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才女李清照的介绍

关于才女李清照的介绍
关于才女李清照的介绍

关于才女李清照的介绍 李清照 (1084 年 3 月 13 日~1155 年 5 月 12 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 安居士,济南章丘 (今属山东济南 ) 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 (公元 1084 年 3 月 13 日), 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 1155 年 5 月 12 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李清照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 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 从事学术研究。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 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 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 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 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 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 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 渊博的学识, 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 人中 她的诗歌 、散文 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 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词坛中独树一 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 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 用白描 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
1/6

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 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 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 帜,从而对辛 弃疾、陆游 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 直欲压倒须眉”, 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 位女词人,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 誉。 当然了, “美女作家”嘛, 本来美女就够招眼的了, 再冠上个“作家”之名, 而且还是以“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 不挨骂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看看下面这 几句,就知道那时候的人骂得也不是无中生有。 晚来一阵风兼雨, 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 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 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丑奴儿》) 这首词更绝了。 刚才我们讲的第一首词, 虽然表现的是少女蠢蠢欲动的“春 心”,这“春心”好歹还是经过掩饰的,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这 第二首词可就连这点羞答答的掩饰都剥掉了,变成明目张胆的挑逗了。 首先时间上就更加暧昧了:是刮了风下过雨之后的夜晚。而且呢,还是夏天 的夜晚,因为“洗尽炎光”啊,也就是说,晚上这场风雨,把白天的炎热都洗刷 干净了,是夏天里一个难得的凉快的夜晚啊。词一开始,就交代了时间和天气, 在这样的时间和天气里,一看就知道有故事 要发生吧? 果然,在这美妙的、凉快的夏夜,我们的女主人公款款出场了--理罢笙簧。 李清照是大家闺秀,出身于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是无所不通。弹琴画画都是她的 业余爱好,虽说是业余爱好,可都赶得上专业水平啊。琴弹给谁听呢?我们说知 音知音, 琴是弹给懂琴的人听,对牛弹琴的事傻瓜才会干哪。这听琴的人是谁,词里 面没有直接说。她没说不要紧,我们可以推断,从哪里推断?--“檀郎”。 檀郎本来是指晋代一位名叫潘岳的美男子, 后来诗词当中往往就用“檀郎” 来泛指美男子了, 女子也常常用“檀郎”来作为对爱人的昵称。 所以“檀郎”就 有了两层意思,一层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帅哥”,一层相当于我们说“亲爱 的”。对李清照来说,她的“亲爱的”“帅哥”,当然就是丈夫赵明诚了。 “理罢笙簧”,就是说:奏完了一曲动听的歌儿。要注意了,这古代的诗词 里面,处处都是陷阱--表面上只是说弹琴,可实际上,弹琴绝对不仅仅是自娱自 乐,她总得有听琴的人,这听琴的人当然就是她亲爱的“檀郎”了。弹琴听琴又
2/6

意味着 什么呢?我们知道, 古代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汉代才子司马相如用琴声 挑逗美女卓文君,卓文君怦然心动,义无返顾地与父母断绝关系,跟着穷光蛋司 马相如私奔了,这就是所谓的“凤求凰”的来历。可见古人弹琴,在同性,是为 了寻觅知音; 在异性,可就是为了求爱了。
3/6

