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转自中科院救星益生菌小组编辑

文章来源:武汉病毒研究所发布时间:2015-12-09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不可否认的现实却是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大家,特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逐步变化及环境污染的影响,近年来各种慢性病更是呈井喷趋势。虽然人们常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吃的东西比以前营养丰富了,国人的健康水平却并没有明显改善,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

号杀手,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大家不禁要问: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产生的真正原因

又是什么?真正健康的身体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了解却非常有限。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被尊称为“乳酸菌之父”的梅契尼科夫就认为: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的人体自身中毒学说认为人体垃圾因为某些原因过量沉积在体内,导致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但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据,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新引起重视,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一些国家相继实施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并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有数据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总数约10的14次方、1000-2000 余种、重量约为1-2 公斤

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的总数超过330 万,约为人类

编码基因总数的100倍,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肠道微生物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共生、益生和病原微生物三大类,其中主要是细菌,也包括真菌、病毒和噬菌体,它们在人体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

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肠道微生物这一“器官”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屏障、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等,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营养,还能够合成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供我们利用,并可以将产生的毒素加以代谢,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高脂肪的饮食可以导致有益的双歧杆菌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物质合成与代谢功能外,肠道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分泌抗体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并进一步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维持

的免疫平衡在机体自身免疫疾病的预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某

些因素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改变时,会进一步影响到人的其它免疫系统,这种免疫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不仅影响人体肠道本身的功能,还通过调控人的免疫系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影响人的健康。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神秘面纱正在被逐渐揭开,下面举几个最新的研究进

展来说明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肥胖是否是一种疾病虽然有不少争议,但肥胖引起的各种疾病却是不争的事实。研究结果虽然已经揭示了肥胖和不肥胖人群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均存在差异,但肥胖是否是由特

定细菌导致的却一直没有直接证据。最近,德国科学家终于揪出了导致肥胖的“元凶”:一种称为多枝梭菌(Clostridium ramosum)的

细菌。他们连续4 周分别给小鼠喂食高脂肪和低脂肪食物,结果饲

喂高脂食物的小鼠盲肠中多枝梭菌的比例比饲喂低脂肪食物的提高

约4倍,他们猜测这种菌导致肥胖的原因是可以提高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但小鼠的结果是否适用于人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的一项研究对345位国人的肠道微生物进行测序,结果显示II型糖尿病患者中肠道微生物

菌群失调,肠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一些有益菌消失,具体表现为一些常见的产丁酸盐细菌的丰度下降,而各种条件致病菌有所增加,其他一些诸如具有还原硫酸盐和抗氧化胁迫能力功能的微生物丰度也

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美国一家公司研制了一种制剂来改善肠道微生

物的微生态环境,4 周内即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

制。

肠道微生物与高血压: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与血压调控相关。科学家通过对两个主要的SCFAs受体敲除小鼠的研究发现,抗生素处理受体敲除小鼠导致肠道微生物减少,小鼠血压升高。丙酸盐是SCFAs 的一种,当给小鼠提供丙酸盐时,它们的血压会出现快速且剂量依赖的下降,而敲除丙酸盐受体的小鼠对这种效应特别敏感。除短链脂肪酸外,肠道益生菌产生的一些物质如γ-氨基丁酸也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

肠道微生物与慢性炎症性肠病:在正常条件下,肠道并不产生果糖。最近发表在 Nature的一项研究发现患有慢性炎症性肠病的小鼠肠道会主动产生果糖,为益生菌生长提供营养,以对抗有害菌的滋生。小鼠的这种肠道主动滋养益生菌的机制源于一种编码果糖合成酶基因的功能。缺乏该基因的小鼠果糖合成能力丧失,益生菌的生长受阻,病原菌则趁虚而入,最终导致慢性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肠道微生物与肝硬化: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通过对98个肝硬化患者和83个健康人的粪便样本进行深度测序及全微生物群关联分析,建立了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基因集,发现肝硬化患者一些细菌比健康人明显减少,而另外一些菌在肝硬化患者增多。通过基因标记物的聚类分析,发现 28 种细菌与肝硬化密切相关,共有7.5万多个基因在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志愿者粪便呈现显著差异。这项研究不仅从肠道菌群发生紊乱的角度揭示肝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

