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专科《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专科《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专科《美学》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美感形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社会实践)。

2.古希腊人的教育分为(体操教育)和(缪斯教育),都包含着美育在内。

3.“美是理念。”由(柏拉图)提出。

4.“美是上帝的美的光芒的流溢或放射。”由(普落丁)提出。

5.“美是数的比例和和谐。”由(毕达哥拉斯)提出。

6.“美是细小、光滑、明亮、变化、不露棱角等感性性质。”由(博克)提出。

7.“美即快感。”由(休谟)提出。

8.“美是主观合目的性的形式。”由(康德)提出。

9.“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由(黑格尔)提出。

10.“美在关系。”由(狄德罗)提出。

11.“美是生活。”由(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

12.“真、善、美都是不可定义的。”的观点是由(摩尔)提出的。

13.“美是不可言说的。”的观点是由(维特根斯坦)提出的。

14.“里仁为美。”的观点是由(孔子)提出的。

15.“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点是由(庄子)提出的。

16.“充实之谓美。”的观点是由(孟子)提出的。

17.“美在创造中。”的观点是由(蒋孔阳)提出的。

18.“美是自由的感性显现。”的观点是由(刘纲纪)提出的。

19.“美是辩证发展的和谐。”的观点是由(周来祥)提出的。

20.“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摹仿,主要摹仿滑稽。”的观点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21.“喜剧来自于人物主体自身性格与行动、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内在矛盾。”的观点是由(黑格尔)提出的。

22.在美感的发展过程中,美感由(功利性)超越到(非功利性)。

23.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24.感情按强度、持续时间可分为:(激情),(热情),(心境)。

25.“喜剧表现滑稽,丑乃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的说法是由(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来的。

26.“喜剧是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喜剧是为了人类能够愉快地与自己的过去告别。”的说法是由(马克

思)提出来的。

27.“喜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悦笑,即引人发笑。”的说法是由(刘勰)提出来的。

2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9.“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能力和谐发展的完全人物,其措施就是要进行体育和心育,其心育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

三者并行以达到真、善、美。”的说法是由(王国维)提出来的。

30.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31.美感心理结构是在(社会实践)中,长期(积淀)的结果。

32.感情按与需要的关系可分为(情绪)和(情感)。

33.在叙事作品中,优秀的艺术形象是(典型),在抒情作品中,优秀的艺术形象是(意境)。

34.崇高发育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范畴是在(博克)的《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一文之中。

35.古希腊罗马时代把优美与(美)划上等号。

二、选择题

1.孔子说:诗可以( BCDE )。 A怒 B观 C群 D兴 E怨

2.相当于西方崇高范畴的中国术语有( ABCDE )等。

A阳刚之美 B刚美 C壮美 D崇宏之美 E刚性美

3.艺术一般可以分为:( ACDE )。A造型艺术 B行为艺术 C表演艺术 D综合艺术 E语言艺术

4.思维分为( ABC )等三类。 A抽象思维 B形象思维 C灵感思维 D逻辑思维 E逆向思维

5.人的心理结构,从横向构成来看可以分为( ADE )。

A智力结构 B情绪结构 C应激结构 D意志结构 E美感结构

6.美感的发展是随着( D )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A环境 B时代 C意识活动 D社会实践

7.美感具有( A )无限性。 A自由 B不自由 C功利 D非功利

8.自然美的根源是( C )。A自然事物 B自然现象 C人化的自然 D非人化的自然

9.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以审美教育作为培养( D )的手段。

A美人 B超人 C完人 D全人

10.最早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是( 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席勒 D莎士比亚

11.美感主要的特征是具有:( ACE )。

A形象感受的直觉性 B心理感受的直接性 C主体情感的体验性

D感官的愉悦性 E精神的愉悦性

12.情感在美感中的作用主要是:( ABCE )。

A贯穿于美感的始终,作为内驱力 B情感的个性化特征

C沟通认知与意志的中介环节 D移情作用 E弥散作用

13.形象思维的特征主要是:( BCDE )。

A逻辑性 B形象性 C情感性 D联想和想象性 E美感体验性

14.审美判断的特征主要是:( ABDE )

A形象判断 B情感判断 C道德判断 D价值判断 E模糊判断

15.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形成了( ABCD )等四大流派。

A主观派 B客观派 C主客观统一派 D社会实践派 E后实践派

16.相当于西方优美范畴的中国术语有( ABCDE )。

A阴柔之美 B柔美 C秀美 D郁丽之美 E柔性美

17.美的范畴主要有( ABCDE )等。 A崇高 B优美 C滑稽 D悲剧性 E喜剧性

18.美的本质主要是:( ACDE )。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社会性 D实践自由性 E外观形象性

19.社会美主要有( BCDE )。

A社会客体的美 B社会主体的美 C社会环境的美 D社会实践活动的美 E社会现象的美

20.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是:( BE )。

A表演的假定性 B题材的现实感和广泛性 C表现手法的多元性 D主题的单一性 E结构的开放性

三、判断改错题

1.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主张造就“健全的人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主张“全面了解人,全面教育人”。

2.命运悲剧主要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悲剧。(×)命运悲剧主要为古希腊悲剧

3.生活丑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丑。(√)

4.创作推动了艺术家的技巧的发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特别强调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5.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特别强调美育中的品德教育。(×)

人类的主要审美器官是视觉和听觉

6.人类的主要审美器官是视觉和触觉。(×)感知和表象在美感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形成审美意象

7.感知和表象在美感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形成审美感受。(×)

布洛的心理距离指人以非功利的态度对待对象

8.布洛的心理距离指人以功利的态度对待对象。(√)

9.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

10.艺术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11.黑格尔认为,崇高是绝对理念大于或压倒于感性形式。(×)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1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郎吉弩斯。(×)

崇高是指在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显现出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

13.美是指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显现出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

西方美学史对丑的探讨的前期的特征是以美为主,以丑衬美

14.西方美学史对丑的探讨的后期的特征是以美为主,以丑衬美。(√)

15.1853年,西方美学史上出版了一本《丑的美学》,揭开了西方美学对丑的探讨的新篇章。(×)

社会悲剧主要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悲剧

16.社会悲剧主要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悲剧。(×)

柏拉图特别推崇音乐教育,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音乐和悲剧的净化功能

17.柏拉图特别推崇道德教育,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音乐和悲剧的净化功能。(√)

18.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西方,崇高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形成于现代

19.在西方,崇高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形成于中世纪。(×)

20.在古希腊较早谈到丑的美学家是赫拉克利特。(√)

四、名词解释

1.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中,感知和表象与情感反复作用,并经过联想和想象所形成的,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

有鲜明的个体性的内心形象(意中之象)。

2.自然美:指具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美。如日月星辰,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北国草原,南疆山水等自

然景观都属于自然美的范畴。

3.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以美的对象,特别是各门类艺术为主要手段,寓教于乐,培养和提高广大社会成员,

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塑造健全心灵,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

4.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向自然索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

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的显现,从而创造出社会美。即形成了实践主体的美,实践过程的美,实践环境的美,实践产品的美。

