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一页开卷

汽车理论一页开卷
汽车理论一页开卷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汽车的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

均行驶速度。汽车的动力性主要由汽车的最高车速U amax 、汽车的加速时间t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 max 三个指标来评价。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

车速。低挡超车加速能力更强。汽车的上坡能力是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 max 表示的。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 (方向与F 0相反)即是驱动汽车的外力,此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F t =Tt r T t =T tq i g i 0ηT 驱动力F t = T tq i g i 0ηT /r P e =T tq n/9550(转矩N ·m 功kw 转速r/min)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在等速行驶工况下P in =P e 故ηT =(P e - P T )/P e =1-P T /P e 传动系功率损失分为。汽车行驶速度与转速之间的关系:U a =0.377rn/i g i 0 U a (km/h) n(r/min) r(m) 滚动阻力F f 空气阻力F w 坡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度阻力F i 加速阻力F j 汽车行驶总阻力∑F =F f +F w +F i +F j 滚动阻力系数是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的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构造、材料、气压等有关。f=F p1/W 滚动阻力F f =Wf 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驱动汽车的力为地面切向反作用力F X2,它的数值为驱动力F t 减去驱动轮上的滚动阻力。子午线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比斜胶轮胎的低。转弯行驶时,轮胎发生侧偏现象,滚动阻力大幅增加。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力和摩擦阻力。压力阻力又分为4部分: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和诱导阻力。形状阻力占压力阻力的大部分,

与车身主体形状有很大关系。空气阻力F w =C D AU a 2/21.15 降低C D 值应遵循以下要点:1 车身前部 发动机盖应向下倾斜 2 整车 整个车身应向前

倾斜1°到2°。水平投影应为腰鼓形,后端稍稍收缩,前端呈半圆形。3 汽车后部 最好采用舱背式或直背式。后应有扰流板 4 车身底部 所有零部件应在车身下平面内且较平整,最好有平滑的盖板盖住底部。盖板从车身中部或由后轮以后向上稍稍升高。5 发动机冷却进风系统 仔细选择进风口与出风口的位置,应有高效率的冷却水箱、精心设计的内部风道。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表现为汽车坡度阻力,F i =Gsin α。当车轮半径r 减小时,Ua=0.377rn/i g i 0 Ua 减小,滚动阻力系数f 减小,Ft= T tq i g i 0ηT /r Ft 增大,所以F i =F t -F f -F w -F j , 所以F i 增大。坡度阻力与滚动阻力合称道路阻力,以F Ψ表示,即F Ψ=F f +F i =Gf+Gi Ψ=f+i Ψ称为道路阻力系数F Ψ=G Ψ 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就是加速阻力。汽车的质量分为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两部分。汽车的加速阻力:F j =δm du dt δ为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1,m (kg )du dt (m/s 2) δ=1+1m ?+ΣIw/r 2+I f i g 2i 02ηT /mr 2 汽车行驶方程式:T tq i g i 0ηT /r=Gf+C D AU 2a /21.15+Gi+δm du dt F t =F f +F w +F i +F j 一般汽车所谓的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克服F f +F w 后的余力全部用来(即等速)克服坡度阻力时能爬上的坡度。令(Ft-Fw)/G 为汽车的动力因数并以符号D 表示,D=Ψ+δdu/gdt 求最大爬坡度时du dt =0 所以D=Ψ=f+i tan αmax =i max 。汽车的动力性能不止受驱动力的制约,它还受到轮胎和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附着力F φ,在硬路面上它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F z 成正比,常写成F Xmax =F φ=F z φ, φ称为附着系数,它是由路面与轮胎决定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不能大于附着力,否则将发生驱动轮滑转现象,即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T t ?T f2r =F X2≤F z2φ 这就是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F X2F Z2≤φ,式中F X2F Z2称为后轮驱动汽车驱动轮的附着率C φ2,即C φ2≤φ 驱动轮的附着率是表明汽车附着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汽车驱动轮在不滑转工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所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汽车的附着力决定于附着系数以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前后轮地面法向发作用力是由静态轴荷的法向发作用力、动态分量、空气升力、滚动阻力偶矩产生的部分。降低空气升力的方法:车身前部压低,尾部肥厚向上的楔形造型,合适的保险杠下面的阻风板与后行李箱盖上的后扰流板。等效坡度q : 后轮驱动 C φ2=q/(a/L+?g q/L) q=(a/L)/( 1/φ-?g /L)) 前轮驱动 C φ1=q/(b/L-?g q/L) q=(b/L)/( 1/φ+?g /L) 由汽车的附着率曲线图a 可知,一挡加速时的最大C φ2为0.64,在φ=0.7的良好路面上汽车可以全力加速行驶。但从b 图中看出,在φ=0.7的路面上,该车1挡(节气门全开时)的爬坡能力是基本无法实现的。不过2挡的最大C φ2为0.45,相应的爬坡度达23%,远大于四级公路在山岭重丘区的最大纵向坡度9%。所以该车在良好路面上的附着能力是令人

满意的。通过改善车身形状,或者增加一些辅助的空气动力装置,可以降低空气升力系数,达到减小附着率以改

善操纵稳定性与动力性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调整汽车的总体布置,变动前后轴的轴荷来减小驱动轮的附着率。P e -1ηT (P f +P w )称为汽车的后备功率,汽车的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好。通常用液力变矩器的无因次特性来表征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无因次特性给出了变矩比K 、效率η及泵轮转矩系数λp 随速比i 变化的规律。在任何速

比下,泵轮转矩系数维持不变的液力变矩器称为“非透过性”的变矩器。“透过性”液力变矩器的优点:1对透

过性液力变矩器而言,汽车行驶阻力的变化或行驶速度的变化,在发动机节气门不变的条件下,也明显地影响到

发动机的转速,即泵轮转矩系数λp 不是常数值。2 透过性液力变矩器扩展了发动机运转的转速范围和相应的转矩范围,获得高的传动效率η。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或带有锁止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防止了高速区传动效率的降低而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作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用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来评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用一些典型的循环行驶试验工况来模拟汽车实际运行情况。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L/100km):Q s =P e b/1.02U a ρg 加速度的大小对燃油消耗量有很大的影响。Q s =CFb/ηT C 为常数,F 为行驶阻力,F=F f +F w 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b 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平;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发动机的负荷率与燃油消耗率成反比。起步加速过程中,从经济性角度要尽早换入高挡,从动力性角度要用足抵挡。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途径:一、使用方面 1 汽车在接近于低速的中等车速时燃油消耗量Q s 最低,高速时随车速增加而迅速增加。2 挡位选择 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挡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越低,燃油消耗率越高,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就越大;高挡的情况相反。3 挂车的应用 拖带挂车后节省燃油的原因有两个:1一是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 下降;另一个原因是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4 正确地保养与调整 二、汽车结构方面 1 缩减轿车总尺寸和减轻质量 2 发动机 发动机是对汽车燃油经济性最有影响的部件。提高发动机经济性的主要途径:1)提高现有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机械效率 2)扩大柴油发动机的应用范围 3)增压化 4)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3 传动系 适当增加传动系挡位4 汽车外形与轮胎 降低汽车的C D 值,使用子午线轮胎。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传动系的传动比。从保证汽车预期的最高车速来初步选择发动机应有的功率。汽车比功率是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比功率的常用单位为kW/t, 汽车比功率

=1000P e /m=fg U amax /3.6ηT +C D A U amax 3/76.14m ηT 货车主要考虑m ,汽车主要考虑U amax 。货车的比功率随其总质量的增大而逐步减少,最小传动

