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检测

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检测
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检测

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检测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

原发性高血压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的。相关资料显示,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患病率达46%;父母一方患高血压,子女患病率为28%;而父母血压正常,子女患病率仅为3%。

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达十多年至数十年,初期很少有症状,1/3——1/2高血压患者因头痛,头胀或心悸而就医,也有不少病人直到出现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时才就医。

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检测内容

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筛查致病基因是关键!

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相关基因突变点:22个基因26个突变点,如ACE、STK39、NOS3等。

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检测推荐人群

1、高血压家族史人群:双亲均患高血压,则子女患病的可能性将高达45——50%。

2、年龄:年龄越大,高血压的患病率越高。

3、吸烟人群:吸烟可使高血压风险增倍。

4、肥胖人群:特别是年轻人,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相关。

5、饮食不合理:过量饮食、高热量饮食、高盐饮食,均可诱发高血压。

????

6、酗酒饮酒:长时间、大量地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检测的意义

1、了解自身患高血压的风险,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科学饮食。

2、及早发现潜伏危险,尽早进行预防,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3、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可以了解到自己及亲人患高血压的风险。

????

脑卒中易感基因检测

核子基因科技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4063015.html, 综合性?一站式?多元化基因检测服务 主要项目:?儿童天赋基因?肿瘤基因检测?产前基因检测?亲子鉴定 脑卒中易感基因检测 脑卒中又叫脑血管意外,是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的脑功能损害。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我们常看到公园里有偏瘫的老大爷,这还是脑卒中患者中间恢复比较好的,有的脑卒中患者躲过了死亡却没能躲过长期卧床。 任何疾病都有环境与遗传的双重作用。中国人群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 )TT 突变率高达25%是中国H 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高发的重要遗传因素,我国人群荟萃分析显示:MTHFR C677T TT 基因型显著增加国人卒中风险50%,而这一基因突变在白种人平均仅为10%-12%。 通过一次基因型检测,即可以早期识别携带卒中炸弹的高危人群,并且可以根据基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为了更好地做好保障顺德人民的健康工作,在综合国内专家、兄弟医院的意见后,在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开展了MTHFRC677T 基因型的检测,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指导个体化更安全有效用药。 下述高危人群需进行MTHFR 基因型检测: 1、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预测脑中风、冠心病风险); 2、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 )升高的高血压患者; 3、伴有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 4、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针对性治疗,降低心脑血管复发率); 5、有卒中家族史的人群 目前我国每年用于脑血管病的直接治疗费用和各种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元人民币。而我国现有脑中风病人750万,数千万家庭面临卒中危害。显然,针对国情,找对病因,控制H型高血压兼顾MTHFR 基因型,可以有效降低脑中风发生率和死亡率,减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我们不应只关注传统的三高治疗和血糖、血脂等的检测指标,还应关注新的高危因素――H 型高血压及由于基因(MTHFR )分型不同而引发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_高血压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_高血压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学习园地· 高血压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宋卫华,惠汝太 关键词高血压;基因 高血压的家族聚集性间接证明了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由家系研究从而引发了高血压遗传学的研究。而遗传高血压动物模型的成功更进一步支持遗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依据目前国内外研究资料,公认高血压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遗传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占20% 55%[1]。 1单基因高血压 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是由某个基因突变造成的,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又称孟德尔型高血压。目前明确为单基因高血压的至少有6种: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性醛固酮增多症(GRA)、Liddle氏综合征、类盐皮质激素增多征(AME)、盐皮质激素受体活性突变(MR mu-tations)、Gordon’s综合征(也称为假性低醛固酮血症Ⅱ型)、高血压伴短指畸形(也称Bilginturan综合征)。单基因高血压较为少见,通过基因突变筛查可做出准确的基因诊断,指导治疗。