产生

8.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处置特殊病例。(1分)

A.每次B.耐心C.条理D.处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9~10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以下例句中的“则”与“则忧其民”中的“则”意义、用法相同的是(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C.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D.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确意思是(2分)

A.不认为外物的好或坏和自己的得或失是可喜或可悲的事。

B.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

C.不认为外物的美好是可喜的,也不认为自己的坎坷是可悲的。

D.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者感到悲伤。

11.填入下面句子中方框处的最恰当的文句是(2分)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__________。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艺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12.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亲戚

..或余悲,他人亦已歌。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

..无悔矣。

③昼夜勤作息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伶萦俜苦辛。④郦元以为

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汉贼也。⑥至于

A.①②⑤B.②④C.③④⑥D.①③⑤⑥

阅读下面三副对联,回答13~14题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③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13.上述对联都出自中学课文,这些课文的作者依次是(2分)

A.邓拓毛泽东曹雪芹 B.邓拓邓小平曹禺C.吴晗毛泽东曹禺D.吴晗邓小平曹雪芹14.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事;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③用来批判炫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B.①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②用来讽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奢华。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关心政治的传统;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③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二、(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15~21题。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

..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①。常朝南殿,见典御②进新冰,钩盾③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④之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即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

爱,顽鲁

..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注:①乘舆:帝王的代称。②典御:主管皇帝膳食的官员。③钩盾:主管皇帝果蔬的官员。④叔段:郑庄公之弟,受母姜氏宠爱,骄横自恣,后谋反时为庄公所败。州吁:卫庄公宠妾所生,受宠爱,喜争斗,弑桓公自立后,不修德政,虐待百姓,被杀。

15.下列两句中加红字的正确读音是(1分)

①器服玩好,必拟乘舆。②不知分齐,率皆如此。

A.hào fèn B.hào fēn C.hǎo fèn D.hǎo fēn

16.中文“东宫”是谁的代称?(2分)

A.齐武成帝B.太子C.太后D.琅邪王

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的正确意义是

17.年十许岁,骄恣

..无节。(2分)

A.骄傲专横B.放荡不拘C.骄傲放纵D.骄傲自满

18.玩鲁

..者亦当矜怜。(2分)

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蠢笨

19.下列句子中的“意”同“我何意无”的“意”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⑤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A.①④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③⑤

20.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这句话正确的意思是(2分)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的帝每次见面时都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C.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D.武成帝每次见面时都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21.对于琅邪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饥”,其原因是(3分)

A.琅邪王同叔段、州吁一样,受到父母宠爱,却萌生谋反之心。

B.琅邪王同叔段、州吁一样,受到父母宠爱,而他自己却未能加以节制。

C.琅邪王同叔段、州吁一样,母亲宠爱他,欲立为君,却未能对他严加管束。

D.琅邪王同叔段、州吁一样,父母宠爱他,他却蓄意谋反,遭到了惨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10分)

22.下面三句是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三个人的描写。请在句后的括号中分别填写出相应的人名。(2分)

①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③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2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一个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陋室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此人读后不解其意,因为对此信可有多种理解,请你就文意写出三种不同的解释。(2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句不好的译文,然后回答25,26题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25.地方法院究竟允许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把这段文字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愿意不能改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分)

几年前,某刊物就中学生学习文言文问题组织了一次座谈,下面是其中三个人的发言。读后完成27~34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奥地利]斯·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a)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c)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h)(27)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28)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29)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34)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30)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27.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a)(b)(c)(d)→(e)(f)(g)(h)

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a)→(b)(c)→(d)(e)(f)(g)(h)

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

(过去),共分三层: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a)→(b)→(c)→(d)(e)(f)(g)→(h)

28.“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2分)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29.“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30.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31.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的?(3分)

A.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B.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C.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

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E.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F.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G.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H.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

I.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33.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54分)

35.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

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15分)

要求:①不要再把圆想象成满月进行描写。②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重点,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

③写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要写成故事。④想象合理,形象具体生动。⑤语言确切、连贯,条理清楚。

36.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35分)

