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生物污泥工艺的控制与调节

好氧生物污泥工艺的控制与调节
好氧生物污泥工艺的控制与调节

好氧生物污泥工艺的控制与调节

为了使废水生物处理系统能长期稳定地达标排放,必须对系统中的“泥、水、气”进行调节,即通过排泥和回流维持系统中合适的微生物量,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通过人工曝气控制曝气池中合适的溶解氧,使废水均衡地进入系统并具有合适的营养比例。

(1)曝气池的供氧—气的调节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就是在好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转化成无机物,从而达到稳定化,并提高净化作用的速率。溶解氧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为了在尽可能小的曝气池中以最短的时间净化更多的有机污染物、提高处理系统的效率,必须向处理系统内提供足够的溶解氧。充氧时,曝气池内产生的紊流还可使废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并使污泥在到达二沉池以前不会沉淀下来;经处理后排放的出水中带有一定的溶解氧,还具有后处理作用,使残存的有机物在天然水体中继续氧化分解。

a.活性污泥系统中合适的溶解氧水平

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氧大于0.3mg/L时,对其正常代谢活动即已足够。活性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经测定直径为500μm的活性污泥絮粒,当周围的悬浮液溶氧为2.Omg/L时,絮粒中心的溶氧已降至0.lmg/L,已处于微氧和缺氧的状况。因此溶氧过低必然会影响曝气池进水端或絮粒内部细菌的代谢速率。

溶氧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出水的水质。当溶氧过低时,菌胶团细菌胞外多聚物的产生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污泥解絮;同时溶氧过低使吞食游离细菌的微型动物数量减少。当溶氧过高,除了能耗增加外,强烈的曝气空气搅拌还会使絮粒打碎,并易使污泥老化,这些也会使ESS增高而影响出水水质。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

2mg/L左右较为适宜,基本上可满足污泥中绝大多数好氧微生物对溶氧的需要。

b.溶解氧的调节

在鼓风曝气系统中,可控制进气量的大小来调节溶氧的高低。

曝气池溶氧长期偏低时,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活性污泥负荷过高,这时需增大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或增加曝气池的容积,适当降低污泥负荷。其二是供氧设施功率过小或效率过低,这时,应设法改善之。由于氧的转移效率是气、液间接触表面积及接触时间的函数,故喷气口应使释放的气泡尽量小。

c.鼓风曝气系统的控制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采用的是好氧过程,因而必须供给活性污泥充足的溶解氧。这些溶解氧应既能满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分解有机污染物的需要,也能满足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及回流系统内的需要。另外,

曝气系统还应起到充分混合搅拌的作用,保证活性污泥絮体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充分混合接触,并保持悬浮状态。

鼓风曝气系统的控制参数是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的溶解氧DO值,控制变量是鼓入曝气池内的空气量Q a。Q a越大,即曝气量越多,混合液的DO值也越高。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DO值一般控制在2mg/L左右。DO控制在多少,与污泥浓度MLVSS以及F/M有关。一般说,F/M 较小时,MLVSS较高,DO值也应适当提高。一些处理厂控制曝气池出口混合液的DO值大于3mg/L,以防止污泥在二沉池内厌氧上浮。DO 是通过单纯的扩散进入微生物体内的,DO从混合液扩散进入污泥絮体,再扩散进入微生物体内,每个过程都需要推动力,因而保持较高的DO值对于保证微生物获得充足的氧也是有好处的。但DO值不能太高。对于同样的供氧量来说,要保持较高的DO值,则需要较多的曝气量,从而使曝气效率降低,浪费能源。当维持DO值不变时,曝气量Q a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入流污水的BOD5,BOD5越高,Q a越大,反之越小。一般通过人工调节单台风机的风量来实现。在实际运行控制中,可用下式估算实际曝气量:

Q a=f0(BOD i-BOD e)Q/300E a

式中:BOD i、BOD e分别为曝气池入、出流污水的BOD5(mg/L);Q 为入流污水量(m3/d);f0为耗氧系数,指单位BOD被去除所消耗的氧量,与F/M有关,当F/M在0.2-0.5kgBOD/(kgMLVSS.d)时,f0可取1.0,当F/M小于0.15kgBOD/(kgMLVSS.d)时,f0可取1.1-1.2;E a为曝气效率,E a值与扩散器的种类、曝气池水深、入流水质、混合液的DO值、温度等因素有关系。

对于微孔扩散系统,E a一般在7%-15%之间。曝气池水越深,E a 越大。当入流污染物质,特别是一些油脂类、合成洗涤剂类物质浓度越高,E a越小。DO值越高,E a也越小。E a可以用废气分析方法测定,也可以利用处理站运行数据反算。运行人员应摸索出本厂的实际f0值和E a值,以方便曝气系统的控制。曝气池前段曝气量主要取决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氧,只要满足这部分需氧,一般也能满足混合要求。但在曝气池后段特别是末端,曝气量主要取决于混合要求,微生物需氧已很少。有时虽然DO值维持不变,但曝气量不能满足混合需要,造成污泥沉积。为满足混合要求,使活性污泥保持悬浮状态,每平方米曝气池曝气量一般应大于2.2m3/h,实际运行中应注意核算。

(2)匀质匀量地进水及合适的营养一水的调节

a.设置前处理单元为了使废水均衡地进入处理系统,避免冲击负荷对后续构筑物的影响,在前处理设置调节池。因工业废水的种类复杂多样,水量、水质情况千差万别,故设置调节池时,应协同考虑水量、水质的调蓄作用。

b.废水处理的营养问题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同其他生物

一样,都需食物,需要营养。废水营养比例失调最终会影响到生化处理单元的效果,为此,需对活性污泥所需外加营养及其合理比例进行研究。据调查,有不少工业废水的营养成分单一,在采用生物法处理时需投加某些必需的、但在工业废水中缺乏的营养成分。

在对废水投加营养的同时,应注意污泥中的微生物所需营养的合理比例。在处理营养不足的工业废水时,某些工厂往往投加营养过量,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处理成本,过剩的营养又会随出水排放造成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一般说来,去除100份C所需的营养配比为

BOD5:N:P=100:5:1。此外,Fe的需求量应为10-20mg/L(对厌氧处理来说,为了维持高速率的厌氧处理,还需要Co硫氨和V B12)。

(3)改善污泥的质量,维持系统中污泥合适的数量--泥的调节

工艺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活性污泥的数量和质量。将系统内的活性污泥保持稳定而合理的数量,以及稳定而高效的质量,来稳定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的数量指标有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和有机负荷F/M,通过F/M可确定需要多少MLVSS。质量指标有反映污泥老化程度的污泥龄SRT,反映沉降性能的SVI、SV等,以及反映生物活性的耗氧速率OUR。F/M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泥质量指标。影响以上数量和质量指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温度等外界因素变化。

工艺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控制措施,克服这些因素对活性污泥的影响,持续稳定地发挥处理作用。常用的控制措施从三方面实施:曝气系统的控制,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的控制(曝气系统的控制前已叙述)。

a.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

回流系统的控制有三种方式:保持回流量不变;保持回流比R恒定;定期或随时调节回流量Q r(或回流比R),使系统状态处于最佳。每种方式适合于不同的情况。

目前,有相当多的废水处理单位运行中保持回流量Q r不变,但应认识到这只适应于入流污水量Q相对恒定或波动不大的情况。如Q变化较大,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为Q的变化会导致活性污泥量在曝气池和二沉池内的重新分配。当Q增大时,部分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会转移到二沉池,使曝气池内MLSS降低,而实际此时曝气池内需要更多的MLSS去处理增加了的污水,MLSS的不足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另一方面,二沉池内污泥增加导致泥位上升,造成污泥流失,同时,Q增加导致二沉池水力负荷增加,进一步增大了污泥流失的可能性。Q减小时,部分活性污泥会从二沉池转移到曝气池,使曝气池MLSS

升高,但此时曝气池实际上并不需要太多的MLSS,因为入流污水量减少,进入曝气池的有机物也减少了。保持回流量Q r恒定,能允许入流污水量在多大范围内变化,取决于很多实际因素。如入流BOD5、二沉池与曝气池容积之比及污泥的沉降性能。运行人员应摸索出本厂允许的入流污水量的波动幅度,在允许范围内尽量不调节回流量。

