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管制-中国自来水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竞争与管制-中国自来水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竞争与管制-中国自来水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2005年11月东岳论丛

Nov .,2005

第26卷 第6期

Dong Yue Tribune

Vol .26 No .6

【管理学研究】

[收稿日期]2005-03-06

[作者简介]于良春(1959-),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王志芳(1978-),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硕士

研究生。

竞争与管制:

中国自来水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于良春,王志芳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关键词]自来水产业;供需矛盾;企业绩效;管制体制

[摘 要]中国目前自来水产业供需矛盾突出,水企业效率低下,规模经济效益未得到合理发挥,存在进入与退出壁垒;应当改革现行的政府管制体制,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缓解投资不足的压力,引入竞争,提高各类水企业的效率。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5)06-0095-05

一、对自来水产业发展

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自来水产业的经济特征

自来水的生产供应过程可简单概括为:把地表水或地下水及其他可利用的水资源作为原水通过管网系统输送至原水加工厂,原水经过完整的加工工艺并根据不同需求分类制成成品水,然后通过供水管道网络分销给消费者,经消费者使用后,废弃污水流入排污系统,由管网回收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在水资源短缺地区,经过处理的污水往往作为再生资源,可通过管网由污水处理厂送至原水加工厂,生产出不同类别的水循环再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自来水产业属于自然垄断性非常显著的公用事业领域。自来水作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属于公用事业领域,相对于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而言,自然垄断特征显著。自来水产业是高度资本密集型的,该产业的大部分资产具有很强的专用性。诸如自来水供水管网和下水道系统等固定资产都具有使用周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等经济特征。同时该

产业具有成本弱增的特征,在规模经济范围内,边际成本相比总成本而言微不足道。供水和污水处理网络,接入到管网系统的居民越多,或者消费的数量越大,平均成本就越低。在通常情况下,重复设置自来水总管和下水道的固定网络系统是不符合经济效率原则的。但自来水产业并不是整个产业链都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特征,自来水产业的制水、污水处理环节的自然垄断特征并不显著。

2.自来水产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自来水服务的质量与生产和生活关系紧密,生活用水的水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供水服务质量的不断改善,保证了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为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行创造必要条件。中国资源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并存,需要政府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污水处理服务与质量的提高对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供水市场的地域特征显著。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水的输送成本非常高,建立大规模的跨地域输送管网受资金等成本因素的限制。所以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受各地区地理特征、水资源可利用状况、水质等因素不同,供水成本

5

9

差距较大。受地域及经济环境的影响,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自来水供应和污水处理系统,这就形成了彼此分隔的地域性自来水市场。各个地域性的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实际上是以城市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城市的规模和需求状况决定着供水和污水处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的地域范围。

(二)自来水产业的供给与需求状况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282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总量的25%。而且,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也极不均衡,降水呈现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状况,约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降水量的不平衡及部分地区水资源的污染等因素更加剧了中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匮乏。目前除了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以外,由于污染而造成的许多城市水质型缺水的问题,正日益突显。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水网最密的地区,但座落在这里的城市群却纷告缺水。这种水质型缺水,在珠江三角洲,在湖南、云南的一些城市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1.中国目前城市自来水的供给状况

表1 中国城市自来水的供给状况

指 标19901995200020022003

年供水总量(亿吨)382.3481.6469.0466.5475.3生活用水量(亿吨)100.1158.1200.0213.2224.7工业及其他用水(亿吨)282.2323.5269.0253.3250.6人均生活用水(吨)67.971.395.577.877.1

用水普及率(%)48.058.763.977.986.2

注:人均和普及率指标均按城市人口计算,城市人口指市区(不包括市辖县)有常住户口的人。

资料来源: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年之前,城市供水增长幅度较大,1990—2000年的年供水总量平均增长速度为8.67亿吨/年,2000年后增幅较小,2000—2002年的年供水总量平均增长速度为2.1亿吨/年。一些城市居民区实行定时供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用水,增加居民自行储水的成本,生活用水水质因自行储水的卫生条件限制而受到二次污染。工业及其他用水供给量呈现递减的趋势,水供给不足,限制了用水产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用水普及率到2003年才达到86.2%,在城市中尚未完全普及自来水供应,城市人口中有13.8%的人需要自行取水。与自来水供应配套的污水回收处理服务、处理设施的建设与利用状况则更差,污水处理率全国平均仅有42%,而发达国家污水处理率已达85%以上。2003年底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仅612个。同时因为经费不足,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基本不运行。中国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的增加幅度远低于城市日供水能力增长的幅度。1990年至1998年城市市政公共污水处理厂平均年增加日处理能力110×104m3左右,而城市供水年增加日供水能力850×104m3左右。

2.中国目前对自来水及污水处理服务的需求状况

据统计,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11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1000多个县供水完善率不到5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新建、改建、扩建的供水体系激增,缺口放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这一供需矛盾有加剧的趋势。尤其是华北、东北、西北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国内有关专家对中国城市自来水需求状况做出以下的预测(见表2)。

表2 中国城市自来水需求状况

年 份19972000201020302050全国总人口(亿)12.3612.614.015.016城市化率(%)29.9335405056城市人口(亿)3.704.45.67.59.0人均综合需水量(m3/d)231235255290300人均生活需水量(m3/d)175190230240250生活需水量(亿m3)250300470660820工业需水量(亿m3)60873096015201880城市需水总量(亿m3)8581030143021802700 邵益生:《中国城市水可持续管理的战略对策》。