要求:①写成发言稿或议论文都可以。②不少于500字。

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把不选的题目划去)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 文 数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1,2,3,4},B={2,4,6,8},则A∩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2.复平面内表示复数z=i(-2+i)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某城市为了解游客人数的变化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收集并整理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月接待游客量(单位:万人)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 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月接待游客量逐月增加 B.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 C.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月 D.各年1月至6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于7月至12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 4.已知sin α-cos α=4 3,则sin 2α=( ) A.-79 B .-29 C .2 9 D.7 9 5.设x,y 满足约束条件{3x +2y -6≤0,x ≥0,y ≥0,则z=x-y 的取值范围是( ) A.[-3,0] B.[-3,2] C.[0,2] D.[0,3] 6.函数f(x)=1 5sin (x +π 3)+cos (x -π 6)的最大值为( ) A.6 5 B.1 C.3 5 D.1 5 7.函数y=1+x+sinx x 2 的部分图象大致为( )

8.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为使输出S的值小于91,则输入的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 ) A.5 B.4 C.3 D.2 9.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 A.π B.3π 4C.π 2 D.π 4 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 A.A1E⊥DC1 B.A1E⊥BD C.A1E⊥BC1 D.A1E⊥AC 11.已知椭圆C:x 2 a2+y 2 b2 =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且以线段A1A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 bx-ay+2ab=0相切,则C的离心率为( ) A.√6 3B.√3 3 C.√2 3 D.1 3 12.已知函数f(x)=x2-2x+a(e x-1+e-x+1)有唯一零点,则a=( ) A.-1 2B.1 3 C.1 2 D.1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02A =,,{}21012B =--,,,,,则A B =I A .{}02, B .{}12, C .{}0 D .{}21012--,, ,, 2.设1i 2i 1i z -= ++,则z = A .0 B .12 C .1 D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已知椭圆C :22 214 x y a +=的一个焦点为(20), ,则C 的离心率为 A .1 3 B .12 C . 2 D . 22 5.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2O ,过直线12O O 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A .122π B .12π C .82π D .10π 6.设函数()()321f x x a x ax =+-+.若()f x 为奇函数,则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A .2y x =- B .y x =- C .2y x = D .y x = 7.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u u u r A .3144 AB AC -u u u r u u u r B .1344 AB AC -u u u r u u u r C .3144 AB AC +u u u r u u u r D .1344 AB AC +u u u r u u u r 8.已知函数()2 2 2cos sin 2f x x x =-+,则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 B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 C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 D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 9.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217 B .25 C .3 D .2 10.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2AB BC ==,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A .8 B .62 C .82 D .83

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验进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 社会经 ,从而引,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 行审视和升华 。 认知自然、体验自 厚 渐浓 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 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 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 天、因地制 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 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 基 辑 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 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 。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 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 重 超出自然 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 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 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 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 理利用。 合他“乐山乐水” 却契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 消极 情怀。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6月12日下午3∶00一5∶30] 攀枝花市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 本试卷分为第l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友情提示: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1至8小题每小题2分,9至32小题每小题2.5分。共7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1.( 07攀枝花)当喇叭里响起“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时,王丹和李明齐声说:“杨臣刚唱的。”他们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2. ( 07攀枝花)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3. ( 07攀枝花)下列方法不能 ..使蒸发加快的是( )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24. ( 07攀枝花)汽油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吸气冲程 B.做功冲程 C.压缩冲程 D.排气冲程 25. ( 07攀枝花)如图所示的装置,它是用来研究( ) A.电磁感应现象的 B.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 C.通电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场的 D.电磁铁磁性强弱的 26. ( 07攀枝花)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两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的是( ) 27. ( 07攀枝花)下列图示现象中,符合用电安全的是( )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I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

2020届全国卷(II)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被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握,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有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高级中学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化 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水结成冰 C.钢铁生锈D.空气液化 2、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食盐、干冰 B.胆矾、石灰石 C.红磷、烧碱 D.水银、生理盐水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用于冶炼金属 B.干冰可用以人工降雨 C.氧气供给呼吸 D.石灰石常用于制生石灰 4、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B.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完成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 C.不慎将酸滴在手上,应立即用烧碱溶液擦洗 D.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滤纸上称量 5、下列有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用一盒火柴就可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 B.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能与石灰水反应 D.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类型都属于置换反应 6、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 B.t 1℃时,A 、B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t 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ag D.t 2℃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B 的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某气体可能含有H 2、N 2、CO 、CH 4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将全部生成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无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无水硫酸变蓝色,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则该气体成分不可能... 是( ) A.CO 和CH 4 B.H 2和CO C.CH 4 D.H 2和N 2 8、我国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两种化合物形式存在。利用厨房中的食醋、淀粉等可鉴定食盐中是否含碘,其反应原理为5X+KIO 3+6CH 3COOH=6CH 3COOK+3H 2O+3I 2,试推测X 的化学式为( ) A.KI B.K 2O C.KIO D.KOH 9、下列四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其它试剂就可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HCl 、H 2SO 4、NaOH B.CuSO 4、NaCl 、HCl C.CaCl 2、Na 2CO 3、K 2CO 3 D.FeCl 3、NaOH 、NaCl 10、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四种制备物质的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实现的是( ) t 1 t 2 温度 / ℃ 溶解度 A B a / g o

