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

名词解释

1、最小面积:对一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证展现出该类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是特征的一定面积。

2、植物环境:在群落内部,由于群落本身作用形成的特殊环境,是群落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

3、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4、生态位: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种)的综合体,在群落中与该生物所占有的空间有关。

5、植物种群:某一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群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组合。

6、植物内稳态: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7、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8、环境: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9、植物分布区:一个地区或一个群落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10、地带性植被:大体上与气候相吻合,在陆地表面呈带状分布,占有大面积的植被,成为地带性植被或显域植被。

11、竞争排斥原理:生态学上完全相同的种,不能长久的共存,最终一个种被另一个种所取代。(高斯假说)、

12、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

13、地理残遗分布:一些分布很广的植物在冰期时分布范围会急剧缩小,至今仍保存狭小的分布区的现象。

14、垂直带谱: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序形成的一定体系。

15、群落成员型:根据物种在群落中的各种特征综合评价其作用和地位额尔划分出来的物种类型,如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

16、高斯假说: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若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的竞争,他们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17、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括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18、生理性干旱:当土壤溶液浓度很高,降低土壤渗透势,导致土壤水势低于植物水势时,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出现脱水的现象称生理性干旱。19、植物群落:是指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活环境中所有植物种群组成的有机集合。

20、趋同适应: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21、顶级群落:演替系列中发展到最后、不存在物种更替证据时的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群落。

22、群落演替: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由一种群落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群落类型的过程,即在一定区域内群落的演替过程。

23、非地带性植被:是指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24、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植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适应方式和途径等,又称辐射适应。

25、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水分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26、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或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成为优势种。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个体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及优势度较大的种。

27、建群种:群落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种群。

层片:由同一生活型的植物所构成,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

28、种群的数量特征:多度,盖度,频度,重要值高。

29、小种群:群落内部小型的植物组合。

30、原生群落:没有受到人类或外界因素的干扰,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植物群落。

31、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各个发育期需要满足一定的有效积温后能进入下一阶段。

32、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需要低温刺激的发育阶段称为“春化”阶段。

33、生理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利用的光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

34、光饱和点:净光合作用增加到一定水平就趋于稳定,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使得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简答题

1,结合中国实际,阐明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总趋势:从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分为我国东南和西北两个半部。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弱,为旱生性草原和荒漠分布的地区。东南半部自北向南,气温递增,带状分布明显,寒温性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夏绿阔叶林带,亚热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赤道雨林带。西北半部,青藏高原影响,不完整,仅在新疆的温带荒漠地区有南北分异。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夏季东南季风作用,东南到西北出现近乎经度方向的更替。

2,阐明群落内温度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波动较为缓和,群落内最高温较群落外低,最低温较群落外高,平均温度比群落外稍低,白天与夏季的温度低于群落外,夜间与冬季的温度高于群落外。

原因:群落直冠层对阳光的反射与吸收,植冠层的保温作用,群落重叠的层次结构,阻碍了群落内外的热量交换,群落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枯枝落叶的蒸发作用,调解率群落内的温度,缓和了地表温度的蒸发与热量散失。

3:以云杉林的复生过程为例,说明植被的次生演替。

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

4.简述Logistic增长曲线的特点。

曲线变化平缓,具有一个上渐形线。

5.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

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6.草甸和草原有什么区别?。

草甸为隐域植被,草原为显著植被。

草甸季相变化不明显,草原季相变化明显。

草甸以中生植物为主,草原以旱生植物为主。

7.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分为哪些类型?

寒害,冻害,霜害。

8.在世界范围内,夏绿林主要分布于哪些区域?。

北大西洋沿岸;西欧与中欧;亚洲东部。

9.阐明泰加林的基本特点,

暗针叶林;沼泽化;缺乏阔叶成分。

10.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分为哪些类型?。

趋同适应;趋异适应。

11.什么叫物种多样性?群落交错区内物种多样性有什么变化规律?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及其均匀程度。

变化规律:

12.沼泽、草甸属于何种顶级群落?

隐域植被

13.群落的高级单位如何命名?

根据外貌命名,按照土名或者俗名命名。

14,什么叫顶级群落?说明几个顶级理论的异同。

演替系列中发展到最后,不存在物种更替证据的群落。

共同点:都承认顶级群落是经过单向的变化后,已经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级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和生境相适应。

不同点:单元极理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只是第二位,但可阻止群落发展成为气候顶级。其他两个理论则强调各个因素的综合,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能决定顶级的形成。顶级格局假说认为,顶级的变化,也会因为一个新的种群分布,格局而产生新的顶级。单元极理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级。而其他两个理论都不认为所有的群落最后都趋于一个顶级。单元极理论与多元顶级理论认为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而顶级格局假说认为群落为一个连续体。

15,森林为什么会增加降水量?

森林群落通过蒸腾与蒸发作用,将其吸收水分的75%送回大气层中,增加了大气水汽的含量。

森林冠层的气温较附近大气层低,含水汽的能力小,容易促使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便于水汽凝结成云而致雨。

森林阻碍气流运动造成气流漩涡。

森林树木的大量放电,引起云块放电,使空气电解,促进水汽凝结而降雨。16,阐明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

植物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带成分,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特有属丰富)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特有植物丰富。

17.植物的群落成员型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罕见种。

18.学术界对植物群落的性质存在着哪些观点?

有机体学派;个体学派。

19.简述最小因子法则的内容。

植物的生长速率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的状态的生态因子。

20.按照植物的抗旱方式及形态的生理特征,旱生植物分为哪些类型?

多浆液植物,少浆液植物。

21.根据不同原则和基本特点可以将植物区系分为哪些类型?

