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张趋势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张趋势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张趋势

毛概走访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法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相伴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在污染治理,单位GDP能耗,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及农药使用强度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普遍不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

周末回家,我在家乡进行了走访调查,很多曾经污染严重的地方被彻底的清理整顿,基本上恢复了原来的面貌。不同的地方虽然效果不同,但是在整体上有了很好的改观。近几年,由于政府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从前,家乡建设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培植树木方面比较突出,建立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在工业方面,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对于污染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很多地方被污染,我家乡的春陵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挖沙经常向河里排放污水,从前的春陵水清澈透明,而现在生活垃圾四处飘浮,春陵河下游更是遭到严重破坏。

近年来,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体会到了破坏生态环境后上天对人们的报复。由于人们对生态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地震,海啸,雾霾等这些仅仅是上天对我们小小的惩罚。如果我们不从中吸取教训,那么上天对我们的惩罚只会更加的变本加厉。

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

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和谐发展,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健康,幸福的重要保障与措施。

农村生态环境基础实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村社建设的不合理性,农村散放式养殖产生的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农村引发的环境危害,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危害,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农村风俗导致的危害等等都是我们当下遇到的问题。

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还是小有成就的,农村制定了包括环境卫生治理办法,安全用水方法,沼气建设等几十项政策及办法。这些政策办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近年来又推出的新型农村建设,实现了城乡生态环境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统一整治。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污染控制,开展“三清”,“三改”,“三绿”等生态文明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

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成了我们鲜亮的口号。相信绿色生态文明会在你我的共同努力下传承;相信蓝天白云会在你我的共同奋斗中再现;相信青山秀水会在你我的共同争取下重生。相信你我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铸人类美好的未来家园。

回想过去,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法,避免了只注重经济开发,不讲究生态环境保护,提出要留给后人天蓝、地绿、水净的环境。

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及领导开始采取多项措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农村,但是收效甚微。我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农民对生态文明建

设这方面地意识太薄弱,他们只关注当下眼前的利益,没有意识到后辈子孙的利益。所以,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让人们加强对未来家园建设的认识。要想加强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必须增强这些方面的。

一是和谐意识。良性生态的构建,其要义是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

二是文明意识。将文明引入生态发展,或将生态发展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来看待,这是对生态问题的重大觉醒和认识上的重大升华,是生态意识的明显体现。

三是持续意识。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们在使经济加速增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呈加速的趋势。

再次是权利与义务意识。随着野蛮的、掠夺式的开发和经营,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水源、矿产、能源、森林、草地、生物等资源伤痕累累,资源和环境危机四起,自然界给予无情的报复。

人们只有对这几方面有所意识时才能更好的建设自己的生态文明家园。到那时候我们的家园将会是另一番模样。到那时候我们的家乡会变成这个样子,一条条平整洁净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林木长势喜人,充实忙碌的村民奔走于山间绿道,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间。绿叶繁花,鸟语啁啾,波光潋滟,美不胜收,好一幅“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下,我们要努力学习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倡从我做起,提倡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生活。在学校我们要懂得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下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更要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热情与力量。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而这不仅仅是靠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可以完成的,是需要我们全民参与的,只有我们大家一起行动,在党和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相信早不久的将来蓝天白云不再是梦想。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和美丽家园的建设,让我们一起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尽早的实现“生态文明,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生态问题的现状 1.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第一,全国主要污染排放物总量有的在逐年降低,有的在逐年增加,总量水平仍远远高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加;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污染仍很严重。第二,从环境质量来看,一些大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但是许多城市与地区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尤其是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堵塞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第三,从水环境来看,全国地表水污染比较严重,七大江河水系中劣质水质占41%,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来自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 2.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仍是以追求GDP 为核心的“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模式。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4 倍,是德国的 4.97 倍、日本的 4.43 倍、美国的 2.1 倍、印度的 1.65 倍……我国综合能效率仅为33%。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导致废弃物的高排放和生态环境的高污染。 3.自然灾害日益频繁,生态环境承载力低 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 4.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部分河流、湖泊污染不断加重,水资源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我国在确保食品安全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 ⑵、了解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贵阳市生态林城建设的思路 ⑶、联系生活实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心灵; ⑵、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3、德育目标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 4、生态目标 为共建爽爽的贵阳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好山好水好地方,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二、教学流程: 1、导入 播放歌曲《爽爽的贵阳》,老师和学生共唱。展示课件:贵阳市位于祖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上,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暗河,别有洞天,这为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提供了良好条件 2、理念把握(多媒体课件) (学生交流合作,将搜集到的有关知识个别发言,进行交流)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学生可能有的回答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它同样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但它更强调尊重自然,建设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法治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生态行为文明是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向前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发展环境产业、开展环保行动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的统一体。 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各种经济行为都把生态效益纳入其中,形成与生态平衡要求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循环经济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 (一)建设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对村居布局、项目选址、建设内容、建设时限等内容,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 二是群众主体。要紧紧依靠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强化群众主体意识,切实增强群众主动创建的责任感。坚持群众投入为主,发挥好政府的帮扶引导作用,提高村民创建的积极性,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村建设品牌。 三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的自然条件、区位特点、产业优势、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 四是量力而行。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各村的经济基础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创建工作。 (二)建设要求。 坚持把生态文明和“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农村的各个建设领域,在广大农村中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人文,着力构建“产业带动、土地流转、金融支撑、协同共治、生态文明”