获得的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微生物基因还可用作肝硬化的临床诊

断。

肠道微生物与肿瘤:高脂肪饮食会改变肠道微生物,刺激肠道肿瘤的生长。这里以肝癌为例来说明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形成的关系。日本科学家发现肝癌的形成与肥胖和肠道微生物之间关系密切。他们给肥胖和正常鼠饲喂能致肝癌的化学物质,结果所有的肥胖鼠都患上肝癌,仅有 5%的正常鼠患上肝癌。采用抗生素清除肠道微生物后,肥胖鼠肝癌的发病率大幅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一些属于硬壁菌门的肠道细菌产生脂多糖,其中一部分脂多糖被细菌转化为有毒的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 DCA)。肥胖鼠血液中 DCA浓度较高,这些脂多糖和DCA到达肝脏后积累,引起炎症和 DNA损伤,最终导致肝癌。与正常鼠相比,肥胖鼠产生 DCA 的肠道微生物更多,因此导致肥胖鼠更容易患肝癌,人为提高DCA浓度后肝癌发病率也会相应升高。

肠道微生物与神经行为类疾病: 最近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可以

通过肠-脑轴(gut-brain axis)调控宿主的一系列行为。以自闭症为例,自闭症儿童通常临床表现都患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进行的大规模调查显示,自闭症儿童患胃肠道疾病的比例比有其他类型疾病的儿童相比高两倍。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给患有自闭症的小鼠喂食一种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后,自闭症小鼠肠道的渗透性得到改善,并使其肠道内微生物种群更接近正常小鼠,小鼠行动不灵活以及焦虑等症状减轻。通过代谢组学分

析小鼠血清中的代谢物谱,发现肠道细菌通过影响一些代谢物的水平来影响小鼠行为,给正常小鼠注射其中的一种代谢物可以导致其行为不正常。

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类疾病: 最近多项研究都证实肠道菌群的失调能够影响宿主免疫系统,从而产生自体免疫疾病。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对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粪便微生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类风湿关节炎与一种称为普氏菌(Prevotella copri)的细菌密切相关,这些病人普氏菌的丰度与一些有益菌的减少或者消失有关。

肠道微生物与生物钟:最近以色列科学家进行了有趣的实验:首先他们对保持正常昼夜节律的小鼠粪便菌群分析,发现高达 60%的肠道细菌绝对和相对比例都存在昼夜节律波动。他们进一步又通过对正常生活节律和经常来往美国和以色列长途旅行的人群的粪便进行分析,发现在倒时差前、中和后期,这些人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非常类似于小鼠实验的结果,倒时差的人肠道菌群发生类似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特征的改变。更有趣的是,将倒时差过程中受试者的粪便移植给健康小鼠,这些小鼠体重会增加,血糖和体脂肪都高于对照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经常熬夜的生活习惯对健康是有影响的,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健康有益也在这里找到了科学的答案。

从以上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产生的最新研究进展不难看出,肠道微生物在维持人体健康和疾病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疾病都直接或者间接与肠道微生物处于失衡状态有关。除疾病的产生与肠道微生物直接相关外,便秘、口臭、口腔溃疡、内分泌失调等我

们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一些毛病也与肠道微生物的失衡相关。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者手术后会使用抗生素,常常会有便秘、口苦、口腔异味加重、食欲不佳等症状,其原因是抗生素不仅杀死了病原微生物,也消灭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导致人感觉不舒服。

既然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如此重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么样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来保持健康并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大家熟知的益生菌和就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酸奶就是通过益生菌发酵生产的,不仅有助于改善体重,对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症、高血压等都有缓解作用。最近一项大规模的跟踪调查表明,每天食用一定量的酸奶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患病率,但其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有人认为酸奶中的益生菌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减轻炎症。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益生菌和益生元出售,但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只有在达到一定的量时才有效果,市售的不同品牌酸奶益生菌的种类不同,除有添加剂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益生菌的活力也可能下降,因此自己动手做酸奶不失为一个经济而有效的选择。需要强调的是,尽管酸奶对人体有益,但不是特效食品,只有长期坚持食用才会得到理想的效果。

除益生菌外,人的粪便也可以用来治病。也许最近大家看到美国有公司建立粪便银行的新闻,实际上是通过收集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来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例如,由于服用抗生素导致其他细菌大量死亡,艰难梭菌在肠道中过度繁殖,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采集健康

者的粪便,经处理后通过不同途径送入病人肠道,这些粪便提取物中含有的正常肠道菌群可以抑制艰难梭菌的过度繁殖,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的临床实验结果都证明该方法治疗的有效率在90%以上。

除利用我们自身的肠道微生物资源外,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微生物达到提高和改善肠道微生物功能的目标,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可喜进展。美国研究人员在一种益生菌表达能够抑制食欲的一个基因,让喂食高脂肪饮食的小鼠饮用含有这种益生菌的水,8周后小鼠食物摄入量明显降低,而且脂肪、胰岛素耐受和脂肪肝程度都比接受对照菌株的小鼠明显降低,停止给菌后4周还可以维持同样效果,相信采用类似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将不再是遥远的事情了。此外,研究人员设想使用针对某种特定细菌的噬菌体,通过调节肠道有害细菌的比例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噬菌体,其宿主是与糖尿病和一些肠道疾病有关的拟杆菌。由于噬菌体特异性强及更方便进入肠道发挥作用,因此相对来说这种方法也会更加安全有效。