但是对单基因高血压致病基因的研究,拓新了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理和防治的认识,使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到肾脏离子通道基因水平,同时也为依据基因变异不同(基因诊断)个体化抗高血压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2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 原发性高血压是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基因研究已经表明不同人群间有多个共同的高血压相关基因定位区域,即人类血压相关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BP-QTLs)。目前正在对定位于这些区域的基因功能以及影响血压变异的功能变异位点进行研究。近年发展的全基因组扫描技术使人们认识到,多个高血压致病基因可能位于传统血压调节通路内外。个体间血压差异约30%是遗传变异造成的,而70%由环境因素及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造成的。目前关于原发高血压相关的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1号染色体位于1p36.1的ECE1基因以及1q42-q43的AGT基因是人类血压调节的候选基因[2]。2号染色体2p25-p24是原发高血压的易感位点[3]。3号染色体位于3q21-q25的AGTR1A基因以及3p14.1-q12.3是与原发高血压相关。4号染色体位于4p16.3的ADD1基因与盐敏感性原发性高血压相关。7号染色体位于7q22.1的CYP3A5基因与盐敏感性原发性高血压相关;位于7q36的NOS3基因与妊娠高血压相关。11号染色体研究提示位于11q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与血压的调节相关[4]。12号染色体位于12p13的GNB3基因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5]。17号染色体位于17cen-q11的NOS2A基因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6]。18号染色体位于18q21的MEX3C基因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7]。20号染色体位于20q13的PTGIS基因是人类血压调节的候选基因[8]。 3继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继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同样起着关键作用。比如: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病(PPNAD),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和嗜铬细胞瘤。这些都是少见病,嗜铬细胞瘤只占新发高血压的0.1%。但在难治性高血压和反复看病的高血压人群中,这些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假性嗜铬细胞瘤一种新的继发性高血压,特征是发作性和不稳定性血压升高。 目前已能成功对单基因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进行基因检测,清楚的表明基因研究的进展已有助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另外,家系筛选和基因筛查正逐渐成为新的临床手段。继发性高血压的遗传研究进展令人鼓舞,有希望将分子生物学和标准临床诊断整合在一起。 4参考文献 [1]Jeanemaitre X,Gimenez-Roqueplo A,Disse-Nicodeme S,et al.Em-ery and rimoi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genetics e-dition principles of medical genetics,5th ed.philadelphia:Churchill Liying- ston Elsevier,2007,283-330. [2]Caulfield M,Lavender P,Farrall M,et al.Linkage of the angio-tensinogen gene to essential hypertension.N Engl J Med,1994,330: 1629-1633. [3]Angius A,Petretto E,Maestrale GB,et al.A new essential hyper-tension susceptibility locus on chromosome2p24-p25,detected by genomewide search.Am J Hum Genet,2002,71:893-905. [4]Rutherford S,Cai G,Lopez-Alvarenga JC,et al.A chromosome11q quantitative-trait locus influences change of blood-pressure measure- ments over time in Mexican Americans of the San Antonio Family Heart Study.Am J Hum Genet,2007,81:744-755. [5]Siffert W,Rosskopf D,Siffert G,et al.Association of a human G-protein beta-3subunit variant with hypertension.Nat Genet,1998,18:45-48. [6]Rutherford S,Johnson MP,Curtain RP,et al.Chromosome17and the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in human essential hyperten- sion.Hum Genet,2001,109:408-415. [7]Guzman B,Cormand B,Ribases M,et al.Implication of chromosome 18in hypertension by sibling pair and association analyses:putative in- volvement of the RKHD2gene.Hypertension,2006,48:883-891.[8]Nakayama T,Soma M,Watanabe Y,et al.Splicing mutation of the prostacyclin synthase gene in a family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2,297:1135-1139. (收稿日期:2012-02-07) (编辑:常文静) 551 中国循环杂志2012年4月第27卷第2期(总第174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April,2012,Vol.27No.2(Serial No.174) 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作者简介:宋卫华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血压临床与基础研究Email:songweihua926@https://www.360docs.net/doc/3d14063015.html, 通讯作者:惠汝太hurutai@https://www.360docs.net/doc/3d14063015.html,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3614(2012)02-0155-01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2.02.023

