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酷:五大人类活动之(一) 城市建设 教案(通用版)

补上一课 |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统筹分析人类活动

[编者按]通过对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研究发现,高考题常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展开问题,从“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如何协调”的角度考查考生对各种人地关系现象的评价,通过考生解答问题中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看得见、触得着、可评价的真实行为。考生在分析问题时,要综合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一学科思维来看待问题。站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角度分析问题,才能分析得更全,更有深度;站在个案的差异性角度分析问题,才能分析得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分析人类活动时,疏漏整体性和差异性任何一方面,分析就会有所偏颇。

[图解“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在分析人地关系问题的指导作用]

视角一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着眼于自然地理环境,看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各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充分体现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而不同区域环境的发展演化特点又不尽相同,也反映了地理环境发展的差异性特征。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形成基础: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通过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三大表现:

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②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一个区域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对点训练]

1.(2017·泰安二模)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 000年左右,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湖泊,此后随着气候的变迁和海平面的变化,使得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如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A.向北推进B.向南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2)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变化过程中()

A.古湖泊面积增大

B.古湖泊距海渐近

C.河流流程加长

D.河流流速减缓

(3)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人为垦殖B.河流改道

C.泥沙淤积D.气候变化

解析:(1)A(2)C(3)D第(1)题,从题干文字信息可知,古湖泊原先所在位臵是古老河口海湾,但图中信息显示,现在古湖泊的位臵在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南部,说明此地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向北推进了。第(2)题,因海岸线向北推进,说明向北流入海洋的河流流程加长了。第(3)题,此地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 000年左右,其演化过程与气候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差异性成因:

地理位置差异―→地貌形态差异―→水热

组合

差异

―→

植被

土壤

差异

―→

整体

面貌

差异

(2)表现:

①地域分异规律: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环境表现出特殊的分布形态及发展状态,呈现出非地带性现象。

[对点训练]

2.(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如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 m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1)A(2)C第(1)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2)题,该山坡2 000~3 000 m处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 000~3 000 m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2 000~3 000 m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

3.(2017·河北定州中学模拟)如图中A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就地带性和气候类型而论,该地适宜树木生长,但实地考察后人们发现除沿河两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为无林草原,被称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A地成为无林草原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强

B.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夏季风较弱

C.地处内陆,且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西部高山阻挡太平洋水汽到达,降水较少

(2)下列有关A地沿河两岸“走廊式”林木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河流沿岸地下水丰富

B.河流沿岸土壤肥沃

C.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林木主要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解析:(1)C(2)D第(1)题,由图可知,A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水分条件差,A对。南美大陆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夏季风较弱,降水少,B对。A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弱,且并非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C错。西部高山阻挡太平洋水汽到达A地,降水较少,D对。第(2)题,河流沿岸空气湿润,水汽多,河水下渗,河流沿岸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A对。河流汛期泛滥,带来肥沃泥土,有利于林木生长,B对。周围地区为无林草原,沿岸为走廊式林木,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C对。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林木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

视角二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着眼于人类活动,看环境问题人类是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纽带,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要素,其数量的发展及其活动深刻地影响了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人类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

(2)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深刻地影响了环境的发展。

(3)环境对人类具有反馈作用,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2.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含答案专题:区域地理 (一)(2019·贵阳模拟) 下图为某岛略图。该岛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东北部比西南部降水多。据此回答1--3题。 1、该岛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东北部() A.长期受盛行西风控制 B.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C.经常受对流雨的影响 D.沿岸有暖流的增湿作用 2、该岛屿最适宜发展() A.热带种植园农业B.地中海式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3、该岛() A.位于美洲板块B.水系形态呈向心状 C.人口分布均匀D.以常绿硬叶林为主 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可判断该岛处于东北信风带内,受岛上东西走向(根据河流流向可判定山脉走向)山脉的阻挡和抬升作用,该岛东北部降水较西南部多,A错、B对;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经常有地形雨,C错;该岛南北沿海都受暖流影响,但这不是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D错。 第2题,根据该岛所处纬度和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可判断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适合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A对;地中海气候区适合发展地中海式农业,B错;该岛山区面积广大且位于热带,而商品谷物农业主要作物为小麦和玉米等,分布在温带气候区的平原地区,C错;该岛多山地,草场面积狭小,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错。

