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牛凤菊周长征

中药方剂是祖国医学宝库之一,方剂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运用药物来防治疾病,经过多年的医疗实践.逐渐积累和丰富了药物知识,总结了一套合理用药治病的准则。在临床上经常运用古方治疗各种疾病取得了效果,小柴胡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主治少阳证。用法: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按张仲景原意,小柴胡汤中柴胡用量应加至其他药量的一倍以上,但现行处方各药用量常相近似,而且方中柴胡之剂量,医家频多争议。有人认为剂量太大,有劫肝阴之弊。有人认为,柴胡的剂量因功用而异,大剂量(15~24g)能和解少阳退寒热;中剂量(10~15g)能舒肝解郁;小剂量(5~8g)能升提中阳。从这可看出,柴胡在小柴胡汤中起一个重要作用,尤以在和解少阳中以退热作用为主。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本方中柴胡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伤寒论》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小柴胡汤适应症包括“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口苦,咽干,目眩”等症。

一、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

(一)免疫作用

试验证明,小柴胡汤提取物可增强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及非特异免疫功能。小柴胡汤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索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及不全,能通过对垂体-肾上腺皮质促进起明显改善作用。小柴胡汤在调控免疫反应方面具有多种复杂的机理,其作用中以对免疫抑制状态最为有效,但也能改善免疫亢进模型。通过测定小柴

胡汤不同剂量组与荷瘤模型组间红细胞C3b花环结合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来分析小柴胡汤在红细胞免疫方面的作用。结果证实小柴胡汤有一定抑瘤作用,且与红细胞免疫有关。

(二)抗炎作用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对健康人皮肤白介素产生的诱导作用显示,小柴胡汤能够诱导细胞白介素产生,可以认为这种作用是该方抗炎作用的基础。经实验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增强血流量,减轻炎症反应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能有效地治疗变应性鼻炎。

(三)抗肝纤维化作用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主要取决于胶原的合成、沉积、降解、吸收的动态平衡。当胶原合成与沉积大于降解与吸收时,肝内胶原纤维增加,就会逐渐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消退的特征是肝纤维化基质的降解和正常肝组织的恢复,提示促进细胞外基质各成分的降解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途径。动物实验显示小柴胡汤对大鼠肝纤维化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可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张琪等采用四氯化碳、花生油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用不同剂量的小柴胡汤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小柴胡汤通过在肝纤维化早期下调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 mRNA的表达而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

二、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各种医刊报道,该方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科,用以治疗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及胶原系统疾病、医源性疾病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发热、眩晕、胁痛、颈椎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胸膜炎、附件炎、肾炎、亚健康状态等效果良好。现举病例如下。

(一)口苦症

患者,男,30岁,常感口苦,饮食无味,舌质淡红,苔白,脉弦。以小柴胡汤原方予之,1剂见效,3剂后口苦消失。

按:口苦,是临床上常见症状。常症以口苦为主,无其他明显不适,各种现代医学检查亦未见阳性发现。因其以口苦为主症,无证可辨,符合小柴胡汤的主症之一,故用小柴胡汤治疗收良好疗效。

(二)长期发热

患者,女,32岁。发热2个月,午后发热,体温在38~39℃。恶寒,发热,入夜后逐渐热降,乏力倦怠。胃脘闷胀不适,有时恶心,大便干,小便黄赤,肝功检查正常。应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查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而数,辩证为表里不和,湿热内蕴。以和表里,清湿为治。方用小柴胡加栀子,加茵陈服药8剂。病愈。

(三)眩晕

患者,女,42岁。患者因家事激怒,突现头痛眩晕,胸胁胀满,口苦咽干欲呕,、心烦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辨证:肝阴不足,火动风升,上扰清空。治以平肝熄风、滋阴清火,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5g,生姜10g,白芍

20g,钩藤15g,天麻15g,生地15g,甘草3g,代赭石15g,连服8剂而愈。

按:本例患者,肝阴不足,风阳偏旺,遇怒激动伤肝,肝阳上亢导致诸症发作。方用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清泄君相二火,白芍养阴柔肝,配生地滋阴养心且制生姜之燥,半夏、生姜、代赭石降逆止呕解郁,钩藤、天麻熄风,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其效。

(四)周期性发热

患者,女,46岁,患者常于午后发热,体温达38℃左右,持续发热l小时,于服退热药或喝热水后汗出而解,第2天或隔天又发热,已达月余,经查肥达氏反应为阴性,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神经性发热证,试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处方:柴胡24g、黄芩l0g、半夏l0g,党参l0g,青蒿15g,桑白皮l0g,地骨皮10g,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服3剂后,发热未发作,又服6剂,病告痊愈。

按:临床上常可见到一些无名发热症,定时或不定时发热,呈周期性,查不出任何原因,故定为神经性发热,用西药治疗多不见疗效,或热退后又作,常小柴胡汤加减收佳效。

(五)慢性胃炎

患者,女,58岁,因干呕纳呆1个月就诊。患者时时干呕欲吐,腹胀纳呆,头晕乏力,舌质红苔白厚,脉弦。曾服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纵观脉证,属少阳证,处方:柴胡24g,黄芩10g,半夏l0g,党参10g,枳壳6g,白术10g,茯苓15g,竹茹10g,焦三仙各l5 g,甘草6g。药进3剂,诸症平复,纳食增加,后予小柴胡颗粒,以善其后。

按:慢性胃炎,病程较长,容易发作,临床常见上腹痞满、纳呆咽干、呕恶口苦等,与少阳证侯相符,故选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疗效可靠。

(六)胁痛

患者,男,于某日夜间饮酒后右上腹剧痛,疼痛放射至右肩背,呕吐,次日到门诊求治。痛苦病容,右上腹拒按,呼号不已,坐卧不宁,呕吐出汗,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血压120/70mmHg,莫菲氏征(+),血象:l8000/mm3,中性88%,B超示:急性胆囊炎。治宜:和解少阳,疏肝利胆,通腑泄热。方拟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5g,黄芩12g,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枳实12g,大黄10g,黄连3g,白芍12g,元胡12g,木香10g,郁金12g,芒硝10g。水煎服,3剂后患者下黑褐色水样稀便,腹痛大减,但仍有阵发性轻微隐痛,腹腔微胀,脉弦滑,舌红苔微黄,上方去芒硝,加茯苓12g,竹茹6g,丹参30g。水煎3剂,服后诸症明显好转.继服上方5剂,疾病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此患者表现为胁下、上腹胀痛,诸症中肝气瘀结是引发其余他症之根本病机,治宜和解少阳,疏肝利胆,通腑泄热而病愈。

(七)颈椎病

患者,男,56岁,头痛项强伴眩晕、恶心呕吐。平卧眩晕减轻,动则尤甚。查:体温37.4℃、心肺正常,血压130/85mmHg。颈椎X片显示:C4~6椎体骨质增生,C5椎间孔变小。诊断为:颈椎病。中医辩证为少阳兼太阳证。冶宜和解少阳,散表活血。处方:柴胡12 g,黄芩9g,党参15g 炙甘草5g,生姜三片,大枣6枚,桂枝9g 川芎5g,葛根15g,日1剂,水煎服,1日3次。3剂后,眩晕减轻,原方再服3剂痊愈。

