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资源-第二部分 局部解剖学

爱医资源-第二部分 局部解剖学
爱医资源-第二部分 局部解剖学

第二部分局部解剖学

实验一头面部观察

一、目的要点

(一)熟悉头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二)掌握额顶枕区及颞区层次、各层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掌握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的主要结构、毗邻及临床意义;

(四)掌握面浅层的局解特点及临床意义;

(五)掌握腮腺咬肌区主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临床意义。

二、重点

(一)额顶枕区及颞区层次;

(二)颅底的解剖;

(三)腮腺咬肌区主要结构。

三、难点

(一)颅底的解剖;

(二)腮腺咬肌区。

四、标本教具

(一)额顶枕区局解标本;

(二)整颅标本、模型;

(三)面浅部、腮腺咬肌区局解标本;

(四)去顶颅标本;

(五)各相关内容挂图。

五、观察步骤及内容

本次课的实验内容是头面部观察,在有关标本、模型及挂图上观察学习。

(一) 额顶枕区

额顶枕区各层及其特点如下:

1、皮肤厚,汗腺、皮脂腺多,血供丰富,疖肿多发,外伤易出血,易愈合;

2、皮下组织(浅筋膜)致密有纤维隔,能限制炎症蔓延,限制血管收缩;

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坚韧,张力大易撕脱,伤口易裂开,外伤应缝合;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感染易扩散;

5、颅骨外膜薄而致密,与骨缝愈着,骨膜下血肿受限制。

观察要点:前三层因紧密贴在一起,标本中不易层层分开,而表现为“一层”称头皮,但可从断面看到浅筋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也不易分辩,可提起头皮,在头皮与颅骨外膜之间可见白色疏松组织,此即第4层,第5层紧贴于颅骨外表面。

(二) 颞区

此区软组织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颞浅筋膜、颞(深)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

1、皮肤颞区的皮肤移动性较大,手术时无论选择纵行或横行切口,均易缝合,愈合后的疤痕亦不明显。

2、浅筋膜所含脂肪组织较少,其内的血管和神经可分为耳前和耳后两组:(1)耳前组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三者伴行,出腮腺上缘,越颧弓到达颞区;(2)耳后组有耳后动、静脉和枕小神经,分布于颞区后部,耳后动脉起自颈外动脉;耳后静脉汇入颈外静脉;枕小神经来自第2、3颈神经,属颈丛的分支。

3、颞浅筋膜很薄弱,为帽状腱膜的延续,向下至面部逐渐消失。

4、颞(深)筋膜致密坚韧,覆盖颞肌,上方沿上颞线起于骨膜,向下至颧弓上方分为浅、深两层。浅层附于颧弓的上缘和外面,深层终于颧弓的上缘和内面。两层之间夹有脂肪、颞中

静脉以及发自上颌动脉的颞中动脉,称为颞筋膜(间)间隙。

5、颞肌强厚,呈扇形,起自颞窝和颞筋膜深面,前部肌纤维向下,后部肌纤维向前,逐渐集中,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和下颌支前缘与内侧面。颞肌和颞筋膜坚固,手术时即使切除其深面的颞骨鳞部,还能对脑膜和脑组织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故开颅减压术常采用颞区入路。

6、骨膜较薄,紧贴于颞骨表面,因而此区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

(三)颅底

1、颅前窝容纳大脑半球额叶及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蝶骨小翼和大翼构成。其中,额骨眶部占大部分,形成眶顶并参与围成额窦;筛骨筛板构成鼻腔顶。二者均较薄,外伤时易发生骨折。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时,常伴有脑膜和鼻腔顶部粘膜撕裂,引起鼻衄和脑脊液鼻漏,并伤及嗅神经导致嗅觉丧失;骨折线经过额骨眶板时,可见球结膜下出血和眶周瘀血。

