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预防措施

小儿用药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预防措施
小儿用药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预防措施

小儿用药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预防措施

【摘要】药源性疾病给儿童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童3万左右,大部分与药物有关。所以儿童用药一定要引起高度关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合理用药;聋哑,药源性疾病

小儿生病,特别是婴幼儿,因为小儿发育期间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时间短,呼吸排泄较快[1]。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做到安全合理使用药物,才能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小儿使用药物提供参考。

1药物吸收一般小儿服药比成人吸收快,这是因为婴幼儿胃排空时间长,达6-7小时,胃肠蠕动不规则,肠粘膜通透性较高[2]。随着年龄增长,胃肠道吸收功能趋于稳定,6岁以后儿童口服药物情况逐渐类似于成人。

2给药方式

2.1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和应用范围非常局限。皮下注射量较大时,由于张力较大可能使皮肤血流量减少,影响吸收。

2.2肌肉注射可以较大剂量使用药物,但是肌内血流量不稳定,尤其是周围循环不良时,药物吸收明显降低。

2.3静脉用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极快,但副反应大,不良反应较难及时控制,且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等。

2.4外用药物小而皮肤黏膜血管丰富且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特别是皮肤粘膜有炎症或创伤时,透皮吸收率更为增加,有导致全身中毒的危险。如皮质激素软膏外用面积过大可能引起全身水肿;酒精擦浴可引起昏迷或呼吸困难,新霉软膏外用烧伤创面时可引起神经损害等。

3药物分布一般来说,小儿总体液在体重中所占比例较成年人高,细胞外液相对较多,而细胞内液的所占比例基本与成年人相似。

4药物代谢小儿体内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某些酶甚至完全缺乏。因此,影响药物的结合和解毒功能。婴幼儿排泄能力较弱,特别是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因此对肝肾有毒的药物应该慎用。

5药物排泄药物主要由肾脏排泄,或经肝脏代谢后由胆道排泄。小儿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如新生儿碳酸酐酶、谷氨酰胺酶均较少,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肾小管浓缩功能较差,肾阈较低等均可影响药物排泄。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从肾小球滤过,而青霉素类则可以经肾小管重吸收等,临床用药时一定要注意。

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药物治疗是小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地用药在治疗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小儿具有许多和成人不相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且小儿病情多变,因此,对小儿用药必须慎重、准确、针对性强,做到合理用药。 一.小儿用药特点 (一)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级解毒功能较差 小儿肝脏酶系统发育欠佳,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加大药物的血药浓度及毒性作用;肾功能不全,排泄缓慢产生毒副作用。例如氯霉素中毒产生“灰婴综合征”。 (二)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 药物进入小儿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少,游离药物浓度较高,通过血脑屏障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可待因(镇咳药物)小儿易产生呼吸中枢抑制。 (三)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 小儿不同年龄阶段,对药物反应不一样。3个月以内的婴儿慎用退烧药,可使小婴儿虚脱,,8岁以内的小儿,使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 (四)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影响 药物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小儿体内循环对胎儿的影响与胎龄及成熟度有关。用药剂量越大.时间越长.越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到达胎儿的血药浓度也越高,越持久,影响越大。某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很高,可引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如苯巴比妥、阿托品应慎用;抗癌药物.抗甲状腺素药物哺乳期禁用。 (五)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小儿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对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较差,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比成人易中毒。因此小儿应用利尿剂后极易发生低钠或低钾血症。 二.小儿药物选用及护理

(一)抗生素:严格掌握适应证,有针对性的使用。通常应用以一种抗生素为宜,滥用可引起二重感染或耐药菌的发生。同时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链霉素对听神经的损害等等,此类药物剂量不要过大,疗程不宜太长。还有抗生素抗菌谱的宽窄,广谱抗生素易发生鹅口疮.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功能紊乱等。 (二)镇静药:(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高热.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镇静药使患儿得到休息,利于病情恢复。特别注意观察呼吸,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三)镇咳.化痰.平喘药:呼吸道感染一般不用镇咳药,因为小儿呼吸道较窄,发生炎症时粘膜肿胀,分泌物较多,咳嗽反射较弱,易出现呼吸困难。使用祛痰药或雾化稀释分泌物。使用平喘药应注意观察有无精神兴奋,惊厥等。 (四)泻药和止泻药:小儿腹泻和便秘时都先调节饮食,必要时用缓泻剂,止泻药一般不用,因为可以加重肠道毒素吸收。 (五)退热药:退热药用后观察体温和出汗情况,及时补充液体。复方解热止痛片副作用多,对胃有刺激,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等,大量服用会出汗过多,体温骤降而致虚脱,婴幼儿禁用。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指征明确,避免滥用。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以防反弹。长期使用影响蛋白质、脂肪、糖代谢,抑制骨骼生长降低机体免疫力。水痘禁用,加重病情。 三.小儿药物剂量计算 (一)按体重计算:最基本的方法。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二)按体表面积计算:由于许多生理过程(心搏出量、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关系密切故而更准确,但比较复杂。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表面积(m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需药量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kg 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三)按年龄计算 (四)按成人剂量折算