原发性高血压8种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中国循环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5卷综述 作者:侯嵘刘治全 单位:侯嵘刘治全(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侯嵘(现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100083) 关键词:高血压;基因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相关基因研究在近年来非常活跃。采用候选基因策略迄今已鉴定了数十种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基因。本文对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8种基因在近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14(2000)04—0252—02 原发性高血压(EH)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常见、多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相关基因研究在近年来非常活跃。以往EH 的相关基因研究一般采用候选基因策略,即任何基因如果其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了血压调节机制,该基因就可作为EH的候选基因[1]。以下将对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8种EH的相关基因在近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定位于1q42-43。研究表明,过度表达该基因的转基因小鼠血浆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并诱发高血压,而敲除该基因则出现低血压。1992年Jeuanemaitre等最先报道该基因与EH相连锁。此后他们对该基因的15处变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位于第2外显子的两处突变(M235T 和T174M)的检出率在白人EH组高于对照组,其中M235T与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相关,并与该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启动子的-6bp(G-6A)突变呈连锁不平衡。迄今已有不同人群的多篇报道显示该基因与EH相连锁或相关[2],因此该基因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EH的相关基因。但目前仍有不一致的研究报道。在中国汉族EH 研究中亦为阴性结果[3]。该基因在EH发病中起多大作用尚需进一步证实。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定位于17q23,其第16内含子中有一段287bp的插入/缺失(Ⅰ/D)多态性,形成了Ⅱ、ⅠD和DD 3种基因型。研究表明,该多态性影响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但该基因是否与EH有直接关系尚无定论。大多数连锁分析或相关研究均不能证实该基因与EH有关,或仅与男性EH相关[4]。目前较为一致的结果是D等位基因与多种EH并发症有关,如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壁增厚等[5]。 3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 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定位于3q22。1994年Bonnardeaux等发现该基因有5种多态性,其中C1166等位基因频率在白人EH患者中增高,但在同胞对连锁分析中未显示连锁关系,提示该多态性对血压可能仅起微弱作用。然而在中国汉族人群研究中发现该基因A1166C多态性及3’端CA重复多态性与EH相关[6,7]。因此该基因是否为EH的相关基因尚待证实。 肾上腺素受体基因 4 α 2A 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定位于10q24-26。1996年Svetkey等报道该基因人α 2A

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

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ICD:10-I10xx02)或难治性高血压(ICD:10-I10xx1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 (三)进入路径标准。 (1)发病年龄小于30岁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可能; (2)血压升高的幅度大,通常≥180/110mmHg; (3)血压难以控制,使用三联降压药(包括利尿剂)观察1个月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SBP≥160mmHg和(或)DBP≥100mmHg,或动态血压平均血压SBP≥140mm Hg 和(或)DBP≥90 mm Hg; (4)常用的降压药物效果不佳; (5)血压波动幅度较大; (6)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发作,尤其是伴有头痛、面色苍白、心悸和大汗者; (7)坚持服药血压控制良好基础上血压突然变得难以控制;

(8)两侧上肢血压不对称或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者; (9)体格检查可闻及腹部肾动脉杂音; (10)自发性低钾血症,尤其是严重的顽固性低钾血症,且在排除利尿剂、腹泻、进食差等原因后常规补钾效果不佳;(11)服用ACEI/ARB后血清肌酐明显升高; (12)与左心功能不匹配的发作性肺水肿,尤其是夜间发作多见; (13)单侧肾脏萎缩或高血压并两肾大小不对称; (14)高血压伴有特殊体貌特征,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等; (四)标准住院日。 10-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分计日夜尿量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eGFR或肌酐清除率、电解质、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 (4)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 (5)低钾血症者:测24小时尿钾; (6)测四肢血压 (7)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

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检测

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检测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 原发性高血压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的。相关资料显示,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患病率达46%;父母一方患高血压,子女患病率为28%;而父母血压正常,子女患病率仅为3%。 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达十多年至数十年,初期很少有症状,1/3——1/2高血压患者因头痛,头胀或心悸而就医,也有不少病人直到出现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和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时才就医。 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检测内容 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筛查致病基因是关键! 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相关基因突变点:22个基因26个突变点,如ACE、STK39、NOS3等。 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检测推荐人群 1、高血压家族史人群:双亲均患高血压,则子女患病的可能性将高达45——50%。 2、年龄:年龄越大,高血压的患病率越高。 3、吸烟人群:吸烟可使高血压风险增倍。 4、肥胖人群:特别是年轻人,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相关。 5、饮食不合理:过量饮食、高热量饮食、高盐饮食,均可诱发高血压。 ????

6、酗酒饮酒:长时间、大量地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检测的意义 1、了解自身患高血压的风险,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科学饮食。 2、及早发现潜伏危险,尽早进行预防,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3、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可以了解到自己及亲人患高血压的风险。 ????