2、颅中窝呈蝶形,由蝶骨体的上面和侧面、蝶骨大翼的上面、颞骨岩部前面及颞骨鳞部构成,可区分为较小的中央部和两个较大而凹陷的外侧部。

颅中窝中央部为蝶骨体的上面和侧面,该区主要结构有垂体、垂体窝和两侧的海绵窦等。1)垂体窝位于蝶鞍中央,窝的前方为鞍结节,后方为鞍背,顶为硬脑膜形成的鞍隔,底为蝶窦上壁,两侧为颈动脉沟和海绵窦。垂体位于垂体窝内,向上借漏斗穿过鞍隔与第三脑室底的灰结节相连。

2)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位于蝶鞍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其分隔成许多小腔,呈海绵状。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外侧壁内自上而下依次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居其外侧的展神经穿行,两者借结缔组织小梁固定于窦壁。

海绵窦接受许多静脉属支,并与颅外静脉有着广泛交通:①前部接受眼静脉、脑膜中静脉额支等的静脉血,而眼静脉又经内眦静脉与面静脉交通;②后部经岩上窦与横窦或乙状窦交通,经岩下窦连于颈内静脉,还经枕骨斜坡上的基底静脉丛连接椎内静脉丛,进而沟通体壁的静脉;③上方收纳大脑浅静脉和大脑额叶下面的静脉;④下方经卵圆孔导静脉丛、圆孔和破裂孔的导静脉与翼丛及咽丛交通;⑤两侧海绵窦借前、后海绵间窦相连,一侧海绵窦的感染可蔓延到对侧。上述这些与海绵窦相连的静脉均无瓣膜,血液可以逆流,因此,面部、咽部甚至腹膜后的化脓性感染可借相应通道扩散至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与血栓形成。

颅中窝外侧部容纳大脑半球的颞叶。眶上裂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及眼上静脉穿行。颈动脉沟外侧,由前内向后外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各孔内分别有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及脑膜中动脉通过。在颞骨岩部尖端处有三叉神经压迹,三叉神经节即坐落于其上。

3、颅后窝由颞骨岩部后面和枕骨内面组成,在三个颅窝中最深,面积最大。窝底中央有枕骨大孔,为颅腔与椎管相接处,延髓经此孔与脊髓相连,并有左、右椎动脉和副神经的脊髓根通过。枕骨大孔的前方为斜坡,斜坡下面为咽;前外侧缘有舌下神经管,为舌下神经的出颅部位;后方有枕内隆凸,为窦汇所在处。横窦起自窦汇的两侧,在同名沟内走向颞骨岩部上缘的后端,续为乙状窦。乙状窦沿颅侧壁下行,继而转向内侧,经枕骨外侧部与颞骨岩部间达颈静脉孔,续于颈内静脉。另外,舌咽、迷走和副神经也穿经颈静脉孔。乙状窦与乳突小房仅以薄层骨板相隔,术中凿开乳突时,注意勿损伤乙状窦。颞骨岩部后面中份有内耳门,内有面神经、前庭蜗(位听)神经和迷路动、静脉通过。

(四)面部浅层的血管与神经

1、腮腺浅面可见穿出的面神经分支,由上向下呈扇状发出颞支、颧支、腮腺管附近的颊支及下颌缘支和颈支;在腮腺上缘、耳廓前上仔细找出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2、面动、静脉自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下缘交点处向口角追踪,翻起颈阔肌、笑肌、提口角肌,在口角外侧上、下唇高度,寻找面动脉发出的上、下唇动脉,向上追踪至内眦处。

3、寻找从眶上孔(切迹)穿出的眶上神经、血管,并在其内侧1cm处找到滑车上神经及血管;找出由眶下孔穿出的眶下神经、血管,并循眶下神经追踪至下睑、鼻外侧面和上唇;寻找由颏孔穿出的颏神经和血管。

(五)腮腺咬肌区

1、腮腺区的境界(在标本上辨认并在自己身上摸认)前界:咬肌前缘;后界:二腹肌后腹上缘及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上界:外耳道及颧弓;下界:下颌体下缘。

2、腮腺区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经其间的血管神经;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