4/6

5/6

6/6

李清照愁情之心理解析

李清照愁情之心理解析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慕名女词人,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自有文学史以来,李清照于文学史地位渐高。李清照的词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书写着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其词不论是写少女的闺阁闲情,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抑或是写老年孀妇的凄苦境遇,无不表现出丰富而复杂、深透而隐晦的浓浓愁情。读来震撼人心.其不断心理变化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关键字:愁心理解析理想与现实男权与女权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1]刘大杰则认为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然而李清照的词,今天可见的只有五十余首,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疑作”。这五十余首词作中,直接或间接写“愁”的竟占十之八九。应该说李清照的大半生还是非常幸福的,但为何其大部分词作满眼皆愁呢?从从心理学入手去解剖分析,我认为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一些答案。 李清照性情纯净,热爱大自然,尤其喜好花类。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她将“花”作为抒情的凭借,赋予人的感情来表情达意。李清照笔下的“花”意象,大都表达的是惜春惜时的伤感情绪。“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都让人们在凄怆的悲哀中品位出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再如《玉楼春》,词人从赏梅到忧伤,进而联想到自身,顿感幽怨,难以自拔。词人因为爱梅,继而怕风雪损梅而惜梅,最后与梅相融一体;词人触景生情,由自然感悟生命,叹忧人世,因为这种愁情,更影射着李清照高雅的品行和不凡的个性。这是由于李清照有着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无忧无虑长大的她对美好事物有一份独特的敏锐和细腻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的觉醒,少女的李清照有了一些难以言说的心事。 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时序更迭,都会引起生命的律动。早年闺阁词《如命令?春晚》是其代表作。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情感,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自然、直言、明确,为下文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做了良好的铺垫。它以问答的形式,一个有情地问,一个淡淡地答,在粗心的仕女与细心的女主人对比中,流落了时节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 姓名:洪杰作班级:07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南安班学号:070133415 指导教师:陈碧仙 摘要: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善于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的闺怨、国家兴亡忧虑、丧亲之痛及乡关之思。她极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比兴传统,更把这些意象的忧郁凄婉内涵发挥到极致,使她那幽密凄凉的情思得到寄托。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愁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婉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韵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她善于移情于物,所写的客观景物,都带有主观感受,成为感情的载体。她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对于词人来说,意象就是艺术思维的语言,词人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这一语言载体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艺术传达。梧桐芭蕉的凄凉,海棠梨花的愁苦,菊花林犀的高洁,梅花的孤苦坚贞等等,无不寄寓着她真挚深沉的情感,忧郁凄婉的情思,既含蓄深沉,又合情合理。 一、梧柳芭蕉话凄愁 在李清照词中有梧桐树、柳树、芭蕉树几种主要树木意象,这些树也是文人们常用来入诗入词的“不俗”之物,散发着浓厚的文人的审美趣味。“梧桐叶落”、“雨打芭蕉”,使她情绪低沉,也无兴致去赏那“烟柳”。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提起“梧桐”不免令人想起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由此可见“梧桐雨”这一伤感的意象,经常是写秋日。自古以来文人总是善于悲秋,秋的凄清和冷瑟总使人愁肠百结。李清照所写的都是在秋日叶落的梧桐。“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对景伤情,久坐窗前,度日如年,不知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到了黄昏,偏又下起小雨,那打在梧桐叶上滴滴嗒嗒的雨声,更加增添心头的寂寞。此情此景,不用读者多加体会,“愁情”早已涂满画面!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就那么自然地“点点滴滴”落进了读者

李清照系列诗词整合教学设计-一曲殇情千古愁

李清照系列诗词整合教学设计:一曲殇情千 古愁 :教学理念纷繁复杂,大师名流各有千秋,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设计出真空的具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以下是有关李清照系列诗词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武陵春》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风流千古》: 《一剪梅》p152 《声声慢》p154 《一代词人李清照》p226 课外词作: 《如梦令》《醉花阴》《夏日绝句》 【学习目标】 1.诵读。绘诗境,初步理解诗歌意蕴 2.鉴赏。品愁情,领会作者的感情及风格变化。 【课前准备】 1.反复诵读《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夏日绝句》《一剪梅》《声声慢》等词作,力争背诵,初步了解每首词所写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3.默读《一代词人李清照》,借助此文了解、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 一、对联导入 二、课堂探究 活动一:初读愁词 1.自读《武陵春》,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个读,读清节奏,读得气韵流畅。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3.齐读《武陵春》,读出理解,读得情深意长。 活动二:品悟愁情 1.对比《如梦令》,了解李清照词的前后期风格变化及其原因。 2.研读诗词,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哀愁?(先独立解读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再小组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3.比较阅读《醉花阴》《一剪梅》,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4.延伸阅读《夏日绝句》,理解“事事休”的内涵。 5.圈画出《武陵春》下阕中体现词人心理变化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人的心理活动。结合《声声慢》,再次理解词人愁绪。 活动三: 剖析愁思

初中作文: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

李清照,一代千古才女 我与你相隔千年.你的才,你的情,你的愁.全在你的诗词中流露.从未有人见过你的照片,在那个烽火的年代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尽管我未曾与你谋面,但我依稀可以感受到你穿越千年的美丽.你,究竟具有怎样的才情,使沈去矜论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少女时代的你是幸运的. 出生在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文章.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这样一个开明的家庭练就了你卓尔不群的思想和一颗敏感的词人心.你”传置荔枝多马死”的政治见识让朱熹惊叹.“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你“误入藕花深处”的快乐让千年后的我依然能感受到你的活力.“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诉说着怀春少女的羞涩. 你是幸福的. 能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结合,此谓是人生一大乐事,你与赵明诚的结合堪称历史上的爱情经典.当年你们夫妻二人并不富裕,但这也挡不住你们对金石文物收藏的爱好,你们典当衣物换取藏品的举动,让我为之钦佩.生活虽拮据,但高雅的情趣让你们成为最快乐的一对:“夫如擅朋友之胜.”你的《减字木兰花》将你心中的满足描绘的淋漓尽致. 你是悲惨的.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国难当头.你与赵明诚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收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你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又死于建康.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猪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几许?舴艋舟也无能为力.后来金兵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咳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你目睹了国破家亡,你是“虽外忧患穷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你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你的爱国情,你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藕.你的希望成为幻影.你只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一代词宗,敢与李杜媲美,一代千古才女.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 5.12事件有感 朝霞中,看着红日冉冉升起,校园的五星红旗在风中渐渐飘动,鲜红的颜色如血,更如一团熊熊的烈火在燃烧.生命,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但,它却只有一次.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需要我们专心呵护.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我们首先要注重身体的安全和健康,懂得远离危险,防范侵害. 此时的我,不禁想起那场8级的四川大地震, 那一个个无辜的生命,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一场特大的地震毫无征兆地袭击了汶川..面对这场突