抗生素—科普知识,儿童如何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科普知识 1.抗生素有那些 ①●青霉素类:阿莫西林、青霉素.. ②●头孢菌素类:共有四代,包括头孢拉定、头孢克洛 、头孢氨苄、头孢克肟(世福素)、头孢他啶(新天欣, 复达欣).. ③●大环內酯类: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 霉素、地红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④●氯胺苯醇类:氯霉素.. ⑤●林可霉素类:盐酸克林霉素、盐酸林可霉素.. ⑥●万古霉素类:去甲万古霉素、盐酸万古霉素.. ⑦●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 ⑧●合成抗菌药物:磺胺类如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 喹诺酮类如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其它抗菌 药物如痢特灵、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黄连素 等.. ⑨●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⑩●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

卡那霉素.. 2.滥用抗生素误区 ①感冒 ?感冒的病原体90%以上是病毒,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也不能有 效地预防普通感冒的并发症。小儿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是无效 又危险的,不仅无法杀灭引起感冒的病毒,还使一些潜藏病 菌具备了抗药性,为今后的疾病治疗带来困难,而且常用的 抗生素都有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如大剂量青霉素除引起严 重的过敏反应外,还可导致大脑兴奋性增高,即青霉素脑病 。 ?Q:感冒后有些咳,要不要用抗生素? ?A:如精神和食欲正常可以不用止咳药,更不要使用抗生素, 2~3周后咳嗽会自行消失。若频繁咳嗽影响睡眠,则需服强 效镇咳药物。抗生素治疗感冒后咳嗽大多是无效的,不可滥 用,但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慢性咳嗽,使用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治疗却有明显疗效。 ②婴幼儿秋冬季腹泻 ?每年10~12月份这个季节发生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 最多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病毒性腹泻不需使用抗生素。 腹泻的时候要喝糖盐水,而不是立即使用抗生素,不合理使 用可能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难度更大。

小儿常用药的『味道』和『注意事项』

小儿常用药的『味道』和『注意事项』 一、抗感染药阿莫西林颗粒淡黄色的颗粒和粉末;气芳香、味甜,好喝。饭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β-内酰胺环易裂解,水解率随温度升高而加速,水温宜低于40℃。头孢氨苄泡腾片为淡黄色片,片面有散在的小黄点,易溶于水,味香甜。不能直接口服,需要放入温开水中,待其溶解后才可饮用。头孢羟氨苄颗粒为黄色可溶性颗粒,味甜,气芳香。口服吸收不受进食影响,可与果汁、牛奶、食物同服。头孢拉定干混悬剂为加矫味剂的粉末;气芳香,味甜。本品混悬液室温贮放,7天内服用完;冰箱内贮放,14天内服用完。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为细小颗粒或粉末;气芳香,味甜。宜空腹口服,因食物可延迟其吸收。但牛奶不影响其吸收。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颗粒剂气芳香,味甜。饭后服用可增加吸收,宜饭后服用。头孢他美脂颗粒类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气芳香,味甜。吸收不受进食影响。饭前或饭后1小时内口服。头孢克肟干混悬剂、颗粒气芳香,味甜。既可以空腹服用,也可以与食物或牛奶同服。红霉素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含矫味剂的颗粒,甜中带苦。空腹服用(餐前1小时或餐后3~4小时)。红霉素类药物对肝脏有损坏,大剂量还可能引起听力减退!阿奇霉素颗粒、干混悬剂气芳香,味甜。但等药喝下去后留在嘴里的就很苦。食物可降低本品的吸收。本品加

入适量凉开水,溶解摇匀后口服,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硫酸庆大霉素颗粒味甜微酸,无臭。口服用于敏感菌引起的痢疾、肠炎等肠道感染性疾病。虽然口服极少吸收,但由于潜在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小儿宜慎用本品。二、感冒药利巴韦林片、颗粒、口服液利巴韦林无臭,无味。颗粒、口服液味甜。普通感冒没必要服用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贫血,在口服治疗后最初1-2周内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其中约10%病人可能伴随心肺方面副作用。治疗前后及治疗中应频繁监测血红蛋白。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滴剂红色的澄清液体,具有水果香味,味甜。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每次最大用量15mg/kg,每日不超过4次;有肝毒性,不得超量服用。一般体温超过38℃时才服用,若持续高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布洛芬混悬液、滴剂(美林)有调味剂的芳香,味甜。可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每次最大用量10mg/kg,每日不超过4次;有肾毒性,不得超量服用;一般体温超过38℃时才服用,若持续高热,可间隔6~8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小儿伪麻美芬滴剂(艾畅)桔黄色澄清液体。味甜,带点特殊的辛辣感。含伪麻黄碱、右美沙芬;国外不主张给6岁以下儿童使用含扑尔敏、伪麻黄碱、右美沙芬的复方感冒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白色、类白色、淡黄色至黄色或淡橙黄色颗粒。微甜含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