比的选择 i 0选择到汽车的最高车速相当于发动机最大功率点的车速时,最高车速是最大的. U amax / U P <1 动力性差,燃油经济性好。U amax / U P =1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都比较好。U amax / U P >1动力性好,燃油经济性差。最小传动比过小,发动机在重负荷在工作,加速性不好,出现噪声与振动。最小传动比过大,燃油经济性差,发动机高速运转噪声大。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确定最大传动比主要

考虑:最大爬坡度、附着率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 就动力性而言,挡位数越多,增加了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附

近高功率的机会,提高了汽车的加速与爬坡能力。就燃油经济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

区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油耗。所以增加挡位数会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挡位数间的比值不宜大于1.7

到1.8.按等比级数分配传动比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充分利用发动机提供的功率,提高汽车的动力性,便与主变速器

与副变速器的接合。i g1/i g2≥i g2/i g3≥……≥i gn?1/i gn 以循环工况油耗Q (L/100km )代表燃油经济性,以原地

起步加速时间代表动力性,做出不同参数匹配下的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该曲线大体上呈C 形,所以也叫C

曲线,C 曲线的包络线称为最佳燃油经济性-动力性曲线。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

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制动性是汽车主动安全的重要评价指标。制动性的三个评价指标: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s (路面条件、载荷条件、制动初速度决定)和制动减速度a b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制动效能是指在水平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最基本评价指标)。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称为抗热衰退性能。地面制动力越大,制动减速度越大,制动距离也越短,所以地面制动力对汽车制动性具有决定性影响。F Xb =T μ/r(T μ摩擦片与制动鼓或盘相对滑转时的摩擦力矩 N ·m)。地面制动力取决于两个摩擦副的摩擦力:一个是制动器内制动摩擦片与制动鼓或制动盘间的摩擦力,一个是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附着力。制动器的制动力仅由制动器结构参数决定,即取决于制动器的形式、结构尺寸、制动器摩擦副的摩擦因数以及车轮半径,并与制

动踏板力,即制动系液压或空气压成正比。车轮滚动时的地面制动力就等于制动器制动力。F Xb ≤F φ=F z φ 最大地面制动力F Xbmax =F z φ。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但同时又受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所以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滑动率: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比值s=(U w -r r0ωw ) ×100%/ U w 纯滚动时U w =r r0ωw 边滚边滑时U w >r r0ωw 拖滑时ωw =0 滑动率的数值说明了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列,滑动率越大,滑动成分多。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为制动力系数φb =F Xb /F z 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称为峰值附着系数φp ,一般出现在15%到20%。S=100%的制动力系数称为滑动附着系数φs 。侧向力系数为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滑动率越低,同一偏角条件下的侧向力系数φl 越大,即轮胎保持转向、防止侧滑的能力越大。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接触,这就是滑水现象。允许汽车前后轮同时抱死时:a bmax =φs g 若装有理想制动防抱装置来控制汽车的制动,制动减速度为:a bmax =φp g τ’+τ”称为驾驶员反应时间 τ2’+τ2”称为制动器的作用时间。制动全程包括驾驶员见到信号后做出行动反应、制动器起作用、持续制动和放松制动器四个阶段。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即附着力(或最大制动器制动力)以及起始制动车速、自重和载荷条件。制动器抗热衰退性能般用一系列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保持程度来衡量。热衰退性能与制动器摩擦副材料及制动器结构有关。盘式制动器的优点:盘式制动器其制动效能没有鼓式制动器大(一般盘式制动器常加装真空助力器以增大制动效能),但其稳定性好。高强度制动时,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虽有所下降,但对制动效能影响不大。同时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相比,反应时间短且不会因为热膨胀而增加制动间隙。一般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为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称为制动跑偏。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最危险的情况是在高速制动时发生后轴侧滑,此时汽车常发生不规则的急剧回转运动而失去控制。跑偏与侧滑的关系:严重的跑偏有时会引起后轴侧滑,易于发生侧滑的汽车也有加剧跑偏的趋势。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直线行驶制动时,虽然转动转向盘但汽车仍按直线方向行驶的现象。失去转向能力与后轴侧滑的关系:如果汽车不会后轴侧滑,前轮就可能失去转向能力;后轴侧滑,前轮仍有转向能力。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1)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2)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相互干涉)。左右车轮制动力之差用不相等度ΔF μr 。制动跑偏随着ΔF μr 的增加而增大:后轮未抱死,锁住方向盘,附着转角受到限制,跑偏程度只取决于系统间隙和弹性变形。制动跑偏实验曲线结论:1 在转向盘放开的情况下,跑偏远比方向盘固定的大。 2 后轴抱死同不抱死相比,在相同的不相等度下,跑偏加剧。3 随着时间的延长,跑偏加剧。制动跑偏取决于:不相等度、方向盘是否固定、后轮是否抱死。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轮转向能力丧失实验总结:1制动过程中,若是只有前轮抱死或者前轮先抱死拖滑,汽车基本上沿直线向前行驶(减速停车);汽车处于稳定状态,但丧失转向能力。2 若后轮比前轮提前一定时间先抱死拖滑,且车速超过某一数值时,汽车在轻微的侧向力作用下就会发生侧滑。路面越滑、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越长,后轴侧滑越剧烈。后轴侧滑是一种不稳定的危险的工况。前轮抱死时F j 的方向与前轴侧滑方向相反,F j 能阻止减小前轴侧滑,汽车处于稳定状态。后轮抱死时F j 与后轴侧滑方向一致,惯性力加剧后轴侧滑,后轴侧滑又加剧惯性力,汽车将急剧转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任何附着系数φ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力,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简称I 曲线。常用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的比例,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β=F μ1/F μ F μ2=B(F μ1)构成的直线称为β线。β线与I 曲线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为同步附着系数,所对应的制动减速度称为临界减速度。同步附着系数φ0=(L β-b )/?g 。f 线组是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r 线组是前轮没有抱死,后轮抱死时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当φ<φ0时,β线位于I 曲线的下方,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φ>φ0,β线位于I 曲线的上方,制动时总是后轮先抱死,因而容易使汽车发生后轴侧滑失去方向稳定性。φ=φ0时,制动时前后轮同时抱死,减速度=φ0g ,也是一种稳定的工况,但也失去转向能力。汽车以一定减速度制动时,除去制动强度z =φ0外,不发生车轮抱死所要求的(最小)路面附着系数总是大于其制动响度。利用附着系数越接近制动强度,地面的附着条件发挥得越充分,汽车的制动力分配的合理程度越高。制动效率:车轮不锁死的最大制动强度与车轮和地面间附着系数的比值。前轴制动效率:E f =z/φf =(b/L)/( β-φf ?g /L) 后轴制动效率:E r = z/φf =(a/L)/((1-β)+ φr ?g /L)由制动效率曲线可知,当φ=0.6时,空载时后轴制动效率约为0.67。这说明后轮不抱死时,汽车最多只能利用可供制动的附着力的67%,即其制动减速度不是0.6g 而只有0.6g ×0.67=0.402g 。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为了防止后轴抱死发生危险的侧滑,汽车制动系的实际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β线)应总是在理想的制动力分配线(I 曲线)下方;为了减少制动时前轮抱死而失去转向能力的机会,提高附着效率,β线应越靠近I 曲线越好。若按利用附着系数曲

线图来考虑,为了防止后轴抱死并提高制动效率,前轴利用附着系数曲线应总在45°对角线上方,即总在后轴利

用附着系数的上方,同时还应靠近图中的对角线(φ=z )。在汽车连续下长坡行驶时,吸收势能维持较慢车速安全

行驶的制动工作应由辅助制动系统来承担。有缓速器时的制动力还应该加上缓速器或者发动机制动所带来的制动力

F μr =F μ2+F r =(1-β) F μ1+F r ABS 的作用:

在制动过程中防止车轮被制动抱死,提高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缩短制动距离的安全装置。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高速车辆的生命线)是指在驾驶者不