李清照词的愁情美

李清照词的愁情美李清照词的愁情美 中文摘要

李清照作为宋词大家,婉约词之宗,“愁’字是其作品最突出最有感染力的情调。在她的作品中,大部分都表现出了一种愁情情调,其高潮的艺术感染力,深刻而自然的表达了复杂的内心情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审美价值极高。本文探究了作者人生历程中三个不同阶段的作品,分析了其高超的表达手法所塑造的不同愁情美,最后分析了造成这种独特愁情美的深层次因素。 关键词:李清照词;审美价值;愁情美;

Abstract Li Qingzhao as the song you, ancestor of the composed word, "worry about 'the word is the most prominent works most contagious sentiment ?In her works, most of them exhibit a melancholy mood, the climax of the artistic appeal, profound and natural expression of the complex inner emotional, aesthetic valu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works of the author in the life process, analyzes its shaping technique of melancholy beauty expression superb, the last of the unique beauty of the feeling of sorrow deep factors ? Key word: Li Qingzhao words, aesthetic value, melancholy beauty

天下第一才女班昭

天下第一才女班昭 班昭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若问谁是天下第一才女,也许有人说是东汉的蔡文姬,也许有人说是宋朝的李清照,但是,毫无疑问,东汉末年的班昭最有资格。 她不仅仅是历史学家,文学家,还是备受尊重的政治家。 正是因为班昭在多个领域的极大成就,金星上的班昭陨石坑,以她的名字命名。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历史学家,她的代表作是《班昭续汉书》。 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两个哥哥班固、班超都是当时的文史大家。 在父辈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 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被牵连,死于狱中。 《汉书》未成,稿本散乱。 班昭继父兄遗志,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八表。 除整理、续写《汉书》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颇有贡献。 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得较好的一部,

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实际》齐名,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 《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 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得到班昭的指导,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 班昭后来汉和帝感于班昭的博学,多次召班昭入宫讲学,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 邓太后临朝后,不仅仅尊班昭为师,而且特许班昭参与政事。 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的国相。 当时,相比精于史学的两个兄长班固、班超,班昭的词赋更为有名。 汉和帝时到邓太后临朝,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赋赞扬。 班昭除在史学方面著《汉书》,建立不世之功外,她在文学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著有赋、颂、铭、谏、书、论等文章16篇,辑成《大家集》三卷,但可惜大都失传,现只留下《东征赋》和《女诫》7篇。 清代女作家赵傅在《后汉列女颂(并序)》中赞她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简介李清照

简介李清照 当人们翻阅中国文学史时,可以发现,她的名字是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伟大诗人并列在一起的。她就是宋代著名女文学家李清照。 我是十分喜欢李清照的,因为酷爱悲剧的我真得很陶醉于她那些凄美悲凉的婉约清词。而读完这本《李清照》传后,我对这位伟大的女性又多了份敬意,多了些怜惜,多了点感动。所以,在此我对李清照在诗词方面的成就、她的爱国主义情怀、顶风傲雪的气节和超前的女权意识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从原书中摘抄整理而得)。希望能增进大家对这位词坛奇葩的了解。 (一)词坛绽秀,流芳千古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能够跻身文学殿堂并取得一定创作成就的女文学家屈指可数。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收中国古代文学家八百余人,其中女文学家仅20人。这20 人中,人们比较熟悉的也只有蔡文姬、谢道韫、薛涛、鱼玄机、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秋瑾等十几人。如果把这一支人数不多的女作家队伍比作一簇艳美鲜花的话,那么,李清照可谓是最令人瞩目的一枝奇葩。借用李清照的词句来概括,那就是“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咏桂》)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她的文学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诗、词、文、赋等领域,她都表现出了不凡的创作才华。特别是在婉约词的发展史上,李清照继李煜、柳永、秦观等之后,把婉约词的创作水平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她以独到的艺术功力,在闺情