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岛位于南北美洲之间的西印度群岛,属于美洲板块,A对;该岛中部地势高,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B错;中部山地人口密度较小,沿海狭窄平原人口密度较大,C错;根据上题关于气候的分析,可推断该岛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为主,D错。 答案:1---3、B .A .A (二)(2019·潍坊模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我国制造企业在墨西哥建厂,以充分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便利。我国海信集团于2016年初进驻墨西哥的罗萨里托,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一年多就在当地家电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下图示意罗萨里托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海信集团入驻罗萨里托的原因不包括() A.接近消费市场B.距原料产地近 C.税收政策优惠D.劳动力成本低 2.海信集团迅速在罗萨里托家电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主要依赖于() A.质量更优B.设计精美 C.规模经营D.功能多样 解析:第1题,家电生产需要的零部件较多,生产企业分散,因此我国海信集团入驻墨西哥罗萨里托并不是为了距原料产地近,B对。罗萨里托位于美国与墨西哥边界附近,可以利用墨西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由贸易区内关税的优惠政策,生产的产品可就近出口到美国市场。 第2题,根据材料“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可知,海信生产的家电产品质量更优,A对;对于家电产品,消费者往往更加注重质量,B 错;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功能多样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一年多难以做到,C、D错。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世界地理

高考地理【专题九】世界地理 【考情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其内容包括: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等降水的分布 3.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注、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知识交汇】 一、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 项目 大洲 地形特征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亚洲地形复杂,中部 1 ,四周 2 。 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 大,约占全洲面积的 3/4。平原分布在大陆周 围地区。 400N 1000E 非洲地形单一,以 3 为主,被称为“ 4 大陆” 赤道 200E 北美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5 系北段;中部 6 和密西西比河冲积平 原;东部7 高原 和8 山脉。 400N 900W

南美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9 山脉;中部是10 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 东部是11 高原。 23026’S 600W 南极洲地形单一,是七大洲中 平均海拔12 的一 洲,地面冰雪覆盖,有 “冰雪高原”之称。 800S 600W~ 1200E 欧洲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 主,海拔13 的大 洲。平原主要分布于中 部地区;北部和南部山 地分布较广。 500N 100E 大洋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14 ;中部是 15 ;东部是 16 。 23026’S 1400E 二、各地理分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 要素 分区 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 东亚 地势17 ;西 部内陆多高原、山 18 气候显著:东 部以温带季风气候和 大部分河流向东流入 太平洋;黑龙江、黄 种类多样,且储量丰 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哈尔滨模拟)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该区域在较长时期内受图中气压系统控制。读图回答1~2题。 1.若某科考队从甲到乙进行横跨半岛的地质考察,该考察线路的直线距离约为() A.280千米B.550千米 C.850千米D.1 100千米 解析:从甲到乙沿40°N纬线大致跨10个经度,其距离可借助30°N纬线上10个经度的长度来推算,10×111×cos45°

