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创新和奉献精神培养的几点体会

关于研究生创新和奉献精神培养的几点体会
关于研究生创新和奉献精神培养的几点体会

关于研究生创新和奉献精神培养的几点体会

创新开启未来忠诚铸就辉煌

——关于研究生创新和奉献精神培养的几点体会

李鸣

我于1978年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之后相继在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完成了硕士生和博士生阶段的教育。本科毕业后我到海军装备部门工作,参与了'飞豹'、'飞鲨'等海军航空兵主战装备的研制工作及海军多项重大演习的装备保障任务,逐步成长为海军航空装备监造、采购和航母舰载机装备建设领域的专家,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9项,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授予'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海军学习成才标兵'等荣誉称号。回顾我本人从一名地方大学生到共和国将军的成长历程,我认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与奉献。以下是我的五点体会。

一、严格自律

航空母舰是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武器装备平台,要求每一位在上面工作的人员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严格自律。尤其是甲板上,随时都有舰载机起降,一不留神就会出现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由于空间的限制,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航母,其飞行甲板的长度也不及陆地普通机场跑道的十分之一,舰载机必须在空中看起来只有火柴盒大小的甲板上起降,尤其在甲板着陆时,要把重达25吨以上、时速超过200公里的舰载机在20秒钟内精确降落在移动的、狭窄的航母甲板的阻拦索之间,对飞行员、着舰指挥员及保障人员都有极高的要求。研究表明,舰载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极高,是航天员的5倍、普通飞行员的20倍,被形容为'刀尖上的舞者'.公开资料显示,从1965年至1985年的20年间,美国海军共摔了354架舰载机,1000多名舰载机飞行员殉职,其中多半是在飞机着舰过程中失事的。舰载机在降落过程中,需要飞行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严格的守纪意识,否则稍有偏差就可能机毁人亡。

这种习惯、这种意识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广大研究生也应具备。研究生要自觉养成严谨务实、勤奋刻苦、任劳任怨的治学态度,认认真真做学问,扎扎实实搞积累,把每门课学习好,把每个课题研究透,把每篇论文写成精品,而不是应付了事,以致最后小事不愿做,大事干不了。同时,研究生还应培育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严格学术纪律,遵循学术规范,自觉抵制学术造假和学术失范行为,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研究生既不能闭门造车、东拼西凑和粗制滥造文章,更不可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二、无私奉献

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历来被认为是航母形成战斗力的标志。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后,外界对中国航母何时能够形成战斗力众说纷纭。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副主任马基延科认为:'中国虽然目前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建造航母的能力,但在甲板起飞等特定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中国航母除了要借鉴俄航空技术外,飞行员>培训也需要俄罗斯帮忙。'面对一无技术积累、二无经验借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任务空前艰巨的巨大压力,担任航母舰载机试验试飞现场总指挥的海军原副司令员张永义中将把工作地点从海军司令部搬到试航试飞第一线,亲自指挥每一次试飞和训练飞行。每完成一次训练,他就和飞行团队一起比对数据,细抠每一个空中动作。他率领团队相继攻克了各道难关,连续突破滑跃起飞、阻拦着陆等上舰飞行关键技术,一步一步向着舰飞行靠近。即使在明知退休命令马上要来的时候,他仍一心扑在海上试验试飞第一线,

直到所有试飞员全部顺利拿到航母舰载机驾驶资格证书。我国航母事业能够大踏步向前发展,主要归功于一大批像张永义中将那样抛弃个人名利、甘于默默奉献的海军将士和科研人员们。

读研是一个研究生接受高强度、全方位科研训练和意志磨炼的过程,研究生要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任务,尤其是在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从选题,到设计试验、完成试验、获得数据,再到分析、总结数据,写成学术论文并发表,最后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其间充满了曲折和艰辛,需要研究生以'勇于担当、敢于超越'的使命意识,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提升'乐于奉献、甘于寂寞'的品德修养,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精益求精

要做到精益求精,一是要注重细节,努力与偏差作斗争;二是要追求一流,始终坚持高标准。细节决定成败,标准决定质量。工作中坚持精益求精,不仅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更是一个人有所作为、取得成功的内在要求和优秀品格。无论是干大事还是做小事,都要在求细求准求精上下工夫,决不能满足于一事之成、一时之效,而是要努力争创一流。