词中成功地塑造了“思妇”的典型形象,真正唱出了“闺情绝调”;她创造了“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独特艺术风格,变前人的俚而鄙为自己的俚而雅,使浅俗之语在词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她创造的“易安体”,为词苑增加了活力,也为后人做出了榜样;她不仅在词的创作实践中独树一帜,在词学理论方面也有独到建树。李清照所作的《词论》是她在青州时总结词的创作规律后写下的一篇词学理论文章。她通过论述诗与词的区别,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她呼吁作词者要尊重词的创作规律,维护词的特性。在中国词学理论史上,此文第一个为诗词立下了严分艺术畛域的界碑。 总之,李清照以卓著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她对华夏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永载史册。(二)忧国之思,爱国情怀 一提起李清照,大家定会想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脍炙人口的词句。所以,李清照在大多数人心中都只是一种深闺思妇的形象。其实,李清照更是一个爱国主义词人。 李清照17岁时读了父亲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李格非在这里,由洛阳名园之废兴写到了天下之治乱;由天下之治乱写到了唐一代的兴亡,从而为宋朝的“公卿大夫”敲响了警钟。饱读诗书的李清照读完父亲的文章后茅塞顿开,她联想到当时汴京造园之风大盛, 贵族富商皆倾心营造园圃,一抹隐忧不禁袭上心头。她清楚的意识到,大唐由盛而衰的前车之鉴,当今的“公卿大夫”们不可不察。后来,李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2 (1)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的女词人,其词多抒写愁情。不管是少女时期的闲愁还是少妇时期的闺愁,亦或晚年时期的国破夫亡之愁,李清照都深刻反映自己的生活和当时的时代气息,这也使得她写愁情的词作上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研究愁情 李清照一生写下很多词作,其词多是自身情况的真实写照。其词大致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李清照少女时期生活自由无忧,其词活泼有趣但隐约表现出词人对美丽好景易逝的伤情,她既是无忧虑的,又是富有愁情的。到了少妇时期,李清照经受着与丈夫的彬彬分离的痛苦和寂寞,其词多寄托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李清照晚期的作品把自身情感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面对国破夫亡的苦痛,她表现十分沉重。三个时期的词作足以让我们沿着李清照这位伟大的女词人,探索和体会其一生的愁情。 一、少女时期若有若无的闲愁 在她十八岁之前的词作,抒写的大都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个时期的词大多体现一位贵家少女的生活情趣。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表现出对生活的喜爱,极富热情,抒发了悠闲风趣的情怀。“自少年便有师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1李清照对生活、读书和爱情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不断增长,李清照的心中开始感悟春华秋实的人生变化,一草一木渐渐在她的眼中变得有生命。这种若有似无的闲愁涌上了李清照的心间。这些少女闲愁自然而然地体现在她早期的词作之中: “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这是词人早起的名作,这首词通过暮春时节词人的感受,表现词人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暮春时节词人心情抑郁不展,风雨交加的夜晚,更添词人苦闷。词人借酒遣愁解闷,一夜醒来酒意却还是驱走不散。词人想起了园中海棠,想知道她现在如何。她急忙卷起帘子问侍女,侍女却回答还是和往常一样,这时候李清照感叹:“知否?知否?”,这是词人对侍女的纠正。“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历经了一夜的风雨,现在应该是枝叶繁茂,花朵稀少了!”词人写这首词层次丰富,情感曲折,把自己惜春怜花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从“昨夜”写到清晨,“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在写到昨夜风势之大,雨点稀疏时是直接点出的,然而喝酒的原因在此却是没有明讲,可是我们可以猜测,喝酒无外乎和消愁有密切的关系。“不消”两字,表面上是酒意未散,实则是说沉醉酒水也无法消解心中的伤感和烦闷的心情。词人和卷帘人的对话及其动作神情,更抒发了她内心的惜春怜花之情。用了“应是”二字,说明词人并没有目睹海棠的面目,却用怜缅之心揣测出意境。“肥”、“瘦”、“红”、“绿”四个字把风雨前后绿叶红花以及凋残的暮春景象描摹得宛然如见。词人传神地表达了自己惜春怜花的细腻情感。 李清照早期的少女情怀总是夹杂着淡淡的滋味,似有似无的愁绪感染着我们。少女的闲情雅致以及郁郁寡欢的生活成就了词人笔下精彩的词作。少女的闲愁着实是词人的真实生活反应,不是无病呻吟。不过,由于阅历甚少,这时期的词作,或是风卷残红引起的伤感,或是因骤雨摧花引起的犹豫。李清照少女情愁的词作,始终少了一些远大的理想内涵,缺乏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少妇时期缠绵细腻的相思离愁