按: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每以风邪为主,兼挟湿、寒、热等邪气痹阻肌肉经络,以致气

血运行不畅。治疗祛风活络为主,常选用羌活胜湿汤、大秦艽汤、活血舒筋汤、独活寄生汤等方治疗。本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以眩晕、头项强痛为主证,《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故此为少阳兼太阳证,治宜和解少阳,散表为主,佐以解肌活血。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葛根、川芎散太阳风邪,解肌活血。

(八)美尼埃病

患者,女,65岁,患者眩晕、呕吐,如坐舟船之中,伴口苦耳鸣,不能进食,舌红苔白,脉弦滑。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4g,半夏l0g,黄芩l0g,太子参l0g,枳壳l0g,竹茹10g,茯苓l5g,白术30g,泽泻30g,焦三仙各l0g,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3剂后,眩晕未发作,又服数剂以资巩固,随访数天,未见复发。

按:美尼埃病是临床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病症之一。此病反复发作,患者颇为痛苦,用西药治疗虽可缓解一时,却很难根除。因此病以眩晕、呕吐为主症,符合小柴胡汤证,故给予小柴胡汤治疗而获良效。

(九)泌尿系感染

患者,女,32岁。患者寒热往来,尿频、尿急、尿痛、腰痛乏力,头晕纳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诊为“热淋”,属太阳少阳合病之证,方用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24g、黄芩10g,半夏10g,太子参l0g,扁蓄l0g,瞿麦10g,竹叶10g,公英30g,甘草l0g,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3剂,诸症减轻,又服3剂,诸症消失,化验尿常规正常。

按:泌尿系感染属中医之淋证,临床除膀胱刺激症之外,还常见寒热往来之证,故用小柴胡汤加清热利湿之品常能取得良好疗效。

(十)更年期综合征

患者,女,52岁。近几个月来月经周期紊乱,量多少不定,胸闷善叹息,言语唠叨,有时默不理人,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舌淡红,苔薄黄。处方:柴胡20 g,淡黄芩12 g,半夏10 g,党参15 g,生姜9 g,红枣30 g,炒小麦30 g,茯神15 g,炒枣仁15 g。服药1个月余症状改善。

按: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临床上可见心血管方面的症状,如血压升高、心悸、胸闷等;也可见到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紧张等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有的也可表现为月经不调等。对于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虚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疗效较好。

(十一)咳嗽

患者,女,45岁。咳嗽病史近20年,每冬季发作,发作时,昼轻夜重。不能入眠,痰多而稀,患者久病,用方无数,不见效果。用小柴胡加减。处方:柴胡9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9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6枚,水煎服,服上一方,即能人睡,连服5剂,咳嗽好转,连服数剂。病愈。

(十二)痛经

患者,女,20岁。痛经1年余,经治小效或不效,以致每次月经来潮时精神紧张,影响工作和学习,其疼痛亦随之加重,并牵引乳房胸胁作胀,经尽痛止。经色暗红,量多,质

稠有块,烦燥易怒,泛恶欲呕,口苦咽干,苔薄黄,脉弦细数。辨证为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用小柴胡汤合失笑散加减:柴胡15g,黄芩15g,郁金15g,玄胡15g,赤芍15g,半夏12g,五灵脂10g,蒲黄15g,大枣10g,香附15g,甘草3g。连服3剂后,诸症悉平。嘱每次月经将临之时,服2剂,连服半年,且戒郁怒,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半年随访,痛经未作。

按:本例患者,因痛经久治不愈,精神紧张,肝郁不达,气机郁滞,气滞则血瘀,血瘀反增气滞,互为因果。鉴此,方用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用玄胡、赤芍、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佐以黄芩清泄肝火,半夏、甘草、大枣、生姜益气和中,全方紧扣气滞血瘀之病机,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兼顾次要矛盾,收效霍然。

(十三)急性支气管炎

患者,男性,咳嗽5天,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症见:咳甚,恶心欲吐,胸骨柄后疼痛,往来寒热,体温39℃,头痛鼻塞,口苦咽干,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弦数。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邪热犯肺,治宜清泄肺热,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4g,黄芩、半夏、党参、枳壳、金银花、连翘、麦冬、牡丹皮、栀子各15g,瓜蒌20g,杏仁、甘草各10g。每天1剂,水煎服。服5剂药后痊愈。

按:急性支气管炎,属外感风邪,侵犯于肺,肺失肃降,故咳嗽有痰;胆气不降,胃气上逆,故恶心欲吐。拟用小柴胡汤加枳壳、瓜蒌、麦冬以理气宽胸,润肺化痰;加栀子、丹皮、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表,可取良效。

(十四)亚健康状态

患者,女,21岁。平素性格内向,沉默寡言,遇事多虑。1年前期末考试一门功课不及格,一直闷闷不乐。近几个月来头晕眼花,夜寐多梦纷纭,全身疲乏无力,易汗,一碰到考试全身发冷,甚至晕厥。曾服用归脾丸、补中益气丸不效。查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处方:柴胡24g,淡芩10g,姜半夏15g,党参15g,炙甘草6 g,红枣5枚,百合12g,生地20g,淮小麦30g,郁金10g。并配合心理疗法,嘱其调整生活方式,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解除长期的紧张压力。服药2个月余,病症基本缓解。

按: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患者自觉头晕头重、胸闷、心悸、汗出、乏力、四肢困倦、精神不佳、睡眠障碍、饮食改变等,以其中几个症状组合出现较为常见。此状态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与社会进程的不断快速、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文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亚健康状态之症候群,虽然表现出众多的虚象,但肝郁不畅、气机不利是发病之本。如《赤水玄珠》日:“有素虚之人。一旦事不如意,头目眩晕,精神短少,筋痿气急,有似虚证,先当开郁顺气,其病自愈。”故对于此类患者,着眼于疏肝解郁,调整枢机,投以小柴胡汤,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十五)水肿

患者,女,45岁,农民。有10年的乙肝病史,因劳累出现腹部胀满,纳差,呕恶,口苦,四肢困倦,小便少.舌苔薄腻,脉弦,患者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心肺阴性。腹部隆起,脾大,腹水量大,双下肢浮肿。生化检查示:总蛋白61 g/L,白蛋白31g/L,总胆红素42 g/L,谷丙转氨酶112U/L ,B超示“肝硬化腹水,脾大”。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肝气郁结,脾虚失运。治宜舒肝健脾,兼治血利水,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0g,甘草10g,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丹参30g,莪术10g,茵陈10g,炙鳖甲15g。5剂,水煎服,日1剂。5日后二诊,腹水有所消退,小便量增多,仍时有呕恶,口苦,口干,纳差,舌脉同前。上方加栀子l0g,大黄(后下)6g。继续l5剂再诊,纳食增加,精神好转,腹胀之症进一步减退,黄症消退,双下肢浮肿减轻,上方去桂枝,党参,加泽兰15g,黄芪20g,调服1个月余,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总胆红素24μmol/L,谷丙转氨酶52U/L,总蛋白69g/L,白蛋白35g/L,B超复查,腹水消失,后以舒肝健睥、活血软坚汤剂服用2个月后腹胀之症完全消失,精神饮食正常,黄疸退尽,腹水症(-),肝功化验正常,随访1年,病情稳定。

