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创新性研究

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创新性研究
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创新性研究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创新性研究

专业学位名称: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美术)

申请人姓名:张强

导师姓名、职称:陈英俊副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2012年4月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创新性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创新性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摘要

林风眠不仅是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美术教育思想上秉承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代宗教”思想,实践着自己“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理想。在十几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他的很多的教育思想与方法都在实践着创新性。林风眠的艺术成就已经令世人瞩目,而他在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却鲜有人提,当前我们国家正在提出培育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文通过研究林风眠在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来为当代的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历史的参考与经验。

关键词:林风眠;美术教育;创新性;研究

Abstract

Lin Fengmian is one of the pioneers of the 20th century modern art, one of the founders of modern Chinese art education. Adhering to the aesthetic and religious thought of Cai Y uanpei, he ideologically in art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Art, organize Chinese art, to reconcile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to create the ideal of the era of art," In its 10 years of art education career, many of his educational ideas and methods in practice innovation. Of Lin has made artistic achievements have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his innovation in art education rarely mention, that our country is propos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s progress and national prosperity inexhaustible power ... a nation of innovative capacity; it is difficult to stand among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Through the study of Lin Fengmian in the innovation in art education for the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the paper provides some historical 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Lin Fengmian; art education; innovative

目录

摘要 0

Abstract (ii)

目录 (iii)

引言 ...............................................................................................................................................................- 1 - 第一章林风眠生平与其美术教育思想 ..................................................................................- 2 -

1.1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1900-1919) ...............................................................- 2 -

1.2第二阶段:海外求学思想初成(1920-1925)....................................................................- 3 -

1.3 第三阶段:回国任教实践阶段(1925-1952)....................................................................- 3 -

1.4第四阶段:潜心作画风格形成(1952-1991)....................................................................- 4 - 第二章林风眠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 5 -

2.1“中西融合”的美术教育思想 ..................................................................................................- 5 -

2.2艺术运动与学生社团的兴起.......................................................................................................- 6 -

2.3改造传统国画,创新国画之前途 .............................................................................................- 8 -

2.4不拘一格纳贤才 ..............................................................................................................................- 8 -

2.5创新启发式教学模式.....................................................................................................................- 9 - 第三章林风眠美术教育创新性形成的因素 .....................................................................- 12 -

3.1生于侨乡,容易接受新思想.....................................................................................................- 12 -

3.2留学欧洲,对中西艺术的研究与反思 ..................................................................................- 12 -

3.3蔡元培的支持与影响...................................................................................................................- 13 - 第四章林风眠美术教育的创新性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 16 - 参考文献........................................................................................................................................................- 18 - 致谢 .............................................................................................................................................................- 19 -

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创新性研究

引言

二十世纪正是中国美术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伟大变革的时期,林风眠则是现代中国美术教育领域内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十几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他的很多教育思想与方法都在实践着创新性。林风眠的艺术成就已经令世人瞩目,而他在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也是煜煜生辉。当前我们国家正在提出培育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林风眠及其美术教育中创新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林风眠这个历史人物,加深对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领域内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对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可见这个选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中所参阅的主要文献资料有:(一)林风眠本人的著述和有关记载他事迹的著述,如《林风眠谈艺录》、《林风眠画语》、《林风眠散文》和《艺海逆舟·林风眠传》等;

(二)有关林风眠的研究文集及与林风眠相关人物的研究成果,如《林风眠研究文集》、《林风眠论》、《蔡元培选集》等;(三)有关近现代美术教育思想文化史论著,如《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等。在研究方法上,笔者援用事例、文献资料展开论证,运用文献参阅、推理与比较等研究方法。对文章主体部分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的解读运用分析、演绎等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出其历史贡献、时代局限和现实启示。

具体说本文的结构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林风眠的生平以及他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第二部分阐述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的创新性。本文认为,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中西融合”的美术教育思想;第二,艺术运动与学生社团的兴起;第三,改造传统国画,创新国画之前途;第四,不拘一格纳贤才;第五,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模式。第三部分分析影响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创新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是:生在侨乡,容易接受新思想;出国留学,对中西艺术的研究与反思;还有志同道合的蔡元培对其的支持与影响。第四部分指出林风眠美术教育的创新理念带给我们当代美术教育改革的启示

第一章林风眠生平与其美术教育思想

林风眠先生于1900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白宫镇,幼年时名为绍群,读书后改名凤鸣,号剑生。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时更名为风眠。林家是从福建迁来梅州的客家,家族中世代有人在南洋谋生,其祖父是以雕刻墓碑为生的石匠。父亲林雨农,继承祖业兼擅长绘画,母亲姓阙名亚带,农家出身,擅长苗绣和山歌。风眠是林家长子,自小父母离异,失去母爱,但是祖父和父亲对他相当疼爱。

当我们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林风眠先生的一生,他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他的人生经历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无关系,我们大致可以把林风眠92年的人生历程概括为四个时期:(一)少年时代受祖父石刻的影响,临摹《芥子园画谱》和西洋画片——这是初步接触美术、爱上美术的启蒙期;(二)勤工俭学到法国。受到写实派、印象派等的影响,同时对中国美术的传统发生浓厚的兴趣——这是艺术创作上彷徨、矛盾和探索的时期;(三)是回国以后,胸怀壮志,实践自己美术教育思想的时期;(四)融合中西,博采众长,力求创造自己的面貌——这是形成自己绘画风格的时期。

1.1 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1900-1919)

这一时期是林风眠接受中国画的基础教育时期。六七岁时就跟随父亲学画,临习《芥子园画谱》,入私塾,读小学,在绘画方面非常有资质,10岁时所作的一幅《松鹤图》中堂被当时乡里的一个财主购去,少年林风眠因此事而名闻乡里。1914年,15岁的林风眠考入梅县县城省立梅州中学。在此遇到了一位对他极有帮助的美术教师梁伯聪。梁老师在诗、书、画等方面很有造诣,驰名当地,曾经做诗《梅县风土二百咏》,自称‘俚歌穷比竹枝词’。他的书法刚健朴茂,喜欢画山水、花卉、尤工翎毛,笔法工整严谨,清新不俗。林风眠跟随他学做人、学书画。因为当时在当地找不到有名的画册给学生临摹,梁老师就自己画稿供学生临摹,其中多是鹤图。以后的林风眠喜欢画鹤也是从梁老师的一点遗风。除了在教室里受到梁老师的指导外,课外梁老师也总去林风眠的画案处和他谈画论艺,十分契合。在梁老师的指导下,林风眠涉猎岭南派高剑父兄弟的绘画,并逐渐的掌握了中国画的规律,工笔和山水都会画,在这里学会了中国画的科班。

1919年,梅州中学毕业后,他没有按照祖父的意愿去继承祖业做一名石匠,也不愿意做一名靠卖画为生的画匠。时值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之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空前的思想解放、文化革命的气势,冲击着思想文化界的各个方面。带着对欧洲思想与艺术的向往,立志为中国的艺术的复兴下功夫的决心,与同乡同学林文铮一同参加了由蔡元培倡导的青年学生留法勤工俭学。他们在1919年12月在上海乘法国邮轮安德烈。雷奔号赴法留

学,同船的有百余人,其中有向警予、蔡和森、蔡畅等。

1.2 第二阶段:海外求学思想初成(1920-1925)

1920年1月抵法先后在枫丹白露、布鲁塞尔等地补习法语。同时做油漆招牌工作,半工半读。次年入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受教于院长、浮雕家扬西斯。因为林风眠是中国人,所以到了法国以后想多学点中国所没有的东西,于是对学西洋画很用功,那个时候他最喜欢画细致写实的东西,到博物馆去也是看细致写实的作品,他的素描也画的很细致。扬西斯看到他的作品之后大为赞赏。于是就把他介绍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9月,林风眠先生来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师从柯罗蒙教授学习油画。

