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差异

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差异
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差异

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差异及治理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类本身的和解”昭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其实践基础是物质交往活动,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或体制的建构与完善过程。一句话,就是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再次,“两个和解”是内在统一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物质基础,“人类本身的和解”则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社会前提。诚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言,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和解”将成为真正的现实,到那个时候,“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

环境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华德文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 (2).结合具体问题,能够说环境问题新发展 2、过程和方法 (1)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门别类地简单解释当代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收集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当代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酸雨等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恰当的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教学重点: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课件制作 3、收集有关环境破坏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一、课前准备: 温室效应:危害、原因治理 全球臭氧层破坏:危害、原因治理 性环森林锐减:危害、原因治理 境问题水体污染:危害、原因治理 当代土地荒漠化:危害、原因治理 面临 的环 境问 题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上网搜索有关环境破坏的图片、资料 二、课堂生成: (一)要点1 全球性环境问题 使海平面升高”,尝试着解答下列问题: (1)你能理解温室效应? (2)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为什么会不断增加 (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影响?(4)据课本图1-3-4,谈谈受海平面升高威胁的海岸主要有哪些?

展的趋势 (1)指出森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讨论原因 (2)森林为什么被称为“大自然的调度室”? (3)森林面积将有什么变化?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知识点7 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过程——自习课本、小组讨论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课题: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考察,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认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1、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这是本单元知识的基础.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2、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3、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 难点: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的内涵 " 2、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讨论法 【教学工具】 人与环境模式图、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

图中①代表: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利用这些资源加工制成品,用于人类消费. 图中②代表: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图中③代表:人类在依赖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以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在塑造环境-在开发、利用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过程中不断地向环境施加作用力,不断地改变着环境提供资源和容纳、清除废物的能力,箭头③代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理解为对环境的良性影响,而另一个则代表人类建立在对自然规律无知和漠视之上的恶性影响. 图中④代表: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一方面对人类的活动具有承载力-既有提供资源的能力,又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即环境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并不是被动的,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是环境的反馈能力.当环境受到人类的良性影响时,它就可以为人类的继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可能性,当它受到恶性的影响时,就会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题来阻碍、破坏人类的发展 所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主要特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宏观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近三百年来,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①、②、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2.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③,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20世纪中叶发生的“④”,令人震惊。 3.生态破坏主要是⑤破坏,从而引起⑥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等。 4.人类的某些行动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如⑦、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⑧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⑨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⑩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的不可预见性。 2.的不可逆性。 3.的全球性。 学习交流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试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具有规模的全球性。

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互动探究] 1。读教材图1.4“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分析能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阅读教材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概括环境污染的类型。 3.生态破坏的核心是什么?其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全球性环境变化问题有哪些? 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探究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教材漫画《苦难的母亲》反映的地理现象是什么?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导学案5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导学案 课时教法分析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 1 ?让学生了解当代有哪些主要环境问题。 2 ?通过主要环境问题的学习,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3?让学生了解环境伦理观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4 ?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教学方案设计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以当前的环境问题导入,如全球气候变暖峰会的召开、森林的破坏、“垃圾包围城市”等以引起对当今主要环境问题的重视,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安排:阅读教材P17-25,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及[思考交流]-步骤1:导入新课。 -步骤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之[问题导思]-步骤 4:教师通过[例1]的讲解,结合教材中相关示意图,完成“要点研析”的讲解。 步骤8: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时主要内容,完成[课堂小结],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 后知能检测]。?步骤7: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表解读]并利用[图表应用]检查效果?步骤6: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25活动讲解完成“要点研析”的学习■步骤 5 :师生共同探讨“探究2”中的 相关问题 1. (1)成因: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活动的影响,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 度增加,温室效应增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如引起海平面升高,使一些沿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2 ?臭氧层遭到破坏 (1) 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2) 臭氧层破坏现象及原因: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有扩大趋势,北极、欧洲和我国青藏高_______________ 原上空也相继出现臭氧层变薄现象。科学证据表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氯氟烃是臭氧层遭破坏 的主要原因。 (3) 危害: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气候异常,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3 ?酸雨蔓延 (1) 概念:酸碱度(pH值)低于竺的各种大气降水。 (2) 原因: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_________________ 等酸性气体所致。 (3) 危害: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成荒漠、建筑物遭到腐蚀,被称为“空中死______________ 神”。 ⑷蔓延:英国一T欧洲和北美洲一T全世界。 4 ?森林锐减 (1)森林作用: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以及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被誉为“大自然的调度室”。 (2)锐减原因:乱砍滥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等。 「全世界森林面积已减少了一半 (3)表现欧洲的天然森林几乎全部消失 ■.亚洲和非洲一些木材岀口国成为木材进口国 5 ?水体污染 (1) 原因:人类生产与生活排放大量污水。 (2) 危害:大量人口因缺乏安全的饮用水而导致疾病;由于海洋污染,使赤潮等生态灾害频发;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6?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1) 成因: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旱害_______________ 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 危害:导致耕地沙化、生产能力减弱或丧失。 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1) 原因: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牛动物的大量捕杀。 (2) 危害:许多珍稀的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8 ?垃圾污染与危险废物转移 (1) 垃圾污染 ①特点: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范围广。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造成的污染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表现为过分消耗资源而带来的的环境影响,不但消耗了世界绝大多数的资源,还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局部性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事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庞大的人口压力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利用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其蕴藏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增加,对其开采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当代社会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巨大需求,更加剧了这些资源的耗竭速度。在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由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而把无污染技术和环境资源的管理置之度外,如不顾环境的影响,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教案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2.表现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当代环境问题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2.表现 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传统工业道路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先污染,后治理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思考题: 题1: 投资商:自己和当地人的经济利益 环保局领导: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 果农: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 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题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环境管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网程网中国教育招生网