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

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用汽车曲线行驶的时域响应与频域响应,以它们来表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能。转向盘输入有两种形式:角位移输入,简称角输入;力矩输入,简称力输入。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

响应及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就是表征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转向盘角位移输入下的时域响应。回正性是一

种转向盘力输入下的时域响应。汽车的时域响应可分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稳态响应和随时间变化的瞬态响应。汽车稳

态转向特性分为三种:不足转向,中性转向和过多转向。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一

般汽车不应具有过多转向特性,也不应具有中性转向特性,因为中性转向特性在使用条件变动时,有可能转变为

过多转向特性。瞬态响应包括: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响应品质问题。汽车(多自由度动力学系统)的时域响应把汽

车作为开路控制系统,人汽车系统是一个闭路系统。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转向盘角

阶跃输入试验、转向盘角脉冲输入试验、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轮胎侧偏特性主要指:侧偏力、回正

力矩与侧偏角间的关系。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F Y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cc,

这就是车轮的侧偏现象。F Y -α曲线在α=0处的斜率称为侧偏刚度,侧偏刚度为负值。F Y =k α 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1 采用高宽比小的宽轮胎是提高侧偏刚度的主要措施。2 侧偏刚度随垂直载荷的增加而加大;但垂直载荷过大时,轮胎与地面接触区的压力变得极不均匀,使轮胎侧偏刚度反而有所减小。3 随着气压的增加,侧偏刚度增大;但气压过高后刚度不再变化。4 F X 越大,F Y 越小。回正力矩T Z 随垂直载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也称转向灵敏度。以符号ωr δ)s 表示。ωr δ?= 荷的增加而增大。=(u/L)/(1+K u 2)式中K=m/L 2(a/k 2-b/k 1) ,K 为稳定性因数,其单位为s 2/m 2,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中性转向:K=0 横摆角速度增益ωr δ?=u/L 不足转向:K >0,特征车速u c?=√1K ?。K 值越大,横摆角速度增益曲线越低,不足转向量越大。过多转向:K <0 临界车速u cr =√?1K ? K 值越小(即K 的绝对值越大),过多转向量越大。用静态储备系数S.M.来表征汽车稳态响应。使汽车前后轮产生同一侧偏角的侧向力作用点称为中性转向点。静态储备系数就是中性转向点至前轴距离a ’和汽车质心至前轴距离a 之差(a ’-a )与轴距L 之比值。S.M.=( a ’-a )/L=k 2/(k 1+k 2)-a/L 当中性转向点与质心重合时,S.M.=0,在质心位置上作用的侧向力引起前后轮的侧向角相等,汽车具有中性转向。当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前时,a ’>a ,S.M 为正值。在质心位置上作用的侧向力引起的前轮侧偏角α1大于后轮侧偏角α2,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当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后时,a ’< a ,S.M 为负值。在质心位置上作用的侧向力引起的前轮侧偏角α1小于后轮侧偏角α2,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特性。

汽车设计期末考试试卷

汽车设计期末考试试卷(开卷)【附答案】 一、(本题8分)欲设计一辆用于长途运输的20t重型载货汽车,相关参数如下: 整车尺寸(长×宽×高)11976mm×2065mm×3390mm 额定载质量20000kg 整备质量12000kg 公路行驶最高车速90km/h (1)若取传动效率为0.849,滚动阻力系数为0.012,空气阻力系数为0.9,现有三种发动机,额定功率分别为150kw、200kw、250kw,选择哪种发动机较为合适? (2)该汽车采用怎样的布置形式较为合理? 二、(本题18分)欲为一辆乘用车设计一膜片弹簧离合器,相关参数如下: 驱动形式4×2前轮 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对应转速150N·m/4000rpm 发动机的最大转速6000rpm 整备质量1060kg 最高车速180km/h 膜片弹簧的工作压力6000N (1)已知部分摩擦片的面片尺寸如下表所示,选用哪种较为合适?

(2)试校核所选用摩擦片的后备系数(取摩擦系数为0.27)、单位压力(摩擦片的材料为粉末冶金,取许用压力为0.5MPa )和最大圆周速度是否满足要求? (3)绘制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弹性特性曲线,指出实现该弹性特性曲线的尺寸要求,并简述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破坏形式? 三、(本题13分)如下图所示为一变速器的结构简图: (1)试分析该变速器的结构特点,并给出各档位的传动路线? (2)该变速器所采用的锁环同步器的相关参数为:摩擦锥面的平均半径为30mm ,锁止面平均半径为35mm ,摩擦锥面半锥角为7°,试确定锁止锥面锁止角的取值范围? 四、(本题12分)某货车,采用多万向节传动如下图,其中:1α =1.5° ,2α=3.5°,3α=4.5°,传动轴的最高转速为3000r/min (1)一般设计时应使当量夹角不大于3°,另外,对多万向节传动输出轴的角加速度幅值2 12ωαe 大小加以限制,对于轿车,212ωαe ≤350rad /s 2;对于货车,212ωαe ≤600rad /s 2,试校核图示的万向节布置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如何在不改变各轴夹角的情况下改动使其满足要求?

