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综 述?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Diagnosis and T 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刘 辉1,王雅皙1,刘宏建2

摘要:目的 综述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一综述。结果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BMD 小于-2s ,骨质疏松时易致骨折的发生。有X 线法等9种常用检查方法可对该症进行检查、诊断。并可用手术及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论 临床上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查和用手术及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 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702(2003)03-0238-03

收稿日期:2003-06-22

作者单位: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3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武汉430022

作者简介:刘辉(1974-),男,河南偃师人,医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出现,骨质疏松症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方国家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国外医生对此病的诊治研究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1]。我国从80年代初才开始对此病的诊治研究,目前估计患病人数已达

5200万左右,约占老龄人口的1/2,且有进一步增长趋势。为

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进一步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结合临床,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综述如下。

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1.1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可有全身骨骼疼痛,驼背,鸡

胸,下肢抽筋,腰膝酸软,四肢无力,行走或活动时易感疲劳,身高缩短,“O ”型腿或“X ”型腿畸形,轻微的外力作用即易发生骨折,骨折常发生于腕部、椎体、髋部、四肢长管骨、前臂等部位,其中股骨颈、粗隆间部位的骨折大约占60%以上,而且椎体、前臂骨折后愈合较为困难,愈合后易残留障碍。

1.2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WHO 制定了骨质疏松症的诊

断标准,以同性别青年人骨峰值骨密度(BMD )小于- 2.5s

(减两个标准差)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我国根据国人

体质,参照WHO 的标准,制定了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由于人种差异,中国人比美国白人、黑人的骨峰值普遍低,因而将BMD 小于-1s 为正常,BMD 在-1s ~2s 之间诊断为骨量减少,BMD 小于-2s 诊断为骨质疏松,BMD 小于-2s ,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在标准差(s )不

便应用时,可采用骨量丢失的百分率(%)诊断法,BMD 丢失

12%为正常,BMD 丢失13%~24%诊断为骨量减少,BMD 丢

失25%诊断为骨质疏松症,BMD 丢失25%,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2]。人类的生理衰老过程及许多疾

病均可直接影响骨代谢,进而造成骨矿物质含量(BMC )的变化,尤其是骨矿物质含量下降所致的骨质疏松最为常见,同时发现,骨量和骨密度(BMD )是影响骨强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测定骨无机质含量对预测骨折危险性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 BMD 检查的几种方法

BMD 的检查方法有多种,如X 线法、X 光密度法、单光子

吸收法(SPA )、双光子吸收法(DPA )、双能量X 线吸收法

(DEXA )、定量CT 法(QCT )、定量超声检查法、(QUS )、核素

骨显像法、中子活化分析法、康普顿法和相干康普顿法等,但比较常用的方法为X 线法、SPA 、EDXA 、QCT 、QUS 和核素骨显像等方法。

2.1 X 线骨密度的检测 X 线检测骨密度是一种比较古老

的传统方法,临床沿用多年,因方法简单,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但其灵敏度较低,判断误差较大,做为一种初筛的方法尚具一定的临床价值。

2.2 X 线平片视觉评估法 X 线平片是骨密度的常用方法,

可根据BMD 和软组织密度的差异、骨皮质层大致厚度和骨小梁的粗细、多少来判断有无BMD 的改变,此方法一般在骨量丢失30%~50%以上者方可确诊,灵敏度较差。

2.3 骨小梁形态分度法评估骨质疏松症 通常张力线骨小

梁的吸收早于应力线骨小梁,进而导致由轻到重的骨密度减低变化。骨小梁变化分布有固定的模式,根据其变化部位的大小、轻重,可进行分度评估。

2.4 骨皮质厚度测量法 是采用周围长骨骨皮质的厚度来

判定BMD ,其优点是骨皮质的厚度测量,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缺点是灵敏度低,由于骨内膜的确认不够准确,测量结果误差大。

2.5 单光子吸收法(SPA) SPA 仅用于周围软组织较少的骨

骼。为避免软组织和肢体移动等因素的干扰,受检查者需将非优势的一侧前臂置于放射性核素源与探头共轭空间内,其周围软组织用密度相等的物体包绕,如水囊,使骨组织保持均匀一致而不影响测量效果;一般桡骨是最常选用的部位。SPA 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有125I (X27.5K ev )和241Am (r ,59.6

K ev )。125I 主要用于桡骨测量,其优点是较敏感,误差率为

?832?J Henan Univ Sci Tech (Med Sci ) Sept 2003 Vol.21 No.3

2%~3%,缺点是半衰期短、T1/2为60d,2个半衰期后就必须更换放射源(200mCi、4个月)。241Am可用于测量股骨、肱骨等长骨,半衰期433年,可长期使用。影响SPA测量结果的因素有仪器性能不稳定、放射性核素的物理衰变和测量时肢体移动等。SPA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性较高,对于松质骨较少的部位,SPA的早期诊断敏感性比较低。