1924年,林风眠与林文铮共同组织艺术社团——霍普斯会(后改名为海外艺术运动社),成立留欧中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参加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会”,第二年夏,巴黎举办了“万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国馆的工作由“海外艺术运动社”主办。在这两次展览中,林风眠展出的作品最多,创造性之强让人刮目相看。

1.3 第三阶段:回国任教实践阶段(1925-1952)

1925年冬,北洋军阀政府教育总长易培基电聘在法留学的林风眠回国担任北京国立美术专门学习校长。1926年,林风眠就任北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他上任以后就以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为宗旨,以学校为阵地,大力推广社会艺术运动。在任期间,他举办了个人画展,聘请了外籍教授,倡导使用人体模特教学,并力排众议坚持聘用木匠出身的齐白石任教国画系。还发表了论文《东西艺术之前途》首次提出要调和东西方艺术。1927年5月林风眠发动全校师生联合社会进步社团组织了大规模的艺术大会,举办大型展览演出,发出的口号是:打倒模仿的传统的艺术!打倒贵族的少数独享的艺术!打倒非民间的离开民众的艺术!提倡创造的代表时代的艺术!提倡全民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提倡民间的表现十字街头的艺术!全国艺术家联合起来!东西艺术家联合起来!人类文化的倡导者世界思想家艺术家联合起来!①

林风眠坚定而真挚的实践着“美育救国”的民主教育思想,但是他所提倡的一些改革却触动了军阀政府的利益,受到了军阀的反对。林风眠感到在那种恶势力的范围控制之下,艺术运动是很难有重新振兴起来的可能了,所以就只好辞职离开了北京。在那之后应蔡元培之聘赴南京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在职期间,发表了《致全国

①《北京艺术大会——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寄来的稿件》,《艺术界》第16期。

艺术界书》,,总结了自己过去工作的经验教训并且呼吁全国的艺术界同人,团结起来,一致向艺术运动方面努力,并表示自己将以“我入地狱”之精神,是始终要以艺术运动为职志的。

民国十七年(1928)在杭州创建国立艺术院(1929年更名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即今中国美术学院),为首任院长、教授。这是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府,蔡元培先生亲自到校祝贺并发表题为《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的演说。8月,倡议成立“艺术运动社”。民国十八年(1929)1月林风眠与林文铮共同制定《艺术教育大纲》,4月林风眠任西湖博览会艺术馆主席。为革新中国画,他邀请潘天寿任国画科主任教授,林、潘两人虽然在改变中国画的方向上有异议,但是他们都是立志要振兴中国画。1930年林风眠同潘天寿、王子云等十人,赴日考察日本高等艺术教育,并在东京举办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作品展。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立杭州艺专被迫向内地迁徙。1938年,内迁的国立杭州艺专与国立北平艺专在湖南沅陵合并,改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废除校长制,林风眠被迫辞职,滕固担任院长。林风眠辞职后为学生题词“为艺术战”。这11年中,他大约有9年的时间担任艺术院院长。1939年国立艺专迁至昆明安江村,中西画分科,潘天寿任国画科主任。至到1945年,潘天寿任国立艺专校长,林风眠被复聘回校任西画教授,主持“林风眠画室”。1947年,辞去教职,于1948年,又被杭州艺专复聘为教授。在1952年受不了学校一些人员的一再刁难只好正式辞去杭州教职。

1.4 第四阶段:潜心作画风格形成(1952-1991)

林风眠在受到排挤之后,1952年正式从杭州艺专辞职,在上海专心的作画实践自己的为艺术而战的理念,1958年,出版了《印象派的绘画》及《林风眠画辑》。1963年,《林风眠画展》在北京美术界引起轰动。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一伙不仅将林风眠打为“黑画家”,更是被以特务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牢狱,折磨了四年半的时间。1972年12月始获自由。1974年,又被诬陷为“黑画家”,1977年,林风眠在叶剑英的帮助下去巴西看望家人,然后留在了香港。在香港期间,他多次举办画展,曾两次被邀请到日本办画展,1979年赴巴黎办画展时,他表示要多为中法交流做点事情。1989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为庆祝林风眠90寿辰举办了林风眠从艺回顾展。1991年8月12日上午林风眠先生在香港永久的丢掉了他心爱的画笔,但是他对艺术的精神和艺术教育成就却在世间立了一座永不倒的丰碑。

第二章林风眠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

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必定会受到旧有的观念与思维排斥,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原有的绘画方式与绘画效果,所以在他们的思想与学识达不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与艺术作品时,他们在心理上第一时间会产生一种排斥感的。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刚刚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进入了新的民主主义社会,但是受到长期的封建思想的压迫与奴役,使得人们对生活仍然有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就更别提艺术了。就像林风眠在1928年西湖国立艺术院纪念周年讲演上说的“无疑的,国人懂的艺术的是太少了,无论乡村与都市,多数人所欣赏的还是很丑陋的月份牌这类东西;就是绝无仅有的老艺术家们,仍在抱着祖先们的尸体,好像正在欣赏着腐烂的臭味,不惜自禁在冷冰冰的墓洞中,拒绝一切曙光与新味。”“但是我们就此失望吗?我们就此搓手顿脚徒呼奈何吗?”

林风眠同样的给出了我们答案:中国以前几千年的历史肯定有它的光辉伟大的方面,创造的丝曾织就了古代的艺术斑斓的痕迹。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时间不留情的把我们拖到了现代,要希望在已死的蚕里抽出新鲜的丝是不可能的了,已经为时代腐坏了的旧锦也不必去留恋,我们只有鼓起勇气负起责任,培植我们的新桑,养育我们的新蚕,使将来抽出来的新丝,织成时代上更灿烂更有光泽的新篇幅,这是我们应有的希望!新桑养育出新蚕才能抽出新丝,林风眠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来表明要想改变中国艺术的现状,必须推陈出新,用创新的精神创造时代的艺术,谱写新的艺术盛世。

2.1 “中西融合”的美术教育思想

文化创新不仅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先进文化、创造新兴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时的基础,是起点;创新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之上融会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

林风眠在艺专的《艺术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学校的学术目标是“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他在深入考察了西方艺术史,又深入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指出“西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于客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上之过于发达,而缺少情绪之表现,把自身变成机械,把艺术变为印刷物。如近代古典派及自然主义末流的衰败,原因都是如此。东方艺术,形式上之构成,倾于主观一方面。常常因为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现情绪上之所需求,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

因此竟使艺术在社会上失去其相对的地位(如中国现代)。其实西方艺术上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正是西方艺术之所长。短长相补,世界新艺术之产生,正在目前,惟视吾人努力之方针耳”。

秉承着中西融合的思想,为了能够让学习国画与西画的同学能够互取所长,林风眠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将艺专的中西绘画系合并为绘画系。他是这样认为的“本校绘画系异于各地者,即包括国画西画于一系之中……我国一般人士多视国画与西画有截然不同的鸿沟,几若风马牛之不相及,各地艺术学校亦公然承认这种见解,硬把绘画分为国画系与西画系,因此两系的师生多不能互相谅解而相轻!……我们假如要把颓废的国画适应社会意识的需要而另辟新途径,则研究国画者不宜忽视西画的贡献,同时,我们假如又要把油画脱离西洋的陈式而足以代表民族精神的新艺术,那么研究西画者亦不宜忽视千百年来国画的成绩”。