目前中国各类水企业都无剩余生产能力用来满足增加的需求。全国各类水企业的产品销售率平均水平为97.22%,其中新进入水企业的“三资”企业,销售率更高达98.92%。

水污染更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状况,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城市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急需增加污水处理服务的供给,提高污水处理率。

3.自来水产业的绩效分析

(1)自来水产业的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中国自来水产业供需矛盾突出,除了资源约束外,水企业的低效率也是主要原因。

69

 东岳论丛 2005.11

表3 中国自来水企业效率状况 单位:亿元

企业类别

企业

数(个)

总资

产贡

献率

(%)

流动资

产周转

次 数

(次/年)

工业

成本

费用

利润

率(%)

全员劳动

生产率

(元/人?年)

产品

销售

率(%)

全部国有及

规模以上非

国有水企业

2406 2.120.860.364122697.22

国有及国有

控股水企业

2150 1.570.83-2.153770397.01“三资”水企业31 6.23 1.1524.4511422498.9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

中国目前的水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占到水企业总数的89.4%,非国有水企业仅占10.6%,其中“三资”水企业为1.29%。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总资产贡献率,全行业仅为2.12%,国有水企业为1.57%,而“三资”水企业则为6.38%。同时从表中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和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来看,中国水企业平均资产利用率很低,国有水企业的利润率为-2.15%,而“三资”水企业则高达24.45%。中国的水企业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以人定岗”而非“以岗定人”的局面,人浮于事,严重影响了水企业的效率。从反映水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来看,全行业平均仅为41226元/人?年,而轻装上阵的“三资”水企业为114224元/人?年,是国有水企业的三倍多。

(2)自来水企业的服务质量

目前中国执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检测的项目指标仅限33项。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包含指标49项。与国外相比,水质指标在检测指标数量和指标数值方面,中国都还有相当差距。在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有害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加、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标准已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自来水厂的出厂水质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由于管网老化、泄漏等问题,造成二次污染问题严重。各网站和供水企业供水水质检测手段和测试水平亟待提高。

(3)规模经济性

自来水的供应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但如果规模过大,超过了规模经济发挥作用的范围,由于管理上的低效率等原因,会使企业效率下降。中国目前按行政区划建立供水企业,城市的规模与需求状况决定供水企业规模的现状,每个行政区划内仅一家供水企业,无其他企业与之竞争。

表4 供水企业规模与经济效益指标

企业类别

企业个数

(个)

总资产贡

献率(%)

流动资产

周转次数

(次/年)

工业成本费

用利润率

(%)

全部国有及规模

以上非国有水企

业主要指标

24062.120.860.36

大中型水企业

主要指标

1621.760.83-0.1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

中国水企业中共有162个年销售额超过4000万的大中型水企业,其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利润率等指标均低于全国水企业平均水平。同时有些城市又存在规模过小的问题,自建供水系统,非法开采的问题限制了规模经济的形成。

二、中国自来水产业竞争与管制的政策选择

水企业供需矛盾突出,企业效率低下,规模经济得不到合理发挥,究其原因在于:

1.政企未完全分开。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企业效率,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前提。目前中国各地正在根据本地区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始建立集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一体化管理的水务局,统一管理城乡水资源。据统计,截止2003年7月31日,全国成立水务局及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单位共计1206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50%。全国成立各级水务局942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39%。水利系统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单位共计264个,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11%。但水务局由于集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各种权力于一体,权力过于集中,同时许多水企业都是由原政府相关部门直接划归水务部门,在人事、财务等方面未实现完全独立,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成立的水务系统仍担负政府的政策性任务,难以区分政策性亏损与企业自身经营亏损,企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2.过高的进入退出壁垒。中国的自来水产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自来水服务由政府提供的格局,水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开始对水务领域放松进入管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进入水务领域,但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实践也仅限于单个自来水厂或污水处理厂。由于起步晚,水产业的管理上政出多门,人为地造成了过高

79

竞争与管制:中国自来水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的行政性进入壁垒。水企业巨大的初始资本投入,及资本回收期长等特征,使资本实力还不够强大的民营资本望而却步。

同时由于自来水产业属于公用事业,政府出于确保稳定服务的目标,对水企业的退出往往是加以限制的,即使常年亏损,常年补贴,企业想退出,也会受到政府的干预。

3.地域性分割的水市场,水企业基本上没有竞争压力。中国的水企业处在条块分割、多部门行使管制权力的管制体制下,以完成各水管部门任务指标为目标,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实行预算软约束,企业亏多少,国家补多少,资金不足的污水处理厂则停止运营。企业无竞争压力,各水企业不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为目标。同时这种地域分割各个水企业服务范围的做法,破坏了企业合理规模的形成,有的城市水企业规模过于庞大,超过了规模经济的范围。有的城市则自建供水系统繁多,非法开采严重,限制了规模经济的形成。