如果保持回流比R恒定,在剩余污泥排放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保持MLSS、F/M以及二沉池内泥位Ls基本恒定,不随入流污水量Q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保证相对稳定的处理效果。

第三种方式是定期或随时调节回流比和回流量,保持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这种方式是稳定运行所必需的,但操作量较大,一些处理站实施困难。

不管采取哪种控制方式,都需要确定合适的回流量或回流比。即使基本上不控制的第一种方式,也需要确定一个较合理的回流量。回流量及回流比的确定或控制调节有以下几种方法。

1)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调节回流比

首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泥位Ls,亦即选择一个合适的污泥层厚度Hs。泥层厚度一般应控制在0.3-0.9m之间,且不超过泥位Ls的1/3,然后调节回流泥量,使泥位Ls稳定在所选定的合理值。一般情况下,增大回流量Q r,可增大泥层厚度。应注意调节幅度每次不要太大,如调回流比,每次不要超过5%,如调回流量,则每次不要超过原来值的10%。具体每次调多少,多长时间以后再调节下一次,应根据本厂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入流污水量1d之内总在变化,泥位也在波动,为稳妥起见,应在每天的流量高峰,即泥位最高时,测量泥位,并以此作为调节回流比的依据。

2)按照沉降比调节回流比或回流量

若用100mL量筒进行的沉降试验基本上与二沉池内的沉降一致,则由测得的SV30值可以计算回流比,用于指导回流比的调节。回流比与沉降比之间存在以下关系:R=

(保持系统平衡,使进水/泥比例平衡,R=回流污泥量/进水污量(或出水污水量))

为了使SV充分接近二沉池内的实际状态,SV30尽量采用SSV30,即搅拌状态下的沉阵比,可以提高回流比控制的准确性。

3)按照回流污泥及混合液的浓度调节回流比

可用回流污泥浓度RSS和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指导回流比R的调节。R与RSS及MLSS的关系如下:R=

该法只适用于低负荷工艺,即入流SS不高的情况下,否则会造成误差。

4)依据污泥沉降曲线调节回流比

沉降性能不同的污泥具有不同的沉降曲线。易沉污泥达到最大浓度所需时间短,沉降性能差的污泥达到最大浓度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回流比的大小,直接决定污泥在二沉池内的沉降浓缩时间。对于某种特定的污泥,如果调节回流比使污泥在二沉池内的停留时间恰好等于该种污泥通过沉降达到最大浓度所需要的时间,则此时回流污泥浓度最高,且回流比最小。

沉降曲线的拐点处对应的沉降比,即为该种污泥的最小沉降比,用SV M表示。根据由SV M确定的回流比R运行,可使污泥在池内停留时间较短,同时污泥浓度较高。回流比R与SV M的关系如下:R=

5)四种回流比调节方法的比较

上述四种调节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根据泥位调节回流比,不易造成由于泥位升高而使污泥流失,出水SS较稳定,但回流污泥浓度RSS不稳定。按照SV30调节回流比,操作非常方便,但当污泥沉降性能不佳时,不易得到高浓度的RSS,使回流比R比实际需要值偏大。按照RSS和MLSS调节回流比,由于要分析RSS和MLSS,比较麻烦,一般可作为回流比的一种校核方法。用沉降曲线调节回流比,简单易行,可获得高RSS,同时使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最短;该法尤其适于硝化工艺及除磷工艺。

在运行管理中,上述几种方法可以并用。例如,按照沉降曲线确定回流比,并经常用MLSS和RSS校验,另外还应经常观测泥位,防止泥位太高,造成污泥流失。

b.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的控制

活性污泥系统每天都要产生一部分活性污泥,使系统内总的污泥量增多。要使总的污泥量基本保持平衡,就必须定期排放一部分剩余活性污泥。事实上,排泥是活性污泥工艺控制中最重要的一项操作,它比其他任何操作对系统的影响都大。通过排泥量的调节,可以改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增长速度,可以改变需氧量,可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因而可以改变系统的性能。

目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处理厂并不有意识地调节排泥量。但应认识到,这只适应于入流水质水量及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当入流水质水量及环境因素发生波动,活性污泥的工艺状态也将随之变化,因而处理效果不稳定。通过排泥量调节,可以克服以上的波动或变化,保持处理效果的稳定。有以下几种排泥方法。

1)用MLSS控制排泥用MLSS控制系统排泥是指在维持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恒定的情况下,确定排泥量。首先根据实际工艺状况确定一个合适的MLSS浓度值。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MLSS一般在

1500-3000mg/L之间。当实际MLSS要比控制的MLSS值高时,应通过排泥降低MLSS值。排泥量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MLSS为实测值;MLSS0为要维持的浓度值。

一般说来,活性污泥工艺是一个渐进过程,在控制总的排泥量前提下,每次尽量少排、勤排,如有可能,应连续排泥。

这种排泥方法比较直观,易于理解,实际上很多处理厂都用这种方法,但该法仅适于进水水质水量变化不大的情况。有时,这种方法容易导致误操作。例如,当人流BOD5增加50%时,MLSS必然上升,此时如果仍通过排泥保持恒定的MLSS值,则实际上使污泥负荷增加了一倍,会导致出水质量严重下降。

2)用F/M控制排泥 F/M中的F是入流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负荷,一般无法人为地控制,因此只能控制M,即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量。如果不改变曝气池投运数量,则问题就变成控制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但这种方法不是单纯将污泥浓度保持恒定,而是通过改变污泥浓度,使F/M基本保持恒定。排泥量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V W为要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MLVSS为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实际污泥浓度);V a为曝气池容积;BOD i为入流污水的BOD5;Q为入流污水量;F/M为要控制的有机负荷(目标值);RSS为回流污泥浓度。

当入流污水水质波动较大时,该法也可使用。因此,工业废水含量较大的处理厂,应尽量采用这种排泥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根据本厂的特点,确定合适的F/M值。F/M值可根据污水的温度做适当调整,当水温高时,F/M值可高些,反之可低些。当入流工业废水中难降解物质较多时,F/M应低一些,反之可高些。实际运行控制中,一般是控制在一段时间内,可根据情况做些小的调整。如在某一天,负荷增加,可在前一天适当少排泥。

计算F/M时,要用到入流的BOD5,而BOD5需要到5天才能测出,实际上难以采用。因此应根据情况,采用一些快速测定法,例如,用COD,TOC等指标快速估算BOD5或采用27℃时1d的生化需氧量BOD1。总之,采用该法排泥时,应能快速测得入流污水的有机负荷。

另外,计算F/M时,必须用MLVSS值。MLVSS值测定较麻烦,可以利用MLSS和MLVSS之间的相互关系,用MLSS估算MLVSS值。

3)用SRT控制排泥用SRT控制排泥,被认为是一种最可靠最准确的排泥方法,很多处理厂正在改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正确选择SRT和准确地计算系统内的污泥总量M T。

应根据处理要求、环境因素和运行实践综合比较分析,选择合适的泥龄SRT作为控制排泥的目标。应充分利用污泥的沉降试验、呼吸试验、生物相观测等手段,随时调整SRT,使之更加合理。一般来说,处理效率要求越高,出水水质要求越严格,SRT应控制大一些。反之,可小些。在满足要求的处理效果前提下,温度较高时,SRT可小些,反之则应大一些。当污泥的可沉性能较差时,有可能是由于泥龄太小。SRT越大,利用呼吸试验测得的耗氧速率OUR越小,反之则越大。通过生物相观察,会发现不同的SRT对应着不同的优势指示生物。

严格地讲,系统中的污泥总量应包括曝气池内的污泥量M a,二沉池内的污泥量M C和回流系统内的污泥量M R,即:

实际上,很多处理厂在用SRT控制排泥时,仅考虑曝气池内的污泥量,即M T =M a,此时: SRT=

式中,M W为每天排放的干污泥量。如果从回流系统排泥,则

M W=RSS.Q W

式中,Q W为每天排放的污泥体积流量;RSS为回流污泥浓度;M e 为二沉池出水每天带走的干污泥量,M e =SS e×Q;SS e为二沉池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Q为入流污水量。

综合以上各式,每天的污泥排放量应为:

一些处理厂经常不考虑二沉池出水带走的污泥量M e,实际上,这部分污泥量占排泥量的比例不容忽视。尤其当出水SS超标时,更不能忽略M e。

用SRT控制排泥的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一周或一月内SRT的平均值。保持一周或一月内SRT的平均值基本等于在要控制的SRT值的前提下,可在一周或一个月内作些微调。

当通过排泥改变SRT时,应逐渐缓慢地进行,一般每次不要超过总调节量的10%。

4)用SV30控制排泥 SV30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又反映污泥散度的大小。当沉降浓度性能较好时,SV30较小,反之较高。当污泥浓度较高时,SV30较大,反之则较小。当测得污泥SV30较高时,可能是污泥浓度增大,也可能是沉降性能恶化,不管是哪种原因,都应及时排泥,降低SV30值。采用该法排泥时,也应逐渐缓慢地进行,一次排泥不能太多。如通过排泥要将SV30由50%降至30%时,可利用一周的时间逐渐实现,每天少排一部分泥,使SV30下降,逐渐逼近30%。

5)各种排泥方法的综合使用上述几种仅是常用的,另外还有很多不同的排泥方法。应该认识到,每一种方法都各有利弊,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条件。实际运行中,可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一种方法

为主,但不排除兼用其他方法。例如,采用SRT控制排泥时,也应经常核算F/M,经常测定SV值。当采用F/M控制排泥时,也应经常核算SRT值。

c.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调度在运行管理中,经常要进行运行调度,对一定水质水量的污水,确定投运几曝气池、几座二沉池、几台鼓风机以及多大的回流能力,每天要排放多少污泥。运行调度方案可按以下程序编制。

1)确定水量和水质,即准确测定污水流量Q,入流污水的BOD5及有机污染物的大体组成。

2)确定有机负荷F/M。应结合本厂的运行实践,借助一些试验手段,选择最佳的F/M值。一般来说,污水温度较高时,F/M可高些,反之,温度较低时,F/M应低些。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时,F/M应低些,反之,可高些。当污水中工业废水成分较多,有机污染物较难降解时,F/M应低一些,反之,可高一些。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F/M一般在0.2-0.5kgBOD/(kgMLVSS.d)范围内。

3)确定混合液污泥浓度MLVSS。MLVSS值取决于曝气系统的供氧能力,以及二沉池的泥水分离能力。从降解污染物质的角度来看,MLVSS应尽量高一些,但当MLVSS太高时,要求混合液的DO值也就越高,前已述及,在同样的供氧能力时,维持较高的DO值需要较多的空气量,而一些处理厂的曝气系统难以达到要求。另外,当MLVSS 太高时,要求二沉池有较强的泥水分离能力。因此,应根据处理厂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最大MLVSS值,以其作为运行调度的基础。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MLVSS值一般在1200-2600mg/L之间,而MLSS值一般在1500-3000mg/L之间,当MLVSS或MLSS超过以上范围时,处理厂必须有充足的供氧能力和泥水分离能力。

4)确定曝气池投运的数量。

式中,V a为每条曝气池的有效容积。从式中可看出,有机负荷F/M 越低,投运曝气池的数量就越多。同样,MLVSS越低,需要投运曝气池数也越多。

5)核算曝气时间t a。

式中,n为投运曝气池的数量。

曝气时间,即污水在曝气池内的名义停留时间,不能太短,否则,难以保证处理效果。对于一定水质水量的污水,当控制F/M在某一定值时,采用较高的MLVSS运行,往往会出现t a太短的现象。如t a太短,即污水没有充分的曝气时间,污水中的污染物没有充足的时间被活性污泥吸附降解,即使F/M很低,MLVSS很高,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处理效果。因此,运行中应核算t a值,使其大于允许的最小值。当然,

t a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必要太大。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一般控制t a在6-9h 之间,最低不能小于5h。

当t a太小时,可以降低MLVSS值,增加投运池数。

6)确定鼓风机投运台数。

式中,Q a且为单台鼓风机的日供风量。BOD5为曝气池入流污水的BOD5(mg/L);Q为入流污水量(m3/d),f0为耗氧系数,指单位BOD5被去除所消耗的氧量,与F/M有关,当F/M在0.2-0.5kgBOD/(kgMLVSS.d)时,f0可取1.0,当F/M<0.15kgBOD/(kgMLVSS.d)时,f0可取1.1-1.2;

E a为曝气效率,E a值与扩散器的种类、曝气池水深、入流水质、混合液的DO值、温度等因素有关系。

7)确定二沉池的水力表面负荷q h。q h越小,泥水分离效果越好,一般控制q h不大于15m3/(m2.h)。

8)确定二沉池投运数量。

式中,Ac为单座二沉池的表面积;q h为二沉池水力表面负荷。

9)确定回流比R。回流比R是运行过程中的一个调节参数,前已述及,R应在运行过程中根据需要加以调节,但R的最大值受二沉池泥水分离能力的限制,另外,R太大,会增大二沉池的底流流速,干扰沉降。在运行调度中,应确定一个最大回流比R,来作为调度的基础。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最大回流比可按100%考虑。

10)核算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q s。

式中,n为二沉池投运数量。

在运行中,当固体表面负荷超过最大允许值时,将会使二沉池泥水分离困难,难以得到较好的浓缩效果。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一般控制q s不大于100kg/(m2.d),否则应降低回流比R,或降低MLSS,也可以增加投运底二沉池数量。

11)核算二沉池出水堰板溢流负荷q w。

式中,n为二沉池投运数量;L W为每座二沉池出水堪板底总长度。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二沉池采用三角堪板出水时,一般控制q w ≯10m3/(m.h)。否则,应增加二沉池投运数量。对于辐流式二沉池来说,在控制q h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二沉池直径较大时,q s往往成为运行的限制因素。相反,当二沉池直径较小时,q w一般都远小于

1Om3/(m.h)。

d.控制周期问题处理厂入流污水的水质水量及环境因素时时刻刻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要使出水水质一直保持稳定,就必须时时刻刻对活性污泥系统进行调控,但这在实际运行中是很难做到的。那么每隔多长时间就应对工艺进行调整一次呢?也就是说,工艺控制周期应该是多长?

首先讨论曝气系统的调节。对曝气系统可以进行所谓的实时控制,使曝气池混合液的DO值时时刻刻维持在所要求的数值。很多处理厂一般都没有DO自动控制系统,一旦DO偏离设定值,通过调节曝气量,可在几分或几十分之内使DO恢复到设定值。对曝气系统进行实时控制是必要的,因为DO太高,将使能耗增加,DO太低将抑制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处理效果。通过实时控制,可使活性污泥时刻处于好氧状态,并且不使DO成为限制性因素。

回流的作用是补充曝气池流出的活性污泥。当入流水质水量变化时,自然也希望能随时调整回流比。但污水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一般要停留8h以上,对回流比进行某种调节之后,其效果可能要几小时之后才能发挥出来。因此,通过回流比调节,无法控制污水水质水量的实时变化。一般情况下,每月之内可保持恒定的回流比。在运行管理中,回流比作为应付突发情况的一种暂时手段是很有用的。例如当发现二沉池泥水界面突然升至很高时,可迅速增大回流比,将泥水界面降下来,保证不造成污泥流失。然后再分析原因,寻找其他措施,待问题解决之后,再将回流比调回原值。回流比虽可长期保持恒定,但必须每天检查其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可随时做调整。

排泥操作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功能及处理效果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很慢。例如,通过调节排泥量控制活性污泥中丝状微生物的过度繁殖,其效果一般要经过2-3倍的泥龄之后才能看出来。也就是说,当泥龄为5d时,要经10-15d之后才能观察到调节排泥量所带来的控制效果。因此,也无法通过排泥操作来控制入流水质水量的日变化,当排泥调节见效时,发生变化的那股污水早已流出系统,但排泥量的多少,应利用F/M或SRT值每天进行核算。

综上所述,正常运行时曝气系统应时时刻刻进行控制,即实时控制;回流比可在较长的时段内维持恒定,但应每天检查核算;排泥量亦可在较长的时段内维持恒定,但应每天核算。当进入污水流量发生变化或水质突变时,应随时采取控制对策,或重新进行运行调度。

好氧生物法容易出现几种现象:

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但较清澈),颜色也有变异,这就是“污泥膨胀”。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也有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污泥膨胀。一般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缺乏氮、

磷、铁等养料,溶解氧不足,水温高或PH值较低等都容易引起丝状菌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排污不通畅则易引起结合水性污泥

膨胀。

防止污泥膨胀的方法:加强操作管理,经常检测污水水质、瀑气池内溶解氧、污泥沉降比、污泥指数和进行显微镜观察等,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就需采取预防措施:调整、加大空气量,及时排泥,采取分段进水减轻二次沉淀池的负荷。

发生污泥膨胀后的解决方法:

1.缺氧、水温高等可加大曝气量,或降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者降低MLSS,使需氧量减少;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必

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

2.如缺氮、磷、铁养料,可投加消化污泥液或氮、磷等成分;

3.如PH值过低,可投加碱调PH值;

4.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帮助凝聚,刺激

菌胶团生长;

5.投加漂白粉、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抑制丝状菌

繁殖,特别能抑制结合性污泥膨胀;

6.投加石棉粉末、硅藻土、粘土等惰性物质,降低污泥指数。

污泥解体:处理水质混浊,污泥絮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即

为污泥解体。

发生污泥解体的原因:

1.曝气过量,使活性污泥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而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质密,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毛状污泥,处理水质浑浊,SVI值降低等。当鉴别出是运行方面的原因应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排泥状态以及SV%、MLSS、DO、Ns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查,加以调整。

2.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微生物受到抑制或伤害,净化能力下降或完全停止,从而使污泥失去活性。一般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判别

产生的原因。

污泥脱氮(反硝化):反硝化是指硝酸盐被反硝化菌还原成氨、氮

的作用。

污泥在二沉池呈块状上浮的现象,并不是由于腐败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硝化进制较高(一般硝酸铵达5mg/L 以上),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防止这一现象应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在脱氮之前即将污泥排除;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

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

异常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污泥性状异常、污泥膨胀及其异常出水中悬浮固体(ESS)的多少会极大地影响到处理的效果。由于进水中SS大部分已通过格栅、沉砂、初沉等预处理工艺而被去除,残留的少量SS在进入曝气池后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构成了污泥的组成部分,因此ESS实际上系由外漂的污泥所组成,ESS的多寡与活性污泥的沉降凝聚性能以及二沉池的运行工况有关。对正常的处理系统,ESS应小于30mg/L或仅占活性污泥浓度的0.5%以下,即曝气池中污泥质量浓度为2-4g/L时,ESS

应为10-20mg/L。若超过这一限度,即说明污泥性状不良,其往往是因大块或小颗粒污泥上浮及污泥膨胀所致。

①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断断续续见有拳头大小污泥上浮。引起大块污泥上浮有两种情况。

a.反硝化污泥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造成原因是曝气池内硝化程度较高,含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NO3--N浓度较高,此时若沉淀池因回流比过小或回流不畅等原因使泥面升高,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沉淀池底部污泥可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产生的氮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最终污泥大块上浮。

改进办法是:加大回流比,使沉淀池污泥更新并降低污泥池泥层;减少泥龄,多排泥以降低污泥浓度;还可适当降低曝气池的DO 水平。上述措施可降低硝化作用,以减少硝酸盐的来源。

b.腐化污泥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的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有强烈恶臭。产生原因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时间长后,即厌氧腐化,产生H2S、C02、H2等气体,最终使污泥向上浮。

解决办法为消除死角区的积泥,例如经常用压缩空气在死角区充气,增加污泥回流等。对容易积泥的区域,应在设计中设法予以改进。

②小颗粒污泥上浮小颗粒污泥不断随出水带出,俗称漂泥。引起漂泥的原因大致可有如下几种:

a.进水水质,如PH值、毒物等突变,使污泥无法适应或中毒,造成解絮。

b.污泥因缺乏营养或充氧过度造成老化。

c.进水氨氮过高、C/N过低,使污泥胶体基质解体而解絮。

d.池温过高,往往超过40℃。

e.机械曝气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机械曝气存在此问题)

解决办法为弄清原因,分别对待。在污泥中毒时,应停止有毒废水的进入;对缺乏营养、污泥老化和解絮污泥,需适当投加营养,采取复壮措施。

③污泥膨胀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有时污泥的沉降性能转差、密度减轻、SVI值上升,污泥在二沉池沉降困难、泥面上升,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污泥膨胀。它是活性污泥法工艺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a.丝状细菌的生理特点比表面积大、沉降压缩性能差;耐低营养;耐低氧;适合于高C/N的废水(缺氮营养源);某些丝状菌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贝氏细菌、发硫细菌必须在废水含有还原性硫化物时才能大量生长。

b.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

工艺流程+控制+方案

一、确定工艺流程:供料—— 圈圆——高频焊接——补涂——烘干 (1) 供料 ① 用机械手将一摞铁皮放置于托盘之上,由带有传感器发射器的机械托盘 带动铁皮上抬运输。 ② 如图1和图2.1所示,将铁皮升高至光电管处(光电管与吸盘为同一高度, 未画出),由带有吸盘的机械手吸起,放置Z 字形轨道进行圈圆。 ③ 如图2.1所示,若铁皮高度低于光电管时,反馈信号。由控制系统控制托 盘继续上移,光电管失去信号后1s ,停止上移。 ④ 如图2.2所示,此时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到托盘侧面的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此时托盘下降至最低位置,由机械臂将新铁皮装入托盘。 (2) 圈圆 图2.1 托盘工作 图1. 工艺流程图 图2.2 上料

进入“Z”字形轨道将铁皮圈圆。由槽轮带动含吸铁石的轨道吸引前进,送至焊接处。 (3)高频焊接 ①用铜丝辅助对单张圈圆的铁皮进行电阻高 频焊接。 图3 电阻焊 ②如图3,由侧面推杆推桶底进入焊接位置由光电管检测,当进入被圈 圆的铁皮时反馈信号,进行焊接。等到焊接结束,由传送带传 动送至补涂处。 (4)补涂 ①焊接结束后由传送带运输,使用光电管控制,对桶外(内)壁进行补涂。 ②如图4,由光电管检测,当有桶时,反馈信号,喷头喷漆并由毛刷刷平。 图4 补涂 (5)烘干 使用链传动,18L方罐采用回转式的电磁烘干机进行烘干。送入下一阶段进行胀方。 二、控制要求 (1)伺服电机1工作,带动机械手(吸盘)移动到铁皮上方后下降至光电检测器1失去信号(此位置即吸盘与铁皮接触)。 (2)机械手上的气动装置打开,使吸盘吸附铁皮。 (3)机械手运动到滚轮下方(经过一个单张检测仪),气动装置关闭。 (4)机械手吸住铁皮运动至圈圆处,进入“Z”字形轨道

污泥好氧发酵过程

2015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污泥好氧发酵过程复合控制技 术 学生所在院(系):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市政工程 学生姓名:邢佳 学号:15B927001 学生类别:博士研究生 考核结果阅卷人 第 1 页(共7 页)

固体废物堆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重视,由于其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及内在物质(玻璃、塑料、金属等),不能直接利用,而新鲜的有机质如果施人土壤,在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同时,会生成一些对植物正常生长有抑制作用的中间代谢产物。因此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得到普遍采用,但是堆肥后的产物性质是否稳定。以及是否达此,堆肥安全性一直是阻碍堆肥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就堆肥安全性控制做出如下概括说明。 关键词:固体废物;堆肥;安全控制;腐熟度;重金属 1.堆肥的原理 1.1堆肥的基本原理 堆肥化(composting)是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高温发酵使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的过程,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但生成大量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磷、钾化合物,而且又合成新的高分子有机物———腐殖质,它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 在堆肥过程中,生活垃圾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被微生物所吸收,固体的和胶体的有机物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溶解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代谢活动,进行分解代谢(氧化还原过程)和合成代谢(生物合成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放出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可以用图1.1简要的说明这种过程: 图1.1 有机物的好氧堆肥分解 下列方程式反映了堆肥中有机物的氧化和合成[1,2,3] (1)有机物的氧化 不含氮的有机物(CxHyOz) CxHyOz+(x+1/2y-1/2z)O2=xCO2+1/2yH2O+能量 含氮有机物(CsHtNuOv﹒aH2O) CsHtNuOv﹒aH2O+bO2=CwHxNyOz﹒cH2O(堆肥)+dH2O(气)+cH2O(水) 1.2堆肥的微生物变化过程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的过程是一个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不论是好氧堆肥,还是厌氧堆肥,起主导作用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为肥料、二氧化碳、水及氨气等,并释放能量。适宜于高温好氧堆肥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有时还有酵母和原虫参加。这些微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生物膜法水处理教案