199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3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30分) 1.下列词语中的红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绮(qǐ)丽箴(jiān)言乳臭(xiù)未干 B.擂(lèi)台皎(jiǎo)洁卷帙(zhì)浩繁 C.戕(qiāng)害璞(pǔ)玉塞(sài)翁失马 D.踪迹(jì)姊(jiě)妹载(zài)歌载舞 2.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漱口国藉雄赳赳源远流长 B.斑斓沉湎金刚钻插科打浑 C.诠释惦量荧光屏鸠占雀巢 D.宣泄竣工家具店委屈求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 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何况而且 B.况且而且况且 C.何况而且何况 D.何况况且而且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什么都不得不。 A.装载徜徉致使割受 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 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 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 5.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3分) 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文科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312z i i =++,则z = A.0 B.1 C.2 D. 2 2.已知合集{} 2340A x x x =--<,{}4,1,3,5B =-,则A B = A.{}4,1- B.{}1,5 C.{}3,5 D.{}1,3 3.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以该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则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 A. 51 - B. 51 2- C. 51 + D. 51 + 4.设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在O, A ,B, C, D 中任取3点,则取到的3点共线的概

率为 A. 15 B. 25 C. 12 D. 45 5.某校一个课外学习小组为研究某作物种子的发芽率y 和温度x (单位:C )的 关系,在20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种子的发芽实验,由实验数据 ,)(i i y i =(x 1,2,…,20)得到下面的散点图: 由此散点图,在10C 至40C 之间,下面四个回归方程类型中最适宜作为发芽率y 和温度x 的回归方程类型的是 A. y a bx =+ B. 2y a bx =+ C. x y a be =+ D. ln y a b x =+ D. 1 2 6.设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在O, A ,B, C, D 中任取3点,则取到的3点共线的概率为 A. 15 B. 25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模拟试题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中的“浊汴清淮”意象 滕汉洋汴河是一条古老的运河,与淮水本来并不直接相通。自隋炀帝开通济渠,汴水始自陈留偏离旧道汇入淮水。 汴河引黄河水为源,因此也便成为一条浊河。唐人多关注这一特殊的水质现象。高适的《东征赋》云:“出东苑而遂行,沿浊河而兹始。”这里所谓的“浊河”,即汴河。日僧圆仁取道汴河回国时记:“汴州以来,傍河路次人心急恶不善,能似所吃汴河水之急流浑浊也。”以汴水喻人心的急恶不善,可谓能近取譬。 浑浊是汴河留给唐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唐人因此常以“浊水”代指汴河,并将其引为诗歌意象。白居易《茅城驿》云:“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茅城驿是汴河上的水驿。汴河两岸本多平原,如白居易所言,真可谓“无景思”也。加上秋日凄清,此时又正是汴河水浅难行之时,“浊水半和泥”的汴河也自然成为这种凄凉萧条的一部分。此外,汴水浑浊既是常态,则汴水澄清也便成为一种瑞象。姚合《寄汴州令狐相公》云:“汴水从今不复浑,秋风鼙鼓动城根……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以汴水澄清比喻令狐楚治理汴州的政绩,堪称“浊汴”意象的绝妙反用。 至唐代,“清淮”成为具有吟咏价值的诗歌意象。杨谏《月映清淮流》赋、徐敞及佚名的《月映清淮流》诗,皆唐人的省试作品。“清淮”这一意象被引入省试诗赋,说明其文学审美价值已经逐步经典化。唐诗中大量与运河行旅相关的“清淮”意象,既是这种经典化过程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视为这种经典文学意象对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扩散性影响。 独立来看,唐代运河行旅诗中的“浊汴”与“清淮”意象各有其意义承载。而从唐代的运河交通来看,汴河、淮河与邗沟连接两京和东南地区,汴、淮交汇处作为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最易引发“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的感叹。从运河行旅的角度来看,由淮入汴或是由汴入淮所引起诗人情感的波动,无疑是传统的地域分野观念借助运河交通所产生的文化影响。 由淮入汴或由汴入淮的情感波动固然与“山川地脉分”等传统文化认知相关,但更直接的是与行旅之人的旅途观感相联系。如李嘉祐《游徐城河忽见清淮因寄赵八》云:“自缘迟暮忆沧洲,翻爱南河浊水流。初过重阳惜残菊,行看旧浦识群鸥。朝霞映日同归处,暝柳揺风欲别秋。长恨相逢即分首,含情掩泪独回头。”诗由“忽见清淮”而引发,由浊汴与清淮交汇处的特殊水质现象,引起“长恨相逢即分首”的感叹。在这首诗里,“浊汴”和“清淮”两个诗歌意象结合在一起,已经超越了两者各自独立时候的内涵指向,重新生发新的意蕴。 除了具象地表现汴淮交汇处的地理现象及抒写由此引发的心理感受,唐人相关的浊汴清淮意象还进一步引申。如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诗由汴淮交汇处渡口的不同水质现象,表达世事人生流变不常之理。孟郊《憩淮上观公法堂》云:“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用浊汴清淮交汇而淮水自清的现象,喻清净之心不染尘俗的佛理。这些诗歌中的意象,超越了对运河交通地理的书写,是“浊汴清淮”这一文学意象的合理拓展。 (选自2021年2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卷面书写要求规范、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祥云勇士”把奥运圣火送到珠穆朗玛峰峰顶,这表明中国人民正履.