设备故障诊断一页纸开卷考试

1.1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第一部分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测仪表获取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即信号采集。第二部分是对能够反映故障状态的特征参数和信息进行识别,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诊断出设备存在 的故障类型、故障部分、故障程度和产生故障的原因,这部分内容称为故障诊断。第三部分称为诊断决策,根据诊断结论,采取控制、治理和预防措施。1.2 请简述开展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意义。答:1、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①采 用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从而避免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②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减少维修费用,降低维修成本。2、研究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故障诊断涉及多 方面的科学知识,诊断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推动其他边缘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发展。 2.1 信号特征的时域提取方法包括哪些?答:信号特征的时域提取方法包括平均值、均方根值、有效值、峰值、峰值指标、脉冲指标、裕度指标、 偏度指标(或歪度指标、偏斜度指标)、峭度指标。这些指标在故障诊断中不能孤立地看,需要相互印证。同时,还要注意和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根据趋势曲线作出判别。2.2时域信号统计指标和频谱图在机械故障诊断系统中的作用分 别是什么?答:时域信号统计指标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判定机械设备是否有故障(故障隐患)、程度如何、发展趋势怎样等这类维修指导性工作。信号特征在时域中的统计指标有两类:单值函数类和分布函数类。单值函数类统计指标以简 单的1 个数值来实现判定要求,因而成为机械故障诊断系统中时域信号特征的主要指标。它们是:平均值、均方根值(有效值)、峰值指标、脉冲指标、裕度指标、歪度指标、峭度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均方根值,它是判定是否存在故 障的重要指标。其它指标用于回答程度如何。这些指标的时间历程曲线用于回答发展趋势怎样。频谱图在机械故障诊断系统中用于回答故障的部位、类型、程度等问题。振动参数有三项:频率、幅值、初相位。相位差与各部件之间的运 动关系相关,频率与该部件的运动规律相关,振幅与该部件的运动平稳性相关。当机械状态劣化时,首先表现的是运动平稳性变坏,由此造成振动幅值的增大。关注频率与振动幅值的变化是机械故障分析工作的指导原则。2.3 在观察频 谱图作故障诊断分析时,应注意哪些要点?答:1、注意那些幅值比过去有显著变化的谱线,分析它的频率对应着哪一个部件的特征频率。2、观察那些幅值较大的谱线(它们是机械设备振动的主要因素),关注这些谱线的频率所对应的 运动零部件。3、注意与转频有固定比值关系的谱线(它们是与机械运动状态有关的状态信息),注意它们之中是否存在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变化的谱线。2.4频率细化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请简述频谱细化的过程。答:频率细化分析的 基本思想是利用频移定理,对被分析信号进行复调制,再重新采样作傅里叶变换,可得到更高的频率分辨率。主要计算步骤如下。1、选用采样频率ωs=2π/?t 进行采样,得到N 点离散序列{x n }.假设需要细化的频带是中心频率为的一个窄 带,这里的分别是以和分别以为中心频率的窄带的左、右端点频率。2.用一个复序列.3、对{} 进行低通滤波得到离散复序列{gn }。4、对{ gn }进行重新采样,得到离散复序列{rn}。5、对重抽样后的复序列{rn}进行复数FFT 变换,即可得 到细化后中心频率为带宽为ω2 –ω1 的细化谱。2.5轴心轨迹图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如何绘制轴心轨迹图?答:轴心轨迹图常用于分析机械转子系统状态信息。轴心运动轨迹是指轴颈中心相对于轴承座在轴线垂直平面内的运动轨迹, 简称为轴心轨迹。轴心轨迹是一平面曲线,与幅频或相频特性曲线比较,它更加直观地反映了转轴的运动情况。轴心轨迹的测量,是将两个涡流传感器安装在转轴同一截面上,彼此互成90°(因为轴心轨迹图中的x 、y 坐标是垂直的), 两路信号必须同步采样。轴心轨迹实际上是由 x 、y 方向上的位移振动信号合成的李莎茹图形,因此,如果直接把某一时刻x 、y 方向上的位移信号直接描绘在x 、y 坐标轴上,这一点就是该时刻轴心的位置,将不同时刻的轴心位置点连 接起来,就形成了轴心轨迹图。将x 、y 两个传感器所测的数值看作是轴心轨迹在x 、y 两个方向的投影,去掉其中的直流分量(平均值——代表传感器与轴颈表面的间隙),再按照(x,y)坐标值进行绘制。2.6什么是二维全息谱?全息谱 和轴心轨迹图有什么联系?振动信号的特征是通过全息谱的什么来反映的?答:将转子测量截面上水平和垂直两方向的振动信号作傅里叶变换,从中提取各主要频率分量的频率、幅值和相位。然后按照各主要频率分量分别进行合成,并 将合成结果按频率顺序排列在一张谱图上,就得到了二维全息谱。二维全息谱就是在一个平面坐标上表示出转子振动时各个频率分量下的轴心轨迹。谱图的横坐标为转子振动的阶比(即频率),对转子截面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信号作 FFT 谱分析,对应地提取出各主要阶比频率的幅值和相位,再将各个频率成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幅值和相位进行融合,得到各频率分量对应的轨迹图形,将这些轨迹图依次放置在横坐标的相应位置上,就形成了二维全息谱。二维全息 谱包含了转子测量面处的频率、幅值和相位的全部信息。一般情况下,二维全息谱是偏心率不等的椭圆,椭圆的偏心率和长轴方向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该频率成分的振动特点。2.7倒频谱和一般的功率谱相比有什么优点?答:倒频谱有以 下优点:1、倒频谱是频域函数的傅里叶逆变换,对功率谱函数取对数的目的,是使变换后的信号能量格外集中,突出幅值比较小的信号的周期,可以有效地提取和识别频谱上的周期成分,便于对原信号的识别.2、利用倒频谱分析方法可 解卷积,易于分离源信号和传递系统,利于对原信号的识别。3、倒频谱受传输途径的影响很小,便于排除因传感器安装位置的不同而带来的影响。2.8 Hilbert 变换有什么特点?简述Hilbert 变换实现解调的原理。答:Hilbert 变换有 以下特点:1、希尔伯特变换是从时域到时域的变换,它是在时域内进行的,不同于在时域和频域间进行转换的傅里叶变换。2、希尔伯特变换的结果是将原信号的相位平移了90°(负频率作+90°相移,正频率作-90°相移),所以这种 变换又称为90°移相滤波器或垂直滤波器。3、希尔伯特变换只影响原信号的相位,不会影响到原来信号的幅值。4、希尔伯特变换前后,原信号的能量不会由于相位的移动发生变化。5、由于变换只是将原信号作了90°相移,原信号与它 的希尔伯特变换构成正交副。Hilbert 变换解调原理:设一窄带调制信号其中a(t) 是缓慢变化的调制信号。令是信号x(t)的瞬时频率。设x(t)的希尔伯特变换为。则它的解析信号为:解析信号的模或信号的包络为 3.1转子产生不平衡 振动的机理是什么?不平衡故障的主要振动特征是什么?答:旋转机械的转子由于受材料的质量分布、加工误差、装配因素以及运行中的冲蚀和沉积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质量中心与旋转中心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心距。偏心矩较大时,静 态下,所产生的偏心力矩大于摩擦力矩,表现为某一点始终回转到水平放置的转子下部(其偏心力矩小于摩擦力矩的区域内),称之为静不平衡。当偏心距较小时,不会表现出静不平衡的特征。在转子旋转时,偏心距会使转子产生一个 与转动频率同步的离心力矢量,离心力 F =me ω2从而激发转子的振动,这种现象称之为动不平衡。静不平衡的转子,由于偏心距 e 较大,会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动不平衡振动。当发生不平衡振动时,其故障特征主要表现如下:1、时域波 形为近似的等幅正弦波。2、轴心轨迹为比较稳定的圆或椭圆。3、频谱图上转子转速频率对应的振幅具有突出的峰值。4、在三维全息图中,转频的振幅椭圆较大,其它成份较小。5、转子的进动方向为同步正进动。6、转子振幅对转速变 化很敏感,转速下降,振幅将明显下降。7、除了悬臂转子之外,对于普通两端支承的转子,不平衡在轴向上的振幅一般不明显。8、振幅随转速变化明显些。3.2转子轴系不对中故障可分为哪几类?其主要故障特征有哪?答:轴系不对 中可分为三种:平行不对中、交叉不对中、组合不对中。