5.所谓崇高,是指在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显现出来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感性形态上,崇高的事物大多具有巨大

的体积、粗犷不羁的形式和强大的威力。在审美心理上,崇高首先让人产生痛感、紧张感、压抑感和不自由感,然后转化为令人愉悦的自豪感、敬佩感,所以感觉崇高时心境是复杂的,充满变化的。

6.艺术丑:是指艺术作品的丑,它与艺术美是相对应的,是艺术美的倒错。艺术美是对艺术家的创造、智慧、力量

的肯定,而艺术丑是对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的否定。衡量艺术作品美丑的标准不是看作品所反映的对象的美丑性质,对象是美或丑与艺术作品的美丑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是看艺术家怎样去表现对象。

7.思维:是以分析与综合的形式达到对客体对象全面、本质的把握的心理活动。一般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

维,灵感思维。它们在审美活动中都起着广泛的作用。

8.艺术美:是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对现实

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的产物。艺术美是美的重要的存在形态。

9.所谓美学范畴,也就是美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概念。这些概念与美的本质紧密相关,是美的本

质的具体展开,是美的本质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美学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0.所谓优美,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狭义美,是指在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与作为审美

对象总称的美(即广义的美),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不能相互混淆或相互取代。在西方美学史上,优美是与

崇高相对的美学范畴。

11.生活丑: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丑。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本身

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有机统一,文艺在反映美的同时,理所当然也应该反映丑。

12.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价值,它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

自由地显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观赏形象。这种形象所具有的价值,就是美。

或者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美是显现实践自由的形象的肯定价值。

13.想象:是指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类型。再

造性想象是指根据别人提供的文字、图片等材料或根据自己头脑中存贮的表象材料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这类想象在审美欣赏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性想象是指不依据别人提供的材料而于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活动。这类想象在艺术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14.情感:是指人对于客体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与人的需要直接联系着的,当客体

对象符合主体的需要时,主体就会产生肯定性情感体验,如欢乐、兴奋等。反之则会产生否定性情感体验,如忧伤、恐惧等。

15.移情:移情心理现象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主要是联想与心境反复作用的结果。当客体的某种审美属

性激发起主体的联想与想象,而主体的情感状态恰好与对象的形态相呼应,并要借助对象来表达情感,于是主体在强烈的情感统辖中,将本无生命、无情感的对象生命化、情感化。见之艺术创作,则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创造出审美意象,见之审美欣赏,则是物我合一的物化联想。

五、材料分析题

1、鲁迅先生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2、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3、席勒说:“野蛮人以什么现象来宣布他达到的人性呢?不论我们深入多么远,这种现象在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奴役作用的一切民族中间总是一样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戏的爱好。”

参考答案如下:

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一书中认为,动物也能发出笑声,如猴子,如果你在猴子的项颈或腋下呵痒,它即会发出低沉的笑声。但猴子的笑在我们看来是动物的本能反映,根本不可能具有喜剧性。喜剧性的笑是针对人类的悦笑而言的,只有人类发出的悦笑才有可能具有喜剧性。人类的悦笑,有的单纯来自生理上的愉快,如用一片树叶在人的腋窝或脚心搔痒,这类性质的悦笑也不具有喜剧性。作为审美范畴的笑,应当具有一定社会性意义的心理内容,能够对对象作出否定或肯定的评价,这就与美及人类的美感经验联系在一起了。鲁迅先生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就是说喜剧性的笑是一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嘲笑和讽刺。

2、清末王国维提出的“出入说”既强调了距离间隔的必要性,又注意到消除距离的必要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既要消除距离,又要保持距离,即要“入”亦要“出”。“入”者消除距离,没有深入具体细致的体物活动,就不能感受对象的生机,便不能写。庄子所说的“物化”活动,苏轼题文与可画竹时所讲的“身与竹化”的境界,都是消除距离的入,有入的基础才能出。“出”者保持距离,只有与对象保持距离,用哲人的、艺术的眼光观照对象,才能发现更深刻的更远大的内涵,才能有高致。再用这种“出”的眼光指导新的“入”,则能更深入地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这种由入而出、又由出而入的审美关系是由意志调节才得以进入自觉和自由状态的。

3、美育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世界范围内的原始艺术遗迹与现存原始部落的各种艺术活动说明,与早期人类伴生的原始艺术活动就是最早的美育活动,换言之,原始艺术虽不乏实用和游戏的成分,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追求正是人类孕育自身精神品性的明证。因此席勒就认为只要人在他的最初的自然状态中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感性世界,他就仍然是和这个世界同一的,只有当他在审美状态中把世界放到自己以外去观照的时候,他个人才与世界分开。

这样,在席勒看来,含有美育因素的艺术、游戏的产生,无疑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一个最后标志。“野蛮人以什么现象来宣布他达到的人性呢?不论我们深入多么远,这种现象在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奴役作用的一切民族中间总是一样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戏的爱好。”这就是说,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的时候,他才会进行带有审美色彩的游戏活动(实际上,原始艺术与游戏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反之,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当人只是感觉自然的时候,他就是自然的奴隶;一旦他思考自然,他就成为自然的立法者。自然从前是作为一种力量支配着人的,现在它作为一个观照对象出现在人的面前。

六、简答题

1审美判断的特征是什么?2喜剧性如何分类?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联想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5崇高的特征是什么?6悲剧性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7文学的审美特征是什么?8审美关系的特征是什么?9感知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如下:

1、审美判断具有以下特征:1)审美判断是形象性的判断。虽然审美判断与逻辑判断都要达到对事物全面、本质的认识,但审美判断不是以概念推理的形式作出判断,而是始终围绕着审美对象的形象特征思考,展开相关联想与想象,提炼出形象的本质性审美属性与特征。因此,审美判断是关于审美对象的形象性判断,是始终围绕形象的审美属性展开的思考。2)审美判断是情感性的判断。逻辑判断是纯理性的科学判断,不允许情感的介入。审美判断相反,始终洋溢着情感,是饱和着情感色彩的个性化判断,因此,其判断结果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3)审美判断是一种价值性的判断。逻辑判断是关于事物的客观属性、状态、成因、构成、功用等实体说明性判断。审美判断则关注事物与人的审美需要相关联的属性,因而它是一种因是否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价值判断。4)审美判断还是一种模糊性的判断。逻辑判断是鲜明准确的单值判断,审美判断则因受上述三大特征的影响而表现出多义性、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特征,因此它是模糊的多值的判断。“诗无达诂”、“趣味无争辩”的理论命题正是就此而发的。

2、从笑的性质出发,喜剧性可分为否定性喜剧和肯定性喜剧两大类。否定性喜剧又可称为讽刺性喜剧,它表现滑稽;肯定性喜剧又可称为歌颂性喜剧,它表现幽默。滑稽是内丑而力炫为外美的矛盾倒错的美学范畴。幽默则是内美而外显为丑的矛盾倒错的美学范畴。讽刺性喜剧根据其讽刺对象的性质又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敌人的揭露和批判;一种是对人民内部某些比较严重的缺点和错误提出尖锐的批评。歌颂性喜剧是在笑声中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行热情的歌颂,如喜剧电影《今天我休息》、《五朵金花》、《锦上添花》等。当然,喜剧性的类型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进行分类,这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3、第一,把实践作为探讨美学问题的基点,因而具有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美学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为基础来研究美学问题,因而一般可以把它称为“实践美学”。关于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就是从以物质生产(劳动)的中心的实践出发来阐述的。