2.6 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 DEXA已成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其具有光子流大,精确性和准确性好、扫描时间短、对病人辐射剂量低和可以检查任何部位骨等优点,目前已被世界范围内公认为首选方法。DEXA常规检查的部位有腰椎、股骨上端和桡骨等,但易易受腰椎骨折、腹主动脉钙化、椎体骨质退行性变及含皮质骨较多的椎体附件的影响,一般认为测量侧位腰椎可以克服这些缺点,测量结果较前后位准确、可靠。G enant等[3]用DEXA测量患有椎体骨质疏松的女性,测量结果显示,平均前后位BMD为0.718±0.133g/cm2,侧位为0.328±0.127g/cm2,与采用体内测量确定的骨折阈0.98 g/cm2(+2SD)相似,研究结果表明,低于此值,90%以上的病人可发生一个或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因此检查BMD可以及早预告有无骨折危险性并进行预防性治疗。

2.7 定量CT法(Q CT) 20年前QCT就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内应用,开始用于评估骨钙含量[4]。QCT能精确地选择特定部位的骨骼来测量BMD,能分别评估皮质骨和松质骨的BMD,观测骨矿变化。QCT中X线发射源的能级有常用的单能定量CT(SEQCT)和双能定量CT(DEQCT)两种。QCT扫描量的重复精度为2%~4%左右,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软件功能的开发,现已达到0.5%左右;QCT应用至今,大量工作仍是着眼于脊柱椎体松质骨的研究,采用DEQCT可以纠正SEQCT受松质骨内脂肪影响产生的误差。SEQCT检测年青人群的测量误差是6%~9%,老年人群为10%~15%,在相同人群中,使用DEQCT,年青人群的误差为3%~6%,老年人群为6%~10%。对受检查者照射剂量,新型SEQCT已经减少到天然本底水平,但DEQCT对病人的照射剂量仍较高,尚不能得到普遍应用。新型pQCT可以对较大容积的骨作多层面的采集,准确性也随之提高,将有助于扩大应用范围。2.8 定量超声检查法(QUS) 是无辐射的BMD的测定方法,以声波速度和衰减幅度来反映BMD的变化,超声技术在骨质疏松的普查、诊断和疗效监测和骨折预测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虽然超声技术尚处在研究之中,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超声技术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技术上的多样性远远超过了骨密度仪,在临床应用方面,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2.9 核素骨显像法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用于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X线方法,尤其是对骨转移癌、疲劳性骨折和原发性骨疾病的早期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已渐渐成为常规检查项目。采用核素骨显像定量分析法,评估骨转换的方法很多,主要方法有全身骨滞留法(whote Body Retrention WBR)、软组织摄取比值法(Bone/soft Tissue B/S)等[5]。

3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西方国家成年人中患骨质疏松症者较为普遍,虽然研究的历史已有半个多世纪,但目前为止尚无任何理想的手术疗法和特效药物能够从根本上治愈该症;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理大致可分为骨质形成促进剂和骨质丢失剂两大类。

3.1 骨形成促进剂 此类药物有PTH甲旁腺激素、雄激素等。

3.2 骨质丢失抑制剂 此类药物有钙、雌激素、异丙氧黄酮、钙三醇、二磷酸盐类、骨磷等。

3.3 钙类制剂 随着制药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相继研制生产了多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钙类制剂,如多种钙维片、骨疏康、碳酸钙、密钙息、阿法D3、珍牡钙、钙尔奇D等,临床可以选用。

3.4 手术治疗 目前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口服钙剂和止痛剂、佩带支具、物理和康复治疗等,但是,尽管应用了许多抗骨质疏松药物,仍有大是的骨折发生[6],Lindsay 认为,在开始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后的1a内,将有19%的病人发生椎体骨折[7],84%的患者将遗留急慢性胸腰部疼痛[8]、脊柱畸形(后凸畸形、侧凸畸形)等,限制日常活动,影响脊柱功能,降低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2 plasty,PV)自1985年问世以来,1993年在美国进行了首例手术,该术的适应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9]、恶性肿瘤的椎体转移、多发性骨髓瘤、椎体恶性淋巴瘤、椎体血管瘤、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等脊柱疾患;其目的是通过骨水泥注入椎体,强化椎体,重建脊柱稳定,减轻和消除椎体病变引起的疼痛[10],许多文献证明VP具有安全性高、有效缓解疼痛、并发症少、疗程短、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等诸多优点。

3.5 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肾藏精生髓、主骨、主生殖、发育”,为先天之本;“脾主肌肉、四肢、受纳五谷,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与脾的关系是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方可生化无穷。骨质疏松症属祖国医学“骨瘘”、“肾虚骨病”范畴。笔者自拟补肾健脾汤治疗骨质疏松症,应用临床多年,疗效满意,充分证明了祖国医学“肾主骨”理论独特性和补肾生精添髓壮骨中药疗效的可靠性。方剂组成:白参、白术、黄芪、茯苓、山药、香附、熟地、龟版、鹿茸、枸杞、山茱萸、女贞子、胡桃肉(嚼服)、淫羊藿、骨碎补、杜仲、续断、甘草;上肢加桂枝,下肢加牛膝,水煎服,每日1剂。

参考文献:

[1] K ado DM,Browner WS,Lisa Palermo L,et al.Vertebral Frac2

tures and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A Prospective Study[J].