我长期在装备部门工作,对细节的重要性感受非常深。我们常说,'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细节决定成败,丝毫马虎不得,潦草凑合的想法是万万不能的。我在某军代表室工作期间,有一次某型战机的关键系统软件设计取得了重大成功,准备进行动态试验,全军及科研单位的400多名领导和专家都来到研究所。这时我们军代室的一位年轻军代表指出软件的两个偶发故障,因而不同意进行试验。所领导急了,找到我向我保证,先做试验,日后保证解决故障。我坚持必须先查清问题再做试验。经过70多小时排查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就是一个小细节,这个问题解决了,才确保了试验圆满成功。还有一次我到车间例行巡查,发现同一型飞机的两架飞机上的同一位置紧固螺钉固定角度不同。按说这点问题算不了什么,但现代化飞机是由科学严格的规范化流程生产出来的,不是手工作坊生产的水壶水桶,不能再凭老师傅的经验生产,必须在军品生产线上引入国际航空制造业先进的指令生产模式。车间最终接受了我的建议。后来我到海军机关从事舰载机装备建设工作,提出了'三个关键细节问题不放过',一是装备质量细节不放过,二是试验试飞考核细节不放过,三是装备的保障性细节不放过。对装备出现的任何质量问题要一抓到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装备质量好坏的关键在军方是否真正重视,是否能真正为部队的战斗力负责、为战友的生命负责。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科学实践,一定要严肃、严谨、严格,精细、精确、精致。研究生读研期间无论对待课程学习还是科学研究,切忌得过且过、应付了事,而应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在点滴积累中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和工作态度。具体地讲,就是要认真学好每一门课,做好每一次实验,写好每一篇论文;而不是学习知识不求甚解,靠搜索整理拼凑论文,研究的推理过程和结论经不起考验和深究。科学研究中会时常碰到偏差的问题,尤其在做实验的时候,肯定会遇到数据误差情况,一定要严肃对待,及时查找原因,然后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切实做到精、细、实,确保结果真实可信。

四、勇于创新

回顾我国航母装备建设发展历程,无数次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发展装备既不能幻想外援,也不能指望引进,唯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不断超越。

走自主创新之路,意味着我们科技人员要时刻把目光瞄准在新技术制高点上,敢于大胆设问。记得有一次陪同首长参观某型飞机,看着长长的机翼我突发奇想:如果能在

机翼上多增加导弹挂架,飞机的作战能力岂不成倍提高?回到当时所在的军代表室后,我立即召集相关专业军代表成立课题组,并请某工业大学的专家加盟攻关。由于当时配置这型飞机的导弹仍处于研制阶段,有人劝我先放一放,等这型导弹研制成功再启动。而我当时的想法则是'要让最美丽的花朵,在最美好的季节盛开!'提前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当试验靶场传来新型空舰导弹研制成功的消息时,某型战机加挂新型导弹的设想也最终变成了现实。

创新过程中必然要面对诸多的竞争、挑战、困难和失败,需要我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某型战机外形设计流畅,线型优美,航空兵部队送给它'空中美人'的名称。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机载设备作战效能不佳。为了使'空中美人'成为'云中猎豹',我大胆提出了应用最新控制技术对机载雷达、电子、导航、通讯等关键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的方案。然而,这个一步跨越近10年的全新方案在提出之初却备受质疑。我在方案论证会上力陈信息控制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提出:'如果我国不在这一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不敢冒风险,就会永远被别国甩在后面!'上级机关和专家组很快批准了这一方案,决定由我代表军方负责整体方案设计,担任工程实施现场指挥。经过4年多的努力,最终经改装后的'空中美人'机群,长途奔袭3000公里到达某次演习指挥指定的攻击战位时,达到时间、方位、距离三个零误差,导弹攻击首发命中目标,创下海军航空兵同类机种4项第一!

