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4544908.html,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作者:陈影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受到细致地照顾,以保证小麦的后期质量。小麦在生长的过

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干扰。只有保证了小麦的安全,才能使小麦正常生长。本文介绍了小麦常见病害、虫害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旨在提升小麦种植的质量,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小麦常见病虫害。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一直是我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农作物。小麦的种植历史悠久,但是其经常会遭受病虫害的影响,因此其质量和产量都难以保证。要想实现小麦的高质高产,需要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入手,以保障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小麦的种植质量。

一、小麦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1.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冬小麦常见的病害,其能够发生在小麦的各个不同阶段,主要发生在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染病小麦病变部位会首先出现黄斑后期逐步变成灰白色甚至变成黑色颗粒,白粉病的适宜发生温度在15~20摄氏度,在种植过密的小麦田中易发,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

小麦白粉病能够通过科学的天津管理以提升小麦的抗病性。通过精细的田间管理,科学设置小麦的种植密度,合理进行灌溉和施肥,能够大幅降低白粉病的发病几率,同时在种植过程中选择优秀的品种,提升品种的抗病性,使小麦摆脱白粉病困扰。若是已经患病且危害范围扩大的情况,则可以使用适当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是粉锈宁来进行白粉病的防治。

2.小麦锈病。小麦锈病是由于担子菌亚门真菌感染而引起的诸多病害的总称。其包括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组成。锈病会导致小麦各部分形成明显黄色病变斑,同时随着真菌不断扩散,其会蔓延至小麦的各个部分。进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锈病会随着湿度的增长而不断提升发病几率。

为了解决小麦锈病,可以运用抗病性优良的品种,适当延长播种期以避开锈病高发期,同时降低麦田的湿度。若是往年锈病严重时。可以用粉锈宁拌种,或是使用25%的三唑酮乳油防治锈病。

3.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一般发生在小麦的幼苗时期,若是小麦的播种时间较早则较有可能染上根腐病若是在成熟期沾染根腐病还有可能转为黑胚病和穗腐病,严重影响小麦苗的成活率和种子质量。小麦发病后会使发病部位产生菱形斑点并逐渐变成灰白色,最终侵蚀根部导

最全最新小麦病虫害防治图文总结

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病虫害知识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扒一扒病虫害防治以及如何进行冬小麦的重点防控。今天的文章共有四个部分: 干货图文及概述、小麦 病害种类及防治、小麦虫害种类及防治、冬小麦防控技术措施。一、图文干货及概述 1、小麦高产全程营养解决方法: 2、小麦各种病害大全图: 最全最新小麦病虫害防治图文总结

3、小麦病虫害管理大全图 4、概述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国播种面积为2800万公顷(4.2亿亩)。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其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东北地区则以春麦为主。做好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种植密度增加,肥水条件的改善,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小麦病虫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加上气候变暖,连续出现暖冬年份,以及年度间降雨不平衡,南涝北旱的情况频频发生等,致使病虫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二、小麦病害 在近几年的的病害爆发中,小麦的病害呈现根部病害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山东、河北等地全国大范围爆发,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根部病害。 1、根茎部病害: 主要包括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茎基腐病 1.1小麦茎基基腐病 这是迄今为止爆发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所以我们多花些篇幅来说: 小麦茎基基腐病是一类复合侵染性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由假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等多个镰刀菌种侵染小麦茎基部引发该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存活于土壤中及病残体上。小麦基腐病,一般病菌先侵染小麦茎秆基部出现褐色病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节间,茎秆输导组织不能向上供应植株所需的养分,造成小麦叶片发黄,后期植株折倒、枯死。该病菌还能侵染小麦叶片,在叶片上出现褐色病斑,有的病斑轮纹状,与小麦纹枯病云纹斑症状很

小麦病虫害防治讲课讲稿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小时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30kg/hm2~45kg/hm2拌砂或煤渣375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 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mL~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二、小麦返青拔节期病虫害防治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偏晚的问题,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株率为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 2250mL/hm2~3000mL/hm2兑水1125kg~1500kg喷麦茎基部,间隔10d~15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mL/hm2~750mL/hm2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mL/hm2~3000mL/hm2兑水适量,拌细土37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