地理成分,历史成分、生态成分、迁移成分、发生成分。

22.哪些因素决定了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

生活型、叶的性质、周期性。

23.生态位重叠与竞争有何联系?

由于竞争的结果,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很少能长期稳定共存。

生态位重叠式引起利用性竞争的一个条件;重叠并不一定导致竞争。

24.植物群落的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

发育初期;发育盛期;发育末期。

25.根据群落建群众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可将草原分为哪些类型?

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26.陆生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由哪些因素决定?

生活型;叶的性质;周期性。

27.简述谢尔福德耐受法则的内容。

谢尔福德法则: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28.根据植物适应短期水分亏损,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

恒水植物、变水植物。

29.纳米布荒漠中,具有特色的裸子植物叫百岁兰。

30.生态型分为哪几个类型?

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31.按照分布区的性状,可将分布区分哪几类?

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

32.自然种群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33.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时间、空间、气候、竞争、捕食、生产力。

34.中国植被主要采用了哪些群落分类单位?

植被型;群系;群丛。

35,简述红树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

具有密集的支柱跟,突出于地面可再生能力强的呼吸根,胎生现象,泌盐结构及旱生结构,富含丹宁。

36,简述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

种类组成,种类相当丰富,外貌特征,终年常绿,呈暗绿色,林相整齐,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结构特征,包括乔木层(三亚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特点。常绿为主,落叶,分布,我国最广泛分布,中亚热带最典型。

37,什么是种,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括若干起源于同一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物种是可育的自然群体,与其他自然群体构成生殖隔离-使各物种成为独立的进化单位。

38,自然分类法的特征和理论基础是什么?

特征:根据最能反映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的主要性状进行分析,其发展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不开。

39,简述植物分类单位和阶层系统。

门—亚门—纲—亚纲—目—亚目—科—亚科—族—亚族—属—亚属—组—亚组—系—种—亚种—变种—变型。

40,高等植物包括哪些门类?有何重要特征?

地球上高等植物是指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合称,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又称茎叶体植物,构造上有组织分化,具有多细胞生殖器官,合子在母体内发育成胚,故又称有胚植物。高等植物分为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

41,阐明间断分布的成因。

气候演替,地形变化,板块运动,踏脚石作用。

42,简述全球植物区系的大体特征。

塔赫他间1978年对世界植物进行了区划,将世界植物区系划分为泛北植物区,古热带植物区,新热带植物区,好望角植物区,澳大利亚植物区,泛南极植物区等六个植物区,34个植物地区。

43,阐述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及成因。

成因:第三纪前中国大部分地区比较湿润,植物种类繁多,晚第三纪青藏高原隆起后,内陆才逐步干旱,但仍然与其他地区有密切联系。第四季冰期中国大部分未受北方冰盖的影响,南方地区基本保持温湿环境,形成了许多古老植物庇护所和新物种的发祥地。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丰富多彩的植物区系奠定了基础。44,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并说明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的指导意义。平衡理论生物向岛屿移植的速度随时间推移而下降,岛上植物灭绝的速度因植物增多随时间推移而上升。当移植的速度和灭绝的速度相等时,岛屿的植物种类处于平衡状态。平衡后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影响平衡的因素有:岛屿的面积,(岛屿面积越大,供养能力越大,灭绝速率越低)岛屿距大陆的距离(距离越近最初移植的速率越快)。可以将岛屿的情况和自然保护区进行对比,利用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来研究自然保护区的相关问题,如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但这样做时应该注意岛屿的情况与自然保护区的区别。

45,阐述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性。

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快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影响遗传多样性,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6,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性:各因子是综合起来对植物发生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之分。阶段性:植物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需求是不同的。非等价性和非替代性: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不同,其一生态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生态因子代替。但量上可以调剂和补偿。

47,试分析耐受性法则与最小因子法则和限制性因子定律的关系。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限制因子定律: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即为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因子。

耐受性法则:任何一整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耐受性法则与最小因子法则只适用于稳定环境。

相互的关系:最小因子定律只考虑了因子量过少,而耐受性法则既考虑了因子量过少,也考虑了因子量过多的情况。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限制因子量的变化,而且也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问题,生物的耐受性不仅随着种类不同,且在同一种内,耐受性也因年龄、季节、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差异。耐受性定律允许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耐受性定律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了限制因子的盖帘,任何接近或超过植物耐性范围的因子都可以成为限制性因子。

48,简述生态福与植物的适应。

生态福即每个植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耐性范围。生态福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征,受多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时空变异性。如不同植物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福不同,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福不同,同种植物的在不同环境中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福也不同,同种植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福不同。。根据植物对某种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可以分为广生态幅种和窄生态福种。如广温性植物,狭温性植物等。

49,简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指对不利环境的适应,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避逆性,即植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避开逆境的影响。如沙漠中的短命植物。二是耐逆性,指植物在不良环境中通过代谢变化来阻止,降低,或修复逆境造成的影响,如寒带针叶林能够抵抗负70度的低温。同时植物可以从生理上(寒带植物增加细胞壁弹性,忍耐结冰导致的脱水),形态结构(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的高山植物)和行为上(花瓣向日葵转动,休眠等)来适应不利的环境。50,简述生态活动与温度的相互关系。

植物的生理过程包括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过程,温度对这些过程发生的速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的速度加快;但超过最适点后,蛋白质(酶)的活性下降,反应速度也随之下降,所以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有一个耐性范围,存在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1,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与植物适应的适应类群。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物质吸收和运输的主要溶剂,调节植物体温,保持植物固定的姿态,影响植物器官的生长分配。适应类群:从植物分布来看,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根据其在水体中的位置可分为挺水植物,浮生植物,沉水植物,而陆生植物根据体内水分的变化可分为变水植物和恒水植物(旱生,中生和湿生植物)。