思想决定行动。要想有创新的行为,首先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要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怕一时的失败,最终才能取得创新的成果。研究生毕业后很多都会继续从事与科学研究有关的工作,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为解决难题创造新条件、开拓新思路、找到新办法。因此,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应努力学习掌握思维科学知识,熟悉运用和开发创新思维的规律,破除思维定势,提高思维层次,努力实现思维方式由单一型向系统型、现实型向超越型、经验型向理论型、封闭型向开放型、守常型向创造型的转变。

五、团结协作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的特征日益凸显,靠单打独斗很难有大的作为,必须紧紧依靠团队力量集智攻关。'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就靠团队',这也是我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

在海军某航空军代表室担任总代表期间,面对代表室承担的多种型号、数十架战机研制生产全过程质量把关任务,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认为,在一个有上万名职工的飞机制造工厂,仅靠几十个军代表进行质量把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工厂质量保证部门和全厂职工发动起来,与军代表一起把好质量关。于是我组织代表室在工厂开展评选'海军用户信得过检验员'活动,对军品检验中有突出贡献的检验员实施奖励。几年下来,检验员的检验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大家团结协作,把住了200多道装备生产质量关。

同样,航母研制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有很多,没有团队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在舰载机试验试飞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军地结合、舰机结合的全新管理模式,海军与工业部门联合领导管理试验试飞和试飞员培训工作,与工业部门采取捆绑式工作方式,对现场培训工作实施面对面的检查、指导和协调。实践证明,这套组织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优势,对完成技术攻关和试飞员上舰培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科研团队先后完成了舰载机飞行关键技术、系统功能优化改进及故障分析研究等重大技术攻关30余项,解决了一系列飞机着舰飞行技术中的关键问题,掌握了飞机着舰核心技术,固化了舰载机操纵方法技术与标准规范,成功建立了我国自主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体系。

当今的科技是大协同的科技,当今的研究是大合作的研究。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不是只凭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完成的,要靠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来共同完成。因此,打造有协作精神的团队是非常必要的,这个团队在思想品质上要正派、积极向上,在科研上要互相切磋、互相交流、互相质疑、互相讨论、互相鼓励,在生活上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杨振宁曾经说过:回顾自己的学习历史,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同学间的互相学习、竞争、启发、挑战,要占到知识获取量的一半以上。研究生应主动与导师交流思想,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尽早融入科研团队中,要学会使个人利益服从团队利益,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年第5期)

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214897231.html, 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张学义史立伟 来源:《职业时空》2009年第09期 摘要:高校科研团队通过科学研究营造学术环境,对高校科研创新和教育能力的培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是以导师为主体进行的,个别导师创新能力较低是目前硕士论文缺乏创新性的关键因素。以科研团队为主导指导研究生并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制度化的考核方式以及多种激励机制等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科研团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一、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科学发现和重大进展仅靠单兵作战已很难实现,合作科研、团队攻关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科研团队应运而生。高校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以高校科研人员为主组成的群体。 团队较高的科研水平对研究生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校科研团队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仅仅诞生大量的创造与发明,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点,正是国内外大学引进人才的原则。只有那些不断从事科研的教师,才能敏锐地把握当今科技进步的前沿,从而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保证授课的质量和效果。科研工作会使教师形成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好奇心和进取心、独立探索的自觉性以及对现状的不满足和怀疑精神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身上的这种独特精神气质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鼓舞,受到启迪。此外,科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创新欲望和素质。大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和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加入到创造人类先进科学和文化的队伍之列。 因此,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尤其是人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的优点

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报讯记者王虹航报道“项目经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灵魂,因此项目经理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在近日召开的第13届中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峰会暨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主体制度建设与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经验交流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这样强调。 对于抓好质量安全工作,王宁指出,项目经理要注重以下4点:一是要强化抓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二是要认真履行项目经理的执业责任,三是要加强对一线操作工人的管理和培训,四是要用好用足安全生产费用。 随着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一些新理念、新技术的出现,工程项目管理也面临着需要研究和不适应的问题。对此,王宁强调,当前要关注几个重点:要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品质和建设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筑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和生产一线。因此,在实施项目管理当中,要注重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定期梳理施工现场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小组等形式,有意识地研究解决施工作业当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走信息化管理的路子,只有用信息化,才能带动项目管理的集成化、现代化和科学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才能够优化升级。 第8卷第5期2006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JOURNALOFBEIJINGINSTITUT;Oct.2006;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常顺英,林彤;(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1);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是增强;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在创新;的途径;关键词: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第8卷第5期2006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8No.5 Oct.2006

