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6.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非标准

1.据下图判断该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中最主要的是( )

各年龄段人口比例

A.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多生育

D.延长教育年限

解析:题图所示的人口年龄组成为增长型,需要控制人口增长,防止人口膨胀。

答案:A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如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发生变化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都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但是对于我国南方沿海城市来说,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答案:C

3.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的关系由优到劣排列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指人类生存的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最大量。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理想的模式是人口数量不超过环境容纳量,人有足够的环境资源可以利用,如题图Ⅰ。题图Ⅱ表示即使在一段时期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也可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使人和环境的关系重新达到稳定和谐。题图Ⅲ表示如果人口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环境资源将遭到严

重破坏而无法承载增长的人口数量,这样势必会造成环境容纳量减小,人口数量剧烈下降,最终形成新的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答案:A

4.当前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对下列表格有关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0.5 2.4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

21.0 39.0

老年人口比重(%) 12.0 4.0

A.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而发展中国家高

B.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组成年轻

C.发达国家应鼓励生育,而发展中国家应实施计划生育

D.发达国家应接纳移民,而发展中国家应鼓励移民

解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应鼓励生育,不应接纳移民而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答案:D

5.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由图中信息可知,4个国家中,③的出生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自然增长率最大。

答案:C

6.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自然资源消耗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解析: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我国现有的人口数量并没有超过自然环境的环境容纳量。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减少、土地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这些都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B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是( )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学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解析: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不是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答案:C

8.我国目前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难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土面积不够大

B.经济发展不够快

C.就业人数过少

D.人均自然资源不足

解析:注意“主要”两个字,人均自然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答案:D

9.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森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

答案:D

10.下列各项中,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不相符的是( )

A.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健康的经济发展

B.设定更多的自然保护区,严禁任何开发利用

C.鼓励对环境有利的生产与建设

D.提倡用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项指标去衡量发展

解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健康的经济发展,鼓励对环境有利的生产与建设,提倡用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指标去衡量发展。

答案:B

11.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6×108 t,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 t,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解析:粮食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只有控制人口,保护耕地,才能解决粮食问题。

答案:B

1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解析:人口增长使人均耕地减少,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开垦土地使植被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被破坏,从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答案:A

13.下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识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

(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输出到环境中。

(3)箭头C表示人类对产生的影响。

(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作用。

(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

(6)据图分析,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有:

①。

②。

答案:(1)物质和能量

(2)废弃物

(3)环境

(4)反馈

(5)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6)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搞好国土整治

必修3稳态与环境记忆

生物必修3记忆 内环境和稳态 (1)内环境 ①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含量占2/3。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叫人体的内环境。三者关系? 血浆与组织液、淋巴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有: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细胞、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如淀粉酶、植物细胞中的物质。(理解)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 ②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是7.35~7.45,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③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A.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与人体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B.稳态的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就会引起代谢紊乱 ....,并可导致疾病。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①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有2个神经元。 神经元在形态上与其它动物细胞的不同处:有突起。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未兴奋时是外正内负 .........,兴奋时为外负内正。 兴奋以电信号(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特点:是双向传导 (2)神经元之间:突触的传递 特点:单向传递(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轴突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树突膜或胞体膜)(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单向传递的原因: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 .............................. 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 号的转变。 3、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理论基础?生态学和系统学 技术手段?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操作过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 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最终目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传统经济正在毁坏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 生态经济的原则是实行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目的: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不产生废弃物,没有环境污染,生 态系统稳定发展。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 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含义:特点:

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物种多样性原理 (1).为什么樟子松林的 松毛虫会肆虐, 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 一旦?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读书笔记

第五章生态系统专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 (1)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主要是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也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化学能(2)自然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人工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 (3)能量流动过程: ①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是摄入 ②摄入=同化+粪便,同化=储存 +呼吸 ③某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应属其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或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如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的同化量,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或草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④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能量传递效率=后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前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般为10%~20%。 A单向流动∵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利用 B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均有呼吸作用散失; ②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③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一条食物链一般只有4--5个营养级∵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 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阶含义各个营养级所含能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有机 物)的多少 特点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 分析各个营养级都有呼吸 作用散失能量,还有一 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而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仅占该营养级同化 量的10%~20%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 在一株大树上时,该 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 会发生变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 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 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 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 动物的生物量: 摄入= 同化= 粪便储存: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散失:以呼吸作用的方式,热能的形式 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填空