第四章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2)——生物膜法 第一节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生物膜法又称固定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与活性污泥法一样,生物膜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废水中的氨氮还具有一定的硝化能力; 主要的生物膜法有:①生物滤池:其中又可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 ②生物转盘;③生物接触氧化法;④好氧生物流化床等。 一、生物膜的结构 1、生物膜的形成 生物膜的形成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①起支撑作用、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物质:在生物滤池中称为滤料;在接触氧化工艺中成为填料;在好氧生物流化床中成为载体;②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即废水中的有机物、N、P以及其它营养物质;③作为接种的微生物。 (1) 生物膜的形成: 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2) 生物膜的成熟: 在生物膜上由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 生物膜从开始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城市污水,20 C) 2、生物膜的结构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膜结构示意图

(1) 生物膜的性质: ①高度亲水,存在着附着水层; ②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种细菌以及微型动物,这些微生物起着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机污染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2) 生物膜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3、生物膜的更新与脱落 (1) 厌氧膜的出现: ①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②成熟的生物膜一般都由厌氧膜和好氧膜组成;③好氧膜是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场所,一般厚度为2mm。 (2) 厌氧膜的加厚: ①厌氧的代谢产物增多,导致厌氧膜与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②气态产物的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③成为老化生物膜,其净化功能较差,且易于脱落。 (3) 生物膜的更新: ①老化膜脱落,新生生物膜又会生长起来;②新生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较强。 (4) 生物膜法的运行原则: ①减缓生物膜的老化进程;②控制厌氧膜的厚度;③加快好氧膜的更新;④尽量控制使生物膜不集中脱落。 二、生物膜处理工艺的特点 1、微生物方面的特征 (1) 微生物种类多样化: ①相对安静稳定环境;②SRT相对较长;③丝状菌也可以大量生长,无污泥膨胀之虞;④线虫类、轮虫类等微型动物出现的频率较高;⑤藻类、甚至昆虫类也会出现;⑥生物膜上的生物:类型广泛、种属繁多、食物链长且复杂。 (2) 生物膜上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 ①动物性营养者所占比例较大,微型动物的存活率较高;②食物链长;③污泥产量少于活性污泥系统(仅为1/4左右)。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草稿)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集团下属各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各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出固定的定额;——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各个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各公司生产部责任

我国污泥处理现状及新工艺

我国污泥处理现状及新工艺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约占总处理量的0.3 %~ 0.5 %(以含水率 97 %计)。污泥成分复杂,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及重金属等,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大量未稳定处理的污泥已成为污水处理厂的沉重负担,如何将产量巨大、成分复杂的污泥进行妥善安全地处理,使其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已成为深受关注的重大课题。 1.1污泥处理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迅速,一大批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始建设并相继投产。但是,近十年来由于没有严格的污泥排放监管,致使许多大中型城市出现污泥嗣城的现象,给生态环境带来隐患。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费用仅占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的24%~45%。而发达国家的污泥处理费用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50%~70%。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有:浓缩,污泥调理,厌氧消化,脱水。堆肥等处理技术。至于好氧消化,湿式氧化,消毒,热干燥,焚烧,低温热解等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1.2污泥常规处理方法 (1)浓缩 污泥浓缩方法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污泥浓缩后其含水率可降为95%左右,仍为液体流动状态。重力浓缩法储存污泥能力高,操作简单,是最常用的污泥减容手段之一。

(2)污泥调节 污泥调节处理可降低污泥的亲水性和提高脱水效率,常用的调节方法有化学调节法、热力调节法。热力调节法和水冻一熔融法、投加惰性物质等方法处在试验研究阶段。 (3)污泥脱水 污泥脱水后的含水率一般可降至70%~80%.减少污泥的体积。常用的脱水方法有自然干燥和机械脱水两种目前常用的机械脱水机有真空过滤机、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和离心机。转鼓离心机和带式压滤机是近年 (4)厌氧消化 污泥厌氧消化是目前最常用的污泥稳定处理工艺,有中温消化(3 2~C~35~c)和高温消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厌氧消化又发展为两相消化和两级消化,在实验研究的两级、两相消化]艺有:厌氧一好氧两相消化;高温酸化一中温甲烷化两相厌氧消化;中温一高温二级处理工艺等。 (5)堆肥化 堆肥化是一种无害化、减容化和稳定化的综合处理技术,系由混合微生物群落在潮湿的环境中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堆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以有效地杀死病原微生物及各种寄生虫卵,是一种无害化、减容化、稳定化的综合处理技术。 2.1污泥减量化技术 污泥减量化机理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其原则是使污泥尽量消灭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

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目录 第一节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工艺 (3) 一、基本原理 (3) 二、水解-好氧工艺的开发 (4) 三、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发酵的区别 (5) 第三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特点 (7) 1、水解池与厌氧UASB工艺启动方式不同 (7) 2、水解池可取代初沉池 (8) 3、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9) 4、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 (9) 5、在低温条件下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10) 6、有利于好氧后处理 (10) 7、可以同时达到对剩余污泥的稳定 (11) 第四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机理 (11) 一、有机物形态对水解去除率的影响 (11) 二、有机物降解途径 (12) 三、水解池动态特性分析 (13) 四、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 (14) 第五节水解工艺对后续好氧工艺的影响 (19) 1、有机物含量显著减少 (19) 2、B/C比值和溶解性有机物比例显著增加 (20) 3、BOD5降解动力学 (20) 4、污泥和COD去除平衡 (21) 第六节水解工艺的污泥处理 (22) 一、传统污泥处理的目的和手段 (23) 二、污泥有机物的降解表 (24)

三、污泥脱水性能及处理 (24) 第七节水解池的启动和运行 (26) 一、水解池的启动方式 (26) 二、配水系统 (28) 三、排泥 (31) 四、负荷变化对水解池处理效果的影响 (32) 第八节水解工艺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33) 一、芳香类化合物的去除 (34) 二、奈的去除 (34) 三、卤代烃的去除 (34) 四、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 (34) 五、高悬浮物含量废水的水解处理工艺 (35) 六、水解工艺的适用范围及要求 (36) 第九节水解-好氧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38) 一、厌氧处理应用的经济分析 (38) 二、水解-好氧系统设计参数 (39) 第十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指南 (41) 一、预处理设施 (41) 二、水解池的详细设计要求 (41) 三、反应器的配水系统 (42) 四、管道设计 (45) 五、出水收集设备 (45) 六、排泥设备 (46)

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

第五章. 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 本设计中的各个参数及控制参考特雷卡电缆有限公司技术部有关技术文件,相关标准和生产实践总结. 一.拉制 此电缆所用圆铜杆有两种规格PE线芯用TR2.58mm和主线芯及N线芯用TR2.25mm,均在十三模大拉机LHD3/13上生产. a: TR2.58mm 原材料用的为TR8.0mm的软铜杆,其拉制配模为: 8.0, 7.00, 6.04, 5.26, 4.62, 4.08, 3.63, 3.22, 2.86, 2.60 偏差为±0.03 mm.之所以最后一道模具的标称值比实际生产值大0.02mm,是因为在拉制退火过程中由于张力的存在会引起一定的缩径,只要控制好收线张力就行了.生产中的各个主要参数可设定如下: 退火电压: 44V 收线速度: 8m/s 收线张力: 0.25MPa 退火蒸汽保护: 0.1~0.6MPa 收线装置: 收线盘: PN500 收线框: Φ800×Φ500×1250 建议使用PN500的收线盘,为了以后的绞丝生产. b: TR2.25mm 进线直径为Φ8.0软铜杆,配模值为: 8.0, 6.70, 5.71, 4.88, 4.21, 3.66, 3.21, 2.81, 2.57, 2.27