尽管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还有许多待解之谜,一些难题还有待破解,如很多肠道微生物目前还没有办法单独培养,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肠道微生物影响健康的密码将会被一一破解,实现通过调理肠道微生物保持健康的身体也将不再是梦想,也必将会对今后的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通过本文了解了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真正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实现我的健康我做主的目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后答案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通过()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霍乱与破伤风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 A、50% B、30% C、40% D、20%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2018年度尔雅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1 根据基因重排,流感病毒共可产生()种病毒。(1.0分) 1.0分 ?A、 256种 ? ?B、 257 ? ?C、 258种 ? ?D、 259种 ? 我的答案:A 2 病毒的大小大概为()。(1.0分) 1.0分 ?A、 10纳米-200纳米

? ?B、 20纳米-300 纳米 ? ?C、 30纳米-400纳米 ? ?D、 40纳米-500纳米 ? 我的答案:B 3 ()是DNA转移杂交的第二步。(1.0分)1.0分 ?A、 将DNA从胶转移到膜 ? ?B、 在膜上进行杂交、显色 ? ?C、 电泳将DNA片段分开 ? ?D、

得到有关基因位置的信息 ? 我的答案:A 4 截止2008年,中国的艾滋病位居世界第()。(1.0分) 1.0分 ?A、 十四 ? ?B、 十五 ? ?C、 十六 ? ?D、 十七 ? 我的答案:A 5 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总数在2007年达到了()人。(1.0分)1.0分 ?A、

3300万 ? ?B、 2500万 ? ?C、 2000万 ? ?D、 1200万 ? 我的答案:A 6 流感病毒基因组是由()个片段组成的。(1.0分)1.0分 ?A、 5 ? ?B、 6 ? ?C、 7 ?

8 ? 我的答案:D 7 1498年,西班牙商船队将梅毒带入()。(1.0分) 1.0分 ?A、 亚洲 ? ?B、 欧洲 ? ?C、 印度 ? ?D、 美洲 ? 我的答案:C 8 双相生活史的真菌,在人体内主要是以()方式生长。(1.0分)1.0分

丝状 ? ?B、 群落状 ? ?C、 酵母型 ? ?D、 腐生型 ? 我的答案:C 9 如果不进行适当治疗,黑死病的死亡率达到()。(1.0分)1.0分 ?A、 0.6 ? ?B、 0.65 ? ?C、 0.7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82.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201062J】JJPublicHealthandClinicalMedicineV olume6,Number2,May2010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翁幸鐾,糜祖煌 术专家论坛术 通讯作者:糜祖煌(1962一),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1982年毕业于镇江医学院(现改为江苏 大学),研究员,任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所长;任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常务编委,编辑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世界感染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审稿专 家,中华医学会微免学会支原体学组成员,亚洲支原体组织(AOM)理事;先后在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Ⅸ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世界感染杂志》 和国外专业期刊发表论着,述评,专家论坛栏目文章共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个,省市基金项目多个;参编专着3部.主要研究方向:从事微生物分子鉴定,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及菌株亲缘性分析等. 摘要:人体肠道定植的微生物群落绝大多数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它们就像器官一样行使实质性功能. 一 旦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本文阐述了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以及微生物群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并探讨了治疗方案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Q939.121文献标识码:A 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ndDiseasesWENGXing-beM1Zu—huang2(| Departmentof MedicalLaboratory,NingboNO.Hospital,Ningbo,31501~China,2Departme ntofBioinformatics,Wuxi CloneGen—TechInstitu把.Wuxi,214026.Chma1 Abstract:Themajorityof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reharmlessorevenbene ficialbyperforming functionsessentialforoursurviva1.Shiftsinthemicrobialspeciesthatresideino urintestineshavebeen associatedwi也alonglistofpathogenesis.Thereviewprovidedanoverviewontheformationof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目录 摘要: ............................................................................................................................. - 1 - 关键词:.......................................................................................................................... - 1 - 引言................................................................................................................................. - 1 -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 ....................................................................................................... - 2 - 1.1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的利与弊............................................................................ - 2 - 1.2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与人类健康........................................................................ - 2 - 2、微生物与工业的关系.................................................................................................. - 3 - 2.1微生物对工业发展的意义................................................................................... - 3 - 2.2新兴微生物技术 ................................................................................................. - 3 - 2.3新兴微生物技术的优势与人类健康 .................................................................... - 4 - 3、微生物与农业生态环境 .............................................................................................. - 4 - 3.1 二十一世纪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 4 - 3.2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 4 - 3.2.1有效微生物技术 ....................................................................................... - 4 - 3.2.2微生物肥料 .............................................................................................. - 5 - 3.2.3土壤微生物 .............................................................................................. - 5 - 3.2.4微生物循环农业 ....................................................................................... - 5 - 4、微生物与医药卫生的关系 .......................................................................................... - 6 - 4.1微生物病源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6 - 4.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 6 -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很多人认为,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即便有关也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但事实上,微生物和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身体的表面和内部,尤其是在肠道里,不为人知地“居住”着许多微生物。在人体内,渺小的微生物最有“发言权”。 我们体内有2公斤重的细菌,但是其中只有大约20%可以被培养和研究。绝大多数的“人体房客”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也还不被理解。 1、基本概念及综述 1.1 肠道微生物的定义:是一类生长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多变的生态系统。这是在已发现的生态系统中细胞密度最高的系统之一。该系统中积聚着大量的微生物,同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紧密地接触在一起。 人类肠道微生物:即生长在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 1.2 肠道微生物的类别: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正常菌群,第二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为外籍菌群。 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约为1014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过路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1.3 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小肠微生物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的微生物结构之间。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远段回肠,厌氧菌的数量开始超过需氧菌,其中大肠杆菌恒定存在,厌氧菌如类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都有相当数量。在回盲瓣的远侧,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肠细菌浓度高达1011~1012 CFU/mL(CFU即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细菌总量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其中厌氧菌达需氧菌的103~