Arch Intern Med,1999,159∶1215~1220.

[2]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52~433.

[3] G enant HK,Boyd DP.Quantitative bone mineral analysis using

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J].Invest Radiol,1997,12∶

545.

[4] Steger P,Rlock J E,Steger S,er al.Spinal bone mineral density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effect of region of interest ver2

tebral level,and technique[J].Radiology,1990,175∶537~545.

[5] 马寄晓,刘秀杰.实用临床核医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0.249~251.

[6] K libanski A,Campbell LA,Bassford T,et al.Osteoporosis Preven2

?

9

3

2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年9月 第21卷 第3期

tion,Diagnosis,and Therapy[J].JAMA,2001,285(6)∶85~795.

[7] G enant HK,Cooper C,Poor G,er al.Interim report and recom2

menda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ask-force for osteo2 porosis[J].Osteoporos Int,1999,10∶259~264.

[8] Papaioannou A,Watts NB,K endler DL,et al.Diagnosis and Man2

agement of Verteb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Adults[J].Am J F Me,

2002,113∶221~228.

[9] Lin J T,Lane J M.Nonmedical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J].Curr

Opin Rheumatol,2002,14∶441~446.

[10] Deramond H,Mathis J M.Vertebroplasty in Osteoporosis.Semi2

nars in Musculoskeletal[J].Radiology,2002,6(3)∶263~268.

(上接226页)

2 结果

在这次抽查的32份过氧乙酸样品中,含量合格10份,合格率为31.25%,其中,生产厂家样品合格4份,合格率为66.67%,经销商样品合格6份,合格率为23.08%,结果见表1。

表1 洛阳市市售过氧乙酸含量的检测结果(%)

样品号含 量样品号含 量122.7417 6.77

2 3.23187.52

317.5219 5.42

4 6.0520 2.37

5 2.392111.90

617.842212.26

717.682312.34

8 1.432411.15

923.092523.49

1017.362612.30

1112.5827 6.11

1210.1928 5.23

13 6.0529 4.37

1410.033019.11

1520.31318.26

1619.5132 3.35

由表1可见,市售过氧乙酸含量差异较大,最低为1.43%,最高为23.49%,且高含量的均为生产厂家样品。外地产品含量均低于本地产品,且合格率也比本地产品较低。

对同一样品进行稳定性试验,30d之后再测定含量,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含量越低,其稳定性越差,含量大于16%的产品在30d内变化幅度不大,结果见表2。

3 讨论

过氧乙酸是由过氧化氢与冰醋酸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脱水而生成,过氧乙酸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过氧化氢的含量,若要生产含量大于16%的过氧乙酸,所使用的过氧化氢含量至少应为过氧乙酸含量的2.5倍。并要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表2 过氧乙酸稳定性测定结果(%)

样品号原含量30d后含量浓度下降率122.7421.5 5.45

212.589.0627.98

317.8416.099.81

423.4921.269.49

510.03 6.5534.69

68.26 5.0139.35

过氧乙酸易受有机物的影响而分解,其含量将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因此,要使过氧乙酸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需要添加适当的稳定剂。

市场销售的过氧乙酸,其产品标签上一般都注明含量为16%~20%,但据调查表明,其含量多数较低,个别甚至只有1%~2%。因此,建议在购买前要求经销商提供近期检测结果或将样品送有关部门进行含量测定。

卫生监督及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未经检验或无近期检测结果的产品销售,坚决打击不法分子发抗“非典”之财和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生命的行为,加强对经销人员的知识培训,并利用新闻媒介或其它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过氧乙酸的检测结果,以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过氧乙酸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在调查中发现,在开启密封较严的玻璃容器包装的样品时,发生了多起冲盖现象,而使用塑料容器盛装的,则无此现象发生。因此,建议在过氧乙酸的生产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塑料容器。消费者在使用玻璃瓶装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4

