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 Word版含答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主

B.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C.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D.形成高度密集型的工业区

【解析】意大利新工业区具有“小、轻、同、专、散”的特点,即以中小企业、轻工业为主,集中同类或相关企业,高度专业化生产,工业分布和生产过程分散。

【答案】 B

2.温州制造业和美国“硅谷”都属于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精神。两地产业集群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高科技产业集群

B.都有勤劳和敢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

C.从业人员都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D.都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技术升级

【解析】据材料描述两地都具有“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精神,说明两地的人们都有勤劳和敢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

【答案】 B

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可能分别是( )。

A.炼铝、服装加工、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生产

D.炼铜、奶制品加工、制鞋

4.下列城市中,发展图中③代表的工业部门的是( )。

A.攀枝花

B.温州

C.北京

D.贵阳

【解析】第3题,读三角坐标图可知,①工业部门对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分别为20%、70%和10%,属动力导向型工业;②工业部门对三者的依赖程度分别是65%、15%和20%,属原料导向型工业;③工业部门对三者的依赖程度分别为20%、10%和70%,属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对照四个选项中的三类工业,可知D项正确。第4题,③为劳动力导向型的工业。选项中攀枝花以钢铁工业为主,温州乡镇企业比较著名,北京主要是我国的高科技工业中心,贵州以重工业为主,故B项正确。

【答案】 3.D 4.B

下图中的数字序号分别代表美国、日本、巴西和印度四国。读图,回答5~6题。

5.①国重要的微电子工业基地是( )。

A.“硅谷”

B.九州岛

C.班加罗尔

D.圣保罗

【解析】在美国、日本、巴西、印度四国中,经济发展综合指标最低、人均资源拥有量较低的③是印度;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较高、人均资源拥有量最低的①是日本;同理还可判断出④为美国、②为巴西。日本最重要的微电子工业基地是九州岛。

【答案】 B

6.③国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迅速,除了人才、交通、环境等因素外,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还有( )。

A.政策

B.水源

C.原料

D.动力

【解析】③所代表的是印度,该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软件供应基地,这除了与人才、交通、环境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印度政府对发展高技术产业给予的优惠政策有关。目前在印度的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形成了享誉世界的印度“硅谷”。

【答案】 A

二、综合题

7.20世纪末以来,软件产业成为印度的朝阳产业。据统计,印度软件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为70%,2006~2007年度印度信息产业产值达478亿美元,其中软件及其服务出口额达310亿美元。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文资料,概括印度软件企业特点及空间分布的变化。

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钦奈、海德拉巴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就被称为“三大科技城”,如今依靠国家长远的战略决策,基于完整的软件人才培育系统,独特的海外印侨祖居地背景,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形成交相辉映的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形成的条件。

【解析】第(1)题,印度软件企业特点要依据材料和软件工业生产的特点来分析;空间分布的变化要对比两个年度的分布情况来判断。第(2)题,印度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的形成条件要结合材料来分析,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合理解释。

【答案】(1)印度软件企业数量增长快,创造产值高,出口比重大,软件企业由原有工业中心(大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迁移)。

(2)工业基础良好,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人才优势,资金来源丰富,工业集聚效应。

基本技能检测

一、选择题

浙江嵊州领带产业自1984年起步,发展到今天,在规模、市场占有率、名牌知名度等方面均名列中国乃至世界领带产业前列。嵊州市领带产业年产领带3亿多条,出口1.6亿条,产值超过100亿元。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全国市场的90%,世界市场的50%。全市有1 300多家领带企业,10家销售上亿元企业。回答8~9题。

8.嵊州领带产业在领带集群形成初期,具有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 )。

A.先进的科技

B.便利的交通

C.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D.丰富的原料

【解析】领带生产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嵊州主要利用当地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发展领带生产。

【答案】 C

9.在嵊州,领带生产过程中的染色、打捻、织造、设计、印花、定型、缝制、后整理、包装、销售等十多道环节都有大量的相应配套企业,产业链配套十分完整;与此同时,由于嵊州大

到工厂、小到作坊家家户户生产领带,加上“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交流颇为频繁,第一手先进技术、流行款式信息在嵊州遍地传播。嵊州领带产业能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内市场需求大