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

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家长应知应会 可爱的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面对一张张天真的小脸,使得我们在为他们使用抗感染药物时,更需多一份责任心与细心!关爱孩子的健康,就是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为他们解除病痛,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们的伤害。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关于小儿使用抗菌药物的一些小常识,希望细心的家长们能够从中受益。 一、小儿应慎重使用下列抗菌药物 1. 新生儿肝脏的解毒、结合等代谢功能是很薄弱的,如果使用了氯霉素极易引起“灰婴综 合征”,故应慎用。 2. 新生儿应用磺胺类药物易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甚至造成胆红素脑病,因此,应用时需注意药物剂量。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 4.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5.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这已经影响了我国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此类药物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6. 喹诺酮类抗菌药: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二、常见的小儿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 1. 抗菌药物越新、越贵,就越好。正确的观点是:针对致病菌选药才是最好的。 2. 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有炎症就可以用。正确的观点是:确有细菌感染的指证时,才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否则随意使用此类药物,只能进一步削弱患儿的抵抗力、增加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细菌耐药性而使将来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增加经济负担等。

3. 不遵医嘱服用抗菌药物,本应一天3-4次用药而主观改成一天1-2次,用用停停,或未立刻见效便频繁地更换抗菌药物。正确的做法是:抗菌药物一定要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用药3天后,若不见效需咨询医生决定是否可以更换抗菌药物,而不要自行更换药物品种。选择了合适的抗菌药物后应用至足够疗程,不可刚一见效便立刻停药,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当然,抗菌药物也不能无节制地长期使用。 4. 把抗菌药物当做预防感冒药使用。正确的观点是:除特殊情况下可用于预防外,一般不可常规预防使用,且对小儿预防感冒毫无作用,只会带来副作用。 5. 有些家长认为抗菌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坚决不使用抗菌药物。正确的观点是:确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证时,应遵医嘱使用,不要因为偏见而延误病情。 三、谈谈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高发年龄为6个月到2岁。据WHO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患儿住院病人中20%-7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而在治疗过程中不乏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事实上,抗菌药物对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毫无作用,而且有很多副作用,如让人恶心,呕吐,还会杀死人体内正常存在的有益细菌,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不当的使用抗菌药物反而杀死了这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细菌,微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免疫力下降,只会延误或加重病情。 面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各位家长不要惊慌、不知所措,对于这类腹泻可以给予抗病毒药物、口服补液盐、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和金双歧等治疗。 衷心祝愿天下的宝宝健康成长!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 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婴儿,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本人整理的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资料,仅供 参考。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一、给药途径的选择 我们提倡“能口服给药治疗的不肌注,能肌注治疗的不静点给药”。虽然注射法给药剂量准确、起效快、不受消化液影响,但也有其不足,除注射部位消毒外,药物的质量、药物的刺激性、药物本身的毒性、输液中的微粒和热原等都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病情不严重时,请选择口服或肌注给药,病情严重时才选择静脉给药。 二、给药剂量要准确 儿童给药物量一定要根据日龄或体重计算给药量。因给药量大或静点速度过快,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或耐受性,就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三、药物的选择要合适 儿童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应避免使用毒性大的、不良反应较严重的药物。 1、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随便使用 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选毒副反应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禁止或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可引肾及耳毒性。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如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

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四环素类可引起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喹诺酮类可引起软骨损害,避免用于18岁 以下未成年人禁用。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缺乏安全性资料,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避免使用或谨慎使用。儿童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 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2、泻药与止泻药的应用:儿童便秘应先调整饮食, 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使用缓泻剂。儿童腹泻时也应该先调整饮食,控制感染补充液体,一般不主张使用止泻药,因使用止泻药后腹泻虽可得到缓解,但可加重肠道毒素吸收甚至发生全身中毒现象。 3、解热止痛药的应用: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 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阿斯匹林、保太松等药物。 4、镇静催眠药的应用: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 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等效应。儿童有高热、过渡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情况,使用镇静药可以使患儿得到休息,以利病情恢复。常用的药物有苯巴比妥、安定、异丙嗪、氯丙嗪等,但是使用镇静剂不当也可造成患儿呼吸抑制。不应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