主要故障特征如下:1、不对中所出现的最大振动往往表现在紧靠联轴节两端的轴承上。2、轴承的振动幅值随转子负荷的增大而增高。3、平行不对中主要引起径向振动,角度不对 中主要引起轴向振动。4、不对中使刚性联轴节两侧的转子振动产生相位差。5、对于刚性联轴节,平行不对中易激起2 倍转速频率的径向振动,同时也存在工频(转速频率)和多倍频的振动成分。角度不对中易激起工频轴向振动,同时 也存在多倍频振动。6、转子之间的不对中,由于在轴承不对中方向上产生了一个预加载荷,轴颈运动的轴心轨迹形状为椭圆形。随着预加载荷的增大,轴心轨迹形状将变为香蕉形、“8”字形或外圈中产生一个内圈等形状。7、在全息图 中2、4 倍频椭圆较扁,并且两者的长轴近似垂直。3.3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形成机理是什么?油膜振荡的故障特征有哪些?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有什么区别?答:涡动就是转子轴颈在轴承内作高速旋转的同时,还环绕某一平衡中心作 公转运动。轴颈在轴承中作偏心旋转时,形成进口断面大于出口断面的油楔。油液进入油楔后压力升高,如果轴颈表面线速度很高而载荷又很小,则轴颈高速旋转,使油楔中间隙大的地方带入的油量大于从间隙小的地方带出的油量,由 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多余的油就要把轴颈推向前进,形成了与轴旋转方向相同的涡动运动,涡动速度就是油楔本身的前进速度。如果转子轴颈主要是油膜力的激励作用引起涡动,则轴颈的涡动角速度近似为转速的1/2,所以称为半速涡 动。油膜激励引起的半速涡动是正向涡动运动。在半速涡动刚出现的初期阶段,由于油膜具有非线性特性(即轴颈涡动幅度增加时,油膜的刚度和阻尼较线性关系增加得更快),抑制了转子的涡动幅度,使轴心轨迹为一稳定的封闭图形, 转子仍能平稳地工作。随着转速的升高,半速涡动成分的幅值逐渐增大。直至转速升高到第一临界转速的两倍附近时,涡动频率与转子一阶自振频率相重合,转子轴承系统将发生激烈的油膜共振,这种共振涡动就称为油膜振荡,振荡频 率为转子系统的一阶自振频率。如果继续升高转速,振动并不减弱,而且振动频率基本上不再随转速而升高。轴承发生油膜振荡的故障特征主要表现如下:1、油膜振荡是一种自激振动,维持振动的能量是由轴本身在旋转中产生的,它不 受外部激励力的影响。所以,一旦发生大振幅的油膜振荡后,如果继续升高转速,振幅也不会下降,而且振动频率始终为转子的一阶自振频率,转子的挠曲振型也为一阶振型,与升高后的转速不发生关系。2、高速轻载转子,发生油膜振 荡的转速总是高于转子系统的一阶临界转速2 倍以上。发生油膜振荡以后的转子主振动频率也就固定不变。3、油膜振荡是一种非线性的油膜共振,激烈的振动会激发起油膜振荡频率Ω和转速频率ω的多倍频成分以及这两个主振频率Ω和 ω的和差组合频率成分,即m ω±n Ω(m 、n 为正整数)。4、发生油膜振荡时,轴心轨迹形状紊乱、发散,很多不规则的轨迹线叠加成花瓣形状。5、发生油膜振荡时,由于转子发生激烈的自激振动,引起轴承油膜破裂,因而会同时发生 轴颈和轴瓦的碰撞摩擦,时而发生巨大的吼叫声。轴承中的油膜共振与摩擦涡动联合作用引起的转子大振动,会给轴承和迷宫密封带来严重损伤。6、转子转速一旦进入油膜共振区,升高转速,振荡频率不变,振幅并不下降。但是降低转 速,振动也并不马上消失,油膜振荡消失的转速要低于它的起始转速,具有惯性效应。7、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在全息谱上的故障特征是在分倍频区内偏心率很小的椭圆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区别如下:1、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发生条 件①只发生在使用压力油润滑的滑动轴承上,在半润滑轴承上不发生。②油膜振荡只发生在转速高于临界转速的设备上。2、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信号特征①油膜涡动的振动频率随转速变化,与转速频率的关系为fn = (0.43 ~ 0.48) f 。②油膜振荡的振动频率在临界转速所对应的固有频率附近,不随转速变化。③两者的振动随油温变化明显。3、油膜涡动与油膜振荡的振动特点①油膜涡动的轴心轨迹是由基频与半速涡动频率叠加成的双椭圆,较稳定。②油膜振荡是自激 振荡,维持振动的能量是转轴在旋转中供应的,具有惯性效应。由于有失稳趋势,导致摩擦与碰撞,因此轴心轨迹不规则,波形幅度不稳定,相位突变。3.4转子发生碰摩故障时的振动特征有哪些?答:1、转子碰摩后发生转速波动,发生短暂时间的转子扭转振动。2、发生局部碰摩时,接触力和转子运动之间为非线性关系,使转子产生分数次谐波和高次谐波振动响应。频谱上除转子工频外,还存在非常丰富的高次谐波成分。3、转子的进动方向由正向进动变为反向进 动。4、较轻的局部碰摩,轴心轨迹出现小圆环内圈。随着碰摩程度的增加,内圈小圆环数增多,且形状变化不定。当发生整周摩擦时,轴心轨迹形状像花瓣形。在重摩擦转子中,往往出现0.5ω的频率成分,其轴心轨迹形状为“8”字形。 3.5旋转失速的故障特征有哪些?喘振与旋转失速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答:旋转失速基本特征如下:1、失速区内因为压力变化剧烈,会引起叶轮出口和管道内的压力脉动,发生机器和管道振动。2、旋转失速产生的振动基本频率,叶 轮失速在0.5~0.8 倍转速频率范围内,扩压器失速在0.1~0.25倍转速频率范围内。在振动频率上既不同于低频喘振,又不同于较高频率的不稳定进口涡流。3、压缩机进入旋转失速范围以后,虽然存在压力脉动,但是机器的流量基本上 是稳定的,不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动。4、旋转失速引起的振动,在强度上比喘振要小,但比不稳定进口涡流要大得多。喘振和旋转失速主要区别如下:1、旋转失速的气体流动是非轴对称的,叶道中的一个或数个失速团沿叶栅圆周方向 传播,因此气流脉动是沿着压缩机叶轮圆周方向产生的。而喘振时的气流脉动是沿着机器的轴向方向形成,虽然脉动幅度很大,但是气流基本呈轴对称分布。2、旋转失速时,压缩机叶轮或扩压器周向各流道的气体流量随时间而脉动变化, 但是通过压缩机总的平均流量是不变的。而喘振时机器总的平均流量却是随时间而变化的。3、旋转失速的气流脉动频率、振幅主要与压缩机本身的叶栅几何参数及转速有关,而与压缩机管网容积的大小无关。但是喘振的频率、振幅却与 管网容积大小密切相关,管网容积越大,喘振频率越低,振幅越大,深度喘振会往往引起转子或叶片零部件的损坏。4、旋转失速频率比喘振频率高得多,但是机器内的压力脉动幅度则喘振远大于旋转失速。5、旋转失速是属于压缩机本 身工作不稳定的一种气动现象。而喘振不单独是机器本身问题,还与整个管网系统联系在一起,是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问题。6、从全息谱上看,旋转失速严重时,低频分量会不断加大,其幅值会远远超过转频分量,成为机组的主要振源。 这时,经常会伴随有喘振出现。因此,可以认为旋转失速是喘振的前兆。3.6旋转机械常见的故障有哪些?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是指什么?如何判断其稳定性?答:常见的故障有转子的不平衡、转子与联轴器的不对中、转轴弯曲、转 轴横向裂纹、连接松动、碰摩、喘振等。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是指转子在受到某种小干扰扰动后能否随时间的推移而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也就是说扰动响应能否随时间增加而消失。如果响应时间随时间增加而消失,则转子系统是稳 定的,反之则不稳定 4.1常见的齿轮失效形式有哪些?答:根据齿轮损伤的形貌和损伤过程或机理,故障的形式通常分为齿的断裂、齿面疲劳(点蚀、剥落、龟裂)、齿面磨损、齿面划痕等四类。4.2齿轮的特征频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齿轮的特征频率主要有两个,一是啮合频率及其谐波频率,二是边频带频率。1、当转轴中心固定的齿轮,其一阶啮合频率为:fm =f1 z1=f2 z2式中,f1 ,f2 ——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频率; z1,z2 ——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2、边频带 的频率为:fm f (n=1,2,3……)其中, fr 为齿轮轴的旋转频率。4.3描述调制现象和边 频带产生的原因。答:齿轮中各种故障在运行中具体反映为一个传动误差问题。传动误差大,则齿轮在传动中发生忽快忽慢的转动,并且加剧在进入 和脱离啮合时的碰撞,产生较高的振动峰值,形成短暂时间的幅值变化和相位变化。可把齿轮的啮合频率及其各次谐波看作一个高频振荡的载波信号,把那些周期性出现的故障信号看作调制信号。不同故障会产生不同的调制形式,那些 能引起幅值变化的产生幅值调制,能引起频率或相位变化的产生频率调制。幅值调制是由于传动系统转矩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例如齿面上载荷波动、齿距的周期性变化、轮齿负载的灵敏度不同、齿轮基圆或节圆足以与旋转中心之间的 偏心等因素,均可产生扭矩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因素反映在轮齿上是周期性的啮合力变化,时而加载,时而卸载,形成幅值调制。