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修辞中的英汉比喻用法

对比分析修辞中的英汉比喻用法

摘要:比喻是英汉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受到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英汉比喻在喻体和寓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对英汉比喻用法的对比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文化差异,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英汉比喻;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英汉语言中常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既能展现语言的信息功能,又兼具审美功能,是两者的完美结合。由于语言是社会文化、历史、宗教等发展的产物,因此作为语言的一种,比喻也打上各个民族独特文化的烙印,英汉比喻用法的不同反映着中西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物词汇在英汉语中的喻义对比

由于动物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语言中以动物为喻体的比喻修辞比比皆是。英汉语言中,有些动物的喻义相似,汉语中称卑鄙的人叫“鼠辈”,而英语中“you rat”也指卑鄙无耻之人。英汉语言中都用狐狸比喻狡猾。然而,由于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英汉语言中有些动物词表达的含义不同。例如:中国人觉得老鼠总是偷偷摸摸,不敢惊动人,因此,汉语中表示人胆小

畏怯,经常用“胆小如鼠”,而西方人认为鸡和鸽一惊动就跑,因此用“Chicken-hearted 或Pigeon-hearted”表达畏怯

心理。一般来说,在汉语中“狗”是贬义,狼心狗肺、走狗,狗仗人势等,然而,西方人认为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因此在英语中,狗往往是褒义,如 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出头日)。在中国早期,耕种一般用牛,所以牛在汉语中是吃苦耐劳和强壮的代名词,而在西方国家,早期人们都是骑在马背上四处征战和奔波生活,甚至用马来耕地,因此,西方人对马的感情更深,所以汉语中的“力壮如牛”则表达为as strong as a horse。“像老黄牛一样干活”

在英语中则表达为“work like a horse”。中国认为猫头鹰(owl)代表不吉利、晦气,而在英语中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所以有as wise as an owl (聪明绝顶)之说。中文中鸳鸯喻指夫妻,乌龟代表长寿等,而这些在英文中则没有相关的对应表达。牡蛎(oyster)经常闭得紧紧的,因此在英语中牡蛎喻

指沉默寡言的人,英语中as close as an oyster(守口如瓶),而汉语中则没有这样的说法。在英汉动物寓意不同,找不到对应物的时候,翻译要做些调整,使其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

二、植物词汇在英汉语中的喻义对比

在英汉语言中有许多植物有着丰富的寓意。英国的地形和气候适合蘑菇的生长,因此英语中用spring up like

mushroom比喻新事物的大量出现。而在中国,一场春雨后,竹笋会一夜之间窜出地面。因此汉语形容新事物“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英国曾经“黑莓遍地,俯拾皆是”,因此形

容事物多不胜数,英语中有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而在汉语中则为“多如牛毛”。百合花(lily)在中国寓意百年好合,在西方百合代表着纯洁和高贵,英语中有as fair as a lily (美极了)的比喻用法,所以英语中paint the lily(装饰百合)

表示“作过分而无用的修饰”,和汉语中“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意思类似。英语中柠檬(lemon)喻指质量次,无用

的东西,而汉语中则无此寓意。在汉语中我们把受到重视和娇惯的人称为“掌声明珠”,而英语中则用the apple of one’s eye来表示。西方人喜欢红萝卜和青豆拌在一起做蔬菜色拉,所以英语中“be like peas and carrots”表示经常在一起,不

可分离的人,和汉语中“形影不离”意思相同。

三、颜色词汇在英汉语中的喻义对比

由于历史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同一种颜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红色在中国寓意吉祥如意,节日喜庆,革命。与红色相关的短语一般是褒义,如“红红火火”“大红大紫”“红歌”等。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red)主要指战争、鲜血、危险等,如 a red battle 血战,red ruin火灾。英语中,红色还代表着淫秽、色情,如red light district

红灯区。由于人们总是用红笔登记负数,所以无论在英语还

是汉语中,红色都可以指“负债”或“亏损”。例如:red figure 赤字,in the red亏损。在两种语言中,红色都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如:red letter day“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黑色(black)在英汉语言中都有“不好的”、“坏的”、“不合法”的意思。例如:black money黑钱,black market 黑市交易或黑市,black lie用心险恶的谎言。另外,英语中,和红色墨水记载“负债”或“亏损”相反,黑色表示盈利,因此black figure / in the black意为盈利、赚钱、顺差,interest in the black意为应收利息。

四、结语

由于受文化背景、历史条件、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英汉语言在喻体的使用和喻义的表达上存在诸多差异。我们应该不断扩大阅读面,多了解异国文化,以更好地把握比喻的用法,准确地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陈蕾.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2003(02).