4.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传统上中国习惯把供水看作是福利性事业,而忽视了水的商品属性,原有水价过低,不足以弥补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供水的基本设施建设费用根本未记入水价中。以居民水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来看,中国仅为0.6%,远低于发达国家4%的平均水平。各城市的水企业,以各自水价主管部门根据水企业上报的成本费用信息制定的价格收取水费。这种水价形成机制,纵容了水企业谎报成本,成本涨多少,价格就涨多少。水企业的高额工资,多余人员的费用,职工高福利的成本都由消费者和政府承担了。水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水资源费、供水成本和污水处理费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在这种价格形成机制下,企业无任何提高效率的激励。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状况也无法吸引国有以外的资本进入自来水产业。目前中国的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仍以国家投资为主,国家投资以中央投资为主,中央投资以国债投资为主。据2002年水利统计公报显示,在2002年完成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拨款113亿元,占13.8%;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319亿元,占38.9%;水利建设基金28亿元,占3.4%;银行贷款55亿元,占6.7%;利用外资20亿元,占2.5%;自筹投资249亿元,占30.4%;其它投资35亿元,占4.3%。

借鉴国外自来水产业政府管制体制的成功经验,并考虑中国水产业的实际情况,改革中国自来水产业政府管制体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放松经济性管制是趋势,前提是使自来水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加速政企分离,改革的核心不是政府管水职能的简单合并与转移,不是把自来水厂、排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简单的组合,成立形式上的水务一体化系统。而是使水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企业,使政府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状况下解脱出来。英国政府的做法是在80年代中、后期,大力执行私有化政策。英国环境部采取了将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水产业公有资产全部出售的彻底私有化模式。私有化后的10个地区性水务公司W SC(W ater Service Company),负责提供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供水及排污服务。此外还有22个仅负责供水的纯供水公司(W ater Supp ly Company),其供水地区的排污服务则由水务公司提供。(英国的水产业私有化仅限于英格兰和威尔士,而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其供水管理部门目前仍为国有公用事业机构。)在私有化前,尽管英国环境部为地区水管理局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效率标准,然而在公有制的情况下,整个水产业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长期停滞不前。与此同时,欧共体又不断推出日益苛刻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为了达到欧共体新的环保法规的要求,整个水产业迫切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在私有化改革的大气候下,英国政府希望将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出售,以使股权分散化,从而减少政府财政的投入,同时还可以开辟一种新的税收来源。政府可以将自己解放出来,不再承担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筹集资金的责任。

转变政府职能,成立独立的管制机构。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后,由于自来水行业的自然垄断特征,不宜过度进入。另一方面,在位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滥用垄断地位,制定垄断高价,这就需要政府的适度价格管制,给企业提高效率的激励的同时,使消费者得到企业效率提高的好处。为防止独立的水企业在利润驱动下,降低服务质量,需要政府加强对水企业的服务与质量监管。同时,做好价格与质量管制的协调。英国的自来水产业规制机构设置遵循独立性和反垄断的基本原则。按照1989年颁布的《自来水法》,建立了“水务规制办公室(OF WAT)”,对每一个水企业发放经营许可证。1991年又颁布了《水产业法》,为对自来水企业进行经济性管制提供了依据。OF WAT是一个非部级的政府机构,完全独立于企业和政府,具有很大的权力,负责保证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水企业能为该地区用户以合理的价格提供

89

 东岳论丛 2005.11

优质高效的供水及排污服务,发放企业经营许可证、修改许可证有关条款,以及进行质量、投资等方面管理。它是水产业私有化后代表政府对水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机构。OF WAT的主要职能是颁布水价费率标准,每年一次确定价格水平和结构,每5年一次审查和调整水价限制,监督水务公司的财务和投资,检查服务质量,激励水企业提高效率,鼓励竞争。

2.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使企业获得合理利润,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真正做到1998年颁发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水价形成原则,即保证企业回收成本,获得合理利润。现行水价中包括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应合理确定两者的征收比例,保证水企业的投资和运营。在美国,联邦供水工程水价、州政府工程水价以及供水机构的水价构成要素是不一样的,各地区的水价差异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地水文条件的差异,对水利系统运营能力的估计,成本回收方式的不同,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政治考虑,如对水在吸引投资方面的重要性估计,城市扩张的需要等。中国各城市在制定水价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缓解水产业投资不足的压力。可尝试发行市政专项债券,上市融资,以及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有成功试点的BOT等模式。

3.引入竞争,提高水企业的效率。由于自来水产业具有显著的自然垄断特征,尤其是其中的管网业务,是高度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资产专用性强,地域特征明显。地域性的垄断经营,又造成了水企业无竞争压力和改进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必然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有效的管制政策,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水企业的效率,这方面的改革可借鉴英国的经验。

英国政府在自来水产业特色鲜明地运用区域间比较竞争管制模式。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有10个地域性供水公司。英国的独立水服务管制机构OF WAT,对这些地域性垄断经营企业通过剔除各种环境差异因素,以经营成本较低的企业为基础设计价格标尺。这样,那些经营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供水企业就能获得较多的利润,从而促使企业为使其成本低于其它企业的平均成本,而展开区域间的间接竞争。同时通过一系列降低进入壁垒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与发展直接市场竞争。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引入直接竞争:允许区域外企业进入区域内经营、开发公共管道输送业务和促进自来水经营企业相邻地带竞争。