3、腮腺导管的行程及开口在标本模型上观察并在活体上摸认。在颧弓下一横指处腮腺导管自腮腺前缘发出,横行至咬肌前缘处转向深层,开口于对上颌第二磨牙处的颊粘膜。

六、复习总结。

七、附图。

实习二颈部操作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颈部的分区,掌握重要的体表标志;

(二)熟悉颈深筋膜的配布及筋膜间隙的构成;

(三)熟悉颈动脉三角内的主要结构及临床意义;

(四)掌握甲状腺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血供及手术时的注意事项;

(五)掌握气管颈部的位置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及气管切开术的解剖要点;

(六)掌握颈根部的范围、主要结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

二、重点

(一)颈筋膜层次及筋膜间隙;

(二)颈动脉三角内的主要结构

(三)甲状腺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和血管;

(四)气管颈部前方的层次;

(五)颈根部的主要结构。

三、难点

(一)颈筋膜层次及筋膜间隙;

(二)喉上N外支、喉返N的确认;

(三)颈根部的主要结构。

四、标本教具

(一)整尸标本;

(二)颈根部示教标本;

(三)颈部有关模型及挂图;

(四)解剖方盘及器械。

五、操作步骤

1、尸位尸体取仰卧位,垫高肩部以使头部尽量后仰,显露颈部。

2、确认体表标志结合活体确认以下体表标志: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舌骨、甲状软骨和喉结(男尸)、胸骨颈静脉切迹、锁骨、肩峰等。

3、皮肤切口及翻皮

1)颈部正中切口从颏下中点沿中线向下切至胸骨颈静脉切迹中点止。

2)颈部上界切口自颈部正中切口的上端向左、右沿下颌骨下缘切至乳突。

3)颈部下界切口从颈部正中切口的下端向左、右沿锁骨切至肩峰。

4)从正中切口处剥离皮片,逐渐向外侧翻起。

(一)颈前区

1、解剖浅层结构

1)解剖颈阔肌观察颈阔肌的肌纤维走向后,横断该肌中部,并将断端向上、下翻起。此肌深面有颈丛皮支、面神经的颈支和下颌缘支、颈部的浅静脉和浅淋巴结。

2)解剖浅静脉和颈丛皮支在颈部正中线两侧浅筋膜内寻找颈前静脉,向下追至其穿入深筋膜处。沿途可见颈前淋巴结,观察后清除之。确定下颌角后,于其后下方,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剖出颈外静脉。此静脉下端在锁骨上方穿入深筋膜。沿该静脉向下剖查可发现颈外侧浅淋巴结,观察后清除之。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向前、向上、向下清理颈丛皮支,修洁在胸锁乳突肌表面上行至耳廓、腮腺区的耳大神经及从该肌后缘深面向后至枕区的枕小神经。在胸锁乳突肌中份表面寻找颈横神经;向下于锁骨内侧端、中部和外侧端处寻找锁骨上神经的3个分支。保留上述结构,清除浅筋膜,观察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的配布及其与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下颌下腺的关系。

2、解剖甲状腺和颈部器官在胸骨柄上缘切断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下端并翻起,暴露甲状腺和邻近的颈部器官。此时可观察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层)包裹甲状腺形成的腺鞘。切开腺鞘观察甲状腺侧叶、峡部和锥状叶。于甲状腺侧叶上极附近剖出甲状腺上动、静脉及伴行的喉上神经外支。在舌骨大角处剖出喉上动脉和在其上方伴行的喉上神经内支。剖出甲状腺中静脉后,在甲状腺侧叶的外侧缘切断该静脉。此时可将甲状腺侧叶向内翻起,于腺的下极处寻认甲状腺下动脉。剖出该动脉后可追至甲状颈干。在气管食管旁沟内找寻喉返神经,注意观察该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交叉关系。

