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战国争雄

第七课战国争雄
第七课战国争雄

第七课战国争雄

教学目的

一、识记与理解

1、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

2、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

3、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资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和著名的军事家。

2、教学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思考引导法图示说明分析归纳比较

六、教学用具课件图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展示年代示意图)

公元前771年西周结束以后,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将都城迁到洛邑,周王朝的历史得到继续,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国的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相继争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周王朝的威信和地位进一步降低,同时,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当时的一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队的建设。春秋之后,我国进入了战国时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战国争雄。

阅读教材资料,介绍这段时间为什么被称为战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展示赏功宴乐铜壶)

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

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一、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的天下。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而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勾践所在的越国,虽然地盘不小,但其整实力较弱,在战国中期被楚国灭亡。

思考:如何理解“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

周王已无足轻重----说明周王室还存在,但王权衰落,实际已经成为小国。春秋时,各大国表面上还尊敬周王,但此时,大国已经根本不把周王放在眼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时绝不言王矣。

诸侯国也更少----诸侯国在西周中后期有几百个,春秋时期有140多个,战国初期减少到20多个,主要有七个(齐、楚、燕、韩、赵、魏、秦 ),它们长期左右形势的发展,其余如宋、卫、鲁、曾、邹等都是小国。战国后期,秦国势力强大。诸侯国的大量减少,说明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也说明当时的战争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方法:齐楚秦燕--东南西北赵魏韩---上中下.

战国七雄简表---记住战国七雄的都城及新旧称呼,同时课件介绍当时都城的发展。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共经历了250多年。在这一时期,七雄之间战争频繁,比春秋时期更加剧烈,规模也更大,一个战役便要出动几十万、上百万的兵力,一次战争便要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地打下去,战国便因此而得名。

诸侯国之间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都各自发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等等。他们的改革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入手,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军队建设,有力的促进了变法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军队的强大,这也为他们在诸侯战争中取得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归纳战国时期的战争,他们主要具有以下这些特点,请同学位阅读教材,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回答: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如下

1、战争技术手段的发展:

武器改进,铁兵器出现(课件展示战国时期的兵器);

军队构成变化,步兵和骑兵成为主要的兵种;(课件展示战国时期的骑兵和步兵图);

攻防技术提高(都城和边境修建坚固的工事,课件展示各国修建的长城)

2、战争规模扩大,争夺激烈。(兵额增加—秦国带甲百万,魏国带甲36万,赵国数十万。长平之战,赵军被杀40多万,秦将王翦攻楚,带兵60万)

3、著名战役发生----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学生阅读了解)

围魏救赵(也称桂陵之战)十几年过去后,魏和齐又发生了马陵之战。这一次,魏国向它南边的韩国发动进攻。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齐国仍旧派孙膑为军师,仍旧以“围魏救赵”的战术,出兵去救韩国。魏国派庞涓率领10万大军迎战孙膑。但孙膑却避开了正面交锋,主动把军队后撤,后撤中,每天减少烧饭的军灶,制造军队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诱庞涓来追。庞涓紧追不休,轻敌猛进,一直追到马陵的一棵大树之下,齐国的伏兵忽然万箭齐发,箭如雨下,魏军大乱,自相践踏,十万雄师,一朝覆没,庞涓拔剑自杀。这一仗,齐国又获大胜。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齐国的军师孙膑声名远扬,成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

4、著名军事家涌现----孙膑、白起

孙膑,战国时军事家。在今山东人。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田忌赛马)

马陵之战以后,魏国衰落下去,齐国强大起来。这时候,西方的秦国,由于商鞅变法成功,正在迅速崛起。因此,魏国衰落以后,又出现齐、秦两强东西对峙的局面。齐国和秦国为了争取盟国,击败对方,在不断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又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

三、合纵与连横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首先起来推行合纵政策的是魏国人公孙衍。不过,他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后来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洛阳人)。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一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挫折。

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这种联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一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

同学们自学张仪说楚。

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越战越强。

课堂小结

学习测评

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指( D )

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B)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3. 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B)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伍子胥

4.人物下列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C)

A.孙武

B.张仪

C. 孙膑

D.苏秦

5.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主要的兵种有(B)

A.车兵

B.步兵和骑兵

C.水兵

D.藤甲兵

6. “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战争中一败涂地的赵括。交战双方是( B )

A. 秦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

C. 秦国和楚国

D.秦国

和赵国

7.《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部兵书。该书的作者是( A )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白起