按:此例患者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其表现证候为邪结少阳,膀胱气化不利,睥虚失运,故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软坚散结之鳖甲,活血化瘀之丹参,利湿退黄之茵陈,利水湿之桂枝、茯苓、猪苓而获效

(十六)小柴胡汤加夏枯草方治夜半失眠

患者,女,34岁。平素经前至行经时,必有寒热2~4d,每在经前1周服用逍遥散3剂,连服3个周期遂除。近1年余多梦头昏渐至不寐。从本年3月迄今中西医药迭进仍不寐,而目涩始终不已,来请余诊。自述曾有经期失眠通宵达旦3次,入夏至冬每夜12点后准时即醒,不能复睡,询知唇干、口苦、心烦意乱、胸胁不舒,脉弦滑,舌苔正常。病属夜半失眠。此因子夜阳气初萌,适逢少阳生发之时,枢转失常而致,用小柴胡汤加味以调阴阳。处方:柴胡、清夏、黄芩各l0g,生姜4片,大枣4枚,夏枯草9g,4剂,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用,4日后复诊,谓夜半至天明熟睡末醒,起床还有睡意,阴阳已交。此方续投4剂,服法同前,后痊愈,随防2月未见复发。

按:失眠一症多由于劳累过度,阴虚内热,忧思郁结,血虚不能养心或火炽痰郁等原因而致。本症见每天夜半子时醒来,不能复睡,心烦意乱浮想联翩,病至年久,则渐觉目涩,唇干头昏,一般常法已难治愈。辩天时之阴阳交感与人体之悟寐理本一致,阴阳相抱则寐,夜半子时,阳气开始萌发孳生,如少阳升发与枢转失其常度,则阴阳不交,神不安其宅而夜半不眠。柴胡能疏郁结,半夏可化痰涎,二物感一阴一阳之气而生,善调阴阳、黄芩内除烦热,夏枯草实补养厥阴血脉与半夏交通阴阳二气治不寐,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益气养正,调和营卫。药症对应,失眠自愈。

(十七)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方治失眠胆怯低热

患者,女,35岁。曾患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去年入冬夜长梦多,日间常感心烦、气弱、胆祛、渐至触事生惧,甚至于愠愠不可终日,需家人相伴,始常少恐,曾服舒肝宁心温胆等方法不显,试按精神抑郁症治疗也不显效,反增疑怖,后经他人介绍来我院。上述症状悉甚,诊脉弦长按之则弱,舌同常人,饮食,二便正常,综合舌脉症、证属胆怯气虚。处方:红参(另煎兑服)、法半夏各l0g、甘草6g,柴胡、黄芩各8 生姜3片,大枣7枚,生龙骨先煎20g,生牡蛎先煎30g,5剂,水煎服1日一剂,5剂服完效不显,患者内心恐惧,料无治愈希望,诊脉象已不软弱,谓将见效,嘱再服上方5剂,以使胆气日壮,欲速则不达,10日后,患者已然心情旷达,胆气不怯,而镇定自若信心十足。

按:本方证胆虚气怯用红参大补,柴夏翰旋阴阳,龙骨,牡蛎重可镇怯,执方多服,终获成功。

(十八)带下

患者,女,因丧夫而郁郁寡欢,两肋胀痛,泛恶纳差,继而白带量多,绵绵不断,质稠黏而有臭气,小便黄,苔薄黄而腻,脉弦缓,病势日增。辨证为肝郁不达,木不疏土,脾湿内生,郁火化热,湿热下注,损及任带而致。治以疏肝实脾、清热利湿法,用柴胡15g,半夏12g,黄芩15g,郁金15g,苍术15g,黄柏15g,茯苓15g,泽泻15g,苡仁30g,白果15g,大枣10g,甘草13g。连服5剂后,白带明显减少,神起纳香,泛恶消失,苔薄白腻,脉转缓。说明木已冲和调达,脾湿尚未尽除,予完带汤加味,调治1周而安。

按:缪仲谆说:“肝气郁则脾受伤,脾伤则湿土之气下陷,是脾津不守,不能输为营血,而下白滑之物,皆由肝木郁于地中使然。”可见带下一病,主要责之肝脾失和,湿浊下注,任带不固。故宗是说,方用小柴胡汤疏肝解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且能疏土,伍三妙散燥湿运脾,且能泄热,使脾实得运,“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自无带下之患矣。

(十九)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患者为青年男性,恶心发热2天后,继以胁痛腹胀1个月就诊。症见:恶心呕吐,不欲饮食,疲乏无力,小便短黄,苔薄黄,脉弦数;查肝功能:谷草转氨酶35U/L。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中医辨证属邪热郁滞肝胆,治宜和解少阳,清肝利胆,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5g,黄芩、半夏、党参、茵陈、枳壳、牡丹皮、栀子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3剂后,胁腹胀痛减轻,饮食增加,苔薄黄,脉弦数。继服上方加大黄5g,又服12剂,诸症消失,肝功能正常。

按: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初起,有类似外感之证,应注意鉴别。应用小柴胡汤加白术、枳壳、茵陈、茯苓、栀子等药治疗急性肝炎,能取得明显效果。

(二十)肾盂肾炎

患者,女,42岁,初诊:高热4天,往来寒热,恶心呕吐,呕出胃内容物,食欲不振,周身酸痛,小便短赤而灼痛,苔白滑,脉弦数,查:体温39℃,表情淡漠,左胁脊角压痛,双侧肾区叩击痛,尿常规:WBC(++ )、RBC(+)、蛋白(+)。中医辨证为:湿热郁结少阳。治以和解少阳,清热利水通淋,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草6g,瞿麦10g,滑石15g,蒲公英10g,车前草20g,茯苓l2g,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3剂后,体温正常,不呕,效不更方,6剂续服。复查尿常规正常。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

按:急性肾盂肾炎属中医淋病范畴。治宜清热利水通淋。临床多用八正散治疗。本例患者,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小便不利为主证。《伤寒论》第95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敢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此例患者为湿热郁结少阳,三焦阻滞,故令水道不利,以和解少阳,清热利水。方用小柴胡汤去人参以和解少阳,去人参是因湿势留恋,茯苓、瞿麦、滑石、蒲公英、车前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三、小柴胡汤的副作用

据日本报道,在1998-1999二年中,有50例肝癌肝硬变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引起间质