关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常市杜家镇中心学校安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前提。培养创新思维是实施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创造,要求冲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把创新的理念,白始至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学观念的转变会带动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要以教师创新的教,引导学生创新的学,以创新来培养创新。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主体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实践基础上,伴随着思维方式的变革,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想法的思维过程。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成规,提出大胆的设想,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寻到具有创新意识的简捷妙法,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一)转变教师的职能,创新其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但要遵循上课的规律去引导学生传授知识,更要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培养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共同参与语言的交际活动。因此,教师要懂得怎样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懂得怎样组织教学才能

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 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参与者。教师应随课堂教学需要扮演多种角色,随时保持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在双向交流中摩擦出新的师生关系。 (二)改变学生的地位,培养其创新思维。 创新,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态度和追求。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有时也会使人们形成思维的惯性,甚至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们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和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在教师职能,学生地位,教学形式三方面进行转变,强调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人的生命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会产生一种主动性的欲望。教师必须诱发学生主动性的欲望,引导学生求知。把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亲白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潜能,才能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创新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创新的情境,一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引起学生的创新期待。德国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

研究生既是国家现实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未来创新的中坚力量。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待于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科学化。然而,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中存在着评价对象模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原则僵化等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效果。厘清“评什么”、“谁来评”和“怎样评”这三个基本问题是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乃至国家创新力和竞争力稳健提升亟待解决的重大基本问题之一。 一、评什么—— —评价内容的确定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点 自1999年以来,我国研究生规模持续递增,2007年达到119.50万人[1],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尽管过去30年里我国累计培养的200多万名硕、博士毕业生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仍然受到社会广泛质疑。人们在探讨缘由的同时,也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本身进行反思—— —研究生创新能力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能力?解决这些困扰在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心头的问题正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其答案便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具体要点和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颇多,但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评价内容予以剖析和分解的极少。研究生创新能力是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的。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题名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论文、论著有240多篇(部),其中2003年至今就占200多篇(部)。在已发表的论文、论著中,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进行明确分析的仅有30余篇(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做出分解的不到10篇(部)。已有的研究大多或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多为泛泛而谈;或比较国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归纳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启示;或梳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发表个人策略性见解。为数不多的学者们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的分析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杨叔子指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研究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朱清时提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除了悟性和记忆力外,还包括好奇心和兴趣、直觉和洞察力、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等至关重要的素质[3];朱小军等认为,研究生的创新限指知识创新范畴,其创新能力由知识结构、智力水平、人格魅力等构成[4];吴巨慧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由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组成[5];叶海智等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 陈新忠李忠云胡瑞 摘要:认为“评什么”、“谁来评”和“怎样评”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首先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涉及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评价内容的确定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点,评价主体的确立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关键,科学评价原则的制订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保障。厘清这三个基本问题不但有利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高等教育整体改革和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陈新忠,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0;李忠云,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武汉430070;胡瑞,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武汉430070。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历史赋予学校教育的光荣使命。那么,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榜样。《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运用教学手段,从而真正作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活动服务,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还要解放教育思想,开放教学空间,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课堂的教学空间,因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作为教师,还应以创新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更新的观念和知识技术武装自己,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经验,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借助教材这个载体,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学流程,循循善诱,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营造创新氛围,给以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确实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激活他们的脑细胞,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操作,观察,做练习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教给创新方法了,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探索,演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用想象、联想、求同、发散、逆反、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教学生创新。三、持课堂阵地,加大创新力度。进行教材的再创造。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启智,培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教学“圆的面积”时,除了像课本上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图形能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学生统一了认识: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根据这些图形与圆的关系,也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类似活动,使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通过实践去感知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二: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去面临问题,在问题的唤起下,

产生求知情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设计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出“1、10、1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接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很新奇,这三个数分别是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怎么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呢?学生陷入沉思,认真思考后,得出了多种答案:1元=10角=100分,1米=10分米=100厘米……,此时教师又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活跃了,纷纷发表了不同意见: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我接着说:像1、1.0、1.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反思与分析】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贯穿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我们应当注意发现学生的“别出心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由、开放的教学手段。 只要一个个新的教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去创新。否则,则会对数