52,试述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植物的适应类群。

光的生态作用,太阳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发展和繁荣的能量和物质基础,紫外线对植物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光有一定的信号作用。

适应类群:固碳途径,c3途径与c3植物,c4途径与c4植物,CAM途径与CAM 植物(景天酸代谢)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类群,阳生植物,阴生植物,中生植物。植物光周期的适应类群,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等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53,简述沙生植物的主要适应特征。

生境特点:土层干旱,养分贫瘠,流动性强,风沙大。形态特点,适应干旱环境,适应沙埋,适应风沙打击,根系发达,无性繁殖能力强,抗旱、耐热、耐冷,细胞渗透压高。

54,为什么说LHS系统比CSR系统更能定量分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CSR系统是定性测评植物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模型,该模型将限制植物生存与数量的基本条件主要分为两大类,胁迫和干扰。

胁迫指气象、土壤、水文条件对植物生长有利程度。干扰是指对植物生长各种重要的生态条件的稳定程度。这两种条件不同组合形成4种生境类型。a、强胁迫+强干扰。b、强胁迫+弱干扰。c、弱胁迫+强干扰。

d、弱胁迫+弱干扰。其中植物在a的环境中无法生存,其他三种中植物采取三种不同的资源分配策略来分别适应,b地衣苔藓(低竞争)c一年生杂草(低竞争)d中植物的竞争程度最高—森林有时终在竞争中区的有事,该模型的创新在于,用三角坐标的形式较为形象的表达了各种植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状况。

LHS系统是一种定量测评物种的生态策略的模型,该模型用三个对数轴,叶片特征轴l,高度特征h,和种子s,形成一个三维空间,根据每种植物在这个三维空间的位置反映该种植物的生态策略。叶片特征:成熟叶片在全光照下典型的面积,反映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高度特征:成熟植株的典型高度,反映植物适应干扰的对策。s典型种子的大小,反映种子侵占新生环境的能力和发芽初期的存活率。与CSR系统相比,LHS系统利用三维空间坐标立体的定量的全方位的表达各类植物生态型特征,能够全面反映各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思路更为缜密,方法更为客观,定量程度更高,可操作性更强,空间连续性更强。

55,什么是植物群落,它有何基本特征?

植物群落是指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所有植物种群组成的有机集合。其基本特征有,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具有一定的外貌结构,群落内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群落与周围环境关系密切,是一个功能集体,一定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一定的动态特征,群落的边界特征。

56,简述波动与演替的关系。

波动与演替都是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过程,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变化的过程,波动是短时间可逆的变化,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

57,试分析旱生演替系列和水生演替系列。

旱生演替系列:寺遗址五阶段(先锋期)(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苔状植物阶段(先锋期)—草本植物阶段,一年生、两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低草——中草—高草)—木本植物阶段(高草灌木群落_灌丛—森林)。

水生演替系列: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58,简述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的理论:生态位,一个生物单体(个体、种群、种)的生存条件总集合体,在群落中与该生物所占有的空间有关。

基础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最大的空间。

实际生态位,一个种实际占有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当两个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其他条件)时,便会出现生态位的重叠,生态位重叠必然导致种间竞争。生态位压缩,由于外来种群的侵入和竞争,是的某种群被迫缩小活动范围的现象称为生态位压缩。

高斯假说,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竞争与生态位分化,竞争排斥原理,高斯认为共存只能出现在生态位分化的稳定均匀的环境中,因为,如果两物种具有同样的需要,一物种就会和处于主导地位而排斥另一物种。

生态位重叠,生态位漂移,资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称为生态位漂移。

生态位分离,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使生态位分开。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为竞争释放。

59.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其价值何在?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位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价值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生存所需的物质基础(食物,医药,能源,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是旅游业和娱乐的重要资源,提供原始基因库。间接价值,具有重要的环境影响(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储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维持进化及保持环境的自然平衡),科学价值,国家安全,社会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价值,生物多样性的哲学价值。

60,什么是植物群落排序?有哪些类型?

排序是将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群落的位序,从而分时各样地之间以及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排序的过程是将样方和植物中排列在一定的空间中,使坐标轴能够反映一定的生态梯度,能够解释并解释植物群或植物种的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因此排序也叫梯度分析。按排序的维度可分为一维排序与多维排序,按排序的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接梯度分析与直接梯度分析,以群落本身的属性来排定群落的位序叫间接梯度分析,以群落生境或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排定样地生境或物种的位序叫直接梯度分析。

61,试述热带雨林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征?

基本类型:热带低地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沼泽雨林。

基本特征:

1.种类组成:a.种类成分最丰富。b.单位面积上树木种类的密度高。c.优势种不明显d.特有属与特有种多。

2.群落结构:层次复杂。

3.生活型特征:a.常绿高位芽植物占优势。b.茎花现象。c.板状根现象突出。d.叶具滴水叶尖现象。e.藤本植物丰富。f.附生植物数量很多。g.绞杀植物多。h.寄生植物较多。

4.季相特征:在雨林地区,没有明显的季相,也没有休眠期。

5.生产力:初级生产量最高。

62,简述亚热带植被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主要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竹林、硬叶常绿林、荒漠等。

特征:

63,简述温带植被的主要类型?

夏绿阔叶林:有明显迹象变化的夏季盛叶冬季落叶的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耐寒的松柏类植物组成的森林。温带草原:禾木科植物组成。

64,苔原植被的一般特征?