儿童用药常识

1.镇静催眠药知识: 各类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都有抑制作用,其催眠和镇静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有量的差别。较大剂量的镇静药可以促进入睡,小剂量催眠药具有镇静效果。常用镇静催眠的药物,如安定、利眠宁、眠尔通、硝基安定等药既有镇静作用,服药后可诱导病人睡眠,又有抗焦虑作用,可用于焦虑症、失眠、紧张不安的治疗,此类药物安全性很大。安眠酮、速可眠、鲁米那等镇静催眠疗效可靠也较安全,但若超过催眠剂量时则安全性较差。而溴化物则只有镇静作用无催眠作用,可用于神经衰弱的治疗。目前常用的这些药物,长期应用可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应防止滥用。 对于失眠的治疗,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因疼痛、咳嗽而引起的失眠,应查清病因并给予治疗,否则催眠药也难以奏效,对于神经衰弱所致失眠,要做好思想工作,帮助患者分析原因,消除焦虑、急躁情绪,再适当使用镇静催眠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需要了解睡眠的生理过程,并根据要求起效的快慢、药效维持时间和用药时间的长短、病人的年龄大小等具体情况全面衡量,对不宜入睡者宜选用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的催眠药,对入睡并不困难,而睡眠不实或易醒者,则宜选择起效慢而作用持久的药物。 睡眠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生理过程,失眠在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涉及到。理想的催眠药,不但要缩短入睡时间,还要求达到一定的睡眠深度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要求撤去药物后无反跳。目前还没有理想化的药物,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药物时,更多的是考虑其副作用的一面。可以肯定地说,长期服用此类药均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因此宜交替使用,尽量避免长期使用,过量服用还会招致生命危险,应有高度的警惕。 2.家庭常备药有哪些 家庭常用药品是为了使一些小毛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尽早控制,或至少能在去医院前作些临时处理。但要注意:对自己不能确诊或症状较重、变化较大的疾病,不能擅自用药,尤其是小儿生病时,常常发病急,变化大,小儿自己也难以言表,此时应去医院诊治。对成年人突发的各种病痛,老年人原有慢性病的突然变化,也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常用药种类如下: 1)抗菌素:如麦迪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乙酰螺旋霉素、黄连素、克霉唑等。 2)消化不良药:如多酶片、复合维生素B、吗丁啉等。

儿科用药常识

儿科用药常识(摘录自首都儿科研究所) 儿童如何安全用药 药物治疗是小儿治愈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的用药常常会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应充分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家长对所用的药物要有较全面的了解,了解有效成分、适应症、用药剂量、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注意患儿的个体特点:在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上,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身体的强弱、病情轻重、肝功能好坏、以前用过什么药及有无过敏史等,并将有关信息告知医生,以便做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3.小儿选择药物品种宜少而精,小儿用药种类不宜过多。如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应注意避免体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毒副作用,因此几种药物应隔开一定时间服用。 有些药物对新生儿、婴儿或幼儿是忌用的,下表列出了部分小儿忌用的药物,望家长们注意孩子的用药情况。 1.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 2.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 3.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 4.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 5.氯霉素滴眼液不宜长期使用; 通常,新生儿指出生至28天的小儿;婴儿指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小儿;幼儿指1周岁后至3周岁的小儿。新生儿忌用的药物包括婴儿、幼儿所用的范围,婴儿忌用的药物包括幼儿所用的范围。 有些家长把小儿常用药称为―小药‖,认为小儿用―小药‖,对健康无妨,这种做法也不对。例如,一些消食化积的中成药,多含有大黄、牵牛子、朱砂等,大黄与牵牛子有泻下作用,用得不当会影响营养吸收;朱砂则会引起汞中毒。因此,无论服中药还是西药,都要问问医生,切不可随意服用。 即使补药、补品等营养药品,其实也是治疗药品。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等,擅自滥用这些药品会改变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后患无穷。据报道,早熟儿童中25%是滥补造成的假性早熟。在防治佝偻病的同时,严重存在着维生素D中毒的现象。专家告诫,纠正维生素D中毒比治疗佝偻病更复杂。 除此之外,为了小儿用药的安全保障,就医时还应主动向医生反映家庭用药史;用药时密切观察服药反应,如出现呕吐、过敏不良反应,要立刻停药,并及时就医。 为什么不能用牛奶、果汁送服药物 1.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薄膜,包裹药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牛奶中含多种钙、磷酸盐、铁等物质,能与某些药物生成络合物,使药物不易被吸收。 2.果汁中含有多种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不利于药物在小肠的吸收,影响药效。有些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会增加副作用。许多碱性药物,与果汁同服后可被酸性物质中和而降低药效。因此家长不宜在孩子服药时用牛奶、果汁送服,最好用温开水送服。 儿童吃剩的药物能否留着服用 一般不宜留着再次服用。药物的功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或必须新鲜制剂才产生治疗效果,若储存过久,便会失效。另外儿童也不是每次服用同一种药物。因此不宜留用吃剩的药物。 儿童用药疗程 什么时候停药最好?就一般疾病而言,用药至症状消失后遵医嘱停药。如疾病稍有好转就匆忙减量或停药,会使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

小儿用药基本常识

常见抗生素药 ●青霉素类:阿莫西林、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共有四代,包括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氨苄、头孢克肟(世福素)、头孢他啶(新天欣,复达欣).. ●大环內酯类: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霉素、地红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氯胺苯醇类:氯霉素.. ●林可霉素类:盐酸克林霉素、盐酸林可霉素.. ●万古霉素类:去甲万古霉素、盐酸万古霉素.. ●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 ●合成抗菌药物:磺胺类如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喹诺酮类如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其它抗菌药物如痢特灵、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黄连素等..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卡那霉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五大铁则,你一定要记住! ?宝宝每次生病都恨不得把家里能用的药都给用上,这种联合用药很危险,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要摒弃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除有重度感染并有医嘱的特殊情况,孕妈妈更是要慎用药物。 ?带宝宝到医院,如果医生立刻就给开了抗生素,妈妈一定要问清:宝宝的病是哪种原因引起的?为什么?是否进行了化验?结论是什么? ?如果医生给孩子或家人、自己开出一大堆药物,妈妈也必须警惕,不仅孩子不适合大量服药,而且妈妈要问清楚:开这么多药品合理吗? ?只要治疗一见效或者一两天不见效就马上停药,这样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有效地浓度,致病菌死灰复燃甚至产生耐药性,还可能导致急性感染转变成慢性感染,迁延难愈。