此外,轮齿表面的局部性缺陷(如裂纹、断齿、剥落等)和均布性缺陷(如点蚀、划痕等)也会产生幅值 调制效应。经幅值调制后的信号中,除了原有的啮合频率fm 之外,还增加了一对啮合频率与旋转频率的和频(fm +fr )与差频(fm –fr )。在频率域上,它们是以fm 为中心,以fr 为间隔距离,以幅值为对称地分布于fm 的两侧,称为边频带, 简称边带。齿轮的转速波动、因加工中分度误差而导致齿距不均匀、轮齿产生周期性的周节误差、齿轮轴偏心引起啮合速率的变化、周期性转矩(负荷)变化引起的速度变化等因素均可引起频率调制现象。还有齿面压力波动,在产生调 幅现象的同时,也会造成扭矩波动,导致角速度变化而形成频率调制。在频谱图上以载波频率fm 为中心,以调制频率fr 为间隔,形成对称分布的无限多对调制边频带。边频带是齿轮振动的一种特征频率,啮合的异常状况反映到边频带,会 造成边频带的分布和形态都发生改变,边频带包含了齿轮故障的丰富信息。4.4 边频带分析一般从哪两个方面进行?答:边频带出现的机理是齿轮啮合频率m f 的振动受到了齿轮旋转频率r f 的调制而产生,边频带的形状和分布包含了 丰富的齿面状况信息。一般从两方面进行边频带分析:一是利用边频带的频率对称性,找出fm ±nfr(n =1,2,3…)的频率关系,确定是否为一组边频带。如果是边频带,则可知道啮合频率fm 频率 fr 。二是比较各次测量中边频带振幅的变化 趋势。当边频间隔为旋转频率fr 时,可能为齿轮偏心、齿距的缓慢的周期变化及载荷的周期波动等缺陷存在,齿轮每旋转一周,这些缺陷就重复作用一次,即这些缺陷的重复频率与该齿轮的旋转频率相一致。旋转频率fr 指示出问题齿轮所 在的轴。齿轮的点蚀等均布性故障会在频谱上形成边频带,但其边频阶数少而集中在啮合频率及其谐频的两侧。齿轮的剥落、齿根裂纹及部分断齿等局部性故障产生的边频带阶数多而谱线分散。5.1 滚动轴承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分别简要介绍失效原因。答:轴承转速小于 1r/min 时,轴承的损坏形式主要是塑性变形。转速大于 10r/min 时,轴承的损伤形式主要如下:1、疲劳剥落(点蚀)滚动体在滚道上由于反复承受载荷,工作到一定时间后,首先在接触表 面一定深度处形成裂纹(该处的切应力最大),然后逐渐发展到接触表面,使表面层金属呈片状剥落下来,形成剥落凹坑,这种现象称为疲劳剥落。疲劳剥落使轴承在工作时发生冲击性振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疲劳剥落是轴承失效的 主要原因。2、磨损或擦伤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外界污物的侵入,是轴承工作面产生磨损的直接原因。润滑不良,装配不正确,均会加剧磨损或擦伤。3、锈蚀和电蚀锈蚀是由于空气中或外界的水分带入轴承中,或者机器 在腐蚀性介质中工作,轴承密封不严,从而引起化学腐蚀。锈蚀产生的锈斑使轴承工作表面产生早期剥落,而端面生锈则会引起保持架磨损。电蚀主要是转子带电,在一定条件下,电流击穿油膜产生电火花放电,使轴承工作表面形成密 集的电流凹坑。4、断裂轴承零件的裂纹和断裂是最危险的一种损坏形式,这主要是由于轴承超负荷运行、金属材料有缺陷和热处理不良所引起的。转速过高,润滑不良,轴承在轴上压配过盈量太大以及过大的热应力会引起裂纹和断裂。 除上述故障形式之外,还有装配不当、机械冲击和反复换向等原因会引起保持架的摩擦和断裂。保持架与内、外圈摩擦,发出噪声和振动,严重时卡死滚动体,滚动体在滚道上以滑动代替滚动,结果是摩擦发热,温度迅速升高,烧毁轴 承。此外,润滑剂不足,高速、高温、重载,将导致接触表面的胶合和回火变形。5.2滚动轴承运行时为什么会产生振动?答:引起滚动轴承振动和噪声的原因,除了外部激励因素(如转子的不平衡、不对中、流体激励、结构共振等传 动传递)之外,属于轴承本身内部原因产生的振动可分为如下三类:1、由于轴承结构本身引起的振动①滚动体通过载荷方向产生的振动;②套圈(内圈和外圈)的固有振动;③轴承弹性特性引起的振动。2、由于轴承形状和精度问题引 起的振动①套圈、滚道和滚动体波纹度引起的振动;②滚动体大小不均匀和内、外圈偏心引起的振动。3、由于轴承使用不当或装配不正确引起的振动①滚道接触表面局部性缺陷引起的振动②润滑不良,由摩擦引起的振动;③装配不正确, 轴颈偏斜产生的振动。5.3滚动轴承有哪些特征频率?其计算公式是什么?假设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在轴承座上,只有内圈随轴一起以频率f 旋转,并作如下假设:①滚动体与滚道之间无滑动接触;②每个滚动体直径相同,且均匀分布 在内外滚道之间;③径向、轴向受载荷时各部分无变形。受轴向力时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有下面的几种。各参数含义如下图所示,其中d 为滚动体的直径,Di 内环滚道的直径,Do 为外圈滚道的直径,Dm 轴承滚道直径。1、内圈旋转频率fn (轴 的转频): 2、内圈有缺陷时的故障特征频率:3、外圈有缺陷时的故障特征频率:4、滚珠有缺陷时的故障特征频率(注意这是只碰外圈(或内圈)一次的频率,如果每转一圈分别碰外圈和内圈各一次的话,则频率应该加倍):5、保持 架碰外圈时的故障特征频率: 6、保持架碰内圈时的故障特征频率: 式中,z 为滚动体的个数,β为压力角,n 为转轴的转速(r/min )。5.4 简述共振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作用。答:共振解调法也称包络检波频谱分析法,是目前滚 动轴承故障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原理:利用轴承故障所激发的轴承元件固有频率的振动信号,经加速度传感器的共振放大,带通滤波及包络检波等信号处理,保留检波后的波形,再用频谱分析法找出故障信号的特征频率,以确定 轴承的故障元件。其过程可概括为共振响应、包络解调、频谱分析3个步骤。作用:信号经过共振放大和包络检波处理后,与原始脉冲波比较,振幅得到放大,波形在时域上得到展宽,不再是一个包含频率无线多的尖脉冲。而且包络波的 低阶频率成分所具有的能量较原始脉冲波的低阶频率成分的能量有了极大增强,所以最终获得的故障信号信噪比,比原始信号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其作用主要是提高低频故障信号的信噪比,便于识别和判断轴承故障。6.1为什么通过油 样分析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答:液压油和润滑油是机械设备广泛应用的两类工作油,机器运行时,在油液中携带有大量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特别是润滑油,各摩擦副的磨损碎屑都将落入其中,并随之一起流动。这样,通过 对润滑油的采样和分析处理,就能取得设备各摩擦副的磨损状况信息,从而对设备所处工作状态作出科学的判断。通过油样分析,能取得如下几方面的信息:1、磨屑的浓度和颗粒大小反映了机器磨损的严重程度。2、磨屑的大小和形貌 反映了磨屑产生的原因,即磨损发生的机理。3、磨屑的成分反映了磨屑产生的部位,亦即零件磨损的部位。将以上三方面的信息综合起来,即可对零件摩擦副的工作状态作出比较合乎实际的判断。6.2光谱分析和铁谱分析的原理分别是 什么?试讨论这两种分析技术的优缺点。答:油样的光谱分析又称SOA 法,就是利用油样中含有金属元素的原子在高压放电或高温火焰燃烧时,原子核外的电子吸收能量从低能级轨道跃迁到较高能级的轨道,但是这样的原子能量状态是不 稳定的,电子会自动地从高能级轨道跃迁回原来能级轨道,与此同时,以发射光子的形式把吸收的能量辐射出去。不同元素的原子放出光的波长不同,称为特征波长。经过棱镜或光栅分光系统,将辐射线按一定波长顺序排列,所得到的 谱图称为光谱。测量各特征波长的谱线和强度,就可检测到该种元素存在与否及其含量多少,推断出产生这些元素的磨损发生部位及其严重程度,并依此对相应的零部件工作状态作出判断。铁谱分析方法是利用经过稀释的油液通过一块 具有高磁场梯度的玻璃片或玻璃管,将润滑油中所含的磨粒或碎屑,按其粒度大小有序地分离开来,经过光学显微观察和光密度讲计数,可对磨屑的来源、产生的原因以及零部件磨损的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及时作出机器零部件 的故障预报。铁谱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和较宽的磨屑尺寸检测范围,可同时给出磨损机理、磨损部位以及磨损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光谱分析可以了解润滑油中金属含量,但不能分析金属颗粒的形状、磨损类型。铁谱分析可以了解磨 损颗粒形状和类型,但不能准确掌握磨损金属含量。光谱分析法对分析油液中有色金属磨损产物比较适用,而铁谱技术对非铁磁性磨损颗粒的检测效果欠佳,不能对有色合金摩擦副实施有效监测。因此,两者可互为补充,互为参考。两 者结合,既可定性又可定量地分析润滑油中的金属含量,而且有利于分析金属颗粒的来源。6.3声发射检测机械设备故障的原理是什么?通常可用声发射技术检测哪些故障?答:由于物体发射出来的每一个声音信号,都包含着反映物体 内部缺陷性质和状态变化的信息,因此,利用检测装置接收物体的发声信号,经过处理、分析和研究,可推断出材料内部的状态变化和物体的结构变化。声发射技术检测的故障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类:1、各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的泄漏 检测。2、楼房、桥梁、隧道、大坝等水泥结构的裂纹开裂和扩展的连续监视。3、各种材料和结构的裂纹探测、结构完整性检测. --in UESTC