B.建立了完善的生产—服务—销售服务网络

C.国家政策支持

D.企业之间互不联系,激烈竞争

【解析】嵊州领带各生产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建立了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服务—销售服务网络。

【答案】 B

下图为我国著名的高技术产业区——北京海淀区,目前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有50多家在此登记注册,其中包括三井特产、NTT株式会社、西门子公司、惠普公司、宝洁公司、摩托罗拉、微软公司等。读图,回答10~11题。

10.世界著名的公司纷纷落脚此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劳动力和地价便宜②优惠的政策条件③环境优美,大气质量好④人才优势,信息高效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解析】北京海淀区因高校科研机构众多、政策优惠,吸引了大量国外高新技术产业落户。

【答案】 D

11.与材料中布局相似的区域有(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美国芝加哥(五大湖沿岸工业区);③为日本神户(阪神工业区);④为英国伯明翰(南部工业区),均为传统工业区;②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

高技术产业为主。

【答案】 B

二、综合题

12.图甲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乙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什么?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分析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

【答案】(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技能拓展训练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一个争相建立“中国硅谷”(包括“光谷”)的热潮正在全国掀起。北京、深圳、广州、武汉、合肥、西安等十多个城市已经先后提出在今后5~10年内建成“中国硅谷”“华中硅谷”“西部硅谷”等目标,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政策倾斜、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措施。(1)“硅谷”的称谓源于(国家),区内以工业为主。

(2)与北京相比,从区域位置角度来分析深圳建设“硅谷”的优势与不足。

(3)我国“硅谷”要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的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企业应承担哪些职责?

(4)你赞成争相建立中国“硅谷”的做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第(1)题,美国的“硅谷”堪称高技术工业的杰出代表,区内以电子工业为主。第(2)题,高技术工业的一大特点是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这是北京有别于深圳的优势。第(3)题,这些都是影响工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为企业提供优越的生产环境和智力支持。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美国高技术(或电子)

(2)优势:位于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和澳门,对外联系方便,便于先进技术和产品的输入。不足:与北京相比,深圳的知名大学与科研机构不多,科技实力不强。

(3)大学、科研机构提供技术,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政府营造广阔宽松的创业空间、良好的法制环境;企业放眼世界,将企业做大。

(4)反对。理由:重复建设造成各种资源浪费,建立中国“硅谷”困难重重,特别是还不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好的经济环境。(赞同。理由:加快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练习: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3 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一、学业水平引导 GPS最初是为军事应用而建立的,至今仍然由美国国防部控制。下图是装备了军用GPS接收机的美国驻伊士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3题。 1.获取GPS系统观测数据的是() A.空间卫星 B.主控站 C.监控站 D.信息注入站 2.配备GPS接收机的美国士兵随时都可获得工作卫星提供的() ①三维位置②三维方向③运动速度和时间④伊军士兵位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配备GPS接收机的美国士兵,获取信息的过程是() ①工作卫星获取信息②监控站③主控站计算和改正参数④信息注入站⑤空间卫星⑥GPS接收信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① C.③—④—⑤—⑥—①—② ⑤—⑥—①—②—③ 1题,监控站的功能是获取GPS卫星的观测数据并传给主控站。第2题,美国士兵可获得工作卫星提供的自身所在地点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运动速度、时间信息,而不是伊军士兵的位置。第3题,GPS的工作过程,首先是工作卫星获取信息,然后传给监控站再由监控站传给主控站,经计算和改正参数后由注入站注入空间卫星就可传给用户,用户用GPS机接收信息。 2.B 3.A 在“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座椅的边上,放置着两个白色的包,这就是飞船紧急情况下着陆时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救生包,在救生包中有GPS定位仪等。据此完成第4~5题。 4.救生包中GPS定位仪的作用是() A.随时知道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B.随时知道所在地的气候 C.随时知道所在地的天气 D.随时知道所在地的季节 5.目前GPS的主要功能是() A.定位和导航