冠心病易感基因检测

冠心病易感基因检测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并进一步引起血管壁增生、血栓沉积等过程,因此造成血管腔变小,血管输送血液量减少。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然而,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趋势。得益于60——8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努力,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和改进心肌梗死的治疗。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94.96/10万人,农村为71.27/10万人,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那么用易感基因检测来查冠心病有哪些优势呢? 冠心病风险基因检测意义及其重要性 目前,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遗传因素和其它因素共同作用,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而通过对冠心病风险基因的检测,可以帮您了解自己患冠心病的风险,提前做好预防,并辅助积极的措施以避免患病;帮助已经患冠心病的人,确定发病原因是否由基因异常引起,并能帮助后代预测患病风险而加以预防。 冠心病风险基因检测的适应人群 1.有血脂异常或有糖尿病病史或家族史; 2. 工作紧张,心情烦躁有心前区不适感者。 3. 有冠心病病史的人; 4. 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 5. 30岁以上,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

最新高血压发病机制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 1.遗传和基因因素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估计人群中至少20%~40%的血压变异是遗传决定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血压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或双亲均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发生几率分别为3%、28%和46%。单卵双生的同胞血压一致性较双卵双生同胞更为明显。 一些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着遗传缺陷,例如,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正常血压者较之无家族史的正常血压者,血细胞游离钙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且部分年轻子女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增厚,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此种遗传缺陷正是相关基因研究的根据。高血压病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疾病,这些基因的突变、缺失、重排和表达水平的差异,亦即多个"微效基因"的联合缺陷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的基础。那些已知或可能参与高血压发病过程的基因称为高血压病的候选基因,据推测可能有5~8种。 2.环境因素高血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环境因素很早就起了作用,胎儿营养不良导致出生时体重偏低,此种低体重婴儿以后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增加,即使产后增加喂养亦不能改变其8岁时的血压水平,提示已经出现持久性的疾病标记。膳食中高盐和中度以上饮酒是国际上业已确定的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膳食中钠盐摄人量与人群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病患病率密切相关。每天为满足人体生理平衡仅需摄入0.59氯化钠。国人食盐量每天北方约为12~189,南方约7~89,高于西方国家。每人每日食盐平均摄人量增加29,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 和1.2mmHg.我国膳食钙摄人量低于中位数人群中,膳食钠/钾比值亦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我国膳食普遍低钙,低于标准供给量800mg/d,最低人群仅300mg/d. 饮食过量摄入钙和钠,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而镁、锌、铜、钾等元素若摄入不足,也易引起血压升高。中国营养学会1991年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高钙、高钠饮食可能升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路易斯·托拜恩教授研究发现,钙和钠是通过使血管硬化和收缩血管作用加强而升压的。如钙大量摄入,血钙含量增加时,可刺激血管收缩;钙还可增加肾素、儿茶酚胺的释放,并与交感神经及神经介质的代谢有关。许多资料表明,镁、钾、铜、锌等元素之所以具有降压的作用,是因为:血镁含量增加时,可对血管平滑肌起扩张作用和对神经节起阻断作用,从而引起外周血管的舒张,使血压下降,同时镁还能拮抗钙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锌的降压作用,则表现在锌参与多种酶的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的活性来达到降压作用;铜的降压作用主要是因为铜是机体里氧化-还原体系中极为有效的催化剂;缺铜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和结缔组织代谢酶活性的改变,从而引起动脉硬化;钾的降压作用主要是因为钾盐有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力,改善心肌收缩能力等作用[14]。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可降压,高钠是中国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改变钠盐摄入并不能影响所有病人的血压水平;低钾、低钙、低镁、吸烟、过量饮酒可能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15]。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EH)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常见、多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相关基因研究在近年来非常活跃。以往EH的相关基因研究一般采用候选基因策略,即任何基因如果其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了血压调节机制,该基因就可作为EH的候选基因。以下将对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8种EH的相关基因在近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定位于1q42-43。研究表明,过度表达该基因的转基因小鼠血浆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并诱发高血压,而敲除该基因则出现低血压。1992年Jeuanemaitre等最先报道该基因与EH相连锁。此后他们对该基因的15处变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位于第2外显子的两处突变(M235T和T174M)的检出率在白人EH组高于对照组,其中M235T与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相关,并与该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启动子的-6bp(G-6A)突变呈连锁不平衡。迄今已有不同人群的多篇报道显示该基因与EH相连锁或相关,因此该基因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EH的相关基因。但目前仍有不一致的研究报道。在中国汉族EH研究中亦为阴性结果。该基因在EH发病中起多大作用尚需进一步证实。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定位于17q23,其第16内含子中有一段287bp的插入/缺失(Ⅰ/D)多态性,形成了Ⅱ、ⅠD和DD 3种基因型。研究表明,该多态性影响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但该基因是否与EH有直接关系尚无定论。大多数连锁分析或相关研究均不能证实该基因与EH有关,或仅与男性EH 相关。目前较为一致的结果是D等位基因与多种EH并发症有关,如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壁增厚等。 3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 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定位于3q22。1994年Bonnardeaux等发现该基因有5种多态性,其中C1166等位基因频率在白人EH患者中增高,但在同胞对连锁分析中未显示连锁关系,提示该多态性对血压可能仅起微弱作用。然而在中国汉族人群研究中发现该基因A1166C多态性及3’端CA重复多态性与EH 相关。因此该基因是否为EH的相关基因尚待证实。 4α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 人α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定位于10q24-26。1996年Svetkey等报道该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白人EH相关。次年他们在同胞对连锁分析中却得出了阴性结果,但研究中仍采用的是RFLP标记。因此,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否定该基因与EH相关,应采用微卫星脱氧核糖核酸(DNA)等遗传信息量更为丰富的多态性标记进一步研究证实。 5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 人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定位于5q32-34。1997年Svetkey等报道,美国黑人的3.7/3.4-kb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3.4/3.4-kb基因型频率,且与盐负荷及利尿缩容中舒张压的变化相连锁。同年Kotanko等在该基因检出一处Arg16Gly突变,其中Gly16等位基因频率在非洲加勒比EH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与