在甲状腺下方观察气管颈段。气管颈部始于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处下续于气管胸部。气管颈段位置浅表,其前面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甲状腺峡横过第2~4气管软骨,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行气管切开术分离气管前软组织时,还包括推开甲状腺峡部。气管颈部的两侧邻甲状腺侧叶和颈动脉鞘,后方与食管毗邻,两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沟内有喉返神经行走。气管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当头转向一侧时,气管随之转向同侧,食管则微向对侧。当头后仰时,气管可上升1.5 cm左右。

(二)胸锁乳突肌区

1、解剖颈动脉三角剖出颈外动脉的起始部后向上依次寻找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在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浅面剖查舌下神经,可向前上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追至下颌下三角。

2、解剖颈动脉鞘沿颈动脉鞘找寻颈深淋巴结群。纵向切开颈动脉鞘探查鞘内结构,观察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的位置关系;观察颈内和颈外动脉的相互位置关系;辩认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颈动脉窦。在颈内、外动脉分支处的后方,寻认颈动脉小球以及至小球和窦的神经分支(颈动脉窦支)。观察颈内静脉的各属支(面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后,分别清除之。将颈内静脉和颈总、颈外动脉分别向两侧拉开,在二者深面找寻迷走神经干。在喉旁找到喉上神经后可追至迷走神经发出处。

3、剖查颈交感干于颈动脉鞘的后方、迷走神经内侧找寻颈交感干。沿颈交感干向上、下清理,可剖出颈上、中神经节。颈上神经节较大易辩认,颈中神经节不明显。

(三)颈外侧区

1、解剖副神经在枕三角内清除封套筋膜,注意观察其深面的副神经。该神经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界处斜向外下,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界处入斜方肌深面。

2、解剖颈丛将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拉向内侧,清出颈丛各根及颈丛分支。颈丛深面为肩胛提肌和中斜角肌,前方为前斜角肌。追踪颈丛发出的膈神经,该神经从前斜角肌上份的外侧

缘穿出,向下沿前斜角肌表面下降入胸腔。

3、解剖臂丛和锁骨下动、静脉在前斜角肌外侧剖出臂丛上、中、下干,沿3干向内,追踪臂丛的5个根。臂丛向外下,斜经锁骨上三角深部和锁骨后方入腋窝。锁骨下动脉在臂丛前下方向外穿出斜角肌间隙,经锁骨后方入腋窝。清理锁骨下动脉前方的锁骨下静脉,该静脉沿前斜角肌前方向内与颈内静脉汇合成静脉角,末端收集颈外静脉。

(四)颈根部

1、截除锁骨先断离胸锁关节,再在锁骨中、外1/3交界处锯断锁骨,摘除断离的锁骨时,须紧贴其后面分离锁骨下肌,以保护深部的血管和神经。

2、解剖静脉角与右淋巴导管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静脉角。在左静脉角或颈内静脉末端仔细寻认胸导管,它横过颈动脉鞘后方,再转向前下,跨越左锁骨下动脉前方注入静脉角,其形状类似小静脉,壁薄呈串珠状。在右静脉角处仔细寻认右淋巴导管,其长度仅约1cm,但有时缺如。

3、追踪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在锁骨下静脉后方、前斜角肌表面清理复查膈神经。切开颈动脉鞘,修洁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并向下追踪两者之间的迷走神经。右迷走神经经颈内静脉后方,锁骨下动脉前方入胸腔,并发出右喉返神经绕锁骨下动脉走向后上进入气管食管旁沟。左迷走神经经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进入胸腔。

4、解剖颈内静脉仔细清理并观察该静脉的毗邻关系:前方为锁骨,两者间有锁骨下肌相隔;下方紧贴第1肋;后方为前斜角肌下端、膈神经、胸膜顶及后上方的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向内追踪至胸膜顶前方,观察其与锁骨下静脉形成静脉角的情况。

5、解剖锁骨下动脉及臂丛修洁斜角肌间隙,观察前、中斜角肌并显露经过斜角肌间隙的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并在锁骨下动脉的外上方修洁组成臂丛的各条神经根和上、中、下干以及各干分成的前、后股,如腋腔结构已解剖,则可沿各干向腋腔方向追寻和辨认臂丛的三个束。沿臂丛和中斜角肌之间寻找来自第5、