1.苔原植物通常为多年生植物,极少是一年生的。

2.光合作用及其产生的有机物质对于维持生命极端重要。

3.北极植物具有良好的水分收支平衡。

4.苔原植物的织物结构是高效率的。

5.苔原植物常具有大型的花和花序。

6.苔原的长日照使得这里生长长日植物。

65.试述世界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世界植被维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在北半球表现很明显。

北半球大陆东部自北到南依次出现:寒带苔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北半球大陆西部自北到南依次出现:寒带苔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荒漠-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欧亚大陆中部和北美中部,自北到南依次出现: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66,世界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在北半球温带地区表现最明显?

北美的中部:冬眠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但被经向的落差山脉所阻挡,植被从东向西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半荒漠-荒漠-森林。

欧亚大陆:在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因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发育着各类森林。太平洋沿岸的东亚受太平洋季风的影响,出现各类森林,大陆内部因距离海洋较远,湿气不易达到,开始出现草原与荒漠。

67.试述中国的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的规律主要表现在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两个方面,纬度地带性主要由热量条件的差异影响形成;经度地带性主要由于水分条件差异影响形成。总体上中国植被从东南向西北斜行: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

纬度地带性:懂不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西部内陆腹地:因此自北向南的变化如下: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在我中国温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自东向西和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68.简述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由于山地不同的高度,热量和降水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从未使山体上的植被分布呈垂直的带状分布,总体来讲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垂直变化是垂直地带性形成的基础。垂直地带的基带与其所处的水平地带是一致的。由于随海拔上升,气温降低,某一山体植被垂直带分布,与山林所处的纬度开始到极地为止的水平植被带分布顺序相对应。由同纬度的海洋性植被,而后,随着海拔的升高,出现与纬度地带性相应的植被带。山体的垂直带的数量与性质与山林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高度有关,一般来讲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上林,垂直带越多。

论述题

1.试述植物群落结构与植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各种植物,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而全部植物(按所属生活型)的分布状况,构成了植物群落垂直的和水平的结构,并将原有生境改变为特殊的群落内部环境(植物环境)。

垂直结构:大多数的群落都有高度上的分化或成层现象,这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特殊形式。无论是木本群落或是草本群落,都可看到垂直分化。森林群落中,一般划分出乔木层,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地被层(贴

地的苔藓地衣)。

水平结构: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还表现在植物水平分布的特点。群落内一个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分布的四种方式:(a)随机的分布;(b)簇生的或成群(蔓延)的分布;(c)有规律的分布;(d)个体高度的簇生结合成群,以及整个群体有规律的分布。

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做层片。层片或者相当于层,即该层由有一个或几个相近生活型的植物或藤本植物等层间植物构成。

季相结构:群落中层片结构随时间季节而变化,各种群年龄结构也随时间变化,而其幼年期与成熟期的植株密度和高度必然影响整个群落的结构。

2.论述岛屿生物地理平衡理论。

(1)是关于生物向岛屿脱脂速度和岛上种类绝灭速度趋于平衡规律的理论(2)生物向岛屿一直的速读随时间推移而下降;岛上植物灭绝的速度隐植物增多随时间推移而上升;当移植的速度和灭绝的速度相等时,岛屿的植物种类处于平衡。

(3)这种平衡关系受到岛屿面积和岛屿菊大陆的距离两因素的影响

3.试论述光合作用的C3途径和C4途径。

C3途径:植物体内CO2含量高时,在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羧化酶的作用下,CO2首先与RuBP结合,形成一种三碳化合物即3-磷酸甘油酸。整个过程均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C4途径:在叶肉细胞中,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的作用,CO2首先与PEP结合,形成一种四碳化合物即草酰乙酸。该途径是一种空间分离的对策即分别在叶肉细胞中吸收和固定CO2,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C3循环。该途径的CO2利用率很高,光呼吸相对较弱

4.试分析生态因子限制的原理。

(一)Liebig最小因子法则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生态因子

该法则不仅适用于土壤营养元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光和温度等其他生态因子也具有这种限制作用

(二)限制因子定律

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极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有接近或超过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就成为这种植物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是一个相对概念,随植物本身情况和其他因子综合状况而变化

(三)Shelford耐性定律

每株或每种植物对影响它的每一项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

植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越宽,生态因子的稳定性越强

5.试画图说明植物的生态最适区和生理最适区。

(1)在没有其他生物影响下,种1的生态最适区和生理最适区重合;

(2)在种2的竞争作用下,种1的生态最适区可能偏离、可能两极分化、可能萎缩。

(3)植物的生态分布区是植物本身的遗传特征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图见书本80页

