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教学设计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教学设计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教学设计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教学设计

柳州地区民族师范学校李颖燕

一、教学背景

1.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

普通高中历史课标指出:高中历史教学既要注意与初中课程相衔接,又要避免简单的重复,应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同时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的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3.学生情况分析

高三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对感性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同时也具备了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从而为学生乐于仔细“研究”本课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文字、剧照、图片等)等活动奠定了基础,为开展活动性的课堂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本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学生历史兴趣和历史审美观的培养。

4.设计理念

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把最生动的历史知识呈现给每一个学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朝边疆各民族的发展,把握汉与匈奴的关系、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全面、科学地分析较为复杂的民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及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历史、中华文明是祖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学习汉武帝、张骞、卫青、霍去病等为代表的汉朝人的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不怕困难,锐意进取的品质,以及开放的意识,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和亲政策的评价,对张骞人生经历的审视,引发学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性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张骞通西域。

难点:汉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四、教学准备和主要教学方法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启发诱导,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六、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题

七、教学反思

1.材料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一定要适可而止。

2.民族及民族关系史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对其中有些问题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把握好一些原则:如,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矛盾的表现,它与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完全不同。随着民族间交往与交流的发展,随着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兄弟民族之间的矛盾、隔阂也就逐渐消除。战争是暂时的,统一、和平、兄弟情谊、共同发展,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

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越南的关系;丝绸之路。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越南、安息、大秦等国交往情况以及当时这些国家历史状况的学习,培养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和分析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秦汉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2.在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中,中国的文化向外辐射,同时,中国人民也吸取和借鉴了外来的文明成果,发展了中华文明。 3.在世界的古代和中世纪,人类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各国之间联系较少,但是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着当时世界的几个不同文明。这在中外古代和中世纪史上,意义尤显重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汉与日本的关系;丝绸之路;汉朝与大秦的往来。 教学难点:中外交流中的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回忆本章的引言,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秦汉的历史地位与当时世界各大文明区域历史发展的大致情况: ①印度的孔雀帝国昙花一现,迟至公元4世纪才形成局部统一。而中国在秦亡之后出 现长达四百年的大一统繁盛局面。 ②古罗马和安息帝国雄踞地中海和西亚时,东亚屹立着强大的秦汉王朝。 ③公元1—2世纪,亚欧大陆古文明地区并列的4个帝国(东汉、贵霜、安息和罗马) 中,汉朝和罗马的历史地位尤其重要。 然后引入本节的授课,指出:汉朝在当时是空前强大,并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使得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突破了东亚的范围,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 讲授新课: 一、与朝鲜的关系 1.两汉与朝鲜的密切往来 ①朝鲜与中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 ②战国纷争与秦汉之交时有许多中国人到朝鲜,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指马韩、辰韩 和弁韩)曾多次派人赴汉。 ③秦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辰韩就有“秦韩”之称。 2.中朝贸易的发展 ①朝鲜特产输入中国,朝鲜特产檀弓、文豹、果下马、班鱼皮等输入中国, ②中国铁器、铜镜、漆器等输往朝鲜。 ③中朝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互通有无,对朝鲜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影响。 二、同日本、越南的交往

第十课第一节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朱良初中导学案设计(简案) 学期,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年级, 八, 科目, 道法 主备教师, , 使用教师, 课题名称, 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认同民族文化,理解中华儿女血脉相连。 , 过程与方法, 讨论交流,情景分析,精讲点拨 , 态度与情感, 增强热爱民族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奉献国家。 重点, 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 五十六年民族是一家 课 前 预 1、习, 阅读P17,你知道民族一家亲的关系怎么形成的? 2、今天,各民族新型关系体现在哪里? 阅读P18,了解黄帝与公祭活动的相关知识。, 个人补充(手写) , , 课 内 探 究 ,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导入新课:【听歌曲悟道理】 多媒体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听完歌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师总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如同五十六朵鲜花盛开在神州大地,装点着祖国的锦绣山河,他们和睦相处,友好往来,荣辱与共,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活动一:【你说我说】 假期里,约翰如约来到中国,小明作为主人翁,理所当然的陪同约翰游历。小明按照你的指引,带领约翰游览著名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故宫等景点。约翰深深地被中国优美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所陶醉。这一天,他们又到了我们的民族馆去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约翰问了小明好几个问题,你能帮小明来回答吗?,