最新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

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小麦赤霉病 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可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在我县主要以穗腐为主,最初在颖壳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 发生时期 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在我县周麦、温麦等系列品种较易感病。 防治措施 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75公斤常量喷雾,在小麦扬花始期喷施一次,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 二、小麦白粉病 危害症状 该病可侵染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图2-1~图2-2)。 发生时期 小麦白粉病在我县一般于4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至成熟为流行期。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可引起白粉病严重流行;小麦群体过大、不合理施肥特别是偏施氮肥的田块会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 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100克,加水45~75公斤常量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防2~3次。 三、小麦纹枯病 危害症状 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严重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茎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 1小麦播种期(10-01——10-16) 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主要的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措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土壤处理和药剂综合拌种并举的综合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1、种植抗病虫品种。 2、清除杂草、深翻土壤、平整土地等措施优化农田环境、恶化病虫生存条件。 3、增施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倒茬。 4、选种晒种。播前晒种可杀死部分病虫,并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药剂防治 1、土壤药剂处理: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2.5㎏;或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100~150ml,兑细土20~25㎏。 2、种子药剂处理(包括包衣和拌种) ⑴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如用27%酷拉斯,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又可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 ⑵药剂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拌后堆闷1―3小时,待药液全部吸收后播种。 2 小麦苗期——冬期分蘖期(10-16——12-10) 苗期主要病虫害是锈病、纹枯病、全蚀病、蚜虫、灰飞虱、叶蝉等传毒媒介昆虫。 小麦病害 1、小麦锈病小麦出苗后15~20天,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2、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为害小麦的地下茎,使之变成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眼斑病,并向上发展,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岗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效果很好。

小麦重大病害防控工作方案

小麦重大病害防控工作方案 小麦是我镇小春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3万亩左右,近年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发生严重,已成为制约小春粮食增产的关键因素。为做好XX年小麦主要病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病害危害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小麦主要病虫计划防治面积万亩次,重大病害防治处置率9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5%以上,病害总体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 二、防控策略 在播前实施药剂统一拌种的基础上,狠抓春前、春后防治关键时期,严把“秋苗病情控制”和“春季应急防治”二道关口,采取“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策略,控制发病中心,最大限度减少春季大面积防控压力。 三、主要技术措施 条锈病 在选用抗性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及药剂统一拌种的基础上,严格把好“二关”,即“秋苗病情控

制”和“春季应急防治”。抓住春前、春后防治关键时期,实行“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策略;常发区、重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要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防控。药剂以选用80%戊唑醇、25%丙环唑、%氟环唑、%烯唑醇等为宜。 赤霉病 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控为关键,调整生育期避害”的综合防控策略。常发区应选用穗形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整齐集中、花期短、残留花药少,耐湿强的品种;根据当地常年小麦扬花期雨水情况适期播种,避开扬花多雨期;重点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喷第一次药,感病品种或遇适宜发病天气,1周后补施一次药。药剂以选用80%多菌灵、40%多菌灵胶悬剂等为宜。 白粉病 选用抗、耐病品种;药剂拌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早春病株率达5%时防控效果最佳,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20%施药。药剂以选用80%戊唑醇、25%丙环唑、%氟环唑、%烯唑醇、20%粉锈宁胶悬剂等为宜。

浅谈小麦病虫害防治

浅谈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是孝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做好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对确保全市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基本情况 近年来,小麦品种使用不当、不良气候、土壤肥力偏低以及栽培粗放是当前小麦大面积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种植密度增强,肥水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氮肥施用量过高,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小麦病虫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加上气候变暖,连续出现暖冬年份,以及年度间降雨不平衡,南涝北旱的情况频频发生等,致使病虫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在小麦病害中,主要有条锈病、黄矮病、白粉病和黑穗病四种最为重要。发生程度随气候的适宜程度而不同,若冬季气温偏高,早春3—4月降雨偏多,田间湿度过大,则容易造成条锈病的大流行。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部分品种抗锈性丧失,存在着大面积流行的危险。

2.小麦虫害,主要蚜虫发生普遍,我市主要以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为主,4月下旬到5月上旬麦长管蚜从外地迁飞而来,在田间开始繁育,5月下旬到6月上旬蚜虫迅速增长,6月中旬蚜虫危害达到高峰期。该虫常集中于叶背面吸食汁液片出现黄斑,严重时叶片枯黄,其次危害茎杆、穗部。麦二叉蚜还传播黄矮病。其次,在小麦返青拔节后,特别是干旱年份,小麦红蜘蛛发生也比较严重,它主要吸食叶片、茎秆、穗部汁液,导致植株矮小。此外麦吸浆虫、麦叶蜂等也需要防治。个别地区地下害虫和土蝗为害也重。 3.麦田杂草群落发生变化,无论是阔叶草、禾本科杂草,在麦区均有严重为害需要加强防治。 二、麦田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策略 麦田病虫的综合防治策略:一是,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虫繁殖的环境条件,以合理轮作倒茬、合理间作套作、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为主,辅以其它防治措施进行协调的防治。二是,要从麦田生态系出发,在小麦全生育期中重点抓好两头,一头是播种期防治保全苗,促壮苗,要进行药剂拌种,另一头是抓穗期防虫保增产这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在小麦生长中期600倍混合喷雾,可有效地控制黄矮病的发生。早春小麦起身拔节期发现有黄矮病发生的地块,用50%菌成粉剂1000倍加2.5%高效氯氟