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创新意识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它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我们的年龄一般在二十三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我们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我们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我们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许多研究生经过长期的脑力劳动,在大脑皮层留下一些暂时的神经联系,在特定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由于语文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独立预习极为困难。为此,老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的问题等)和督促,并构建建筑预习基础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 ,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 ,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四)、让学生在作业中思考。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直觉思维。 要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跳跃思考,教给学生捕捉直觉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尽可能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念。在教学中,大胆猜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都有大量可以让学生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和解释的学习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学习主题去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猜测牵引和推动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详细的、更有说服

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摘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质量研究生是创新型人 才的重要后备力量。文章从研究生生源、导师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培养环节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结合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对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分析,提出把好生源质量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培养环节管理、推进校院二级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等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质量对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只有保证质量,才能促进我国人才战略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当前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生源质量、导师能力、管理模式和学风建设等。笔者仅从上述几个方面,结合研究生培养实际,思考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一、把好生源质量关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石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考生来源广泛,学历层次各有不同,专业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生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目前,我国的研究生选拔机制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初试和复试环节存在的弊端,为考生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氛围,选拔真正优秀的考生,是把好研究生生源质量关的关键。国家还应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政策,在保证推免生质量的同时,加大推免生指标数量,积极倡导校际间互相推荐,实现优势互补,避免近亲繁殖。各高校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加大复试的比重,从重分数转向重创新能力,全面考查考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生源质量。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导师队伍,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合格的导师应该捧出“心”来指导研究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当今社会,不正之风大有向学术这片净土蔓延之势,因此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导师队伍,既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更需要人性化的引导和关怀。 1.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制定科学、严格的评估标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前言 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宝贵、最重要、层次最高的一种综合能力,国家富强的希望在于创新,而建立创新型国家就需要大量创新型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1]但在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的形势下,如何确保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有效地发展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社会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对象与任务,查阅、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国内外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访谈法。走访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教学教师,就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体系及当前的创新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访问,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1.缺乏创新的动机。创新动机是创造者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创新的动机还很缺乏。从研究生入学动机来看,很多研究生完全是为了文凭而读研的,他们仅仅满足于修够学分。另外,研究生面临着生存、学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做研究。这种在外部驱动力下进行学习和科研,缺乏对学科、科研的真正兴趣,因此很难发展创新能力。 2.实践能力不足。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只有走出学校投身社会实践,才能有理论的创新和活跃的思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搞理论研究时不要脱离实践,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两条腿走路”,这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创新需要灵感,但灵感不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 3.缺乏创新成果。我们一般把研究生发表论文质量的好坏作为研究生的创新成果的主要标志。但目前只有少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论文课题有独到的见解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不足。在选题上,研究生缺乏冒险探索精神,对于发展前沿比较有挑战性的课题都是望而却步。在论文研究方法上,很少有人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总是一味的总结别人的研究结果,因而很难有原创的作品。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姓名:谢男男 系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级:104031 学号:13 【关键词】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非智力因素; 途径;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未来的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与21世纪的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及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呼唤。 从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看,要努力创造学习化的社会环境。学生最关键的已不是信息的拥有量,而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国家和社会为大学生们提供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多种手段的学习机会,大学学习成为社会最广泛、最普遍的、人人都能参与的行为。终身教育时代,一切为提高人的素质,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这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仅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学校方面: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校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电台、多媒体、图书馆、板报、墙报等信息渠道扩大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邀请专业战线上卓有成就的人才,与同学们见面谈心,做学术报告,巩固专业思想,吸取经验,培养成才意识;校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传统保守意识,克服心理压抑感和自卑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使之具有文明开放观念,懂得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2、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活动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篮球比赛”等各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3、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气氛 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学生管理决策的讨论决定,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又能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又要迎合学生的多样化职业兴趣,学校要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教师、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增强管理效能。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序曲。 1.巧设悬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80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3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雾凇》这篇课文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雾凇图,教学的开始,教师播放录像(雾凇景象),向学生展示雾凇的奇特和壮观,使学生在欣赏雾凇景色美丽的同时,激起求知的欲望。 3.联系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诱导质疑——催生创新的萌芽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研究生科研学习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自然辩证法,创新研究)