板书设计:

一、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

战争特点:1、战争技术手段的发展;

2、战争规模扩大,争夺激烈;

3、著名战役发生----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

4、著名军事家涌现----孙膑、白起

三、合纵与连横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苏秦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张仪

初中音乐《彩云追月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彩云追月》 执教人: 教学设计: 一、伴着《渔舟唱晚》的旋律,开始今天的音乐课,让学生放松身心,感受乐曲的美。 1、欣赏完,老师问:“这首乐曲的曲名是?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渔舟唱晚》是由古筝演奏的。老师问:“古筝属于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学生答:“民族乐器”。老师问:“除了古筝,你还了解我国哪些民族乐器。”学生回答,有二胡、琵琶、笛子、萧、笙等等。 2、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我国的民族乐器,今天老师又为同学们带来一件乐器, 你们认识吗?”接着向同学们简单介绍扬琴的知识,并现场为同学们演奏一曲《彩云追月》,同 学们很感兴趣,这样利用扬琴导入课的开始,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欣赏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先完整欣赏一遍,欣赏前提出问题(1)乐曲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乐曲分几段?欣赏完让学生回答。 4、分段欣赏,欣赏第一段时提出问题:乐曲里有哪些乐器的音色?欣赏完让学生回答,老 师评价及总结。 欣赏第二段时与第一段做对比,它与第一段比较,旋律有什么变化?欣赏第二段时,你能 想象到一幅怎样的情景?欣赏完后让学生回答,老师评价及总结。 把一二段连起来再听一遍,让学生随音乐划拍或身体随音乐律动,更好的感受音乐带给我 们的美。 5、欣赏第三段,老师讲解:“最富有动感的是第三段,乐器间应答似的对话仿佛云和月的 嬉戏,时明时暗,忽上忽下、意趣盎然。 二、欣赏完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介绍曲作者任光及创作这首乐曲时的背景。 三、学习歌曲《彩云追月》: 1、朗读歌词,老师范唱第一段。 2、欣赏歌曲范唱,让学生随歌曲拍四四拍子,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并注意歌曲的速度。 3、让学生随琴用”噜“音模唱老师弹出的旋律,提醒学生发“噜”时要唱的轻快有弹性。 4、随琴用“哩”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5、填词演唱歌曲一遍,并拍节拍。 6、学会第二段结束句,前面的旋律与第一段一样。 7、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切分节奏的唱法与拍法,演唱歌曲前半部分时拍节拍,演唱后半部 分时拍节奏。让学生完整随琴演唱一遍,老师评价,指出优点与缺点。 8、歌曲的艺术处理,A 段采用五声音阶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演唱A 段时用圆润连 贯的声音演唱,以突出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美。B 段是A 段派生出来的旋律,它比A 段更加 委婉动人,每小节都使用了切分节奏,曲调使人产生心潮澎湃的激动情绪,所以我们在唱 时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9、随伴奏音乐,老师指挥再次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四、音乐活动:把学生分三组,打ft乐器组、合唱组、器乐演奏组,给同学们准备时间,然后 老师用扬琴伴奏,师生合作演奏《彩云追月》,使课的气氛达到高潮,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的效果及场面。 五、欣赏《花好月圆》与《彩云追月》从情绪与速度作比较。欣赏完请学生回答。 六、总结:“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并演唱了由此改编的歌曲。我们的民 族音乐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它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喜欢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将 来成为传承者,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最后让我们在《彩云追月》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战国七雄”及地理位置;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3.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一1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2.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的修建。 难点: 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教学准备: 战国形势图;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有关商鞅变法和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导入:这个器物是战国时期的铜壶,它价值非常高,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壶身上的刻画,我们截取铜壶上的一组刻画来欣赏。从这组刻画中我们能看出是什么样的场面?(战争的场面)21教育网 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人拿着弓和矛之类的武器,他们站在城墙上,还有人在攀登云梯,向城墙上攀爬,其中有人已经掉了下来,身首异处,这是陆战。我们看下面,应该是水战,两船已经开始交战,有的人已经掉了下去。大家根据壶上的刻画想象一下,当时的战争场面应该是怎样的?战争场面是非常激烈