性肺炎,其中体力下降8例患者死亡。1998年第49次日本东洋医学会对小柴胡汤引起间质性肺炎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病例研究方面,左藤笃彦氏认为小柴胡汤进一步促进了白介素-8(IL-8)产生,分解细胞外基质,使肺纤维化发展而导致间质性肺炎,在已病情况下仍长期服用小柴胡汤,会导致肺纤维化的细胞因子重新表达调控,使炎症急性恶化,肺组织迅速纤维化而致死亡。因此,早期发现并停用小柴胡汤,同时给予类固醇就能使间质性肺炎得到控制和治愈。

在药理学研究方面,介绍了小柴胡汤引起间质性肺炎的三种不同观点:①是小柴胡汤毒性副作用和误治的结果;②是一种变态反应;③小柴胡汤与间质性肺炎无因果关系。

有日本学着认为尽管还没有证据能证明小柴胡汤的副作用或毒性导致间质性肺炎,但高龄者和肝功能障碍者发病较多,提示可能由于患者的药物代谢或解毒功能降低,使药物在体内蓄积而致发病;另外也应考虑到误治、半夏的炮制及黄芩成分代谢问题。在流行病学方面,统计表明服小柴胡汤者引起间质性肺炎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死亡率为百万分之一,证实小柴胡汤的安全性之高是西药达不到的,而且还不能完全确定小柴胡汤与特发性肺炎发生的关系。与此相反,在此次会议上,有人则报道应用小柴胡汤治疗3例间质性肺炎获效,表明小柴胡汤对间质性肺炎有治疗作用。

国内学者通过系统检测不同配伍组方小柴胡汤的水煎液对人肝细胞的毒性,检测出小柴胡汤的主要毒性药材为黄芩,柴胡可增强黄芩的毒性,但半夏可降低黄芩的毒性。但方中导致肝细胞毒性的化学成分及其毒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本实验仅为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不能推断出体内实验的情况,体内实验有待进一步开展。

四、结语

现代临床上小柴胡汤的应用已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少阳病,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科疾病的诊治,凡证但见气郁、痰阻之病机,即可用此方加减灵活应用,不必拘于某症,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全身气机运行通畅,则疾病可愈。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芪、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生姜七味中药组成。用柴胡汤透少阳之热,解少阳之气郁。据《神农本草经》载,“柴胡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说明柴胡可促进六腑的新陈代谢,有消食化积的作用。总之,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广泛,方书多以和解剂论述。《伤寒杂病论》,仲景组方用量用意,认为小柴胡汤应以解热剂为主。临床应用时,据病情变化而加减变化。若胸中烦而不呕,去人参之甘补,半夏之辛温,加瓜蒌实清热除烦;若渴,去半夏之燥,加瓜萎根,人参,甘苦凉润,清热益气,生津止渴;若腹中痛,去黄芩之苦寒伤中,加芍药制肝益脾,缓急止痛;若胁下痞硬,去大枣之壅补,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之苦寒,加茯苓淡渗以利水;若不渴,身有微热,去人参之壅补,加桂枝以解外;若咳者,去人参,大枣之甘温壅滞,生姜之辛散,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临床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治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等症;治阳毒伤寒,四肢壮热,心膈烦躁,呕吐不定,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以及胁痛,吐酸不食;治疗普通感冒及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治肾小球肾炎,肾盂炎,月经适来适断,以小柴胡汤加入丹皮、桃仁、生地、赤芍、红花、延胡等活血化瘀之品。综上所述,小柴胡汤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是治疗外感的常用方,也是治疗内伤杂病的重要方。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 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1]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刘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国已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刘老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尤为得心应手,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 1 尊经旨阐“升降出入”广“推陈致新”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后世发挥其用,广泛施治于临床各科,究其原因,不外乎本方具有解郁功能。刘老认为,《伤寒论》治郁之法甚多,如栀子鼓汤治疗火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水郁;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郁;瓜蒂散治疗痰郁等。然而,以上治郁之法皆就事论事而比较局限,故其使用较隘。惟小柴胡汤之治气郁,纵横捭开,升降出入,无所不包。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气,主宰着物质的运动,在人与动物,则为生长壮老已,在植物,则为生长化收藏。物质运动的目的,用现代语言讲,就叫做“新陈代谢”,生化正常,则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就健康,若病亦易于恢复;反之,人体即发生疾病。 对于柴胡的功能,《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了其具有“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的作用。刘渡舟教授认为,研究仲景《伤寒论》,论其药性时当以《神农本草经》为准,不可以后世本草之论强释仲景之方。后世虽然认定柴胡有和解少阳、升举阳气和疏肝解郁三大作用,然《本经》明言“推陈致新”,其实际意义也就是能够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基于以上两经之论,刘老提出了柴胡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第一,它能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第二,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第三,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所以,柴胡治疗疾病,既适用于外感,又能治疗多种内伤杂病。既能治疗肝胆疾病,也广泛适用于它脏之恙,此亦《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内涵所在,也是刘渡舟教授临床喜用柴胡类方的原因所在。 2 临证时主但见一证擅灵活加减 刘老喜用柴胡,擅用柴胡,充分体现了其为医上溯岐黄之经,精通神农之药,中合长沙之论,下逮诸家之说,并有自己数10年之临床体会。对于小柴胡汤的应用,外感病重其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内外之功;内伤杂病则倡其开郁调气,以利气机升降出入之枢。临证之时,主张“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处方时,以原方为多,但也提倡灵活加减,并创系列柴胡类“古今接轨方”,使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值得后人借鉴。 在应用小柴胡汤时,刘渡舟教授仅仅抓住本方是少阳病主方之特点,只要见到“口苦”一证,必用柴胡类方,此笔者侍诊3年之心得。问之,先生则曰“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思之,此刘老从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悟而得之。又阅读《伤寒论十四讲》,在书中第三讲“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一文中,刘老写道:“少阳病的提纲证,而以口苦在前,咽干,目眩在后,反映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性。《内经》说:‘火之味苦’。然它经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胆有火,则多见口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之欧阳光明创编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 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

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正邪分手之地,故治少阳病以和解法,使枢机和畅,三焦通利,病邪得除,正气得复,脏腑安和,疾病可愈。外感风寒病的和法是指和解法,重在祛邪,如《伤寒论》上角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内伤杂病永小柴胡汤的适应症:用于肝胆郁热,如胸胁苦满或痛,口苦咽干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角消食导滞之品郁金,鸡内金等,发热重者,重用柴胡。用于肝脾不调之症,如胁腹胀满,含则胀甚,纳谷不香,情志不畅,大便不爽等症,用小柴胡汤去黄芩,肝郁加香附与川芎滋肝。脾虚加白术,茯苓以健脾,中阳不振加干姜。用于肝气郁结的更年期综合症,取小柴胡汤之调和阴阳的作用。更年期综合征,是肾之虚衰。肾属水,肝属木,水不灌木,