第六章 高血压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六章高血压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压分类和定义】 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血压升高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和标准见表3-6—1。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l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二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性任何年龄的成人。【流行病学】 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差别,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美国黑人约为白人的2倍。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在老年人较为常见,尤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多。 我国自20世纪5 0年代以来进行了3次(1 9 5 9年,l 9 7 9年,l 9 9 1年)较大规模的成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11%,7.7 3%与ll.8 8%,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从1 9 80年到l 9 9 1年的l 0

年问,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长了5 4%。2 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 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与1 9 9 1年资料相比较,患病率又上升3 1%。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 0.2%、24.7%、6.1%,依然很低。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和流行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北方高于南方,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男、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在比例上,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 0%。 (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 6%。约6 0%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的遗传可能存在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遗传两种方式。在遗传表型上,不仅血压升高发生率体现遗传性,而且在血压高度、并发症发生以及其他有关因素方面,如肥胖,也有遗传性。

从人类遗传学角度看高血压

从人类遗传学角度看高血压 姓名:蔡欢系:教育技术学(师范)学号:04120224 摘要:研究已证实,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均为多基因遗传疾病。高血压在糖尿病人群中高发的现象表明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能有着某些共同的遗传基础。高血压患者常有阳性家庭史,也提示其发病具有遗传背景。本文主要从人类遗传学角度,通过对多个最新研究事例的概括,对高血压的遗传方式、防治等方面进行简要地综合论述。 关键词:高血压;基因;遗传;防治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一般来说,与遗传因素有关的高血压病例占半数以上,另外不到半数的病例才是环境因素造成的。高血压遗传既可以预防,也可以治愈,现代医学当然还不可能治愈,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去尽量避免因遗传因素造成悲剧的发生。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因素,即家族关系已被多年医疗实践所证实。高血压患者的家族倾向在生命早期已经建立,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发病率达46%;父母一方患高血压,子女发病率达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发病率仅达3%。动物实验研究已成功地建立了遗传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繁殖几代后几乎100%发生高血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遗传基因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一个以定位、识别和克隆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为研究重点的高血压基因研究正在迅速发展。这一研究旨在从根本上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本质,如获成功将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型、预后判断、个体化治疗和易患者的早期检出及预防等产生革命性影响。 目前有十多种单基因继发性高血压的致病基因被成功地克隆或定位。其中致病基因突变已被检出的疾病有Liddle氏综合症和Gordon氏综合症等。这些疾病的致病基因主要涉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离子转运、儿茶酚胺代谢等有关的基因。单基因继发性高血压致病基因的研究促进了致病基因突变与高血压发生机制间的功能性研究,为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良好开端。在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方面,高血压易感基因数目已增至数十种。依据现有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知识,参与血压调节机制的易感基因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内皮素、利钠肽、以及脂质代谢、载脂蛋白、离子通道或转运体等,如血管紧张素(AGT)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 Ⅰ)基因、内皮素2(ET—2)基因、内皮型—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心纳素家族基因(ANP和NPRC)等。 另外,俄罗斯医学科学院生理学研究所的专家认为,遗传性高血压女性患者的乳汁,有可能是将高血压遗传给后代的一种介质。当患有遗传性高血压的老鼠生下幼鼠后,研究人员让一部分幼鼠由其母鼠哺育,另一部分则接受别的健康母鼠的哺育。当两组幼鼠成年后,研究人员发现接受健康母鼠哺育的老鼠,其血压比另一组老鼠低得多,甚至非常接近正常值。 研究人员指出,据统计,如父母均为高血压患者的话,其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可达45%。上述实验结果说明,遗传性高血压女性患者的乳汁,有可能是将高血压遗传给后代的一种介质。调节其后代在婴儿期的饮食,有望降低他们患高血压的几率。高血压遗传既可以预防,也可以治愈,现代医学当然还不可能治愈,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尽量避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