南师大 植物学 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要 绪论 1.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研究植被的组分、性质、分布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动态以及实践中的应用等。 2.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3.植被: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植物覆被层,称为植被。 4.植物的生态作用: 1) 植物是生产者,平衡地球现代大气成分 2) 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维护地球系统的生态平衡 3) 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4) 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5.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区系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主要指可育性)后代,并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 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4.生物分界学说简介 二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 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除原生动物外)、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细菌和蓝藻)、真菌界 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粘菌等)、真菌界(包括真菌和酵母等)、原核生物界(细菌和蓝藻等) 5.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原则:客观反映亲缘关系和进化过程。 6.常见的植物分类 按形态结构特点 低等植物:植物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藻类、菌类及地衣) 高等植物: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苔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按繁殖器官及繁殖方式 隐花植物:以孢子繁殖新个体(菌类、藻类、地衣、苔藓、蕨类植物) 显花植物:以种子繁殖产生新个体(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按维管束系统 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非维管束植物:(藻、菌、地衣、苔藓) 按胚珠位置 裸子植物:胚珠裸露 被子植物:胚珠具包被,开花过程非常明显,具有真正的花 按光合作用色素藻类植物分门的主要依据。 光合作用色素是植物的特有成分,在菌类、藻类中,色素的成分差异较大。按生按生按生按生态环境态环境态环境态环境水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2)2012.11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第1大题:单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的土壤类型为()。 A.黄壤 B.红壤 C.砖红壤 D.灰化土 2、()的乔木层植物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3、胎生植物是()的一个特殊现象。 A 热带雨林 B 红树林 C 常绿硬叶林 D 常绿阔叶林 4、在自然界,()是最为广泛的种群分布格局。 A. 均匀分布 B. 集群分布 C. 随机分布 5、当一个种群中幼龄个体数占的比例较大,老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时,该种群属于()。 A 稳定种群 B 增长种群 C 衰退种群 6、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A 他感作用 B 抑制作用 C 竞争 D 领域性 7、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 )。 A 不规则波动 B 周期性波动 C 种群爆发 D 生态入侵 8、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A. CO2浓度升高 B. 水体温度变化 C. 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9、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 ar. majior 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 A.变型; B.变种; C.亚种; D.品种. 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A.群丛; B.种群; C.种; D.群系. 11、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 () 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 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12、在自然界,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 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 () A.C3植物; B.CAM植物; C.C4植物; D.B和C. 13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为()。 A.趋同适应; B. 竞争; C. 互利共生; D. 趋异适应. 11、14、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 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 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 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 D.无天敌. 15、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 A.他感作用 B.抑制作用 C.竞争 D.自疏 16、从以下答案中选择"常绿阔叶林"在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中的等级.()。 A.植被型; B.群丛; C.群系; D.植被亚型. 17、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A雨林,黄山松和针叶落叶松林; 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落叶松林. 第2大题:多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从下列植物中排除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种. ()。

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纲要 (经供参考) 一、名词:种,种群,光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物候,竞争,限制因子生活型,层片,净初 级生产量,生物量,植物群落重要值,生态位,优势种,植物群落,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萨王纳、泰加林、植被;演替优势种、建群种 1、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2、种群:种内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分布在某个地段内,称为种群 3、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中日照的长短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温周期现象:植物由于长期在一定季节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对昼温较高,夜温较低,以及春、夏 季温度较高,秋、冬季温度较低的温度周期性变化有了一定的适应性,这种对温度周期变化的要求或反应 5、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如发芽、叶 伸展、花盛开、结实等) 6、生活型: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 7、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 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层片。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活型和一定小环境的种类组合,形成特殊小生境。 8、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 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这部分生产量,即总第一性生产力减去呼吸消耗掉的部分有机物。NPP=GPP-R 9、生物量:某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内积存的活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10、植物群落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相对简单、明确。 是相对频度、相对密度和相对显示度的总和。 11、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2、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他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 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各层优势种不止一种,即共优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13、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 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14、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在一定气候带内的显域生境植被,即主要受到大气侯支配,排水良好、土 壤质地适中的相对平坦地段。在没有干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地带性植被分布相对连续,且 有相当宽度(通常数百米乃至数千米)。 15、非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与局部地表环境联系关系密切,例如同样的植被类型见于不同气候带的 相似土壤上(例如石质土、沙土、盐渍土、沼泽土、渍水土、贫瘠土等) 16、纬度地带性: 17、经度地带性: 18、垂直地带性: 1、植物分类的等级系统是什么? --简述生物5界分类系统?

《植物地理学》期末试卷A卷 植物地理学

200×-200×学年度第2学期期末考试(A)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最小面积 对一个特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 证展现出该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一定面 积。 2.植物环境(群落环境) 在群落内部,由于群落本身作用形成的特殊环境,是群落内部 的一个组成成分。 3.植物区系 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4.生态位 每个种群与群落中其他种群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及 其机能关系。 5.植物群落 某一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群以及植物与环 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组合,称为植物群落。 二、判断题(10分,对着“√”,错者“×”,每题1分) 1.(×)建群种就是群落最高层的优势种。 2.(√)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具有两个层片。 3.(×)群落演替与群落波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可以预测的。

4.(√)群落的复生必须具备种源及土壤。 5.(×)生态型是植物趋同适应的结果。 6.(×)光照越低,对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越有利。 7.(×)外来种与入侵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 8.(×)胎生现象是热带雨林的乔木所特有的现象。 9.(√)环境条件的不均匀性是小群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10.(√)沉水植物是典型的水生植物。 三、简答题(30分) 1.简述Logistic 增长曲线的特点。 曲线变化平缓(1.5分),具有一个上渐近线(1.5分) 2.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哪些类型? 阳生植物(1分)、阴生植物(1分)、耐荫性植物(1分) 3.草甸和草原有何区别? 草甸为隐域植被,草原为显域植被(1分) 草甸季相变化不明显,草原季相变化明显(1分) 草甸以中生植物为主,草原以旱生植物为主。(1分) 4.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分为哪些类型? 寒害(1分)、冻害(1分)、霜害(1分) 5.在世界范围内,夏绿林主要分布于哪些区域? 北大西洋沿岸(1分);西欧与中欧(1分);亚洲东部(1分) 6.阐明泰加林的基本特点。