6、7颈神经根的胸长神经,该神经由第1肋外侧跨越前锯肌上缘进入腋腔。

6、解剖胸膜顶在锁骨下动脉后方探查胸膜顶。沿颈交感干向下追踪至胸膜顶后方,寻认颈下神经节。

六、复习总结。

七、附图。

实习三胸部操作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胸部主要的体表标志、标志线及其临床意义;

(二)掌握胸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掌握女性乳房的位置、构造及淋巴回流;

(四)掌握胸膜的特点与分布、胸膜腔及胸膜窦的构成、胸膜顶、壁胸膜前界和下界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五)掌握支气管肺段的概念、肺根的组成及毗邻;

(六)掌握纵隔的区分及各部的主要结构;

(七)掌握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及穿经膈的结构;掌握胸导管的行程和毗邻。

二、重点

(一)肋间隙层次及结构的位置关系;

(二)乳房的淋巴回流;

(三)壁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三、难点

(一)壁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二)胸导管的行程和毗邻。

四、标本教具

(一)整尸标本;

(二)胸膜示教标本,肺段、肋间隙示教标本;

(三)胸部有关模型及挂图;

(四)解剖方盘及器械。

五、操作步骤

1、尸位取仰卧位。

2、确认体表标志结合活体在尸体标本上确认一下结构: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肋间隙、肋弓、胸骨下角、剑突。

3、切皮、翻皮片作下列皮肤切口:①胸前正中切口:自胸骨柄上缘沿前正中线向下切至剑突;②胸上界切口:自正中切口上端向外侧沿锁骨切至肩峰;③胸下界切口:自正中切口下端向外下沿肋弓切至腋后线;④乳房环行切口:女性围绕乳房、男性围绕乳晕环切;⑤胸部斜切口:自剑突向外上切至环行切口,再从环行切口的对侧向外上切至腋前襞的上部,在此折转沿上臂内侧面向下切至上臂上、中1/3交界处,然后再折转向外侧环切上臂部皮肤至上臂外侧缘。将内上和外下两块皮片从正中切口向外侧翻起(女性乳房或男性乳头保留),内上皮片翻至上臂背侧,外下皮片翻至腋后线。

(一)胸前外侧壁

1、解剖浅筋膜

1)解剖女性乳房查看成年女性乳房的位置后,自乳头根部上缘向上作垂直切口,自乳头根部外侧缘向外侧作水平切口,在乳房外上象限剥除皮肤,修去乳腺表面的脂肪组织,清理出乳腺叶的轮廓.乳房内含15-20个乳腺叶,呈放射状排列,每叶引出一输乳管,以输乳孔开口于乳头。在已剥除了乳晕皮肤的部位,以乳头为中心,用刀尖沿放射方向轻划,仔细剖出输乳管,并追踪其至乳腺叶。输乳管在乳头处膨大为输乳管窦。将女性乳房自胸大肌表面剥离。

2)剖查皮神经在锁骨下方清理出颈丛的皮支锁骨上神经。在肋间隙前部胸骨旁线和腋前线处有第2~7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外侧皮支及其伴行血管呈节段性分布,可寻认其中的1~2支。

3)剖查头静脉头静脉沿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的沟内上行,在锁骨下方注入深部的腋静脉。

2、解剖胸上肢肌和锁胸筋膜

1)解剖胸大肌修除胸大肌表面的筋膜,显露胸大肌的境界,观察其形态、起止点和肌纤维方向。沿胸大肌锁骨起点下方、胸肋部起点外侧与腹部起点外上,距起点2cm处弧形切断胸大肌的起始部,由下向上掀起该肌,显露胸小肌和锁胸筋膜。

2)剖查锁胸筋膜锁胸筋膜在胸大肌深侧,张于胸小肌、锁骨下肌和喙突之间,有胸内、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和头静脉穿过。