?一般来说,抗生素可使用至体温恢复正常、感染症状消失后3~4天。我们要注意使用抗生素不可用一阵停一阵,也不能过于频繁地调换。 ?如果是急性感染,用药48~72小时后效果不明显、症状没有改善,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调整用药。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缩小的成人看待,认为小孩子只要药量比成人少点就行,于是就把药掰开了服用,其实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不能随意用药,更不能自己随意决定药剂量。 ?缓释片和肠溶片都不可以掰开服用,它们对时间和作用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掰开服用就相当于在短时间大量释放药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是在药片中间带有一个横杠的抗生素药物是可以掰开服用的。家长一定要细心看好药物说明书,以免出现错误和伤害。 ?一些家长喜欢选择打针的方式,认为这样见效快,甚至自己要求医生开药、挂水!其实一般感染多数可通过口服用药达到效果,大人亦如此。 ?1-2岁是宝宝建立自身免疫的时候,一般在38.5℃以下的烧不要服用抗生素,以免破坏孩子建立自身免疫的系统。 ?抗生素软膏不能随意用,可以通过皮肤中吸收进入体内。 ?抗生素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的高低来判断药物的好坏和级别是错误的,不要迷信新药或者高价药。 ?临床治疗有条原则: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要根据宝宝及自身和家人的症状及有关化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除眼用制剂外,其他外用抗生素应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粘膜。 小儿——警惕药物毒副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明显耳、肾毒性,6岁以下小儿慎用或禁用,年长儿在用此药期间若出现高音调耳鸣、耳胀、眩晕及步态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8岁以下小儿禁用;喹诺酮类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小儿常用药及注意事项

小儿常用药及注意事项 治疗感冒的药:应及时服,以免病情加重。 抗生素:一般在饭前服。 对胃有刺激的药:在饭后服。 助消化药:应在饭前或饭中服。 驱虫药:应在空腹时或半空腹时服。 治疗哮喘的药:应在喘前2小时服。 止泻药:空腹服用效果较好,作用充分有利于吸收,但不能与乳酶生等活性菌药物同用,以免产生拮抗作用。 止咳药:多数止咳药为黏膜吸收,故口服后不应立即饮水,半小时后再饮水。 解热药物:服药后应多喝水,防止孩子应发热而脱水,并使身体大量出汗,排泄毒素,达到降温的目的。 父母对宝宝应多观察,在发病初期就要注意异常 入夏以来,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室里排起了长队,看着被疾病折磨得筋疲力尽的宝宝,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真是又心疼又着急。夏季有一些易发于儿童的疾病,而这些病中有些因为易被忽视,所以在发病初期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并导致病情的加重,让宝宝吃尽了苦头。在这,医生提醒家长要多观察,防患于未然。 1、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在夏季,这种儿科疾病与其他季节表现有所不同,多为疱疹性咽喉炎,简单说就是儿童喉咙里起疱疹,多为病毒感染。主要症状:通常宝宝高烧达39~40℃,一些宝宝甚至出现突然高热、抽筋。宝宝得病后体温很难马上下降,一般高烧要持续3~4天。治疗方法:通常医生会给精神好的宝宝进行清热解毒的治疗,对精神不好的儿童则考虑挂盐水。该病痊愈需要一个星期。因此,提醒家长,针对这一情况,要及时给宝宝进医院治疗。 2、肠炎:夏季宝宝所患肠炎多为细菌性肠炎。由于夏季天气热,很多宝宝爱喝饮料,同时高温可能会使一些食物变质,因此发病率较高。主要症状:病症较轻的宝宝大便次数增多,严重的则有脓血,并伴有发烧症状。一些宝宝因为上厕所次数多,有脱水表现,精神也明显不好。治疗方法:针对不同情况的宝宝,可以采取输液和一定的抗生素治疗。肠道的细菌性痢疾:这个疾病也跟宝宝吃的东西有关,如果宝宝吃的东西中有痢疾杆菌,就容易得该病。主要症状:宝宝通常会发生高烧、呕吐现象,大便有黏液或血便,严重的会出现抽筋、休克。治疗方法:除了马上到医院进行就诊外,父母还应注意保持宝宝冷暖适宜,吃东西时

