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旅游地理总结

旅游地理笔记
本笔记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选修 3》编写而成,2007 年 1 月第 2 版,主编袁书琪。 第一章
第一节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现代旅游
一、旅游概况
1. 旅游业是联系旅游主体(旅游者)和旅游客体(旅游资源)的纽带,是以旅 游者为对象,为他们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 发展 1) 古代:少数人旅游,事务性出游,出游距离较短。 2) 1841 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 3) 20 世纪 50 年代,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安定,交 通改善,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 特点 1) 旅游主体大众化。 2) 旅游形式多样化: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 3)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 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二、旅游基本要素
1. 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核心是游。 2. 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购和娱是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旅游六要 素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作用。
第二节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一、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 2. 3. 4. 5.
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发展国内旅游,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过分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 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3. 促进文化交流。
三、影响区域环境
1.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2. 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
第一节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 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社会、环境 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 必备条件: 1) 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 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1. 自然旅游资源 1) 地文景观 2) 水域风光 3) 生物景观 4) 天象与气候景观 2. 人文旅游资源 1) 遗址遗迹 2) 建筑设施 3) 旅游商品 4) 人文活动
三、旅游资源的特性
1. 多样性:包括内容上的多样性;空间上的广泛性。 2. 非凡性。 3. 可创造性。

4. 永续性。
四、人造景观的发展趋势
1. 2. 3. 4.
引进高科技 与教育相结合 品牌系列化 门票之外争取利润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第二节
一、资源价值
1. 经济价值 1) 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组合状况好。 2) 景点多,集群状况好。 3) 景点独特,与附近景点不雷同,地域组合状况好。 2. 美学价值:针对自然景观 3. 科学价值:如典型地貌,具有研究价值。 4. 历史文化价值:一般指文物古迹。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旅游资源所在的地理位置(距客源地远近)与交通条件(通达性),直接影响其 开发价值。
三、客源市场:决定着旅游经济价值大小,包括大小和远近。 四、基础设施与接待能力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 自然景观: 1)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2)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3) 其他景区:黄山、庐山、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杭州西湖、无锡太湖、 台湾日月潭。

2. 人文景观: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 州园林、敦煌 3. 民族风情: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 节 4. 红色旅游: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帮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
1. 我国于 1985 年加入联合国 《世界遗产公约》 , 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居世界第三位。 2. 世界遗产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3.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泰山、 黄山、 武夷山、 峨眉山——乐山大佛。 第三章
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
1. 形象美: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 2. 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的,如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天气变化。 3. 动态美:瀑布流水、风吹草动、飞禽走兽。 4. 朦胧美。
二、人工美
1. 如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民俗风情美、书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 等。 2. 古典园林主要是由山、 水、 花木、 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第二节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一、选择观赏位置
1. 距离 1) 峰峦:远观 2) 峡谷、幽洞、一线天:近观 3) 瀑布:适当距离仰视 2. 角度

1) 大江大湖:在亭台楼阁俯视远眺 2) 湖沼池塘:近水平观赏 3) 山水相间:乘船沿水路观看
二、把握观赏时机
1. 2. 3. 4.
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适合夏季观赏。 游览海拔较高的名山,应选择雨过天晴之时。 青海湖:5 月份 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
三、抓住景观特色
1. 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 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2. 建筑园林: 1) 节奏:序幕、发展、高潮、结束 2) 构景手法: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的特色之一。这些人文景观 布局、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因势、得体,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2. 非自然景区的人文景观,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3. 民俗风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五、以情观景
1. 2. 3. 4.
首先要综合感受。 其次要发挥想象。 第三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第三节 一、黄山
1.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有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 2. 黄山由花岗岩构成, 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以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四绝著称。 3. 黄山松成因:

1) 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 溶解、 侵蚀花岗岩, 使根系能够穿缝而植。 2) 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 3) 植物向阳的特征。 4) 黄山山谷风大。 4. 黄山云海成因: 1) 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2) 山高谷深,林木繁茂,蒸发量大。 3) 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山谷风明显,影响云雾变化。
二、澳大利亚大堡礁
1. 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2. 成因: 1) 大堡礁附近海水温度在 21——38℃,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小,平 均盐度 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平静。 2) 这一带在地质历史上是缓慢的沉降地带,大堡礁正是在地壳缓慢的下沉 过程中,由一代又一代珊瑚虫骨骼堆积而成。 3. 珊瑚礁的成长:岸礁 → 堡礁 → 环礁 4. 岛屿分类:大陆岛、火山岛、冲击岛、珊瑚岛。
三、云南元阳梯田
1. 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临近元江。元阳梯田由哈尼族人民创造。 2. 成因: 1) 元阳周围的哀牢山,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加上附近元江的 水汽蒸发,形成了云雨。 2) 哈尼族在高山上修建了水渠网络,进行引水灌溉,形成梯田。 3. 景观特色: 1) 初春:如一条银链。 2) 三四月:如绿色的地毯 3) 夏末秋初:一片金黄 4) 冬:一面面光亮的镜子。
四、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 塞纳河右岸:戴高乐广场、凯旋门、爱丽舍宫、卢浮宫 2. 西岱岛:巴黎圣母院 3. 左岸:埃菲尔铁塔
五、其他著名景点

1. 中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 2. 中国四大名塔:登封嵩岳寺塔、应县释迦塔、大理千寻塔、洪洞飞虹塔 第四章
第一节
旅游开发与保护
旅游规划
一、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 作用: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 条件。旅游景区规划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根本保证。 2.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经济、社会 3. 内容:
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1. 依据:旅游景区规划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 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 2. 意义:旅游景区规划,对提升旅游景区的品味,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 旅游景区的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3. 方法: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需要对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大量资料,对 旅游景区开发的外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 4. 旅游规划的核心包括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1) 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 景观资源综合分析 ? 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旅游活动特点分析

? 开发潜力分析 2) 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 游赏系统规划 ? 服务系统规划 ? 旅游活动组织规划 ? 保护系统规划 ? 分期实施方案规划 5. 旅游规划中的问题: 1) 品牌之争 2) 重复开发现象严重 3) 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 4) 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 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2) 对生物的危害 3) 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4) 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2. 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1) 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2)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3) 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 于密集、交通拥挤。
二、旅游环境容量
1. 提出:针对日益严重的旅游环境问题 2. 概念: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 游活动量,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3. 分类: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4. 措施: 1) 在饱和区收取门票之外的附加费。 2) 在饱和区设置限流措施。
三、旅游环境保护

1. 2. 3. 4. 5.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禁止计划、施工中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 要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绿色”旅游六要素。 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设计旅游活动
第五章
第一节
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1. 主观因素: 1) 旅游动机: ? 目的:消遣娱乐、追新求奇、了解异地或异国文化、探亲访友。 影响:个人知识和经验、内心印象、交通与人文环境的变化、旅游 价格等。 2) 个人偏好: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等。 2. 客观因素: 1) 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经济收入、游客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 2) 闲暇时间
二、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
1. 渠道: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 2. 收集的信息: 旅游资源的特色、 旅游地的空间可达性、 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大致的旅游费用。 3. 旅游从出发地到旅游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
三、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1.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2. 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 成为人们旅游的一大动力。 3. 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旅游时间比是单纯旅行时间与旅游目的地游玩的时间 比值。
四、保证旅游安全
1. 首先是旅游过程中的交通安全。

2. 其次是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 3. 旅游准备。
五、旅游注意点
1. 2. 3. 4. 5. 6.
行前预先规划旅游线路,充分了解交通状况。 登山前特别要注意服装和鞋子。 行前注意气象预报,适时增减衣物。 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 注意自身旅游安全,不去未开发地区游玩。 注意林区放火。
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一、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
1. 环境破坏 2. 环境污染 3.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二、生态旅游
1. 定义: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2. 特点: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3. 功能: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科普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