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填空 1、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细胞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交换。 3、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并把直接排入水中。 4、组成动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 5、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细胞外液占三分之一。 6、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液既有液体部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 7、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的环境。 8、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吸收,成为淋巴。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9、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10、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蛋白质(7%-9%),无机盐(约1%),以及血液运送的各种(如葡萄糖)、各种等。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代谢的产物,包括尿素、肌酸、肌酐、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12、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1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l-。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14、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15、溶液酸碱度(pH)是指溶液中自由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 16、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的形成和维持。 17、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都处于中。 18、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机体的调节系统主要由三个,即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具有共同的“语言”-信息分子。 19、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就会遭到破坏。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

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动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注意: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起点:从开始。渠道:沿依次传递。去处: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为。 8.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的利用。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的部分。 9.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所以又叫。 10.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的。③绿色植物通过,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1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13.信息传递的作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备注: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1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内环境稳态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 3、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血浆是一个缓冲体系,存在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比如:血浆中乳酸过多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中和掉乳酸,维持酸碱平衡。 温度:37度左右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淋巴管堵塞,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困难,组织液增多 2、局部代谢过于旺盛:组织液代谢废物增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 3、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4、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 5、肾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重点知识:1、内环境成分问题: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在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呼吸酶是细胞内的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脂肪酶是胰腺的外分泌腺细胞分泌到肠道中分解脂肪的酶,不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需要经过突触间隙(组织液)所以是内环境成分;抗体是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是内环境成分,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是内环境成分。载体是物质跨膜运输时的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无机盐离子如H+ Ca2+ 等是内环境成分。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例

失败的小生态瓶,成功的稳态教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例 摘要:这是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第五小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案例,上课时间是2007年5月18日第3节课。教师课前准备了一个淡水生态系统的小生态瓶教具,因为生态瓶运行不良,到上课时教具失败了,教师却用失败的教具上了一节很优秀的示范课。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在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可能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有时是突然发生并且必须当即果断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如何渗透教育机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才能得法;如何通过教具实现师生互动……,这些问题,在这节教学案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关键词:互动灵活性教育机智 一、背景: 我作为“贫困山区高中课堂教学互动”课题操作组成员,承担了课题验收时的示范课。只知道验收的时间大约是5月份,此时的教学内容是高中生物第八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内容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少、知识相对较浅外,其余的个章节都容易上,或者说,都容易互动。抱着侥幸的心理,应该在课题验收时不会恰巧上到这里。 迟迟没有接到教务处通知,看来凶多吉少。殊不知,课题验收时刚上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节,还有特殊要求:不准在多媒体教室上。我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其余的教室里不用说计算机,就连电视机、收录机都没有。教室里,讲台上,除了一块黑板,三尺讲桌,讲桌上放着一些粉笔外,什么也没有。 跳一节内容,上《(实习4)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吧,不行,因为我在2月27日准备的小生态瓶已经失败了,里面的螺蛳、水草已经全部死亡,仅仅在水面上有一层水绵呈现出绿色。 5月18日第3节课是必须要上的,并且还要上好,可是,那就是明天啊,怎么办呢?忽然想到,明天不就是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吗?该节教材开始介绍了失败的“生物圈Ⅱ号”,我制作的的小生态瓶也失败了,干脆就以失败的小生态瓶引入新课,并且以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束新课,不是就互动了吗?但是,效果好不好,我仍然担心,毕竟是课题验收啊。 二、案例: 〈一〉新课的导入实录:

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

必修3稳态与环境习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2.在某动物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动物将表现为( ) A.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B.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3.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D.通过导管运输 4.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5.下列与免疫功能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6.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细胞免疫有缺陷 D.体液免疫仅依靠B细胞就可以完成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一类有机物 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8.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引起人患疟疾,同时人体也能够产生抵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疟原虫入侵人体后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确定疟原虫的抗原结构有助于疫苗的研制 C.人抵抗疟疾不需要非特异性免疫 D.淋巴因子能够增强抵抗疟原虫的免疫功能 9. 下列关于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血钠含量下降时,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 B.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在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中都起作用 C.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致使体液丢失,都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通常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量与体表排出的水量相等 10.对某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地段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约为6.5株/m B.该组数据采集的方法为样方法 C.另一小组再次调查,所得的数据完全相同 D.该调查必须是随机选取的样方

必修3·稳态与环境

《必修3·稳态与环境 期末综合测试题 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图1的A 、B 、C 、D 、E 中,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的是( ) 光光光 光 锡纸云母片A B C D E 图1 解析:A 图尖端部位被锡纸遮住,不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直立生长;B 图遮住的是胚芽鞘下部,生长素背光一侧浓度高,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 图云母片未能将尖端部位左右完全隔开,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 图虽将上下隔开,但生长素在云母片以上部位已发生不均匀分布,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E 图无单侧光照射,但云母片阻碍了一侧生长素运输,使得对侧生长素分布多,出现弯曲生长。 答案:A 说明:通过该题能进一步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落实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场所等有关知识。 2.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 A.喷洒N 肥 B.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C.喷洒P 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解析:温室内栽培茄果类蔬菜,其花粉发育不良而影响传粉受精,会降低产量。若要保证产量,可以喷洒生长素类似物,这是因为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答案:D 说明:在室内栽培植物的生产实践中,要想提高产量,除了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外,常用的方法还有人工辅助授粉,特别是栽培的植物需通过昆虫传粉的植物。 3.如图2所示,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的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云母片 云 母 片云母片光光甲乙丙 图2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D.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解析: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从尖端输送到下部,促进下部生长。单侧光照可以引起向下输送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细胞生长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细胞生长快,结果胚芽鞘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表现出向光性。要对本题

2008必修3《稳态与环境》江苏最新多选题分类选编 人教版

必修3《稳态与环境》江苏最新多选题分类选编 一、 植物的激素调节 1.(08通州二调)下图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幼苗,将其水平放置,其中哪些点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ABD ) A .A B .B C .C D .D 2.(08南通六校期中)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CD ) A.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3.(08扬州一调)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都有明显变化。有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图所示.对图描述正确的是(ACD ) A .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和赤霉素浓度较高 B .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生长素起主导作用 C .在果实成熟时.乙烯含量升高 D .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4.(08兴化期末)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5种溶液中24小时,然后种植。 分析上表数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CD ) A .甲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B .乙液较利于雌花的形成 C .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D .丁液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5.(08泰州期初联考)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为了将刚摘下的青柿子熟化可采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 B .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 C .种植莴苣使用赤霉素可以提高产量 D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 6.(08金陵中学12月)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CD ) A .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 .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 .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 .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二、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7、(08启东三校联考)右图示一种类型的细胞,如果细胞A 接受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C ) A .可引起细胞E 收缩 B .兴奋在神经细胞B 上传播速度较在F 处快 C .在F 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再转变为电信号 D .兴奋在神经细胞上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 而细胞 E 收缩不需要能量 8. (08海门一诊)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D ) A.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结构 B.感受器的活动可受大脑有意识控制 C.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 D.感受器接受刺激形成感觉 9.(08南通四县市联考)下图的反射弧中,在M 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电剌激,结果是(BD ) A .兴奋只向效应器方向传递 B .可使效应器发生反应 C .可使感受器产生兴奋 D .可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10.(08启东三校联考)右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b 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细胞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ABCD ) A .a B .b C . c D .d 11.(08镇江二调/通州四模)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 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BC ) A .该图可表示反射弧,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 .该图中的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甲状腺,则c 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 分泌d 、b 分泌e 具有抑制作用 神经细胞B 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D 皮肤 细胞E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优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及本教材个体自身稳态调节和种群与群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章是是整个高中生物必修的倒数第二章,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本章是整个高中生物中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没有系统的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概念;但同时本章又是与前面内容密不可分的一章,学习本章内容,同样要联系到“生物的营养代谢类型”、“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和种群、群落以及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内容。所以说,《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根据生物学习的不便定律“结构决定功能”,我们这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就在这一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使我们学习本章以及后面一章的基础。因为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我们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最主要的是掌握生态该系统的组成成分;我们要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在食物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综上所述,本节内容既可以联系复习前面的内容,又对后面