2

?J Henan Univ Sci Tech(Med Sci) Sept2003 Vol.21 No.3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OP和继发性OP,原发性OP 除特发性外,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II 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 1.原发性特发性: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指主要由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常于绝经后5~l0年发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特征是全身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至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使妇女的残废率和死亡率增加,其治疗机理主要在于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提高绝经后妇女体内性激素水平,抑制骨吸收,并通过对机体的全身性、多环节的调节作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 型):老年人肾脏虚衰,三焦气化不利;或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气虚无力行血;或脾虚湿盛;或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寒凝筋脉等均可导致瘀血痰浊痹阻筋脉,致筋骨失养;同时,痰瘀还可导致肾虚的产生及进一步衰竭,从而诱发或加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产生。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以补肾(温补肾阳,填补肾精)为主,并在补肾的基础上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别采取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温化寒湿等法。 2.继发性继发性OP是继发于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或继发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肾小管性酸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妊娠哺乳 .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 .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肝脏病 .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 .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 .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肌萎汐伤后肌萎缩)等.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Mast-Cell病等 .其他原因吸烟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骨的生长期:受精至20~25岁 平衡期:20~25稳定期,35~40岁骨吸收与骨生成平衡 骨衰老下降期:35岁以后开始衰老,骨量下降。妇女绝经后(50岁以后),10年内,每年以1.5~2%丢失。 骨质疏松难以控制的因素: ①绝经;②性别;③年龄;④种族;⑤体型瘦小(57kg 以下,危险性更大);⑥种族史。 骨质疏松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①日照不足;②长期低钙饮食;③不良的生活习性;④运动量少;⑤药物;⑥疾病。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大小: 激素>糖尿病>外来激素>抗癫痫药>泻药>低钙饮食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年9月第20卷第9期Chin J Osteoporos,September 2014,Vol 20,No.9 Published online www. wanfangdate. com. cn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7108. 2014. 09. 001 1007 编者按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成立两年了,各学科专家委员会组织本领域专家开展 了学科指南或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经过专家们多次认真讨论,反复修改,在2014年4月杭州国际会议上 各学科组报告了指南或专家共识,与会代表反响很好,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建议,大部分专家委员会按期完 成了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这些学科组的指南或共识参考了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贴近我国骨质疏松诊疗研的实 际,旨在为各级医疗或研究机构开展骨质疏松临床和研究提供参考或指导。本刊将在近期陆续刊登各学科组专 家委员会编写的指南或共识。本次刊登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以学科组署名的,表明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已建 立。有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尚未建立起来,将用学科组牵头单位的名义发表专家共识,2015 版指南或专家共识将全部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名义发表。这些专家共识将于2015年4月17日北京春季国际会议前夕在北京五环大酒店向与会代表再次报告,各单位如要建立研究手段,欢迎参会学习,请留意学会发出的后续通知。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第三稿·2014版)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学科 组组长张智海刘忠厚李娜 其他审阅专家:张萌萌黄琪仁马远征王亮刘勇刘新宇朱钧蓝旭李士春杨鸿兵喻恒峰汤光宇张 伟姚伟武李绍林彭俊红周晟周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张智海) ;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刘忠厚) ; 北京积水潭医院( 李娜) ; 吉林大学第四医 院 ( 张萌萌) ; 上海市第六医院( 黄琪仁姚伟武) ; 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 309医院) ( 马远征王亮) ; 青岛大学医学院 附属医院 ( 刘勇)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刘新宇) ; 湖南省怀化第一人民医院( 朱钧) ; 兰州军区总医院( 蓝旭) ; 北京石景山 医院( 李士春) ; 北京密云中医院( 杨鸿兵) ; 江西省人民医院( 喻恒峰)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汤光宇) ; 河北省三院( 张 伟)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李绍林) ; 武汉市普爱医院( 彭俊红) ; 甘肃省中医院( 周晟) ; 成都军区总医院( 周劲松) 中图分类号: R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7108( 2014) 09-1007-04 摘要: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组织专家在2000年第二稿的基础上,复习了近年来国际国内在骨质疏松症诊断方 面的研究进展,结合中国人群特点和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骨质疏松症诊疗工作 提供参考。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参照WHO- 2. 5 SD的标准,也可以根据中国人群的实 际情况采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OCCGS) 建议的- 2. 0SD或者骨量下降25%作为诊断标准。并提出了 在使用DXA骨密度诊断时需要注意DXA的局限性,避免漏诊。根据近年来定量CT研究的成果,首次在共识中建议 采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 ( ISCD) 和美国放射学院( ACR) 推荐的腰椎QCT骨密度低于80 mg / cm3作为骨质疏松 的诊断标准。首次建议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FRAX应用。脆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并推荐综合影像 检查诊断脆性骨折和鉴别诊断。强调了骨生化检查的作用。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测量; 诊断标准; 影像学检查 Expe rt conse nsus on the diagnosis of oste oporosis in Chine se Population ZHANG Zhihai,LIU Zhonghou,LI Na The Osteoporosis Committee of China Gerontological Soci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Zhonghou,Email: occgs@ 126. com Abstract:Based on the year 2000 the 2nd version of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the Osteoporosis Committee of China Gerontological Society ( OCCGS) has organized experts to learn the research advance in recent years all over the w orld,to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opulation and the medical practic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China,and to make the follow ing consensus of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for guidelines of osteoporosis management in all levels of medical *通讯作者: 刘忠厚,Email: occgs@ 126.com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该骨折累计脊柱时,称为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脊柱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发部位。(附:诊疗流程与诊疗指南、PVP技术规范) 一、OVF诊疗流程