第十四章 一、小柴胡汤方

第十四章·柴胡汤类方 一、小柴胡汤方 【方剂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擘)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 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着。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见麻黄汤条。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 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 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 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 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 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邪热郁结胸胁, 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 则腹痛,胸胁在腹上,因谓为邪高痛下。上邪下饮,故使呕也,宜小柴汤主之。若服小柴 胡汤上证解而消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 按:此承上条,进一步阐明病之所以传入少阳和其发作柴胡证的原因,由此可见小柴胡汤为病始传少阳的主治方。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导读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源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在仲景的众多方剂中,此方是一个疗效显著、适用范围极广的方剂,后世对此方的评价也甚高,可为是中医众方中一个出类拔萃的方剂。在妇科病的治疗上,小柴胡汤也有很独特的功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柴胡汤在妇科病中的运用吧!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在《伤寒论》中用小柴胡汤的有17条条文,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差后5篇。其中12条明文指出有发热,有胸胁满痛等症的有9条,该法寓于众法之中,适用于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肝胆俱病的柴胡证。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既可疏利肝胆,清散郁热,透邪外出,又可调和肝脾、胃肠、气血、营卫,协调阴阳,畅达气机,通行津液,扶正祛邪。其主要通过调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和解表里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以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目的。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寒热之邪,内伤七情引起的妇科疾患。其应用指征是在错综复杂的疾病中只要具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情绪异常、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其中一二症或一组确实无误地反映肝脾或肝胃或气血营卫失调,或气机

不畅,肝胆郁热,或邪在半表半里,或病有休作者皆可用之。临床应用甚广,故小柴胡汤为《伤寒论》调治妇科病最常用的方药,主治的病证最多,且疗效可靠。1.主治热入血室经期,外感风寒后,头痛、发热恶寒,3日后经水净,烦躁,意识模糊,夜间则胡言乱语,食欲欠佳,舌质淡,中有瘀斑,苔厚,脉沉弦。因妇人中风,初起当有发热恶寒等表证,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发作有时,以其得病之初,月经已来,发病之后,邪热内传,月经不当停而停,必有瘀血而与邪热相搏,血室瘀阻,气血不通,正邪相争,故使寒如疟状。治当因势利导,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通调三焦,助正达邪,使邪从外出,邪去则寒热除,血结自散。以小柴胡汤加桃仁、牡丹皮、焦山楂治疗。单以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尚嫌不足,因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之热证,况且热入血室是一种血热证、血瘀证,故加入活血凉血之品更为合拍,也是祛瘀退热法的良好体现。2.崩漏因某些不良精神刺激或感受外邪,使肝胆郁火迫经妄行或肝脾不和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致崩漏。症见月经提前,经期延长,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淋沥不净或量多,色鲜红,时有血块。伴有头痛或头眩,口苦,心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者,以大剂量小柴胡汤疏达气机,调和肝脾,透热散火,宁血固崩。3.围绝经期诸症有些妇女围绝经期常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如月经紊乱、面部潮红、阵汗、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耳鸣、眩晕、食欲不振、口

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1-21T10:03:27.19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作者:杨兆初 [导读] 将小柴胡汤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分析及评估应用价值。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羊角塘镇湛溪村卫生室湖南益阳 413501 【摘要】目的:将小柴胡汤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分析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此文对外感发热患者、体虚感冒患者、余热未尽患者、产后发热患者分别予以对应的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研究及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外感发热患者、体虚感冒患者、余热未尽患者、产后发热患者在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之后,相关临床症状均消除而获得痊愈。结论:小柴胡汤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存在重要应用价值及优势。 【关键词】小柴胡汤;外感发热;体虚感冒;余热未尽;产后发热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提出的一种中药方剂[1],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以及治疗少阳半表半里的重要药方,在临床很多疾病的治疗中被推广应用[2]。小柴胡汤通过药味加减及变通可以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灵活运用。 1. 外感发热 1.1 外感低热 外感低热患者多存在全身酸痛症状,表现出神疲而乏力,多不思饮食。外感低热患者的病程一般比较短,病程多为2天到6天,是外感初期,因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患者的体温正常或是稍微偏高。典型病例:女性,49岁,2018年02月11日,患者因“近2天全身存在酸痛症状,比较疲乏及无力,且不思饮食”到本院就诊及治疗。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淡红,其苔薄白,其脉缓有力。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神曲30克,太子参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20克,生姜12克,柴胡12克,半夏12克,炒黄芩12克,甘草6克。患者服用1剂药方之后,相关症状均得以消除而痊愈。 1.2 外感高热 外感高热患者多会出现头痛症状,以往存在寒热症状,外感高热患者的体温一般为38℃到40℃,患者的病因是太阳表证并未解,且传入少阳。典型病例:男性,37岁,2018年01月22日,患者由于“外感发热”到外院就诊治疗,通过静脉滴注“林可霉素”、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患者的体温没有得以降低。遂在2018年01月22日下午到本院就诊治疗,患者主诉存在头痛症状,且恶寒发热,一天没有进食。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淡红,其苔薄黄,且其脉浮数,患者出汗不通畅,其体温高达39.8℃。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太阳表证并未解且传入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石膏60克,神曲30克,太子参30克,大枣20克,柴胡12克,半夏12克,炒黄芩12克,大青叶12克,生姜12克,甘草6克,知母12克,川芎12克,白芷12克。对以上方剂采取开水煎汤,进行多次少量服用。患者当天晚上,得以出汗,患者退热,其身凉且恢复食欲。患者退热之后感觉咽喉存在疼痛症状,将以上方剂减去石膏和知母并增加板蓝根30克,患者服用3剂之后得以痊愈。 随机抽选本院采取小柴胡汤治疗的30例外感高热患者,治疗后的体温明显降低,和治疗前相比,P<0.05,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表1 30例外感高热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分析 2. 体虚感冒 体虚感冒患者存在恶寒症状,其神疲而乏力,多存在欲睡症状,其饮食下降。体虚感冒患者的病因是正虚,其卫外而不固,因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典型病例:女性,69岁。2017年10月21日,患者由于“近2天存在恶寒身疼症状,其疲乏而无力,存在心烦,常常欲睡,且手心和足心均出汗”而到本院就诊及治疗。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淡红,其苔薄,其脉细。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正虚,其卫外而不固,因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太子参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20克,神曲15克,生姜12克,柴胡12克,半夏12克,炒黄芩12克,甘草6克。患者服用以上方剂2剂之后,相关症状消除得以痊愈。 3. 余热未尽 余热未尽患者是于热病的后期存在烦躁不安,其体温正常或是稍微偏高,属于邪稽少阳,且其余热并未尽。典型病例:男性,15岁,2017年08月15日到本院就诊治疗,由于“发热待查”在本院内科住院治疗7天之后,得以退热,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不过患者常感觉头痛,其心中烦躁,且不思进食。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干红,存在少苔,且脉细,患者的体温是37.1℃。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邪稽少阳,且其余热并未尽,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并清除余热。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石膏60克,太子参30克,神曲30克,大枣20克,柴胡12克,知母12克,半夏12克,生姜12克,炒黄芩12克,大青叶12克,川芎12克,白芷12克,甘草6克。患者服用以上方剂1剂之后,相关症状得到缓解,连续服用以上方剂3剂之后,相关症状消除得以痊愈。 4. 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患者主要是存在恶寒发热,且腹痛严重。主要是因为产后血室存在空虚,受到邪乘虚入而导致,足厥阴肝经进而毛中,通过阴器,抵达小腹,可归入肝络胆,对肝胆之经产生侵犯,且居于少阳。典型病例:女性,29岁,由于“第二胎足月自产三天之后,存在恶寒发热症状,其腹痛灼热,其恶露存在异味,且不思饮食”曾经在外院就诊治疗,具体用药治疗情况不详。然而治疗后患者的身热仍未退,所以于2017年12月21日到本院就诊治疗。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腹痛的灼热拒绝按压,其舌红而苔薄黄,其脉数有力,患者的体温是 38.8℃。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产后血室存在空虚,受到邪乘虚入,并且居于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并清热燥湿。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石膏60克,太子参30克,败酱草30克,土茯苓30克,大枣20克,白头翁15克,柴胡12克,黄柏12克,炒黄芩12克,半夏12克,知母12克,生姜12克,龙胆草10克,甘草6克,秦皮5克。患者服用以上方剂2剂之后得以退热,相关症状得到缓解,