其它参数和控制如下: 退火电压: 45V 收线速度: 8m/s 收线张力: 0.25MPa 退火蒸汽保护: 0.1~0.6MPa 同上建议使用PN500的收线盘,为了后道工序. 在断线或铜杆首尾焊接时要保证接头处焊接牢固,以免生产中断线给生产带来不便,降低生产率(两铜杆要融化均匀,无杂质,然后加热重新结晶后表面处理平整方可生产). 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好氧堆肥工艺

静态好氧堆肥处理城市垃圾 好氧堆肥的原理: 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细菌对废物进行吸收、氧化、分解。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释放出可供微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而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被合成新的细胞质,使微生物不断生长繁忙殖,产生出更多的生物体的过程。在有机物生化降解的同时,伴有热量产生,因堆肥工艺中该热能不会全部散发到环境中,就必然造成堆肥物料的温度升高,这样就会使一些不耐高温的微生物死亡,耐高温的细菌快速繁殖。生态动力学表明,好氧分解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菌体硕大、性能活泼的嗜热细菌群。该菌群在大量氧分子存在下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据此好氧堆肥过程应伴随着两次升温,将其分成三个阶段:起始阶段、高温阶段和熟化阶段。堆肥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挥发性固体、通风供氧、水分、温度、碳氮比等。通常要经过物料预处理、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和后处理过程。1堆肥的过程参数 堆肥化过程是复杂的。物料经混匀后,受营养平衡、水分含量和物理结构等的影响。工艺过程中要控制的各种参数,就是那些对堆肥过程有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它们决定微生物活动的程度,从而影响堆肥的速度与质量。 1.1水分含量 在堆肥过程中,水分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因素。水分含量是指整个堆体的含水量。水分的主要作用在于:(1)溶解有机物,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2)水分蒸发时带走热量,起调节堆肥温度的作用。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好氧堆肥反应速度的快慢,影响堆肥的质量,甚至关系到好氧堆肥工艺的成败,因此,水分的控制十分重要。在堆肥期间,如果水分含量低于10%~15%,细菌的代谢作用会普遍停止;含水量太高,会使堆体内自由空间少,通气性差,形成微生物发酵的厌氧状态,产生臭味,减慢降解速度,延长堆腐时间。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堆肥的起始含水率一般为50%~60%。在堆肥的后熟期阶段,堆体的湿度也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利于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而加快后熟,同时减少灰尘污染。 1.2通气量

好氧发酵生物干化一体化污泥处理处置工艺

好氧发酵生物干化一体化污泥处理处置工艺(请点击图片进入阅读界面)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湖南省九方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省九方环保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方环保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利用,集污泥处理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系统设计、安装和项目投资、运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环保企业。公司总部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城市建设行业协会排水分会副会长单位,获得了湖南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长沙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长沙纳税先进单位等荣誉,是湖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环保企业之一。以“一种新型圆柱多棱多层发酵塔”和“一种好氧堆肥法”等自有专利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湖南省内污泥处理行业属于龙头骨干企业。 九方环保公司拥有四项发明专利和十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中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具有处置彻底、能耗低、运行成本低、占地少、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实现了污泥处理处置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 2012年,该技术装置通过了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意见为:“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纳入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013年,列入湖南省十大低碳环保节能技术推广名录。 2011年,该公司在株洲建成20吨/日污泥处理处置示范工程,已连续稳定运行近三年;2013年9月在平江县投产运行30吨/日污泥处理处置BOT工程;2012年住建部城建司张悦司长到九方环保污泥处理项目现场考察时给予了高

度认可和评价。现省内长沙、衡阳、怀化、涟源和周边省份如贵阳、珠海等多个重要城市已与九方环保达成污泥处理处置建设意向。 今年9月由九方环保和华北市政设计院联合主办的全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论坛会议将在长沙召开。 (二)湖南福天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福天兴业投资集团成立于2002年,现发展为集环保产业、房地产投资与开发、农业产业化及食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集团企业。集团公司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80多亿元,利税近20亿元,资金实力雄厚、各种资质齐全。 2012年-2014年,福天兴业集团出资收购了三家技术领先、资质完备的环保企业:湖南省九方环保机械有限公司、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湖南省新九方环保药剂公司。其中,九方环保专注于城市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处置,是湖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环保企业;恒凯环保公司具有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营、机动车环保检测等资质,致力于污水处理、重金属治理和汽车尾气的监测与处理;湖南省新九方环保药剂公司致力于水、土壤氧化、还原改造以及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 二、工艺情况 1、多棱多层发酵塔污泥生物干化处理处置一体化装置工艺 多棱多层发酵塔污泥生物干化处理装置工艺分为:脱水污泥好氧发酵生物干化处理工序、污泥干燥处理工序和污泥焚烧处置工序。 1)脱水污泥好氧发酵生物干化处理工序: 利用调理剂和污泥的理化、生物在发酵中所具有的互补特性和作用,改善脱水污泥的质量、粘度、湿度,密度,孔隙率等理化特性,调整碳氮比,采用

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

好氧堆肥工艺:污泥与垃圾堆肥处理技术的应用 甘肃省××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3.0×104米3,污泥产量约18吨/日,含水率75%,运往垃圾处理厂进行混合堆肥生产。垃圾处理厂规模为200吨/日,混合堆肥生产规模50 吨/日,每天收集的垃圾一部分用于堆肥。 1.工艺流程图 2.工艺说明 污泥与垃圾的混合物料,可通过前处理、好氧高温发酵、厌氧中温发酵、后处理等过程,获得熟化混合堆肥,用做化肥。 2.1垃圾与污泥的前处理 (1)混合物料中污泥与垃圾数量的确定 按照污泥与垃圾的重量比3:7,处理18吨污泥需要的垃圾量为41吨,则混合物料总重为59吨。在堆肥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水分蒸发等因素的影响,重量减少率在20~30%之间,故要达到混合堆肥50吨/日,物料总重约为65吨(污泥量18吨、含水率75%;垃圾量47吨、含水率35%),混合物料含水率46%。 (2)污泥与垃圾前处理主要设备 收集到垃圾处理厂的城市垃圾先堆放在干化场风干1~2天(如果垃圾含水率在30~35%左右时,也可取消这一过程),由机械铲车将干化后的垃圾堆放到垃圾斗,通过板式给料机(一台、规格10T/h、功率5.0千瓦),连续均匀地输送到磁选机(一台、功率4.0千瓦),分选出的废金属回收,经磁选后的垃圾由皮带输送机(一台、规格10T/h、功率5.0千瓦)送到垃圾滚筒筛(一台、规格10T/h、功率7.5千瓦),将大颗粒物料(≥¢50mm)选出,经消毒后卫生填埋。小于¢50mm的颗粒垃圾用皮带输送机(一台、规格10T/h、功率5.0

千瓦)送到破碎机(一台、规格10T/h、功率15千瓦),破碎后的垃圾颗粒直径为10~15mm,再由皮带输送机(一台、规格10T/h、功率5.0千瓦)送到滚筒混合机(一台、规格15T/h、功率10.0千瓦)。城市污水处理厂运来的污泥堆放到污泥斗,由板式给料机(一台、规格5T/h、功率5.0千瓦)输送到滚筒混合机,与垃圾混合均匀。 2.2好氧高温发酵 混合均匀的物料用皮带输送机(一台、规格10T/h、功率5.0千瓦)送到达诺(Dano)式滚筒(三台、规格:¢1800mm、长度36米、功率45.0千瓦),连续运行72~96小时后,送往堆场。达诺式滚筒内物料的充满度为80%,配离心式鼓风机(二台、一用一备、风量20m3/min,风压350Kpa)供氧和通风,供氧量以5.0m3空气/m3堆肥h计算。 2.3厌氧中温发酵 经达诺式滚筒发酵后的物料用皮带输送机(一台、规格10T/h、功率5.0千瓦)送到堆场,进行厌氧中温发酵,周期25天。每天一堆,其尺寸为:长×宽×高=7.0×7.0×1.5m3,堆场总面积约1600m2,长宽各取40m。 2.4混合堆肥的后处理 后处理的目的是对堆肥进一步加工,使之成为粒状产品,以供市场的需要。 主要设备:皮带输送机(一台、规格10T/h、功率5.0千瓦)、滚筒筛(一台、规格10T/h、功率7.5千瓦)、造粒机(一台、规格10T/h、功率22.0千瓦)、烘干机(一台、规格10T/h、功率18.0千瓦)、冷却机(一台、规格10T/h、功率15.0千瓦)、自动包装机(ZCS50?1型) 3.发酵设备 达诺(Dano)式滚筒,主体设备为一个倾斜式的回转窑(滚筒)。加入料斗的物料经过料斗底部的板式给料机和一号皮带输送机送到磁选机去除金属物质,由给料机供给低速旋转的发酵仓,在发酵仓内,物料随转筒的连续旋转而不断被提升,而后又借助自重下落,如此反复,物料被均匀翻到而与供给的空气接触,并借助微生物作用进行发酵,筛下物经去除玻璃后便成为堆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则通过转筒上端的出口向外排放。 4.主要技术参数 污泥与垃圾混合重量之比3:7,混合物料容重700~900Kg/m3,最佳含水率45~50%;污泥含水率70~80%,C:N=(10~20):1;垃圾含水率30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其它工艺水处理教案