的农村改革发展体系,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富裕家园、美丽家园、幸福家园。 1、发展农村生态经济。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走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路子,发展效益型的农业、林业、畜牧业,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集约利用资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让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将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富裕家园。主要工作要求: 农业生产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一村一品”,按照集约、优质、安全的产业方向发展,通过农村、农民、农业等组织的高效协同,土地的有序流转,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撑,引导民间资金加大农村农业的投入,重点发展村级农业合作组织和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清洁化和无害化农业生产。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以农业产业作为支撑,将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司+理事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好稻米种植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走生态文明发展路子,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2年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F ebruar y2012 第4期总第25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4T o tal N o.254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X 张仲峰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科技开发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谐建设;是一种人与自然双向受益的和谐建设;是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4—0009—02 从广义上看,文明包括很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政治等等,可以大致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物质文明针对自然界的客观成果,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改善;政治文明是人们社会关系的表现,体现在秩序良好,社会和谐;精神文明是指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成果,体现在思想修养的完善和提高。以文化史的视角看,一般认为人类历史经历了三大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文明模式,而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工业文明反自然扩张的必然结果,为了走出危机,人们必须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改变生产方式,以生态价值观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文明改进,实施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即“生态文明”(ecol ogical civilizat ion)。中国的发展也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后,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GNP),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例如对生态资源的不合理开放,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安全,为此中国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 生态文明是一种可持续的、和谐的文明 廖福霖教授提出:“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自觉遵循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运用高新科技,积极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个体间的关系。其中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把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和‘挑战’,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济、共生共荣、共同发展”[1]。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2007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是现代社会高扬的精神旗帜,是现代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2]。2008年,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要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文明为主的文明建设。虽然我国领导人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社会,但是生态文明毕竟还不很成熟,甚至处在构建和完善阶段,因此首先认识生态文明的本质,具体如下: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创建活动 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文明一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思活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对现代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伦理观,影响着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文明的建设添砖加瓦,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变化也通过实践活动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因此只有深化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态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虽然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它的目标是要在保证当代人的生存需要的同时,还要顾及后代人的权益,并不是要回归原始生活,也不是要牺牲几千年的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双向受益的和谐。 1.2 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哲学思维方式 从历史上看,传统政治哲学家在分析社会活动时一般都采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这种方法在没有太多参与对象时简单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活动越来越错综复杂,这个方法就显得落伍了,而生态思维方式则为解决困扰当今人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观念和方法。所谓生态思维即以有机论为特征,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把还原论与整体论结合起来整体地处理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同传统思维方法相比有四个新特点:“1从线性因果分析过渡到网状因果关系分析。o从整体的变化过程去探求秩序。?从追求数学推理的解析性、严谨性和完美性转向生态思维的灵活性、模糊性和模型性。?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寻求统一的某种最终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而是着眼于对系统过程的学习、了解和探索合理发展的途径。它克服了还原论对人与自然的分离,对人本身的身心分离以及对自然各个要素之间的分离,它改变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3]。 生态思维方式适合分析当下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正如德国绿党领袖佩特拉?凯利(Pet ra Kelly)所说,生态学原则是一种基于新的哲学见解的新的政治认识,即基于对自然整体性及其部分理解与尊重的政治思考和行动[4]。在西方绿色运动发展初期,绿色分子就把生态学作为其政治原则,写入绿党纲领之中,生态思维成为他们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及构建绿色社会的基本方法。德国绿党联盟纲领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代表一种完整的理论,它与那种片面的,以要求更多生产为目的的政治学是对立的。我们的政策以未来的长远观点为指导,以4个基本原则为其基础:生态学、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以及非暴力”[5]。 这种认为世界存在物共生共存的整体思维方法 ? 9 ? X收稿日期:2011-12-13