OF WAT在1995年公布了《自来水产业竞争:允许插入经营及其管制》这一文件,放开了插入经营的范围,允许区域外企业进入区域内经营,允许区域内新企业的建立。插入经营使顾客对自来水经营企业具有选择权,打破了自来水产业原来的地域性垄断经营的局面,从而促进企业为争夺顾客而开展直接竞争。OF WAT规定各自来水经营企业应相互提供自来水和污水管道服务,同时向新进入企业提供其管道。公共管道的付费价格应该反映使用成本,避免价格歧视现象。在地域性自来水供应企业的交界处,由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收费价格,自来水经营企业相邻地带的竞争为顾客提供了选择较低收费价格的供应者的机会。促使企业努力降低成本,以较低的价格保持原有的顾客,争取新顾客。

[参考文献]

[1]于良春等.自然垄断与政府规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3]王俊豪.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4]A r m str ong,M.,S.Co wan and J.V ickers:《Regulat ory Ref or m:Regulat ory Refor m:Econom ic Analysis and B ritish Expe2 rience》The M I T Press,1994.

[5]于良春.论自然垄断与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规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4,(2).

[6]邵益生.中国城市水可持续管理的战略对策[J].htt p:ΠΠw w w.china water.co https://www.360docs.net/doc/473146862.html,ΠjbftΠsysΠ2Π20030523Π200305200121.as p

〔责任编辑:晓 山〕

99

竞争与管制:中国自来水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显得日益短缺和严重。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原因,然后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行性,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原因分析;问题;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原因分析 水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如今水资源的状况却不容乐观。虽然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工农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他们的飞速发展,却给我们的环境,尤其是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危机。随着经济科技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当今水资源的状况不仅是水资源不足,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也日益严重,再加上水资源的分配极不合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任务也就越来越重要。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也是我们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生态的表现,水资源是我们生存环境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家园的重要一步。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只有生态环境保护好了,我们

才能享受到生态环境给我们带来的财富,我们才能谈发展,才能建设好我们心目中的美好家园。 我们目前的水资源管理目标就是能使当前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效,使其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需要。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好规划,遵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2目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不够严格。 当前水资源的管理状况是水资源的产权状况不明确,在水资源的管理中,缺乏利益协调机制,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时,谁先发现、谁先开发,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样做严重违反了我国《水法》的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虽然国家有水法存在,但它却形同虚设,在管理时我们并没有严格按规定和制度来执行,这样做不但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而且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2)对水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地下水的开采没有统一的规划 我们都知道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水大部分是淡水资源,虽然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但淡水资源却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是不可以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取得一般就是靠挖取地下水。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以及地表水的污染和浪费等,人们对地下水的需求也就日益旺盛,因此对地下水的开采量也就不断增加。由

中国饮用水市场的发展趋势

中国饮用水市场的发展趋势就全球发展战略而言,21世纪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向实施的世纪。中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水的可持续发展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水有其自然属性,它既是一种特殊的、不可替换的资源,又是一种可重复使用、可再生的资源;水又有其经济和社会属性,不仅工业、农业的发展要靠水,水更是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的生命线。 据统计,1999年中国饮用水市场的总量为29亿升,居亚洲第二,比1998年增长21%。自1995年来每年平均增长都高于30%。在全国饮料业年消费额1000亿中,饮用水占200多亿元,为总额的20%,这一资料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国内的饮用水市场具有无比广泛的市场空间。截止2001年统计全国各类饮用水生产企业不少于1500家(2000年),前四位的品牌是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和康师傅,第一品牌娃哈哈重规模,2000年销售超过1000吨(1997年为240吨,1999年为520吨)。全国生产饮用水的企业其设备大多采用美国RO膜逆渗透设备和技术生产纯净水,美国RO膜逆渗透设备和技术是目前饮用水市场的主流,年市场额近2000元。虽能国家对饮用水不不断立法建制进行规范。但是国内不同城市和地区因水质不同。所生产的饮用水成本和质量则有差异。加上制水方法不相同,因此真、假、伪、劣的制水设备及饮用水品质在市场上真假难辩。国内诸多媒体报纸对桶装水水质不合格的情况进行暴光,批揭已为常见之事。特别是2002年6月19日《江南都市报》、《南昌晚报》整版同时对桶装水水质不合格、使用劣质水桶、市场竞争不规范、生产厂家不规范、低价倾销等情况进行暴光,广东省针对深圳、

论中国能源的开发利用

论中国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摘要:中国目前的能源资源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支柱已不堪重负,日益疲软了。在不久的将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危机。因此,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 一、中国能源的现状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二、中国新能源的开发现状