研究生科研学习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研究生科研学习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身负重任,完成既定的科研学校课题是第一要务,但如何科学,高效,创新地完成就要重新思考,由此,科研管理创新是用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研究生科研系统;更有效地达到科研系统的目标与责任。科研管理创新的过程从其本质上也就成为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因此,增强创造性思维,成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学习水平的重要条件。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增强创造性思维,就要认识到科研的本质,研究课题的潜在发展方向,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改造。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断加以完善这既是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创新创新方法 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对研究生科研管理创新提出了高层次要求。科研管理创新是科研的必然需求,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研究生教育事业,科研管理创新作为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面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由于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的难题的突显,研究正科研领域在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1对科研创新能力的理解 1.1创造科学研究活动最根本的目标是不断创造出推动社会发展的

新成果,而创新精神是科学进步的首要因素,活的灵魂。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指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借助一定的实验设备和相关技术,运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本领[1]。2如今研究生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 2.1 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 创新教育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头,没有创新教育的发展,一味的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没有致力于构建高校创新体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中,未能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严重地阻碍了高校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2.2 创新观念薄弱 原创性研究成果是创新能力的最好体现,而国内的大部分研究生习惯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而很少去开拓创造新的领域,这直接导致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广大指导教师也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点,没有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去,以获得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从而实现从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累积向创新教育注重开发创造力的根本性转变。 2.3 学术水平与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学术论文是反映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砝码,也是反映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上,像瑞士、荷兰等国,每篇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均在9以上,尤其是瑞士,篇均被引用次数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观念、创新意识、培养模式和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严格的考核淘汰机制;做好创新成果的鉴定工作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团队建设工作;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校园的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建设工作。 标签: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提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招生毕业人数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的公认指标。然而,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可见,探索有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途径十分重要。 二、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思路不符 应试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重要特点,这种教育模式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带来的后果是以教师传授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动手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仍然延续着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创新性才能其实不符。 2、具有创新意识的导师匮乏 我国研究生实行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科研等全面发展负责,因此,导师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导师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起到最直接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导师的创新能力不足,责任心有限,科研能力欠佳,还有导师队伍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使用轻培养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思路不符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统一计划、统一学校教育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研究生之间的差异,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导致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术毕业论文中缺乏创新。另外,我国一般采取导师制培养,研究生所从事的科研或者毕业论文的选题大多局

对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心得

对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心得作者:一名参加过两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者创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它既有巧夺天工造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构思,传承人类的聪明与机智,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力因素,规律的认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总之,是我们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掌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正是我们培养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得更远。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 断进步的过程。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户。进步和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衰成败。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上会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目前,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青少年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把自己铸造成才。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一.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可给自己创新意识是创造内容形成和创造活动开展的基础。思维、行为、精神产生潜在的良好刺激,激发自己对“事物”的思考、怀疑和探我们就会体现主动的想去创新的欲望和在学习中我们的创造意识一旦形成,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和激发自己的好奇心,自觉性。培养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对问题的敏感性;让自己对创造意义的价值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兴趣,产生创新意识。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探索,养成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1)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数学教学为平台,从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设疑探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用新理念设计组织教学,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育得到发展等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营造环境加强训练巩固发展 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新课标要求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统帅教学全过程。具体讲:在教学目标上突出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满兴致;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破旧立新,师生互动;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阵地源于课堂教学,而作为数学学科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当前数学教师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以下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就应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 1、重视教学民主,让学生自主学习 实行教学民主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敢想、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课堂上应积极倡导学生交流探讨,发表不同见解,在这样的气氛里,学习活动充分自主,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重视课堂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 新教材有丰富的动手操作素材,引导学生摆、拼、剪、画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操作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创新的一种手段,通过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 3、重视学生语言表述,让学生动口 课堂教学中在操作活动后有条理的把操作过程表达清楚,推理计算把理由表述清楚,归纳分析思路用语言叙述简洁、清楚,表述概念、法则、性质要准确,通过表述把感性上升为理性,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 二、设疑探究,加强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谈谈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创业