纵观世界艺术,借鉴外来艺术发展本民族的艺术中,尤为成功的是莫奈、梵高这些艺术大师们借鉴东方艺术中的日本浮世绘创造了印象派这一伟大的艺术流派与艺术形式。而林风眠把这一融合创新的思想应用到改良中国画,创造时代新艺术上,无疑是给腐朽的中国画带来了一阵春风,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气息。吴冠中、赵无极等融汇中西,创造了时代的新艺术的中国绘画大师便是在林风眠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

2.2 艺术运动与学生社团的兴起

林风眠在1925年从法国求学回国后,看到中国社会的现实,发现故都好像新文化的蛮荒之地,艺术更备受摧残与蔑视,曾激愤地写道“中国的情形如何呢?……他们第一是看不起艺术!艺术在他们眼中,不为斗鸡走狗的贱技,便算是他们的恩惠;视为无聊的消遣品,却是天经地义的本分!……中国的艺术,久已与世隔绝。中国人众,早己视艺术为不干我事。遂至艺术自艺术,人生自人生。艺术既不表现时代,亦不表现个人,既非‘艺术的艺术’,亦非‘人生的艺术’!”。林风眠先生一生把创造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复兴中国艺术作为己任,坚决贯彻蔡元培先生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启蒙思想。他认为“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利器”,他把艺术运动和拯救国家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决心从艺术实践入手,推进艺术运动,普及艺术知识。他在国内从事艺术运动所发起的第一个高潮,是任北京艺专校长期间发起北京艺术大会。大会“以实行整个的艺术运动,促进社会艺术化为宗旨”,高呼打倒模仿的传统艺术,打倒贵族少数独享的艺术,打倒非民间的离开民众的艺术,提倡创造的代表时代的艺术。

1927年5月11日“北京艺术大会”开幕,历时20余天,展出美术作品三千余件。该会活动内容包括绘画展览(中西绘画、图案、建筑、雕刻)、音乐演奏、戏剧表演。师生们将广告散发于十字街头,将标语贴满了学校的墙壁柱头,其纲领性口号是:“打倒模仿

的艺术!打倒贵族的少数独享的艺术!打倒非民间的离开民众的艺术!提倡创造的代表时代的艺术!提倡全民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提倡民间的表现十字街头的艺术!全国艺术家联合起来!东西艺术家联合起来!人类文化的倡导者世界思想家艺术家联合起来!”。从这些口号中,可以看出林风眠提倡民众艺术的鲜明立场。艺术大会使北京的民众为之轰动,除艺专师生外,国内外众多艺术家纷纷响应,全国艺术界更为之振奋,形成了林风眠在国内从事艺术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有力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美育的推广。因1926年三·一八学生运动至1927年7月期间,北京艺专所经历的非常政治境遇(因有些作品触及现实,林风眠还差点吃了子弹)及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反动、腐朽势力的干预,“北京艺术大会”夭折了,但作为新艺术运动延伸的“艺术运动社”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发挥着新文化启蒙的作用。历史证明,“北京艺术大会”是林风眠的一个创举!应该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这样评价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林风眠倡办组织的“北京艺术大会”是大规模的以视听艺术作为“武器”与“工具”,用以启蒙国人精神的肇始者,可以当作在全国推行整个艺术运动的开始。必须承认,在我们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中,时代需求对新艺术运动中的社会美育的发展与成熟来说是“催化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具有爱国意义的艺术运动,为中国近代、现代乃至当代新型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提供了借鉴。

以学校为阵地——艺术教育“使社会艺术事业有基础,有充分发达的可能”北京艺术大会后,林风眠被迫解职南下,他更深切地感到“艺术运动有两点很重要:一是社会艺术事业,如建筑美术馆及大规模的展览会,使社会方面能得到接近艺术的机会,艺术亦能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促成一种新的倾向;一是艺术教育,如建立学校,以养成艺术上创作的人材,产生丰富的作品,使社会艺术事业有基础,有充分发达的可能。”同时林风眠进一步认识到:“在现在中国艺术教育不发达,和社会艺术事业衰败的状况之下,尤使艺术界感到国立艺术院所担负的艺术运动前途的使命更为严重,而国立艺术院在教育上实施的方法和采取的态度,在实际上含有重大的意义。”鉴于此,林风眠始终以学校为阵地推进美育,为实现他促进社会美育的理想,做了不懈的努力。林风眠以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来推进社会美育,在《国立杭州艺专艺术教育大纲》中提出“我们抱定一个宗旨,无论在任何学制、任何名称下,但我们总是力求增进教学之效能,提高学子的程度,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艺人。”他抱定立足于学校,倡导艺术运动的信念,他表示“……即抱定一方致力在欧工作之继续,一方致力改造艺术学校之决心,俾能集中艺术界的力量,扶助多数的青年作家,共同奋斗,以求打破艺术上传统模仿的观念,使倾向于基础的练习及自由的创作;更以艺人团结之力举办大规模之艺术展览会,以期实现社会艺术化的理想。”固这充分展示了林风眠锐意革新美术教育的决心。

2.3 改造传统国画创新国画之前途

中国的国画,十分之八九,可以说是对于传统的保守,对于古人的模仿,对于前人的抄袭;王维创出了黑笔山水,于是中国画的山水差不多多都是黑笔的;最近是石涛八大时髦起来,于是中国画家就彼也石涛,此也八大起来!他们没有想到,艺术是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画家的思想感情虽是本人的,因为画家本人却是时代的,所以,时代的变化就应当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如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不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仅仅能够跟着千百年以前的人物跑,那至少可以就是不能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艺术!

为了改良中国画,林风眠创造性的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绘画上的基本练习,应以自然现象为基础,先使物象正确,然后谈到“写意不写形”之语,大体是对照那些不管情意趣致如何,一味以像不像为第一义的画匠而说的。在我们的时代,这种画匠也并不是没有;不过他们是早已不为水平线以上的画家所齿及,而且他们的错处倒有不如我们的抄袭家那样厉害的趋势;于是,我们就得努力矫正我们自己的,而不把那些画匠置之话下。

第二,我们的画家之所以不自主地走进了传统的、模仿的、同抄袭的死路,也许因为我们的原料、工具、有使用我们不得不然的地方罢?例如我们的国画目前所用的纸质、颜料、同毛笔,或者是因为太同书法相同之故,所以就不期然地应用着书法的技法与方法,而无以自拔?那我们就不妨像古人之从竹板到纸张,从漆刷到毛锥一样,下一个决心,在各种材料同工具上试一试,或设法研究出一种新的工具来,加以代替,那时中国的绘画就一定可以有新的出路。

第三,绘画上的单纯化,在现代同过去的欧洲,并不是不重要的;所以我们的写意画,也不须如何厚非。不过,所谓写意,所谓单纯,是就得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寻出最足以代表它的那特点,质量同色彩,以极有趣的手法,归纳到整体的意象中以表现之的,绝不是违背了物象的本体,而徒然以抽象的观念,适合于书法的趣味的东西!