《小麦病虫害防治》word版参考模板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遍及全国,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在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赤霉病不仅造成麦类产量的减少,而且商品价值降低,病粒失去种用和工业价值。同时,由于病菌的代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中毒。 一、症状: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 但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 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 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 白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 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 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 田间症状

穗部症状 二、病原特征:该病由多种镰刀菌引起。有FusaHum graminearum Sehw.称禾谷镰孢,F.arde—naceum(Fr.)Sacc.称燕麦镰孢,F.culmorum(w.G.Smith)Sacc.称黄色镰孢,F.moniliformeSheld.称串珠镰孢,F.acuminatum(Ell.et Ev.)Wr.称锐顶镰孢等,都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优势种为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其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隔膜3~7个,顶端钝圆,基部足细胞明显,单个孢子无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红色粘稠状。小型孢子很少产生。有性态为Gibberella zeae (Sehw.)Petch.称玉蜀黍赤霉,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散生或聚生于寄主组织表面,略包于子座中,梨形,有孔口,顶部呈疣状突起,紫红或紫蓝至紫黑色。子囊无色,棍棒状,大小100~250×15~150(um),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纺锤形,两端钝圆,多为3个隔膜,大小16~33×3~6(um)。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d14544908.html,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作者:陈影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受到细致地照顾,以保证小麦的后期质量。小麦在生长的过 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干扰。只有保证了小麦的安全,才能使小麦正常生长。本文介绍了小麦常见病害、虫害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旨在提升小麦种植的质量,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小麦常见病虫害。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一直是我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农作物。小麦的种植历史悠久,但是其经常会遭受病虫害的影响,因此其质量和产量都难以保证。要想实现小麦的高质高产,需要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入手,以保障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小麦的种植质量。 一、小麦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1.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冬小麦常见的病害,其能够发生在小麦的各个不同阶段,主要发生在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染病小麦病变部位会首先出现黄斑后期逐步变成灰白色甚至变成黑色颗粒,白粉病的适宜发生温度在15~20摄氏度,在种植过密的小麦田中易发,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 小麦白粉病能够通过科学的天津管理以提升小麦的抗病性。通过精细的田间管理,科学设置小麦的种植密度,合理进行灌溉和施肥,能够大幅降低白粉病的发病几率,同时在种植过程中选择优秀的品种,提升品种的抗病性,使小麦摆脱白粉病困扰。若是已经患病且危害范围扩大的情况,则可以使用适当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是粉锈宁来进行白粉病的防治。 2.小麦锈病。小麦锈病是由于担子菌亚门真菌感染而引起的诸多病害的总称。其包括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组成。锈病会导致小麦各部分形成明显黄色病变斑,同时随着真菌不断扩散,其会蔓延至小麦的各个部分。进而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锈病会随着湿度的增长而不断提升发病几率。 为了解决小麦锈病,可以运用抗病性优良的品种,适当延长播种期以避开锈病高发期,同时降低麦田的湿度。若是往年锈病严重时。可以用粉锈宁拌种,或是使用25%的三唑酮乳油防治锈病。 3.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一般发生在小麦的幼苗时期,若是小麦的播种时间较早则较有可能染上根腐病若是在成熟期沾染根腐病还有可能转为黑胚病和穗腐病,严重影响小麦苗的成活率和种子质量。小麦发病后会使发病部位产生菱形斑点并逐渐变成灰白色,最终侵蚀根部导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一、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也是我国冬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在我县主要发生的有条锈病和叶锈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一旦流行,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1、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条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1)症状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秆和穗上,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椭圆形的夏孢子堆,沿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状,常几条结合在一起成片着生。夏孢子堆中产生大量鲜黄的粉未,即夏孢子。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短的黑色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环境条件有关,造成春季小麦锈病流行的条件有四: 1、有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 2、有大面积感病品种; 3、3-5月份雨量较多; 4、早春气温回升快,外来菌源多而早时,则小麦中后期突发流行。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现在市面比较好的拌种剂:先正达的锐胜、福戈+亮盾 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或是三唑酮、腈菌唑、烯唑醇等 2、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明白纸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明白纸 1、小麦纹枯病。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20%的田块时喷药,亩用有效成分井冈?腊芽菌可湿性粉剂(4%+16亿个/克)20克,或烯唑醇6克,或苯甲?丙环唑6-9克或井冈霉素10克,或丙环唑10克。防治时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喷雾后10天左右再喷一次。遇涝时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小麦红蜘蛛。小麦返青期,每市尺行长有虫200头以上的田块,立即喷药防治。亩用有效成分联苯菊酯2克,或马拉硫磷15克。 3、小麦蚜虫。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重点保护好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等优势种天敌。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大于1:322时,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不必施药防治麦蚜。当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苗期500头/百株,穗期800头/百穗)、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亩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克,或啶虫脒2克,或吡虫啉4克,兑水喷雾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 4、小麦赤霉病。在小麦初花期(扬花10%),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特效型较好的农药,如亩用有效成份咪鲜胺15克,或氰烯菌酯50克,或甲基硫菌灵70克,或亩