中国水资源问题

1: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包含哪几个几个方面? 答: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单位面积耕地占有量都很少,是世界上主要缺水国家之一; (2)降水量和径流量在地区上差异很大,西北地区降水量很少,出现严重的水质性缺水; (3)降水集中在夏秋季,洪灾严重; (4)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黄河上游和西南山地; (5)水质污染严重,在多水的南方出现了水质性缺水。 2:针对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答:针对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一)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全社会节水体系。进一步理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合理调度,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规范、调整和指导供水、用水、节水、治污和保护水资源的行为,全流域统筹兼顾,上中下游合理配置,最终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把保水、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树立惜水如金、惜水如命的意识,确立高效节水的现代灌溉农业用水战略和“节水优先、防污为本”的工业用水思路,压缩总耕地和沿沙区耕地面积,压缩粮食作物、高耗水作物,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环保农业和特色农业,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广泛推行节水型器具,实现工业用水高效清洁,大幅度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构建工业、农业、城乡居民生活节水,下游和上游节水,全流域、全社会节水的格局。下大力保护和建设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和防风治沙,不断增强生态自我修复的能力。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日光温室建设。在干旱缺水地区推广日光温室,变季节劳动为全年农忙,变粗放劳作为精准管理,变苦熬等待为依靠科技和市场勤劳致富,既节水、节能、保护生态,又延长作物生产时间,既调整结构,又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农民生产方式、生活状态、思想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进一步从资金、政策、技术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大规模推广日光温室,发展反季节生产,在整合沙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在重点地区建立科技研发小组,形成科研与推广一体化的沙产业发展体系。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对沙区资源的人工培育、加工利用等重点技术组织研究攻关,研究适应沙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建设一批高科技、低能耗、高效益的沙产业示范项目。 (三)提高科学技术,实现工业、企业的全方位节水。节水以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为重点,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逐步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治理水污染。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和回收利用率,禁止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里面,防止水质性缺水。 (五)实现南水北调是根本措施。它可以缩小南北方在降水量和径流量在地区和季节上的差异,配以各流域兴修的水利工程设施(如水库)可以最大限度的调蓄水资源的使用,即防

全球及中国水务行业规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6年全球及中国水务行业规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水务行业是指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主体的集合,也包括一部分相应的衍生行业,例如再生水的生产与利用、污水处理后所产生污泥的处理。由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组成的水务系统向用户提供自来水供应和污水处理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务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已基本形成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水务市场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水工程技术水平提升,供水管网分布日益科学合理、供水能力大幅增强,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加深,水务投资和经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水务服务是公共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水务服务现代化的核心主体。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先导基础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水务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水务行业呈现服务产业化、运行市场化、产权多元化、管理集约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水务行业的资本运营仍在探索和实践中,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水务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水务投资现状,借鉴水务行业内资本运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全球水务产业发展分析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通过大力推行城市水务产业的市场化,水务企业或公有为主、或公私互补,产业链不断延伸,在供排水技术、节水技术、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以及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水务企业发展水平较高。目前国际上3大水务巨头分别是威立雅、苏伊士和泰晤士,它们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以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逐渐形成国际性的水务集团服务于全球。

浅谈中国城市水资源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中国城市水资源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造成了城市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危害人类健健康。为此,国家通过建立健全水资源法律法规、增强执法监察制度及梯度水价制度,保护水资源、提高社会节水意识及节水行动,从而保证城市水资源健康循环。 关键字:城市水资源;水资源短缺;梯度水价;健康循环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来源,是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决定性和控制性因素。纵观人类历史,水资源既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得以发展、延续的核心资源之一,也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全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3。从水资源的总量上讲,我国在世界各国中排第6位,但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工业迅速发展,城市需水量急剧增加,一系列城市水资源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1.1 我国城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1.1.1 城市水资源短缺且利用率低 1、城市水资源短缺 就整体而言,我国水资源特点在于时空分布不均且存在较大差异,水资源使用不合理:①时间分布不均,每年60%以上的降水分布在夏秋3-4个月内,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其余时间易发旱灾;部分地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丰枯明显。②地域分布不均,总体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西北内陆:长江以北:长江以南3个区域水资源量比例大致为5:15:80。我国长江以北有近43%的人口,城市却有200余座,占全国的47%,人均淡水占有量少于1000m3/年这一国际公认的缺水限额。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Energy 学号:20113989 姓名:李代强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4班 指导教授:冉景煜

摘要 纵观世界能源局势,能源匮乏危机已然席卷全球,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的浪费现象仍然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低碳意识、节约资源,而且对能源的利用率也不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技术,提高利用率。传统能源一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新能源并将其推广也就成了必然之势,只有树立了低碳意识,提高了传统能源利用率,发展推广新能源才能使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使中国的能源真正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前言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能源可持续的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当今能源形势不容乐观。根据《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 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5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 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5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

中国水处理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水处理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 趋势预测 【格林大讲堂】 水资源短缺和用水需求持续增长造成了水资源供给的严重供需矛盾。在这一大背景下,水资源循环利用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唯一途径,这决定了水处理行业将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具备刚性需求属性,继续维持高景气度。 另一方面,在环保治理从“总量控制”向“质量控制”转变的指导思路下,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从传统的“狭义水处理”向“广义水处理”演进。市场热点聚焦在以“黑臭水体治理”、“膜法水处理”、“海绵城市”、“污泥处理”等为代表的专业化程度更高、治理效果更好的细分领域。 武汉格林环保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套的专业环境工程团队,秉着崇高的环保责任和义务长期维护提供免费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是湖北省工业废水运营管理行业中的品牌。18年来公司设计并施工了上百个交钥匙式的污水处理工程。 从狭义上来讲,水处理一般指污水处理;从广义上看,水处理可以外延至给水处理、水务运营、污泥处理、中水回用、膜法水处理、海水淡化、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给排水规划、海绵城市等诸多概念。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居民环保意识