李清照 作文素材

李清照:最美“女汉子” 张峪铭 作家梁衡这样评价李清照: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她情超脱于女人,义超脱于平民,是“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是个美丽而温柔的女子,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不知让多少女子嫉妒得黯然神伤;一句“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薄汗轻衣透”,不知让多少男儿心疼得寸断肝肠。李清照“女汉子”的一面,却为她那瘦弱的生命之体,注入了一些阳刚之美。 也许李清照从小受到父亲赋诗侑酒的熏染,也许同宗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激发了她的想象力,她的词作中总氤氲着缕缕酒香。早先与人游玩,常常是“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她的酒中有乐;到后来与丈夫有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时,又常常“东篱把酒黄昏后”,她的酒中有愁;再到夫死南渡时,“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她的酒中有悲。 无论是初为人妇的“闲愁”,还是夫死、家散、国破的“痛楚”,李清照的生活似乎总是以词蒸煮一份孤独,用酒浇化心中块垒。她在当时女子中,才气“高绝一时”,饮酒无人可比,可谓无妇人拘束之态,有男儿豪爽之气。 因为李清照词中写的不只是愁怨,不只是小女子之心绪,更有大丈夫之情怀。 我们记得抗金英雄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雄心壮志,也熟知辛弃疾“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痛苦无奈,可谁知一个瘦弱女子内心发出的最强音,并不输给热血男儿。“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为了能收复沦丧的国土,李清照恨不得横刀立马,献出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在那样一个封建礼教盛行的社会,种种清规戒律捆绑了女人的手脚,也捆绑了女人的心灵,李清照却挣脱而出,以心抗世,以笔唤天! 更可贵的是,在那“熟人道义”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丈夫的不耻行为,她也毫不留情地抨击。丈夫赵明诚为建康知府时,遇城中叛乱,竟缒城而逃。这对李清照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她因丈夫没有担当的行为而心灰意冷,在第二年逃亡江西的途中,在乌江边她激愤地写下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以亲疏论大义,不以家事废国事,李清照的这种决绝,无疑又让自己陷入到孤独的深处。其实在这乱世,像李清照这样真性情的人,已不能像一根青藤,缠附于一棵大树了。更何况,南宋小朝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举目一望,苟延残喘到处有,血性男儿一时无。她无枝可依,只能做一棵树,一棵带有男性荷尔蒙的、孤独、激愤且清瘦的树。 李清照是不屈服命运安排的,就像一个独行客,天地任我行,仗剑走天涯。当她冲破重重阻力,与张汝州结婚后,发现了张的虚伪面孔,她不堪忍受,毅然状告张的违法勾当。要知道在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下,妻子揭发丈夫,即使丈夫有罪,做妻子的也要连坐。但李清照宁可玉碎,也要结束这不满百天的“瓦片”婚姻。 回望历史长河,不知有多少美女、才女,丰富了我们的眼球,开启了我们的想象,但能集美女、才女于一身,且又有着阳刚之美,能给人一种力量的,唯有她——李清照。 可用于“爱国”“理想”“苦难”“环境与成功”“刚与柔”“愁”“女子”等写作话题中。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生平简介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资料]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南宋着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她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靖康乱发之后,1129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流落,流离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 杰出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杰出、影响深远的女词人。她的艺术成就在历代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后人曾以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来称赞她是词家一大宗。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很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作,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 姓名:洪杰作班级:07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南安班学号:070133415 指导教师:陈碧仙 摘要: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善于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的闺怨、国家兴亡忧虑、丧亲之痛及乡关之思。她极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比兴传统,更把这些意象的忧郁凄婉内涵发挥到极致,使她那幽密凄凉的情思得到寄托。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愁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婉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韵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她善于移情于物,所写的客观景物,都带有主观感受,成为感情的载体。她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对于词

人来说,意象就是艺术思维的语言,词人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这一语言载体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艺术传达。梧桐芭蕉的凄凉,海棠梨花的愁苦,菊花林犀的高洁,梅花的孤苦坚贞等等,无不寄寓着她真挚深沉的情感,忧郁凄婉的情思,既含蓄深沉,又合情合理。 一、梧柳芭蕉话凄愁 在李清照词中有梧桐树、柳树、芭蕉树几种主要树木意象,这些树也是文人们常用来入诗入词的“不俗”之物,散发着浓厚的文人的审美趣味。“梧桐叶落”、“雨打芭蕉”,使她情绪低沉,也无兴致去赏那“烟柳”。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提起“梧桐”不免令人想起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由此可见“梧桐雨”这一伤感的意象,经常是写秋日。自古以来文人总是善于悲秋,秋的凄清和冷瑟总使人愁肠百结。李清照所写的都是在秋日叶落的梧桐。“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对景伤情,久坐窗前,度日如年,不知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到了黄昏,偏又下起小雨,那打在梧桐叶上滴滴嗒嗒的雨