课题: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考察,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正确认识环境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认识人类面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1、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这是本单元知识的基础.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2、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3、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差异 难点: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的内涵 2、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讨论法 【教学工具】 人与环境模式图、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中①代表: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利用这些资源加工制成品,用于人类消费。 图中②代表: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图中③代表:人类在依赖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以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在塑造环境-在开发、利用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过程中不断地向环境施加作用力,不断地改变着环境提供资源和容纳、清除废物的能力,箭头③代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理解为对环境的良性影响,而另一个则代表人类建立在对自然规律无知和漠视之上的恶性影响。 图中④代表: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一方面对人类的活动具有承载力-既有提供资源的能力,又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即环境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并不是被动的,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是环境的反馈能力。当环境受到人类的良性影响时,它就可以为人类的继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可能性,当它受到恶性的影响时,就会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题来阻碍、破坏人类的发展所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当代环境问题心得体会.doc

实践报告 实践名称:当代环境问题 系、专业、班级:星夜的寂静 姓名:星夜的寂静学号:星夜的寂静成绩: 指导教师: 2014年10月30日

“当代环境问题”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22号下午在t204教室,工院本部的教授以“当代环境问题”为主题,为我们 上了生动的一课,以“为什么要开设这样的一个课程,这个课程对我们的意义”为开篇,由 浅入深,逐步的为我们讲授,为我们铺展开一个新的视野,让我们提高环保意识动手做环保,一下午的学习我们收获颇丰。 刚开始恰如老师所说的,同学们一开始听到要上这个课程,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个课程对我们的专业有什么大的影响?对我们将来的工作有什么直接的作用?这样直接现实的 问题在这样的课程面前确实是比较无奈的,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考虑问题有时候不能这么功 利化、现实化。有实际例子表明:我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会在3天内反应、影响到我们自 己身上,这是我们的切身利益的。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跟 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某种联系的,这些都是关乎我们人类的,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的。同时,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已经尝受过环境的污染问题。所以,这样的一个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要持续关注,长久的去做的这样一个课题。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还有,因为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 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 最终17人死亡。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大地震及海啸后,导致核泄漏。这些都是环境 问题,这样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切实的感受到了无奈。 那么什么是环境?生态环境的定义是什么?老师列出了: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 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并最其中进行分析。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 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 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老师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为我们提供一些大 意上的理解,让我们逐步的去了解环境,跳脱了专业的范畴,轻松的进入了另一个领域。