肠道菌群生物学意义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

健康研讨:肠道菌群生物学意义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抗过敏益生菌“台敏乐”典型代表新选择 摘要:肠道菌群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其在宿主消化营养免疫发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0~3岁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间窗,其与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同步,是形成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可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引起婴幼儿过敏性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婴幼儿早期肠道菌群紊乱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2004年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针对全球过敏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于2006年公布:在33个国家进行的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国家的13.9亿人口中,约22%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婴幼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是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可持续数年,并逐步发展成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本研究就肠道菌群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几种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作一综述。 一、肠道菌群的建立及生物学意义 新生儿刚出生时胎粪是无菌的,出生后大约2h即可从肠道检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即微生物开始在肠道定植,最终形成以厌氧菌为优势菌的菌群结构,此过程一般需3年左右的时间。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定植,宿主的黏膜屏障和免疫系统也在发育成熟,主要体现在出生后肠上皮细胞增殖增强,淋巴细胞开始迁移分化。出生后到脱奶期(0-1岁)是To11样受体(To11-like receptor,TLR)介导的免疫耐受形成的关键时间窗,期间肠道菌群的异常定植会导致TLR表达异常,免疫耐受无法正常形成。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受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环境卫生和抗生素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健康成人肠道栖息着约1014个细菌,多达近1000~1150种细菌。肠道菌群承载着人类后天获得基因,参与人类正常生理和疾病病理过程,是被遗忘的特殊器官。生理状态下,肠道菌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维持和增强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内的共生菌通过占位性保护效应、营养代谢产生有机酸和拮抗作用发挥生物屏障功能。 2、促进固有和获得性免疫的发育成熟:肠道菌群能够通过不断刺激局部或着全身免疫应答来促进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GALT)的发育,可激发Th1免疫应答,平衡Th1/ Th2,共生菌DHN特定的CpG基序能刺激Th1细胞分化。 3、刺激肠道分泌sIgA: sIgA黏附于肠道黏液层,阻止病原微生物的黏附并促使其随肠道蠕动排出体外。 4、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肠道共生菌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KB的活性(普氏粪杆菌),或通过抑制NFKB的抑制剂IKB的磷酸化、泛素化、降解,或通过促进NFKB的亚基ReIA 出核,减弱其转录因子功能(多形拟杆菌),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这显然已经不能简单地用遗传因素来解释。Strachan提出的“卫生假说”认为,生命早期因缺少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接触,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进而增加了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细菌和病毒感染引发的自然免疫可以诱导Th1细胞因子的释放,胎儿及初生时免疫反应以为主,随着出生后环境中抗原的刺激,免疫反应逐渐向Th1转化,达到“Th1/Th2平衡”。如今随着家庭大小、生长环境、个人卫生、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过度卫生”的环境使得婴幼儿受环境中抗原刺激的机会减少,造成机体免疫反应向Th2偏移,分泌的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增多,刺激B细胞产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选修课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属于什么传染病? 1.0 分 A、 血液传染病 B、 呼吸道传染病 C、 消化道传染病 D、 体表传染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艾滋病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 1.0 分 A、 1990年 B、 1980年初 C、 1969年 D、 1959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霍乱弧菌进入人体后的感染方式是:() 1.0 分 A、 进入细胞内,产生毒素,引起细胞排出水和盐分 B、 进入细胞内,产生毒素,分解细胞内蛋白质和核苷酸 C、 吸附到细胞表面,产生毒素,分解细胞内蛋白质和核苷酸D、 吸附到细胞表面,产生毒素,引起细胞排出水和盐分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在1817年-1923年期间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次霍乱大流行? 0 分 A、 7 B、 6 C、 5 D、 4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5 1947年流感病毒的流行株的血清型是() 1.0 分 A、 H1N1 B、 H2N2 C、 H3N2 D、 H5N1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所谓的条件致病指的是:() 1.0 分 A、 一般不致病,只有在接触到真菌的时候才致病 B、 一般不致病,只有体重超过一定标准时候才致病C、 一般不致病,只有在环境温度降低时才致病 D、 一般不致病,只有在机体免疫防御机能受损时才致病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

