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线测试题满分试卷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线测试题满分试卷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线测试题满分试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

规模化

城镇化

市民化

城市化

我国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

国有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

外向型经济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建设

深化改革

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分值:3.0/得分

城乡现代化

城乡发展一体化

农业现代化

城乡统筹一体化

分值:3.0/得分

国际化

现代化

全球化

贸易化

)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

科技创新

科技进步

科学发展

科技投入

我国要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

企业与职工协商

企业工资共同协商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企业与工会协商

分值:3.0/得分

GNP

GDP

CPI

R&D

我国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

国家

产品

产业

企业

我们应牢牢把握发展(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裁,构建(

和谐劳工关系

新型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资关系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七十四点三

四十七点三

五十七点三

四十九点三

以()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经济建设

科技进步

环境保护

社会管理

我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GDP

科学发展

科技进步

科技投入

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

我国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初次分配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一

第19节《经济体制改革》大赛获奖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参考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 (1)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2)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 1、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 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变革 ①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②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方法·技巧·策略 用字头记忆法来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征 字头记忆法,指将要消化的材料,取第一个“字”而整体识记材料的方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用字头法可巧记为:交、留、剩 ③特征:包产到户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 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 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发展后果迥异 变式练习:

中考地理试题中国的经济发展.doc

中考地理试题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考地理考试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拿好成绩的成果。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地理试题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成都)成昆铁路连接了() A.湖北省和江西省 B.陕西省和四川省 C.四川省和云南省 D.福建省和江苏省 2.(咸宁)从四川攀枝花出发坐火车到云南昆明,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A.成昆线 B.贵昆线 C.湘黔线 D.京广线 3.(咸宁)京广高铁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广州,全程约2298公里,运行仅约8小时,京广高铁沿途经过了咸宁的下列哪些县市区() A.通山县 B.崇阳县 C.咸安区 D.赤壁市 4.(齐齐哈尔)如果把2吨活鱼从北京郊区的水库运往北京城区,应选择的运输方式() A.水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5.(咸宁)运速最快,运费最高,受一定天气条件限制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铁路运输 6.(绥化)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

A.工业 B.农业 C.畜牧业 D.交通运输业 7.(益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读"一带一路"图,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大批商品贸易,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和铁路 B.铁路和水运 C.水运和管道 D.公路和航空 8.(海南)由天津运抵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体积十分庞大,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高速公路运输 9.(长沙)海峡两岸联系越来越紧密,长沙的李先生申请台湾个人自由行,从长沙去台北最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铁路运输 10.(济南)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请给他们推荐一种合适的运输方式() A.铁路 B.公路 C.水运 D.航空 11.(安溪县)网购已成为新的商业形态,春节一批鲜花从昆明运往北京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A.内河运输 B.航空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 12.(淄博)网络购物是通过互联网订货,物流人员送货上门实现的,其发展得益于() 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②生物工程的发展③国家政策的支持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最新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下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 革下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10年后,中国将有2亿多农民变为市民。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本国制度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4.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 20世纪初90年代初期出现了质疑市场改革的思潮,邓小平南方讲话重申十三大改革思路,力排非议,中央决策层审势度势,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依靠土地财政积累。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多元的,而决定性作用是一元的。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正确√

【优质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

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练习题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9·衡水大联考)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 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 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 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 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出增长情况,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并举,故B 项错误;依据所学,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国家财政支出增长情况并结合时间1953年可知,这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故D项正确。 2.(2019·上饶模拟)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 ) 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 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解析:选A 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提供了政策依据,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A项正确;新中