李清照为题的作文

李清照为题的作文 【篇一:李清照 ——千言万语不尽愁】 叹一声“凄凄惨惨戚戚”,残酒未消,愁上心头,问花为谁淡着胭脂,花不 语,欲言泪先流。 ——引子 却把青梅嗅 一架秋千,载不动心中欢喜。露浓花瘦,一片端春美景。那秋千上的少女, 随着秋千摇摆。婉转的眼波,动人的微笑,一袭轻裙。她笑的那样灿烂,也不知 她心中在思些什么,想写什么。轻轻站起,正要休息一番,却见有人来。她慌张 地跑走了, 一只金钗滑落, 一双精致的小鞋也落在了小院中。 倚着门, 盈盈一笑, 轻回首,一股清香飘来,是那支青梅。青涩美好的少女时光,也属于正处香闺的 李清照。这时候的她,无忧无愁,似一只小鸟,又似一朵微微开放的桃花,娇小 而迷人。这时候的她,哪有话不完的愁?只有言不尽的快乐。 人比黄花瘦 分别总是愁苦的。挚爱被拆开,虽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也能显出 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动人情怀。佳节又重阳,却没了同 插茱萸人,半夜凉初透,心也凉了。也许那金如甲的菊花,也陪着一股淡淡的酒 香,飘满了小院,暗香也盈袖。香炉中,香料已燃尽,却没人来添加。为何?为 何?那纤纤腰肢,载不动销魂之愁? 也拟泛轻舟 闭眼想起,是夕阳下,少女嬉闹着轻划小舟,是惊飞的鸥鹭,是映日荷花, 是如天之水。睁开眼睛,却见残花断枝,花瓣散落在泥土间。嗅着,却闻不见阵 阵清香。想到着白发,想到逝去的丈夫,想到流离异乡、无依无靠的自己,泪, 轻轻流过脸颊。鸥鹭啊鸥鹭!你为何就此离去?命运啊命运!为何把我变得如此 悲哀?想不下去,于是望了望碧波荡漾的双溪。偶然发现一叶轻舟漂浮,听到几 声欢声笑语, 不禁又心碎。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舟不载愁, 心载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论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愁情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纵览李清照的词,“愁”是主旨,将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相思离别的闺中闲愁。后期,词人经历了国破夫亡,名族的灾难和个人的不幸遭遇,给她的词作笼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国破之感,丧夫之痛,故国之思,孤寂之叹一齐喷涌而出。本文就试从这几个方面对李清照的后期词作加以分类探讨其后期词中的悲苦愁情。 [关键词]李清照;后期词作;悲苦愁情 李清照(1084-1155?),山东济南人,生活在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战乱频繁的南宋初年。她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著有《漱玉词》。 《漱玉词》现存四十九首,几乎收录了李清照一生流传下来的词,其中大部分为抒情词,而抒写愁苦情怀的达百分之八十,在作品中直接用到“愁”字的就有十五处之多。其它诸如“泪”、“怨”、“恨”等字在她的词中更是屡见不鲜。一般来讲,李清照的词以她南渡为界划分为前后期两部分。前期词中主要描写相思离别的闲愁,后期,在经历了国破夫亡及一系列灾难后,李清照一改前期词的清新明快,而笼上了厚重的感伤气氛。她后期的词则抒写的是国破家亡的忧患之愁,以及思旧怀乡、孤寂之愁。“愁”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词人把这一生的愁都寄寓在她的词作当中,以下我们从她后期的主要词作中来探析词人的悲苦愁情。 一、国破之感 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钦宗相继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兵荒马乱之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部分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烬。面对着家乡沦落敌寇之手

的国破家亡的悲痛惨剧,以及盗贼四起、叛军遍野、金人虎视眈眈的严峻现实,李清照义愤填膺,她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 一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著,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的“有惊人句”,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然而一个“谩”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徒然引向了对摧残精英的现实社会的指控。的确,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即便满腹经纶,语出“惊人”,那又有什么用呢?南宋朝廷腐败无能,苟安一隅,无意北伐。这残酷的现实使得词人空有爱国的热情,却报国无门。词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梦中呼唤“九万里风鹏”加大威力,以便将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另一首颇有豪放气的《鹧鸪天》也抒发了词人的不平之心,以及报国无门的愁肠: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词中李清照所赞叹的“自是花中第一流”,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梅定妒”三句也是词人非常自信的表现,而最末两句则无疑是借为桂花鸣不平,而实则为自己的怀才不遇鸣不平,抒发了自己的幽怨之情。 面对国土的沦陷,国君的逃窜,百姓生灵涂炭的境况,词人抒发了自己对朝廷懦弱的愤慨和报国无门的哀怨之后,李清照的爱国情愁更是压于心头。此时,国已不国,君已不君,让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写下了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020年整理)的春天.doc