[2]施亚波.英汉动物比喻中的文化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02).

[3]孙元.从喻体看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5047913.html,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作者:张俊娜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文章通过大量典型的实例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汉;对比;句子结构 【作者简介】张俊娜,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对比分析理论概述 归纳对比分析时Theo Van Els指出:对比分析有助于分析母语和所学外语的异同,从而能解释和预测外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便为语言教学提供教学材料以迁移理论为心理学基础的对比分析重视语言之间的对比,强调的重点在于母语和外语的差异上,正如Lado所言:如果目标语中的知识与母语相似,那么学习者学起来会感到很容易;如果与母语不同,则学习者学起来会很困难。本研究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帮助英语学习者找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对比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在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到学习重点,而且有助于他们排除母语的影响,提高学习效果。 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从词汇、句子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大量实例,使英语学习者意识到英汉语言的差异,促进英语的学习。 1.词汇层面对比分析。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因为英汉语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不能按照汉语逐字翻译为相应汉语。英汉词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词语搭配。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固定词组和搭配用法,翻译时要注意词语搭配,避免两种语言词语搭配的混淆。例如,“看书”的看应翻译成“read”而不是“watch,look”,又如汉语的“开”,通常翻译为“open”,但“开”同时有很多含义:开始,举行,等,如:开门( open the door),开会( hold a meeting),开业( start a business),开公司( form a company)。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掌握单词的意义与应用,总结英语的搭配规律,整体记忆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_李芳元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S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ons after slu mber, In unv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u——— Y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ll of y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ou in your sleep,and be confident of your vic-tory,for y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my lo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my lo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o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①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荷花淀》) ②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M 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f his sentences as though he were saying”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n the law?”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 这里作者用gho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ar来暗指arg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例如: ①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②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116 云梦学刊 J OU RNAL OF YUNM ENG 2001年7月 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形合,且注重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入连词和对句子进行扩展和组合,形成复合句或长句;相反,由于汉语句子一般结构较为简化,无拖沓,所以在英译汉时也应当注意,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进行分解、拆散和重组。英语文章多为长短句交错使用,了解这一特点对平时汉译英和写作时也大有益处。又如,英语通常为物做主语,而汉语则为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要注意其人称、物称主语的转换。文化上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写作的时候,西方人喜欢引用专家学者,尤其是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而中国人则频繁使用领袖和伟人的话。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概括而言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道和佛三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的悟性,重人文,轻科学,而西方则讲求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主,提倡理性思辨和科学探索。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The way of thinking,Performance method, rhetorical device,translation skill,logical thinking,abstract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ocking, So the translation often join conjunctions and extens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ent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without procrastination, so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often needs to be decomposed and detached and reassembled. English articles for the length of sentence interla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ual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is also helpful.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need to be noted,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X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1S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1本体,o喻体,?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 ons after slu mber, In unv 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 u))) Y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 ll of y 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 ns, w hich had fallen on y ou in your sleep,and be confident of yo ur vic2 tory,for yo 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o my lo 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o 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o 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 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1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5荷花淀6)o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1M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 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 f his sentences as thoug h he were saying0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 n the law?0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0/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0 这里作者用g ho 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 ar来暗指arg 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0。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0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0。例如: 1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o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116云梦学刊J OURNAL OF YUNM ENG2001年7月 X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期末考试资料 - 副本