1.31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1课时)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1课时) 学案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通过阅读地图,了解环境问题在全球的分布状况,提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危害 【学习难点】结合具体环境问题,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措施。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回忆必修一的相关内容和图1-3-3“温室效应示意图”、图1-3-4“海平面升高”,掌握下 列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造成的影响、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2、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5“臭氧层遭到破坏”,探究下列问题: (1)臭氧层分布在大气圈的哪一层,对地球生物有什么作用? (2)破坏臭氧的主要物质是,它是随着人类的什么活动进入大气层的? (3)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有哪些?臭氧浓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分布在哪里? 原因:①;② 分布地区:①;②;③ (4)臭氧层破坏造成怎样的影响?解决的措施是什么? 3、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6“世界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探究下列问题: (1)酸雨的pH低于,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说出世界和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 (3)酸雨会造成哪些危害?解决的措施是什么? 4、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7“1982-1990年世界平均森林消失量”,探究下列问题 (1)森林被称为“”,它的作用是什么? (2)目前破坏最严重的森林带是,森林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3)森林锐减会造成哪些危害? 5、阅读教材内容,回忆所学内容,回答: 水体污染的原因有、、 6、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10“世界土地荒漠化”,探究下列问题: (1)从自然和人为方面说明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2)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哪类地区?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的地区是,如何防治土地荒漠化? 7、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11“近400年来鸟类的灭绝速度”,探究下列问题: (1)鸟类灭绝速度有何变化?引起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2)针对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现象,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8、阅读教材内容和图1-3-12,探究下列问题: (1)垃圾污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垃圾污染会对哪些方面构成危害? 【疑点呈现】 【梳理总结】 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 【当堂检测】 读下图,回答第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和下列哪些过 程有关() A.ab B.ac C.bd D.bc 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 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新)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高一地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 马绍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了解环境问题的两类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1、运用人地相关模式图,分析人地关系。 2、说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 3、分类描述环境问题表现的主要方面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2、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3、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 4、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与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但是,我们人类自身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沙漠扩大、森林砍伐和物种消失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球表面的碳平衡、氧平衡、水平衡和热量平衡等过程。作为一种与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相伴随的社会—自然历史现象,生态危机的影响在20世纪正逐渐趋于全球化,一场深重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已经将我们裹胁其中。 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就我们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与学习:如何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课教学] 板书: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一、人类与环境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人类与环境”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 题: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内外圆圈分别表示什 么含义?图中四组箭头又表示什么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2.什么叫环境自净能力?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与点拨: 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要影响环境。 上述第一个问题,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应表示人类社会所生存的环境。其中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箭头③④是指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箭头⑤⑥是指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箭头⑦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总体而言,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第二个问题,什么叫环境自净能力? 答: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第三个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从第二个问题中我们可找到答案: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超越了环境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即可产生环境问题。具体可分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如滥伐森林、乱垦草原、过度捕猎、过度抽取地下水等等造成的林木减少、草原破坏、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也会出现环境问题,如工业大量排放的“三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课堂练习: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展开讨论 试以“人与森林的关系”为例,分析说明人类社会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学生分组讨论后,可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多举实例,以事实来分析人类与森林(环境)的密切关系,叙述不对或有误者,老师要给予纠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切实认识和理解人类与环境之关系。 答案:①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因此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人类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与自然界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人类需要木材,就砍伐森林,滥砍乱伐又不及时种植,导致森林减少,环境恶化,无森林,人类便无木材可取。这种恶性循环体现了人类与森林的对立,也就是人类与环境对立的表现。 ③二者的统一表现在:人类的需求又必须适应于自然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如人类需要木材,可继续采伐,继续培育更新,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这就体现了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我们知道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环境问题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部分内容,完成下表内容。 板书: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问题表现为两类: 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在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是对其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的重要原因。 发达国家的过度消费(无节制地索取资源)给环境带来的负担要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更为严重。以高消费的美国为例,每个美国人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印度27倍,居住在加州和佛罗里达州的3300万美国人要比印度的8.5亿人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 从资源的利用方式来看,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一直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给区域和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近二、三十年来大力治理,资源利用的无害化使单位资源对环境的危害减小;而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人口的压力及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单位资源的利用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普遍比发达国家严重。 由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形成当今环境问题的是三个相互关联的原因:人口问题-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带来的巨大压力;发展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物质消费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资源问题-与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环境问题有哪些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