用36%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100克,喷雾防治;若花期多雨或多雾,应在药后7天左右,再喷一次。 5、小麦白粉病。小麦孕穗期,对上三叶病叶率达15%的田块,亩用有效成分三唑酮10克,或烯唑醇8克,或丙环唑乳油10克,或腈菌唑4克,喷雾防治。视病情发展,连续施药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6、小麦吸浆虫。旱作区小麦,在吸浆虫中蛹盛期亩用有效成分啶虫脒7克,或辛硫磷80克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到麦田,并用绳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成虫盛期亩用有效成分啶虫脒9克,或倍硫磷37.5克,兑水喷雾防治。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一)

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一) 小麦的主要虫害有:麦蚜、麦蜘蛛、小麦吸浆虫、麦叶蜂、黏虫和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 1、麦蚜麦蚜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从小麦苗期到乳熟期都可危害,刺吸小麦汁液,造成严重减产,麦蚜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病。 麦蚜在温暖地区可全年发生孤雌生殖,危害小麦的蚜虫有很多种,但主要是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及玉米蚜三种。这三种蚜虫均以成虫或若虫刺吸叶、茎秆、嫩穗中的汁液,影响小麦的正常发育。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终年在麦田或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玉米蚜冬季以卵在苹果属的果树上越冬,早春繁殖危害麦田或禾本科杂草。小麦苗期一般麦二叉蚜发生最多,灌浆后即迁飞到杂草上寄生,因麦二叉蚜怕光,一般分布在叶片背面;长管蚜不怕光,一般分布在叶片正面,抽穗灌浆后往往群集于穗上危害。玉米蚜也怕光,喜潮湿,多集中在植株下部及叶鞘中间,危害茎秆。 防治方法:适期冬灌和早春划锄镇压,减少冬春季麦蚜的繁殖基数;保护利用天敌,实行小麦油菜、小麦绿肥间作种植,增加天敌数量,并诱集天敌向麦株转移;返青期肥水要避开瓢虫产卵盛期,保护瓢虫卵和幼虫;严格掌握害虫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减轻对天敌的杀伤。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麦蚜的关键时期。可用天达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加3%天达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作植株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0-12克,对水15-30千克喷雾,防效达90%以上,对天敌基本无害。尿洗合剂(尿素洗衣粉和水之比为1:1:300-500)喷雾,具有较好的灭蚜效果。抗蚜威(群蚜威)对蚜虫有特效,防治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蚜虫有特效,防治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蚜虫有良好的效果,且对叶片背面的麦二叉蚜也有防治效果。使用方法是:亩用50%可湿性粉剂4-8克,兑水20-50千克均匀喷雾,残效期7-10天。对瓢虫、草蛉等主要天敌安全无害。 2、地下害虫对小麦危害较大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 防治方法 ①播种期药剂拌种防治:用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0.4千克,或20%毒·辛乳油 0.5千克,或50%辛硫磷0.5千克,拌小麦种250-500千克,堆闷3-4个小时后播种,可有效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②根部灌药:苗期害虫猖獗时,可用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20%毒·辛乳油,50%硫磷乳油倍液灌根,8-10天灌一次,连续灌2-3次,杀灭地老虎效果达90%以上。还可兼治蛴螬和金针虫。 ③撒施毒土: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1千克,拌细沙或细土25-30千克施入土中,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 ④诱杀成虫:于成虫盛发期置黑光灯进行诱杀,用1千克40%乐果乳油或90%敌百虫,兑水适量,拌10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豆饼等饵料,每亩用1-1.5千克。 3、小麦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小麦红蜘蛛,也称麦蜘蛛、火龙、红旱、麦虱子等,主要有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两种。 (1)分布区域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度以南各省,如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等地。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于黄河以北至长城以南地区,如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 (2)形态特征 麦圆蜘蛛: ①成虫:雌成虫体卵圆形,体长0.6-0.98毫米,体宽0.43-0.65毫米,体黑褐色,