增强,环保治理理念从“总量控制”向“质量控制”转变,我国水处理行业正在经历从“狭义水处理”向“广义水处理”的演进过程。 目前最常用的给水净化工艺由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四个环节组成,基本能够满足现有饮用水国标要求。但随着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台,引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提高到106项,其中多项指标仅通过传统给水净化技术处理难以达标。将膜法技术与传统工艺单元进行优化组合,替代或部分替代原有工艺环节之后,可大幅度提高出水水质,直接生产出高品质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公布的数据,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180亿立方米,该数值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在214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五位;但人均水资源仅有2062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列全球106位。人均水资源匮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据统计,目前全国地表水体中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占比分别为31%、30%、21%、6%、9%和3%,其中Ⅳ类及Ⅳ类以下水质水体占比近4成,水质污染问题严重。每年水质污染给人体健康、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渔业养殖等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400亿。 过去10年间,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增长,全国用水总量总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在2015年达到6180亿立方米。(其中,由于首次进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以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工业用水差别水价政策的推进,2014年的农业和工业用水量分别出现下降,全国用水总量同时环比下降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DOC)

中国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合理性、约束性凸显。形成原因涉及资源禀赋、电力结构与能源选择。存在问题体现在能源的资源、利用、缺口、体制四个方面。这一能源结构的优化,需要战略布局,也需要多项策略组合推进。 一我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11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85%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从2001年至今煤炭年产量和消费总量所占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1997~2006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表1 2001~2011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表2 200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的水平。我国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煤占的比例高,煤与油、气资源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恰好相反。以2009年为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发达国家一级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资源所占的比重更大。 二形成目前能源结构的原因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察赋。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资源小国,主要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天然气生产量为851.7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85%;国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3.9%。我国原煤开采量居世界首位,2009年的煤炭产量为25.84亿吨。相对来说,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我国大量可利用的廉价劳动力使采煤成本比较低,煤炭的价格也比较低,这是煤成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主要来源的首要原因。 第二,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强调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但煤炭所占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为保障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大量火电厂不停地消耗煤炭资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有害物质。 第三,用煤成为最经济的能源选择。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而能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没有计算在企业耗能的直接成本中,造成众多能源中,用煤的暂时经济性最高。 三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阶段。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能源利用、能源缺口和能源体制四个方面。 (一)能源资源方面的问题 1、能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运输紧张。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对我国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均产生重大影响。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都是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 2、人均能源拥有量少、人均消费水平低。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

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一)

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一)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首要控制性要素。长期以来,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却忽略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却没有同等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极为严重。 我国缺水问题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近20年来,全国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增幅接近5%,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减少明显,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最为显著,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为绝对性短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强化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和节水意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研究生态性水利和资源性水利,并使我国水利发展真正转入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轨道。 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其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亚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实现途径 1.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但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 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约束,需要节水;能够获得经济收益,愿意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 2.节水型社会的实现途径 (1)明晰初始水权。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由于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因此首先要根据流域的水资源规划,进行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再确定各区域的用水权指标。在各流域或区域分配初始水权时,要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并注意保留一部分用水权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储备。如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初始水权分配时,首先要扣除210亿立方米的生态和环境用水,剩下的370亿立方米才是可用于分配给沿黄省区的水权。 (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例如,根据国务院的黄河分水方案,宁夏拥有40亿立方米的黄河初始水权,这就是宁夏总的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宁夏再把这个总量指标层层分解下去,层

中国能源发展的七大注意事项

中国能源发展的七大注意事项 中国能源问题主要不是资源禀赋不足或生产能力不够造成的,而是因为现有能源体制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能源政策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中国虽然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世界第一,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油气等优质能源的消费水平甚至低于很多低收入国家。近几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促进其能源独立,能源价格出现下降,油价、工商业电价已低于中国,极大地提高了其制造业竞争力。这对于长期靠低成本优势发展制造业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充足、廉价、清洁、安全的能源供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壮大,能源自给率超过90%,有力支撑了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其存在的问题,如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电矛盾加剧、用能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等,也成为发展的重要制约。这些问题主要不是资源禀赋不足或生产能力不够造成的,而是因为现有能源体制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能源政策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十八大提出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成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所谓革命,不仅指能源技术上的进步,也包括能源结构、能源体制、能源安全观念上的重大变化。 一、能源发展应当走市场化道路 能源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严格实行计划管理的产品,这成为能源供应长期短缺、利用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确立市场化改革方向,国家首先放开了煤炭价格,又在电力行业实行厂网分开。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煤炭、电力的供给能力明显增加,效率大幅提高。 但是,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是缓慢的。迄今为止,生产计划、电量计划、运输计划、项目审批、国家定价仍普遍存在,能源消费计划正在酝酿。一些国有能源企业仍在代行政府职能。各种行政审批数量众多,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提高了交易成本。可以说,能源领域普遍存在着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价格机制在能源生产经营中的自动调节作用受到了抑制。能源是否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各方面认识并不统一。拖延能源市场化改革的观点包括:“特殊论”,煤炭、电力、油气是特殊商品,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安全论”,改革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生产安全;“控制论”,这些领域是国民经济命脉,必须垄断经营等。其实不仅仅是能源,很多领域在面临市场化改革时都会有人举出这几面旗帜作为挡箭牌。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则表明,这些领域完全可以市场化。 中国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做到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由契约规范交易活动。改革关键是将各能源行业的竞争性业务与非竞争性业务分开。竞争性领域完全放给市场,非竞争性业务应当实行公平接入,提高普遍服务水平,加强政府监管。 二、解决煤电矛盾需进行全产业链改革 近几年,煤电矛盾日益成为经济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霾。大部分观点认为,这是“市场煤”与“计划电”之间的矛盾,通过调整电价可以解决。但是,多年来的煤电联动形成了轮番涨价,却未达到预期目的。于是,研究者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如煤电联营、煤炭储备、电煤价格干预等,都未触及造成煤电矛盾的体制问题。 当我们把目光从价格移开,进行全产业链考察时可以看到,煤电产业链涉及三个市场,即电煤市场、运力市场、电力市场。 煤电矛盾是体制矛盾的总爆发,需要对全产业链进行市场化改革。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在研