第二,辩证地解决了美学中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等关系,因而具有辩证性。

由于坚持了实践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就能辩证地解决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论述也是十分辩证的。他们一方面看到了内容决定形式,另一方面又看到了形式对于内容具有反作用,同时还指出了形式对于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和价值。

4、在审美活动中,联想是审美意象获得丰富审美内涵的根本性心理活动,其主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联想可以使审美对象更加具体鲜明、生动传神,促进审美活动的充分展开。联想使审美创造更加具体鲜明、生动传神。联想使审美欣赏更加丰富活跃。无论是现实美的欣赏还是艺术美的欣赏,都要发挥联想的作用,将头脑贮存的相关审美表象调动起来,参与到眼前的审美对象中去进行审美再创造,这样才能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感收获。

2)联想使审美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在审美创造与欣赏中,丰富的联想可以促进感性认识不断向理性认识深化。艺术创作因丰富联想而由感性升华到理性高度。古人云:“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理语不可入诗中,诗境不可出理外”。他们都强调诗中应有“理”,这些理又不能用理语直说,要借形象以寓理,而形象寓理正是丰富而活跃的联想造成的。审美欣赏同样需要丰富的联想,才能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深化。

3)联想是比、兴、象征、拟人化、通感、移情、对比、反衬等重要审美心理现象的基础。

5、崇高的特征:

其一、崇高的对象一般具有更大的数量、体积、粗犷的形式或惊心动魄的力量。

其二,崇高是一种冲突的、激荡的美。

其三、崇高一般首先使人感到威压甚至痛苦,然后才转化成一种特殊的快感,使人得到灵魂的净化和心灵的升华。

6、一是悲剧性是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悲剧性。

二是矛盾冲突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的要求、理想及其行动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符合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的新的趋势,在本质上是合理的、正义的。“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人的要求、理想及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因缺乏现实的根基不可能实现。这样,超前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与滞后的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相互碰撞,形成矛盾冲突。

三是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遭受毁灭。这里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符合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的要求、理想及其相联系的行动。“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必然遭受到挫折、失败和牺牲。

四是悲剧性的效果是使人产生审美快感。欣赏悲剧的终极目的不是使人伤心流泪,而是使人在悲痛中振作,化悲痛为力量,进而产生快感。

7、文学的审美特征:

①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因为塑造文学形象的材料是语言,只是引起人想象的符号。它塑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文学形象是借语言文字的符号在欣赏者的想象中间接形成的。正是如此,文学对欣赏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但对不识字的或不懂语言意义的人群则是一种限制。

②反映现实的广泛性,思想的深刻性。

语言艺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既可再现此生此世的现实生活,又可描述梦境般的诗意人生。既能抒发情感、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任何微妙变化,又可以运用概念直接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现实的、虚幻的都可进入文学视域。所以黑格尔说:“语言的艺术在内容上和在表现形式上比起其它艺术都较广阔,每一种内容,一切精神事物和自然事物,事件、行动、情节、内在的和外在的情况都可以纳入诗,由诗加以形象化”。

8、审美关系的特征:

第一,审美关系主要是与对象的外观形象发生关系,因此具有外观形象性。对象主要是以其感性的、可以用人的感官把握的、具体的外在直观的形象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例如,山水,人体、衣服、食品的引起人的审美兴趣,与人发生审美关系,都不在乎他们的内在结构,而主要是他们的外在的大小,形状、颜色,姿态等性质组成的外观形象。任何事物的外观形象遭受破环,同时也就破坏了其与人的审美关系。

第二,审美关系是一种超越了直接功利目的的关系,因而具有超功利性。这是审美关系区别于实用关系和伦理关系的主要标志。现实中的对象往往首先要满足人的功利目的,或者直接为人所利用。这些都是直接的功利目的的实现,是人与对象的功利关系,而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都要在这些功利关系的基础上加以超越,而不以功利目的为目的,仅以审美观照欣赏的目的为目的,从对象的外观形象来达到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第三,审美关系是一种始终饱含着情感的关系。这也是审美关系区别于认知关系的一个方面。认知关系要从对象的外观和感性的性质达到其内在的、本质的属性的关系,就不能随人的情感左右,人在认知过程中也不能感情用事,而是要客观,冷静地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的性质和关系。审美关系就不同了,由外界事物的外观形象必须引起人的某种情感才算是使人与对象发生了审美关系,人最终要对对象作出审美评价,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态度,也就是要产生丰富的情感。

9、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实践主体获取各种直接信息的根本途径。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感知是审美意象产生的基础,其特殊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视觉和听觉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其它感官起辅助作用。从发生学上看,人的各种感官的第一功能是实用功能,在人类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实用的感官逐步进化发展为能够审美的感官。在视、听、味、嗅、触五官感觉中,视听感官最易于脱离实用功能而发展审美功能,这是因为,视听感官与人的语言和思维等高级审美活动的发展密切联系,它们还可以更广阔而全面地获取信息,可以更强烈地作用于事物的形象性或形式美特征,可以最自由地感觉客体对象。

2)感知的选择性在审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的感觉和知觉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当客体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的感官是有选择地感受客体的某些属性,这种选择性既有自发的,又有自觉的。面对同样一个事物,信仰、知识、职业、习惯等等不同的人们,所获取的感知内容是不一样的。感知的选择性,在审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现实美的创造与欣赏中,现实世界的事物,其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属性总是交织一起,难以突现出某一特性。人的感知的选择性经过审美的熏陶,便会从无规则的事物现象、杂乱的形式、混乱的内容中发现事物的美的属性,创造出现实美的事物,并引导现实美的欣赏。在艺术创造与欣赏领域,感知的选择性的作用更为突出。

3)审美感知贯穿于整个审美活动过程的始终。在一般的认识活动中,感知是获取信息的起点,然后走向分析、综合、判断等理性认识阶段。但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感知始终贯穿在审美过程之中,这是因为,审美活动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活动,自始至终都脱离不了对审美对象的形象感知,即使是审美分析与判断的理性思维活动,都是以形象感知相伴而行的,不是纯粹抽象的概念与推理。

七、论述题

1、试述美感的特征。

2、思维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

3、人类心理结构中的智力结构、意志结构与审美结构的关系如何?

4美学研究的范围是什么?5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6为什么说艺术美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7意志是一种什么心理活动?它在美感中的作用是什么?

8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应该如何理解?9美育实施的阶段主要有哪些?

10理解是什么?它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11艺术为什么美?