二.OVF诊治指南 (一)临床特点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 1. 根据鉴别诊断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2.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这类指标有助于骨转换的分型、骨丢失速率及老年妇女骨折的风险性评估、病情进展和干预措施的选择和评估。临床常用检测指标: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l 型前胶原C端肽(PICP)、N端肽(PINP);骨吸收指标: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精)

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YYXH/T50-135— 2008》由于年老肾亏,气血不足,或复因寒湿之邪侵袭,使气血凝滞,络脉不通,筋骨失养,导致“骨痹”“骨痿”的发生。基本病机是由于本虚, 病位在骨,证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弱,尤以肾虚为本,寒湿血瘀为标。初起时以多见实证或虚证多见,发病日久则多虚实夹杂之证。 1.1. 腰背酸痛初期时出现腰背痛,此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 有时可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 1. 2. 驼背身材缩短坐高与身高的比例缩小,是骨质疏松的特点之 1.3.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后果 (二证候诊断 1、阳虚湿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遇寒冷及阴雨天疼痛加剧,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 气滞血瘀证:骨节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筋肉挛缩,骨折,多有久病或外伤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3、脾气虚弱证:腰背酸痛,肢体倦怠无力,消瘦,少气懒言,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4. 肝肾阴虚证:腰膝酸痛,膝软无力,驼背弯腰,患部痿软微热,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

5. 肾阳虚衰证:腰背冷痛,酸软无力,甚则驼背弯腰,活动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小便频多,或大便久泻不止,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弦。 6. 肾精不足证: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软无力,动作迟缓,早衰,发脱齿摇耳鸣健忘,男子精少,女子经闭,舌淡红,脉细弱。 7、气血两虚证:腰脊酸痛,肢体麻木软弱,患部肿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 辩证选择汤药或中成药 1、阳虚湿阻证 治法:散寒祛湿,温通经络 方药:肾着汤加减 干姜 6甘草 6茯苓 12牛膝 15苍术 12仙灵脾 15加减偏寒加附子 6, 偏湿加薏米 12,防己 9 中成药:健步壮骨丸,口服,一次 9克,日 2次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疼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秦艽 9羌活 12香附 9川芎 15桃仁 9没药 9牛膝 12地龙 6甘草 6 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_第三稿_2014版_张智海

编者按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成立两年了,各学科专家委员会组织本领域专家 开展了学科指南或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经过专家们多次认真讨论,反复修改,在2014年4月杭州国际会议上各学科组报告了指南或专家共识,与会代表反响很好,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建议,大部分专家委员会按期完成了专家共识的编写工作。这些学科组的指南或共识参考了国外最新研究进展,贴近我国骨质疏松诊疗研的实际,旨在为各级医疗或研究机构开展骨质疏松临床和研究提供参考或指导。本刊将在近期陆续刊登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编写的指南或共识。本次刊登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以学科组署名的,表明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已建立。有的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尚未建立起来,将用学科组牵头单位的名义发表专家共识,2015版指南或专家共识将全部以学科组专家委员会名义发表。这些专家共识将于2015年4月17日北京春季国际会议前夕在北京五环大酒店向与会代表再次报告,各单位如要建立研究手段,欢迎参会学习,请留意学会发出的后续通知。 *通讯作者:刘忠厚, Email :occgs@126.com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 ·2014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学科组组长张智海刘忠厚李娜 其他审阅专家:张萌萌黄琪仁马远征王亮刘勇刘新宇朱钧 蓝旭 李士春 杨鸿兵 喻恒峰 汤光宇 张伟 姚伟武 李绍林 彭俊红 周晟 周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张智海);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刘忠厚);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娜);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张萌萌);上海市第六医院(黄琪仁姚伟武);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309医院)(马远征王亮);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刘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新宇);湖南省怀化第一人民医院(朱钧);兰州军区总医院(蓝旭);北京石景山医院(李士春);北京密云中医院(杨鸿兵);江西省人民医院(喻恒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汤光宇);河北省三院(张伟);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绍林);武汉市普爱医院(彭俊红);甘肃省中医院(周晟);成都军区总医院(周劲松)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08(2014)09-1007-04摘要: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组织专家在2000年第二稿的基础上,复习了近年来国际国内在骨质疏松症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中国人群特点和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骨质疏松症诊疗工作提供参考。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参照WHO -2.5SD 的标准,也可以根据中国人群的实际情况采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GS )建议的-2.0SD 或者骨量下降25%作为诊断标准。并提出了在使用DXA 骨密度诊断时需要注意DXA 的局限性,避免漏诊。根据近年来定量CT 研究的成果,首次在共识中建议采用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 )和美国放射学院(ACR)推荐的腰椎QCT 骨密度低于80mg /cm 3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首次建议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FRAX 应用。脆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并推荐综合影像检查诊断脆性骨折和鉴别诊断。强调了骨生化检查的作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测量;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in Chinese Population ZHANG Zhihai ,LIU Zhonghou ,LI Na The Osteoporosis Committee of China Gerontological Society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Zhonghou ,Email :occgs@126.com Abstract :Based on the year 2000the 2nd version of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the Osteoporosis Committee of China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CCGS )has organized experts to learn the research advance in recent years all over the world ,to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opulation and the medical practic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China ,and to make the following consensus of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for guidelines of osteoporosis management in all levels of medical 7 001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年9月第20卷第9期Chin J Osteoporos ,September 2014, Vol 20,No.9Published online www.wanfangdate.com.cn doi :10.3969/j.issn.1006- 7108.2014.09.001