浅谈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水资源过度开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污染严重,缺乏保护和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退化等,本文从中国当代水资源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提出尊重客观规律,谨慎开采地下水,重视水资源保护和修复,污水和雨水资源化,提高海水淡化技术,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资源立法等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水资源现状;措施建议;可持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水资源大会曾向世界各国多次警告,由于缺水,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肯定受到制约,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淡水需求量将增加40%,届时将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一个严重的缺水国家,以人均水资源为例,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已成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随着人口的大量迁移和集中,局部地区高强度需水与水资源天然分布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加剧,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与突发事件频繁等各种突出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俨然成为当今中间乃至世界的重要课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系统工程。它需要在水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应用等方面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才能奏效,任何偏颇或缺失都可能事倍功半。面对这一实际,笔者在前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切入,提出一些对于基础现状解决的见解和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1 我国水资源现状 1.1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发展对水需求急剧增加 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需求总量为4400亿m3,20世纪90年代为5500亿m3,2000年增至6000亿m3,2010年需求总量近7000亿m3。预计2030年将增至8200亿m3。目前,中国人口已达13亿,今后,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高峰。2050年,中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将从20世纪80年代的

饮用水市场的发展趋势

中国饮用水市场的发展趋势 就全球发展战略而言,21世纪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向实施的世纪。中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水的可持续发展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水有其自然属性,它既是一种特殊的、不可替换的资源,又是一种可重复使用、可再生的资源;水又有其经济和社会属性,不仅工业、农业的发展要靠水,水更是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的生命线。 据统计,1999年中国饮用水市场的总量为29亿升,居亚洲第二,比1998年增长21%。自1995年来每年平均增长都高于30%。在全国饮料业年消费额1000亿中,饮用水占200多亿元,为总额的20%,这一资料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国内的饮用水市场具有无比广泛的市场空间。截止2001年统计全国各类饮用水生产企业不少于1500家(2000年),前四位的品牌是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和康师傅,第一品牌娃哈哈重规模,2000年销售超过1000吨(1997年为240吨,1999年为520吨)。全国生产饮用水的企业其设备大多采用美国RO膜逆渗透设备和技术生产纯净水,美国RO膜逆渗透设备和技术是目前饮用水市场的主流,年市场额近2000元。虽能国家对饮用水不不断立法建制进行规范。但是国内不同城市和地区因水质不同。所生产的饮用水成本和质量则有差异。加上制水方法不相同,因此真、假、伪、劣的制水设备及饮用水品质在市场上真假难辩。国内诸多媒体报纸对桶装水水质不合格的情况进行暴光,批揭已为常见之事。特别是2002年6月19日《江南都市报》、《南昌晚报》整版同时对桶装水水质不合格、使用劣质水桶、市场竞争不规范、生产厂家不规范、低价倾销等情况进行暴光,广东省针对深圳、珠海、广州几大城市出现学校学生饮水后发生疾病的事故,并对学校学生饮用纯净水进行统一核审的管理办法,并对劣质水和使用劣质水桶进行了严格控制。

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处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下,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对水资源的应用要求也在提高,这就要求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文章主要就水资源的管理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然后结合实际探索水资源管理的优化措施。 标签: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 Abstract:With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people’s demand for water resources is also increasing,thus their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re also increasing,which requires relevant government agenci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then explores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Keywords:water resources;management status;problems 引言 水資源的管理工作实施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这就要求在每个管理环节,都能保障管理的质量。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出现,将水资源管理的优化措施科学应用,针对性的保障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1 水资源的现状和管理的重要性 1.1 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比较大,而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作为水资源比较频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的拥有量格外少,这就对当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和挑战。再有就是我国的干旱问题严重,水资源的紧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些区域对水资源的开发不注重节制,水位下降比较迅速,粗放型的用水方式是加剧水资源紧缺程度的重要因素[1]。还有是我国的蓄水能力还有待提高,防洪的标准相对比较低,这样在对水资源的调蓄方面就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发展的现状能发现,水质的恶化以及生态的恶化问题不断的严重化,这些都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1.2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是属于季风气候,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不均匀的。由于我国的南北方的环境差异比较大,所以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有着不同。随着近些年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日益扩展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在这一发展中不断的加大。尤其是工业农业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下,水资源的紧缺问题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饮用水市场的发展方向