卫星病毒是什么? 1.0 分 A、 蛋白质病毒 B、 核酸病毒 C、 糖病毒 D、 寄生于病毒的病毒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 在()中发现与人类SARA非常相似的病毒。 1.0 分 A、 鸟 B、 猴子 C、 狗 D、 果子狸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转自中科院救星益生菌小组编辑 文章来源:武汉病毒研究所发布时间:2015-12-09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不可否认的现实却是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大家,特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逐步变化及环境污染的影响,近年来各种慢性病更是呈井喷趋势。虽然人们常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吃的东西比以前营养丰富了,国人的健康水平却并没有明显改善,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 号杀手,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大家不禁要问: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产生的真正原因 又是什么?真正健康的身体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了解却非常有限。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被尊称为“乳酸菌之父”的梅契尼科夫就认为: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的人体自身中毒学说认为人体垃圾因为某些原因过量沉积在体内,导致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但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据,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新引起重视,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一些国家相继实施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并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有数据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总数约10的14次方、1000-2000 余种、重量约为1-2 公斤 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的总数超过330 万,约为人类 编码基因总数的100倍,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肠道微生物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共生、益生和病原微生物三大类,其中主要是细菌,也包括真菌、病毒和噬菌体,它们在人体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 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肠道微生物这一“器官”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屏障、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等,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营养,还能够合成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供我们利用,并可以将产生的毒素加以代谢,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高脂肪的饮食可以导致有益的双歧杆菌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物质合成与代谢功能外,肠道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分泌抗体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并进一步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维持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2018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1 【单选题】(B)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2 【单选题】通过(B)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3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A)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4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对)

【判断题】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错) 1.2 霍乱与破伤风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D) A、酸中毒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血压上升 2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A)。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3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A)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4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错)5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错) 1.3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 1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D)。 A、50% B、30% C、40% D、20% 2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C)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3 【单选题】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B)是其原发地。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 【判断题】 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对) 5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错) 1.4 黑死病 1 【单选题】通过(A)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 A、空气 B、食物 C、水源 D、唾液 2

食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四川化工高级技工学校 题目:食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班级:12本科化学工程1班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何绍华

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人类对食品微生物的利用,起源很早。远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国就会利用微生物酿酒。古书曾记载有:“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直到16世纪,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首次制成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后,才看到微生物。1857年,微生物学家L.巴斯德证实酒精的发酵过程由酵母引起,并经长期研究,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解决了当时法国由于酒的变质给酿造业带来的重大损失问题,开创了巴斯德灭菌法(现称巴氏灭菌法)。这种灭菌方法至今仍应用于酒、醋、酱油、牛奶、果汁等食品的灭菌。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化学和化学分析技术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学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尤其是70年代遗传工程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通过诱变、细胞融合等技术,选育出高产的发酵食品微生物优良菌株,可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工业的面貌。 对于食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我们分三个方面。 一、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生产各种食品 最常用的有酵母菌、曲霉以及细菌中的乳酸菌、醋酸菌、黄短杆菌、棒状杆菌等。可以制成的食品有:酒精饮料,乳制品,豆制品,发酵蔬菜,调味品。 用于发酵食品中的细菌,主要有醋酸杆菌、非致病棒杆菌和乳酸菌3种。 醋酸杆菌常见于腐烂的水果、蔬菜、酸果汁、醋和饮料酒中。属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兼性好氧,但易出现退化型。退化型菌体出现枝状、丝状等弯曲状。老培养物中的菌株革兰氏染色也常常出现变化。醋酸杆菌能氧化乙醇使之成为乙酸,因而是制造食醋的主要菌种。 非致病棒杆菌经常从土壤、水、空气和被污染的细菌培养皿或血平板中分离得到。非致病棒杆菌中的谷氨酸棒杆菌、力士棒杆菌、解烃棒杆菌经常用于味精(L-谷氨酸盐)的生产。它们能将糖分解成有机酸,并将含氮物质分解成铵离子,再进一步合成谷氨酸并积累于发酵液中。 乳酸菌能产生乳酸,是发酵乳制品制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菌。按其对糖发酵特性可分为同型发酵菌和异型发酵菌。 真菌类的代表就是酵母了。 酵母属真菌,酵母细胞多为单细胞,有球形、卵圆形、圆柱形、柠檬形、梨形等。在特定条件下某些菌种形成延长的细胞长链,形状与霉菌菌丝相似,称为假菌丝。 酵母细胞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酶和无机盐等。其中蛋白质含(按干基计)一般为51~55%,有的甚至更高。组成此蛋白质的氨基酸有13种以上,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吸收。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已知有14种以上,而且绝大多数是水溶性的。因此酵母是良好的蛋白质资源。 还有一类就是霉菌。 霉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称。它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凡在营养基质上长有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霉菌有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和地霉属4个属。 毛霉属具有毛状的外形,无假根和匍匐枝,菌丝无横隔,孢子囊梗直接由菌丝体生出。繁殖方式可以由子囊孢子直接萌发,也可由接合孢子进行繁殖。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期末考试有正确答案