3)解剖胸小肌清理胸小肌表面,观察其形态、起止。近起点处切断该肌并翻向外上方,即完全打开腋腔前壁。

3、解剖胸壁结构清理胸大、小肌在胸壁上的附着部分,将前踞肌自起点剥离,连同支配该肌的胸长神经一起翻向外侧,并观察其与腹外斜肌肌齿的交错。

1)观察肋和肋间隙自胸骨角向外确认第2肋,以此计数肋和肋间隙。

2)肋间肌肋间内、外肌均很薄,注意不要切深。先辩认肋间外肌和肋间外膜,观察肋间外肌肌纤维的方向,沿第4或第5肋下缘,用刀尖轻轻切开肋间外肌和肋间外膜,将其向下翻,可见位于深面、肌纤维斜向内上方的肋间内肌,并可见肋间神经分支进入肋间内、外肌。3)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用镊子轻拉已解剖出的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在其穿出处切开肋

间内肌并翻向下,沿外侧皮支追至肋间神经本干,同时观察位于其上方的肋间后动、静脉,三者伴行于肋沟内,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神经。沿神经本干向前追查肋间神经前皮支,并在同一肋间隙下位肋的上缘寻找肋间后动脉下支。肋间血管、神经的深面为肋间最内肌。

4、开胸

1)剪断肋骨:用肋骨剪将第1~10肋一一剪断。将肋骨剪较弯曲的一半插入肋与壁胸膜之间,剪断第1~10肋。

2)切断胸锁乳突肌和舌骨下肌群的起点胸锁乳突肌和部分舌骨下肌已于颈部解剖时切断,此时只需清理切断剩余的舌骨下肌和筋膜。

3)打开胸前壁一手在胸骨柄处提起胸前壁,一手将胸骨和肋深面的结构向后压,慢慢拉起胸前壁,切断胸廓内动、静脉。

4)切断膈的前部起点在胸前壁拉开后,可见膈前部的起点,沿膈起点后方1cm处切断膈,向两侧切至腋中线,胸前壁即可被翻向下。

5、剖查胸前壁内面的结构

1)胸内筋膜观察位于胸前壁内面的结缔组织膜即胸内筋膜。

2)胸横肌:透过胸内筋膜可见贴于胸骨体和肋软骨的胸横肌。

3)胸廓内动、静脉和胸骨旁淋巴结沿其血管主干向下清理至分出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脉处。清理中寻认胸廓内动脉发出的肋间前支、穿支、心包膈动脉。胸骨旁淋巴结沿胸廓内动、静脉周围排列。在翻开的胸前壁,可见自胸廓内动脉发出的肋间前动脉,常分为两支,分别行于上位肋的下方和下位肋的上方,因此在胸前壁进行穿刺时,应从肋间隙中部进针。(二)胸腔

1、观察胸腔的分部和内容胸腔分为3部,即由心、心包、出入心的大血管、气管、食管等结构组成的纵隔,和位于纵隔两侧容纳肺和胸膜囊的左、右部。

2、探查胸膜和胸膜腔

1)打开胸膜腔将已暴露的壁胸膜沿锁骨中线纵行切开至第6肋间隙平面,打开胸膜腔,暴露覆于肺表面的脏胸膜(肺胸膜)。观察肺胸膜紧贴于肺实质并延伸到肺裂。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的窄隙即胸膜腔。