课 内 探 究 , 1、你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他们都分布在那些地? 2、这些民族的生活怎么样?你们有没有种族歧视? 3、你怎么看待这些民族? 二、中华儿女血脉相连 视频-----连战访问大陆 思考:我们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 -----全球华人同根同组、血脉相连。 结论: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的共同心声。 活动二:走进美丽的台湾 用历史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学生展示) 1、三国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台湾) 2、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正式对澎湖和台湾管辖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设台湾府 5、1945年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 6、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裂 教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渴望团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亲情割不断,两岸必将实现统一!许多海外华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心系祖国,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关注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板书设计, 1、新型民族关系体现? 2、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历史潮流? 课后 作业 布置,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材料一: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中唱道:“……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叫中国……” 材料二: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随着全国l 9个省市代表团相继赴新疆考察调研,标志着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发展建设的大幕开启。5年后,新疆全区人均GDP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匈奴的兴衰;张骞通西域;西南夷与百越;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的关系;与西亚、欧洲的往来;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与日本的关系;丝绸之路。 一、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兴衰:秦始皇派兵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抵御其南下;秦汉之际,匈奴 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建立强盛的奴隶制国家;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2.两汉与匈奴的关系:①汉初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②汉武帝在位时,三次派兵北击匈奴,着名将 领是卫青和霍去病;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③汉元帝时将王昭君嫁与呼韩邪单于,双方和睦相 处40多年。④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最后解除了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二、两汉同西域的关系 1.张骞两次通西域: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目的是为反击匈奴做准备;第二次是公元前119 年。 2.对西域的管辖:①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②东汉 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 三、对西南和东南地区的管辖 1.西南:西南各民族被统称西南夷,主要有夜郎。汉武帝在位时,在西南设郡。 2.东南:汉朝时的百越指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汉武帝在位时,设郡管理。 四、两汉的对外关系 1.同朝鲜的关系(略) 2.同日本的关系:①汉武帝时,日本使译通于汉”。②东汉光武帝时,赐汉委奴国王”金印。③中国的铁 器、铜器、丝帛等传入日本,丰富了其物质文化生活。 3.丝绸之路 (1)陆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绸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转运到欧洲的 陆上商路。 (2)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 4.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1)与安息的关系:交往途径主要是丝绸之路。 (2)与大秦的关系: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到达东汉。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影响 (1)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作出了重大贡献。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把先进的汉族文化远播到西北各少数民族,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 (3)加强了与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民族友谊,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精编版

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 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2、可爱的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 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完整版

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教材: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一第二课 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乐于了解和欣赏藏族的文化历史,形成尊重藏族人民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及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探究活动,了解藏民族。知道藏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及藏汉之间的悠久联系。 知识: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与民俗文化。 活动重点: 通过搜集、探究活动,了解藏民族。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与民俗文化。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西藏生产、风俗文化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汇集成报表。 教师:教学课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萌发好奇的种子 1、歌曲导入。(课件播放歌曲:天路) 教师提问:听过这首歌曲吗歌的名字是什么歌里唱的是什么见过铁路吗这条铁路为什么叫天路呢 学生回答。 教师谈话:知道这首歌写的是那个民族吗(学生回答:藏族) (课件出示:祖国政区图) 教师提问:你能指出西藏在哪儿吗(学生指图) 教师谈话过渡: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里有56个成员,分布在祖国各地。这首歌描写的就是同学们熟悉的藏族,他们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掀开藏族的神秘面纱。

(设计意图:透过歌曲的聆听与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活动课堂,激发学生对藏民族的好奇,从而萌发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探究,了解西藏 1、我想了解 教师谈话:藏族是一个既神秘有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少数民族。对他们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反馈介绍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注意收集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把问题进行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学生对藏民族感兴趣的话题,再进行整理归纳,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为后面学生自主地分享与交流铺垫。) 2、了解藏族的生活环境 教师活动:(问题预设)出示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 (1)你知道为什么藏族被誉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吗? (2)珠穆朗玛峰在那儿? (3)为什么西藏地区的气候寒冷寒冷的气候对藏族同胞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4)藏族的聚居地青藏高原的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谈话:本单元导入课时,老师已经布置学生搜集各组信息的任务,现在跟自己组内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把所得进行汇报。(交流时肯定学生资料收集的认真与仔细。) 教师小结:藏族人民居住的环境造就了他们豪迈、爽朗的性格,犹如初升的旭日,热情而奔放。下面我们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领略他们的风土人情吧! (设计意图:在分享与交流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同时加深对藏民族的认识。) 3、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 教师谈话:(问题预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藏族人民的生活同样别具特色。出示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三节 民族》教学设计