2.4 不拘一格纳贤才

林风眠在其任职期间非常重视美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教师应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早在1926年,他任北京艺专校长时,就身体力行地调整北京艺专师资,勇于冲破旧惯例,大胆聘请木匠出身的齐白石来艺专任教圆。上世纪20年代初期,齐白石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画家,尽管他的受聘遭到国画系保守势力的反对,引起哗然,林风眠仍一次次登门邀请,终于感动了齐白石。每次齐白石来上课,林风眠总是特意为他预备一张藤椅,下课后

有时还亲自送他到门口。林风眠请齐白石任教,正说明他作为一代大家独具慧眼,高瞻远瞩。另外,他还聘请法国印象派画家克罗多和留法的著名水粉画家李超士任西画教授,聘萧屋泉、余樾园等人任中国画教授,一时东西艺术家,荟萃于该校。在杭州艺专期间,他更加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初期的校务长为林文铮,中国画系主任为潘天寿,西画系主任为吴大羽,雕塑系主任为李金发,图案系主任为刘既漂,研究部导师为克罗多,组成了一个在艺术上超群脱俗、富于创新意识并致力于献身艺术教育事业的领导班子。

林风眠唯才唯识。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积极延聘,而不学无术的人,不论有什么关系和靠山,他都坚持拒之门外。张道藩的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在他任校长期间,从伦敦留学回来的阔公子张道藩来杭州艺专求职。张道藩名义上在英国攻读西洋美术史,但他游山玩水,无论绘画还是史论都学业平平。林风眠为了对杭州艺专学生负责,没有聘他作教授。林风眠任院长期问,一方面集结20年代中外最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来西湖办学,专心于新美术和新美术教育的建设;另一方面又积极投身于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之中。因此,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5 创新启发式教学模式

林凤眠美术教育具有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即以创造性作为根本,从教学模式贯彻到教学方式。一位毕业生曾总结道:“我以为本校与国内其他艺学校在教学上一个顶顶大的质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教人怎样去感觉,而另一个是怎样涂画。如果说艺术不等于技术,如果说手上的技术是要从脑中的感觉强大中生长出来的,无疑地偏重技巧只能有手上的‘熟练',而真正‘表现力的充实'只能靠感觉来磨练才可以成功这一点,着应该是本校对于将来中国真正艺术之养成上的一切光荣归绩底根源”。令人遗憾的是,杭州艺专的教学经验已成昨日黄花,而早在林凤眠掌教时代就被视为下乘的技能教育,直到今天仍旧是我国教育之主流,着难道不发人深省吗?

林风眠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力图让学生发挥各自的创新才能。他上课时总是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他再加以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和“个性”。他时常告诫学生“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蝴蝶,初期只是一条蠕动的小毛虫,要飞,它必须先为自己编织一只茧,把自己束缚在里面,又必须在蛹体内来一次大变革,以重新组合体内的结构,完成蜕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它必须有能力破壳而出,这才能成为空中自由飞翔、多姿多彩的花蝴蝶。这只茧,便是艺术家早年艰辛学得的技法和所受的影响”。

林风眠采用因材施教式教学,他认为“条条大道通罗马,从哪开始都可以”。他主张学生独立思考,反对整齐划一的教学法。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气质、艺术爱好,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指导。对于他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林风眠都分别能以各种方式,发掘学生的艺术个性,特别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林风眠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

特长,希望高年级学生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从以下林风眠教学中对学生见解深刻又不和盘托出的话语,我们也许可以体悟到他的教学风格。

如林风眠看到夏明把皮肤白净的模特儿处理成金黄色铜像时,他立即强调“还不够黄”,引起了旁观者赵春翔的质疑。正是这个“还不够黄”的回答,让赵春翔开始学习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反向思考,以及更活泼多元的艺术创作观。

当有学生摹仿林风眠油画笔触的条块笔触画法时,他直率地提醒,“你应该到自然界去追求,不该临摹任何人!”并言简意赅的说,“世界上人人尊崇的是第一个马蒂斯!”这成为赵春翔一生突破传统、创新作品的座右铭。①

林风眠将学生裘沙的一幅凭空想象的风景画类比成贝多芬的一支名曲,使裘沙顿悟,“本来需要我用毕生的精力去寻求去探索的自己的艺术素质和艺术生命力,林风眠先生的慧眼却一下就帮我找到了……三十七年前刚露端倪就被林先生发现并作了肯定的那种激情,依然是我作品的主旋律。”林风眠就是这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启发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自己前进。

裘沙回忆起自己的作品在得到林风眠肯定后,心情激动地难以形容:“他不仅成了我终生难忘的一种巨大的鞭策,使我后来虽然多次陷入困境,多次在艺术上已经感到全

然绝望的时候,还能苦苦支撑下去的一种巨大动力。”

学生时代的董希文写实功底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他讲林先生每次给他看画时就说:“没有生命哎!没有生命!”,后来体会到林先生所讲的生命就是绘画中的味道和趣味。当他看到画得较写实,但呆板、拘泥于外形和光影的学生时,就说:“你应该放轻松一点,随便乱画嘛!”②这个“乱”画就是不要太拘谨,就是解放你的心灵。当年的学生李霖灿直到80年代末都一直琢磨着这旬看似“不合逻辑的话”。而对作画缺乏情绪,过于冷静和理智的学生,林风眠甚至劝其饮酒。对于洪毅然因近视眼而妨碍仔细观察苦恼时,林风眠用富有深刻哲理的话鼓励他:“绘画虽属视觉艺术,然非仅取决于视力之锐敏,而主要取决于心灵之纯真,与修养之超卓。”启发他超越具体问题而对艺术精神进行形而上的反思。而艾青入学不久,林风眠便对他说:“你在这里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应当到巴黎深造。”艾青就根据这句话去了法国,他在那里吸取自由的精神,观看了各种展览会,开阔了眼界并陶冶了性情,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用艾青自己的话说是“母鸡下了鸭蛋”。从以上可看出林风眠讲学内容发人深思,内涵丰富;他的语言本身带有启发性,并简约精微。

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了林风眠的教学从有法到无法的自由境界和他过人的眼光。正是林风眠自身创造性人格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心理的暗示,才促使他一批又一批学生勇攀艺术创造的高峰。如席德进认为自己原可以作一个音乐家,“然而,我的命运使我在年轻时遇见了好的美术教师(林风眠)。一天天一年年画下来,我竞画了几十年也不厌烦,而对绘画越发爱起来。”由此得出,林风眠的教学以启发引导为主,面对学生时他始终只是一

①谢恩.赵春翔的艺术世界【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第28页。

②德进.改革中国画的先驱者林风眠[州.台北: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l979,第26页。

个引导者、激励者、开发者,而不是学习的替代者。

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开阔视野,激发思考,启迪悟性,增长知识,丰富才干。为学生们今后发挥各自的创造才能,提供了厚积薄发的人文素质。为什么杭州艺专的学生中不仅出现了象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赵春翔、李可染这样名扬海内外的艺术大师,而且也出现了象王朝闻、李霖灿、艾青这样享誉海峡两岸的学者和诗人,以及力群、彦涵这样的革命艺术家,想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就不能忽视林风眠在杭州艺专这一创造性教学环境的创立。

第三章林风眠美术教育创新性形成的因素

3.1 生于侨乡,容易接受新思想

十九世纪,西欧列强经过科技技术革命之后迅速强大起来,为了争夺世界市场,他们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门户,经历过鸦片战争之后的广东成为首批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不仅有经济,也有文化艺术的交流。林风眠就诞生在二十世纪初的广东梅县——这样一个自古以来就出圣、出贤的朝阳俊秀之处,青雅之地。翻开梅州这块风水宝地的历史,仅清代就出翰林十八人,文进士六十八人,武进士二十二人,近、现代各种人才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创建民国的孙中山,还有洪秀全、黄遵宪、廖仲恺、叶剑英等客家先贤。当代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院长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钟正山、侨贤曾宪梓、姚美良、梁挺生等。

林风眠在梅州中学除接受传统文化旧学外,还接受西方新学,可以学到中外地理、历史,尤其是先秦哲学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这里遇到了他第一位最知己的美术教师——梁伯聪。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中国画的科班,掌握了中国画的规律,又涉猎了岭南画派的画风。由于广东梅县有很多人到南洋谋生,这里也就成了有名的侨乡,华侨回国探亲所带回来的书籍画册,对林风眠的吸引力非常大,他很喜欢研究书中西洋画的插图,并且临摹书上的插图,这也就是他最早的西洋画启蒙。这为林风眠以后进行融合中西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毕业之际,梁先生又适时地给林风鸣指引了一条更宽的道路。一天梁先生找到林风眠,双手抚摸他的肩头,眼睛流露出无限的期望,对他说道:“当今世界艺术的中心在法国巴黎,你要想攀登艺术的顶峰,就应该到巴黎去求学,那里有世界的艺术巨匠,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深造,前途才是无量的啊!”梁老师对他的指引加上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这位胸怀大志的进步青年把眼光瞄准了国外,急切的要学到西方先进的艺术来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