谈谈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创业 6日21日上午,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学术之路”系列讲座第4场暨湖南大学“2015博士论坛”第2期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创业”在机械学院401报告厅开讲,主讲人为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原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院士。刘金水副校长出席,机械学院院长韩旭担任本场讲座主持人,来自全校不同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挤满了整个会场。 钟院士分析了在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带领下经济发展呈现出 的“新常态”。为适应“新常态”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它需要各微观方面的及时调整与改进。具体而言,学校需要考虑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培养什么样的人”,研究生需要更加深刻的思考“为什么要读研究生”以及“读了研究生如何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钟院士指出:“培养人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在现阶段,学校要为满足‘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人才培养”,并提出了“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概念。钟院士谈到了自己不同阶段的“梦想”,如学生阶段希望“做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工作前期决心“推动新农村发 展”等,并指出“梦想”不能因为受各种现实的社会环境的限制而改变,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并不能限制大家的发展,它们最大的作用便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生心中一定要有创新创业这根弦,这将有益于大家度过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并对就业和长远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钟院士认为,目前仍存在许多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的制约因素,比如研究生课程结构不合理、实践环节缺失、评价机制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研究生无暇思考创新创业、或者相关思想被扼杀在萌芽阶段、研究生所学的知识或个人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研究生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专利本身而发论文、申请专利、脱离市场与产品、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等。钟院士还认为,宏观层面(国家、省、市)已决心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校也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大特色,到学院层面,目前也已具有“科技竞赛”、“大学生赛车队”等“点”上的突破。他希望学校、学院能进行系统思考,合理规划研究生的创新创业。除了上述外部制约因素外,他还重点强调研究生要有对“创新创业”有正确认识,它不同于纯粹的“创业”。纯粹的“创业”既可以是高水平的,也可能是低层次的,但“创新创业”首先要求是要有创新意识,并

培养创新精神的50种方法

培养创新精神的50种方法 这里的50个办法可以使公司快速地进入创新的轨道。今天就开始试试吧: 1.创新不需要成规和样板——只需要指导原则。创新文化的生发是一个自然的、生机盎然的行为。 2.尽你所能地把恐惧挡在工作室之外。恐惧是创新文化的“头号公敌”。 3.更有趣一些。如果不能保持兴致(或者至少享受过程)的话,有些事是做不成的。4.质疑权威,尤其是你自己长期信奉的权威。 5.犯一些新的错误。 6.事关未来时,不要推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要设想你能让什么事发生。 7.在你公司的空间里增强视觉的刺激。用彩色的墙面替代灰色白色墙面。增加令人鼓舞的照片或者画作,尤其是那些可以刺激人异想天开的东西。在可能的时候对空间重新进行布置。8.通过创造形式各异的团队、员工轮换至不同的项目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项目等方式开阔他们的视野。 9.不断地提问。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再提出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之后,再变换着方式进行提问。 10.确保高度的自由与信任。为人们追逐新想法和进行革新提供更多的时间。 11.鼓励大家相互交流。提供界面友好的系统来实现这一点。 12.不要将创造力培训视做知识填鸭塞入人们的大脑,要将之视为为人们打造一副眼镜,让他们以另外一种方式看世界。 13.学会容忍不确定以及处理棘手的资料。你不可能得到关于一件事的所有情况。“不是所有重要的事都可以洞若观火,也不是所有洞若观火的事都重要。”爱因斯坦说。 14.接受并庆祝失败。即使是在最成功的公司中,50%至70%的新产品创新也是失败的。在创新中成功的公司与不成功的公司的区别不在于他们的成功率——而在于成功的公司在 他们的生产流程中拥有更多的构思、带头人及产品创新。 15.关注创新的努力。一旦出现就要注意培育并给予奖励。 16.在进行内部革新时,要把注意力放在提升新构思和新项目的利润上,而不是改进外观。17.不要纠缠于风险,但是,要对重大的、大胆的构思中的风险有所认识。 18.鼓励人们走出他们的办公室和小天地。鼓励人们非正式的相聚,单独地或者小范围的。19.想得长远一些。既然成功的“脱手兑现”平均需要7年半的时间,对激发创新的承诺应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