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020.doc

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课程代码:024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评价汽车动力性能好坏的指标有( ) A.汽车的最高速度和最小稳定速度 B.汽车的行驶状态和行驶速度 C.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和横向稳定性 D.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制动性能 2.在题图汽车一个排档的动力特性图中,下列哪个速度是汽车稳定运动的临界速度?( ) A.V1 B.V K C.V2 D.V max 3.下列哪个指标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 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4.某微丘区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V=100km/h,μ=0.04,i=2%,则计算得到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 ) A.3937m B.1312m C.2564m D.4529m 5.两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为大于或等于_______的计算行车速度值。( ) A.2倍 B.3倍 C.4倍 D.6倍 6.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竖曲线最小长度为_______m。( )

A.40 B.50 C.60 D.70 7.在计算行车速度较大的高等级公路上,因车速较快,_______的行程已能满足行车操作需要及最小坡长的设置要求。( ) A.3s B.6s C.9s D.15s 8.为了行车的安全和舒适,一般应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_______倍数值作为条文中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值。( ) A.4~5 B.3~4 C.2~3 D.1.50~2.0 9.公路路基宽度一般为_______与_______之和。( ) A.行车宽度、路面宽度 B.行车宽度、中间带宽度 C.路面宽度、中间带宽度 D.行车宽度、路肩宽度 10.下列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的是( ) A.最大最小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大最短坡长 D.坡度角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横向力系数μ值的选用需考虑到以下哪两个因素?( ) A.汽车的行驶速度 B.汽车的制动距离 C.汽车燃料与轮胎的消耗 D.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12.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容易出现的两种不稳定的危险是( ) A.向外滑移 B.向外倾覆 C.纵向倾覆 D.纵向倒溜 13.超高坡度的设置与什么因素有关?( ) A.计算行车速度和圆曲线半径 B.计算行车速度与竖曲线半径 C.路面最大横坡与圆曲线半径 D.路面类型与自然条件 E.公路等级与自然条件 14.对于线形组合形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也是直线,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行车条件较好 B.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凹形竖曲线,可能会出现“暗凹”等不良视觉现象 C.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直线,设计时需要检查合成坡度是否超限 D.平面上为曲线,纵面上为凹形竖曲线,线形效果视平纵面线形几何要素设计而定 E.平面上为直线,纵面上是凸形竖曲线,视觉舒顺、视线诱引良好 15.路线纵断面计算机辅助设计有以下哪两种方法?( ) A.传统方法 B.人工定坡法 C.交互式设计方法 D.数字模拟法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目标任务书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目标任 务书 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年度生态文明 建设工程目标任务书

二、重点工作 (一)严格红线管控,推动国土空间布局更加科学 1、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认真落实《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开发区域,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开发区域,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适度增加建设用地空间,提升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限制开发区域,强化点状开

发、面上保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工业向有限区域集中布局。禁止开发区域,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xx经济技术开发区跟踪环评通过部级审查。 2、严守城市开发边界、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红线 按照“保本底、统规划”的基本思路,根据生态红线、基本农田、自然山水、灾害避让等要求,综合考虑现状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项目及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定开发区“5+3”功能开发边界。大力提升生态红线区管控和保护水平。规范空间开发活动,维护生态红线的刚性约束,确保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达8.64%以上。落实好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专项资金,建成xx年生态红线保护项目工程,提升生态红线的约束作用,注意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推动相关区域实施规划环评,在项目审批、巡查管控等方面建立规范和制度,将生态红线管控落到实处。会同通州区、崇川区维护好通启运河清水通道。 3、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和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宏观格局。按照分类引导、差别发展、择优培育的要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推动主要街道环境面貌整体改善。 (二)突出节约优先,推动资源能源利用更加高效