参考答案如下:

1、美感中包含着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完整心理活动,但它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经验。其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形象感受的直觉性:1)美感离不开形象。2)美感的主要感官是眼睛和耳朵,它们直接与形象相关。3)美感以直觉融合感性和理性。二、鲜明的主体情感体验性。美感作为一种主体性活动,其另一突出的特征就是情感体验性。情感体验是对客观对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当社会需要与理想和人的主观态度相符合时,就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体验;否则,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感体验。美感中的情感活动则是在审美对象中直观到人的本身、满足了审美需要和美的理想而引起的。当人在对象中直观到人的自由创造,体验到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见到了自己的生活目的和理想的实现,从而热爱生活,在精神上感到一种满足和自由的幸福的喜悦。就必然要产生美的感受。作为一种精神的喜悦和享受,它能震撼人的整个心灵,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因此,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性具有情感感受的整体性、精神体验的个体性和情感的形象化三个方面的特征。三、主体精神的愉悦性。所谓主观愉悦性,主要是指审美愉悦不含有物质的、功利的、实用的个人欲念和自觉的目的要求。审美对象总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美感,无论是社会生活中美丽的女性,英俊的男性,整洁的环境,还是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湖光山色,以及各类艺术品等等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留连忘返,获得一种特殊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不带有任何直接的实用性目的,也不会获得任何直接的物质利益。

2、思维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形象思维是美感活动的主要思维形式,起主导作用。审美创造与欣赏中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形象思维既不脱离表象材料的感性认识层面,又能进入思维的理性认识层面,是统一感性与理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康德等人没有注意到形象思维的这种感性与理性统一的特征,所以片面地认为审美判断是非理性的判断。形象思维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思维过程始终伴随着形象形象性);二是思维过程浸润着情感(情感性);三是思维过程中伴随着表象联想与想象(联想和想象性);四是思维过程伴随着美感体验(美感体验性)。这四个特征正是审美创作与欣赏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2)抽象思维在美感活动中起辅助作用。思维作为高级认识活动,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具有从具体到概括的抽象力和从本质到现象的具象力两个方面,抽象力和具象力是思维的两种形式,面对某一具体认识对象,这两种能力可以同时发挥作用。因此,绝对地将某部分对象划给形象思维,另一部分划给抽象思维是不符合思维实际的。

3)灵感思维在美感活动中起着特殊作用。

灵感思维是人脑中贮存的各种信息在无意识状态下相互碰撞和组合,经外物的偶然刺激,显意识中从未浮现过的表象或观念突然从潜意识中浮现出来,有些则成为创造性的思维结晶,这种心理过程即是灵感思维。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顿悟说与西方美学中的直觉说都与灵感思维密切联系。灵感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创造性特征,它是长期积累与不懈思索的偶然结果,它来无踪去无影,是瞬间闪灼的智慧星光。在审美活动中,灵感为创作增添神奇的想象力,灵感到来时,激情勃发难以抗拒,创作出现创造性进展,奇思妙想涌于脑际,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可以创造性地完成审美意象的塑造。

3、人类社会实践不仅使外在自然发生改变,成为人化的自然,而且使内在自然发生改变,形成了人类文化--心理结构。人类的心理结构从横向方面来看,主要包括智力结构、意志结构和审美结构三个部分。 1、智力结构。人类主体的智力结构从感觉、知觉到逻辑思维都是建立在极为漫长的人类使用、创造、更新、调节工具的劳动活动基础之上的。人类在运用物质工具能动地改造或征服自然的活动中,才能把多种多样的自然规律性的结构、形式,首先保存、积累在这种实践活动之中,然后才能转化为语言、符号和文化的信息体系,最终才内化为人类的智力结构,产生和动物不同的人类认识世界的主体性。2、意志结构。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也不可能有理性的凝聚和意志结构的建构。这是因为人类以使用和创造工具的劳动生产实践为根本基础和纽带,才把原始动物群体组织改变为人的社会组织。在人的实践、行为、活动、情感、愿望等感性中的理性凝聚,如同在认识论感性直观中有理性内化一样,这就是所谓的自由意志。3、美感心理结构。审美结构表现为理性积淀的感性。在认识或智力结构中,超生物性表现为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化为理性;在伦理或意志结构中,超生物性表现为理性的凝聚和对感性的强制,实际都表现为一般压倒个别,即超生物性对感性的优势。而审美结构则不同,它不再是一般压倒个别,而是总体与个体、感性和理性,在感性自身的交融统一;也不再是对感性个体的强制或制约,而是沉积着一般的个性潜能的充分培育和发展。

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或内容,智力结构是人类理性的内化,意志结构是人类理性的凝聚,而审美心理结构是人类理性的积淀。它们作为普遍形式是人类群体超生物族类的确证。它们表现在个体心理上却是以不断开拓和丰富自身的创造行功能而成为“自由直观”(以美启真)、“自由意志”(以美储善)和“自由感受”(审美愉快)。这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所建构的主体性的主观方面即人性结构,也是人类内在自然人化的历史成果。

4、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因此,构成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就必定内在地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审美的主体,即具有一定审美意识的人;第二方面是审美的客体,即具有某种审美寓性或价值的客观对象;第三个方面则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审美的创造。因而美学研究的范围也就是这么三个方面:审美主体,审美客观、审美创造。

说得更加具体一些,一般来说,审美主体的研究,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谓的美感研究,它主要包括:美感的产生和发展,美感的性质和特征,美感的心理要素;审美客体的研究,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谓的美的研究,它主要包括: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范畴;审美创造的研究,也就是以艺术为中心的物质现实和人本身的审美性质的创造,它主要包括:艺术哲学,技术美学,审美教育。美学研究的这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5、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之所以说美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因为美学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无论中外,神话传说中都有有关美学思考的记载。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金苹果的传说”,其中记载,最后特洛亚王子把金苹果判给了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感,而要换取男人之美,而且把美看得比智慧和权力都重要,并且最终因此酿成国破人亡的特洛亚战争。中国神话中的“女娲补天”记载,在天破之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从此才使人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而有文献的记载看来,美学思考也是比较久远的。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曾经认为:美是数的和谐。公元前720--476年中国春秋时代的史书《左传》和《国语中就有许多有关美学思考的记载》,如《国语》中伍常同楚王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孔子(前551--前479)也说过:“里仁为美。”(《里仁篇》)这些都说明,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无论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在思考美学的问题。从具有独立形态的美学的角度看,美学又是年轻的。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14--1763)用拉丁文写了一本书《美学(Aesthetica)》,使美学与逻辑学和伦理学组成完整的哲学体系,逻辑学研究理性认识,美学研究感性认识,伦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从此,西方就有了一门独立的美学学科。

6、内容是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事物内存要素的组织构造和表现形态。在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无法割裂的,内容和形式有时互相转化相互渗透。艺术美就在于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艺术的内容美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

在艺术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及艺术家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统一体。是主观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艺术的内容体现出真和善的统一,艺术内容才具有美的价值。

首先,美以真为基础,艺术之真不同于科学之真,但又不能完全分开。艺术之真体现在事真,感真,情真,理真上,事真可以是实有其事,也可不是实有其事,但一定要逼真。感真是艺术家感受的真切。情真是指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情感。理真是指艺术作品能揭示出人生真谛和历史发展规律。