第五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3)——其它工艺 第一节 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也称氧化渠,又称循环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是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Pasveer 首先设计的;最初一般用于日处理水量在5000m 3以下的城市污水。 一、氧化沟的工作原理与特征 1、氧化沟的工艺流程 图1 氧化沟及氧化沟系统平面图 图2 以氧化沟为主的废水处理流程 2、氧化沟的特征 ① 池体狭长,(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池深度较浅,一般在2米左右; ② 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竖轴、横轴曝气器都可以; ③ 进、出水装置简单; ??构造上的特征 ④ 氧化沟呈完全混合?推流式;沟内的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0.4~0.5m/s ),由于流速高,原废水很快就与沟内混合液相混合,因此氧化沟又是完全混合的; ⑤ BOD 负荷低,类似于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处理出水水质良好; ⑥ 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⑦ 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 ⑧ 污泥龄长,可达15~30d ,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3~6倍; ⑨ 世代时间很长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能在反应器内得以生存,从而使氧化沟具有脱氮的功能。 二、氧化沟的几种典型的构造型式 原废水 格栅 氧 化 沟 出水

目前主要的氧化沟形式有:Carrousel氧化沟、Orbal氧化沟、交替工作式 氧化沟、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等四种。 1、Carrousel 式氧化沟(图3) Carrousel 式氧化沟又称平行多渠形氧化沟;是60年代末荷兰DHV公司开 创的。采用竖轴低速表面曝气器;水深可达4~4.5m,沟内流速达0.3~0.4m/s; 混合液在沟内每5~20min循环一次;沟内混合液总量是入流废水量的30~50倍; BOD5去除率可达95%以上,脱氮率可达90%,除磷效率可达50%;应用广泛,最大规模为650000m3/d;在国内主要有昆明兰花沟污水处理厂、上海龙华肉联厂、桂林市东区废水厂等。 2、Orbal氧化沟(图4) Orbal氧化沟又称同心圆型氧化沟,其主要特点如下: ①圆形或椭圆形的沟渠,能更好地利用水流惯性,可节省能耗; ②多沟串联可减少水流短路现象; ③最外层第一沟的容积为总容积的60~70%,其中的DO接近于 零,为反硝化和磷的释放创造了条件; ④第二、三沟的容积分别为总容积的20~30%和10%,而DO则 分别为1和2mg/l; ⑤这种沟渠间的DO浓度差,有利于提高充氧效率; Orbal氧化沟在国内的主要工程实例有:①抚顺石油二厂废水处理站(28,800m3/d);②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新建废水处理厂(60000m3/d);③成都市天彭镇污水处理厂。 3、交替工作氧化沟 交替工作氧化沟由丹麦Kruger公司所开发的,有二沟和三沟式两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其中的每一条沟均交替用做曝气池和沉淀池,而无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但其中的曝气转刷的利用率较低,D型二沟只有40%,三沟式则提高到了58%; 图5:VR型氧化沟图6:D型氧化沟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1 目的对生产工艺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确保编制的工艺规程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有效的指导生产。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艺管理控制程序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供和外销产品的工艺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首件鉴定: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是否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定型:是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进行全面评定,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手续。定型主要指公司生产定型。 生产定型:是对批量生产进行全面考核,以确认其达到批量生产的标准。

4 管理职能 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工艺策划,编制工艺总方案及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负责关键件、重要件的控制策划,并编制控制计划。负责生产单位的工艺文件、材料定额的编制、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生产定型工作,负责工艺纪律监督检查。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生产面积及设备的调配、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负责督促和检查使用单位执行有关设备管理标准和规程的情况,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负责对生产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负责理化检测工作。 负责按工艺规程和产品设计文件实施工序检测、验收产品,并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负责对工装、量具的设计工作。 生产部门负责按工艺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负责生 产 工艺文件的贯彻,工艺纪律的执行,工艺装备的制造、使用、管 理工作。 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接口职责、权限的分配和协调。 负责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考核。工作程

【CN210121515U】一种污泥好氧发酵用抛轮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413376.3 (22)申请日 2019.03.29 (73)专利权人 浙江中科兴环能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313112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 新世纪工业园区 (72)发明人 钱尧翎 邢云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 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邓世凤 徐关寿 (51)Int.Cl. B02C 19/22(2006.01) C02F 11/0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污泥好氧发酵用抛轮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好氧发酵用抛轮装 置,配设在好氧发酵污泥出料口,包括抛轮驱动 件及其驱动的抛轮,抛轮包括滚筒和固设在滚筒 外壁的拨料齿片,抛轮驱动件驱动滚筒转动,带 动拨料齿片转动,打碎污泥物料并抛起污泥物 料,将其抛向物料出料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 泥好氧发酵用抛轮装置提供了一种能抛送、 打散淤积污泥,为污泥二次发酵提供更好的发酵条 件。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210121515 U 2020.03.03 C N 210121515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0121515 U 1.一种污泥好氧发酵用抛轮装置,配设在好氧发酵污泥出料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抛轮驱动件及其驱动的抛轮,抛轮包括滚筒和固设在滚筒外壁的拨料齿片,抛轮驱动件驱动滚筒转动,带动拨料齿片转动,打碎污泥物料并抛起污泥物料,将其抛向物料出料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好氧发酵用抛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齿片设有多个,且呈螺旋状分布在滚筒外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好氧发酵用抛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拨料齿片相连形成螺旋状安装在滚筒外壁。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污泥好氧发酵用抛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齿片外边缘呈锯齿形。 2

工艺过程控制方案

工艺过程控制方案 1. 目的 施工方案的编制必须按有关法规、标准、技术文件、准则和其它专门要求进行编制,并由合格人员使用已批准的程序和合格的设备来进行控制和施工,达到工程师和业主满意。 2. 范围 适用于本工程各种工序的施工工艺。 3. 编制计划与准备 工程施工方案由工程部下的技术组负责编制。技术组负责人要指定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分别为方案编制的负责人、编写人和验证人,并规定其责任、内容和进度。编制负责人负责编写“方案编制计划”,收集编制资料和文件,组织图纸会审,同业主或其他部门进行接口管理,并作好记录、存档。 方案编制: 编制人按“方案编制计划”的有关要求进行工作,编写时要准确理解业主的要求和条件,正确采用标准、规范和计划公式。方案编制结果先由编制人自检,随后交负责人审核,图纸按现行标准绘制后,再交总工程师或工程部负责人审核、归档。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方案编制评审,以保证: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写明使用条件;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按合同及法规要求,方案编制结果必须报监理工程师和有关方面批准。批准后的编制结果,按总工程师批示,根据文件管理程序,做好发放、登记手续。 方案编制验证: 方案验证人员,由技术组负责人决定,对“计算方法、选用参数是否正确,编制结果、图表绘制有否错漏进行验证。制定模拟试验方案,以验证施工方案正确性。所有验证工作均做记录,由编制负责人签收归档。 方案变更:

如有下列的情况,方案应变更:较大的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发生大的变化。由方案编制人负责方案变更原始资料的整理,按编制负责人的指标,重新进行变更方案,并作好记录和标记。技术组负责方案变更文件的鉴定工作,及时进行重新编制、审核、批准工作,以保证把方案变更文件管理程序及时送给有关部门和人员。