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小儿用药特点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邵保国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2009年22卷3期《医学信息》Medical Information 起止页码:405-406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故儿科用药时应按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正确选择药物,合理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1 新生儿用药特点 新生儿期生理和代谢过程正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阶段,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过程也随之迅速改变,故其药物剂量不能单纯用成人剂量机械地折算,否则药物会过量而引起毒 性反应,也可能因药量不足而影响疗效。 1.1 给药途径的影响 1.1.1 局部用药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外敷于婴儿皮肤上可引起中毒的药物有硼酸、六氯酚、萘、聚烯吡酮和水杨酸,故要防止透皮吸收中毒。 1.1.2 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可因个体差异或药物性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如氯霉素吸收慢而无规律,磺胺药可全部吸收。 1.1.3 注射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因周围血循环不足而影响吸收分布,一般新生儿不采用。 1.1.4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吸收最快,药效也可靠,但必须考虑到液体容量、药物制剂和静脉输注液体的理化性质及输注的速度。大多数静脉用药可安全地由护士给药,但戊巴比妥钠、地西泮等作用剧烈的药物在使用时有引起急性中毒的可能,应有医师配合。另外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等少数药物较一般药物更易引起危险,故给药应更慎重。 1.2 体液分布的影响 新生儿总体液量占体质量的80%(成人为60%),相对较成人高,因此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降低,排出也较慢。早产儿的卡那霉素分布容积较成熟儿小,,因而血药峰浓度较成熟儿高,可见早产儿和新生儿一样较成熟儿更易造成卡那霉素中毒,对听神经和肾功能造成影响。 1.3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新生儿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低不仅是因为新生儿的低蛋白血症,主要是药物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因为新生儿体内血浆蛋白的性质有变化。另外由于胆红素、游离脂肪酸在血液中存在,就更减弱酸性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不易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有氨苄青霉素、地高辛、吲哚美辛、苯巴比妥、保泰松、苯妥英钠、水杨酸盐等,磺胺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可与胆红素相竞争,且因磺胺药物对白蛋白亲和力比胆红素强,应用后黄疸患儿血中游离胆红素成分增多,代谢和排泄胆红素能力低下,加之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

常见药物基本知识

常见药物基本知识 1.香丹(丹参):改善微循环 2.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洛赛克:保护胃 3.灯盏花素、疏血通、血塞通:活血化瘀 4.糜蛋白酶、盐酸氨溴素(沐舒坦):化痰止咳 5.氨茶碱、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米乐松):止喘、止累 6.甘草酸二钠、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 7.盐酸异丙嗪(非那根):治头昏 8.多巴胺:升血压 9.甘露醇:脱水利尿 10.西地兰:降心率 11.门冬氨酸钾镁:补充电解质,营养心肌,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 12.利巴韦林:抗病毒 13.低右:该死循环 14.柴胡、氨基比林:降温 15.胞磷胆碱钠(胞二磷):营养脑细胞,改善血循环 16.肝素:抗凝 17.左卡:营养心肌 18.Vc组:抗病毒。补充Vc,治疗营养性心肌炎等 19.硝酸甘油:扩血管,治疗心绞痛或扩张血管,降血压

20.头孢噻肟钠、头孢米诺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优普酮)、左旨、盐酸左氧氟沙星、甲硝锉、青大:消炎注:应该先输消炎药。 又称 1.香丹:丹参 2.盐酸氨溴素:沐舒坦 3.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米乐松 4.盐酸异丙嗪:非那根 5.胞磷胆碱钠:胞二磷 6.头孢派天舒巴坦钠:优普酮 7.青霉素:PNC 8.利巴韦林:病毒唑 9.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开林 10.辅酶A:CoA 11.盐酸甲氧氯普胶:胃复安 12.胰岛素:RI 黄色:病重 红色:一级 绿色:新收 蓝色:病危 im肌注 iv静推 st立即 h皮下 DC停止 NS生理盐水 gs糖水 gns糖盐水

T体温 P脉搏 R呼吸 BP血压 XT血糖 物理降温酒精浓度25%~35%,不能擦拭:胸、腹、会阴、足底等 长期卧床并发症:压疮、呼吸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深静脉血栓 空腹血糖3.9~6.0mmol/L。进食后不超过11mmol/L。 氧饱和度>95为正常,提高氧饱和度应高流量吸氧 降压药:依苏、尼福达、硝酸甘油 雾化药物(高频) 庆大、地塞米松、NS、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盐酸氨溴素(沐舒坦)、糜蛋白酶 呼吸停止的病人:黄金4分钟,铂金1分钟,脑细胞缺氧>4min呈不可逆 抢救:放平病人,将其下颌与耳际及地平行,一看二听三感觉,人工呼吸2次(手捏住鼻子,嘴包住病人的嘴向里吹气),双手放在两乳头中点,手肘打直,向下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30:2,5个周期后观察是否有自主呼吸,可用食指中指摸喉结旁两指的动脉。 护士都知道,医生都明白!!! 1。牙痛:乙酰螺旋霉素片+甲硝唑 乙酰螺旋霉素片+人工牛黄【消炎】 乙酰螺旋霉素片+糖甾醇片 2。干咳:百合固定口服液养阴清肺 3。白痰:固本止咳膏