其次是善,内容的美其内容能给人精神的愉快,心灵的陶冶,智慧的启迪,符合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发展的目的,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做到了这一点。艺术的形式分为内形式和外形式。内形式是艺术内在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外形式是艺术内容的外在感性形态。不管是内形式还是外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没有形式,作品的内容诸要素只是不确定的素材,而不是严格意义的内容。艺术形式美可从三个层次理解其不同审美特质。

首先,外形式所呈现的审美特质,即来自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的感性魅力。

其次,艺术品的内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有机的、动态的、类似生命运动的形式。

再次,艺术形式审美特质能激起人的形式化的情感。形式化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的情感最大的区别在于形式情感能摆脱物质重负,超越现实功利。

艺术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才构成艺术的整体美。艺术内容美与形式美水乳交融,无雕琢的痕迹,内容能被充分地表现出来,形式恰到好处,不可替代。恩格斯提出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作为艺术创作的追求,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文质”结合完美才能成为艺术的精品。

7、意志是人脑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某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是审美意象得以最终形成的根本保证。意志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意志使人集中注意力去从事审美创造与欣赏,将自发的审美活动转化为自觉的审美活动。

日常活动中,人的自发活动需要强力意志的调节转化为自觉活动,审美活动同样如此。只有在自觉的意识状态中,人的注意力才会集中专注于审美的创作与欣赏活动中去,促使审美活动达到理性的高度。审美欣赏同样需要意志克服各种干扰,才能专注于对象的感受与思考,强化审美鉴赏的自觉性。

2)意志促使审美主体克服以日常实用的态度对待对象,自觉、自由地进入审美态度。

人是生活在以实用为中心的现实世界中,最习惯于以实用的态度对待对象,特别是习惯于以实用眼光看待问题的人,最易于关注对象的实用属性与实用价值,实用态度是有碍于审美态度实现的。因此,需要意志克服实用态度,实现审美态度,才能自觉、自由地进入审美的创造与欣赏活动中去。

3)意志调节人们的情感活动,使情感由感官快感向超功利性精神愉悦升华,确保审美性质的实现。人是动物性与社会性交合的高等动物,作为动物性的感官快感常常阻碍作为社会性的美感的实现,这就需要意志力克服官能快感,追求超功利性精神愉悦。

4)意志调节人们的审美观念,以适应变化着的审美对象,避免主体的审美偏见。人的审美观念受主、客体因素的制约而表现出稳定性,这种稳定性的审美观念一旦遇上全新的审美对象就会产生拒阻心理,或因不理解对象的审美属性而产生偏执的审美判断,这就需要意志来调节、纠正、更新人们的审美观念,才能适应审美对象日新月异的变化。美是历史的、运动变化的,一切审美创造与欣赏都在运动变化着。人的一生不断地接触到种种新的审美创造与欣赏对象,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不致产生审美“代沟”。

8、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获得美感的基本领域。人类劳动也现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因为劳动体现人类的本质力量,体现人的自由和创造性。自古以来,人们总是赞美劳动。随着分工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社会有了阶级对立,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给劳动的自由创造性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现象就是劳动的异化现象。异化是指本属于人类创造的对象,对象却反过来统治自己,奴役自己,压迫自己。异化劳动,指的是剥削制度下被统治、被奴役、被压迫的劳动者的劳动。这种劳动不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的特征,而是一种强制的被动活动,是一种异己的力量,使劳动者肉体和精神受到损害。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了畸形。”劳动本来让劳动者感到喜悦和幸福,但在异化劳动中,劳动使劳动者感到痛苦和不幸,正如马克思所说, “劳动者在自己

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 如俄国画家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从其神态可看出劳动者的异化。劳动者并不是自觉的创造,而是变成了机器,丧失了自己的本性,这种劳动违背了人的个性发展,没有体现人的自由本质,所以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

对异化劳动的美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作出肯定和否定的判断。我们应该从劳动产品,异化劳动中体现的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异化劳动固然不美,但异化劳动产品却可能是美的。如故宫、长城、金字塔等是异化劳动的产品,但是形式的壮观是显而易见的。异化劳动固然不美,但在劳动对象中仍然显示其智慧和才能,如西安的秦代兵马俑,这些事物的美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劳动异化只是在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将来精神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一定会得到彻底的解放,劳动成了人生的第一需要,将会更充分的显现劳动实践的美。

9、美育可以大致相应地划分为:感美--立美--创美这么三个阶段。

婴儿时期主要着重在进行感美教育,即培养小孩感受美的能力,并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美的观念;

幼儿时期着重在进行立美的教育,即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使幼儿已萌发的审美趣味和美的观念得到确立,并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创造美的活动(包括音乐、美术、手工、舞蹈、朗读与写作);

中学以后就着重在进行创美的美育,即逐步使孩子的表现审美意识的冲动在创造美的活动中得到较复杂和高级的表现。这是一般正常情况下的划分,在幼儿期如果发现某方面天资较高的儿童亦可以相应提前。

同时,美育的这三个阶段也不是绝对的,各个时期感美、立美、创美的美育应该互相结合,目的指向培养和提高少年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这三者之中,关键在于立美这一环。如果在感美教育中不注意引导孩子确立美的观念,那么感受美的能力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充其量也不过使他们在丰富多采的对象面前获得一些零星的断片印象;如果在创美美育中没有树立正确的美的观念作为基础,孩子们表现美的能力也无法得到培养和提高,不是尚未形成就已泯灭,就是放任自流而自生自灭。因此,立美美育就得注意方法,既不宜过分抽象灌输,也不宜停留在形象的表层,而是要通过大量形象材料的对比、分析、综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就是说,既要运用一般认识的感性在实践中上升到理性的规律,又要注意美育的形象直观和以情动人的特殊规律。只要我们热心提倡,周密规划,严谨实践,我们就可以使美育之花结出精神文明的硕果。

10、理解是指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认识新事物的心理活动。它是渗透在一切心理现象中的理性认识活动,一切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理解活动参与进来。审美活动同样如此,审美理解既是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性认识活动,又是获取新的审美知识经验的手段。离开理解,审美创造与欣赏均无法深入地形成审美意象。如果没有对审美创造与欣赏的一系列知识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深入地展开审美创造与鉴赏活动。如果对审美对象缺乏了解,则不可能发现对象的审美特性。理解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审美理解渗透于审美心理的诸要素中,没有理解的参与,一切审美心理活动均无法实现。审美理解贯穿于感知、联想、想象、情感、思维与意志诸心理活动中,成为美感心理活动的基础条件。感知与理解密切相联。感知是理解的基础,没有对客体的感知则无法深入理解客体的属性与本质;理解又是感知的必要条件,没有理解的参与则感知无法深入。事实上,人的感知过程始终渗透着理解因素,只不过因主体知识素养、认知能力等的不同而表现为理解的深浅程度不同而己。在联想与想象活动中,理解亦发挥重要作用。没有对事物间各种联系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产生种种联想,因为联想是建立在对事物间普遍联系的深入理解基础上的。想象不仅要抓住事物的外部联系,还要依赖事物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才能在改造旧有表象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因此理解成分突出。