小麦病害

小麦雪霉叶枯病 小麦雪霉叶枯病又称小麦雪腐叶枯病、红色雪腐病,发病时期会出现严重的腐烂,造成小麦减产所以农民朋友们应该要了解小麦雪霉叶枯病。 为害症状 从小麦发芽期至成熟前均可发病。产生芽腐、苗枯、鞘腐、叶枯、穗腐等症状,其中叶枯和鞘腐最重要。芽腐和苗枯种子萌发后,胚根、胚根鞘、胚芽鞘等腐烂变色,胚根少,根短。胚芽鞘上生条形至长圆形黑褐色斑,严重的烂腐,表生白色菌丝。病菌基部的叶鞘变褐坏死,且向叶片基部发展,致整叶变褐或变黄枯死。病苗生长衰弱,根系不发达或短,苗矮,第一、二叶短缩,发病重时整株呈水浸状变褐腐烂或死亡,死苗倒伏,表面生白色菌丝。基腐和鞘腐拔节后抽穗前发病部位上移,病株基部1~2节的叶鞘褐变腐烂,叶鞘枯死后由深褐色变浅至枯黄色,与叶鞘相连的叶片也染病或迅速变褐枯死。鞘腐多从上部叶鞘与叶片相连处始发,后向叶片基部及叶鞘中下部发展,病叶鞘变为枯黄色或黄褐色,变色部无明显边缘,湿度大时,上生稀疏的红色霉状物。上部叶鞘染病后可致旗叶和下一叶枯死。叶枯成株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后扩展为椭圆形至后圆形大斑。发生在叶缘的多呈半圆形,大小1~4cm,我为2~3cm,边缘灰发色,叶间污褐色,呈浸润性地向四周扩展,形成不大明显的轮纹数层,病斑上可见砖红色霉状物。湿度大时病斑边缘现白色菌丝层,有时病部现微细的黑色粒点,即病菌子囊壳。后期多数病叶枯死。穗腐个别小穗或少数小穗发病,颖壳上产生水浸状黑褐色斑块,上现红色霉,小穗轴变褐腐烂,个别穗颈腐烂褐色,严重时全穗或局部变黄枯死,病粒易皱缩褐变,表生污白色菌丝。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蓖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后侵染叶鞘,后向其他部位扩展,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病菌生长温限-2~30℃,19~21℃最适。西北地区4~5月降雨多的年份,低温湿度大,有利该病发生。青藏高原麦区,7~8月多雨,气温偏低,除为害叶片外,还可引致穗腐。潮湿多雨和比较冷凉的阴湿山区和平原灌区易发病。小麦抽穗后20多天,降雨量以上位叶发病影响较大。小麦拔节孕穗期间受冻害,抗病性降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在春小麦栽培区,小麦灌浆至乳熟期是该病流行盛期。在栽培管理措施中,水肥管理、播期、密度等与发病关系密切。春灌过量、浇水次数过多、生育后期大水漫灌或土粘重、地下水位高、田间湿度大的田块、施用氮肥过量、施用时期过晚易发病。播种过早,播量过大田间郁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对分蘖性强的矮秆品种尤其要注意控制播种量。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当控制追肥。冬季灌饱,春季尽量不灌或少灌。早春耙耱保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2)对低湿、高肥、密植有可能发病田块或历年秋苗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于越冬前和返青后喷洒80%多菌灵超微粉剂1000倍液,每667m2用量50g超低量或常规喷雾。也可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 小麦褐斑病 小麦褐斑病为害下部叶片。初生圆形至椭圆形褪绿病斑,后变紫褐色,无轮纹,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西北麦区发生较多。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小麦纹枯病 我县常发性小麦病害,近十年来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一般年份损失10-15%,重发年份损失可达30%。 症状: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叶鞘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典型黄褐色梭形斑,或眼点状斑。后期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拔节后基部叶鞘上形成云纹花秆状,并继续向上部扩展,后期侵入茎秆,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白穗,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再形成球状菌核。 发生规律:病原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夏。田间发病可分四个时期:①、冬前发生期②、早春返青上升期。③、拔节后盛发期④、抽穗后稳定期。秋、冬季温暖和春季多雨对纹枯病发展有利,连作小麦发病重。 综防措施 1、农业措施: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晚播,合理密植。排水降渍,降低田间湿度。 2、化学措施:拌种:立克秀、纹霉清。喷雾(分蘖末期):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克、12.5%禾果利52—64克、40%多菌灵胶悬剂50—100克对水40公斤喷雾。注意:适当加大水量;对准中下部,保证效果。 二、小麦梭条花叶病