西南大学植物地理学复习新

《植物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种:是分类系统的最小单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可育后代,并且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2.种群:占据某一定地区的某个植物种的一个群个体叫做种群。 3.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其共同特征是: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束,它们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的,生殖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由于这些特征的出现,加强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陆地环境的适应,从而使它们得以长足发展,所以称这些植物为高等植物。 4.植物学名:一种植物由属名、种名和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拉丁学名。一个物种只有一个拉丁学名,学名第一个字是属名,为拉丁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加词即种名,大部分为形容词,种名一律小写其性、数、格需与属名一致,在种名的后面还应加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用正体字书写。 5.生态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直接作用于植物生命过程的那些环境因子称之为生态因子。 6.生态幅:植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强度变化的适应范围。 7.光补偿点:当光合强度以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之为光补偿点。 8.春化过程:很多温带区域的植物,只有在它们受到一段时间冬季低温的条件,才能重新开始正常的生长,这就是所谓的冬季低温刺激或者春化过程。 9.寒害:热带亚热带的喜温植物,当寒潮到来时,温度还没有下降到0摄氏度,植物就受到伤害,我们称之为寒害。 10.旱生植物:是干旱生境——草原、荒漠以及其后干燥、炎热区域的植物。它们在气候潮湿区域的干燥生境也有分布。旱生植物总的特点就是能够忍受干旱,而不强烈降低其生命活动。 11.生理性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土壤并不缺乏水,但其不良土壤状况或根系自身的原因,使根系吸收不到水分,植物体内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12.顶极群落:植物演替的结果导致该地区的生境条件逐渐由严酷向中性转变,同时植物群落逐渐地向着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于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稳定状态转变,这种适应于现时气候条件的、结构稳定的群落,美国学者称之为顶级群落。 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13.抗寒性锻炼:当环境温度从秋季到冬季降低时,植物体内增加一些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使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增大,冰点低,从而抵御寒冷。这种过程就称之为抗寒性锻炼。 14.演替:在任何一个区域发生了植物群落的改变,即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称之为演替。 15.红树林: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淹没,潮涨时淹没于水中,退潮时露出水外的一种淤泥海滩上的高温、耐盐、湿生的乔灌木植物群落,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 16.层片结构:属于某一生活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做层片结构。 17.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 18.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科、属、种)的总体就是该地区的植物区系 19.长日照植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如果每天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日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凡具有这种特性的植物即称为长日照植物。 二、填空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引言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各种植物的分布规律、各地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形成原因的科学。 植被地理学:是研究各地区的植被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 1、原核植物分门:细菌、蓝藻门 2、苔藓植物分纲:苔纲藓纲、 特征:1,植物体有两种形态:叶状体、茎叶体;2,没有根的分化,只有假根;3,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而附在配子体 3、蕨类植物分纲:1裸蕨纲2石松纲3水韭纲4木贼纲5真蕨纲。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胚珠裸露,种子裸露;2全部为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乔木;3具颈卵器构造,有些种的精子还具有鞭毛(苏铁);4具多胚现象; 裸子植物分纲: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买麻藤纲和红豆纲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真正的花;2种子包在果皮之内;3具有双受精现象;4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精细,生理机能效率高;5多种传粉方式;6生长和营养方式多种多样性。 被子植物分纲: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6、认识校园的植物(种名和所属科名) 1.漆树科:芒果、人面子、盐肤木 2.梧桐科:苹婆 3.棕榈科:鱼尾葵、棕竹、王棕、假槟榔、金山葵、短穗鱼尾葵、蒲葵、瓶子椰 4.马鞭草科:黄树梅 5.大戟科:海南珊瑚、蝴蝶果、重阳木、乌桕、月下珠、一品红 6.千屈菜科:大花紫薇、紫薇 7.五加科:鹅掌柴 8.榆科:朴树 9.天南星科:白蝶芋 10.紫草科:福建茶 11.锦葵科:朱槿花、彩叶扶桑 12.百合科:沿阶草 13.海金沙科:海金沙、红千层、白千层 14.无患子科:龙眼 15.桑科:小叶榕、大叶洒金榕、金钱榕、柳叶榕、构树、橡胶榕、无花果、菠萝蜜 16.菊科:蟛蜞菊、三叶鬼针草、小飞蓬 17.莎草科:香附子 18.禾本科:红花酢浆草、黄花酢浆草、细叶结缕草、黄金挂绿、观音竹、佛肚竹 19.伞形科:雷公根 20.车前科:车前草 21.桃金娘科:番樱桃、番石榴、铁仔葡萄 22.苏铁科:苏铁 23.茜草科:雪茄花、龙船花 24.鸭跖草科:蚌花 25.夹竹桃科:鸡蛋花、黄蝉花、黄花夹竹桃 26.海桐花科:海桐花 27.蔷薇科:桃花、枇杷 28.爵床科:小驳骨 29.百合科:麦冬 30.杜英科:高山望、圆果杜英

植物地理学 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武吉华版) (一)综合复习部分 一、名词: 1.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 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植物个体。 3.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4.个体发育:是指某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在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5.系统发育:一种生物或者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6.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7.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类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8.种的分布区:一个物种有若干植物个体组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布区。 9.分布中心:在属的分布区范围内,数量最丰富的地区称为该属的分布中心或多样性中心。 10.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人为或自然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 12.适应:指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广义】是指植物所具有的任何有助于植物生存和繁殖的特征,包括形态、生理、发育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都称之为适应。【狭义】指植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繁殖的任何可遗传特征,这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生态幅:在自然界中,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并具有期特定的适应范围,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耐性范围。 14.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5.植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或特定的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年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16.投影盖度:植物地上器官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简称盖度。 17.基部盖度:植物基部覆盖的面积。 18.相对盖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盖度占所有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19.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生存条件的集合体。 20.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植物,他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较大的种。

植物地理学知识点复习

植物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3.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植株)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4.植物分类原则:人为分类、自然分类。 植物的命名:双名法,即属名加上种加词(种名)。属名和种名均为斜体字,姓名则正体书写。 5.原核生物:细菌门:单细胞生物,无光合作用,最古老、最小的生物,适应能力极强,无孔不入 蓝藻门:没有细胞膜核的单细胞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藻类:具有核、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 真菌门:完全是异养型 地衣门: 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光合作用,没有完善的输导组织,躯体矮小 蕨类植物门: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门:营养体全部为木本,枝茎里木质部很发达。页呈针形、鳞形、线形,稀为扇形、椭圆形或退化成鞘状,裸露的胚珠。