高血压的遗传分析与防治 (2)

高血压的遗传分析与防治 一、摘要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高血压的遗传危险度为:★ ★★★★一般来说,与遗传因素有关的高血压病例占半数以上,另外不到半数的病例才是环境因素造成的。高血压遗传既可以预防,也可以治愈,现代医学当然还不可能治愈,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去尽量避免因遗传因素造成悲剧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防治 二、前言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 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论述 1.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其主要症状有: ⑴头痛: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 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⑵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 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⑶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 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⑷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2.高血压的检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 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 诊。通常高血压患者需做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①血压。两侧血压对比核实,取较高侧的数值。如果两侧血压的差值大于20毫米汞柱,较低的一侧有可能是肱动脉以上的大血管特别是锁骨下动脉发生了狭窄,

基因 - 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关系 及其对社区管理的建议

·特稿· 基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其对社区管理的建议 史云聪1,3,王立立2,郭艺芳1,3* 【摘要】 高血压是一种基因与基因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遗传因素。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表明了高血压的多基因复杂性。因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基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高血压中的研究进展,发现非药物治疗是降压治疗的基本措施,无论是否选择药物治疗,均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改善睡眠、规律运动。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与高血压发病相关的基因变异位点,但要进一步深入了解高血压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仍需开展更多实验研究。 【关键词】 高血压;基因;环境因素诱发疾病;环境因素;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544.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521 史云聪,王立立,郭艺芳.基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其对社区管理的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20.[Epub ahead of print].[https://www.360docs.net/doc/3d14063015.html,] YE Z J,LIANG M Z,GUO Y F,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nd hypertens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mmunity management[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0.[Epub ahead of print].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nd Hypertens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mmunity Management SHI Yuncong 1,3,WANG Lili 2,GUO Yifang 1,3* 1.Graduate Schoo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2.No.3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ebei General Hospital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3.No.1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Hebei General Hospital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GUO Yifang ,Professor ,Chief physician ;E-mail :guoyifang@https://www.360docs.net/doc/3d14063015.html, 【Abstract 】 Hypertension is a complicated disease affected by both gene-gene and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Risk factors for hypertension mainly consist of environmental(lifestyle)and genetic factors.Previo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e polygenic complexity of hypertension.We summarize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gene-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in hypertension,finding that non-drug therapy is the basic approach to hypertension.However,whether using drug therapy or not,these patients should maintain a healthy lifestyle,including a healthy diet,quitting smoking,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improving sleep,and exercising regularly.Although several gene mutation sites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have been found,further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hypertension-related genes. 【Key words 】 Hypertension;Gene;Disorders of environmental origin;Environmental factor;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27.90%,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1],而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与缺乏足够的运动、超重或过量饮酒等生活方式有关,也与基因密切相关[2]。如今,随着精准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检测在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研究报道,对基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并为社区更加精准有效的防控高血压提出了建议。 1 基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关系 1.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三科 3.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一科* 通信作者:郭艺芳,教授,主任医师; E-mail:guoyifang@https://www.360docs.net/doc/3d14063015.html, 数字出版日期:2020-07-10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8月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2018版》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20%,2015年上升至