一引入 1.What Is Language Transfer?谈谈自己的想法并举两个例子 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cquired . Odlin (1989: 27) 迁移是由于目标语与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奥德林 Keen awarenes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can facilitate FL learning. 对两种语言相似与相异点的敏锐意识能促进外语学习。 Examples of Negative Transfer:He only eat two meal a day. Morphological transfer (词形迁移)Neither nouns nor verbs have inflections in Chinese. 在汉语中,名词和动词都没有形态变化。 Shanghai is said to have thirteen million population. Collocation transfer (搭配迁移)The noun renkou, the Chinese equivalent of ‘population’, can have a numerical pre-modifier. Population的汉语对应词“人口”在汉语中可以用前置数词来修饰。 3.中文的竹式结构,英文的树式结构能够举例说明 从前这里有一个渔村,村里住着十户人家,这十户人家全靠打鱼、种地为生,生活艰苦,但很安宁。 开始家人是不让父亲抽烟的,得了绝症后,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想抽就抽。 The chunks of a sentence seem to be connected and yet separated, like sections of a bamboo linked by the joints and ye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self-contained. As a nation of gifted people who comprise about one-fourth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Jimmy Carter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Trunk line: S + V + (O)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学完了那些基础课程,迎来了许多重要的课程。其中英汉对比研究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尽管很多学长学姐包括一些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而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读完课本的绪论和第一章之后,我想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谈到了如何做人。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谈到的话题。我们来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我个人认为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课本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也是个失败的人。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而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么样去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光凭一身技艺是不行的,就算你工作经验丰富,如果你和同事相处不和谐,你还是无法在这个职位工作很久,那就更不可能谈升职等等。可以这么说,做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所以上课前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做人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书本上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我们从这些理论知识中学到的有用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 再来,老师谈到了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这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词。通常来说,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学术上的说法是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方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思维方式与我们学习英汉对比研究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英汉对比研究所要解读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另外,西方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中国汉民族重具象思维。西方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象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然后就是课本,英汉对比语言学。绪论部分写的是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什么?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是由行异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那么文化又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绪论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综述 摘要:对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及对比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从近百年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中,归纳了十个重要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综述 一、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 1.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性质 英汉语比较研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2.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语言本体或纯语言研究, 也指英汉语本身的层次结构研究,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1];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的研究[2];萧立明称之为“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萧立明将语言符号系统总结性地划为十大层次:(1)区别性特征;(2)音位;(3)音节;(4)词素;(5)词;(6)词组;(7)从句;(8)句子;(9)句群;(10)语篇[3]。第二类为语言综合研究, 即结合社会、文化、心理、国情等外在因素研究语言[4], 钱冠连称之为语言实体附着因素的研究[5]。 从目前所研究的趋势来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学者们对语言本体和语言综合研究都很重视, 尤其是对语言综合研究。事实上,语言综合研究不仅更加符合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也可以促使人们加深对语言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规律的生成机制、语言个性与共性的并存、语言发展

未来趋势等方面的了解。 3.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 首先应该注意三个结合即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 结合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个性(差异性、异质性)与共性(普遍性、同一性)相结合。 但是, 以汉语为主体还是以英语为主体的方法论问题,目前暂时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还是以英语为主体, 以英语语言或语法理论为参照系统作英汉语比较研究。当然,也还是有强调应以汉语为主体的[6]。 关于主体性问题, 笔者认为在排除意识形态干扰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 来考虑从语言材料来看, 应当是双向研究, 因为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从研究目的来看, 应当以汉语为主体,即以解决汉语本土问题、创立现代汉语语言理论为主, 象早期的马建忠、赵元任、王力一样。因为汉语的特征阐述清楚了,其他诸如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建设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语言学体系来看, 汉语应当借鉴英语语言理论和语法体系,这不仅是因为英语先汉语而建立语言理论体系,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从语言的发生学或语言哲学来看, 英汉语的同大于异。事实上,人类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着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直接建立在人类思维本质的基础即逻辑上的[7]。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最早是由结构主义语言学家Fries和Lado提出的。对比分析以“各种语言是可比较的”这一假设为基础,以发现两种语言中二值对立(对比)的类(typologies)为其研究目标。对比分析可以归属为中介语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以及双语研究。对比分析即属于理论语言学,又属于应用语言学,以后者为主。对比分析的心理基础是迁移理论、学习理论中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Ξ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1S 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ons after slumber, In unv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 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 ou——— Y 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ll of y 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 ou in y our sleep,and be con fident of y our vic2 tory,for y 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my lo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my lo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 o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①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荷花淀》) ②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1M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f his sentences as though he were saying”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n the law?”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 这里作者用gho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ar来暗指arg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例如: ①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②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611 云梦学刊 J OU RNAL O F YUNM EN G 2001年7月Ξ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词汇是语言中的最敏感、最活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动物词汇几乎是所有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词汇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动物词汇都反映各自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动物词汇不仅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性格、情感联系起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词汇在语言中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许多动物已经在人类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且体现在语言中。动物词汇不仅丰富了语言,也成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的一些动物词汇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探讨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动物词汇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引言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人们常常借动物词汇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如fox(狐狸)都用来表达“狡猾”。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制约,有些会有偏差,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比较分析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与不同。 2.文献综述 每个词汇都有它自身的含义,当我们使用其隐含或比喻意义时,这些可被称之为词汇的内涵。许力生(2006:129)曾给出定义:内涵指的是单词或短语超出其中心含义所具有的附加意义。他认为这些附加意义显示出人们对单词或短语所指代含义的态度和感受。隐含的反应要更基本、更深刻,而且比外延意义更能决定我们对不同词汇该做出何种反应。因此,内涵体现了理解过程中的价值。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整个语言系统的骨干。当然,它也是反映文化差异最明显且最广泛的要素。胡文仲(1999)说过,在语言系统的要素之中词汇是最灵活、最直接的一个,它包含了最大量的文化信息,如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动物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们可以折射出人类生活的历史发展。由于文化背景,英汉动物词的意义差异较大,比较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在东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作为语言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廖光蓉(2000:17)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