被子植物门:具有形态多样的营养器官,有真正的花。 6.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二者关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个体发育也都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 7.菌藻植物时代:大气层的改变、有机质的积累。 第二章 1.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物种的形成与分布:P35 (1)异地物种形成: (2)同地物种形成: (3)平行物种形成: 3.气候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P37 4.分布多度指某地区或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或属数,也表示某植物种或属在不同地区分布情况。 5.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1)地理成分: (2)发生成分: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作者:姚峰满qq:172962751 一、名词解释 1.种 2.亚种 3.变种 4.植物区系 5.种群 6.种的分布区 7.属分布区 8.间断分布区 9.连续分布区 10.属分布中心(多样性中心) 11.环境 12.植物环境 13.生境 14.滴液现象 15.生存条件 16.生态因子 17.最小因子法则(最低量定律) 18.限制因子 19.耐性定律 20.适应

21.趋同 22.趣异 23.生态幅(生态幅度、生态域、生态价) 24.光补偿点 25.光饱和点 26.温度系数(Q10) 27.活动积温 28.有效积温 29.生活型 30.生长型 31.层片 32.群落最小面积 33.优势种 34.标志种 35.建群种 36.共建种 37.伴生种 38.植物群落 39.植物群落波动(年际变化) 40.演替 41.演替顶级 42.群系

44.植被型组 45.稀树草原 46.红树林 47.草甸 48.苔原 49.沼泽 50.原生裸地 51.次生裸地 52.生理性干旱 53.物理性干旱 54.投影盖度 55.基部盖度 56.多度 57.植物细胞渗透势 58.植物细胞水势 59.植物细胞基质势 60.植物细胞压力势 61.富养植物 62.贫养植物 63.中间型植物 64.盐生植物

66.阳生植物 67.阴生植物 68.耐荫植物 69.长日照植物 70.短日照植物 71.中日照植物 72.中间性植物 73.旱生植物 74.中生植物 75.湿生植物 76.光周期现象 二、简答题 1.间断分布区的形成因素? 2.特有种分布区的成因? 3.区别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 4.简述低温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5.简述高温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 6.简述硬叶旱生植物的特点? 7.简述植物的命名(物种命名)? 8.对比垂直分层与层片? 9.什么是群落最小面积,如何进行测量?

2012 植物地理学复习提纲

绪论 1.植物地理学的定义? 2.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 3.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4.植物地理学是学和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5.生物圈包括哪几部分? 6.植物地理学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 7.植物地理学有哪些的作用? 8.为什么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植物类群特征与环境 1.瑞典人林奈(Linnaeus)建立的分类原则? 2.常用的分类单位和命名方法? 3.什么是种?判断种的标志? 4.什么是种群?种群在空间分布上有何特点?种群内有何特点? 5.植物界如何划分? 6.植物界划分为哪几门?哪些是孢子植物?哪些是低等植物?哪些是高等植物?如何划 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7.什么是原核生物?有什么特点?原核生物包括哪些? 8.根瘤是怎样形成的?是和的共生?根瘤有什么意义? 9.真核型藻类的特点? 10.藻类对现代大气环境的形成有何意义? 11.什么是地衣?地衣的特点?地衣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2.苔藓植物的特点? 13.蕨类植物的特点?蕨类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4.种子植物的特点? 15.裸子植物包括哪几个纲?裸子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16.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主要有两个: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植物生活和环境 1.植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2.生态环境?生态因子? 3.生态因子包括哪些?如何分类? 4.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5.最低量因子定律?最低量因子定律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6.耐受性定律? 7.生态因子作用的三基点?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8.什么是适应?植物适应生态环境的标准? 10.举例说明植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方式? 11.适应与驯化有何不同?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经典题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 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第二章 1.植物区系P26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P30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P35 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P35 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P71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P29 (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 (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P37-42 (1)气候演变 (2)地形变化 (3)板块运动 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P45-46 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生态成分 10.我国植物区系分属哪两个植物区?P59-60 中国植物区系区分为两个植物区(七个亚区)。 泛北极植物区(欧一亚森林植物亚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欧—亚草原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旧热带植物区(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 11.中国植物区系分区中划分出哪些植物亚区?P60 Ⅰ、欧-亚森林植物亚区 Ⅱ、亚洲荒漠植物亚区 Ⅲ、欧一亚草原植物亚区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 名词解释 1、最小面积:对一定的群落类型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者能够保证展现出该类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是特征的一定面积。 2、植物环境:在群落内部,由于群落本身作用形成的特殊环境,是群落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 3、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4、生态位: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种)的综合体,在群落中与该生物所占有的空间有关。 5、植物种群:某一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群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组合。 6、植物内稳态: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7、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8、环境: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9、植物分布区:一个地区或一个群落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10、地带性植被:大体上与气候相吻合,在陆地表面呈带状分布,占有大面积的植被,成为地带性植被或显域植被。 11、竞争排斥原理:生态学上完全相同的种,不能长久的共存,最终一个种被另一个种所取代。(高斯假说)、 12、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 13、地理残遗分布:一些分布很广的植物在冰期时分布范围会急剧缩小,至今仍保存狭小的分布区的现象。 14、垂直带谱: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序形成的一定体系。 15、群落成员型:根据物种在群落中的各种特征综合评价其作用和地位额尔划分出来的物种类型,如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 16、高斯假说: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若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的竞争,他们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17、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括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18、生理性干旱:当土壤溶液浓度很高,降低土壤渗透势,导致土壤水势低于植物水势时,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出现脱水的现象称生理性干旱。19、植物群落:是指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活环境中所有植物种群组成的有机集合。 20、趋同适应: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21、顶级群落:演替系列中发展到最后、不存在物种更替证据时的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群落。 22、群落演替: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由一种群落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群落类型的过程,即在一定区域内群落的演替过程。 23、非地带性植被:是指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1、双受精现象:种子里的胚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而胚乳由另一个精子与胚囊里两个中央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这就是双受精现象。P15 2、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P15 3、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P16 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P26 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P74 2、生态因子的分类:(1)、非生物因子:①、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 ②、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③、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2)、生物因子:①、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②、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③、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P74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⑴、直接作用:光照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条件是植物水分代谢活动的主控因子,温度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一切生理过程,营养条件则与植物有机质形成、转化密切相关。光、温、水与营养是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最直接的基本生态因子,称为生存条件。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直接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⑵、间接作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各种特性影响光、温、水与营养等生存条件的分布与组合,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分布。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⑶、阶段性:生态因子对植物具有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⑷、补偿性:某一因子因其在量上的不足,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依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P75 4、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机制:阴生植物的叶面积较大、叶比重较高、叶片大而薄、叶细胞排列疏松、栅栏组织不发达且细胞较短、叶片被毛少、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小、气孔经常开放、枝叶茂密、枝下高较低,这些特征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增大了光的截获面积、减少了反射率,因而有利于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阳生植物常具有小而厚的叶片、叶细胞排列紧密、栅栏组织发达且细胞细长、海绵组织细胞稀少、叶绿体小而多、叶片被毛多、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大、枝叶稀疏、枝下高较高,有利于适应强光及其带来的高温、干旱条件。P88 5、积温:日平均温度与天数的乘积,也称>0℃积温。P99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植物是生产者 ②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③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 ④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 第二章 细胞: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指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并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系统发育即生物种族的发展史。可以只一个类群形成的历史,也可以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个体发育指某种生物从它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形态和生殖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互联系: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对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 发育有着很大的作用,二者促进了生物的演化。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及联系? 单叶是在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片。复叶是在叶柄上着生两片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所生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即为小叶柄。 区别:叶轴的顶端没有顶芽,而小枝常具有顶芽;小叶的叶腋一般没有腋芽,芽只出现在叶轴的腋内,而小枝的叶腋都有腋芽;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只有叶脱落;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同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 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 常见类型 ①互生:每节着生1片叶,如樟树 ②对生:每节相对着生2片叶,如女贞 ③轮生:每节着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如夹竹桃 ④簇生(从生):节间缩短密接,叶成簇着生在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 ⑤基生:植物无明显的地上茎,叶从植物贴地面的基部生出,如蒲公英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经典题-14页文档资料