行着对世界的郑重承诺,显示出中国人民勇樊世界高峰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国 人民()的民族精神。 (1)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加点字“履”字的读音:(1分) (2)选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改为(1分) (3)填入选段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雄心勃勃B.慷慨激昂C.趾高气扬D.奋发图强 2.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句各有一处 ..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相应的横线处。(2分) ①人这一生如意的遇到的事情,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②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在己是一种涵养,对人是一种公德。 ① ② 3.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A.《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B.朱自清,现代散文家,字佩弦,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背影》和《春》。 C.话剧《茶馆》中的王利发是一个“吃俸禄”的八旗子弟。 D.《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4.走近名著。(4分) 某中学进行“阅读课外名著”的知识竞赛,假设你是参赛选手,下面是你抽到的题目:题目一:根据下面提示回答问题。(2分) A.两部小说的作者属同一国籍。 B.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小时候都历经苦难,都是以作者本人为创作原型。 C.其中一部小说是作者在双目失明和身体瘫痪的情况下完成的。 请写出以上两部小说的名称:《》《》 题目二:下面关于《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A.《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B.《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C.《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有一段文字是对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生活的描述。D.《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和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5.诗文填空。(12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感时花溅泪,。 (4)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5)伤心秦汉经行处,。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独处(chǔ)悄声(qiǎo)交恶(è)平平仄仄(zè) B.夹板(jiā)着想(zháo)陪衬(chèn)虚与委蛇(yí) C.炽热(zhì)吱声(zī)占卜(zhān)终南捷径(jìng) D.压轴(zhòu)款识(zhì)蜷缩(quán)嗤之以鼻(ch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致蜕变大放厥词惩前毙后 B.给力独到责无旁贷浑浑噩噩 C.遨翔肄业各行其是骇人听闻 D.脉搏切蹉沧海一粟浅尝辄止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自改革开放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很多中国人生活_______,但缺少信仰,社会核心价值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2)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也成为损害我们身心健康、扼杀我们思考力的______。 (3)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说,白人的自由和黑人的自由是_____的,所以也要信任一部分白人。 A.优裕要素休戚相关 B.充裕要素息息相关 C.优裕因素息息相关 D.充裕因素休戚相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官方希望日方就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漏报640千克钚一事作出解释,同时希望日方早日解决核材料供需失衡问题。 B.近日,市中区纪委监察局进一步明确了信访监督职能,采取了信访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了纪检信访监督作用。 C.为增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江市各校“三抓三促”活动,狠抓勤俭节约教育。 D.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中国最早开发经营、最早发现、最早管辖西沙群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如果我们放宽视线,平心对待历史,而不仅仅以最近三四百年 的成效作为评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 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 不过,我们也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朱维铮先生在1980年就反复强调:中国并不 存在一个“一贯的传统”。首先,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 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其次,即使在某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 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 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 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因此,面对 “复兴传统”的呼声,我们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复兴”的是什 么“传统”? 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这本出现于清代早期的童蒙读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国传统文化”