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2优秀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1.1 人口地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地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地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地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地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地差异, 理解相应国家不同地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 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地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地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特点和转变地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地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地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地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地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地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地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地.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地趋势是怎样地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地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地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地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地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地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地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地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甲、乙两图,回答1~3题。 甲 乙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3.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4~6题。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对应的是(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8.该乡镇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读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调整前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①商品率高,产品面向国际市场②作物品种单一,以小农经营为主③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④集约化生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Word版含答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农业用地 D.商业用地 【解析】住宅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往往也是一天当中居民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答案】 B 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B.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是相邻发展的 C.住宅区形成分化在工业革命以前已经出现 D.高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则与高坡相联系 【解析】高级住宅区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答案】 A 读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回答3~4题。 3.仅考虑利润因素,零售业的最佳区位是( )。 A.M B.N C.P D.Q 【解析】N点付租前利润与地租的差值最大,零售业布局在这里可获得较高利润,故B 选项正确。M点位于市中心,适宜布局中心商务区;P点付租前利润小于地租,零售业在此布局不能获得利润;Q点付租前利润为零,不适合布局零售业。 【答案】 B 4.近一二十年来,在一些特大城市边缘形成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其主要原因有( )。 ①市区边缘地租低②市区边缘人流量大③市中心停车困难④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市中心人流量大,交通拥挤,停车困难;而市区边缘地租水平相对较低,适宜布局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故C选项正确。

【答案】 C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回答5~6题。 5.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解析】商业区是城市中单位面积地租最高的功能区,而该区域地租指数较低,只能是该区域人口流通量较多的缘故。 【答案】 C 6.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住宅区地租指数越高,说明该地住宅租金高或人口流通量较少,则该区域为高级住宅区。图中显示该城市西南方向住宅区地租指数较高且范围较大,故B项正确。 【答案】 B 二、综合题 7.读某城市的横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代表工业区的代号是,代表低级住宅区的代号是,代表高级住宅区的代号是。 (2)①类用地的建筑高度与距离中心商务区远近的关系一般是,主要原因是。 (3)②类用地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主要原因是 。 (4)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主要原因是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 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 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 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 降低 3、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 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4、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或新增人口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 类型自然增长率水 平 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 例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 国家的人口数量 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 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 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 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 经济的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的进步,人口 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 于缓慢,很多国 家实施人口控制 措施 中国、印度、 巴基斯坦 6、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7、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巴西、韩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 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 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 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 洲 二战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同步能力训练题 目录 第1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1章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2章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2章第2节城市化 第3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3章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4章第1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4章第2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 第5章第1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5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第6章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6章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必修2 第1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0·预测题)据世界人口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达到92亿。报告说,许多国家都将出现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象。在2005年至2050年之间,世界人口增长的半数将来自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15岁以下儿童的人数将略微下降。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0亿。结合下表分析回答1~3题。 1.根据各大洲人口状况和表中资料,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非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2.有关世界人口自然增长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直到今天其增长势头仍有加强的趋势 B.世界人口增长最慢的时期是农业革命前 C.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率变化不大 D.世界人口增长与人类社会经济水平完全同步发展

3.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南半球各国B.西半球各国 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 (2010·扬州模拟)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判断4~6题。 4.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图中②国最可能的是() A.印度B.德国C.日本D.中国 6.在图中四国中属于现代型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2033年达到峰值15亿左右,据此回答7~8题。 7.当前我国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我国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人口素质可以() A.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B.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C.将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 D.扩大耕地面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特 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 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二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2018·天津七校第一次联考)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淤泥质海滩上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和南美洲红树林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红树林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缺失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海陆位置D.洋流 解析: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因而红树林缺失。 答案:D 2.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 A.防风消浪,固岸护堤B.海陆栖息生物的天堂 C.改良土壤,沧海桑田D.净化海水,减少赤潮 解析:红树林分布在潮间带,不具备改良土壤的作用。 答案:C (2018·浙江绍兴4月)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3~4题。 3.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解析:图中信息显示干燥度越小,湿地率越大,而湿地面积受湿地率和不同河段的流域面积的制约;故A不正确。湖泊湿地率对干燥度的影响较小;沼泽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河流湿地受地形的影响最明显。 答案:C 4.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之间。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 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解析: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在整个黄河流域中所占的比例也最小;所以下游流域和河道具有特殊性。上游来水减小,导致入海三角洲地区的淡水减少,海岸线后退,沼泽面积减小;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调水对黄河下游的水量影响微小,故河流湿地面积变化不大;下游流域面积狭小,加上水资源紧张,种植水稻受自然条件所限;黄河下游湿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 答案:A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曾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上游建拦水坝,使人湖径流减少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上升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变差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⑥ C.①②④D.②⑤⑥ 解析:红碱淖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水位的下降与水质变差无关,并且pH上升不能导