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

**镇**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南部,距镇政府10公里处,西临S219线,通村公路直通六巷,交通便利。气候湿润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摄氏度,海拔1230米, 无霜期250天,年平均降雨量530毫米。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42户987人,其中劳动力794人,有共产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5人。现有耕地2695亩,人均耕地2.7亩,年平均种植洋芋面积340亩,蔬菜150亩,中药材50亩。年平均生猪存栏190头,牛存栏数90头,鸡存栏900只。2010年粮食总产量460吨,经济总收入1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村内有小学1所,在校学生77人,教师4人。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态文明、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特色产业为出发点,立足当地实际,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保障重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达到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标准。 发展目标:从农民最希望解决而又能做到的事情出发,做好“六改四普及”工作。即:改路,逐步做到路进户和村内道路硬化,改善通行条件;改水,做到农户整体用上卫生安全的

自来水;改房,做到房屋安全整洁,体现地方人文特色;改栏,做到人畜分离,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发展畜牧养殖;改厕,切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环境,整治脏、乱、差,实行村庄绿化亮化,发展庭院经济,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搞好农户家庭卫生;逐步普及沼气,在有条件的地方建沼气池,推行“养殖-沼气-农业生产”等生态农业模式;普及通讯网络,提高农村的电话普及率和网络覆盖率;普及太阳能,每户都能使用上太阳灶,有条件的地方使用太阳能。努力实现特色产业与传统农业相互补充,村容村貌改善与社会文明共同提升,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村内现状 1、村内现有乡际公路7.5公里,从库根经**至下巷横穿全村,均为沙化路面。村社公路为6.5公里,为土路。 2、全村现有水窖22眼和涉及112户的人畜饮水管网供水工程,但年久失修,部分管网破损,已不能正常使用。 3、全村有在建沼气50户,使用太阳灶195户。 4、村内现有核桃1.5万株(其中160亩高效示范园1个),其中挂果树约5000株,年总产量6.25吨,年总收入约50万元,户均2000元,为当地主要经济收入,现有花椒8000株,年收入约5万元,户均200元。 5、全村242户的住房条件较差,房屋陈旧、简陋。 四、规划建设内容 (一)农户住房建设 1、危房改造

浅析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析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严峻生态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同时,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企业也应当积极探索新的发展契机,承担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同时也通过生态文明来赢得使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的企业管理的思想中也应当有所反映,本文就从企业生态文明的内涵,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企业生态文明的方法三个方面展开。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一、企业文明建设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新阶段,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人类文明,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所要达到的文明程度。 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了出来。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描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因此,如何构建生态文明与企业展怎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息息相关,企业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当然主体,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企业各种经济行为都要生态化,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一切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尤其要加强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建设,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如此一来,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就可以划分为两个密切相关而有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即建立生态产业和产业的生态化。建立生态产业要求企业根究市场需求、国家支持和社会期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开拓新的生态友好型业务,产业的生态化要求企业朝着有好的方向改造,升级原有的企业业务,包括树立生态理念、进行绿色采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生态培训、进行绿色营销,加强生态管理等。 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要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我国我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许多问题。 1. 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生态文明理念 我国很多企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对消费者绿色需求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变化、问题引起企业竞争能力的差异、环境问题所开拓的新的市场机会等缺乏应有认识。一些企业也没有真正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仅仅看到绿色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借生态文明之名、行刺激消费之实。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征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内容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

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这充分表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环境友好型示范区”的试验区创建目标,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实施农村治污保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村级“六有六无”为载体,以示范村五项工程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绿化与基础设施共建的原则,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分类指导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人为本原则。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进步,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帮助和引导农民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营造乡风文

明、村容整洁、管理科学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绿化与基础设施共建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另一方面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饮用水源水质,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要将环境绿化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三、创建内容 1、高标准建设培山村文化广场,新征地2800平方米,计划总投入60万元。广场建设以景观与实用兼具的理念,按要求配备健身器材和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全面达标,综合发挥广场服务和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功能。 2、建设培山村公共垃圾处置场。实行户户配备垃圾桶,统一清运垃圾,集中填埋,培山村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确定两位清洁工,负责全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与填埋。 3、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培山农民新村。规划新征地97亩,概算建设投资500万元,计划安置容量为110户。 4、全村13个村民组之间全部修通米水泥路,高标准修建李小湾至张大湾全长3公里的培山农民新村水泥大道。 5、严格稳妥的实施培山村建设规划。切实杜绝村民建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全域打造成为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城市。以下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桂东的决定》(桂发〔xx〕1号)(以下简称《决定》),完成《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落实到城乡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方面,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成立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经费,完善机制,保障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三、明确职责分工 为确保《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全面实现,我县按照国家试点文件和全省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设置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

