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吉林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9年吉林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9年吉林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9年吉林省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09年,吉林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三大中心任务,积极实施工业产业跃升计划、县域经济突破战略、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全面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明显,投资大幅增加,消费市场活跃,农业基础加强,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单位能耗明显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金融运行态势良好,货币信贷较快增长,金融改革稳步推进,证券市场平稳运行,保险保障功能增强,金融市场交易活跃,金融生态环境切实改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预计2010年吉林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货币信贷将继续保持平稳合理增长,为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营造有利金融环境。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运行平稳,货币信贷大幅增长 (4)

(二)证券业发展态势良好,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改善 (6)

(三)保险业发展较快,保障功能日趋增强 (7)

(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直接融资发展较快 (7)

(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深化,征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 (8)

二、经济运行情况 (8)

(一)内需增势强劲,外需下滑较多 (9)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二产业贡献率提高 (10)

(三)各类价格前低后升,劳动力成本有所提高 (10)

(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11)

(五)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稳步改善 (11)

(六)房地产业回暖,汽车业发展较好 (12)

三、预测与展望 (13)

附录: (15)

(一)吉林省2009年经济金融大事记 (15)

(二)吉林省2009年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6)

专栏

专栏1:农业银行全国首家畜牧业贷款中心支持吉林养殖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6)

专栏2:对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 (11)

表 1 2009年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 2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5)

表 3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5)

表 4 2009年吉林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7)

表 5 2009年吉林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7)

表 6 2009年吉林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7)

表 7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8)

表 8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8)

图 1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4)

图 2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5)

图 3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

图 4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5)

图 5 1978~2009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9)

图 6 1978~2009年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9)

图 7 1978~2009年吉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9)

图 8 1978~2009年吉林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10)

图 9 1978~2009年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10)

图 10 1978~2009年吉林省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10)

图 11 1978~2009年吉林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1)

图 12 1978~2009年吉林省财政收支状况 (11)

图 13 2002~2009年吉林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2)

图 14 2002~2009年吉林省长春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13)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09年,吉林省金融部门深入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推进金融改革,稳步发展金融市场,切实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金融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增强。

(一)银行业运行平稳,货币信贷大幅增长

2009年,吉林省银行业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突出信贷支持重点,贷款向“三农”、中小企业、区域支柱产业、中央投资项目等关键领域倾斜,为短期内扭转经济下滑态势并实现回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快速增长,增幅达到31.1%,较上年加快7.1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改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实现“双降”,分别降低24.1亿元和3.6个百分点;经营效益稳步提高,当年实现利润9

2.2亿元,同比增长21.2%。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吉林省的网点布局继续推进,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长春分行相继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快速推进,当年批准筹建小额贷款公司98家。

表 1 2009年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注:营业网点不包括总部。

数据来源:吉林银监局,吉林省金融办。

2.存款快速增长,企业存款增加较多。全省本外币存款持续快速增长,增幅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增量创历史新高。存款月度波动加大,存款增加主要集中于上半年。储蓄存款稳步增长,活期储蓄存款占比37.4%,同比提高

3.8个百分点,定活期利差较小、居民投资意愿增强是储蓄存款活期化的主要原因。企业存款受派生存款大量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和企业经营效益好转等因素影响,大幅增长51.4%,增量是上年的

4.2倍,活期企业存款占比72.3%,同比降低

5.2个百分

点。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图 1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

变化

3.贷款大幅增长,信贷支持重点突出。全省本外币贷款呈现持续加速增长态势,并在10月末达到32.8%的顶峰,之后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增强,贷款增幅在年末回落至28.7%,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贷款投放“前高后低”特点仍比较突出,一季度增量占全年的55.8%。

从贷款期限看,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明显。短期贷款稳步增长,有效满足了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在各项保增长政策促动下,全省投资增加较多,带动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中长期贷款占比提高4.1个百分点,主要投向制造业和电力、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从贷款投向看,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农”、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及消费等政策引导的关键领域新增贷款合计占全部贷款增量的82.6%。同时,积极加大对中小企业、助学、就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56.6%,小额

担保贷款完成全年计划的230%,助学贷款帮助5.1万名大学生就学。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图 2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

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图 3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