(共6章)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全册) 章节检测卷附答案 新人教版

(共6章)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全册)章节检测卷附答 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测试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 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 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 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 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1900—1950年, 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 B.1850—1950年, 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C.1900—1950年, 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3.从图中可看出,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 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 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 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十年增加7 390万人, 年均增长0.57%. 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 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 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 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 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 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目前, 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 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 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 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 完成6~7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2018-2019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练习: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2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教育文档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 洲地区为例 基础巩固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据此完成第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最早富起来的区域之一,其决定因素是() A.国际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优越的区位条件 D.著名的侨乡 2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国家优惠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经济发展较早。第2题,注意题干中“良好地理位置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转移的发生,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的条件之一。据此完成第3~4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工业内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C.一些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 D.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4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产业开始转向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类型主要是() A.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在工业内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4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从而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据此完成第5~7题。 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第一、二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6以下属于第一阶段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高考真题集训(A卷)

高考真题集训(A卷) 对应学生用书P61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始终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口 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故A项错误;外出务工人口数量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使老年 人口比例上升,故B项错误;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差距呈缩小的趋势,说明外出务工人口呈减少的趋势,故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C项正确;图示资料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D项错误。 2.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答案 D 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该直辖市外出务工人口多,说明该直辖市经济发展

水平较低,结合人口数量可知,该直辖市是重庆市,D项正确。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5题。 3.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答案 B 解析地铁站点主要是供乘客上下车的地点,因而周边人流量的大小决定了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 4.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 答案 A 解析甲、乙、丙位于城市中心附近,站点等级高,距离近,说明沿线区域 人流、物流量大,且地处内环线附近,应为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商务区。 5.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地铁沿线分布着多个一级站点,因而有多个核心,故该城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期末试题

高一下学期联考地理试题(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l~3题。 1.阶段(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阶段(2)世界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缓慢增长 B.迅速增长 C.迅速减少 D.保持不变 3.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2)和(3)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5.全球人口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迁移 D.人口自然增长率 读美国轮廓图,回答6~7题。 6.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混合农业

7.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先进的科技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廉价的劳动力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8.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唯一因素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 9.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原料导向型的是 A.糕点加工B.炼铝厂C.制糖厂D.飞机制造 如图所示,忻州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且粮食、蔬菜和养猪的产值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回答10~12题。 10.该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____农业地域类型 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1.该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主要改善 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2.最终决定该种农业生产数量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3.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区域地理练习题(15)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西北新疆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流域新垦区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D.新垦区完全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划分的 2.图中新垦区与行政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点状与面状 B.线状与面状 C.面状与点状 D.点状与岛状 3.水源的多少决定了新垦区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裸岩 D.土地沙化 4.在2018年入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的球队中,冰岛队是世界杯有史以来人口最少的参赛国,全国人口仅33万人。因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地并存,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在冰岛队小组赛踢平劲旅阿根廷队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推测冰岛男性职业分布的段子。由于劳动力少,足球队员都有兼职。下列职业中,冰岛的从业人员可能较多的是() ①石油开采②观测火山③监测地震 ④椰子采摘⑤地热供暖⑥种植水稻 ⑦饲养骆驼⑧种植天然橡胶⑨医生 ⑩捕捞鳕鱼 A.①③⑥ B.②⑤⑩ C.③④⑦ D.④⑧⑨ 5.为了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中(北纬°,东经°)位置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A.实地考察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全球定位系统(GPS)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