的,是惊心动魄的。铜壶上的刻画就是战国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战国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 感知理解 一、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1)讲解:春秋时期,晋国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激烈。到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把晋国瓜分,各自立国,史称“三家分晋”。而齐国也于公元前391年发生重大变化,姜姓国君为大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表明新兴势力在晋、齐两国取得胜利,也表明战国七雄并存局面的形成。 (2)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战国七雄”一目的内容,从中找出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主要战役名称以及参与国家。主要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前两次战役发生在魏齐之间,长平之战发生在秦赵之间。(课件显示战国形势,学生从图上找出战役位置) (3)提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它们有什么不同特点? 同学们可以从军队规模、持续时间、用兵谋略、战况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 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是为争夺霸权而发动的一场战争,战胜国以取得霸主地位为主要目标。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是一场吞并对方的战争,秦,国不仅要打败赵国,而且彻底把对方吞并,进而统一中国。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及特点。 讲解: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不仅战争本身的过程不同,而且战争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体现在战争中,就以逼迫对方在政治上臣服于自己为主(也曾把若干小国吞并)。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因此,春秋政治是以“争霸”为主,战国政治是以“兼并”为主。历史在争霸过程与兼并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3.过渡: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都是生产发展的表现。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尤为显著。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商鞅变法”部分,找出它的内容和作用。 二、商鞅变法 1.商鞅又称卫鞅,又叫公孙鞅,卫国贵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商鞅听说秦孝公诚意招贤,便去了秦国,三次面见秦孝公,畅谈政治主张,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以左庶长身份开始进行改革。先用“立木取信”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效果,后即开始变法,使秦国逐渐富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郎位,就是秦惠文王。同年,秦惠文王以谋反罪名将商鞅车裂而死,他的亲眷也一起被处死。但商鞅变法的事业却被继承了下来,最终促使秦国变成七国中最强的一国。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

2010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将下列我国境内的发现的原始人类,按距今时间的远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山顶洞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2、懂的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⑤半坡人A①②B①②③C③④⑤D④⑤ 3、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不包括 A使用磨制石器B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C饲养家畜D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4、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炎帝、黄帝结成联盟B禅让制的实行 C禹建立夏朝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5、下列制度在西周实行的是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奴隶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从夏商两代的灭亡中,我们可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增强国力 7、齐桓公建立霸权的主要方式是 A管仲改革B尊王攘夷C组织会盟D通过战争8、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B召集诸侯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能力D齐国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9、战国七雄中,其领土主要在山东境内的是 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 10、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对诸侯国发展的趋势叙述不正确的是A数量越来越多B由分裂到统一C数量由多到少D由弱到强11、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子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

A孔子的弟子主张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 C当时牛耕是财富的象征D以农为本的思想基本确立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 C是否涉及政治方面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14、下列文字的继承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金文-竹帛书-大篆―小篆-隶书 B大篆-金文-竹帛书―隶书-小篆 C竹帛书-大篆-金文―小篆-隶书 D金文-大篆-竹帛书―小篆-隶书 1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制D主张放宽刑罚、轻徭薄赋

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历史七年级上商鞅变法(说课稿)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史实,进而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教材分析:战国时期的两大特点:一个是“乱”;一个是“变”。《商鞅变法》一课上承第七课《战国争雄》,下启第九课《秦朝的统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变化要求进行改革,改革能促进社会进步,但每一次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3、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有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大都在11---13 岁之间,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该阶段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和历史故事知识的积累,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对未知事物从满了极强的好奇心,并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措施、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重点、难点:根据课表要求及教参,加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重难点确立如下: (1)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评价 (2)难点: 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为什么) 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如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奖励军功与废除贵族特权等) 依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

彩云追教案

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民族音乐作品《彩云追月》的过程中,感受幽淡的夜幕下,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意境。初步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在欣赏、歌唱、探究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并充满感情地歌唱。 3、初步掌握切分节奏、波音、倚音的唱法,并能尝试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重点:能尝试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切分节奏、波音、倚音的唱法,及美好的歌唱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引入欣赏 1、欣赏舞蹈《彩云追月》。 提问:(1)看完这段舞蹈体会到怎样的音乐情绪? (优美、抒情) (2)哪一幅图的意境更适合表现这段音乐? (课件出示太阳和月亮) 2、出示课题: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舞蹈的乐曲叫做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彩云追月》) 它是由着名的作曲家任光所写。乐曲的旋律舒缓优美,把人带进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意境之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民族管弦乐演奏的《彩云追月》。 师: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感受作品的节奏、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生欣赏,提供学生选择的答案:节奏:平稳的多变的自由的 情绪:雄壮的抒情的活泼的 速度:中速稍慢较快) 三、新授歌曲 师:如此美妙的乐曲旋律深深打动了词作者王付林,他主动为旋律配上了歌词,于是便诞生了歌曲《彩云追月》,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唱着。同学们仔细聆听老师演唱的《彩云追月》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师演唱《彩云追月》,学生回答问题。 (思念、离愁、盼望亲人相见)