1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属于什么传染病?1.0分 A、?血液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C?消化道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C :我的答案C 正确答案: 2 艾滋病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1.0分 A、?1990年?、B?. 1980年初?C、?年1969?、D?1959年?B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 3 霍乱弧菌进入人体后的感染方式是:()1.0分 A、?进入细胞内,产生毒素,引起细胞排出水和盐分? B、?进入细胞内,产生毒素,分解细胞内蛋白质和核苷 酸?、C?吸附到细胞表面,产生毒素,分解细胞内蛋白质和核苷酸?D、?吸附到细胞表面,产生毒素,引起细胞排出水和盐分 ?. D :D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4

年期间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次霍乱大流行?1817年-1923在1.0分 A、?7?、B?6?、C?5?D、?4?B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B 5 年流感病毒的流行株的血清型是()19471.0分 A、?H1N1?. 、B?H2N2?、C?H3N2?、D?H5N1?A A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6 所谓的条件致病指的是:()1.0分 、A?一般不致病,只有在接触到真菌的时候才致病?B、?一般不致病,只有体重超过一定标准时候才致病?C、?一般不致病,只有在环境温度降低时才致病?D、?一般不致病,只有在机体免疫防御机能受损时才致病. ?D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D 7 卫星病毒是什么?1.0分 、A?蛋白质病毒?B、?核酸病毒?、C?糖病毒?D、?寄生于病毒的病毒?D :D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8 SARA非常相似的病毒。在()中发现与人类1.0分

、A?鸟 ?B、?猴子?C、?狗?D、?果子狸?D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 9 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抗体是蛋白质多聚体分子? B、?抗体全都是呈现球状,又称为免疫球蛋白? C、?所有动物都能产生抗体 ?、D?. 只有人才会产生抗体?A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A 10 快速检测的基础是()。1.0分 A、?PCR? B、?生物芯片?、C?核酸杂交?D、?核酸序列分析?A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11 已经实施的艾滋病的防治措施不包括 1.0分 、A?. 药物治疗?B、?注射疫苗?C、?提供一次性注射器?、D?宣传?B :我的答案B 正确答案:12

尔雅通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后测试题答案

原核微生物与疾病 1伤寒可能首先引起()出血和穿孔。 A、肺 B、肾 C、冃 D肠道 我的答案:D 2细菌性痢疾主要是通过()传播的。 A、唾液 B、水源 C食物 D、体液 我的答案:C 3伤寒沙门氏菌是通过()传播的。 A、空气 B、唾液 C水源 D接触 我的答案:C 4志贺氏菌属任意一种细菌都可以感染伤寒。() 我的答案:X 1关于破伤风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厌氧细菌 B、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C、棒槌状 D经飞沫传播感染 我的答案:D 2 ()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 A、血压上升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酸中毒 我的答案:C 3破伤风感染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我的答案:× 4破伤风感染后可能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我的答案:× 1 ()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A、95% B、90% C、85% D、80%

我的答案:B 2不治疗的情况下,梅毒的死亡率约为()。 A、20% B、30% C、40% D、50% 我的答案:A 3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 我的答案:× 4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我的答案:√ 1结核病主要通过()传播。 A、唾液 B、水源 C食物 D、空气 我的答案:D 2黑死病是由()从野生鼠传播到人。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跳蚤 我的答案:D 3结核病可以使染病组织、器官中形成酸化的结核。() 我的答案:× 4黑死病得名是因为死时血液颜色远比正常血液颜色深,几乎呈黑色。我的答案:× 1针对结核病的治疗,短程观察化学治疗需要连续用药()以上。 A、3个月 B、4个月 C 5个月 D、6个月 我的答案:D 2 ()发现了结核分支杆菌是结核病的致病细菌。 A、巴斯德 B、李比希 C科赫 D、胡克 我的答案:C 3卡介苗能够有效预防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广泛推广。()我的答案:× 4早期针对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消除了患者的症状,的细菌。 并没有完全消灭其体内() 我的答案:√