3.2 留学欧洲,对中西艺术的研究与反思

二十世纪的欧洲,来这里学习美术研究美术的中国留学生中在法国的最多,因为法国最具有革命的传统,最具有艺术的氛围,不仅其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对革命者最具吸引力,而且法国人对艺术的高度热忱的传统,也使法国成为一切艺术爱好者向往的圣地。巴黎是革命的圣殿,是现代艺术的发源地,加上法国便于贫困学生勤工俭学,所以这里聚集着来自中国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林风眠便是其中之一。

林风眠来到法国的第一站就是孕育了西方艺术史上的“巴比松画派”的枫丹白露。在这里,卢梭、柯罗、米勒这些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创作气息依然清晰,林风眠就是在这里开始了他的留学之路。第二年林风眠到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受教于院长、浮雕家扬西斯。因为林风眠是中国人,所以到了法国以后想多学点中国所没有的东西,于是对学西洋画很用功,那个时候他最喜欢画细致写实的东西,到博物馆去也是看细致写实的作品,他的素描也画的很细致。扬西斯看到他的作品之后大为赞赏。于是就把他介绍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9月,林风眠先生来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师从柯罗蒙教授学习油画。有一次扬西斯院长特地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来看望林先生,并要求先生拿作品给他看。他看后很诚恳并且很严厉的对先生说:“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的、优秀的传统啊!你怎么不去好好学习呢?去吧!走出学院大门,到东方博物馆、陶瓷博物馆去,到那富饶的宝藏中去挖掘吧……你要做一个画家,就不能光学绘画,美术门类中的雕塑、陶瓷、木刻、工艺……什么都应该学习。要像蜜蜂一样,从各种花朵中吸取精华,才能酿出甜蜜来。”①这也成了林风眠一生的艺术道路上的转折点,此后,在法国导师扬西斯的启蒙下,他开始研究中国的传统艺术。开始陶醉在高耸的东方博物馆和陶瓷博物馆里,研究了很多中国的雕塑、绘画、陶瓷工艺品,领略到中国美术遗产之丰富,从而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特别喜欢陶瓷,并且体会到绘画艺术需要创造发展,不能老是对着实物如实描绘,于是逐渐的也对印象派的作品以及现代派马蒂斯、毕加索等人的作品也产生了兴趣。除了研究绘画以外,他还阅读德国哲学家康德、叔本华等人的哲学著作,尤其是叔本华对人间苦难的敏感和悲观主义倾向,对他有很大的触动。

林风眠在法国所受的美术熏陶中,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在法国感受到的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以及巴黎派等现代主义潮流的涌动,对意大利的未来主义也有所耳闻。这对他以后回国创造时代新艺术奠定了基础。

3.3 蔡元培的支持与影响

林风眠一生结交的朋友不多,在他的朋友之中,尤以蔡元培对他的影响最大。林风眠作为现代艺术家,现代美术教育家,他最活跃、最开放、最自由驰骋的时期就是20世纪20年代初留学欧洲到抗日战争爆发时辞去艺专校长的这段时期。林风眠的这段时期的活动最能够反映出他的人生理想与艺术追求。而他能有这段时期充满活力、大有作为、对美术界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原因就是蔡元培。从这一点上说,是林风眠和蔡元培的合作推动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术教育和艺术运动。

①刘世敏.艺海逆舟·林风眠传[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l999,第38页。

1924年5月,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赴欧洲考察教育,在参观于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中国旅欧学生的中国美术展览会期间,与24岁的林风眠相识并结为忘年之交,这不仅对林风眠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蔡元培实施他的美术教育计划也非常关键。

首先,艺术教育思想观念与哲学观念的相近让蔡元培与林风眠两位巨匠走到了一起。蔡元培是清朝的进士,旧学功底深厚,又如饥似渴的接受新学,他既是清朝改革政策的受惠者,同时也是清王朝的叛逆,他批判清王朝的保守政治,也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而追随孙中山选择了革命的道理。蔡元培是五四时期文艺、学术、思想、教育界的大人物,是五四新文化的领袖,青年人的导师,他的经历可以说是以救过为己任、追求科学与民主、寻找人生真理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蔡元培在光绪年间通过殿试获得进士,28岁时开始读西方著作的译本,36岁时学习拉丁文,并赴日本,因为德国教育与学术先进40岁后学习德语,因为法国富有革命思想和发达的艺术,他又研习法语。41岁随出使大臣赴德国游学,学习了冯特的心理学、康德的哲学、叔本华的哲学、还有美学、美术史、哲学史、文明史、文学史、民族学等。回国后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开始为新兴的民国教育实施他留德期间酝酿的教育体制。而蔡元培拥护超逸乎政治的教育,从表面上看,他较为超脱,他的艺术观似乎更接近“为艺术而艺术”的美术教育观,没有太明显的功利性。就对待艺术而言,事实上蔡元培没有看中德国的艺术,也没有太在意法国的现代艺术,而是看中了意大利的古典主义美术和法国的写实主义艺术。因为当时西方的古典主义与写实主义是更加接近西方的科学,受到科学的影响最大。而这正是蔡元培认为中国人应该去学习的,用来促进中国艺术的进化。

“中国画与西洋画,其人手法不同。中国画始自临摹,外国画始自写实。芥子园画谱,逐步分析,乃示人以临摹之阶。……西人之重视自然科学,故美术亦从描写实物入手,今世为东西文化融合时代。西洋之所长,吾国自当采用。抑有人谓西洋昔时已采用中国画法者……彼西方美术家能采我之长,我人独不能采用西人之长乎?故望中国画家,亦采用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描写石膏物象及田野风景,今后诸君均宜注意。……今吾辈学画,当用研究科学之方法贯注之。除去名士派毫不经心之习,革除工匠派构守成见之讥。用以科学方法以入美术。”①但是在蔡元培看到了中国留学生的作品,尤其是林风眠的《摸索》这幅构思接近于拉斐尔的《雅典学派》的大作之后,思想有所改变,当时的意大利美术宣扬的是古典主义,而法国则是现代主义盛行的时期,林风眠就是在受到现代艺术的感染与冲击之后做出了巨制《摸索》。蔡元培就是在看过展览之后对美术的理解与康德美学中审美不涉及功力论的矛盾,在法国的现代主义美术中找到看解决的结合点。他对美术的思想也是在这时候定了型,正式提出了“中西美术,自有互换之必要。……采欧人之所长以加入中国风,岂非吾国美术家之责任耶?”也就是说以固有之文化为基础,吸收他民族之文化

①蔡元培《在北大画法研究会之演说词》原载1919年10月25日《北京大学日刊》,转载于《蔡元培美学文选》(北大1983)P.81

以滋养。①对于美术教育而言,蔡元培接受的是以康德美学为基础的教育理论,强调审美的非功利性,但是他又秉着以美术救国的功利心,并且在这以前他基本上推崇的是西方古典的写实性美术,这恰恰又是中国改革的思想先驱们所推崇的最具有功利性的美术。因此,蔡元培所面对的是提倡非功利性的美学和推崇功利性的美术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大概直到他来到法国斯特垃斯堡参观了展览,并会见了林风眠之后,才得到了最后解决。所以,一开始是蔡元培从法国现代主义美术中获得了灵感,解决了他的哲学美学与美术观之间的矛盾,并因而看中了林风眠的艺术,而后来则是林风眠受蔡元培哲学美学的启发并以此武装自己、支持自己的创作。