师:说的真好,歌曲描绘了作者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愿望,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愿再听一遍歌曲,同学们轻声跟着用“嗯”哼鸣模唱,找出你认为较难的乐句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找出切分节奏,装饰音,波音来共同探讨) 1、课件出示6 i 6 5 3 5 | X X X XX X | 翘首遥望 (请几个同学试着唱唱看,唱的好的同学可以请他当小老师领其他同学唱,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 2、讲解切分节奏: X X X (板书画W和切西瓜方法,强弱用西瓜的重量引导学生,最重的那个音就是切分音) 3、出示:6 i 6 5 3 5 |(同学们分男女两组第一条旋律) 3 5 3 2 1 2 |(请个别同学尝试唱第二条旋律) 生跟琴跟师反复练唱。 4. 出示波音6 5 5. 出示倚音 5 3 (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波音的正确演唱方式,并请同学先自己尝试唱唱看) 6. 师范唱乐谱,同学轻声尝试跟唱。 7. 学生轻声跟琴尝试带入第一段歌词,师领学生跟唱。 8. 给学生时间熟读第二段词,自主学唱第二段词,学生熟读期间,师可以在前面轻声的弹旋律。 9.分2—4大组,分别跟琴唱第二段词检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 10.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歌曲处理 师提问: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比较好呢? (深情、优美) 师:很好,那就让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声音来演唱吧! 生:(充满感情地演唱《彩云追月》) 五、拓展延伸 师:一首经典的老歌寄托了人们多少深情的盼望,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都被许多音乐艺术家们再度创作、传唱着。今天老师还准备了其他版本的《彩云追月》,想一听为快吗? 1、欣赏高胡演奏的《彩云追月》,并试着画一画旋律线,体会乐曲的旋律。 2、欣赏超级女声版《彩云追月》,该曲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并用丰富的的和声手法使音乐更加饱满、感人。 六、总结下课: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作业设计

第7课 1.下列能准确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的是()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2.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3.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 ) 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 B.交战区域广 C.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 D.持续时间较长 4.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推广 5.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秦国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秦孝公痛感脸面尽 丢。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6.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 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 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 A.可能全部是事实 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 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战国时期赵国 B.战国时期齐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10.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角色扮演】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A B C D 黄桥东区域2015-2016学年度期末统一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2016.1 (分值:50分 时间:政史合场100分钟)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20分) 41.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是 A .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42.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4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 .公元前138年 B .公元前127年 C .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4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临洮—咸阳 B .临洮一辽东 C .陇西一辽东 D .临洮一函谷关 45.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6.被齐桓公任用改革内政的人物是 A .姜尚 B .商鞅 C .吴起 D .管仲 47.后代把商称殷,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 .商汤 B .盘庚 C .商纣 D .周幽王 48.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留下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 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公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白渠 49.“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东汉 50.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 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川教版历史七上教学案 第二学习主题复习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课型:复习主备:李为侠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授课时间:年 一、夏、商、西周的建立与更替 1.夏朝的建立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 (3)统治地区: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商朝的建立迁都 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发动战争,灭掉夏朝,建立起商朝。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4.西周的建立与灭亡 (1)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2)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至此结束。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2.分封对象: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 3.重要封国: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等。 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为诸侯)。 4.诸侯义务:①拥戴周王②定期朝见周王③参加周典④贡献财宝⑤服从调遣 三、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 (1)春秋的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在王权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