C.东北地区D.内蒙古高原 解析:第3题,从9月13日图可知,b城被淹没受影响最大;一旦堰塞湖溃坝,c城受灾严重,而a城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故选B。第4题,从9月11日图可知,城镇多沿河流分布,这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城镇分布最相似。 答案:3.B 4.A (潍坊模拟)沿甲图E-F,A-B所作出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图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图回答5~6题。 5.①地比②地() A.气压高,风速大B.气压高,风速小 C.气压低,风速大D.气压低,风速小 6.②地此时的风向为() A.偏西风B.偏东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解析:第5题,从丙图上可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从丙图曲线的倾 斜趋势可推测出①地附近的等压线比②地稀疏,故①地比②地风速小。 第6题,综合乙丙两图可知图甲区域为一高压脊控制,如图所示,②地 位于脊线上,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其风向都是偏西风。 答案:5.B 6.A (广东高考)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 8.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2011年高考天津卷)为了引起人们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 1.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2.根据下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丁地从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读我国西南某地区主要铁路分布图,回答以下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中,受地质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铁路线⑤于1997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并投入运营,是我国首条公司化合作的铁路。 影响该铁路走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政治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5.在图中M、N两城市的商业网点,居民能买到鲜活的海产品,其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②包装技术的进步 ③冷冻、保鲜技术的进步④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6.我国西南交通网络的建设,正朝着水陆空三位一体、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①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②发展我国与西南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③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④维护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节大气的成分 D.含蓄水源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速度不断提高,我国部分铁路路段实施了列车运行调整,部分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度缩短,大大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读图回答以下2题。 8.此次调整体现了现代运输的 ( ) ①专业化②高速化③网络化④智能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下列有关图示铁路客运专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形是影响客运专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B.客运专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扩大上海、北京等商业中心的经济腹地 C.客运专线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对全国铁路网影响不大 D.客运专线都经过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经济地带 读下面湘北某城市略图,回答以下3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高三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一、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起点低、内容细,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但还不能满足地理高考的要求。二轮复习应该是一轮复习的延续与深化,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二、二轮复习专题划分的依据 (二)高考考核目标的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轮复习仍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这是由高考的要求与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在于这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地理高考强调对地理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区位因素、环境问题等。这些知识又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区域为载体进行测查。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高考考核的又一重要目标。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5交通运输专题卷

微专题 (十五) 交通运输 (2017·安徽淮北二模)“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2.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D.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材料提到,“茶马古道”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四川和西藏相邻,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是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第2题,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由于四川是盆地地形,冬季冷空气受到北侧山脉阻挡,则可知“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是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 (2017·河南省模拟)瓜亚基尔市位于厄瓜多尔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西岸,始建于1535年,工业发达,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工矿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下图为瓜亚基尔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横线表示港口区,黑点表示仓储区)。据此完成3~5题。

3.瓜亚基尔港口区建于该市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海洋较近B.地势平坦开阔 C.工业密度较高D.远离城市水源区 4.瓜亚基尔港地处赤道附近,但港口全年作业环境气温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海湾,海风影响显著 B.海拔较高,地面辐射较弱 C.森林广布,调节功能较强 D.云雾较多,太阳辐射较弱 5.若一艘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最佳的洋流航线是( ) A.西风漂流航线B.北赤道暖流航线 C.北太平洋暖流航线D.南赤道暖流航线 答案 3.B 4.A 5.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北部地势较高,以山地为主,南部地势平坦开阔,以河口三角洲为主,故南部地区适宜建设港口区和仓储区。第4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虽靠近赤道,但因濒临宽阔的海湾,受海风吹拂影响显著(或受海洋调节作用显著),导致夏季气温并不高,冬季因纬度较低且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较高,非常适宜全年港口作业。第5题,读图并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可知,瓜亚基尔港位于南纬2°~3°”之间,与自东向西流的南赤道暖流几乎在同一纬线上。该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采用该洋流航线,顺水顺风,航行速度较快。 (2017·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7题。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恐龙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爬行类动物族群,在距今大约2亿3 500万年至6 500万年曾经繁盛一时,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读图,完成第1~2题。 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1.恐龙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于恐龙的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气候发生剧变所致,这些学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共同原因是( ) A.气温变化 B.植物变化 C.降水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1.D 2.D (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4.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故选D项。第4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