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艺术是“改造社会的工具”等观点,反应出他美术教育中的迫切的功利性,时代的影响使他无法超越现实的阻碍,受蔡元培的影响,林风眠的创作有一个共同点,都不强调主体性,或者说没有明确的主题,这大概是受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艺术潮流的影响,后来由于接受蔡元培的美学思想的影响,进一步远离功利心而得到深化。与他的创作理想并行不悖的是他执着于办学和推行全国性的、社会化的艺术运动,以实现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

蔡元培在法国物色到林风眠并委以他重任,试图通过林风眠把艺术纳入到他的教育体系中去。蔡元培为了实施他从德国吸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在艺术方面,借助激进的留法青年画家林风眠,而林风眠对法国现代艺术的情有独钟,比蔡元培更好地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蔡元培和林风眠的忘年之交——他们的合作创办杭州国立艺专,发起艺术运动,推动中国美术教育,便是蔡元培德国哲学思想与林风眠的法国现代艺术实践在中国的完美表现。

①见蔡元培《<史太师埠中国美术展览会目录>序》,转载于《蔡元培美学文选》(北大,1983),P.165。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探析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探析 概要:在新形势下,美术教育较传统而言被斌予了新的内涵,这对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本文中,笔者就对自身多年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浅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更有效的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 创新思维即是思维的独创性。它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除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强调的是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解决问题时的“独特性”“新颖性”。美术创新思维是人们住创造美术作品、解决美术问题的过程巾所表现的一种思维形式。美术创新思维包括: (1)灵活性:主要表现为善于转换美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对某个美术问题提供多种解法。 (2)精致性:主要表现为对已有的美术作品进行改进。 (3)流畅性:主要表现为存美术学习与美术创作过程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许多想法和念头。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1.转变美术教育观念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的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素质教育能够实现有效地知识传递和创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现今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檄烈的社会,创新能力是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所必须的一种能力。因此,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换句记我兑,人们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才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创新教育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缺乏创新素质的美术教师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缺乏创新素质的教师也不可能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创新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创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行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在此阶段,小学生的意识及性格具有较强的塑造性,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师及学生家长应当紧抓创新思维培养方法,针对小学生的的身心特点,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实现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好的满足其未来发展需要。 一、创新思维概述 创新思维主要是指思维的独创性,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时还应当对问题采取创造性的措施进行解决,而采取创造性措施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创造思维的过程。美术学习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解决美术学习问题、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思维模式,对于美术作品的创新思维要求主要包括精致性、灵活性、流畅性、敏捷性、新颖性特点,通过对创新思维进行解析,更能够将创新思维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当中,以强化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 二、探究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创新越来越关注,以期实现社会及自身的创新发展,通过对小学生实行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生成创新意象,培养学生视觉化的心灵,而美术学科所具有的丰富性及教学过程的灵活多样性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并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以促使学生达到思路畅通、意如泉涌、举一反三的学习目标。此外,通过培养学生的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其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小学生用创新的思想思考问题,以不断促进其创新思维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 三、探究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意识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其实,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是否有效挖掘,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勇于提问题的习惯,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敢于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如对于《大家成为好朋友》一课的学习,在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对好朋友的外形特点进行观察,自主选择美术工

工作报告之开题报告创新点怎么写

工作报告之开题报告创新点怎么写

开题报告创新点怎么写 【篇一:创新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项目编号: 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学的传承研究课题申 请人许志刚所在院(部)外国语学院 课题指导教师张瑞娥职称副教授填表日期2013年3月8日 安徽科技学院 二○○九年十二月制 填报说明 一、填写申请书之前,请先咨询指导教师,并查阅《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课题管理办法(暂行)》及相关文件。 二、请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地填写申请书的各项内容。表达应明确、严谨、简洁。 三、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中的字体为小四,1.5倍行距;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四、正式申请时需提交一式二份申请书(要求一律用打印稿件,并且至少一份为原件),需指导教师和所在学院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 五、页面右上角项目编号由科研处统一填写。六、凡格式不符合要求的申请书,不予接收。

一、基本信息 二、项目论证 【篇二:开题报告内容怎么写(共5篇)】 篇一: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具体内容 开题报告 一、选择论文题目的目的和意义(500字) 二、国内外资料文献,分国内国外两部分写(2000—3000字)开题报告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加快,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疑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创新教育,是把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虽然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独具优势,但由于当前美术教育依然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传统学习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消蚀。要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它取决于诸多因素:教师、学生、家庭、社会、教学、媒体等等。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终极目标是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审美素质,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杆。中小学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美术教学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学“以知识为本”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窒息人的思维和能力,使学生成为一架毫无思想的机器,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传统美术教育模

式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在中小学美术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靠临摹,出示教师范作,学生按照课本机械地学习。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能积累许多素材。但是,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依赖性强,儿童绘画的公式化、成人化,严重影响学生天性的发展。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被临摹褪化。中小学生多数会盲目崇拜老师,认为教师的画是最好的,造成学生的美术作业缺乏“个性”,想象力不够丰富,没有独创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合格美术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彻底转变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改变学生向老师负责为教师为学生服务;在思维方式上,变灌注求同思维、学生跟着老师转为追求同化思维,也追求异化思维;在学习方法上,抛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法为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目标上,改变过于关注共性、不讲个性、强调划一性、同步化、标准化为既关注共性,更要培养个性和创造想象能力。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社会需要,又具个性艺术观的人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即教书又育人,特别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现代社会中,美术(特别是工艺美术

创新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古蔺县项目课题 “农村片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成果报告 龙山小 学课题组 由龙山辅导区教导处、教科室共同提出的“农村片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模式研究”课题,于2009年9月申报立项,历时3年,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这部分应该只写解决了什么问 题,不写怎样解决的,否则就混了。 (一)成果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低效的问题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低效甚至无效,表现在:1、学科教学计划的设计应付了事,没有认真解读该学科的课程标准,也没有认真阅读本册教材的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和整册教材的内容,使教材的前后知识点脱节,有的教师的学科教学计划完全是照抄教参书,没有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很多教师是开学后把计划交了,自己手中就没有了,教学教程中根本没有调整计划,按计划行使。计划只不过是“摆设”品。2、备课没有自己的思考,照抄特级老师的教案。很多老师一开校就买一本教案,从来没有自己脱离教参、教案备过课,而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更有甚者,先上了课再备课,教学反思也不是一周一得,而是“吃大餐”式的一次赶写几篇,或直接到网上下载。备课和上课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3、上课不按设计好的教案,上到哪里黑哪里歇,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两课时上完。4、布置和检查作业检查不到位。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少数老师布置作业量多,机械练习,重复抄写,没有起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郑莉莉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