对比修辞研究

前言 作为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和语系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无论是在其表达方式还是文化习惯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诸如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语音音韵甚至是汉语声调与英语语调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而这其中,“修辞结构”作为一种语言内化了的“精神”或者说“神采”,不仅能体现出所属语言的语言文字差别,又能同时展现不同语言文化在审美取向上的异同。 因此,笔者就选择从英汉语言的修辞结构这个角度切入,以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总体框架,试图阐述英、汉语言修辞结构对比中“双关”与“排比”在定义、基本结构模式、结构分类、修辞功能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异同并通过对语言相对论等语言类型学中相关概念及著作的认识,尝试在英汉语文化背景下,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角度,进行两者修辞结构异同背后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通过阅读中外对比语言学,尤其是英汉语言对比在修辞学方面的著作,以及语言类型学的相关著作及文章,经过前期资料整理,以总结并系统综述前人观点及研究成果的方式,为全文的写作积累语料,并为之后具体内容的写作及个人观点的提出进行定位和指引。 文章将分别对对比语言学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现状、重要问题及其发展脉络进行文献综述,同时也将涉及跨文化比较研究领域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及理论的综述。 正文 一、我国英汉对比研究发展回瞻 1、对比语言学定义及发展状况 (1)“对比语言学”的传统定义 美国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首次使用“对比语言学”这个名词,之后逐渐形成了“对比语言学”的传统定义,即:研究不同语言之间共时对比的语言学。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六十年代后期,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受认知心理语言学的影响,逐渐转向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因此七十年代以后,错误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比分析并在欧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意义 ·吕叔湘先生在他1942及1982年版《中国文法要略》上卷初版例言中指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中英新闻标题的语言修辞比较研究

中英新闻标题的语言修辞比较研究 新闻标题在新闻报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写作中,新闻标题往往是新闻故事重心的高度概括。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没有充裕的时间从头到尾地看完一篇新闻报道,所以大多数读者都试着花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多的信息。由此可见,新闻标题标题特殊作用不容忽视。而一个完美的新闻标题就像新闻报纸的脸蛋和眼睛,只有当脸蛋迷人眼睛动人这篇文章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才能体现其价值。为了吸引读者,新闻标题通常会使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而修辞手法是一种运用准确、独特、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技巧。因此,修辞技巧被频繁地用于新闻写作中以此达到说服、透明化和表达优美的效果。 以往对中英新闻标题的研究大都从文体特征、翻译技巧等分别进行宏观性的研究。本文将运用归纳论证、演绎论证与对比论证等等研究方法对中英新闻标题中的修辞进行对比研究,使研究更具有现实感和指导意义。 Introduction News is usually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headline, lead and body. The headline is a concentrated generalization of the news content, revealing to the reader the main idea of the news in the most concise form. In order to attract readers,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usually use various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forms such as clipped words, initialisms, acronyms, short words, loanwords, invented words, slangs, etc. Rhetoric is a kind of artifice that use accurate, distinct and vivid language to express one?s mind. Researches carried out in the past are mostly on the styles of writing characteristic, translating artifices and so on with a macroscopical view. On the basis of some research results about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in the pas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rhetoric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Then I will set forth concretely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main body of my thesis is unfolded mainly from following aspects: Part I is to explain the universality of rhetoric in the headline, and it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categories and necessity of rhetoric in news headlines. Part II is the main point of this paper. This part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rhetoric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headlin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Part III illustrates several typical exampl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eadlines to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1ate,I must 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1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