汽车理论试卷4

1、当汽车车身振动时,如车身固有频率增大,则( )。 A 车身加速度增大 B 车身加速度减少 C 悬架动挠度增大 D 悬架动挠度减少 2、判断:汽车车身部分振动固有频率大于车轮部分振动固有频率。( )。 A 负 B 正 C 正或负 3、当车辆轮胎侧偏角满足21αα 时,其转向为( )。 A understeer B neutral steer C oversteer 4、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车身右倾时,其车轮倾斜方向为( )。 A 向左 B 向右 C 不倾斜 5、已知某汽车总质量1950kg ,轴距3m ,前轴荷51.5%,后轴荷48.5%,前后为单胎,前胎侧偏刚度-46911N/rad ,后胎侧偏刚度为-37523N/rad ,试确定该车稳态转向的性质及其特征或者临界车速。 6、中性转向点 7、轮胎侧偏刚度随扁平率的增大而(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8、某轿车在向左转弯行驶时,其前轮的车轮中心平面向左倾斜。( ) 9、轮胎的侧偏现象 10、汽车的转向灵敏度 11、对于双单横臂独立悬架,如汽车左转弯行驶,则车轮向右侧倾斜。( ) 12、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有哪三种类型?各具有什么特点?对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要求如何?为保证该转向特性可采用哪些措施?并说明其道理。 13、某四轮汽车,每个车轮为单胎,每个轮胎的侧偏刚度均为800N/deg ,该车总质量为2000kg ,轴距3m ,该车后轴负荷有三种不同的分配方案,分别为其车总重的40%、50%、60%。1.请分析三种不同方案的汽车稳态转向特性?2.求其

特征车速和临界车速?3.要使汽车后轴负荷为60%汽车总重时具有良好的转向特性,可采取什么措施?并分析说明其道理? 14、通常轿车的前部装有横向稳定杆,请说明装用此杆的作用是什么?并分析说明其道理? 15、某汽车的转向特性为不足转向,当前轮气压下降时,汽车的转向特性没有什么变化。() 16、某汽车在环形跑道上行驶,环形跑道的半径为800m,侧向坡度为15°,侧向附着系数为0.7,请分析计算该车在该环形跑道上行驶时,不发生侧向滑动的极限车速为多少?(需写出分析推证过程) 17、对单横臂独立悬架,在小侧向加速度时,如汽车右转弯行驶,则车轮向右倾斜。() 18、某轿车总重1820kg,汽车前轴轴载质量为汽车总质量的53%,轴距3.1m,一个前轮侧偏刚度为31310N/rad,一个后轮侧偏刚度为55095 N/rad,该车以36km/h的车速进行稳态圆周行驶时,其转向半径20m,请求:1.前轮侧偏角(绝对值)与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为多少?2.该车的稳态转向特性为何种类型?3.该车的特征车速和临界车速为多少?4.此时前轮平均转角为多少?5.该车静态储备系数为多少? 23、子午线轮胎的侧偏刚度大于斜交轮胎的侧偏刚度。() 24、汽车具有中性转向特性时,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最好。() 25、当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为不足转向时,汽车的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后。() 26、轮胎的侧偏现象是如何形成的?用什么参数评价轮胎的侧偏特性?分析说明影响轮胎侧偏特性的因素?

吉大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汽车设计基础》大作业答案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汽车设计基础》大作业 学生姓名专业 层次年级学号 学习中心成绩 年月日

作业完成要求:大作业要求学生手写,提供手写文档的清晰扫描图片,并将图片添加到word 文档内,最终wod文档上传平台,不允许学生提交其他格式文件(如JPG,RAR等非word 文档格式),如有雷同、抄袭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汽车总质量汽车总质量( G )是指汽车装备 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包括驾驶员)、货时 的重量。 2、最小转弯直径最小转弯直径是指汽车转弯行 驶且方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轮、 后内轮、最远点、最近点等分别形成的轨迹 圆直径。 3、汽车整备质量汽车的整备质量,亦即我们以 前惯称的“空车重量”。 指汽车载质量与整车整 4、汽车质量系数 m0 备质量的比值 5、轮胎负荷系数是一组标示轮胎的类型与规 格,标示在胎面侧方的数字或者英文字母, 主要显示轮胎的基本性能等。 6、轴荷分配轴荷分配(Distribution of Axle Load)是指汽车的质量分配到前后轴上的比 例,一般以百分比表示,它分为空载和满载 两组数据。它分为空载和满载两组数据。 7、汽车燃油经济性汽车经济性是指以最小的 燃油消耗量完成单位运输工作的能力。 8、离合器后备系数离合器后备系数是离合器 的重要参数,它反映离合器传递最大扭矩的 可靠程度。 9、扭转减震器的角刚度是指离合器从动片相 对于其从动盘毂转1rad所需的转矩值 10、变速器中心距变速器中心距由变速范围、 额定功率和外形尺寸等等因素而定。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简述汽车新产品开发的流程。

《汽车理论》清华大学余志生版-期末考试复习题

汽车理论习题集必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写在该小题后的括号内)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A ) A.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B.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大传动比 C.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小传动比 D.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驱动力 2、汽车行驶速度( B ) A.与发动机转速、车轮半径和传动系传动比成正比 B.与发动机转速和车轮半径成正比,与传动系传动比成反比 C.与发动机转速和传动系传动比成正比,与车轮半径成反比 D.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与车轮半径和传动系传动比成反比 3、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B )。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等速上坡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 A )。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5、汽车加速上坡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 D )。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6、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包括(D )。 A.摩擦阻力和形状阻力 B. 摩擦阻力和干扰阻力 C.形状阻力和干扰阻力 D. 摩擦阻力和压力阻力 7、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B )。 A. 与车速成正比 B. 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C. 与车速的3次方成正比 D. 与车速的4次方成正比 8、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C )。 A. 与迎风面积和车速成正比 B. 与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成正比 C. 与迎风面积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D. 与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的平方成正 比