2020年的春天 把济南当作第二故乡的老舍先生说过,济南的春脖子短。在我的印象里,济南的春天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春夏秋冬四季模式随机切换的兵荒马乱,是期盼了一冬的漂亮春装还未来得及穿一遍,倏然已是盛夏的怅惘。而2020年,我是第一次细细品鉴了一个完整的春天,于我而言,这座城市的春天似乎也从未如此从容缓慢地绽放过。 自托着春雪的迎春,到楼下香脸半开娇旖旎的樱桃花,小区中暖风迟日里的杏花肥,再到大明湖廊檐下一枝横斜的白玉兰,黑虎泉畔枝条柔软的毛茸茸垂柳,百花公园似雪的樱花和奔放的榆叶梅,还有,旅游路上那片可以穿上汉服拍抖音的桃花林,你会发现,济南的春天居然是一部毫不兑水的连续剧。 走在街上,城市如气质清新的少年,树上嫩黄的新绿令人心底酥软,如同新褪的蝉体,青嫩的翅膀带着新生的孱弱,需要经过风儿和阳光的滋养,才能渐变为成熟耐实的深绿。 我奇怪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特别,连树叶的颜色都会变化,木木说其实每年都如此,只是以前我们没有时间和心情关注而已。的确,这场疫情让城市停摆,蛰居在家的人们被迫改变争分夺秒的快节奏,停下脚步,安静下来,向内自省,向外与自然同频共振。这时方蓦然发现,在自然的世界里,人类如此渺小,且何其自以为是的可

笑。 这些年,我们辜负了太多的春天。 忍见白桐花怅惘,故乡今日又清明。清明节不能返乡扫墓,便驱车去了灵岩寺。依我看,这算得上济南城外的最美景点了。 入寺之前,在附近一个农家小院吃了一顿野菜大餐。小院里全是枝干虬曲的青檀,粗大的树体写满岁月的照拂。微风吹过,嫩绿的枝叶轻轻婆娑着,夹道里一只狸花猫高冷地望着我,静谧里流淌着禅意。青檀树旁的泥潭中长满了野薄荷,跟主人招呼后,挖了几棵,回家种在盆里,以为会缓苗萎靡几日,孰料第二天便长得欢天喜地,令人感叹葳蕤的生命真是不屑于矫情。 这么多年,曾与灵岩寺擦肩而过多次,今年春天是第一次真正走进这座古刹。 北宋政和六年丙申三月四日,曾有一位本家来这里拓印金石碑文,他至今还被大家津津乐道全靠他那位名震千古的夫人——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没错,他叫赵明诚。据《李清照集笺注》记载,赵明诚此行至少有半月之久,难怪让清照女士生出“为君欲去更凭栏,人意不如山色好”的惆怅。足见灵岩寺的魅力所在。 走在缓缓而上的山路上,远远便看到山林掩映下的辟支佛塔,有人称此古塔迷醉了千年的光阴,曾巩则写诗曰“辟支灵塔冠层峦”。此言不虚,从任何一个角度拍摄,辟支佛塔都像自历史中走出来的一幅画,不失为灵岩寺的灵魂。入得寺门,一棵丁香花儿开得正盛。满院高大蓬勃的青檀侧柏瞬间将你的心灵带入清净世界。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定稿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的女词人,其词多抒写愁情。不管是少女时期的闲愁还是少妇时期的闺愁,亦或晚年时期的国破夫亡之愁,李清照都深刻反映自己的生活和当时的时代气息,这也使得她在写愁情的词作上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研究愁情 李清照一生写下很多词作,其词多是自身情况的真实写照。其词大致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李清照少女时期生活自由无忧,其词活泼有趣但隐约表现出词人对美丽好景易逝的伤情,她既是无忧虑的,又是富有愁情的。到了少妇时期,李清照经受着与丈夫频频分离的痛苦和寂寞,其词多寄托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李清照晚期的作品把自身情感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面对国破夫亡的苦痛,她表现十分沉重。三个时期的词作足以让我们沿着李清照这位伟大的女词人,探索和体会其一生的愁情。 一、少女时期若有若无的闲愁 在她十八岁之前的词作,抒写的大都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个时期的词大多体现一位贵家少女的生活情趣。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表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喜爱,极富热情,抒发了悠闲风趣的情怀。“自少年便有师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1李清照对生活、读书和爱情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不断增长,李清照的心中开始感悟到春华秋实的人生变化,一草一木渐渐在她的眼中变得有生命。这种若有似无的闲愁涌上了李清照的心间。这些少女闲愁自然而然地体现在她早期的词作之中:“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这是词人早期的名作,这首词通过暮春时节词人的感受,表现词人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暮春时节词人心情抑郁不展,风雨交加的夜晚,更添词人苦闷。词人借酒遣愁解闷,一夜醒来酒意却还是驱走不散。词人想起了园中海棠,想知道她现在如何。她急忙卷起帘子问侍女,侍女却回答还是和往常一样,这时候李清照感叹:“知否?知否?”,这是词人对侍女的纠正。“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历经了一夜的风雨,现在应该是枝叶繁茂,花朵稀少了!”词人写这首词层次丰富,情感曲折,把自己惜春怜花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从“昨夜”写到清晨,“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在写到昨夜风势之大,雨点稀疏时是直接点出的,然而喝酒的原因在此却是没有明讲,可是我们可以猜测,喝酒无外乎和消愁有密切的关系。“不消”两字,表面上是酒意未散,实则是说沉醉酒水也无法消解心中的伤感和烦闷的心情。词人和卷帘人的对话及其动作神情,更抒发了她内心的惜春怜花之情。用了“应是”二字,说明词人并没有目睹海棠的面目,却用怜缅之心揣测出意境。“肥”、“瘦”、“红”、“绿”四个字把风雨前后绿叶红花以及凋残的暮春景象描摹得宛然如见,词人传神地表达了自己惜春怜花的细腻情感。 李清照早期的少女情怀总是夹杂着淡淡的滋味,似有似无的愁绪感染着我们。少女的闲情雅致以及郁郁寡欢的生活成就了词人笔下精彩的词作。少女的闲愁着实是词人的真实生活反应,不是无病呻吟。不过,由于阅历甚少,这时期的词作,或是风卷残红引起的伤感,或是因骤雨摧花引起的犹豫。李清照少女情愁的词作,始终少了一些远大的理想内涵,缺乏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少妇时期缠绵细腻的相思离愁