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3)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 齐桓公首霸 (1)原因:①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基础雄厚。 ②齐桓公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 (2)称霸的策略:尊王攘夷 (3)霸主地位的确立:葵丘会盟 3.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著名战役:晋楚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2)楚庄王称霸:“问鼎中原”“一鸣惊人”邲之战 4.吴越争霸 (1)吴王称霸:吴王阖闾改革内政,加强军队,建设城郭,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为将军,使吴国实力大大增强。 (2)越王勾践: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越国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最终打败吴国,会盟诸侯,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四、战国争雄 1.战国起止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3.著名战役:“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 4.合纵与连横: (1)合纵:东方六国联合功秦,“合众势以功一强”,代表人物苏秦。 (2)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代表人物张仪。 五、商鞅变法 1.背景(1) 战国前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在七个大国中,秦国相对落后。(2) 秦孝公即位后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 2.时间:公元前356年 3.内容(1) 改革土地制度。(2) 重农抑商。(3) 奖励军功。 (4)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 严明法令。 4.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苏少版小学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情绪,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视唱曲谱并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学习并掌握切分节奏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较熟练、准确的视唱出歌曲的曲谱 教学难点: 掌握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引导学生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能更贴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旋律 1、听赏一段旋律 2、教师:这是我国著名的一首器乐作品《彩云追月》的片段,正是因为它的旋律优美,很多作词家纷纷为他填词,今天老师想为大家演绎一首由王付林作词家创作的《彩云追月》 教师范唱《彩云追月》第一段。 教师:这首《彩云追月》的歌曲表达了王付林作词家思念远在台湾亲人的心情。 3、学生熟悉旋律

教师:下面我们随着琴声来用“lu”轻声哼唱,来细细体会这首歌曲所带来的那种思念的情绪。 二、掌握切分节奏 1、教师:真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来看看它的曲谱,有谁告诉我《彩云追月》的曲谱中主要有那几个音? 学生回答 它的曲谱中主要有1,2,3,5,6这五个音,也正是这五个音构成了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而这首《彩云追月》也正是一首五声性的音乐作品。 2、下面我把这几个音重新排一个顺序,老师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这一段旋律,听完之后,发生了什么改变? 教师范唱: 6 1 6 5 3 5 6 1 6 53 5 学生回答 教师:为什么第二种好听?(因为有节奏的出现) 3、出示6 1 6 53 5 教师:在这段旋律中出现了切分节奏,切分节奏改变了原来的强弱规律,重音放在了第二个音。加强了旋律的流动感,就像思念的潮水,潮起潮落。我们试着体会一下。 教师再次示范,学生模仿。(加上动作) 4、出示:3 5 3 21 2

201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3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精品-关于初中七年级《战国争雄》历史教案范文合集

关于初中七年级《战国争雄》历史教案范文合集 初中七年级历史《战国争雄》教学教案一 【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合纵与连横。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新课讲授 (一)“战国七雄” 1.观察地图,谈发现。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三家分晋”,七个国家的分布有何特点等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 1.学生读教材,看看战国时期战争有哪些特点? 2.读教材“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然后请几个同学来复述这两次战役。思考:体现了哪些战争艺术、成语? 3.简述长平之战的影响。 (三)、合纵与连横

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齐唱、合唱的定义与区别,四拍子的指挥 图示;学习四分休止的前休、后休并能准确应用;能够准确的发声并能准确的演唱歌曲彩云追月及其第二声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葫芦丝演奏直观而迅速的吸引学生进入课堂;通过发声练 习中的连音和顿音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的连音和休止;通过柯达伊节奏、使学生能准确的掌握几个特殊节奏型;通过字母谱提示学生快速并准确的学习两个声部的演唱;通过弹一部唱二部、弹二部唱一部使学生能准确的合唱;通过教师对歌曲的改变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歌曲进行再度创编。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唱的过程充分感受“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诗 画般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增进民族文化意识、热爱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喜爱合唱艺术。 二、教学重点 1、齐唱、合唱的定义与区别。 2、四拍子指挥图示。 3、重复记号 4、四分休止 5、歌曲的合唱 三、教学难点: 歌曲二声部的合唱。 教具: 多媒体、钢琴、葫芦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问:这首乐曲叫什么?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温馨和团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歌曲或者乐曲呢?例如:《在银色的月光下》、《月之故乡》、《月亮代表我的心》、《千千阙歌》、《彩云追月》、《月亮之上》《荷塘月色》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彩云意指仙人驾着彩云,寓意是仙人驾着五彩祥云奔向月宫,歌曲描述了人们心目中的月宫仙境。 (二)、新课教学: 1、简介任光 2、初听歌曲,问:歌曲速度、情绪、拍子是怎样的?并复习4/4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为歌曲划拍子)歌曲是怎样的演唱形式?复习齐唱合唱。 3、复听歌曲小组讨论并为歌曲分段 4、发声练习:注意连音和顿音的演唱区别。 5、A段学唱,关注学生两拍前附点、大切分以及四拍的演唱是否准确。 6、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学唱B段的两个声部。加入字母谱辅助练习。 7、师示范唱二部、弹一部,让二部学生与琴合唱。反之师唱一部、弹二部,让一部学生跟琴合唱。 8、分别用琴给学生找到各自声部的音、师指挥并帮唱。 9、全曲演唱 (三)、拓展与活动: 1、师将改编的陶笛版《彩云追月》为学生演奏。 2、自己改编歌曲的艺术形式,提示可以是独唱、舞蹈、配乐朗诵、器乐独奏、情景剧等等! (四)、小结 今天我学习了齐唱合唱版的《彩月追月》,复习了4/4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以及合唱的定义。学会了演唱彩云追月,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我们的家乡宜昌,在外不要忘了故乡和亲人!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五、板书设计 ⌒连音线▼顿音 x. x| x x x|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1.教师讲述:(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知道“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3.材料展示: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司马迁《史记》 4.结合教材上的《战国形势图》,思考:上述材料是战国时期哪一次战争?试着讲一讲此次战争的历史故事。结合图片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 提示: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特点归纳: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5.教师总结: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秦国在战争中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逐渐在战争中处于优势。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导语】这篇关于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B.尧舜C.大禹D.后羿 4.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 第二代国王的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5.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6.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7.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是谁总结出来的?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8.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9.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称皇帝,实行郡县制 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1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