标体系(见附件1),将生态文明建设5大类2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细化分解成了108项重点工作,明确了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和实施时间(见附件2)。其中县林业局和县环保局等部门还要负责牵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等五大体系的具体构建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四、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和方案 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决定》的精神,聘请有关专业机构抓紧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论证工作,并尽快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任务分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每一项工作任务的详细实施方案,明确具体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按步骤分年度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五、强化督查考核 各乡镇、各牵头部门要对照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于每年1月底前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提出该年度的工作目标和需实施的具体项目。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综合汇总情况研究制定全县年度实施方案,经县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指标任务纳入全县年度绩效考评体系。要建立联合督查机制,组织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进展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和通报情况,并将督查情况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 六、深化工作效果

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精选模板

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环境友好型示范区”的试验区创建目标,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实施农村治污保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村级“六有六无”为载体,以示范村五项工程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绿化与基础设施共建的原则,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以人为本原则。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进步,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帮助和引导农民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营造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科学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绿化与基础设施共建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另一方面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饮用水源水质,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要将环境绿化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三、创建内容 1、高标准建设培山村文化广场,新征地2800平方米,计划总投入60万元。广场建设以景观与实用兼具的理念,按要求配备健身器材和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全面达标,综合发挥广场服务和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功能。 2、建设培山村公共垃圾处置场。实行户户配备垃圾桶,统一清运垃圾,集中填埋,培山村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确定两位清洁工,负责全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与填埋。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中国当代生态坏境现状 1.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8.大气污染严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二、正确建设中国当代生态文明 1.生态经济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各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a.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c.实施清洁生产。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使采用清洁能源,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d.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坚持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2.生态政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虽我国一直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依然遭到严重的破坏,特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一系列问题作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the nation's long-term future plan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work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was still serious damage, 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中国

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139 (方案范本系列) 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为进一步推动园林村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塑造良好的乡村形象和干部精神风貌,现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园林村创建市级“文明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于改革开放稳定大局,紧密结合本村特点和工作实际,把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根本任务,大力推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明礼诚信、务实创新”的道德风尚,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面提高和促进园林村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稳步健康的向前推进。 奋斗目标是:深入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合格干部和文明公民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加强政治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技能,为经济建设服好务,更好的掌握“依法行政,依法 治村”的本领,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使每个干部、群众精神风尚好、言行举止文雅、工作勤勤恳恳,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全力以赴力争20xx年度步入市级“文明村”的行列。 二、创建标准 1、村两委班子团结、作风民主,廉洁奉公,

关于开封生态文明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单 姓 调研时间: 摘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模式的实际探索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符合我国各地区城市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模式。 关键词:城市生态文明实践模式可持续发展 关于开封生态文明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城市生态文明的建成是我国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因此理解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对象、时间、方法】 为深入了解开封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2013年5月至2013年6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调查活动。调查以开封职员,学生,市民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等问题,先后深入国土资源管理局、林业局、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机构(含网站)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结果】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城市生态文明的建成是我国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因此理解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开封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在“郑汴一体化”“发展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契机中,正努力的像生态城市转变,并将驻马店的城市景观因地制宜的进行发展、改

造。 一、开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了解城市生态文明的内涵,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实质的突破,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行动才会着实有效。”采访时一位工作人员说:“”城市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主要是指改善与优化工业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所取得的 物质成果;城市生态文明的精神成果主要指的是市民生态观念与意识的产生与增强、市民精神面貌的改善与提高、城市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开封市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一)生态文明建设程度提高和发生质的升华。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果,使得开封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迅速发展的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开封广大地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城市要向新的文明形式转变。虽然比起国外城市的文明进程落后,但在新的形势与条件下,文明程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也更有待于提高和发生质的升华。 (二)坚定不移的朝着“美丽开封”努力发展 开封市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开封。”这不仅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更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市政协委员王珂尤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他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加到12家,并已完成PM2.5监测设备安装和运行工作。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连续1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复耕土地1.8万亩,造林12.6万亩。这些数字能体现出我市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作出的成绩,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距我们提出的美丽开封,还有一定差距。”[1]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反差。 调查结果显示,“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许多矿山是先开发后规划设计,开发程序倒置,加之企业普遍存在着只开发、不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