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②提供灾区的影像③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④进行短报文通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所示)。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大面积死亡。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旱涝灾害 ③土地荒漠化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导致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上游拦截河水,过度用水 B.乱砍滥伐 C.过度放牧 D.大量的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重点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月至2月月至9月月至5月月至12月 11.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涵养水源 C.调蓄洪水 D.美化环境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属于天堂雨林(世界三大雨林区之一)的一部分,现正以每小时50个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课后同步练习: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 下图为平原地区某城市工农业布局及交通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a、b、c、d均布局有对空气产生污染的工厂,且这种布局是合理的,则此城市最有可能位于A.马达加斯加岛B.新西兰南岛 C.朝鲜半岛D.印度半岛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是 | A.①机械制造工业B.②大型纺织工厂 C.③花卉、蔬菜种植业D.④粮食种植业 【答案】1.D 2.B 下图为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A.鲁尔区B.美国硅谷 C.鞍山D.珠江三角洲 } 4.下列工厂企业布局中,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合的是 A.在广州建棉纺织厂B.在上海建钢铁厂 C.在北京建蔗糖厂D.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 5.世界工业部门从丙类→甲类的发展趋势,反映了 A.原料影响增强B.劳力数量影响增强 C.政策影响减弱D.劳力素质影响增强 【答案】3.B 4.D 5.D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6—8题。 . 6.A地区的重点产业最可能是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 7.图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分布,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人口分布状况B.主要交通线走向 C.水源条件D.地形 8.下列关于C、D两地区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答案】6.D 7.B 8.C 泸州市合江县先市镇位于川南黔北结合部的赤水河畔,先市镇盛产酱油,其酱油酿制技艺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清,采用大豆整粒蒸闷、多野生菌种制曲、高盐稀固发酵、长周期自然晒露以及“秋子”浸出等法则,所酿酱油以“酱香浓郁、味美醇厚”而饮誉川南黔北。下图示意先市酱油的晾晒场。据此9—10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还受人口基数的影响。其中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特 点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 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世界人口迁移口4、中国新中国成立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 Word版含答案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纺织和服装工业在全球分布广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程度高,根据下表材料,完成1~2题. 每小时工人工资国家 20美元以上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 14~18美元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色列 捷克、埃及、匈牙利、印度、叙利亚、巴西、巴基斯坦、2美元以下 墨西哥、印度尼西亚 1.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哪一类邻近国家转移( ) A.资源丰富B.市场广阔 C.劳动力成本低D.劳动力成本高 2.依据表中资料判断,美国、德国纺织、服装业应分别先向哪一国转移( ) A.墨西哥、捷克B.日本、印度尼西亚 C.加拿大、丹麦D.印度、巴西 【解析】第1题,纺织和服装工业对技术要求不高,但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高,因此世界纺织、服装工业有向低工资地区转移的趋势.第2题,美国、德国纺织、服装业首先应向工资水平低的国家转移,其次应选择邻国,以利于联系,节约成本. 【答案】 1.C 2.A 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完成3~5题. 3.1994年以后,日本产业转移增加最多的地区是( ) A.亚洲B.北美 B.欧洲D.其他 4.日本把产业转移到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地②劳动力廉价③政府政策④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1951~1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欧美( ) A.技术进步B.交通便利 C.资金充足D.市场广阔 【解析】第3题,比较图中两个时段内的数值可以发现,日本产业转移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比例下降了,而转移到北美的比例大致持平,转移到亚洲的比例显著增加.第4题,亚洲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因此具有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此外,亚洲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再加上亚洲不少国家工业原料丰富,日本将产业转移到这些亚洲国家,有利于接近原料地.第5题,1951~1994年,日本产业主要转移到欧美地区,这是由于欧美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而这一时期,亚洲等地区经济落后,工业基础差,市场狭小. 【答案】 3.A 4.C 5.D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工业基础雄厚B.大量廉价劳动力 C.便利的交通D.教育水平较高 7.中国正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IT产业迅猛发展B.自然资源丰富 C.便利的交通 D.消费市场广大 【解析】第6题,服务外包属于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对转移国家的文化教育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第7题,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成为转移对象国,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在IT产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产业和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无关. 【答案】 6.D 7.A 根据产业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品分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8~10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配套测试题汇编(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配套测试题汇编(章节练习题+单元测试题+综合测试题) 内容如下: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城市化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第一章模块检测题第二章模块检测题第三章模块检测题 第四章模块检测题第五章模块检测题第六章模块检测题 综合测试题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基础巩固 读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北美洲四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其正确的排序是() A.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 B.拉丁美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C.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 D.拉丁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2目前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A.甲 B.乙 C.丙 D.丁 3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很大,甲、乙、丙、丁四洲中,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最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题,图中甲出生率最高,为非洲;丁人口呈现负增长,为欧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快于北美洲。第2题,欧洲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现象严重。第3题,非洲人口受教育水平最低,人口出生率很高。 2.D 3.A 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7462万人。有关学者认为,2020年中国大陆总人口将达到峰值14亿左右。据此完成第4~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