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1.5.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法 本课题将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查阅,在此基础上,认真细致的梳理、归纳和分析,掌握与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相关研究内容的历程、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课题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梳理,结合白酒产业与产业园特性,创造性地归纳总结出影响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与其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其中,Y 代表功能升级 Y X αβμ=++,X 代表影响功能升级的内外部因素,u 则是随机变量。然后利用四川白酒产业园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3、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本课题将针对四川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相关情况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四川多个白酒产业园进行网上和现场的问卷调查。此外,还将对泸州白酒产业集中区进行细致的实地调研,以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4、理论分析与政策设计相结合。 本课题将研究四川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演化路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识别和实证分析。进而,结合四川白酒产业园的现状和问题,尝试性拟定一整套促进四川白酒产业功能升级的政策建议。因此,本研究力争理论研究的创新和政策分析相结合,为政策体系设计所用。 5、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逻辑分析方法 白酒产业园作为一种新型白酒产业发展模式,学术领域对其研究甚少。本课题在进行研究时,首先归纳总结了产业园功能升级的一般模式,此后,结合白酒产业的特性,针对性的提出了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演化模式和影响因素。创新之处: 1)选题的创新。自2007年泸州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白酒集中工业园区,形成示范效应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建立白酒产业园,但发展中问题不断,而针对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相当匮乏。在此背景下,本课题一定程度上弥补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相关研究上的学术空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美术学科以其独特性,一直是小学课程中最受人瞩目的课程。通过对小学美术的深入分析,试图探讨创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以后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创新;美术教育;学习氛围 小学美术这门学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造性,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小学美术教育最忌惮的就是模式化,因此,美术教学需要打破常规,使学生从小学会创造性思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模式的僵化 如今的小学,模式化教学盛行,小学美术课程往往得不到应该有的重视,许多教师看重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不重视美术教育。即使教师有心抓好小学美术,也常常没有窍门,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挖掘学生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家长的不重视 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辨别能力,这时候家长应该积

极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课程的培养目标。家长的重视也是小学美术教育重要的一环。 二、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往往很顽皮,过度的管制常常起到相反的效果。美术课程的教育就是要注意挖掘孩子的潜能,人人都有潜能,只是需要开发。只有较好地保护学生的个性,才能保证学生在下一步的美术课程中敢于并且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2.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第二个方面,指的是学会发明或发现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处理事情的思维过程。这时候,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尽情发挥。 3.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 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目标。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承载着审美、道德、认知情感等方面,创新情感的培养能够开启学生另一个世界。学生有了创新思维,有了创新能力,在愉快的环境中闪现灵感,想象、思考集中于一个新颖的作品。 三、对教育者的要求 1.教师要更新观念

创新的美术教学理念

创新的美术教学理念 【论文摘要】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才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 根据受教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它辅助性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学生和教学客体的和谐、教师与教学客体的和谐。这二者之间再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它是教师创造性教学并引导学生积极活动的结果。 【关键词】美术教学理念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的历史使命。现在的社会对教育非常重视,尤其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教育思想是人类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新课标提出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中心,我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创新理念。 1.改革教学方法 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

浅谈美术教学的创新

——浅谈美术教学的创新 内容摘要:《美术教学》,中指出:我国德育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它涉及三个层面:课程内涵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其中课程理念的演进是课程变迁的深层动因。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课程只有适应学生的发展,才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才能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本次课程改革就是力图构建全新的课程理念,使课程能够越来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找到与社会生活的立足点,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力图促进德育教育的理念扎扎实实地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而且还能够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德育教育是指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教育,概括起来对其中的教育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与认识。 一、美术教育应从技能向审美的转化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还存在着这样的普遍现状,就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学生只是练习画画、练技能,在教学上还是疏忽了美术素质的教育,我认为单纯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转化为如何感受美,发现美和热爱美的学习方式,使其全面发展美是在学习中产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发现技能技法,而且逐渐获得自然界中的美。应转变为这一教学方式,能使以前单纯的美术绘画课学习,提高到重视审美教育层次,从而进一步把技能型向审美型的转化过程,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又获得美育的感受。 二、美育教育应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指改变环境条件,改造与革新事务的勇气和毅力。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根本,是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动力,在我国,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也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次德育教育课程改革将它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和创新精神成为各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美术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之一。 《美术课程标准》提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想法设法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创设施展才华的氛围。例如,在“实用美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现今美术教育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重技能训练发展到以宽松游戏式教育为主。陶行知先生说:“艺术的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刺激起潜在每个幼小心灵中的冲动,学生就会在活动中充满对艺术创造的欲望,那么艺术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作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 一、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的教学模式 在观念的革新中,要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的传统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很多美术教师因为专业的特点,在以往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都会在不自觉中形成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虽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自己陷入了条框之中,易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长时间的固定模式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感到美术的专业性很强,非常难且很枯燥,使他们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小学一、二年级对美术最感兴趣,到了三、四年级随着技术上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降,到了五、六年级有很多学生不愿意配合老师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了。究其原因,我们在上课时,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讲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从形式上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回忆工作的这许多年,因为注重教给学生技巧,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结果学生只会摹仿,没有自己的想法,更谈不上创新。自新课改以来,我是在改变着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探求,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开始,重新开始定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学之路,我知道随着小学生绘画水平的逐步提高,学生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word版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和政治、英语、语文、体育等同等重要的学科,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来引导学生在未来 掌握包括素描、油画、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一系列能与美术扯上关系的技能。美术教育这种为学生提供既动手又动脑的学科,很符合当代社会“手脑并用”的 需要。 一、小学美术教育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性 (一)小学美术有着一定的启蒙作用。处于启蒙审美重要时期的小学阶段,小学美术教学在这一时期做好启蒙工作至关重要。以往“填鸭式”的僵硬式教学,已不适应现代美术教育要求,需要摆脱以往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教育方法,在指 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形象记忆、想象力 与创造能力,来寻求学生的均衡全方面发展。(二)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新课改后,为营造开放性的课堂,小学美术教育运用美术语言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理解、发现美,进而完善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小学美术教育要与素质教育相贴合。为了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跟上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步伐,小学美术教育必须与素质教育相 贴合,以实现小学美术教学在教育历程上的推动作用。b5E2RGbCAPkl fHYJ6c EUq PAsthvQV FNqwK3w9lbpX h3ITFL bTLbiy Tdmvcy AblHU2UOvErz K0eX9M RyOvkW atvRDw H1XMAe Bz8GZ。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适当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令 学生能够思维发散、注意力集中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游 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是有必要的,毕竟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部分。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下册第3课“手形填画”时,就是采用游戏来调动

课题第4方面-创新之处资料整理

创新构想: 1.德育研究的任务之一是为现实德育及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思想依据,而不是为现实德育及已经提出的方针政策寻找依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一套理论及实践研究文集,供专家评议和参考。2.德育学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思想体系,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编制一套校本教材包括系列课例,为学校德育提供素材。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互动式合作教学在德育渗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让德育教学更贴近新课程标准、贴近生活与实践,旨归教育的本质,同时为缓解升学压力和德育工作的矛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观点创新:“塑造有灵魂品质,打造有活力内涵”的灵韵文化。 研究内容创新: 1、境显灵韵:“灵动德育”理念下校园文化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 究; 2、课漾灵气:“灵动德育”理念下课堂的建设与实施策略研 究; 3、师蕴灵慧:“灵动德育”理念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研 究; 4、管有灵举:“灵动德育”理念下少先队日常管理体系的构建研 究; 5、活动灵变:“灵动德育”理念下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

略研究。 研究方法创新点: 1、互动研究法:以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互动为研究主体,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断完善教与学的行为。 2、个案研究法:以典型的课题研究模式为依托,以创新的理念,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学科案例的收集、展示、分析、研究和概括,验证课题研究假设,总结提炼规律性的东西。 3、教育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德育渗透的技巧与行动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学校为单位,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 实施方法创新: (一)境显灵韵 1、思路创新:“塑造有灵魂品质,打造有活力内涵”的灵韵文化。 2、灵韵文化建构框架: 制度文化:智慧共融,培育灵性。 物质文化:人境互动,孕育灵气。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幼儿园美术教育创新

幼儿园美术教育创新 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而3-6岁的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的可塑性很强,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广大幼教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本文在剖析幼儿园美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教育的策略。 语幼教工作者需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充分让孩子展开联想,给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有创意的做法,实施个性化教育,并及时的与他们分享。 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并没有沿着正确的道路行进。 1 幼儿园美术教学现状 首先,培养目标不正确。幼师在幼儿园的美术教研中经常犯了这两类错误:一是认为美术教育就是简单的绘画技巧的教育,也就是诸如做一个手工玩具和画一幅画那么简单,没有重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上,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巧和能力。