儿童安全用药知识

儿童安全用药知识:儿童药物滥用抗菌药的严重后果 什么是药物滥用?“药物滥用”(Drug Abuse)是6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采用的专用词汇,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滥用抗生素”“滥用激素”等滥用药物中的“滥用”概念截然不同。药物滥用的概念是指长期地使用过量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医疗实践的需要无关,导致了成瘾性以及出现精神混乱和其它异常行为。 儿童药物滥用易引发药源性疾病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各种器官和生理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及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敏感,主诉不明确,容易造成医生判断失误或漏诊,因而易引发药源性疾病,而如果滥用药物则更易引发药源性疾病。 滥用抗菌药 目前抗菌药的滥用问题非常普遍。首先,病原体不明确的滥用现象非常普遍,对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感冒发热患儿,不究其因,先用抗菌药。据统计,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时,使用抗菌药者高达99%。90年代统计,我国已有180万聋哑儿童,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并以每年2万~4万递增,主要原因是抗菌药致聋,其中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占80%。另外,对儿科的感染性腹泻,也存在不恰当地用抗菌药治疗的情况,事实上婴幼儿感染性腹泻62.8%~63.4%为轮状病毒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既不能缩短病程,也不能减轻腹泻症状,相反导致了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产生。 喹诺酮类抗菌药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达60%~70%,而且该类药物可引起幼年狗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骨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软骨组织损伤。美国医学文献已明确提示:18岁以下的患者,妊娠、哺乳妇女不作推荐;国内的某些专著和药品说明书中也同样提示禁用于幼儿或未成年人。然而,我国临床的实际情况是18岁以下的患儿及孕妇中使用较为普遍,且用量偏大。 中检智慧持续为您的健康导航,一次检测,终身受益,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药品小常识

药品小常识 每个有孩子的家庭肯定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家庭常备药箱。关于小儿常备药的使用很多家长还不是特别了解。 药物半衰期 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例如一个药物的半衰期(一般用t1/2表示)为6小时,那么过了6小时血药物浓度为最高值的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血中浓度仅为最高浓度的1/8。 药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消除(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等)的速度,表示了药物在体内的时间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它是决定给药剂量、次数的主要依据,半衰期长的药物说明它在体内消除慢,给药的间隔时间就长;反之亦然。消除快的药物,如给药间隔时间太长,血药浓度太低,达不到治疗效果。消除慢的药物,如用药过于频敏,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药品名称 药品名称通常由商品名称和通用名称组成,如“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中的“美林”是商品名称,“布洛芬混悬滴剂”是通用名称。 同一商品名的药品可能有多样剂型,如“美林”有“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和“美林-布洛

芬混悬液”,他们的成份都是布洛芬。滴剂适合6月龄以上婴儿,混悬液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 同一通用名称的药品可能有不同厂商生产的不同品牌,如相同成份的“对乙酰氨基酚片”有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必理通”,也有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南极雪”。注意:用药前一定要仔细看药品说明书。不可过量用药,错过服药时间不可两顿的量并一顿吃,避免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功效类似的药,尽量使用成份单一的药。感冒药跟退烧药不能同时吃,因为感冒药通常含有退烧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看懂说明书上“慎用”“忌用”“禁用” “慎用”提醒服药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但并非绝对不能使用。在服药后,要留心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要立即停药和(或)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忌用”比“慎用”进了一步,表示不适宜或者应避免使用。说明可导致的不良反应较为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也会存在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禁用”这是最为严重的警告,不良反应很明确,不良后果很严重,应禁止使用。 当然,在临床上,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会反复权衡利弊,万分谨慎地超药品说明书使用药物,但作为患者千万不要自行超药品说明书使用药物。 儿童的药物剂型选择 儿科常用的药物剂型有:糖浆剂、干糖浆散剂、栓剂、滴耳剂、滴眼剂和眼膏、皮肤涂剂等。在给儿童用药的这个问题上,其他一些国家的医生和家长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美国人很规矩,日本人很严谨,法国人很重视药物的口感和儿童的感受......儿童的口服药物的剂型选

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快,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常见的原因有: 1、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 2、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 3、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 4、食物或用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 5、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6、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 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到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婴儿的正常现象,不属病态,无须用药。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之一,也是影响婴儿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尤以1岁以内的婴儿更为多见,这种病症表现腹泻、呕吐,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痛、发热等,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末发育成熟,不适应食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所以一旦喂养不当、冷热失调或遇到感染时,就容易引起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 1、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有时有少量水,但量不多,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偶有少量呕吐或溢奶,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它周身症状。临床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约3-7天,预后较好。 2、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钙等。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 一、未病先防

小儿用药特点

?小儿用药特点 ?药物的选用 ?给药方法 ?药物剂量计算 小儿用药特点 ?年龄不同,药物在组织分布及药物反应不同?肝肾功能不足,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 药物的选用 ?第一类抗感染药 ?第二类激素类药 ?第三类祛痰平喘药 ?第四类解热镇痛药 ?第五类镇静催眠药 ?第六类抗变态反应药 药物的选用 ?第七类泌尿系统药 ?第八类消化系统药 ?第九类抗高血压药 ?第十类心血管系统药 ?第十一类止血抗凝血药 ?第十二类免疫抑制剂 ?第十三类生物制品 第一类抗感染药 (一)青霉素类药 1. 青霉素80万u/瓶400万u/瓶 2. 氨苄西林钠(瓶) 3. 苯唑西林钠(新青Ⅱ)瓶