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摘要胃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存在着动态平衡,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就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就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因素以及饮食、胃肠道微生物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腹泻、慢性回肠末端炎、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儿童孤僻症等急慢性疾病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从而引起人们对胃肠道微生物平衡的重视,也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胃肠道微生物平衡:急性疾病: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主与外部环境建立起一个动态平衡,而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亦是相对稳定的,但它们易受饮食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发疾病或加重病情(1)。近20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体内低度的、全身性的慢性炎症是肥胖、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衰老和老年疾病以及很多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最近有学者发现,饮食不当造成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可能是这些慢性炎症的根源(2)。由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疾病包括多种肠炎、肥胖、肠癌甚至肝癌。有数据显示,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临床患病的概率约为2%-3%(1)。因此,饮食结构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以下我们拟队饮食结构或饮食中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极其导致的人体健康变化进行探讨。 1 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道是一个通过食物与外部坏境频繁接触的器官,自口腔至直肠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从口腔接近中性的环境到胃的酸性环境(pH2.5-3.5)对多数微生物有破坏作用,此时每克消化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的数量为10000,而且主要以革兰阳性的链球菌、乳杆菌和酵母菌为主。进入十二直肠后,由于消化液的增加(如胆汁、胰液)以及停留时间短,十二指肠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存,此时微生物的组成不稳定,仅以极低的限数存在(3)。进入空肠和回肠后,微生物的数量开始增加,而且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小肠末端,除了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的数量级增长外,其他一些革兰阳性兼性氧菌如大肠菌科的细菌以及专性厌氧菌群,如拟杆菌和梭杆菌也开始出现,甚至在回盲部之前严格厌氧微生物已开始出现,此后(即在盲肠之后)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在数量上超出兼性厌氧的微生物100-1000倍,此时细菌的数量可达到10^12cfe/g(3)。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肠道菌有7个门的细菌组成(4)。这种构成是肠道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共同并且双向进化的结果。其中,宿主因自然选择压力要求肠道微生物群趋于稳定。这些压力包括宿主在生理方面的存活压力、外界生存条件形成的肠道环境压力等(5)。因此,人体成年后肠道中菌群的门类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只是优势菌“种”存在个体差异。 2 食物中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 一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摄入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衡,并致人体患病。目前,发现能引起食源性胃肠道疾病的致病菌有10种左右。另外,病毒也能引起肠道菌失衡。 残留在动植物产品中的兽药、抗生素、苯酚、对甲酚、吲哚等化学物质,也会对人体肠道的平衡长生影响,还会对肠道定植菌的屏障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肠道菌群失衡。Jeong等(5)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梭杆菌和乳酸菌对黄霉素最为敏感,真菌和梭杆菌对奥奎多司最为敏感(奥奎多司为光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中众多细菌

人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从一出生开始就有微生物寄生,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性对稳定的微生物菌落平衡。肠道微生物菌落与宿主健康状况的关系十分密切。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菌落与疾病维持着一个简单的关联,但目前还不清楚微生物群的变化是否会精确地引起疾病或者只是简单地反映某种疾病的状态。进一步说,还不清楚微生物平衡是如何或者为什么会朝着菌群失调这种非健康的方向变化。目前的研究认为有三个因素可能会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1、抗菌药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可能大量杀死某一类型的微生物,从未破坏人体微生物群落。2、饮食。人们的日常饮食会影响人体内微生物的组成,而且食物中的一些化学制剂或者与某些化学制剂具有类似功能的成分都有可能影响体内的微生物菌落。3、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也会改变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状况,可能引起一些微生物的增加,同时也会降低某些微生物的数量。人体肠道微生物菌落异常与自身免疫疾病、肥胖、糖尿病、自闭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很多疾病或健康问题相关。 治疗癌症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期刊《科学》上报告说,常用于癌症化疗的药物环磷酰胺能够破坏肠道黏液层,让肠道细菌进入循环系统,其中一些到达脾和淋巴结的细菌能促进形成免疫细胞,而后者会攻击癌细胞。但当研究人员用抗生素杀死实验鼠的肠道细菌后,环磷酰胺间接促生免疫细胞的能力会大大降低。 《科学》同期发表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另一项研究显示,科研人员选取正接受化疗、存活率为70%的癌症实验鼠,并用抗生素杀死其肠道细菌。结果导致这些实验鼠摄入的化疗药物不再起作用,它们的存活率在两个月后下降到20% 生物夺氧 需氧微生物,特别是芽胞杆菌消耗肠道内的氧气,形成厌氧的环境,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有害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增值,防止发病。 双歧杆菌 1、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下痢和胃肠障碍等; 2、抗肿瘤; 3、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和提高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题库