该病害为一种病毒病,在我县,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小麦上流行,一直持续有5年,此后进入轻度流行阶段,近几年有抬头趋势。 症状:该病在冬小麦上严重发生,染病后冬前一般不表现症状,病株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梭形斑,老病叶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严重矮化。近年来此病出现一些新变化,发病提前,秋冬季有部分早播感病品种小麦就显现病症。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靠病土、病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禾谷多粘菌是此病的传播媒介,冬小麦播种后,禾谷多粘菌产生游动孢子侵入麦苗根部,病毒随之侵入根部进行增殖,并向上扩展,小麦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状态,翌春表现症状。小麦收获后随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越夏,病毒在土中存活10年以上。小麦播种后土温15℃,土壤湿度大时有利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萌发和游动孢子侵染,早春返青期高于5℃气温回升早,高于15℃气温到来迟发病重,高于20℃或干旱时很少发病。 防治措施 1、推广抗、耐病品种。宁麦8号、9号、13号和仪宁小麦等 2、实行多年轮作、倒茬。 3、适期晚播,避开最适侵入时期。 4、发病初期早施速效氮肥、磷肥 5、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窜灌。 6、喷施抗病毒农药,如菌克毒克,病毒必克、病毒A等。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 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小时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 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 辛硫磷颗粒剂30kg/hm2~45kg/hm2拌砂或煤渣375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 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 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mL~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二、小麦返青拔节期病虫害防治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 蛛及地下害虫。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偏晚的问题,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 株率为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2250mL/hm2~3000mL/hm2兑水1125kg~1500kg喷麦茎基部,间隔10d~15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 硫磷600mL/hm2~750mL/hm2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 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mL/hm2~3000mL/hm2兑水适量,拌细土37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30kg/hm2拌细土300kg,均匀撒施于土表。

14种小麦病虫害图片及防治技术

14种小麦病虫害图片及防治技术! 一文拿在手,小麦病虫害发生,不用再发愁。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发生的8种病害+6种虫害图谱,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 小麦赤霉病 俗称“烂麦头” 它是一种真菌病害,还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 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有大量病菌时,病害会大发生。阴雨和潮湿环境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也正因为这一特征才得名赤霉病。 表现症状: 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会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还会引起小麦出现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

携带赤霉病病菌的小麦粒里含有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发生呕吐、腹痛、头昏等现象。 防治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 (2)在小麦扬花期的时候,要少浇一些水,浇水太多也容易引发小麦赤霉病发生。(3)药剂处理:比较有效的是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杀菌剂。最适合喷药的时期是小麦的齐穗期至盛花期。 2 小麦白粉病

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危害症状: 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

防治药剂: 药剂选择: 杂环类(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这类药效果很好,但容易出现抗药性。 三唑类(三唑酮、乙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这类药效果也好,不过不太稳定,可用于发生初期或未发生时期。

嘧菌酯、醚菌酯效果近两年来效果不错。 防治小麦白粉病,宜早不宜晚,在发病初期用药较好,之后再用,效果不太好。 3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一种气传病害。 症状表现: 小麦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 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

2020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2020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为有效预防控制爆发性、迁飞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减轻小麦病虫和农区蝗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2020年中央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我市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通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和提高组织化程度,突出小麦重大病虫害源头区、迁移扩散重灾区小麦主产区,针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和蝗虫等重大病虫防控,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项目区实行整片、整村推进,带动区域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补助政策 (一)补助范围 1、小麦病虫害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2万亩。 2、农区蝗虫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21万亩,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各县区参照市里的分配原则,落实到具体补助对象。 (二)补助标准。小麦病虫害防治每亩补助10元,蝗虫防治每亩补助5元。补助资金主要对病虫害源头区和重发区实施统防