《第三节民族》教学设计 清华附中唐秀梅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 ②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③运用资料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④通过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⑤理解我国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理解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团结统一的正确观点。 ②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欣赏歌曲:请大家先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承转过渡:从《爱我中华》的MV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有着56个民族,宛如一个民族百花园。这些民族的构成如何呢? 读书回答:请同学们读教材P15第二自然段和老师提供的资料(见附件1),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多少?另外的55个民族为何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有1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91.5%。另外55个民族人口数总和仅占全国的8.5%,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 2.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也不尽相同,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壮族有1692.6万人。 3.还有哪些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呢? 满族:1038.8万人,维吾尔族:1006.9万人,苗族:942.6万人,彝族:871.4万人,土家族:835.4万人,藏族:628.2万人,蒙古族:598.2万人。这些都是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 4.有些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较少,你知道人口在一万人以下的有哪些吗? 鄂伦春族:8659人,独龙族:6930人,赫哲族:5354人,高山族:4009人,珞巴族:3682人,塔塔尔族:3556人。显而易见塔塔尔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少的少数民族。同学们可以与自己所在的学校的人数做一下比较。 承转过渡:我国这56个民族,有人口上亿的大民族,也有几千人的少数民族,但却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这方面我国有相关的民族政策。 政策解读: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根据这一原则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民族平等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匈奴的兴衰;西域各族与张骞通西域;西南夷与百越。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节有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有关理论,全面、科学地分析较为复杂的民族关系史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掌握辩证地分析及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两汉时期,边疆民族分布广泛,通过指导学生读史识图,并与地理学科相互配合,提高学生对历史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空间想像能力,逐渐养成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良好习惯。 三、思想教育目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虽然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但中华文明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尽管各民族之间时战时和,但宇内一统,境宁和睦,却始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西汉封建经济的繁荣,国家的统一强盛,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祖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中华文明,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两汉时期,加强对边疆一些地方的管辖,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

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张骞、班超、王昭君等杰出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坚毅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张骞通西域。 教学难点:汉朝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教学过程 一、边疆各族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 ①秦朝的统一,使中国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西汉的强盛,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③两汉经济文化的发展,促使边疆与中原的联系日趋密切; ④由于各族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条件的差异,他们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也有所不同。 .边疆各族及其分布 ①读图识图:《西汉边疆各族》、《东汉边疆各族》,了解两汉时期边疆少数民族的名称 以及他们生活的不同地区。 ②北部边疆有匈奴、乌桓和鲜卑等民族,其中,匈奴的势力最为强大。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

《民族大团结共创中国梦》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民族政策,理解“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创中国梦”这一主题。 【教材分析】 1990年,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精辟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结成的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联系,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三个离不开”思想,成为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指导原则。 【学情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民族政策以及青海省的民族区域特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民族生,对于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知道但是了解不全面,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因而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本科教学时,教师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风情等,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各民族分布特点;青海省的民族自治区域;青海省的民族宗教特点;利用身边的民族团结的先进人物事迹向学生阐述民族团结一家亲;用学校的优秀民族学生做榜样鼓励学生在大好民族政策的背景下,学好技能,投身于民族地区的建设中。 过程与方法: 通过“我国现行民族政策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国家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欣赏民族服饰,让学生建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观点,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体会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现行民族政策的理解。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谁还能说出我省的日月山矗立的一尊雕像,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哪位公主吗?(文成公主) 通过让学生欣赏各民族的服饰,给学生造成视觉冲击,让学生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

《民族一家亲》(教案)

《民族一家亲》(教案) 〖教学目标〗 1.乐于了解藏民族,形成尊重藏族人民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及态度。 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和藏汉之间的悠久联系,了解西藏的生产、生活、风俗文化。 〖教学准备〗 1.中国政区图、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的位置图、中国地形图。 2.有关藏族的图片、照片、音像等资料或实物(如服装、饰物、用品等)。 3.歌曲录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的祖国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成员,分布在祖国各地。同学们熟悉的藏族,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青藏高原》。 2.阅读教科书第74页上方的文字。 3.识图:中国政区图或教科书第74页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的位置图,知道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藏族最主要的聚居区。 4.阅读教科书第74~75页小文的作文―――《真诚的援助》。 5.讨论交流。教师引导:“读了这篇作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有过类似的见闻吗?” 6.阅读教科书第76页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和要点对学生加以引导。 (1)为什么说藏族是“离太阳最近的民族”?为什么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利用教科书第44页的中国地形图和第45页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帮助他们了解西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屋脊”是房屋最高的地方;“世界屋脊”之称说明青藏高原是全世界最高的高原。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当然就是“离太阳最近”的民族了。) (2)珠穆朗玛峰在哪里?利用中国地形图,找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 (3)为什么西藏地区气候寒冷?(因为那里地势很高。) (4)寒冷的气候对藏族同胞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由于天气寒冷,所以藏族同胞穿毛皮做的藏袍,游牧时居住在密不透风的毡房里;藏族同胞习惯吃能够产生高热量的食物,如牛肉、糌粑和酥油茶,使用能够经受寒冷的牦牛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 (5)藏汉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早在1300年前的唐朝,藏汉的联系就非常密切,文成公主至今受到藏族同胞的崇敬。拉萨大昭寺前的唐柳、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受到藏族同胞的顶礼膜拜。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当年就是为文成公主建造的,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宫殿现在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50年,解放大军进藏更改变了西藏的面貌,解放军被藏族同胞尊称为“金珠玛米”;解放军修建了青藏公路,后来在西藏又修建了川藏、滇藏和新藏公路;近年来开通了西藏到全国各地的航空线,密切了西藏与全国各地的联系。现在通往拉萨的青藏铁路正在修建中。) 8.完成教科书第76页的作业。 9.教师总结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布置家庭作业。