小柴胡汤与泻心汤

小柴胡汤与泻心汤 刘渡舟氏善“调气”,认为:“人身之病,其在气者十之七八,其在血者十仅二三。气病有不影响于血者,而血病每关乎气。”并认为涉及到“气”,“肝胆脾胃”的功能尤为重要。临床上善用柴胡剂和泻心剂调理肝胆脾胃。 “柴胡最善调畅肝胆之气,推动气机出入,并由此促进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神农本草经》言柴胡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此说明柴胡可促进六腑的新陈代谢,能推动少阳枢机,并由此起到调和表里、消积化食的作用。在小柴胡类方中,柴胡辛散以助少阳胆气之出,黄芩苦寒以助厥阴肝气之入,柴芩并用,则出入如常矣。然二者之中关键在于柴胡的疏解,故《伤寒论》用柴芩运转枢机时,黄芩或可减去,而柴胡却是必用之品。依仲景法,柴胡剂中还可以用白芍之酸收,柴芍相伍,一出一入,一散一收,促进肝胆之气的出入。调理脾胃升降主要就是要降胃升脾。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不降每由火旺气实所致,故降胃每用黄连、黄芩,清火即是降胃。三黄泻心汤之治吐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之治寒格吐逆,皆属清火降胃。仲景亦习惯使用姜、夏降逆和胃,此大抵为痰饮所致者而设。脾气以升为常,脾气不升多兼里寒,故既用参、草益气,亦用干姜温中。脾胃升降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用仲景方法治理脾胃,不治气而气机自调,脾胃升降自然恢复正常。后世在使用半夏泻心剂时,又有加枳实、木香、砂仁的方法,直接使用理气之药调理脾胃,亦有道理。”(付延龄整理)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为邪踞少阳,枢机不利。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误下后导致“中虚热结,胃气壅滞”而致痞。 主证:心下痞硬,呕逆,肠鸣下利。已致“中虚”故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而用半夏泻心汤“泄热和中,降逆消痞”。 柯韵伯:“……未经下而胸胁苦满,是里之表证,用柴胡解表,心下满而胸胁不满,是里之半里证,故制此汤和里。稍变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阳半里之意耳。名曰泻心,实以泻胆也。” 陈亦人氏认为,痞证和其他证候一样,都有寒热虚实之异,所谓寒热相结之痞,实际是正虚邪实。虚寒痞代表方剂即理中汤,实热痞代表方剂即大黄黄连泻心汤。“中虚热结”之痞证可用两方加减化裁。故成半夏泻心汤。陈亦人氏认为此“下利”不一定就是虚寒下利,热性下利也是可能的。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小柴胡汤的神奇功效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处,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小柴胡汤。 【处方】 柴胡(三钱)人参(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一钱半)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二两半,柴胡(去芦)半斤,人参、甘草(炙)、黄芩,各三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伤寒、温热病,身热恶风,颈项强急,胸满胁痛,呕哕烦渴,寒热往来,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过经未解,或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疼痛;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小儿分作二服,量大小加减。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功能主治】 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备注】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人参4.5克,花粉6克,黄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功能主治】 清热育阴。主邪在少阳,产后阴虚发热。

名方小柴胡汤的应用探讨

名方小柴胡汤的应用探讨 上篇理论研究 小柴胡汤,是仲景先生《伤寒论》中的少阳经症方剂。此方剂的功能是专主和解少阳经,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从而达到人体外邪的驱除,内部各个组织机能的正常。但随着后人们不断医疗实践,人们对小柴胡汤的使用有所扩大,对此汤的理性认识有所加深,并由此在继续使用小柴胡汤的来治疗更加复杂的疾病。但小柴胡汤究竟能够治疗哪些疾病,其具体治疗时如何使用与加减变化,都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深思与控究,以便能够发挥先辈给我们留下的这一宝贵方剂,以造福于后世的人们,更发挥我们祖国的医学遗产,为现代社会人们与疾病进行斗争提供应有的贡献。 第一章小柴胡汤方 第一节小柴胡汤的组成 小柴胡汤,其方组成是: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其方的适应症是:胸胁苦闷,寒热往来,默默不语、不欲饮食,频频作呕,口苦、咽干、目眩。同时也还伴有一些其它症状。此症的病机是:少阳经半表半里症。 本方由七味药组成,可分为柴胡、黄芩为苦寒清热一组;生姜、半夏辛温开散为一组;人参、甘草、大枣甘温滋补为一组。

柴胡、黄芩为苦降之味,是本主药,为一组;柴胡在本方的作用是:柴胡性平,味味苦,入肝胆二经。其功能是解少阳经之热,其气质轻清上升,其苦味最薄,能疏利少阳经气机,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外而解,用以解外邪,是治往来寒热的第一要药,柴胡疏肝,解少阳气郁。《神农本草》曰:“主心腑肠胃中气结,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柴胡不仅有上述功能,还可用于消化食积,促进新陈代谢。说明柴胡在本症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黄芩苦寒,味苦较重,入肺、大肠、小肠、脾脏、胆腑,清火除热,使半表半里之热从肺与大肠而彻。故柴胡黄芩合用,苦寒清热,解半表半里之邪,疏畅少阳气机,使三焦通利,表里相和,上下相协。 生姜、半夏辛温开散之品为一组。生姜,性温,味辛,入肺脏、脾脏、胃腑;其功能是温中止呕,治风寒咳嗽;增强消化,增强肌体免疫力。半夏,性温,味辛,入脾脏、胃腑;其功能是化痰和胃,消痞止呕;并有抑制呕吐、治疗慢性咽炎的作用。此二味,调理脾胃,降逆止呕,是呕家第一圣药,并有辛行开散之作用。此外,姜夏二品,既能佐柴胡、黄芩逐邪之力,又能行甘、枣之泥滞,故降逆止呕之中,又见泄满行滞之功。 人参、甘草,大枣甘补之品为另一组。益气补脾,扶正祛邪,使邪从外而解。然而,仲景于解表之中一般不用人参,而今取之者有三意:一意,以保元气。因病入少阳,阳气有衰,故以甘补药物,益中气,和营卫,助正抗邪,使正胜邪却,在内既不留邪,而外邪又不能复入;二意,以防邪入内。因少阳为“阴阳之枢”,正虚之时,外邪易入三阴,故遵“见