2)理解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还表现在它为审美活动的充分展开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审美活动要以大量的相关知识积累为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积淀,审美创作与欣赏均无以自由地展开。这种知识基础可分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有关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规律的知识。另一方面是有关特定审美对象的历史、文化等知识。

思维与理解是促使审美活动更全面深入的理性心理活动,它们使头脑中形成的审美意象充满了理性色彩,又由于它们与感性心理活动紧密联系,不脱离感性心理,所以才不是纯抽象的逻辑的心理活动,使得审美意象在感性中浸润着理性精神。同时,意志与心理距离等理性心理活动也是促进审美意象获得理性精神的重要心理形式。

11、第一,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美的能动反映。中国古代美学思想非常强调以自然为师。唐朝画家张?b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言志,莫非

自然”。黑格尔在《美学》中也讲到:“诗人必须从内心和外表两方面去认识人类生活,把广阔的世界及其纷纭万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对它们起同情共鸣,深入体验,使它们深刻化和明朗化。为着它这个主体个性出发。(尽管这要受到一种狭窄的特殊范围的局限)。去创造一种不像由外因决定的自由整体,诗人就必须摆脱这种题材的实践方式或其它方面的约束,对这种题材以巡视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自由眼光去临高俯视”。黑格尔看似强调的主体,其实是从主体的角度说明艺术创造的现实基础。在艺术历史中,许多艺术家的创作实践都很重视现实生活基础。这是因为,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思维的逻辑起点。艺术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始终不能脱离感性材料。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画面,一段情感都可以成为具有敏锐感受能力的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开端。

第二,生活孕育了情感。情感是在社会实践中人们根据需要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态度。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的感染力,情感是艺术美创造的动因。

第三,生活是艺术家想象得以腾飞的翅膀。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艺术美的创造,想象能使艺术形象更清晰,更具生命活力。想象并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在固有的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艺术家对感性材料掌握愈丰富,想象就愈自由。前人进行艺术创作时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生活推动了艺术家的技巧的发展。技巧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灵性,熟练地运用技术进行艺术创造时具体的表现手法。是艺术家的天分与技术的结合。生活本身有许多暗示,所以宋人陆游教育其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外功夫在一定程度上与生活相关。

美学00037_历年试卷附答案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D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C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B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D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C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B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D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载,芜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 40.(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43.(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44.(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美学试题(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 3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32.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33.悲剧的基本特征。 34.美育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36.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是人与世界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存在。31.(1)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 (2)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 成活动; (3)审美经验的第三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指的是主 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的过程。 32.(1)审美意象是精神性的,存在于心理活动中, 还未呈现为形式符号,有待凝定于一定的物质实在 中; (2)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 来,赋予—定的形式符号; (3)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 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4)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构成了现实的艺术 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在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 直接结果。 33.(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 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 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 验。 34.[参考答案] (1)诉诸感性。(2)潜移默化。(3)能动性。 35.(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 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 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 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36.(1)艺术技巧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2)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发挥是艺术操作的过程。 (3)艺术操作技能与技巧是艺术中不可逾越的环 节。 (4)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不能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 与技巧,否则就会沦为匠艺。 美学试题(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0.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 31.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 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33.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 34.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 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 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 出清新”,来谈审美感受的特征。 答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 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 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 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 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 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 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 滞、机械化。(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 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 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 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 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 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小 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 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 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 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 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 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 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 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 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 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 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 里产生的。 42.(1)区别: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 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 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 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美育中的情感活 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 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 分,6分) 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 彩。(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 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 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 潮儿”的对比联想。 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 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 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 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 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 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 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美学试题(四)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优美?其特征有哪些? 2.美感的产生是哪些因素的因缘汇合? 3.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哪些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具体事例,论述美育是如何转移人的心理气 质和精神面貌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又称秀美、阴柔美、典雅美等,是人类活动中目 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作为社会实践 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现实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 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是人对这种和谐 关系的情感肯定。 (1)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 存关系之中。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 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 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3)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轻 盈、妩媚、秀雅、圆润、清新等品格。 2.美感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从逻辑上看,它是多种 因素因缘汇合的结果,这些因素有: (1)以人的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 (3)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 (4)一定的审美环境。 3.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 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首先,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 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 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 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 象。 最后,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 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 的艺术力量。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 起。 (3)唯物辨证地解决了美学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 的关系问题。 (4)有巨大的历史感。

美学试题库试题集

美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审美现象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和。14 2、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美学史上曾流行过几种看法:第一中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 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的,如柏拉图的美学;第三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的,如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的美学研究。26 3、根据美学的知识学构成,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 等。3 4、根据美学在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相应的分支学科有、、 等。4 5、根据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的说法,自然美的原型是。26 6、年,德国的根据他在大学的讲义出版了关于感性学的著 作,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1346 7、人本身所表现出的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3 8、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美以为前提。45 9、构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是、、。2 10、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46 11、英国的画家和美学家在《》一书中说:波状线可以称之为“美的线条”。蛇行线可以称之为“富于吸引力的线条”。256 12、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有、、、 、。35 13、节奏可以分为节奏和节奏两个方面。4 14、被称为形式美最高级的组合规律。4 15、多样统一另一说法是。包括两中基本类型:及。 16、古罗马的第一次明确地论崇高和优美。16 17、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2 18、声音的功能和功能使它成为形式美的要素。35 19、英国的认为“惊惧是崇高最高度的效果”。46 20、根据康德的说法,与爱欲和女性美有关,与攻击性和男性美有关。 21、优美和崇高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各方面的,一种是各方面的。6 22、崇高显得复杂深奥,其中充满了矛盾冲突,甚至包含了因素。 23、崇高给人的感受是一种由逆到顺的复合的感受,是一种由转为愉悦,由转为振奋的感受。2 24、优美和崇高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如果从人生实践角度上来说,优美意味着 的和谐统一,崇高意味着对立与冲突。 25、如果从认识论角度来说,优美表现为和谐统一,崇高表现为互不协调。 26、年,罗森克兰兹出版《丑的美学》一书,专门研究丑。35 27、是和崇高一起产生,作为崇高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28、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的认为审美经验来源于人的一种天生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或“在的眼睛”。5