骨质疏松诊疗规范

骨质疏松症诊疗规范 1.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2.病因病理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3.康复住院标准 因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疼痛、运动功能下降,乃至发生骨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4.临床症状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有骨质疏松。 4.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4.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4.3骨折: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5.专科体征 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体征是脊柱弯曲变形,这些患者由于经常腰背疼痛,负重能力降低,双下肢乏力,因此身体多处于前倾状态,以减轻脊柱的负重。骨质疏松症患者还常常有椎体的压痛,多见于胸段、腰段椎体、钥关节外侧及胸廓,压痛部位常伴有叩击痛。如果骨质疏松症性骨折愈合欠佳,骨折两端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有可能发生肢体弯曲畸形。骨痛、骨骼畸形、体位异常及肢体乏力还可以导致思者体态及步态异常,活动协调性差等。 6.影像学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①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椎

骨质疏松诊疗指南

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 一、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但多见和年性。骨质疏松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本指南仅涉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二)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估计有1.73亿,是世界上老年

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2003年至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按调查估算全国2006年在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亿1千万人存在低骨量。北京等地区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的患病率为15%,相当于每7名50岁以上妇女中就有一位发生过脊椎骨折。近年来,我国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北京市髋部骨折发生率研究表明,用同样的美国人口作标化后1990~1992年间,北京市5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率在男性为 83/10万,女性为80/10万;而在2002~2006年间,此发生率分别增长为男性129/10万和女性229/10万。10年间,北京市5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率在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力口了42%和110%。预计未来几十年中国人髋部骨折率还会明显增长。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高于前列腺癌。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如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死于各种合并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版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版更新要点2017-03-16医默相通 3月11日,骨典演义--2017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网络直播会议在美丽的蓉城召开。众多顶级骨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指南的理解以及诊治经验的思考。本期我们邀请山西大医院刘强教授和吴斗教授对17年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介绍。 为了及时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优化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策略,推广规范化的诊疗措施,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本领域的专家对原有的指南(2008版)进行了更新。该版本指南与2008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相比,有以下更新要点。 1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定义的进一步完善 骨质疏松性骨折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而发生的骨折。“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指人体重心从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作用力。与08版指南相比,新版本指南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基于全身骨质疏松症存在的情况下,局部骨组织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是骨强度下降的突出表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2流行病学的更新 新版本补充了流行病学的最新资料。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报告:全球每3 秒钟发生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风险是未发生椎体骨折的4倍。 3影像学检查增加 影像学检查除了X线、CT及MR检查外,新版本中增加了全身骨扫描(ECT)检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它适用于无法行MR检查或排除肿瘤骨转移等。 4更新诊疗流程图 新版本中首次提出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流程图。对于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需先行血尿常规、钙、磷、碱性磷酸酶、影像学和骨密度等酌情检查项目,检验结果正常而影像学、骨密度等检查异常可确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检验结果异常需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肿瘤等;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继而进行骨折处理、骨折愈合评估,与此同时给予患者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药效评估,并强调对二次骨折的预防。 5常见骨质疏松骨折手术策略推荐与更新

骨质疏松症诊疗方案

骨质疏松症(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YYXH/T50-135—2008》 由于年老肾亏,气血不足,或复因寒湿之邪侵袭,使气血凝滞,络脉不通,筋骨失养,导致“骨痹”“骨痿”的发生。基本病机是由于本虚,病位在骨,证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弱,尤以肾虚为本,寒湿血瘀为标。初起时以多见实证或虚证多见,发病日久则多虚实夹杂之证。 1.1腰背酸痛初期时出现腰背痛,此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有时可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 1.2.驼背身材缩短坐高与身高的比例缩小,是骨质疏松的特点之一。 1.3.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后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1 (1)脆性骨折 (3)实验室检查 3.1.骨形成指标 3.1.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是评价骨形成和骨转换的指标。原发性骨质疏松不明显可作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指标。 3.1.2.血清骨钙素(BCP):反映骨形成及骨转换情况。绝经期妇女中血清骨钙素(BCP)浓度测定是骨质疏松症良好的指标。 3.1.3.Ⅰ型原胶原肽(PICP):反应骨基质形成的良好指标。 3.2骨吸收指标 3.2.1尿羟脯氨酸(HOP):是胶原破坏的指标,反应骨退变、肝代谢、饮食中胶原的含量,特异性不高。