速变化

4.现金收支延续净投放格局,但净投放额明显减少。全省现金净投放较上年减少52.9亿元,主要是由于四季度东北粮食市场价格高于国家收购保护价格,国储粮收购进度相对较慢,致使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支出较上年大幅减少。 表 2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5.利率稳中有升,金融机构定价能力有所提高。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利率水平基本平稳,四季度受各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规模等影响,各期限贷款利率较三季度小幅走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整体小幅上移,执行上浮的比重提高12.7个百分点。其中,各类商业银行上浮比例有所上升,城乡信用社上浮比例小幅降低,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各类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机构和区域间的差异客观反映了信贷资金供求状况和客户特点。受美联储维持低利率政策的影响,美元存贷款利率均呈低位小幅回升的态势。

Shibor 在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票据贴现和理财业务中的基准作用增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有所提升,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

表 3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各利率浮动区间

贷款占比表

单位:%

注: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0.9,2.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图 4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

外币存款利率

6.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深化,改革亮点纷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继续优化内部业务流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不断增强风险管控能力,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主要指标持续向好。农业银行深入推进股份制改革,并在吉林省设立全国首家畜牧业贷款中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取得新进展,吉林银行与韩国韩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林银行大连分行获准开业,区域化经营迈出重要一步。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在全省的机构布局加快。

专栏 1:农业银行全国首家畜牧业贷款中心支持吉林养殖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09年4月14日,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畜牧业贷款中心”(以下简称“贷款中心”)。截至2009年末,通过“贷款中心”累计发放畜牧业贷款6.4亿元,在促进畜牧业产业升级、提高养殖户收入等方面成效明显。

“贷款中心”的主要做法:一是实行畜牧业贷款专业化管理。“贷款中心”配备专职人员7人,各市(州)分行、县(市)支行相应设立畜牧业客户部,基层营业网点配备专(兼)职畜牧业贷款客户经理,对贷款进行模块化专门服务。二是创新信贷产品。根据畜牧业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化合作社和养殖户等不同贷款主体的需求特点,设计推出“贷款中心+龙头企业”、“贷款中心+公司+养殖户”、“贷款中心+合作社+养殖户”等服务模式,突出信贷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切实提高服务效率。下放贷款审批权,给予县级网点3-10万元的转授权。简化办贷手续,摒弃了原来农户贷款繁杂的信用评级手续,转而视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状况发放贷款。四是扩大有效抵押担保物范围。将传统的抵押担保物范围扩展到大型农机具、存货、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住房及宅基地等。五是放宽贷款额度和期限。养殖户贷款最高额度由原来的3万增加到现在的5万,最高可申请贷款20万元。贷款期限视养殖产品生长周期而灵活确定,贷款最高年限由原来的3年调高至5年。六是利率优惠。畜牧业贷款中心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5%,上浮幅度较原来的农户贷款低5个百分点。

“贷款中心”支持养殖业发展成效明显。一是解决了银行“贷款难”与养殖户“难贷款”问题。“贷款中心”发挥专业化优势,通过明确的市场定位、精细的调查研究和产品宣传,有效规避了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化解了银行对养殖业“不敢贷”,养殖户和企业“贷不到”的两难问题,既解决了养殖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也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效益。“贷款中心”当年实现盈利1003万元。二是加速了畜牧业产业升级。“贷款中心”累计投放畜牧业加工企业贷款2.5亿元,支持了龙头企业5家,辐射带动周边养殖4.3万户,促进了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三是降低了养殖风险与市场风险。“贷款中心”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聘请专家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防疫讲解,增强了养殖户抗风险能力。通过建立“农行+公司+养殖户”、“农行+合作社+养殖户”等贷款模式,将养殖产品与市场对接起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促进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畜牧业贷款中心积极支持畜牧业加工企业上项目和合作社、养殖户增规模,收到了良好效果。如贷款中心支持红嘴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国际一流的荷兰施托科生产线,实现生猪检疫、屠宰、清洗、冷却、排酸、分割等工序自动化,促使该公司年屠宰量上升至240万头,年创利税超亿元。此外,通过银行资金扶持合作社做大做强,富邦农牧合作社社员户均年收入达35000元以上,人均收入875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51%以上。

(二)证券业发展态势良好,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改善

2009年,吉林省证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证券市场交易活跃,机构改革重组稳步推进,盈利能力大幅提高,直接融资取得新突破。