4.1 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4. 标签 政治课也可以用,党课也可以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张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老

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doc

高三历史练习题及答案: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2.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3、秦汉时期,下列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①河套平原②珠江流域③云贵高原④天山南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4、西域各族通过与汉朝的往来 ①摆脱了匈奴的压迫②使佛教传到中原地区③获得大量物资和技术④与内地联为一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是 ①新疆地区与内地第一次联成一体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③有利于西域社会的进步④为开辟中西商路创造了条件A、① 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秦汉两代都组织移民开发边疆 B.汉武帝时,西域和西南夷都已并入汉朝版图 C.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 D.秦汉两代都在南越地区设郡 7、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秦汉两代都组织移民开发边疆 B.汉武帝时,西域和西南夷都已并入汉朝版图 C.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 D.秦汉两代都在南越地区设郡 8.下列事件或现象发生于东汉时期的是①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麻纤维纸②传统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的奠定③中国皇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与欧洲开始了政治方面的往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明朝时期,对外交流基本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其原因属于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新情况是 A.外国侵略者侵扰东南沿海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和人民反抗 10、我国古代对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开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匈奴族 B.吐蕃族 C.党项族 D.女真族 11、下列地区正式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时期,对应不正确的是 A、西域一西汉 B、西藏一元朝 C、台湾一隋朝 D、云南一西汉 12、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始于 A.秦始皇时期 B.西汉初期 C.汉武帝时期 D.东汉末期

中学民族团结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穿民族服装,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

三年级民族团结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那些民族?(课件出示各民族的照片) 二、学习新课 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从古至今,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如,清朝的文成公主入西藏,汉朝的昭君出塞,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的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日益强大。 三、总结 希望孩子们在学习完民族团结的课文后,能团结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不管他们是维吾尔族、是回族、还是汉族,真正做到各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中国母亲的代表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母爱是没有民族和国界的,各民族都是一家人。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的事迹?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关维吾尔族母亲的感人故事。 中国母亲的代表—阿里帕.阿力马洪。半个世纪来养育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四民族孤儿,超越民族和血缘的母爱感动着世界。 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清河县的维吾尔族老人阿里帕,她自六十年代起,含辛茹苦抚养着收养的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四个民族的10名孤儿,在她家里,至今保留着一口直径约一米的大锅,在过去的岁月里,阿里帕妈妈和已经过世的阿比包爸爸,每天就是用这口锅,做出饭菜,养育这些孤儿和他们的9个亲生孩子。如今,这个大家庭里已是几代同堂,全家聚齐了共有180多口人。 在这次美国热播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阿里帕成为所有中国母亲的代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善良与慈爱。 孩子们学习完了阿里帕妈妈的故事,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她那没有民族界限的爱啊!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风俗习惯,文化知识等;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能力目标 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新课导入: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

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跟老师一样,是汉族的同学请起立。(多数孩子站起来)师:老师发现有两个孩子没站起来,请问,你是什么民族? 生1:土家族 生2:彝族 师:咱们把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 生:少数民族。 (展示灯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知识等;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