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故选A项。 (2018浙江稽阳3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丙地的自然带是( ) A.温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6.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丙地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草原。第6题,据图可知,甲—乙—丙的自然植被的变化是由于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8浙江11月选考,15~16)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8.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为南北更替,故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C项。第8题,考查自然带的成因。由图可知,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下方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说明甲地相对其下方水分条件较好,故选C项。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一、等值线专题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 因此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 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例: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 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例: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或线路与等高线交点少),地形坡度较小。 ⑺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 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⑻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 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⑼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⑽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①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②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④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⑾地形特征的描述: ①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②地势及起伏状况; ③主要地形区分布;④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⑿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般方法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一般方法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在巩固深化一轮复习“双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概括起来就是“深化”、“综合”、“应用”三个方面。 一、深化:是指二轮复习的全过程中要继续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与一轮复习不同的是,二轮专题复习更要突出对“双基”的深化,这种深化主要体现在: 1.深入研究考纲:根据其能力要求,重点培养三个能力一个方法,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描述性的能力,即注意地理学语言的准确使用;三是培养学生如何去读图表,分析图表,挖掘图表所反映的显形和隐性因素,然后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2.复习内容的拓展。一轮复习注重对高考知识点的落实,二轮复习则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相统一的知识能力架构。 3.复习目标的提升。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提升为“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更要综合地理解和综合地应用。 4.复习方法的改变。一轮复习主要依据教材的学科逻辑关系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基础,以重温教材的方式进行;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改变为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的教材逻辑关系,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跨单元、跨年级的新逻辑体系,所以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查漏补缺,切忌简单地重复。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5.对于成绩较差的学校,希望在后阶段能加强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做到易题不失分,中等题多得分,从而提高总分。同时加强客观试题的训练,提高选择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综合:是指专题的设计与落实要以高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主干知识为线索,突破教材原有逻辑体系,建立以综合理解和综合应用为目标的新逻辑体系。新逻辑体系的建立必须解决和处理好“选、讲、练、评”的关系。 (一)专题的选择(如何进行专题整理?如何进行专题复习?) 1.为什么要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 什么是专题——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贯通和应用 专题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知识框架(2)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3)总结知识规律(4)拓宽知识层面(5)比较知识异同(6)归纳知识特征。所以建立专题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之间实现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现行教材不再过多强调学科体系,但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时,仍然在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高考地理试题主要以专题知识呈现的方式出现。 沙尘暴问题、海洋经济问题、东北的振兴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三农问题、西南地区开发问题、能源问题、城市化问题、全球增温问题 2.哪些内容可以采用专题复习形式? 一是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等值线图的判读); 二是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 三是涉及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黄土高原); 四是和地理热点相关的内容(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解决)。 3.怎样进行专题整理 人文地理专题的整理 (1)以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内容为线索; (2)初中相关内容“加入” (3)从初中相关内容中获得素材 (4)用高中的原理进行分析和归纳。 例: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和区位选择(相当于原理和基本理论)

s-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设计探究

微专题 3s 【知识建构】 【知识精析】 1.“3S”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1)RS原理与应用 (2)GPS原理与应用

(3)GIS原理与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2.“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高考例析】2018·江苏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1)~(2)题。 (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能快速、大范围获取地表事象分布,可帮助分析事象之间的联系,则D项正确。遥感获取的影像信息,还需要人工查证、确认,故A项错误;遥感不能获取地下信息,也不具备探知遗迹的功能,则B项、C项错误。第(2)题,突尼斯中南部位于35°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影响,为荒漠景观,人迹罕至,不利于野外实地考察,故可利用遥感技术来探知地表信息。

【答案】(1)D (2)D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考前浏览)沙湖,曾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图B10-8示意2000年与2016年的沙湖湖面。16年的不间断填湖开发,把沙湖从东南西北向中心挤压,绿色的湖水被黄褐色的土地掩埋。一条楚汉路,将沙湖拦腰截断。回答1~2题。 1.获取上面图片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IS B. GPS C. RS D. GPRS 2.近年来“沙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工程建设 C.水产养殖 D.治理污水 1.C 2.B 【解析】 1.获取较大面积物体分布的图片,我们主要利用遥感技术,这样可以直接而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C正确;GIS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储存、管理等; GPS为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和导航。故选C。 2.据材料知,16年的不间断填湖开发,把沙湖从东南西北向中心挤压,绿色的湖水被黄褐色的土地掩埋,一条楚汉路,将沙湖拦腰截断,说明近年来沙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故选B。 (2018届高三全国(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二)冲刺卷)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2017年10月24号开始,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下图为遥感卫星工作流程图。据此回答3~5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在巩固深化一轮复习“双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概括起来就是“深化”、“综合”、“应用”三个方面。 一、深化:是指二轮复习的全过程中要继续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与一轮复习不同的是,二轮专题复习更要突出对“双基”的深化,这种深化主要体现在: 1.深入研究考纲:根据其能力要求,重点培养三个能力一个方法,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描述性的能力,即注意地理学语言的准确使用;三是培养学生如何去读图表,分析图表,挖掘图表所反映的显形和隐性因素,然后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2.复习内容的拓展。一轮复习注重对高考知识点的落实,二轮复习则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相统一的知识能力架构。 3.复习目标的提升。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提升为“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更要综合地理解和综合地应用。 4.复习方法的改变。一轮复习主要依据教材的学科逻辑关系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基础,以重温教材的方式进行;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改变为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的教材逻辑关系,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跨单元、跨年级的新逻辑体系,所以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查漏补缺,切忌简单地重复。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基础篇