1.证券市场交易活跃,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全省证券业机构数量保持稳定,证券市场活力逐渐恢复,市场交易金额、投资者开户数和交易结算资金分别增长57.2%、10.8%和87.7 %。证券公司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全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20%。规范后的期货公司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迅速扭转了2008年亏损局面。长财证券经纪公司风险化解工作进展顺利。生物产业和汽车电子产业投资基金获国家批准设立,成为国家首批创业投资基金试点。

2.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成效显著,融资功能继续发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切实改善,全省33家上市公司有25家实现盈利,净利润同比增长17.6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顺利推进,长期停牌的兰宝信息重组后恢复上市,中油化建和通葡股份等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效。通天酒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并筹资5.4亿港元。

表 4 2009年吉林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数据来源:吉林证监局。

(三)保险业发展较快,保障功能日趋增强

2009年,吉林省保险业较快发展,市场机构体系不断完善,机构布局渐趋合理,农业保险取得新进展。

1.保险机构布局加快,资产稳步增加。全省保险业加快机构设置和网点布局,新增保险公司分支机构100家。保险从业人员达到8.7万人,资产45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和2

2.1%。

表 5 2009年吉林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数据来源:吉林保监局。

2.保费收入较快增长,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全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6.3%。其中,财产险增长25.1%,人身险增长14%。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提高93元/人和0.4个百分点。全年累计赔付支出56.1亿元,赔付率30.3%,保险保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省57个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参保农户182.9万户,占全省农户数58.5%,全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支出分别为5.9亿元和4.7亿元。同时,积极创新涉农商业保险品种,陆续推出农村房屋火灾险、小额农贷险、意外伤害险等新业务,对“三农”的保险保障切实增强。

(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直接融资发展较快

2009年,吉林省金融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各子市场交易活跃,直接融资取得新进展。

1.融资量大幅增加,直接融资取得新突破。全省非金融机构融资量大幅增长93.4%。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由上年的3.1:96.9调整为8.3:91.7,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主要是一汽集团等3家公司发债直接融资122亿元。

表 6 2009年吉林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2.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有所回升。全省金融机构拆借和回购成交1.9万亿,同比增长121.9%,拆借累计净融入资金59.3亿元,同比多增54.3亿元。地方性金融机构尝试开展债券远期衍生品交易147笔,成交金额176亿元。受下半年央行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和通胀预期增强影响,市场利率略有回升,债券回购加权利率由一季度的0.9%上升到四季度的1.3%。

3.票据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贴现利率稳中有升。全省累计签发商业汇票和贴现分别大幅增

长51.8%和110%,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钢铁、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票据融资呈现先快后慢的增长趋势,在一季度票据融资出现放量增长之后,随着实体经济贷款需求日渐旺盛,商业银行主动调整信贷投放结构,逐步压缩票据融资的规模。与全国货币市场利率上行趋势相同,票据市场利率不断走高,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由年初的1.7%升至年末的2.4%。

表 7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表 8 2009年吉林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

利率表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4.黄金市场稳步发展,居民黄金投资意愿增强。目前,全省有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机构2家,全年净卖出黄金4700.7公斤,同比增长33.9%;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44.8%。随着国际黄金价格屡创新高,居民黄金投资持续升温,推动商业银行纸黄金业务迅速发展,全年个人黄金投资累计成交69.6亿元,黄金已成为居民投资的重要标的物之一。

5.民间借贷增势放缓,利率水平基本稳定。受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涉农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影响,民间借贷受到抑制,但仍是企业和农户融资的有益补充。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基本稳定,年平均水平为18.1%。

6.金融产品创新稳步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成效显著。国家开发银行和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积极开展金融租赁业务,切实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地方性金融机构尝试发行5期非保本浮动收益型

债券资产类个人理财产品,实际募集资金4亿元。涉农金融机构总结推出5大类32个创新产品,小额信用循环贷款、信用村+农户、公司+农户、流动客户经理组等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逐步成熟,并在全省推广。

(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深化,征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