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 D ) A.劳鲍特里 B.布瓦洛 C.爱迪生 D.博克 2.从联想的类型来看,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B)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3.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A )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象世界层 4.在各种艺术意象中,以“天然”和“隐蔽”为主要特点的是( C )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5.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C ) 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 6.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A )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艺术学方法 D.人类学方法 7.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C )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8.贯穿美学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D ) A.审美对象 B.审美形态 C.审美经验 D.审美活动 9.曾将艺术形象称之为“幻象”的美学家是( A ) A.苏珊·朗格 B.英伽登 C.杜夫海纳 D.阿恩海姆 10.我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 C )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旧石器时代中期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早期 11.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的实质是( B ) A.诗性与雕塑性的 B.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C.诗性与音乐性的 D.音乐性与戏剧性的 12.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无奈的审美形态是( C ) A.悲剧 B.喜剧 C.荒诞 D.崇高 13.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B ) A.柏拉图 B.朗吉弩斯 C.康德 D.博克 14.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 D )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15.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哈奇生 B.乔治·桑塔亚那 C.夏夫玆博里 D.狄尔泰 16.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五官感觉是( D ) A.味觉和嗅觉 B.听觉和触觉 C.视觉和味觉 D.视觉和听觉 17.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A )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18.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B ) A.现代主义文艺 B.现实主义文艺 C.浪漫主义文艺 D.后现代主义文艺 19.“载道说”的完善者是( A )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 20.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 D ) A.意象和知觉 B.理智和情感 C.体验和感受 D.意向和想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审美形态的特征是(ABCD ) A.生成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E.差异性

军事理论考试习题与答案(六)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得分() 1、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指出“不知彼而知己,_______________”。 2、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______________起巨大推动作用,以________为核心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3、战略环境是指国家(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______________和军事斗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4、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_______________,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5、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目的是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_______。 6、信息化战争首选的打击目标是_______、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 7、我国睦邻友好合作方针是______、______。 8、寻的制导是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体制,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外成像制导、电视制导等四种制导方式。 9、人民战争的基本属性包括正义性和_______________。 10、我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______、平等、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括弧里填写适当的字母,每题1分,共10分)得分() 1、()是目前军事上最重要的探测设备。 A、望远镜 B、夜视仪 C、雷达 D、热像仪 2、与“以镒称铢”相匹配的军事含义是()。 A、以寡击众 B、以少胜多 C、以弱胜强 D、以众击寡 3、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 A、军事理论创新 B、信息技术 C、高科技知识 D、战争实践 4、()是攻击者在远程网络交换机或主机中有意插入的一种软件程序。它侵入敌方计算机系统后,可监视信息分组包,并将其复制后返回攻击者,攻击者通过检测可以获悉敌方计算机系统的口令和用户名而闯入系统。 A、“蠕虫”程序 B、“特洛伊木马”程序 C、截取程序 D、逻辑炸弹 5、信息化战争在战争指导上追求()。 A、歼灭敌人 B、速决取胜 C、打击要害 D、精确战 6、信息化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 A、暴力性增强 B、无暴力性 C、暴力性减弱 D、不确定 7、“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体现了孙武的()思想。 A、备战 B、重战 C、慎战 D、计战 8、美英联军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信息化的精确弹药所占比例是()%。 A、50 B、60 C、70 D、80 9、弹道导弹是根据射程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以及洲际导弹,远程导弹的射程()。 A、小于1000千米 B、介于1000-3000千米 C、介于3000-8000千米 D、大于8000千米 10、机械化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形式是()。 A、热能 B、机械能 C、体能 D、信息能三、多项选择题(在括弧里填写适当的字母,每题2分,共30分)得分() 1、人工遮障伪装按外形可分为()。 A、水平遮障 B、垂直遮障 C、掩盖遮障 D、变形遮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将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概括为()。 A、立法权 B、任免权 C、决定权 D、监督权 E、行政权 3、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 A、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 B、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 C、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体制和编制 D、会同国务院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 4、地地战略导弹()。 A、主要打击陆地战略目标 B、射程在1000千米以上 C、是我国核力量的主体 D、肩负着威慑和实战双重使命 5、军用卫星按用途可分为()。 A、侦察卫星 B、通信卫星 C、导航卫星 D、攻击卫星 6、以下属于功能假目标的有()。 A、角反射器 B、同比例的坦克模型 C、红外诱饵 D、箔条 7、信息化战争交战双方可能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 B、社会团体与社会团体之间 C、社会团体与国家之间 D、少数个人与社会团体之间 8、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既是(),是兼后备力量建设与动员工作于一体的机构。 A、同级党委的军事部门 B、政府的兵役机关 C、地方公务员 D、非现役文职军人 9、美国对伊开战理由是()。 A、萨达姆实行独裁专制 B、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 C、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D、伊违反联合国1441号决议 10、国防是为维护国家利益服务的,国防建设受()制约。 A、国家性质 B、国家制度 C、国家政策 D、国家利益目标 11、目前,一般将国际格局分为()。 A、单极格局 B、多极格局 C、两极格局 D、突变格局 12、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军事理论创新思维方式体现了()。 A、求新 B、求异 C、求发展 D、超越自我 13、电子隐身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A、减少无线电设备 B、减小电缆的电磁辐射 C、避免电子设备天线的被动反射 D、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 14、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包括()。 A、电磁空间 B、网络空间 C、心理空间 D、外层空间 15、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A、战争、军队、国防 B、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C、战争指导、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D、军事建设和国防建设 四、判断题(在试题右边的括弧里打上√或╳,每题1分,共10分)得分() 1、近期几场高技术战争表明,信息已经成为武器装备效能发挥的主导因素。() 2、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信息是根本。()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 A.培养审美能力 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D.规范社会文化 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A.虚拟性 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A.审美快感 B.意象 C.形式 D.物象 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感性的 B.愉快的 C.不可抗拒的 D.自然而然的 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艺术批评 B.艺术接受 C.艺术品 D.艺术创造 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A.游戏说 B.模仿说 C.表现说 D.娱乐说 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 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 D.《美学》 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立普斯 B.费希纳 C.布洛 D.丹纳 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l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 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里的“解放”是指人的() A.社会关系的解放 B.生活方式的变革 C.思想观念的自由 D.创造性的发挥 14.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根本的缺陷在于() A.脱离人的美感经验来谈美 B.脱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来谈美

人武部训练题库含答案

人武部训练题库含答案 专武干部基础理论复习题(外网) 第一部分:征兵工作(190题) ◆男兵征集(85题) 一、单项选择题(40题) 1、应征公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单位应当将批准入伍的公民姓名(d)。 a:登记造册 b:网上备案 c:报上级备案 d:张榜公布 2、预定征集的应征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县、市(b)以上的,应当向所在基层人民武装部报告去向和联系办法。 a、15天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3、县级人民政府依照兵役法和有关法规实施的处罚,由(c)具体办理。 a、县级公安机关 b、县级人民法院 c、县级人民政府兵役机关 d、县级人民检察院 4、退兵的期限,自新兵到部队之日起至部队批准之日止,属于政治条件不合格的,不超过( d )天。 a、45 b、60 c、80 d、90 5、退兵的期限,自新兵到达部队之日起至部队批准之日止,属于身体条件不合格的不超过(d)。 a、60天 b、90天 c、70天 d、45天 6、男性应征青年身高应为(c)cm以上。 a:160 b:161 c:162 d:163 7、(a)文化程度人员右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9,左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8;高中文化程度人员右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7,左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5。 a:初中 b:高中 c:大专 d:本科 8、走访调查由县级(d)统一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承办,基层专武干部、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医生、民兵营连长、接兵部队人员等组成调查组具体实施。 a:政府b:人武部c:国 。 部门 b:人武部 c:征兵办公室 d:公安机关 24、( a )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应征公民病史情况,了解掌握应征公民的政治思想、家庭背景、文化程度、个人经历、现实表现和入伍态度等情况。 a、走访调查 b、政治审查 c、调查询问 25、走访调查责任人组织填写(c),同行的调查人共同签字,调查表作为审批定兵的依据之一,留存县级征兵办公室备查,5年内不得销毁。 a、《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 b、《入伍通知书》 c、《应征公民走访调查表》 26、(c)通常于新兵起运前1日组织新兵集中,按照新兵去向、人数进行编组,核对档案,发放被装物资,明确有关注意事项。 a、县人武部 b、军分区 c、县级征兵办公室 d、市级征兵办公室 27、对(d)不安心部队服役的,一般不宜做退兵处理,部队应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必要时可通过征集部门和新兵家长配合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a、政治原因 b、政治问题 c、思想问题 d、思想原因 28、(b)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前往兵役登记站登记或者履行复核手续的,可以书面委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代为登记或者履行复核手续。 a、适龄青年 b、适龄男性公民 c、适龄女性公民