李清照诗词群文阅读

千古第一才女——宋·李清照词一组 李清照,婉约派掌门人,她的温柔善良与多情,她的坚强智慧与沧桑,她写下的带着温度的语言和文字,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率性纯真,爱好广泛而有趣。先来看看她少女时代的一件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瞧,“常记”,经常想起这件事,每一次都忍俊不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涩的、娇憨可爱的李清照。 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她很喜欢喝酒,很多词里都有关于喝酒的文字,让我们再看看那个喝了酒、睡懒觉的调皮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点绛唇·蹴罢秋千》(选背) 十八岁的李清照,第一次见到丈夫赵明诚,把一颗青梅放在鼻尖下,那么娇羞,那么可爱——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4.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婚后,李清照未能天天与丈夫在一起,曾写下许多思念丈夫赵明诚的词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两首词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的多愁善感,及对丈夫的刻骨思念,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帘卷西风时的婉约背影。 6. 《夏日绝句》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1102010126 史成刚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最高的女性作家。在她的词中除了抒发寂寞深闺、国破家亡的愁情外,还抒发了离别痛苦之愁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眷恋,歌颂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生活,给人以极大的美的满足。 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就抒情艺术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李清照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本研究将从独特的视角,使李词具有独到的表现力;意蕴丰富的意象的使用,是李词艺术魅力的重要成因;超越具象的情感抒发,使李词具有了广博的涵盖力和强烈的穿透力等方面对李清照词中的愁情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引言 处于宋词成熟时期的李清照,承接了前代积淀的“忧患意识”,浸染了诗词传统中的言“愁”因子,再加上时代社会变迁、个人身世苦难等诸多原因,成为宋代词人中集“愁”之大成者。她的词作中,言“愁”最多,其“愁”也最有份量,最具力度和魅力。

“愁”字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频频闪现,就是那些通篇找不出“愁”字的词作,其表现的情绪,也大多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或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或是离愁,或是“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或“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她的“愁”,虽不如蔡琰的“悲愤”,也不像南唐后主的“粗服乱头”,声声哀泣,但却似乎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掩卷之时,那种透彻肺腑的力量由不得你不久久沉浸与回味,以至于使一些封建卫道者竟然感到惧怕,视为“不祥”之语。 宋代词坛上,言“愁”词人众多。只有李清照,在其众多言“愁”的词作中,表现了包容量极大、延展力极强的“愁”,这种“愁”(特别是后期词 ),是词人经历大悲大痛、大彻大悟之后的人生况味,指向似具体又超出具体对象,似单纯又极其厚重和绵长,不像晏氏的空泛,不似柳永的局狭,不像稼轩的凿实,也不同于苏轼的化为旷达。就是后来被尊为南宋格律词派一代宗主的姜夔,虽极尽幽冷之能事,但也不免显出情感贫乏,与李清照“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的愁绪相比,自是难以续貂。 李清照词中的愁情相关文献: 1、2011年刘海涛在菏泽学院学报中发表的《李清照词中“愁”之成因新探》中认为,李清照是宋代词坛最杰出、最具个性的女词人。她早期的词作不乏描写甜蜜爱情、赞美美好自然之作,但以抒发闺怨闲愁、相思离别为主;后期的词作则更多地表达故乡之思、家国之痛。总之,"愁"是李清照《漱玉词》中表达的主要情绪。从个人、婚姻、社会三个层面对李清照词中"愁"之成因作一探寻,发现这些愁绪都是由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五种需要的一种或几种缺失而引起的。 2、2013年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徐梅在《李清照词中的愁情》中认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被后人称为"婉约词宗"。在灿若繁星的宋代词苑中,李清照的词可谓是独树一帜。因为受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李清照的词中,以愁词最为显著,词里面的满怀愁绪也是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怀和笔法把"愁"表现的极具感染力。此文结合李清照生活环境的变化,从其少女时代的闺愁、少妇时代的离别相思之愁以及国破家亡的悲情之愁三个方面解读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