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故B项错误;新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左”倾思想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和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是以工业建设为重点,故D项错误。 3.(2019·福州模拟)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 )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D.三大改造成就初显 解析:选A 该时期国家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物价进行了国家调整,故A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调整,但物资供应紧张,国家采取计划对物资进行分配,故B项错误;苏联等国的援助是物价相对稳定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对物价进行调整,而不是三大改造的成就,故D项错误。 4.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 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 解析:选C 据材料“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故C项正确。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没有欣欣向荣,而是经济比例失衡,故A项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故B项排除;1958年没有土地改革运动,故D项排除。 5.某期《人民日报》的社论赞扬“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称其“像初升的太阳”,是一种“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组织。这一组织( )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B.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C.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从根本性上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可判断这一组织指的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故B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人民公社并没有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故排除D项。 6.(2019·眉山模拟)下表为1953~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4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 A. B.人民公社的撤销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 D 【解析】依据表中的信息1980~1982年,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企业采用这样的措施没有主动权,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此材料说明() A.有利于节约资源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繁琐的审批程序充分说明了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3.“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它是指() A.农村的土地改革 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D.农村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 B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取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多劳多得。 4.下图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出现图中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③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④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1978”年,据此可推断①②符合。 5.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的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所反映出的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的辛勤劳动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 【答案】 D 【解析】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由于党的农村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农民生活状况的变化。 6.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进入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答案】 C 【解析】A项是1978年,B项是1984年,D项是1997年。 7.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解析】1984年正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之年,当时企业仍旧是高度集中的单一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和销售都严格按照国家计划执行,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因此,“松绑”的呼声反映了企业要求扩大经营自主权的呼声。 8.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主要是针对() A.乡镇企业B.国有企业 C.个体经济D.外资经济 【答案】 B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非选择题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版)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高 【问题2】如果你是当时上述情况的农民,整天混日子、饿肚子,你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你有何想法呢?安徽凤阳的农民又是如何做的呢?效果如何?请阅读教 材第38页《相关史事》。 【问题3】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请阅读 教材第39页。 【问题4】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哪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结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说明生产关系变 革应遵循什么规律? 【过渡】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生:思考问题,结合教材,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份文书成为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也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小岗村的成功尝试得到中央的肯定,并逐步在全国推开,并正式定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 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结合投影讲解。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生:自主合作交流 师点拨: 应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事件核心内容意义 土地改革 (1950-1952)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解放生产力开辟 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合作社 (1953) 私有制 公有制 进一步解放生产 力 人民公社化 (1958) 一大二公挫伤积极性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1978)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 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八上中国的经济发展练习试卷试题.doc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练习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交通运输自古有之。在现代,人们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就更多了。下面四种交通运 输工具中,有一种不属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你知道是哪一种吗?() A.飞机B.轮船C.马车D.汽车 2.在我国,有许多城市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下列城市,哪个是铁路—水运枢纽呢? () A.乌鲁木齐B.武汉C.济南D.北京 3.有一种运输方式,它具有运量小,运费高,速度快的特点。这是哪一种运输方式呢?()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 4.由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 A.农业B.工业C.旅游业D.交通运输 5.铁路线的命名方法有多种。下列铁路线,哪一条是以起止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 简称来命名的呢?() A.陇海线B.湘黔线C.兰新线D.京广线 6.有关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稠密,西部地区稀疏 B.长江中下游一带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发达 C.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D.西部还有部分省区未通公路 7.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你知道哪一种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吗?()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 8.九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你知道它当时与周边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吗?()

A.公路运输B.水路运输C.航空运输D.铁路运输 9.哪一种经济作物,是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较大面积种植的呢?() A.甜菜 B. 油菜 C.棉花 D. 水稻 10.下列哪个地区,农作物仅能一年一熟呢?() A.成都平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 11.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要量很大,因此在许多地区建立了商品粮基地。下列 平原中,不属于商品粮基地的是() A. 三江平原 B. 鄱阳湖平原 C. 华北平原 D. 成都平原 12.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普遍种植小麦和玉米,且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你知 道这是哪个地区吗?()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新疆南部 13.我国有四大牧区,它们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A.湿润、半湿润的平原,水源丰富B.河湖众多 C.降水较少,有广阔的天然草场D.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 14.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你认为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 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15.下列生产过程,不属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是() A.开采铁矿B.将大米加工成雪米饼 C.生产化肥、农药D.人工养殖珍珠 16.按生产产品的不同,工业有重工业和轻工业之分。下列工业部门,属于轻工业的 是() A.机械工业B.食品工业C.石油化工D.钢铁工业 17.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下说法哪个是对的?()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农村改革的形式又有两种,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不仅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教材分三个子目来讲,线索清晰明了。 本课的课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教材只是讲述了改革开放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内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开放的另一部分内容,对外开放则放到第21课去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因此此课教材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占有重要作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是最感兴趣的。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给学生一个较完整、条理的知识结构应不难,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较难。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意义;掌握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过程,深刻体会改革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感受改革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形成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 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

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

初中历史《经济体制改革(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引导学生欣赏。随着一首《走进新时代》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学习探究第8 课《经济体制改革》领略一下邓小平是怎样领导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 认定目标明确任务 课件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师解读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 习任务。 提纲引领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本节课自主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自主学习提纲阅读教材收集有效信息,并作标记。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精讲点拨合作探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改革的背景 史料1 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

2018部编版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 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 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 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

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背景 史料1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 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史料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史料2当时中央的方针是:“群众既然搞起了包产到户,不要硬去扭转,与群众对立,搞的既没有社会主义积极性,又没有个体积极性,生产反而下降。”中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分正确的,在客观上支持了包产到户的发展。到1980年11月初,全国有15%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到1981年,中央对包干到户也作出了明确地肯定。 史料3到1982年,中央的态度更明确了。中央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