自考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 (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3)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 (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 (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 (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 (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42.(1)区别: 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 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 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 ②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 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彩。 (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 (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 (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潮儿”的对比联想。 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 (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冲动。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 第一套 ★单选题:> 当艺术形象具有了()时,也就具有了艺术价值。 A、美好的形象 B、内在的情感 C、独特的思想 D、深刻的意义 ★单选题:> 最早的史前壁画是()。 A、拉斯科岩洞壁画 B、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C、沧源司岗里崖画 D、撒哈拉地区壁画 ★单选题:> 绘画与雕塑相比有更多的()。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寓意性 D、写实性 ★单选题:> 在审美创造中,直接决定作品价值的是()。 A、审美联想力 B、审美知觉力 C、审美理解力 D、审美想象力 ★单选题:> 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寓教于乐”思想的是()。 A、贺拉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 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 B、悟 C、观 D、品 ★单选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单选题:> 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单选题:> “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 ★单选题:>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人类的审美需要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 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 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 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 ★单选题:> 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单选题:> 《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 A、直接性 B、突然性 C、专注性 D、透明性 ★单选题:>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护理美学 吉大考试题库答案

护理美学 1:中国传统护理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分为:1.中医护理美学思想萌芽时期2.中医护理美学思想的初创3.中医护理美学思想发展期5.中医护理美学思想的延续期 2:社会美的特征包括 1.侧重于内容 2.阶级性 3.时代性 3:护理美的基本特征包括:1.形象性 2.感染性 4.社会性 5.客观性 4:护理自然美的创造主要是指2.护理人员自身的美化 3.周围环境的美化 5:伤残者心理压力反应有哪几个阶段:1.震惊阶段 2.否认阶段 4.对抗自立阶段 5.承认和适应阶段 1:护理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1.护理道德的基本理论 2.护理道德的基本规范 3.护理道德的实践 2:运用美学原理,为病人创造的护理环境应是1.整洁 3.温暖 4.安静 5.舒适 3:护理管理学研究的范围不包括1.护理教育 2.护理实践 3.护理科研 4: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分为1.先秦两汉 2.魏晋南北朝 3.唐宋元明 4.清朝 5:护理美学研究的对象正确的是:1.护理人体美 2.护理审美教育 3.护理审美意识 4.护理审美实践 1:护理美学研究的实际意义是:1.当代护理学发展的需要 2.实施整体护理的必然要求3.卫生保健事业的需要 3:护理管理审美实施的首要原则错误的是:2.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 3.实事求是的原则4.坚持协调一致的原则 5.理解原则 5:护理职业形象美的基本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2.仪表美 3.心灵美 5.语言美1:在社区护理过程中,影响社区人际吸引的因素有:1.仪表性吸引 2.接近性吸引 3.

奖励性吸引 4.相以性吸引 4:护理美学的学科内容和体系结构包括:1.护理美学基本理论 2.护理审美实践 3.护理审美教育 1:护理管理可分为:1.护理行政管理 2.护理业务管理 3.护理教育管理 4.护理临床管理 3:护理评价系统包括:1.组织管理评价 2.护理程序评价 3.护理效果评价 4.病房管理评价 5: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包括:1.色彩 2.形象 3.声音 1: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归纳为三种观点1.美的规律的学问 2.艺术哲学 5.美和艺术的科学 2: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包括1.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历史 2.美召唤人类创造历史、改变命运 4:社会美的特征包括不包括: 1.侧重于内容 2.阶级性 3.时代性 4:病室内适宜的温度、相对湿度是2.18~20℃ 4.50%~60% 4:护理美学研究的任务正确的是:1.发掘护理工作中美学问题 2.为护理审美环境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手段 3.为实施护理审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4.提高护理人员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1:社区护理目标错误的是:1.治疗疾病 3.开展诊疗技术 4.进行预防接种 5.康复训练 2:护理美的基础不包括:4.灵活 5.完善 4:护理美学基本理论包括:1.美学基础知识 2.护理美学定义 3.护理美学对象 4.护理审美规律

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试题(四)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和美感的最终根源在于( B)。 A.人的存在 B.社会实践 C.人的心灵 D.审美实践 2.在西方美学史上,审美"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D)。 A.布洛 B.博克 C.荷加兹 D.立普斯 3.我国美学史上,提出"尽善尽美"的美学观,主张人生的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相统一的是( A)。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 4."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这是(B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5.中国美学史上,(B)在《论教育的宗旨》中认为教育应包括体育与心育两个方面,而"心育"包括德、智、美三育,只有"德、智、体、美"四育并举,才能造就"完全之人物"。 A.蔡元培 B.王国维 C.梁启超 D.鲁迅 6.在西方美学史上,法国美学家(A )提出了"美是关系"的学说。 A.狄德罗 B.黑格尔 C.康德 D.布洛 7."寓教于乐"是古罗马(C )在《诗艺》中论述文艺的美育功能时提出的论断。 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贺拉斯 D.毕达歌拉斯 8.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有"现代美学之父"称号的美学家是 (C )。 A.黑格尔 B.鲍姆嘉通 C.费希纳 D.康德 9.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但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B )。 A.黑格尔 B.康德 C.歌德 D.席勒 10.在美学史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D )提出的。 A.柏拉图 B.马克思 C.苏格拉底 D.黑格尔 11.在艺术品结构层次的构成要素中,能集中体现艺术品之审美特质的要素是 (C )。 A.艺术形式 B.艺术内容 C.艺术意象 D.艺术符号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类型,据此,"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属于( A)。 A.有我之境 B.无我之境 C.意境 D.物境 13.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 A)。 A.意象的重建 B.艺术感受 C.审美理解 D.审美想象 14.从艺术鉴赏的过程来看,中国美学认为,艺术鉴赏(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是(B )。 A.观 B.悟 C.品 D.味 15.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主张美是客观的,其代表人物是(D )。 A.朱光潜 B.李泽厚 C.高尔太 D.蔡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