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资阳市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数学 全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自己的姓名、考号和考试科目,并将试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答题时,考生应周密思考、准确计算,也可以根据试题的特点进行剪、拼、折叠实验或估算等;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的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 1. -5的相反数是( ) A. 5 B. -5 C. 1 5 D. 1 5 2. 不等式3x-4≤5的解集是( ) A. x≥-3 B. x≤9 C. x≤3 D. x≤1 3 3. 如图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 ) A. 90° B. 135° C. 270° D. 315° 4. 调查表明,2018年资阳市城镇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家 庭户数低于40%.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庭年收入的众数一定不高于2万 B. 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数一定不高于2万 C. 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数一定不高于2万 D. 家庭年收入的平均数和众数一定都不高于2万图 1

5. 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每一表面都填有唯一一个数字,且各相对表面上所填的数互为倒数. 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2所示,则A 、B 的值分别是( ) A. 13,12 B. 13,1 C. 12,13 D. 1,13 6. 若x 为任意实数时,二次三项式26x x c -+的值都不小于0,则常数c 满足的条件是( ) A. c ≥0 B. c ≥9 C. c >0 D. c >9 7. 已知坐标平面上的机器人接受指令“[a ,A ]”(a ≥0,0°0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B. 当x >0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C. 存在一个负数x 0,使得当x x 0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 存在一个正数x 0,使得当x x 0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 2 A 1 3 B 图2 图3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绖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1月调研卷英语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My newlywed husband said the same thing every morning. "You're beautiful today." One glance in the mirror revealed that it was far from the truth. A skinny girl with mashed hair on one side of her head and no makeup smiled back at me. I could feel my sticky morning breath. "Liar," I shot back with a grin. It was my usual response. My mother's first husband was not a kind man and the harsh words we heard growing up took root. I had trouble seeing myself as someone of value. I had been married two years when I surprised myself. My husband wrapped his arms around me and told me I was beautiful. "Thank you," I said. The same thin girl with the mousy brown hair still stared back at me in the mirror, but somehow the words had finally blossomed in my heart. A lot of years have passed. My husband has grey in his hair. I'm no longer skinny. Last week I woke up and my husband's face was inches from mine. "What are you doing?" I asked. I covered my mouth, trying to hide my morning breath. He reached down and kissed my face. "What I do every morning," he said. He leaves in the early hours of the morning while I sleep. When he left, I rolled over and hugged my pillow. I envisioned the picture of me lightly snoring with my mouth open and giggled. What a man! My husband understands my past. He's been beside me as I've grown from an unsure young girl to a confident woman, mother, speaker and author. But I'm not sure that he understands the part he played in that transition. The words I

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

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戉:早期王权的象征 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 “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 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 士、壬、王诸字。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王”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 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 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 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 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岀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良渚文化玉戉的 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 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有研究者论“辛”,说最早的甲骨文“辛”, 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 斜,类似雕刻刀。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辛”()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 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 再看看带有“辛”字根的“辟”(丄),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 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王是下达或者执行“大辟”的主体,所以王又有 了“辟”这样奇怪的代称,这与用戉代称王的意义是一样的。《诗经》中有辟王,如《大雅?棫 朴》有“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这里说的“辟王”,就是周天子。汉代贾 谊《新书?审微》说到这样一个故事:卫侯要朝见于周天子,掌管接见事务的周行人问他的名号,说是叫“卫侯辟疆”。周行人郑重地对卫侯说,辟为天子之号,诸侯是用不得的。卫侯不得已临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见。 古人将天子、辟、璧相提并论。辟之名,可以是天子,也可以就是璧。金文璧(1^1)字恰恰是借用了辟字的字形,借形亦借义,只是在字下加了个“玉”。璧是献给天子的,璧因此有了天 子的称名“辟”。璧是由辟而来,辟即为戉。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发现过璧形戉,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璧与戉之间本来是可以画等号的,都是王权的体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字的构形是由器具“戉”的象征指代而来的,“戉”像斧头之形,其锋刃向下,就衍生出了“王”的字形。 B.“辛”的字形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但是一些学者将它认倒了,把 它当做一把三面有刃的小刀。 C.“辟”字的甲骨文写成了用戉砍掉一个人的头,而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