4. 美洛西林钠瓶 4. 阿洛西林钠(阿乐欣)1g/瓶 5.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安奇瓶(施迪欣)瓶 6.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力坦)瓶。 第一类抗感染药 ?青霉素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繁殖期杀菌剂,对各种球菌及G+杆菌都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适应症】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草绿色链球菌或肠球菌感染3.肺炎球菌感染4.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用法与用量】小儿肌注:5-20万u/kg/日,分2-4次。静滴:新生儿<7天10-20万u/ 【不良反应】常见有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用药前需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病人有过敏疾病史及肾功能严重损害时慎用 第一类抗感染药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必须做皮试。现配现用,配好的药液不宜冰冻保存。任何残余的药液应废弃不再用; 2.不可与阿拉明、新福林、维生素C、庆大霉素等合并静滴; 3 防止过敏性休克的措施:询问过敏史;做皮试:凡是初次注射,口服或者3天以上未使用青霉素者以及用要过程中更换批号的均需做皮试 第一类抗感染药 ?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 1)立即停药,平卧,给氧; 2)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如无反应,重复一次; 3)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时,立即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4)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100mg或地塞米松5~10mg; 5)给予纠正酸中毒和抗组织胺类药物。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要注意下面的“五忌”: 一忌滥用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吃多了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肿大及肾脏损害;维生素C用处虽多,但大量服用也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出现药物中毒。 二忌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 三忌滥用解热止痛药。发热的儿童在没有查出病因前,不能随便使用解热止痛药,这样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四忌滥用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 五忌不遵医嘱服药。为了减轻对胃的刺激,有些药物要在饭后服用;但对婴幼儿来讲,常因不愿服药,强喂引起呕吐,饭后服药有时不合适;有些药物在酸性强的情况下吸收好,如钙制剂,若与牛奶一起服,易结成凝块,影响吸收;小儿药用量小,最好用水冲稀后直接喂,不要放在奶瓶中,易被奶瓶粘去,难以保证药物的量,况且有些药物

在牛奶中可起化学变化;苦味太重的药物可加点糖;药片、药丸可研细后溶于水制成“汤剂”;中药汤剂晾凉后可减轻苦味;可使用试管型喂药器或滴管;切忌擅自增加服药剂量;药水一定要依指示摇匀了再服用,否则药力不均;严格遵守医嘱服药,不要在症状一消失就停止服药,儿童对某些感染较敏感,突然停药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生理特别是智力上的原因,儿童用药时应注意选择正确的药物剂型;三岁以下患者一般不宜用片剂、胶囊剂等要求正确吞咽的剂型。同时还要注意把药品放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

儿童合理用药探讨参考模板

摘要 儿童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发育都未健全,其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人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加强儿童合理用药,意义深远,本文从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使用剂量、杜绝滥用抗生素以及药物的特殊的贮存进行分析,加强药学服务,指导儿童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由于儿童药物繁多,药物的用量、用法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均能造成不良反应,而且小儿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各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发育健全,因此小儿用药必须从结合小儿的病理、生理等特点出发,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严格控制用量,杜绝抗生素的滥用,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掌握药物的保持方法,确保药物的疗效,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合理用药健康成长

目录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儿童生理特点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 .. (1) 二.儿童用药不安全的两大原因 (1) 三.儿童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2) 1.基本原则 (2) 2.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3) 四.正确分析药物的毒副作用 (4) 五.儿童合理用药目的 (4) 六.儿童合理用药原则 (6) 七.结束语 (6) 八.参考文献 (8)

引言 儿童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发育都未健全,其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人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加强儿童合理用药,意义深远,本文从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使用剂量、杜绝滥用抗生素以及药物的特殊的贮存进行分析,加强药学服务,指导儿童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儿童生理特点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药品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易发生不良反应。 1.新生儿皮肤、黏膜相对面积较大,且黏膜娇嫩角质薄,有些外用药可透过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性损害。 2.新生儿、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药物易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阿片类引起呼吸抑制,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等引起昏迷及惊厥,氨基糖苷类使听神经受损,在成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多潘立酮(吗叮啉)在婴幼儿也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3.小儿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较成人低,游离药物浓度高,易导致药理作用增强甚至中毒。 4.婴幼儿、新生儿由于肝脏代谢酶及功能系统发育不完善,可使某些药品的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引起不良反应。由于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不足,儿童使用某些具有氧化作用的药品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5.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全,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排泄慢,可使毒性增加,儿童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成人较高。 二.儿童用药不安全的两大原因 我国每年儿科门诊量约占医院的20%,儿童是医院的常客,同时也是安全用药隐患的重灾区。目前,儿童用药不合理比率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这主要由两大原因导致:一是家长缺乏用药常识,存在用药误区。另一大原因就是我国儿童药物比较缺乏。目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