1.1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1. 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出血和穿孔。A A、肠道 B、胃 C、肾 D、肺 2. 通过()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B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3. ()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B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4.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 5.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 1.2霍乱与破伤风 1. 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D A、酸中毒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血压上升 2. 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次。A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3. 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A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4.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 5.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 1.3梅毒与幽门螺杆菌 1. 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D A、50% B、30% C、40% D、20% 2. 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是其原发地。B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3. 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是十二指肠溃疡。C A、95% B、85% C、90% D、80% 4.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 5.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 1.4黑死病 1. 通过()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A A、空气 B、食物 C、水源 D、唾液 2. 黑死病的传播途径是由()从野生鼠传播到人。A A、跳蚤 B、唾液 C、水源 D、空气 3. 黑死病的死亡率达到()的前提是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治疗。A A、75% B、60% C、45% D、30% 4.可以使染病组织、器官中形成酸化的结核的是结核病。× 5.死时血液颜色远比正常血液颜色深,几乎呈黑色,这也是黑死病的得名原因。× 1.5结核病 1. 结核分支杆菌是结核病的致病细菌,这一成果是由()发现的。B A、巴斯德 B、科赫 C、李比希 D、胡克 2. 连续用药()以上是针对结核病的短程观察化学治疗所需的时间。A A、6个月 B、5个月 C、4个月 D、3个月 3. 肺结核发病率回升的原因包括()。ACD A、部分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B、人员流动减少,传播范围扩大 C、免疫缺陷人群数量增加 D、细菌产生耐药性 4.能够有效预防结核病方法是注射卡介苗,这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广泛推广。× 5.早期针对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并未完全消灭其体内的细菌,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消除了患者的症状。()√

情绪与肠道微生物_张丽君

中国食品报/2013年/9月/10日/第005版 营养产业 情绪与肠道微生物 张丽君 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保证着有机体的生存和适应,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情绪也是个体差异的来源,是许多个性特征和心理病理的关键成分。一直以来,情绪的研究都离不开大脑神经系统。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能够影响宿主的大脑和行为,甚至诱发精神疾患。肠道细菌能影响小鼠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肠道徽生物还与高血压、高血脂、慢性疲劳综合征、肥胖等慢性炎症状态有关,甚至与孤独症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有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迈克尔·格尔森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控制人类以及某些哺乳动物情感的五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多让人情绪愉快的激素,95%是在肠道里面合成的。格尔森等人强调,情绪的很大部分受肠道神经系统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肠道微生物平衡将是日后治疗情绪相关疾病的一个关注点。本文将总结各种情绪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深入探讨肠道微生物对脑和行为的影响。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肠道微生物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指一组以不能通过休息得到缓解的疲劳为主要特点,并伴有头痛、咽喉痛、肌肉关节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常规检查没有异常发现,无法归入已知任何疾病的综合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临床上以精神紧张、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呈日益增高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此病危及世界人口的20%—25%。因此,CFS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临床研究发现,CFS患者胃肠道功能失调,,黏膜免疫异常,循环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与健康被试者相比,CFS患者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包括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粪链球菌则大量增加。另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还可能与CFS患者的认知及情绪状态,特别是焦虑有一定的关系。 目前,补充有益菌的制剂对CFS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还能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疲惫,甚至能改善神经认知功能。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组的研究,随机选取39名CFS患者,每天接受干酪乳杆菌(2.4×1010cfu)或安慰剂,持续两个月。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根据粪便样本检测分析病人的肠道菌群,并且使用贝克抑郁量表和贝克焦虑量表来评估病人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实验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乳酸杆菌组不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而且焦虑症状也明显减轻。 抑郁症与肠道微生物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核心症状是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及意志行为减退,还包括有不适宜的负罪感、自杀念头、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欲障碍等症状。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难治愈和高复发率等特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抑郁症是全球主要致残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在世界十大医疗疾病负担中排名第四,到2020年可能上升到第二位。在中国,1998年抑郁症已经占据疾病总负担的第二位,虽然预计到2020年将会降至第三位,但其所占比重仍然在增加,从6.9%上升到7.2%。 抑郁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一般认为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体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目前,关于抑郁发生机制的假说很多,但大都只能解释某些方面的原因,除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个性特征等心理学解释,抑郁症神经生化机制的假说主要有: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假说、BDNF假说以及细胞因子假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