2009年,吉林省围绕“诚信吉林”品牌建设,大力推进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吉林省政府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授权吉林省金融办和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牵头,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继续开展征信平台建设工作,全年采集电信、公积金、社保、法院诉讼等非银行信用信息600余万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信用数据库。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为全省4.1万户中小企业和311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各级政府依法保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各种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09年,吉林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经济成功实现“V”型反转,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由一季度9.1%的低点逐步加速到四季度末的13.3%,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03.2亿元,仍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为13.6:48.5:37.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2.7%、59.4%和37.9%。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图 5 1978~2009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

增长率

(一)内需增势强劲,外需下滑较多

2009年,吉林省投资和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外贸逆差规模有所扩大,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

1.投资需求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全省投资需求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5%,投资额突破7000亿元大关。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支柱优势产业投资建设力度加大,汽车、石化、食品和医药等投资分别增长51.7%、51.2%、34.3%和43.7%,成为带动全省投资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国有投资同比增长40.2%,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7.3%提高到29.5%;长吉图先导区城镇投资占全省比重为67%,同比提高

2.7个百分点。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到位资金分别增长74.1%和7

3.5%,外资和省外资金增长32.7%,全年累计到位资金增幅高于投资增幅1.7个百分点,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持。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图 6 1978~2009年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

增长率

2.消费需求增势强劲,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6.3%提高到28%。城乡居民消费呈现两旺态势,特别是在家电、农机和汽车下乡等政策促动下,农村市场得到有效启动,全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6%,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2.2%提高到25%。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汽车、医药和体育娱乐等高端消费分别增长37.9%、56.4%和37.7%,长春市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数增长

40.7%。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图 7 1978~2009年吉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及其增长率

3.外需明显萎缩,但对经济发展影响有限。全省对外贸易总体呈现先抑后扬走势,进出口额分别由最大降幅27.6%和4

4.8%稳步回升到年末的上升0.6%和下降34.4%。全年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1.9%,继续呈现逆差格局,由于外需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小,出口大幅下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进口逆势实现正增长0.6%,主要得益于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活跃,在全省进口中居主导地位的一汽集团同比增长 4.9%。出口大幅下降34.4%,汽车及零部件、冶金矿产、铁合金等重点出口产品分别同比大幅下降47.8%、87.1%和92.9%。此外,受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卢布贬值及朝鲜经济持续恶化等因素影响,边境贸易大幅下滑。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图 8 1978~2009年吉林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

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18.6%和14.7%,主要投向具有比较优势的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和资源性行业。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图 9 1978~2009年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二产业贡献率提高

目前,吉林省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工业八大产业跃升计划的加快实施,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2009年,全省三次产业增速分别为2.8%、16.7%和12.7%,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3∶47.7∶38调整为13.6∶48.5∶37.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8.1%、50.1%和41.8%调整为2.7%、59.4%和37.9%。

1.农业基础不断强化,结构调整成效显现。受历史罕见旱灾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下降13.4%。但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种养殖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化经营等结构调整的推动下,第一产业增加值正增长

2.6%。畜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工厂化发展,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6.0%、1

3.2%和12.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分别提高0.5%和1.2%。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园艺特产业产值、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6.3%、17.3%和15.6%,全年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产量达到3340万吨。

2.工业经济持续向好,轻重工业比趋于合理。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26.6亿元,同比增长16.8%。工业增加值增速由1月份的6.1%逐月回升到12月份的22.7%,工业经济已经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9%,累计实现利润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24.9:75.1调整为27.7∶72.3,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结构得到校正。支柱及优势行业是拉动吉林省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汽车、石化、食品三大支柱行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度为46.6%,拉动全省工业增长7.8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图 10 1978~2009年吉林省工业增加值及其增

长率

3.服务业稳步发展,结构有待优化。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30.7亿元,同比增长12.7%。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加快增长,增速分别提高2.3、

4.1、18.4和0.2个百分点。受困于现代服务业规模偏小和传统服务业增势放缓,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没有明显改善,服务业结构有待优化。

(三)各类价格前低后升,劳动力成本有所提高

上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吉林省各类价格持续走低;下半年,随着国内经济回升态势的确立,各类价格稳步上升,并在年末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全年各类价格水平呈现前低后升的走势。