2013年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一:基础篇 ■ 我国省级行政区区域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渝藏西南 西北陕甘宁青新 晋豫皖和湘鄂赣 中部六省正崛起 中原大省河南省大别山界鄂豫皖太行山东冀鲁豫陕甘宁边区延河唱---

■我国地理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中国主要铁矿分布: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分布: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中国有色金属矿分布: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评价和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山桂林水,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大全

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呈现]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一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全国卷近5年1考) [理·主干知识]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2.时区的划分 (1)在地球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2)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到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3)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

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4)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 3.区时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其区时。 4. 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 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180°经线 日期 分割 特点 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 自东向西移动 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动,为了避免 在一个政区单位内使用两个日期,该 线并不完全沿180°经线划分,而是略 有曲折 日期 确定 (1)两条日界线之间为同一天。(2)向东过0时经线,日期自然加1天 (如算出地方时为1月1日25时,自然换算成1月2日1时);向西 则日期减1天。(3)向西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1天,向东过国际日界 线日期减1天,即“东减西加” [悟·方法技巧] 典题感悟 【典例1】(2017·北京文综,1)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下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精品复习教案(气候专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天气气候专题》教案 XX市XX中学 XXX 【专题要点】 1、以北半球为例绘制大陆气候分布图。 2、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Ⅰ、气候资料图: 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Ⅱ、气候地理位置:Ⅲ、气候特征:Ⅳ、气候成因: 3、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 【考纲要求】 1.识记气候的分布及气候特征。 2.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3.分析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 【知识网络】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特点与判断气候分布模型 世界气候分布异常地区 气候分析基本模型 成因分析 纬度热量与气温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与风带气压带 季风环流 基本 因素 海陆分布 海陆位置 距海远近 降水(大陆性与海洋性) 降水 地形 垂直变化 对水平气流的阻挡 对水平气流的不阻挡 迎风坡与地形雨 背风坡雨影区 降水 冬季风的阻挡气温洋流 暖流 寒流 其 它 因 干 扰 模

【教法指引】 1.以图表资料、热点地区、热点事件为资料背景,结合地球运动、洋流等知识综合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及气候差异 2.以重要的气候灾害为切入点,考查全球性气候变化特点、影响、及其适应对策,并与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一并考查 3.以南极考察、北极考察、中国南方重大雪灾、冻雨灾害等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热点材料为背景资料综合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其对人类产业活动的影响 本部分是高考的重点特别是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充分体现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要求,在学习时,注意信息的提取。记清各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会判读气候类型,描述气候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 【专题突破】 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①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 、赤道低气压控制;b 、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 、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 、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③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 、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 、东侧暖流通过;c 、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 、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④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 气候因子分析模型 降水 降水量 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和季风)、海陆位置、 地形、洋流、大陆轮廓 降水变率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气压 等压线、等压面、等高线的判读 气温 平均气温 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冬夏季风、下垫面性质、洋流 年太阳辐射量 纬度、地形(海拔)、降水(云量) 气温较差 纬度、海陆位置、季风、降水、地形 逆温层及其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气候专题