(发展战略)中国饮用水市场的发展方向

中国饮用水市场的发展趋势 就全球发展战略而言,21世纪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向实施的世纪。中国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水的可持续发展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水有其自然属性,它既是壹种特殊的、不可替换的资源,又是壹种可重复使用、可再生的资源;水又有其经济和社会属性,不仅工业、农业的发展要靠水,水更是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的生命线。 据统计,1999年中国饮用水市场的总量为29亿升,居亚洲第二,比1998年增长21%。自1995年来每年平均增长均高于30%。于全国饮料业年消费额1000亿中,饮用水占200多亿元,为总额的20%,这壹资料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国内的饮用水市场具有无比广泛的市场空间。截止2001年统计全国各类饮用水生产企业不少于1500家(2000年),前四位的品牌是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和康师傅,第壹品牌娃哈哈重规模,2000年销售超过1000吨(1997年为240吨,1999年为520吨)。全国生产饮用水的企业其设备大多采用美国RO膜逆渗透设备和技术生产纯净水,美国RO膜逆渗透设备和技术是目前饮用水市场的主流,年市场额近2000元。虽能国家对饮用水不不断立法建制进行规范。可是国内不同城市和地区因水质不同。所生产的饮用水成本和质量则有差异。加上制水方法不相同,因此真、假、伪、劣的制水设备及饮用水品质于市场上真假难辩。国内诸多媒体报纸对桶装水水质不合格的情况进行暴光,批揭已为常见之事。特别是2002年6月19日《江南均市报》、《南昌晚报》整版同时对桶装水水质不合格、使用劣质水桶、市场竞争不规范、生产厂家不规范、低价倾销等情况进行暴光,广东省针对深圳、珠海、广州几大城市出现学校学生饮水后发生疾病的事故,且对学校学生饮用纯净水进行统壹核审的管理办法,且对劣质水和使用劣质水桶进行了严格控制。 社区现制现售、自动贩卖售水机,投币售水机的结合实现了人们可随时饮用冷、热净水的渴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趋向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趋向 提纲 1. 中国能源发展趋势的分析 2. 中国能源状况和国际的比较 3. 未来中国能源需求发展展望和面临的挑战 4. 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框架 一、中国能源发展趋势的分析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能源安全已成为各国制定能源政策的基础。能源外交已成为各国外交活动的重要领域。 1、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核能:铀 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二次能源 电力、热力、成品油、焦炭、氢能等 中国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 2、中国能源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1980-1996):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6.03亿吨标煤增至13.89亿吨标煤。 轻工业产能扩张,推动能源需求增长,国家通过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各种措施大力推 进节能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缓解短缺矛盾,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53以 下,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1997-2000):中国的经济仍保持在8-9%的增长速度,中国能源消费

量基本持平。这种状况既有经济改革与调整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抑制,又有统计数据不够准确的原因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在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长却强 劲反弹,并且出现了能源供需紧张的局面 2002年来能源的发展趋势 能源消费快速增长 石油消费和进口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电力供应短缺 3.近年来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一次能源消费 1990-2001 3.4% 2002-2005 14.5% ?石油消费 1990-2001 6.4% 2002-2005 6.6% ?电力消费 1990-2001 8.4% 2002-2005 14.7% 4.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 ?GDP的增长率 1990-2001 9.7% 2002-2005 9.6% ?GDP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 1990-2001 0.35 2002-2005 1.51 ?GDP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电力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 1990-2001 0.86 2002-2005 1.53 5.导致一次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因素 正经历重化工的发展过程 ?消费结构的变化 转移到汽车及住房 ?城市化

中国水资源现状和规划管理.

中国水资源现状和规划管理 12级资环 徐孝笑 1214021012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改革开放 30多年来,中国以占世界平均水平 60%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保障了国民经济 3倍 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增长;在连续 30年农业灌溉用水量零增长的情况下,扩大 有效灌溉面积 1.2亿亩,实现粮食增产 50%。中国以占全球 6%的淡水资源、 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 21%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 水利发展改革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这是中国对世界繁荣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但目前中国水资源问题仍然是限制 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 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与能力建设, 做好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仍然是政府的重点工程。 关键词:现状,节水,社会影响,管理制度,水生态文明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 960平方千米,江河湖泊众多,加之中国处在季风气候区域,受暖湿气团影响, 使得我国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有充分的水汽补充, 降水量充沛, 成为世界上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 我国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 27115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6190 平方千米, 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六位,但它面积辽阔,需要养育的人口众多,这就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较小, 居世界第 85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2100立方米, 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28%, 比人均耕地占比还要低 12个百分点;

我国曾经是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改善了水资源条件, 积极支持了社会经济发展, 但从全国范围看, 我国仍面临着三大水资源问题:一是防洪标准低, 洪涝灾害频繁, 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威胁巨大; 二是干旱缺水日益严重, 全国年平均缺水量 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农村有近 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三是水环境恶化。不少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像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76%,淮河流域也达到了 53%,海河流域更是超过了 100%,已接近或超过其承载能力,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水体污染严重, 2010年 38.6%的河长水质劣于三类, 2/3的湖泊富营养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 46%。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 我国的水问题将更加突出。总体看来, 造成我国水问题严峻形 势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 这与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有关。二是人为因素, 这与经济社会活动和人们不合理地开发有关。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 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灌溉面积的扩大, 使得水资源的需求量不可避免地迅猛增加。长期以来的水资源浪费, 过度开采, 废水排放等破坏了生态系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二、水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 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等水问题严重威胁了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其造成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紧缺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目前, 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北方地区, 水资源的开采量已接近或超过了当地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同时, 水资源短缺引又起农业用水紧张, 北方地区由于缺水而不得不缩小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次数, 只是粮食减产, 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2、水资源问题将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