1.消费价格稳中趋升,通胀预期有所抬头。上半年,CPI延续2008年冲高回落的趋势,物价持续小幅下行,6月份达到近七年来的低点,同

比下降1.1%;下半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物价水平呈现触底上扬态势,全年CPI 同比上涨0.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势迅猛,CPI 涨幅由10月份当月的同比上涨0.7%,迅速攀升到12月份的3.8%,通胀预期得以强化,以蔬菜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季节性上涨是主要推动力。

(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2009年,吉林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2%,主要得益于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和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建筑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38%和21%。财政收入结构继续优化,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5.3%,主要投向医疗卫生、农林水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同比分别增长80.4%、90.5%、96.8%和36.5%,公共财政职能进一步体现。

2.生产价格降幅较大,年末止跌回升。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下降

3.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下降 6.1%,生活资料价格累计下降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下降

4.7%,其中建筑材料、纺织品分别上涨2.2%和0.1%,有色金属、化工原料、黑色金属降幅较大,分别下降11.4%、9.2%和8.7%。12月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微观经济主体对经济走强信心增强,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当月同比分别上涨

5.1%和3.1%。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图 12 1978~2009年吉林省财政收支状况

(五)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稳步改善

2009年,吉林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加大资金投入为动力、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单位GDP 能耗同比下降6.1%,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8.2%,COD 和SO 2排放量分别降低3.6%和3.8%,百户重点企业实现能耗下降11.4%。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65%,废水利用率达到70%,松花江流域水质和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但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技术落后、资金投入大等因素使得节能减排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金融机构按照“绿色信贷”原则,加大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支持力度。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图 11 1978~2009年吉林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

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3.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增长5.7%。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增长86%,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助水平增长66.7%。

专栏 2:对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步伐加快,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量逐年增加。2009年吉林省有登记的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流转面积46.1万公顷,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7.4%,土地流转面积比2008年增长21.3%。

据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调查,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流转比例高。辽源市、通化市和延边州三个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土地流转占耕地比重均超过10%,而全省农民人均土地最多的白城市,参与流转土地占耕地比重最低,只有4.7%,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土地流转行为渐趋规范。磐石市、安图县等加强流转备案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台账,印制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样本,严格规范土地流转申请、登记、备案、公证等各项程序,减少土地流转纠纷,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三是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吉林省土地流转方式出现了转让、转包、出租、互换等形式,分别占全省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2.6%、4.1%、7.9%、15.4%。多样化的土地流转方式,使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城镇居民等都加入到土地流转行列,丰富了土地流转主体,较好地解决了农户闲散土地多,粗放耕种效益低的问题。四是农民土地流转主动性增强。由农业税取消之前的被动流转,逐步过渡为增加收入的主动流转。据调查,90%的土地流转都是土地承包人主动流转,仅有10%是由于承包人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被动流转。

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土地流转法律实施细则亟待完善。中央和省出台的法律条例仅对土地流转进行了宏观指导,但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亟待制定较为详细、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二是土地流转存在纠纷隐患。部分农村土地流转为自发形成,流转双方没有履行必要程序和手续,甚至只有口头协议,给土地流转留下了纠纷隐患。三是土地流转存在短期行为。主要是土地流转的出让方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担心政策变化后失去土地,更怕务工经商亏本后生活问题难以解决,所以大多采取短期转包的方式流转。同时,接包方为了眼前利益,不愿意搞农田基本建设,不愿意施农家肥,容易造成土地板结,地力下降。四是流转范围偏窄。土地流转缺乏中介组织,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积极采取措施规范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一是加紧研究制定土地流转实施细则,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和纠纷解决机制。二是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咨询,做好流转合同鉴证、登记和变更等备案工作,切实做好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仲裁。三是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工尽快融入工作城市,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帮助解决土地长期流转的后顾之忧。四是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支持土地流转中介和经纪人发展,不断拓宽土地流转的范围。

(六)房地产业回暖,汽车业发展较好

1.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房地产贷款增速加快。2009年,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商品房价格较快提高,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快速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趋缓,经济适用房投资加快。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增幅较上年回落9.6个百分点。其中,“五路安居”工程(城市、煤矿、林业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旧危房)改造、城市廉租房建设)的实施推动经济适用房投资同比增长97.1%,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资金来源结构变化明显,自筹资金占比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占比相应提高3.1和7.1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供给稳步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收效明显。全省完成开发土地面积、住宅竣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 1.7%、6.1%和15.1%,房地产供给水平进一步提高。“五路安居”工程开工建设总面积达到2949.5万平方米,77.8万户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图 13 2002~2009年吉林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