统治、应急防治的药剂和施药作业进行补助。 (三)补助对象。实施病虫害防治作业的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和农民。统防统治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服务公司和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等。重点补助全国百强服务组织、省十佳服务组织和省市优秀服务组织。 (四)补助方式。2万亩小麦病虫害防治和21万亩蝗虫防治,可采取资金补助,也可采取物化补助,由县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确定。采取资金补助的,要严格核实项目实施面积,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及时发放补助资金。采取物化补助的,非应急状态时,农业、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统一招标采购工作,认真核实防治任务和相关服务协议,作业前及时将药剂分发到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或村组(农户)。病虫害突发时,要做好应急物资的订购工作。 组织实施 各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策宣传,加强指导服务,严格资金监管,确保补助项目落实到位。 (一)合理确定补贴面积。小麦病虫害防治,市里依据近三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今年小麦种植面积等因素,确定各县区承担面积。蝗虫防治分配根据有关县区常年地面防治面积确定。 (二)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相关措施。各县区在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农业部门要会同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小麦病害 1.1 麦类白粉病 田间植株发病率达到50%时,用20%粉锈宁2000倍液或安麦净500倍液或2%农抗120~250ml对水40~50kg麦收后清洁麦田,翻耕灭茬;小穗抽浆期,在药中加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或麦多微肥喷施。麦种10kg用水润湿后加152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g拌种,晾干播种。发现病叶后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雾挑治。抽穗灌浆期;当植株顶3叶病叶率达10%~20%时,用40%禾枯灵75g,于小麦齐穗期扬花期对水50kg喷雾;0.5~0.8度的石硫合剂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1.2 小麦赤霉病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40%多菌灵液浸种30rain。40%多菌灵或50%托布津15OOg/hm2对水喷雾,喷时要对准麦穗侧喷。药干后1h再下雨药效不减。防治时期一般在始花期(扬花10%~20%),高温年份边抽穗边扬花,在齐穗即应喷药。一般在关键期喷药1次。若品种特别感病,第1次喷药后5~7d内有3d 以上中到大雨及第1次用量低、错过防治适期应补喷第2次药。两次用药第1次应掌握在适期喷药。5~7d后喷第2次药。喷药期雨多病重要抢雨停间隙打药,细雨照常喷打(浓度可适当加大)。若喷药防治错过适期,病菌已侵染并出现个别病穗,可用多菌灵作治疗剂,浓度加大l倍。防效仍可达60%~70%,但该法用药量大,残留严重,不宜大面积应用,只作一种补救措施。 1.3 小麦霜霉病 铜制剂、有机硫、有机氯的一些农药为较好的保护剂,瑞多霉是较好的内吸治疗剂。 1.4 麦类锈病 25%粉锈宁可湿分剂75g,拌麦种lOOkg,拌匀后闷l一2h播种,可防3种锈病,兼治白粉病。当大田条锈病病叶率1%~2%。叶锈病病叶率5%~10%,

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1)

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把握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农业防治、生态控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科学选配绿色环保型农药,应用新型施药机械组建植保专业服务队,加大统防统治工作力度,确保植保新技术普及到位率和防治效果。 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工作,主推6项技术,抓住5个关键时期: 1、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6项技术 1.1、加强植物检疫 颍东区植保站每年5月上旬对我区良种场、棉种场、牛场、猪场等良种繁殖基地进行产地检疫,未发现毒麦、腥黑穗病等检疫对象;我区境内的阜阳颍汇农资大市场是种子、农药批零集散地,区植保站派驻专人常年进行调运检疫,及时查扣、封存、处理有检疫对象的种子,有效控制了外来有害生物侵入我区。 1.2、推广抗(耐)病虫品种 通过2003年-2009年对小麦不同品种抗(耐)病虫性进行试验,适宜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有:皖麦50、泛麦5号、新麦18、皖麦19等,其中较抗小麦纹枯病的品种有:皖麦50、泛麦5号等;抗小麦白粉病的品种有:新麦18、泛麦5号、皖麦50等,豫麦18较感小麦白粉病;抗小麦叶锈病的品种:皖麦19、新麦18、泛麦5号、皖麦50等,偃展4110、豫麦70和豫麦18较感小麦叶锈病;对小麦赤霉抗性:新麦18 抗性较好,泛麦5号抗性较差;对小麦吸浆虫的抗性,皖麦19表现较好,豫麦70、济麦20次之,烟农19、新麦18较差。 1.3、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 区植保站近年来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有效降低了小麦苗期蚜虫的发生程度,基本控制了小麦苗蚜为害,推迟了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始见期,减轻了该病的病情;2003年-2009年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可使小麦纹枯病为害盛期病指下降。 1.4、适期晚播,宽行机播,精量播种技术 适期晚播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冬前发病程度,抑制翌年早春病情;宽行机播技术,减轻小麦多种病害发生程度,2005年-2007年区植保站分别在区棉种场、新华办事处杨庄村、正午镇田楼村进行小麦不同播幅试验,结果表明:6行/耧(行距24cm)播种小麦病害轻、产量高,目前我区50多万亩小麦已有30多万亩实行“改7为6”(宽行)播种技术;精量播种技术减轻了小麦病虫为害,节约了生产成本,2007-2008年度区植保站在正午镇田楼村进行小麦不同播量试验,亩播量分别为8kg、10 kg、12 kg、14 kg、16 kg,结果表明:亩播量12 kg小麦病害轻、产量高,在全区推广该项技术,每年可节约小麦种子160万kg,降低种子成本400万元左右。 1.5、精细田管,氮肥后移技术 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冬前小麦视苗情追施偏心肥,亩施尿素3-5 kg,促弱控旺,旋耕麦田实行镇压,减轻麦苗冻害,实施人工除草或麦田化除,早春控制麦田无效分蘖,保证每亩有效穗40-45万,3月中下旬追施小麦拔节肥,亩施尿素8-10kg,促使小麦健壮生长,