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专家论坛? 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周子华1 程龙献1 廖玉华1 [关键词] 高血压;基因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00121439(2009)1020721202 1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内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武汉,430022) 通信作者:廖玉华,E 2mail :liaoyh27@https://www.360docs.net/doc/3d14063015.html, 目前已公认遗传机制是高血压发生的基础之一,对于高血压的遗传模式,现认为有2种,即单基因遗传模式(oligogenic model ))和多基因遗传模式(polygenic model )。其中多基因遗传模式是主要的一种模式,主要见于原发性高血压;而单基因遗传模式主要见于一些继发性高血压,仅在少数高血压患者中存在,但其治疗有特异性,并且大多具有家族性〔1〕,因此明确诊断,对患者及其家属具有很大意义,临床上应予适当关注。单基因遗传高血压是指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高血压,一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表型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类高血压一般发病早,多在青少年发病,有家族史,为重度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常伴有激素和生化水平的异常。对于有家族史的青少年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应测定血浆肾素2血管紧张素2醛固酮、血电解质和皮质醇、性激素等激素水平,根据病史、体征和检测结果,确定单基因高血压的类型。1 低肾素水平的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对于症状类似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的患者,应考虑家族性高醛固酮血症Ⅰ型。亦称糖皮质激素可以治疗的醛固酮增多症,基因异常为形成C YP11B1与C YP11B2的嵌合基因,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形成ACT H 调控区与醛固酮编码区的嵌合基因,使醛固酮的合成只受ACT H 调节,不受血管紧张素Ⅱ和钾调控。本病常并发脑血管意外,青少年以脑出血为特征(平均年龄32岁)。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每日30mg )能抑制AC T H 从而能完全抑制患者的醛固酮的分泌,逆转此综合征;用螺内酯和阿米洛利治疗亦有效〔2-3〕。 对于伴有性征和性激素异常的低肾素活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目前与 高血压有关的主要有112 β羟化酶缺乏症和172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乏症。112 β羟化酶缺乏症是由编码该酶的C YP11B1基因突变引起,属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112 β羟化酶是皮质醇和醛固酮合成所必需的酶,由于该酶的缺如,使得血浆皮质醇合 成减少,不能反馈性抑制AC T H 的分泌,故产生过多雄激素;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皮质醇和醛固酮的前体堆积,产生潴钠排钾的作用,产生高血压。因此临床主要表现为以男性性早熟、女性假两性畸形、高血压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皮质醇和醛固酮下降,去氧皮质酮、172酮类固醇等皮质激素前体增加等。治疗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钠潴留,高血压都能消除,甚至出现钠漏失和低容量状态。当出现钠漏失和低容量状态后,再加用盐皮质激素是合理而必须的〔3〕。 172 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乏症是编码该酶的基因C YP17发生突变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细胞色素P45017α羟化酶是肾上腺皮质、性 腺甾体激素合成所必须的关键酶之一,兼有17 α羟化酶和17,20裂解酶2种活性。前者催化孕烯醇 酮和孕酮转变为17 α羟孕烯醇酮和17α羟孕酮,后者催化形成雌激素的前体,即去氢表雄酮和雄烯二酮。由于该酶的缺乏,使皮质醇、性激素合成障碍,同时大量的性激素前体如孕酮在肾上腺经羟化形成11去氧皮质酮等盐皮质激素,导致盐皮质激素堆积;而ACT H 代偿性分泌增加,使肾上腺皮质增生,更加重了盐皮质激素堆积,从而引起高血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低肾素、低钾和性腺发育障碍。治疗可用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4〕。 对于妊娠和螺内酯可加重的低肾素不伴血浆醛固酮升高的高血压患者,应考虑盐皮质类固醇受体突变导致的妊娠加重的高血压。该病是由于盐皮质类固醇受体基因突变(结合域S810L 丝氨酸/亮氨酸)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受体不同于正常受体,在无类固醇的情况下,突变受体仍处于半激活状态,使一些正常情况下没有活性的物质如孕酮可激活突变受体;另外螺内酯与突变受体结合后,非但不能拮抗反而激活突变受体,加重高血压。所有突变携带者20岁以前均发生高血压;孕后体内孕酮升高,孕酮与突变的盐皮质类固醇受体结合并激活该受体,因此妊娠后产生严重的盐敏感高血压。女性妊娠患者可终止妊娠,男性患者无特效治疗方法,醛固酮、皮质激素反可激动变异的受体,升高血压〔5〕。 ? 127?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10月第25卷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