精选初中历史战国争雄教案汇总

精选初中历史战国争雄教案汇总 精选初中历史战国争雄教案汇总一 【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 初步能力。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合纵与连横。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

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新课讲授 (一)“战国七雄” 1.观察地图,谈发现。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三家分晋”,七个国家的分布有何特点等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 1.学生读教材,看看战国时期战争有哪些特点? 2.读教材“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然后请几个同学来复述这两次战役。思考:体现了哪些战争艺术、成语? 3.简述长平之战的影响。 (三)、合纵与连横 1.学生阅读教材,弄清何为纵、横?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影响?在地图上出示意出来。 2.阅读小字,评人物的行为。“朝秦暮楚”。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战国时期的战争在作战目的上有何不同?战国纷争有哪些?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教学后记】略 精选初中历史战国争雄教案汇总二 课标要求:

八年级音乐 第16课时《彩云追月》教案教案

第16课时《彩云追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切分音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学生能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听《彩云追月》广东音乐,学生进教室。 导入:节奏练习 认一认:——“切分音”及“切分节奏” X X X X X 用加了连线的切分音节奏配上词语念一念 感受歌曲旋律,体会歌词意境:——诗朗诵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新歌教学 1、学生听赏《彩云追月》FLASH。感受歌曲。 2、选择: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的 3、用LU哼唱边唱边找切分节奏学生回答,点出方块底色 4、看着歌谱,把这些地方唱一唱,跟钢琴 5、听范唱(童声)开口默唱,注意范唱声音 6、跟琴直接唱老师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单独唱一唱 (老师发现有XX地方,表现的还不好,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表现的更好,我们把XX

再来唱一唱) 波音,倚音更加表达出激动的情绪,跟教师模仿一下 7、跟琴完整演唱带着情绪,注意声音 处理歌曲 1、比较法,讲解切分节奏在本课的作用 师:在这首歌曲,大量使用了切分节奏,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下面老师用两种不同的节奏来唱一唱(第一乐句) 大家来听一听,哪种节奏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6 16 53 5 …… 6 1 6 53 5…… 2、在长音处加上切分节奏,用BONG带着音高演唱 注意:1、用手指尖轻轻敲击掌心,根据音高将手势放在“高、中、低”三个位置 2、声音轻轻的 3、节奏平稳 4、速度不要越唱越快 3、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唱一唱 4、完整演唱 最后,让我们在深情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篇一】 1、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D.浙江河姆渡 2、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群居生活 3、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A.元谋人 B.长阳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4、你知道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6.我国历第一个国家是: A.商朝B.秦朝C.夏朝D.西周 7.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资料 8.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9.春秋时期孔子的*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直接反映出: A“千耦其耘”B那时已出现牛耕C分封制崩溃D青铜工具的使用 10.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人如果想免除劳役,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B.外族入侵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12.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儒家思想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与汉武帝推行的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3.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近2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学生基本上都学会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一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科学技术成就初中历史教案二 【课程标准】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90——93,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知道一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中学会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运用史料的能力,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