好氧堆肥的工艺设计

人体排泄物的好氧堆肥处理工艺人的排泄物中可作为植物养分的物质大部分在尿液里,一个成人一年约产生400升尿,其中含有4公斤氮、0.4公斤磷和0.9公斤钾。这些养分的存在形式最容易被植物吸收。氮是尿素形式,磷是磷酸盐形式,钾是离子形式。人尿中重金属的含量远低于化肥。由此可见,尿是农作物的优质肥料。 一部分用于小区的草地肥料,并入小区的灌溉系统,尿液与水的比例控制在1:4,以防止高浓度尿液烧苗。多余的尿液出售给周边的农民。在冬季,周边地区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足以全部利用多余的尿液。 经过密闭放置尿液达到如下标准 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储存后尿混合液中可能有的病原体推荐施用的作物 4℃>1月病毒,原生物要加工的食物和饲料 4℃>6月病毒,要加工的食物和饲料 20℃>1月病毒,要加工的食物和饲料 20℃>6月可能没有所有作物 2、粪便的处理利用 粪便的主要成分是未消化的有机物,每人每年的粪便总量约25—50公斤,其中含有0.55公斤氮、0.18公斤磷、0.37公斤钾。虽然粪便比尿含有的养分少,但粪便经过脱水和降减无害化处理杀灭病原体后是一种宝贵的土壤调节剂。可为土壤增强肥力,改善持水能力,提高养分的可利用性。降减过程中产生的腐殖质也可供有益的土壤种群生长,可保护植物不被土壤传播的疾病侵害。 粪便的处理主要采用好氧堆肥处理技术。好氧堆肥是在有氧条件下,依靠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在堆肥过程中,有机废物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可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直接吸收;而不溶性的胶体有机物,先被吸附在微生物体外,依靠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代谢活动,进行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放出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 好氧堆肥的原料来源:(1)小区的粪变 (2)小区的有机生活垃圾 (3)二沉淀池的污泥 好氧堆肥的工艺流程(见下图):

生活污泥好氧堆肥技术措施

设计证书编号:污水/固废专项甲级<2828) 保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 工程建议书 <1.0版) 总目录 前言 2 1.SACT技术背景 3 2.技术比选 4 3. SACT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 6 4.实施方案10 5.投资与经济分析11 前言 污水处理伴生的脱水污泥对于环境的威胁由来已久,随着污水 处理率提高,污泥产量增加而逐渐成为必需解决的问题。 2007-2009年建设部陆续组织制定颁布实施了:《CJ248-200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CJ/T 291-2008 城 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 309-2009 城镇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标准》等8项污泥处置标准。2009年2

月,环境部、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以及污泥总量控制政策也已在酝酿中。随着政策标准的逐步完善,污泥处置将步入快车道。 保定市污水处理厂规划脱水污泥处理设施规模300t/d,污泥堆肥工艺路线作为污泥资源化处理的备选主导路线。 本工程建议书本着先进性与可靠性并举的原则,以SACT-HCC 污泥堆肥工艺和SACT-F5.110污泥翻堆机为核心,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案,并进行工程初步经济分析,为工程立项提供参考依据。 1.SACT技术背景 1956年1980年 1986年 1995年1997年 2001年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成立。 机械科学研究院组建我国最早的环保科研机构——机械科学研究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机械院环保所在国家攻关计划支持下开始从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研究。 中国第一台污泥堆肥翻堆机研制成功。 中国第一座市政污泥堆肥工程——唐山西郊污水厂污泥堆肥工程投入使用,SACT工艺初步形成。 中国第一座市政污泥热干化工程——秦皇岛东部区污水处理厂污泥热干化工程投入使用。 中国运行规模最大的污泥堆肥工程——北京大兴污泥消纳厂投入运行,目前设计处理规模520t/d。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 产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 职责 3.1 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 程,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 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 序。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 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 内容 4.1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4.1.1生产计划指令和准备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4.1.2资源供给

七种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技术对比

精心整理 七种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技术对比 时间:2015-11-0411:17 来源:亚洲环保网 评论(0) 当前污泥处理处置主要工艺: 1、污泥厌氧发酵 234567甲烷。 123456、安全隐患,占地比较大。 目前国内有50多家,其中29家停止运营。 二、污泥好氧堆肥 利用秸秆等辅料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0%,增加空隙达到规定CN 比,不断补充氧气,经25-30天发酵腐殖。达到稳定化,可作为园林绿化和土地改良处置。 主要有:自然堆肥、封闭式堆肥、滚筒堆肥、竖式多层堆肥等。

缺点: 1、污泥泥质不稳定,中重金属难以稳定化,只能用作园林绿化用肥。 2、堆肥过程产生大量的臭气,污染周边环境。 3、加入大量秸秆等调理剂,不断供氧,运行成本200元/t以上。 三、污泥焚烧发电 核心设备焚烧炉,主体设备为塔形,底部有多孔板,板上放置载热体砂为燃烧床,塔内衬有耐火材料,气体从底部通入,污泥进入后成沸腾流化状态燃烧。 1 2、 元/t。 3 1 2 3 缺点: 1、含水率只能将75-65%。 2、加入大量药剂,增加污泥干基重量,运行成本较高180元/t。 3、污泥再利用局限性增大。 七、固化剂稳定 在原污泥中加入石灰及其他固化剂,与污泥产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降低含水率。 缺点:

1、添加大量石灰、铝基材料,污泥增量。 2、污泥无法再次利用,只能填埋。 3、运营成本较高130-150元/吨。 目前来看,依靠某一种单一工艺,已很难满足污泥处理处置要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污泥种类,综合考虑气候、区域特点、建设地条件等,把多种工艺巧妙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在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的选择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生活污泥好氧堆肥技术方案

设计证书编号:污水/固废专项甲级(2828) 保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 项目建议书 (1.0版) 总目录 前言 2 1.SACT技术背景 3 2.技术比选 4 3. SACT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 6 4.实施方案10 5.投资与经济分析11

前言 污水处理伴生的脱水污泥对于环境的威胁由来已久,随着污水处理率提高,污泥产量增加而逐渐成为必需解决的问题。 2007-2009年建设部陆续组织制定颁布实施了:《 CJ248-200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 CJ/T 291-200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 CJ/T 309-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标准》等8项污泥处置标准。2009年2月,环境部、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以及污泥总量控制政策也已在酝酿中。随着政策标准的逐步完善,污泥处置将步入快车道。 保定市污水处理厂规划脱水污泥处理设施规模300t/d,污泥堆肥工艺路线作为污泥资源化处理的备选主导路线。 本项目建议书本着先进性与可靠性并举的原则,以SACT-HCC污泥堆肥工艺和SACT-F5.110污泥翻堆机为核心,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案,并进行项目初步经济分析,为项目立项提供参考依据。

1.SACT技术背景 1956年1980年 1986年 1995年1997年 2001年2002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成立。 机械科学研究院组建我国最早的环保科研机构——机械科学研究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机械院环保所在国家攻关计划支持下开始从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研究。 中国第一台污泥堆肥翻堆机研制成功。 中国第一座市政污泥堆肥项目——唐山西郊污水厂污泥堆肥项目投入使用,SACT工艺初步形成。 中国第一座市政污泥热干化项目——秦皇岛东部区污水处理厂污泥热干化项目投入使用。 中国运行规模最大的污泥堆肥项目——北京大兴污泥消纳厂投入运行,目前设计处理规模520t/d。 SACT技术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中国第一座工业污泥堆肥项目——天津石化供排水厂污泥堆肥项目投入运行。 SACT技术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唐山西郊污水二厂污泥堆肥项目投入使用,自动化与除臭系统的完备标志SACT工艺系统走向成熟。 中国单期建设规模最大的市政污泥堆肥项目——洛阳廛东污水厂228t/d污泥堆肥项目投入运行。 SACT技术获首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 机科发展公司承担国家环保部《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第四、七章污泥堆肥部分)编制工作。 中国第一台大型国产污泥翻堆机F5.110完成全部设计研制工作。 机科发展公司承担《环境保护设备产品分类》《环境保护设备术语》等两部国家标准相关内容起草编制工作,以及《链条式翻堆机》《滚筒式翻堆机》《污泥堆肥翻堆曝气发酵仓》等三部行业标准起草编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