中国的经济发展+例题+练习

第14站中国的经济发展 ★考点扫描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交通运输业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把交通运输业形象地比喻为“ ”。 2.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会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的高低、的快慢、的多少等方面。 3.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各的运输工具和运输线路。一般来说水路运输运量,价格;铁路运输运量,价格;公路运输,价格;航空运输,价格。 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1.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由、、、等构成。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2.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来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干线和干线两大组。在铁路干线交汇处,多形成重要的。如、上海、等。 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铁路建设速度加快,铁路干线连通了全部的,部分城市之间还有连接。 三、农业与我们 1.农业的劳动对象是,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农业主要包括、、、等部门。 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四、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生产与、、、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我国各地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和。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这就是“因地制宜”的主要内容。例如教材93页图4.10中的“ ”、“ ”、“ ”、“ ”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例证。 2.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当地的,这也是遵循“ ”的一种表现。 五、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与、与的差异。 2.西部地区广,以为主。因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和。 3.东部地区是、、、主要分布区。其中,的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的天然林区以及的人工林区;海洋渔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地区;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六、走科技强农之路 1.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程度大幅度提高,根本改变了人工劳作的状况,大大提高了。 2. 近年来,我国、、农业不断推广,在农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今后,我们必须依靠的优势,大力发展、、、、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迈进的步伐。 七、工业与我们 1. 与农业一样,工业也是基本的。 2. 工业生产包括开采,以及对进行加工和。 3. 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和等生产必须的物质条件。 八、我国工业的分布 1. 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地区,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形成了、、、等工业基地。相对而言,我国地

历史ⅱ岳麓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历史ⅱ岳麓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课标解读:】 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 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 1、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 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变革 ①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②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特征:包产到户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 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发展后果迥异 (2)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1985~199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如加工业、建筑业、流通服务业等。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综合发展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1993年后,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进入了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时期。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围绕改革开放中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主题,主要叙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两项基本内容。这节课在全册书中是个重点内容,本课内容所反映的史实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改革前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弊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和城市带来的变化。【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展示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引领学生在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基础上,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曲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教学难点】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厉害了,我的国》音像资料; 同学们,请你谈一谈:观看这段视频后的感受? 学生活动:观看音像资料;畅谈观后感。 教师活动:展示复习回顾中国崛起的故事。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明确改革开放的两层内涵。 教师活动:这节课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段历史。 (二)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讲故事知历史 一、农村的改革(小岗村的故事) 1.原因:吃大锅饭,收入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教师活动:展示农民老李的烦恼。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2.小岗村的故事 教师活动:播放小岗村改革的视频资料

发展经济学考试题答案

1 什么是发展经济学?p21; 概念: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以及如何解决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学科。 研究任务: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才能从落后形态过度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如何,以及为此而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 研究方法:动态的和非均衡的分析、结构分析、历史和制度分析、经验比较模型分析方法等 2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发展经济学应当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发展经济学还应当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 3 衡量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有哪些?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人均GDP 3、基尼系数 4、城乡居民收入 5、恩格尔系数(当前联合国采用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来划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使用三个指标计算,1,人口健康水平,主要用人均寿命来衡量。2,教育和知识水平,用文盲率,大学,中学,小学入学率等指标来衡量。3,生活质量: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4 发展中国家有哪些特征?p5 5 简述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划分,为什么发展经济学的第一阶段叫结构主义? 发展经济学的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历史现状,顺应当时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经济学适应时代的需要诞生。此时,发展经济学的方向概括起来说为结构主义,即突出物质资本的形成,而轻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突出了工业化,而轻视农业进步;突出计划管理,而轻视市场机制;突出内向发展,而轻视对外开放。总起来说,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当时20年左右实行的经济发展路线是一种封闭式的、以资本积累为重心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发展路线。 第二阶段,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经济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重视农业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经济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 6 简述发展经济学各个阶段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结构主义思路 特征: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因果关系;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状态;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转换。 政策主张:(1)主张政府担当起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由国家实施集中计划和直接干预调节政策。(2)强调物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重视分配的政策,特别是对收入增量的重新分配。(3)主张实行控制人口增长,加快人口流动速度的政策。(4)普雷维什和辛格主张实行本国生产消费品占领国内市场替代进口进而过渡到本国生产资本品最终改变国内经济结构的进口替代战略和相应的贸易保护、扶植政策。钱哪里提出一国应该积极利用外资弥补国内储蓄和外汇,制定引进计划,调节引进外资的流向、结构,达到有效利用,并根据发展进程,不断对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新古典主义思路 特征:(1)对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连续的过程;经济发展是一个和谐的、积累的过程,经济发展的结果使所有收入阶层受益;对经济发展的前景持乐观的看法。 (2)对经济发展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认为经济的进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