20082009学年汽车设计期末考试试题a卷含答案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汽车设计A 学年学期:2008-2009-1 考试时间:2009-01-14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 1. 汽车整备质量; 2.汽车质量系数; 3.悬架动挠度; 4.侧倾中心; 5.转向器传动间隙特性; 6.转向系力传动比; 7.制动器效能因数。 二、 简述下列问题(共32分) 1、 为了保证变速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设计变速器时应当提出哪些要求?( 8分) 2、 汽车悬架设计过程中,应满足哪些基 本要求? ( 8分) 3、 主减速器设计过程中,主、从动齿轮的齿数应当如何选择才能保证具有合理的传动 特性和满足结构布置的要求? ( 5分) 4、 简述钢板弹簧各片长度的确定过程。(6分) 5、 何谓螺旋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的螺旋角 对于螺旋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而言,其主 动和从动齿轮的螺旋角是否相等,为什么 (5分) 三、 结构方案分析(共18分) 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形式,现今在经济型轿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 是什么?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客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又是什么? ( 10 分) 四、 设计参数选择(共14分) 1、 试说明汽车总体设计时,哪些因素对轴荷分配的选取产生影响? ( 6分) 2、 何谓离合器后备系数?影响 其取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 8分) 五、 综合分析(共15分) 1、汽车驱动工况下,试分析钢板弹簧的受力状态并对其进行强度验算,指出危险段面 在何处?( 8分) 姓名 学号 班级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本科课程考试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学年学期:2008-2009-1 考试时间:2009-01-1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 1. 汽车整备质量: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 ,加满燃料、水,但没 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2. 汽车质量系数: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 m =me/m0 3. 悬架动挠度: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 心相对 车架(车身)的垂直位移 fd 。 4. 侧倾中心:在侧向力的作用下,车身在通过左、右车轮中心的横向平面内 发生侧倾时,相对于地面的瞬时摆动中心。 5. 转向器传动间隙:是指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如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齿轮与齿条传 动副;循环球式转向器的齿扇与齿条传动副)之间的间隙。该间隙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不同 而改变,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 6. 转向系力传动比: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论上的合力 2Fw 与作用在转向 盘手力Fh 之比,称为转向系力传动比i p 。 7. 制动器效能因数:在制动毂或制动盘的作用半径 R 上所得到的摩擦力(My /R )与输 入力F0之比。 二、简述下列问题 1、 为保证变速器很好地工作,设计变速器时应当满足哪些主要要求? ( 8分) (1) 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1分) (2) 设置空档,用来切断动力。(1分) (3) 设置倒档。(1分) (4) 设置动力输出装置。(1分) (5) 换档迅速、省力、方便。(1分) (6) 工作可靠,无跳档、乱档、换档冲击现象。(1分) (7) 传动效率要高。(1分) (8) 工作噪声低。(分) (9) 尺寸小,质量小,成本低,维修方便。(分) 2、 汽车悬架设计过程中,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 8分) (1) 具有良好的衰减振动能力;(分) (2) 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分) (3) 汽车制动或加速时要保证车身稳定,减少车身纵倾,转弯时车身侧倾角要合适; 考试课程:汽车设计 试卷类型:A

工程材料——软件A卷

试卷编号: ________ (A ) 卷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 课程类别:必修 闭卷(“)、开卷(范围) 一、 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 1分,共20分) 1. 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 2. 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 _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3. 碳钢是指含碳量小于 __________ %勺铁碳合金。 4. 由一种液相同时结晶出两种成分和结构皆不同的固相,这种转变称为 ____________ 其转变产物 称为 _________ 。 5. 碳钢是指含碳量小于 __________ %勺铁碳合金。 6. 热处理工艺都是由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三个阶段组成。 是 ___________ (何种材料)。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冷加工和热加工的界限是以金属的 来区分的。 9 ?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 ________________ 10. 铸件的凝固方式可分为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三种类型。 11. 马氏体的形态在两种典型,即 ______ 状马氏体和 ______ 状马氏体 判断题(正确打V,错误打X,每小题 1分,共15分) 金属弹性模量是一个对金属组织不敏感的机械性能指标 ) 2?碳在a -Fe 中的溶解度比在丫 -Fe 中的溶解度小。 ( 、 3 ?包晶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 - 尸尸#产尸 A.JT 尸Z## 尸#z rz 5 尹 尸/尸/2尸尸点尸/尸###/ 尸/ ■-zf? 尸孑/■尸# $#/ ■Jr 尸JrEFPz 尸J/MLKVK 尸孑r KXP# 尸/ ?rrz f ? ?名签生学 号学 级班 业专 。果后切一的起引此由担承,性重严的弊作、纪违试考道知并,律纪 场 考守遵格严将我:诺承 华东交通大学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试卷 (): 题号 ——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计分人 题分 20 15 15 15 15 10 10 100 签名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_6_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汽车理论试题2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是:__ _﹑__ _和__ _。 2.传动系功率损失可分为__ __和__ 两大类。 3. 汽车的行驶阻力主要有_ _、_ _、__ _和_ _。 4.汽车的空气阻力分为_ _和_ _两种。 5. 汽车所受的压力阻力分为_ _﹑_ _﹑__ 和_ _。 6. 轿车以较高速度匀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主要是由_ _引起,而_ _相对来说较小。 7. 常用_ _加速时间和_ _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8. 车轮半径可分为_ 、__ 和__ 。 9.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是指___ __档的最大爬坡度。 10.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_ 。 11.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主要与、__ 以及传 动系统的转动比有关。 12.汽车的质量分为平移质量和_ _质量两部分。 13.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成为__ _。 14.汽车轮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之间的距离称为_ _。 15.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称为。 16.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本身质量加速运动的惯性力,该力称 为。 17.坡度阻力与滚动阻力均与道路有关,故把两种阻力和在一起称 为。 18.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 19.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称为。

20.汽车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 21.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须克服来自地面的__ _阻力和来自空气的_ _阻力。 22.汽车的行驶阻力中,__ _阻力和__ _阻力是在任何行驶条件下 都存在的。_ _阻力和___ __阻力仅在一定行驶条件下存在。 23.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_ _。 24.汽车的附着力决定于__ _和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作用力。 25. 同一车速下,汽车应尽量用__ _档工作,以节约燃油。 26. 汽车燃油经济性常用的评价指标是_ 。 27. 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作 __ 。 28. 汽车在接近于车速行驶时燃油消耗量最低。 29. 拖带挂车后节省燃油消耗量的原因有两个:_ 和。 30. 传动系的档位数(增多或减少)时,有利于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31.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_ _和___ __。 32. 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以及。 33. 有的变速器设有超速档,其传动比(即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之比)的值 1。 34. 汽车传动系各档的传动比大体上是按_ _分配的。 35. 最大传动比确定之后,还应计算驱动轮的_ _,检查附着条件是否满 足上坡或加速的要求。 36. 在确定汽车动力装置参数时应充分考虑汽车的_ _和_ 这两个 性能的要求。 37. 设计中常先从保证汽车预期的_ 来初步选择发动机应有的功率。 38. 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称为__ __。 39. 就普通汽车而言,传动系最大传动比是_ _传动比与_ _传动比 的乘积。 40.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是指__ _性能。 41. 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_ _﹑_ _和_ _来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