变动趋势

商品房销售大幅增加,中小套型持续热销。

受刚性需求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推动,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5.1%和36%,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了8.5和4.7个百分点。其中中小套型住房持续热销,购房者多为自住和改善性需求,投资、投机性需求有限。

房地产价格较快增长。下半年,购房需求猛增推动房地产价格大幅增长27.9%,年末全省商品房平均价格3106元/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89元/平方米。12月份,长春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4%,其中新建、二手住房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6.3%和2.3%。

房地产信贷快速增长,增幅高于信贷平均增速。房地产交易“量价齐升”带动全省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70.9%,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4.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分别同比增长92.3%和70.3%,增幅同比提高77.7和5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图 14 2002~2009年吉林省长春市房屋销售价

格指数变动趋势

2. 汽车行业增势强劲,金融支持作用明显。汽车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09.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4.2%,全年生产汽车127.1万辆,同比增长37.6%。汽车产业作为吉林省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成为带动全省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一汽集团优势地位突出。一汽集团全年汽车产量194.3万辆,同比增长29.2%,市场份额为14.3%。其中,省内产量12

3.5万辆,同比增长43.4%,占全省96.7%。二是汽车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省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以一汽集团为中心,形成分工合理的配套产业集群,为一汽整车配套率达38%,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三是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一汽集团形成了长春、天津、无锡、青岛互为补充的研发网络,搭建了产品技术、开发技术、基础技术和制造技术并重的科技架构,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准备一代”的产品研发态势。同时,走在国内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前列。但汽车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集中度偏低、自主品牌偏少等问题仍然突出。

金融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支持汽车业拓展融资渠道,帮助一汽集团成功发行100亿元中期票据。二是围绕汽车产业链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支持行业上下游企业做大做强。三是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支持汽车产品销售。2009年全省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同比增长16.5%。

三、预测与展望

2010年,吉林省经济发展蕴含巨大潜力,但也面临诸多困难。从有利因素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吉林省冲击相比较小,一批产业扩能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相继建成为吉林省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汽车、轨道客车、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稳定了经济整体发展形势,发展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发展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实施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不利因素看,内需仍显不足,民间投资意愿还不够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缓慢,国外需求下降,国内竞争压力加大,巩固经济快速发展势头的难度较大;经济发展中制度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工业重点行业生产形势尚未全面好转,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对吉林省传统产业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优化面临新挑战。综合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010年,预计吉林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

吉林省金融机构将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步增加信贷投放,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支持产业升级、民生领域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项目建设,切实加大对汽车、石化、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

持,进一步增加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等经济薄

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努力提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

长、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契合度,推动吉林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

总纂:周振海付裕

统稿:孙维仁丁树成曹鲁峰杨珩

执笔:王宇光刘燕赵新欣赵峰高歌刘鸿鹄唐珂

刘丽冯雪丹王景瑞鲁雪岩任建春刘健

提供材料的还有:王慧贤刘丽杰郑凯元薄涛李洁唐欣马翔龙杨胜利

附录:

(一)吉林省2009年经济金融大事记

2月1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为吉林省金融机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

2月18日和9月27日,民生银行、中信银行长春分行相继成立,吉林省商业银行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

3月9日,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成功代理一汽集团发行第一期100亿元、5年期中期票据。

6月6日,吉林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揭牌成立,吉林银行成为继招商银行之后,全国第二家、城商行系统首家取得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银行。

8月30日,国务院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图先导区将成为吉林省以及东北地区发展的新亮点。

9月2日至6日,第五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长春举行,吉林省和国内外投资商签订投资合同252个,项目投资额达到1711.68亿元。

9月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培育成为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增长极。

9月16日,金融时报社、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召开“2009年吉林金融论坛——农村金融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影响面。

10月29日,招商银行长春分行成功开办首笔电子商业汇票,成为东北三省首家办理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开立、承兑、贴现的银行。

12月12日,吉林银行与韩国韩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二)吉林省2009年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表1 吉林省2009年主要存贷款指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表2 2001-2009年吉林省各类价格指数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表3 吉林省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