第一章 1.物种 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 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 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 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学名 = 属名 + 种名 + 命名人 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第二章 1.植物区系 P26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 P30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 P35

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 P35 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 P71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P29 (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 (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P37-42 (1)气候演变 (2)地形变化 (3)板块运动 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 P45-46 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生态成分 10.我国植物区系分属哪两个植物区? P59-60 中国植物区系区分为两个植物区(七个亚区)。 泛北极植物区(欧一亚森林植物亚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欧—亚草原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

植物地理学整理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 1、物种: 种(species):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基本特征:物种是可育的自然群体,与其他自然群体是生殖隔离的——使各物种成为独立的进化单位 -与环境的关系:种可在一定环境中自然选择而分化形成,也可能在环境变得对它不利时消亡 种群(population):种内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分布在某个地段内,称为种群 变种(variety):种内某些个体积累了一定的形态变异,且比较稳定,又分布在一定的空间地域,据此可划分出变种 - 变型(form):虽有形态变异,但零星分布 2、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P7 ——人为分类法(artificial,林奈以前,约公元前300-公元1753年) 特征: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仅据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不考虑植物种类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 ——自然分类法(natural,林奈以后,公元1753年到现在) 特征:根据最能反映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的主要性状进行分类,其发展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不开 3、植物的命名——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林奈创立。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scientific name) ,见《国际植物命名规则》 4 、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P15 个体发育(ontogeny)——某种植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即为植物的生活史(life 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cycle)。 系统发育(phylogeny)——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体发育, 系统发育就会停止;个体发育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试卷类型:A卷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2.层片与层次 3.照叶林与硬叶林 4.优势种和建群种

植物地理学期末考试归纳

植物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 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植物区划: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划 植物区划单位:植物区、植物地区、植物省、植物小区。种子植物共有301科,2980属,24550种 亚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欧亚草原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马来西亚植物亚区 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入侵途径:人为有意识引进、无意识引进、自然入侵 环境: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植物生境:植物个体或群体栖息地上的小环境。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 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植物因子、动物因子、人为因子。 最小因子法则: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生态因子。 适应:指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生态幅: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特征:a植物的生态幅受到相互影响的多种生态因子组合的综合作用b植物的生态幅还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异性。 休眠:是植物抵御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可以扩大对环境条件的耐性范围(长期休眠、季节性休眠)。 周期性调整:季节性休眠、干湿季交替。 生态类群:在相似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相似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对某一项生态因子形成相似的可遗传的适应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和生长发育等),从而具有相似的需求性和耐性范围,这样一群植物组合,称为一种生态类群。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阳生植物:适应强光环境,耐荫力弱,对强光的利用力强。 阴生植物:适应弱光环境,耐荫力强,对弱光利用力强。 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和途径: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