老中医:治疗风寒感冒发热~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整体药性】平和。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 【典型征象】口苦,咽干,发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禁忌人群】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论》一直被后世的中医奉为金科玉律,这部医 学经典不知成就了多少流芳百世的著名医家。单是其中的小柴胡汤,如果能学精学透就可以 养活不少医生。张仲景把小柴胡汤列为少阳病的主方,用来治疗邪气在半表半里的时候的病证。它和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论治伤寒病变的两大重点方剂,在397条经文之中,明文提 及小柴胡汤的就达19条之多,其应用的广泛性可见一斑。诚如日本的丹波元简评:“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中医认为,小柴胡汤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和解少阳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则认为,小柴胡汤有抗炎、抑菌、抗过敏、调节免疫力、改善肝损伤等作用。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是用现代制药手段,把煎出来的药汁制成颗粒状,保存药方的功效和作用,以便服食、携带。制成颗粒的小柴胡汤成药效果虽然不如现煎的汤药,但也是一种值得存放 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的药物。 “和解少阳”的主方 “和解少阳”是汉代张仲景治疗伤寒少阳证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柴胡汤就是其中的代表方。 何谓伤寒少阳证呢?伤寒是古代中医家对于外感疾病的统称,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上 来说,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上就只是指外感风寒之邪。此处的伤寒和西医的伤 寒概念完全不同,不要混淆。 《伤寒论》以“三阳”“三阴”为六经提纲,其中的少阳证就是“三阳”证中的一种症候类型。中 医理论认为,伤寒在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中,寒热症状的变化是其主要标志。《伤寒论》中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当伤寒初起时,寒重热轻,或但寒 无热,属太阳证;传入少阳后,寒热往来,也就是说发热和恶寒的感觉交替出现;再向里即 传入阳明,表现为但热不寒。 太阳主表证,阳明主里证,少阳介乎太阳与阳明二者之间,主半表半里证。需要注意的是, 半表半里,不是一半表证,一半里证,而是“不内不外…‘不表不里”的另外一种症候。《伤寒 明理论》云:“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

小柴胡汤应用的思考

小柴胡汤应用的思考 1、小柴胡汤的组成:人参、柴胡、制半夏、黄芩、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组成。注意其中柴胡与黄芩的比例为二比一。 2、小柴胡汤使用的标准: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语、不欲饮食。 3、《伤寒论》中所说小柴胡汤应用的类别:张仲景先生曰,只要见一症便可用之,不必具之。故此可知,平时在生活中或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只要见到一个症状者,就可以用此汤来进行治疗。这便告诉人们,小柴胡汤的使用是相当广泛的,对于其它好多的疾病,人们在茫茫然的时候,便可以用此方来进行治疗,然后再根据疾病的发展变化情况使用其它方剂来进行彻底地治疗。 4、临床中所见到的症状:一男子,头左偏痛,右腿无力,曾经有头汗出的情况;一中年妇女,头痛、口苦、并兼有目眩,血压高到不能行走的地步,连坐自行车也觉得头昏眼花;另一中年妇女,十多年一直头昏,昏卧床不起,行走困难,胸闷而饮食不佳,睡眠不好,经多个医院治疗,一直未见好转,但其中仍在小柴胡汤的口苦咽干目眩之症;一老年妇女,年龄七十余岁,小便多,大便正常,睡眠不好,特别是夜尿频繁,腿胯骨肉痛;一中年男子,住院三个多月,仍然不能下床行走,因为血压太高的缘故,故而只能卧床休息治疗。后经小柴胡汤三剂而安,血压降止正常,并进行了善后治疗,其病恢复。 小柴胡汤在日本的临床应用进展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剂。 该方配伍严谨,组合巧妙,近年来受到日本学者的广泛重视。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预防肝炎、肝癌的临床效果 1.1 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HCV抗体阳性)患者57例,用小柴胡汤提取剂(每次 2.5 g,日3次)连服24周后的肝功能检查值变化:血清GOT、GPT、γ-GTP、TTT、ZTT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明显增加,总改善率、肝功能改善率及有效率均提高。9例GPT值转为正常。38例HCV抗体中,3例转阴〔1〕。曾对1位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的77岁女性给予小柴胡汤(5 g/d)治疗,其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停服1月后肝功能再度出现异常,重新服用小柴胡汤1个月后又恢复正常,服药期间,腹部超声波检查未见异常,表示向肝硬化转变的血小板维持在(130~150)×109/L,可以确定小柴胡汤对慢性肝炎及延缓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的转化有治疗作用〔2〕。另外小柴胡汤对干扰素治疗后丙型肝炎所致副作用有明显的改善〔3〕。 1.2乙型肝炎:研究对象为37例确诊为HBeAg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男24例,女13例),给予干扰素(IFN)并用熊去氧胆酸(UDCA)600 mg/d,小柴胡汤2~3包/日,共12个月,对HBeAg、HBe抗体系统的效果:SC(血清转化)、SN(血清阴性)率及血清转氨酶的正常化率较给药前明显改善,认为并用DCA和小柴胡汤,转氨酶改善情况和IFN停药时的SC率优于单独给予IFN〔4〕。另有一位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的女性患者,继IFN治疗后给与小柴胡汤(7.5 g/d),给药半个月后HBe抗原阳性,1.5个月后HBe抗体阳性,4.5个月后HBe 抗原血清转化。认为在病毒增殖状态低下、而患者对病毒免疫功能提高的时期,给与小柴胡汤最适宜〔5〕。 1.3肝癌的预防与治疗:选择甲脂蛋白(AFP)200 μg/L以下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 例。两组一般用药相同,给药组多加小柴胡汤7.5 g/d。观察57个月的病例中给药组84例,对照组81例,给药组发现肝癌26例,对照组35例;除外研究开始后6个月以内发现肝癌者,则给药组为23例,对照组31例。第57个月时的累积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5)。给药组ATP值呈现低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6〕。网博子将260例肝硬变患者分2