气候专题复习--基础部分 一、考点精炼: 二、气温日较差的判读,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和下垫面分析,如去年期中考试纳木错湖旁观测点气温日较差的比较 二、概念梳理: (1)热力环流:冷热不均、膨胀上升、收缩下沉、水平气压梯度力等。注意赤道无风带的含义,高空气压值在500帕左右,近地面在1000帕左右,高空风向为难点 (2)气压带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注意纬度位置在30度左右,回归线附近。 东北信风主要考热雨气候的成因,、东南信风要结合越过赤道移动,如西非几内亚湾沿岸、南亚夏季风的形成。盛行西风考察迎风坡降水,如帕米尔高原西坡降水、科迪勒拉山系西坡降水。 (3)气候成因的五大因素: 气候特征:气温气温的季节高低,气温年较差大小,以20度为标准划分气温炎热和凉爽,以0度以上为温和,年较差大于10度为,年较差大 降水;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等。以月降水量50mm为标准分大小 (4)天气系统:辐合上升、辐散下沉、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冷锋、暖锋等。注意词汇含义,重点理解锋面气旋 三、学法指导: 学会绘制简图,把握图图转换的好处,牢记典型题例,做好举一反三。

(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 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 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1~2 1.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 2.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 (2013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201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 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4~6题。 4.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5.与①地相比,②地() 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6.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A.1月B.2月C.7月D.8月 (2014.上海高考)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下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卷69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卷69 一、选择题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据此回答以下3题。 1.精准农业生产中能够变量喷药和施肥,主要是应用了( ) 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 2.GPS在精准农业中也有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 A.成本高、费用高 B.全天候、实时性 C.受天气影响大 D.操作要求高、实用效率低 3.第9题所述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是( ) A.农田信息定位获取 B.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C.管理措施决策 D.估算农业产量 两名小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绿阴!”据此回答以下2题。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 ) A.进行国际合作 B.实施清洁生产 C.选购绿色产品 D.公众认识和参与 5.做到既能保留这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烧烤饮食文化,同时又能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方法是 ( ) A.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 B.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 C.逐步淘汰或限制烧烤 D.坚决予以取缔 上海名牌“白猫”洗涤品有声誉,有市场,但因近年产业结构调整,已不适宜在上海发展;而重庆万县生产洗涤品的企业产销量低,经济效益差。两家企业合资组成了“白猫”(重庆)有限公司,安置三峡库区移民1 000多名。据此回答以下2题。 6.促进上海“白猫”洗涤用品企业参与组建“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直接原因是( )

A.劳动力流动性很强 B.寻找新的企业发展空间 C.上海生产内部交易成本高D.万县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 7.“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组建,对万县主要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万县的产业结构调整B.缩短了产业升级的时间 C.加剧了污染D.安置部分移民就业 下表是北京和M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状况观测记录,完成以下2题。 8 A.春分日前后 B.五一劳动节前后 C.夏至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9.M地位于( ) A.赤道附近地区B.副热带地区 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以下2题。 10.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 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 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1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地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卷38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卷38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09年比较图。读图回答以下3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特点的是 ( )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交通线路增多 2.图中大型商场的布局符合 ( ) A.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 C.消费最优原则 D.便民原则 3.从1990年到2009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市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 ①市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交通更加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下表是我国四个地区建厂的区位优势比较(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据此回答以下3题。 地点优势比较 原 料 市 场 工 资 甲 4 1 4 乙 1 4 1 丙 2 3 2 丁 3 2 3 4.最适宜发展原料指向型工业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影响甲地工业布局最不利的因素可能是() A.生产成本高 B.原材料缺乏 C.能源不足 D.劳动力缺乏 6.某高科技跨国公司若要建立自己的子公司最有可能在() A.甲 B.乙 C.丙 D.丁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常造成重大影响,例如城市化的进程便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

态。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的普度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 系归纳如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7.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在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④在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依据该模式推论,某都市l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则2000年的径流量约为l970年时的多少倍 ( ) A.1 B.2 C.3 D.4 下面为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以下3题。 9.上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1004 1006 B.1006 1008 C.1008 1010 D.1004 1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