高考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测试

第七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本节学习重点: 1、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 2、朝鲜三韩与两汉的交往; 3、日本与两汉的交往; 4、中国传入越南的主要技术; 5、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到达地区和意义; 6、东汉与大秦往来的两件大事; 7、两汉对外交往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一、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概况 1、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前提: 2、两汉时期的对外政策: 3、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影响:① ② 二、两汉与朝鲜的关系 1、两汉与朝鲜的往来:①秦汉之际: ②两汉时期:A、三韩: B、辰韩: 2、中朝贸易的发展:①朝鲜: ②中国: 三、两汉同日本的交往 1、西汉汉武帝时: 2、东汉光武帝时:①使节交往: ②经济往来: 四、中越经济文化交流 1、越南: 2、中国: 五、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开通:时间: 意义:①沟通了 ②是 ③促进了 A、传出: B、传入: 2、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①时间: ②线路: ③意义: 六、两汉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1、两汉与安息的往来:①地理位置: ②陆上交往: ③海上贸易: 2、两汉与大秦的往来:

①地理位置: ②阻隔国家: ③主要事件:A、公元xx,派出使,到达 B、公元年,的使者到达,这是 中关于 基础网络 ”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三韩多次派人晋见武帝和光武帝。 。 30多国通过朝鲜“使译通于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 。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加拉湾沿岸各国,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xx,甘英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166年安敦使者到达东汉,《后 重点、难点、考点问题 两汉时期中外关系的特征及其原因 特征: ①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 ②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 ③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 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④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人欧洲。⑤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⑥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 原因: 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②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③丝织、冶铁等技术领先世界; ④张骞沟通西域; ⑤交通发达,两汉政府保护交通的畅通人; ⑥科技文化成就辉煌; ⑦阶级比较重视 基础金题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教案

民族团结教案 一年级(4)班张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 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 自己的责任。 教学准备:师:各民族的资料,挂图,课件。 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资料,初步了解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一 元纸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中华民族》一课。 3、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认识民族的结构。 师: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师: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指名回答问题 师: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生: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汉族:11.6亿人口多 少数民族:1亿人口少 3、民族分布。 师: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民族分部。

小结: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第2、3页。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的位置、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课,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分布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绽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为有这样优秀的团结的民族而自豪,为身为华夏子孙而自豪。 三、课外延伸。 全班同学合作办一期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能力 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 三、知识 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 教学重点:“爱我中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爱我中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集体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读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烘托气氛,体会感情,顺势导入新课。 (1)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 情景活动一:“民族团结之星”比赛,从中感受各民族兄弟团结友爱,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然后阅读教材P17页第一段正文。) 说一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个民族和睦相处的贡献。 (文成公主入藏后,增进了汉藏两族的手足情谊,促进了中原和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宗教的交流。她带去的谷物种子,在西藏高原上广为种植;带去的工匠帮助藏族人民制造农具、纺织机、碾米机,兴办制陶、酿酒、造纸、制墨等手工业;带去的宫娥教会藏族人民纺纱织布。文成公主还鼓励和帮助大臣吞米桑布札创造了藏文。后来,她又把许多汉族书籍译成了藏文,促进了汉藏的文化交流。) 教师讲述: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拓了祖国的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 听歌曲《天路》中的天路是指? (2)民族团结、繁荣稳定的新局面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西部大开发战略、支边、支教、援藏、援疆。。。。。。 拓展延伸:说一说维护民族团结的要求有哪些呢? 维护民族团结要求我们:①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②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做为中学生的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呢?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二)中华儿女血脉相连

民族团结教案

八年级(4)班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授课者:覃峰备课日期:2011年3月6日上课日期: 第一部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的相关数据: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 2、我国是一个和睦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 事业的顺利进行意义十分重大。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只有各族人民共同发展,才会有共同的美好前景,中华民族才会有更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在培英高级中学的教职工队伍中,有壮族、土家族、满族、畲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老师。各民族老师团结协作,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第二部分党的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其中包括:1、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截至目前,中国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我国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 2、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 "西部大开发" 3、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如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经费上给予特殊照顾,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等。 第三部分内地新疆高中班 1、关于新疆 我国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行政区包括23个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68个县和自治县,全区总面积166.04万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民族团结一家亲》。 学情分析 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对青少年实行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教育很有必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高年级学生应从小了解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随着社会的持续开放,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所以,对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教育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准上分析,因为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层面的理解有限,要真正让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的思想有一定难度,必须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回顾本单元的学习要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各民族间的团结统一,相互融合的重要。 所以,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要为促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难点是: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只有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课前教师要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教学中要适当补充历史故事,尽量收集当地的历史资料作为扩充。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大量资料,学会归纳整理,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一单元的学习要点。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设计思路 1.联系生活,增强教材的亲和力。本课各民族对祖国的贡献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中为了让教材具有亲和力。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各民族代表歌曲,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在引出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时点出是咱们湖北省的,拉近与故事中相隔两千多年前人物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