所要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石。所以说,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本节的内容比较的不直观,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以及营养结构。针对高中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对其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熟悉生态系统的分类及范围; 3、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学会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能够说明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整体性原理,学会分析并解决生态学上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树立“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的观点;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要学会如何去保护一个生态系统;

必修3稳态与环境

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和组成 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a.各组分之间的形成关系如图: b.各组分之间的成分关系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于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而称为外界溶液。 3.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胞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4.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6、(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状态。 实质: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 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觉神经末梢)(分析综合作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 轴突 2、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 状态的过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88问题探讨和旁栏思考题,理解生态系统的范围和含义。2.结合教材P89图5-1、P90图5-2、图5-3,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3.结合教材P91图5-4、图5-5,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重难点击]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课堂导入 方式一: 右图为热带雨林的一个场景,图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和无机 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 方式二: 媒体播放蒙古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V视频。媒体播放MV视频,然后课件展示问题: (1)画面里出现的是一个什么生态系统?你能列举一下从这首歌里听到的生物吗? (2)问题引入: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几大类?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点? 一、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 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2.类型 ?? ? ??自然生态系统 ?? ? ??水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项目 成分 种类作用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 盐等 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 量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 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 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 和种子传播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

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 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 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 2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 g/L :低血糖症 高于1.2 g/L ;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8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收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1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习题(含答案)

1.森林中的一棵死亡倒下的树及在其上生活的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和鼠等,它们共同组成了() A.种群B.生物群落C.食物链D.生态系统 2.农田生态系统属于() A.草原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 C.陆地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A.食物链和食物网B.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C.生产者和分解者D.阳光、生产者和分解者 4.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群落中化学能的是() A.蚯蚓B.小麦C.硝化细菌D.酵母菌 5.能加快物质循环、并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空气 6.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它们能够() A.吸收代谢废物并释放氧气B.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C.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D.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8.完成下面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概念图。 9.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很多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A.蝗虫B.蚯蚓C.蜘蛛D.蛇

10.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三级消费者D.生产者 1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12.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 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 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13.右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A.水鸟B.水绵C.水藻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水藻数目,淡水虾数目。能力提升 14.在阳光明媚的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5.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分别属于() 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消费者D.消费者、分解者 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 17.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 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 会发生明显变化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郊游的机会,对当地某一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水稻田中有稗草等杂草和蝗虫等动物。蝗虫、田鼠以水稻、稗草为食,蛙以蝗虫为食,

必修三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必修三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2.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是() 3.许多同学设计制作小生态缸,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调节大气CO2平衡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大于海洋生态系统 B.发菜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简单 D.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作用下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且同化量各占一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 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3条 D.如蛇要净增重1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3 500千克 6.下列不符合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 7.2009年6月下旬,太湖某水域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渔业生产和居民

2020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限时训练:生态环境及其稳定性(含答案)

限时训练(完成时间3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1.(2019·镇江中学模拟)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B.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防止滩涂被破坏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2.(2019·宿迁中学模拟)下图为技术人员针对某养猪场设计的废水处理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输入此氧化塘的总能量为氧化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厌氧池中只能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C.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D.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3.(2019·江阴高中模拟)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 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 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 4.(2019·盐城三模)浮萍(一种被子植物)能分泌某些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遮光状态,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浮萍分泌某些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 B.浮萍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属于分解者 C.浮萍通过影响叶绿体的生理功能抑制蓝藻的生长 D.浮萍降低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 5.(2019·海南卷,25)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