3.2.2尿吡啶交联(PYD):最敏感的骨吸收指标之一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反应破骨细胞状况 3.3骨代谢调节激素 3.3.1.血甲状旁腺苏(PTH):可正常或增高 3.3.2.维生素D:血25-(OH)2D-水平正常或降低 3.3.3.降钙素:可正常或增高 3.4.性激素:血雌二醇降低,血睾酮下降 3.5.X线平片检查 (二)证候诊断 1、阳虚湿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加重,遇寒冷及阴雨天疼痛加剧,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气滞血瘀证:骨节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筋肉挛缩,骨折,多有久病或外伤史,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 3、脾气虚弱证:腰背酸痛,肢体倦怠无力,消瘦,少气懒言,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4.肝肾阴虚证:腰膝酸痛,膝软无力,驼背弯腰,患部痿软微热,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 5.肾阳虚衰证:腰背冷痛,酸软无力,甚则驼背弯腰,活动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为甚,小便频多,或大便久泻不止,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弦。 6.肾精不足证:患部酸楚隐痛,筋骨痿软无力,动作迟缓,早衰,发脱齿摇耳鸣健忘,男子精少,女子经闭,舌淡红,脉细弱。 7、气血两虚证:腰脊酸痛,肢体麻木软弱,患部肿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三)、治疗方案 辩证选择汤药或中成药 1、阳虚湿阻证 治法:散寒祛湿,温通经络 方药:肾着汤加减 干姜6甘草6茯苓12牛膝15苍术12仙灵脾15加减偏寒加附子6,偏湿加薏米12,防己9 中成药:健步壮骨丸,口服,一次9克,日2次

骨质疏松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贾培红 一、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类型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 、 I 型 也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特征为女性 50 岁绝经后快速的骨丢失。 2 、 II 型 也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特征为 65 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年龄增大,开始呈现出骨质疏松,骨折明显增多。如为老年女性,可同时合并有 I 型和 II 型的骨质疏松。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1 、药物诱发 如糖皮质激素或甲状腺激素的过量使用,骨质疏松的风险会增大。 2 、疾病诱发 甲状旁腺、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糖尿病等疾病都可诱发继发性骨质疏松。 (三)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遗传关系密切,多见于青少年,原因不明。 二、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 (一)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为一种继发性骨质疏松 许多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相关,并且提高了骨折发生的危险。包括遗传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胃肠道疾病、营养性疾病、药物等以及各种常见的慢性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充血性心衰、终末期肾病和酒精中毒。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在人体骨骼系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睛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其中骨质疏松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 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三) 1 型糖尿病与低骨密度密切相关 低骨密度是 1 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的并发症, 1 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起着重要作用,病程 5 年以上者骨密度明显降低。 (四) 1 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 1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和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达 48 % ~ 7 2 % ;患 1 型糖尿病女性骨折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妇女的 12. 25 倍。 (五) II 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主要易患因素 1 、年龄大 2 、病程长 3 、女性 4 、血糖紊乱 5 、低 BMI 6 、慢性并发症(如肾病和视网膜病变) (六) II 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 II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约为 20% ~ 60% ,骨折发生为无糖尿病患者的1.7 ~ 1.8 倍。 (七)糖尿病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 1 、视觉相对因素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3 、白内障晚期 4 、视网膜病的激光治疗 5 、发生低血糖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易在老年人中发生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绝经后妇女发病率高达30%~50%。其显著特点是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尤以髋部病理性骨折及其并发症对老年人的威胁最严重,其死亡率达20%、致残率达50%。如果能及时对骨质疏松做出论断并加以防治,骨折的发生率将会大大减少,并能防止进一步骨折。 二、定义 无论男女,一般从35岁开始,骨组织中的骨量退逐渐减少。这种非病理性的骨量减少称为骨贫或骨质缺乏。如果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骨量迅速丢失,导致全身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小梁骨减少、变形、变细、排列紊乱,骨骼缺钙,质地疏松脆弱,出现骨痛等症状,且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即称骨质疏松症。

三、分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和成人型骨质疏松症。其中成人型骨质疏松症又分为Ⅰ型(高转换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70岁);Ⅱ型(低转换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胃肠道疾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也可继发于某些药物和长期不活动(废用性)。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女性多在绝经后20年以上,男性大多在60岁以上发生,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女:男约为2∶1。骨丢失类型为小梁骨和皮质骨,骨折多在脊椎(多发楔型)和髋骨(股骨颈、大粗隆)等部位发生。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内分泌紊乱、钙摄入及吸收不足和运动负荷减少有关。