二是容易把美术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手段,而不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这实际上使美术教育成为了实现某一目的的棋子,成为完成一些任务的附属部分。 其次,教育内容不合理。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重在模仿外界事物。认为美术教育就是绘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者是图片,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在各种级别参赛的儿童作品来看,各种各样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毫无创意,都是对外界事物的一成不变的复制。 最后,教学方法太陈旧。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但是很多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仍以这种教学方法为主。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把实物放在教室的讲台上,让孩子机械式的进行临摹,虽然产生的作品很逼真,但是毫无创意可言。教师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引导者,培养出来的几乎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式样,没有“自我”和 “感觉”。教师为了寻找大量的模式给孩子临摹,于是“简笔画”应运而生,它的影响几乎席卷全国,为灌输法大开方便之门。 2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教学的内容应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以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出发,在生活中了解孩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分析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分析 摘要:美术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是小学新课程改革 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美术教学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一、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分析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实现美术学科的丰富性与教学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与理工科教学活动不同,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创造优美的形象,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想象为,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的一种潜能,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这于对小学生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从这一层面看,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与联想思维的发展,进而加强学生思维流畅性和变通性的锻炼,同时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生的直觉能

力根源于个人实践,加之小学美术教育与直观形象有直接联系,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创造性地重组或再创造意象。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使学生形成创新意向。另外,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需要学生整体把握现实的形体情况,也就是说要学生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合理观察和概括,然后进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借助具体形象与理论抽象,才能更好地发挥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象,促进学生视觉化思维的发展,进而实现美术教育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建议措施 (一)构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情景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构建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景,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进行和谐沟通交流,构建平等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不断增强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构思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注重对学生创作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培养,并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表达。具体而言,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多,小

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特色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特色 市教委教研室美术(书法)教研员沈金龙 一、课程比较,与时俱进,确定创新 (一)课改背景:综观国内外课程教材改革趋势,了解美、英、德、日等中小学美术教材,比较分析汲取我国几套教材以及外国教材的亮点。(二)针对问题:我国美术教材与教育教学方面的缺陷。(三)时代需要:进一步明确,美术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和完美。学习美术成为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进入21世纪,美术将全方位在人们生活、学习、生产等各方面渗透,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把人类带进信息化时代,图像、图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和突出,美术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将成为上海市民素质提高的标志之一。为此,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人类生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和都市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的心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艺术的调节和补偿,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和美化生活的能力,这是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开发潜能,对创造力的持续开发。逐步发展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1、是以创新思维为特征的视觉艺术设计层面;2、是以创造方法为特征的美术技巧操作层面;3、是以情感激发为特征的审美陶冶层面; 4、是以高尚人格为导向的思想创新精神持续发展层面。在四个层面中协调发展,才能达到人格的完善,实现终身享用最有价值的学习。 二、性质功能,重要环节,理念创新 (一)改革探索阶段:在编制《行动纲领》过程中达成以下主要共识:(1997年至1999年)(二)文本编制阶段:《课程标准》编制(2000年至2004年),首先进行教育部与上海《美术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学习《国家标准》,与《上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国家标准》优点:(1)美术教育性质;学校美术教育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有效阵地,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2)美术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思维力、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应用能力。对促进人的智力具有广度与深度,通过右半脑的开发促进全脑发展,唤起各种感觉的积极参与。①结构完整重创造;②打破学科为中心; ③知识体系较隐蔽;④综合探索重融合;2、部版与上海版共同之处:①综合素质; ②审美情操;③创造意识;④联系生活;⑤先进手段。(4)修改设想:①全面审视整体调整;②借鉴长处推敲梳理;③上海特色拓宽内涵;④探索研究优化组合; ⑤注重实践激发创造;⑥配套材料研制开发;⑦创设多种条件优化学习方式;⑧开发多种资源提高审美能力。(5)编制建议: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②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③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④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⑤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⑥开发10%校本课程。改革的要点:(1)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在体验感悟中升华情感。课程为“米”字结构,为一横,一竖,/左撇,\右捺。一横:将四个领域合并为两个,表现与应用和欣赏与评议。三个纬度关系: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寓丰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于兴趣活动之中,使学生从兴趣、

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

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艇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幼儿美术教育创新初探

幼儿美术教育创新初探 有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始于幼儿时代。每个幼儿都具有潜在的或正在萌发的创造能力,而这种创造能力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幼儿的许多想法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在美术活动中,可以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工作,把美好的愿望、美丽的想象变成可见的作品。由创作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就能成为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原始动力,也成为21世纪,幼教工作者科研课题的有力手段。幼儿美术教育既能满足幼儿今天的创造需要,又是面向孩子未来的教育。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值得我们探讨。 一、营造创造的空间 给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是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前提。喜欢标新立异几乎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但是,这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幼儿才不会担心遭受批评指责,才会有别出心裁的表现。有目的的为幼儿创设一个无拘无束、可以大胆表现的学习氛围,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不用担心客观评价的压力,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就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如在绘画教学中,老师可以遵循“范例只给幼儿欣赏”的原则,要求幼儿不要光模仿范例,可以毫

无顾忌地按自己的想法画。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抓住每一个环节,去发掘幼儿的创造表现,鼓动每一个幼儿,幼儿受到鼓舞后,便产生大胆表现自身所特有的认识与情感的勇气,他们的作品在结构布局上就都能充分表现出他们的独特性。 二、点拨创造的思路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以开阔幼儿的思路,使幼儿敢于创造性思考。传统的教学由于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在科学技术需要创新人才的今天,我们应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训练幼儿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在一次毛线合印想象添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几幅范作供幼欣赏,让幼儿猜这么漂亮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以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示范用一段段的毛线浸入不同颜色的颜料后随意弯曲摆放在半张纸上。接着合上另外半张纸,轻轻按一下,最后打开纸,取走毛线。教师让幼儿观察、想象这图案想什么?小朋友们有的说象飞碟,有的说象小鸟,还有的说象猫头鹰。教师随即请幼儿根据想象上来示范添画,没画几笔,一只栩栩如生的猫头鹰跃然纸上,教师在旁启发大家猫头鹰喜欢在什么时候出来?躲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朋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法 本课题将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查阅,在此基础上,认真细致的梳理、归纳和分析,掌握与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相关研究内容的历程、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课题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梳理,结合白酒产业与产业园特性,创造性地归纳总结出影响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与其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Y X αβμ=++。其中,Y 代表功能升级,X 代表影响功能升级的内外部因素,u 则是随机变量。然后利用四川白酒产业园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3、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本课题将针对四川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相关情况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四川多个白酒产业园进行网上和现场的问卷调查。此外,还将对泸州白酒产业集中区进行细致的实地调研,以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4、理论分析与政策设计相结合。 本课题将研究四川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演化路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识别和实证分析。进而,结合四川白酒产业园的现状和问题,尝试性拟定一整套促进四川白酒产业功能升级的政策建议。因此,本研究力争理论研究的创新和政策分析相结合,为政策体系设计所用。 5、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逻辑分析方法 白酒产业园作为一种新型白酒产业发展模式,学术领域对其研究甚少。本课题在进行研究时,首先归纳总结了产业园功能升级的一般模式,此后,结合白酒产业的特性,针对性的提出了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演化模式和影响因素。 创新之处: 1)选题的创新。自2007年泸州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白酒集中工业园区,形成示范效应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建立白酒产业园,但发展中问题不断,而针对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相当匮乏。在此背景下,本课题一定程度上弥补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相关研究上的学术空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研究内容的创新。本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学习产业园和白酒产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构建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并创造性地分析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