小柴胡汤的组成、主治、功用及方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小柴胡汤的组成、主治、功用及方解 出处:《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 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组成: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 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方解: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 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 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 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 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配伍特点:柴胡苦平升散,黄芩降泄,二者配伍,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和 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以祛邪为主,兼补正气。邪气得解,胃气调和。 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宽胸;若渴,去半 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 痞梗,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利 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 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14中国处方药 第15卷 第7期·综述· 小柴胡汤源自东汉名医张仲景之《伤寒论》,主要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组成。小柴胡汤可用于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效[1]。方中药物可以分成三组:一为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之邪热,又能疏利肝胆气机,是和解少阳、表里之主药[2];二为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通过其辛散作用,助柴胡透达经中之邪[3];第三是大枣、人参、甘草益气调中,既能鼓舞胃气以助少阳枢转之力,又可以补脾胃以杜绝少阳之邪内传之路[4]。七药配伍,少阳经,又兼顾脾胃,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经过历代医家的验证,小柴胡汤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1 小柴胡汤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 曾有研究者对78例住院并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于术后当日加服由柴胡30 g,黄芩、人参、清半夏各15 g,炙甘草、生姜各6 g,大枣3枚组成的小柴胡汤水煎剂,每日分早、晚2次温服1剂,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共进行3个疗程,在临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瘤体近期疗效比较、血清甲胎蛋白方面比较均有不错改善[5]。后世医家在《伤寒论》对小柴胡汤的汤证、加减法、类证及类方阐述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进行发展,进一步扩大治疗范围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很多合方,使其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效果尤为显著[6] 2 小柴胡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 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人们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经常受到本病的影响。本病虽然好发于中老年人,但是目前由于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及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其疾病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为发病率显著上升,并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7]。基于上述原因,有研究人员运用小柴胡汤加减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取得很好疗效。具体方法: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每天分早、晚2次煎服1剂,进行为期10 d的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丁片6.0 mg,每天3次,疗程10 d。治疗组(50例):治愈2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50例):治愈7例,有效2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故而值得在临床上借鉴[8]。 3 小柴胡汤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治疗作用 为了进一步分析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胆囊息肉病变的临床疗效,洪永文[9]对90例肝郁脾虚胆囊息肉病变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具体方法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金钱草20 g,柴胡13 g,茜草5 g,半夏12 g,大枣6 g,党参11 g,甘草9 g,山楂13 g,白芨9 g,生姜6 g,三七粉3 g,茵陈11 g,郁金13 g组成的加减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1个疗程为7 d。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4%(29/4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 4 小柴胡汤对哮喘伴抑郁患者预后方面的影响 韩志强[10]对29例哮喘伴抑郁患者予以小柴胡汤治疗,收到不错的疗效。治疗组患者给予小柴胡汤口服:柴胡15 g,黄芩10 g,法半夏15 g,党参15 g,茯苓15 g,甘草10 g,大枣10 g,具体用法:每日1剂,水煎,150 mL,每天2次口服。结果显示:应用小柴胡汤调和上下之气,流通内外之津液,并且使支气管哮喘得到更好的控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小柴胡汤加减在治疗癌症发热中的疗效 在河南安阳中医院一项小柴胡汤针对癌症发热有效性的研究显示,运用小柴胡汤治疗癌症发热的总有效率为87.5%,这一数据较同期的对照组明显高且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在癌症发热治疗中应用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患者体温可快速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11]。 6 小柴胡汤加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 刘洪臣[12]研究认为:根据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小柴胡汤进行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使得消化性溃疡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有效降低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治愈后的复发率,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值得临床推广。 7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有研究人员为验证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将86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地芬尼多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13]。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中柴胡解郁疏肝,枸杞具有补肝益肾功效,甘草、党参可健脾益气、顾护中州,联合川芎、龙胆草、栀子等药,理气调中、燥湿利水,多药联合可疏肝利胆、疏肝解郁、健脾益气。由此得出中风后眩晕患者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14]。 8 小柴胡汤在肾科疾病中的应用 于俊生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的研究,对肾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进行整体调治,不仅可避免大补大攻致矫枉过正现象,还可延缓慢性肾病的病理进程[15]。周盛杰[16]的研究证实:小剂量尿激酶、贝那普利、缬沙坦、霉酚酸酯及激素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能够有效地改善肾功能、保护肝功能,对于提高治疗总体有效率具有积极意义。章念伟等[17]也总结了小柴胡汤在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方面的疗效。 综上所述,小柴胡汤可广泛地运用于多种临床,作为常见疾病的主要用药、配伍用药,疗效确切,笔者认为该药在临床使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保国, 李昌勤, 刘庆芳. 小柴胡汤现代药效学研究. 中成药,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张颖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 300450) 【摘要】目的 了解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疗效。方法 通过综合多篇论文探讨总结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结果 小柴胡汤在治疗原发性肝癌、颈椎病、肝郁脾虚型胆囊息肉样病变、哮喘伴抑郁患者、癌症发热、反流性食管炎等多方面均有作用。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疗效

万能的小柴胡汤的14种妙用培训讲学

万能的小柴胡汤的14种妙用(济公) 不仅对外病可收表里双解之功,而且对内伤杂病(心率65-85次)也有协调和解之效。如能 适当加减变通,则适应证候更广,治疗效果更佳。最常用的变通用法有如下14种: 1、荆防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荆芥10g、防风1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怕风、鼻塞、清涕等表寒症状较为 明显者。 2、二活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羌活12g、独活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腰膝肢节疼痛明显者。 3、杏苏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杏仁12g、苏叶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兼见轻度咳嗽者。 4、止嗽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止嗽散两方合用,治疗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咳嗽明显咯痰不畅者。 5、藿苏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藿香12g、苏叶lOg,用于暑天感寒而见半表半里证者。 6、楂曲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焦楂20g、神曲15g,用于柴胡证而胃胀、食少者。 7、银翘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发热、痰黄、尿黄等热象较显者。 8、四金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 9、四君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白术15g、茯苓15g,主治肝脾不调,胁胀隐痛,脘胀食少,大便稀溏,倦怠乏 力。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0、二陈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陈皮12g、茯苓15g,主治肝胃不和,胸胁发胀,恶心嗳气,食少吐涎。适用于 慢性胃炎、妊娠恶阻有上述见证者。 11、归芍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当归15g、白芍30g,主治肝脾不调,胸胁痛,心烦食少,大便不畅,适用于迁 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2、四物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四物汤两方配合,用于妇女经期外感半表半里证、肝血不足的月经不调证以及更 年期综合征。 13、枣仁小柴胡 小柴胡汤与酸枣仁汤两方配合,用于肝气不舒、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 14、龙牡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用于肝气不舒,胸满烦惊,失眠多梦。 运用小柴胡汤,既要善于加减配伍,又要注意各药剂量的比例。仲景原方的剂量是:柴胡八 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运用小柴胡方治疗外感病证,除宗仲景之意,重用柴胡30g之外,还加大黄芩剂量至20g。治疗内伤杂病,则柴胡、黄芩均用15g。无论外感内伤,均用党参代人参,治外感用10–15g 即可,治内伤则加大为2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