2017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中常见却易被忽视的疾病,危害巨大。从2006年到2011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历经两版面世,为指导、规范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随着骨质疏松症的诊疗理念、药物不断发展,指南的更新呼之欲出。 睽违6年,201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终于问世。与旧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在理论内容上更完善,在实际操作中更实用,如一座崭新的灯塔,照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之路。 纵观新指南,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更新—— 1流行病学:防治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骨质疏松性骨折为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新指南引用的最新流调数据令人忧心: 2006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000万,骨量减少者已超过2亿人,目前估测我国患者人数已远超过以上数字。 2015年我国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约为269万例次,2035年约为483万例次,到2050年约达599万例次,其医疗费用将分别高达720 亿元、1320亿元和 1630亿元。另一方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仅为2/3左右,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尚不足 1/4。笔者深有体会的是,在基层医院,受检测设备、药品等因素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率极低,防治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2发病机制: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失衡 新指南首次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进行阐明,弥补了旧版指南的不足。简单来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疾病,骨转换失衡,即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失衡是其的主要发生机制。新指南使用了下面这张图(图1),对发病机制作出高度概括,便于理解记忆:

骨质疏松防治指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 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 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危险因素 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二、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 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版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17版更新要点 2017-03-16医默相通 3月11日,骨典演义--2017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网络直播会议在美丽的蓉城召开。众多顶级骨科专家齐聚一 堂,共同分享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指南的理解以及诊治经验的思考。本期我们邀请山西大医院刘强教授和吴斗教授对17 年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介绍。 为了及时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优化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策略,推广规范化的诊疗措施,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及《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本领域的专家对原有的指南(2008版)进行了更新。该版本指南与2008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相比,有以下更新要点。 1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定义的进一步完善 骨质疏松性骨折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而发生的骨折。“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指人体重心从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作用力。与08版指南相比,新版本指南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基于全身骨质疏松症存在的情况下,局部骨组织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是骨强度下降的突出表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 2流行病学的更新 新版本补充了流行病学的最新资料。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报告:全球每3 秒钟发生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50岁之后会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发生再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再骨折风险是未发生椎体骨折的4倍。 3影像学检查增加 影像学检查除了X线、CT及MR检查外,新版本中增加了全身骨扫描(ECT)检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它适用于无法行MR检查或排除肿瘤骨转移等。 4更新诊疗流程图 新版本中首次提出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流程图。对于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需先行血尿常规、钙、磷、碱性磷酸酶、影像学和骨密度等酌情检查项目,检验结果正常而影像学、骨密度等检查异常可确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检验结果异常需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肿瘤等;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继而进行骨折处理、骨折愈合评估,与此同时给予患者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药效评估,并强调对二次骨折的预防。 5常见骨质疏松骨折手术策略推荐与更新 1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骨质疏松诊治指南(2011年) 转自日照仁爱风湿病医院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 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骨质疏松的危害 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 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二、骨质疏松的症状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三、骨质疏松的诊断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

骨质疏松的诊断方法

骨质疏松的诊断方法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骨量测量就显得格外重要,再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诊断一般不存在困难。 1.生化检查 骨组织的代谢是一个旧骨不断被吸收,新骨不断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此称为骨的再建。骨再建的速率称为骨更新率或转换率。测定血、尿的矿物质及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骨代谢状态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对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骨代谢的生化指标检查具有快速、灵敏及在短期内观察骨代谢动态变化的特点,而BMD检查一般需半年以上才能在动态变化,因此,生化检查对观察药物治疗在短期内对骨代谢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并可指导及时修正治疗方案。 (1)骨形成指标。原发性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数表现为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增高,称高转移型。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多数表现为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生化指正常或降低,称低转换型。 1)碱性碱酸酶(AKP):单纯测AKP意义不大,不敏感。测同功酶骨AKP较敏感,是反映骨代谢指标,破骨或成骨占优势均升高。骨更新率增加的代谢性骨病如畸形骨炎、先天性佝偻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转移癌及氟骨症等显著升高。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约60%骨AKP升高,血清部AKP升高者仅占22%,老年骨质疏松症形成养活缓慢,AKP变化不显著。 2)骨钙素(BGP)是骨骼中含量最高的非胶原蛋白:由成骨细胞分泌,受1,25(OH)2D3调节。通过BGP的测定可以了解成骨细胞的动态,是骨更新的敏感指标。骨更新率上升的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畸形性骨炎等,血清BGP上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有轻度升高。绝经后骨质疏松PGP升高明显,雌激素治疗2-8周后BGP下降50%以上。 3)血清I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简称PICP,是成骨细胞合成胶原时的中间产物,是反映成骨细胞活动状态的敏感指标。PICP与骨形成呈正相关。畸形性骨炎、骨肿瘤、儿童发育期、妊娠后期PICP升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PICP变化不显著。 (2)骨吸收指标 1)尿羟脯氨酸,简称HOP,是反映骨更新的指标;受饮食影响较大,收集24h尿之前,应进素食2-3d。HOP显著升高的有甲亢、甲旁亢、畸形性骨炎、骨转移癌等。甲状腺机能低下、侏儒症HOP 显著降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HOP变化不显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HOP升高。 2)尿羟赖氨酸糖甙;简称HOLG,是反映骨吸收的指标,较HOP 更灵敏,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能升高。 3)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简称TRAP,主要由破骨细胞释放,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状态的敏感指标,TRAP增高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