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小麦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总结 小麦病虫害综合发生程度比去年明显偏轻,特别是麦蚜发生较去年大大减轻。麦蜘蛛在部分山区旱田发生较重,白粉病和纹枯病发生均较去年偏轻。我市各级植保部门仍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防治的原则,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防治工作经验,确保今年夏粮的安全和丰收。 小麦病虫害总体发生情况:小麦病虫害由于春季前期干旱少雨,温度相对偏低,不利于病虫害的基数积累,病虫害发生时间一般偏晚,白粉病见病时间偏晚15天左右,纹枯病前期基本没有形成发病高峰。麦田红蜘蛛达标时间也晚于常年,麦蚜发生时间偏晚10天左右。春季降水和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不符,也不利病虫害后期的孳生蔓延,4月份降水偏少不利白粉病发生,5月上旬降水集中偏多且低温在小麦扬花期前,不利赤霉病和麦蚜基数增生,温度没有明显大幅度上升阶段,致使蚜虫没有大发生温度支撑。综合发生程度3.1,发生566万亩,虫害435万亩,杂草224万亩。 杂草:由于杂草生长期间干旱少雨,不利于杂草生长,全市总体发生程度轻于去年、常年同期。章丘、历城由于处于山区丘陵地带,多山区旱田,受天气影响明显,发生2级,济阳、商河、长清3级,全市发生194万亩。冬前已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杂草数量平均每平方米低于5株,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平均每平方米有杂草30株以上;长清区调查冬前已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杂草数量平均每平方米低于3株,未

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平均每平方米有杂草25株;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田间春灌湿度增大,杂草危害加重,4月初杂草达到密度最高峰,较常年偏晚10天左右,

历城章丘一般7-20株平方米,济阳、长清、商河一般15-45株平方米,最高134株。主要种类有播娘蒿、荠菜、麦瓶草、雀麦,野燕麦,部分地块禾本科杂草密度较高,难以防除。 麦田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在我市发生程度综合为2级,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发生集中在南部山区旱田为主,后期由于天旱原因,部分浇水不及时平原地虫口密度也有所上升。其中旱地重于水浇地,黄河南重于黄河北,丘陵地重于平原地。稻茬麦以麦圆蜘蛛危害为主,其他以长腿蜘蛛危害为主。由于苗情好于去年,返青期水浇面积和追肥会增加,田间湿润和苗齐苗壮,同时化学除草措施减少杂草密度,均不同程度的减少小麦红蜘蛛的孳生和蔓延。 冬前调查,山区旱田平均每市尺单行有红蜘蛛1-2头,虫源基数较常年偏低。返青后温度回升较快,山区旱田33cm单行有虫18头,平原水浇田33cm单行有虫5头,最高30头。虫口密度略高于常年。3月中旬气温波动较大,对其活动为害影响明显。平原水浇地一般2-10头,最高30头稻茬麦田个别地块33cm单行有虫最高达150余头,为麦圆蜘蛛。3月末虫口密度开始上升,水浇地相对偏低,一般5-30头,旱地旱田86~500头,最高800头,以麦长腿蜘蛛为主8万亩达到指标。4月上旬水浇地开始大面积浇水,水浇田浇水后密度自然下降。山区丘陵旱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