2)探查壁胸膜将手伸入胸膜腔探查壁胸膜各部,即胸膜顶、肋胸膜、膈肋膜和纵隔胸膜。

①用手向上探查胸膜顶,观察其突向锁骨内1/3上方2~3cm,在胸膜顶的前、外、后三面还有前、中、后斜角肌围绕。锁骨下动脉从其前方穿出斜角肌间隙。②胸膜前界肋胸膜与纵隔胸膜前缘之间的返折线即胸膜前界,左、右胸膜前界自胸膜顶向下逐渐靠拢,在第2~4肋水平之间,两侧前界在中线稍偏左可相互接触或重迭,自第4肋以下,左、右胸膜前界又分开,右侧垂直向下达第6胸肋关节处移行为下界,左侧在第4胸肋关节处向左倾斜,沿胸骨左缘外侧2~2.5cm下行至第6肋软骨移行于胸膜下界。③胸膜下界用手指探查肋胸膜与膈胸膜之间的下返折线即胸膜下界,一般自第6肋软骨向外下方,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腋中线与第10肋、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近后正中线处平第12胸椎棘突。④探查肋膈隐窝和左肋纵隔隐窝将手伸入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处胸膜腔内即肋膈隐窝,验明肺下界比胸膜下界高约2肋,肺下缘未充填其内。在肋胸膜与左纵隔胸膜返折处有左肋纵隔隐窝,肺前缘未伸入其内。

3)观察上、下胸膜间区在第2肋以上、第4肋以下的两侧胸膜前界之间各有一三角形无胸膜区,即上、下胸膜间区,分别由胸腺和心包占据。

4)探查肺韧带在肺根的下方,脏、壁胸膜返折形成一皱襞,即肺韧带。

3、观察肺、支气管肺段

1)原位观察观察肺的位置、分叶和形态探查肺尖突向颈根部的情况。检查肺的体表投影,比较肺与胸膜前下界的关系,因尸体上的肺已萎缩,与活体不相符,只作参考。

2)取肺一手伸入肺的纵隔面,将肺拉向外侧,另一手持刀,在紧靠肺门处切断肺根和肺韧带,将肺取出。

3)观察肺根各结构在已取下的肺标本上辨认肺根诸结构(上、下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支气管动脉)及其排列关系,辨认肺门淋巴结。支气管动脉细小,位于支气管后面,左肺通常为2支,右肺为1支。

4、解剖肋间隙后部

撕去胸后壁的肋胸膜,在第6、7肋间隙清理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在肋角处清理出肋间后动脉发出的上、下支。观察在肋角以内,肋间血管、神经位于肋间隙中间,无肋沟保护;在肋角处肋间血管、神经进入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并向下发出一个小的分支沿下位肋骨上缘行走,血管、神经本干(上支)行于肋沟内,其排列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神经。

(三)观察纵隔

在切除肺以后,胸腔中间部的结构就是纵隔。纵隔两侧被覆着一层纵隔胸膜。隔着纵隔胸膜观察,纵隔左、右侧面中部可见肺根,肺根前下方为心包,前有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后有食管、迷走神经,左肺根上有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和胸导管,后有胸主动脉;右肺根上方有上腔静脉、奇静脉弓和气管,后方有奇静脉。在肺根后外有胸交感干、内脏大神经和肋间神经。

1、解剖上纵隔前部的结构

1)胸腺如系童尸,在上胸膜间区可见胸腺,成人胸腺已退化,为结缔组织和脂肪所代替。2)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剖开胸腺(胸腺遗迹),细心分离上纵隔的结缔组织,暴露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头臂静脉,沿左、右头臂静脉清理至上腔静脉,注意不要损伤其属支,如注入头臂静脉的甲状腺下静脉,注入上腔静脉的奇静脉。在清理时,注意观察沿血管周围排列的纵隔前淋巴结。

3)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用尖镊或刀尖背(以防切断神经)纵行清理主动脉弓及其发出的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在主动弓的前面可见有左迷走神经和左膈神经跨过。4)膈神经和心包膈动脉撕去尚存的纵隔胸膜,在肺根前方分别寻找左、右膈神经及与其伴行的心包膈动、静脉。膈神经向上追至颈根部,向下追至膈,同时清理与膈神经伴行的心包膈动脉。

5)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左、右迷走神经行程不同,需分别观察。左迷走神经在主动脉弓前方下行,经肺根后方至食管左前方分散形成食管前丛,再合成前干。右迷走神经在食管和气管的右侧下行,经肺根后方至食管右后面形成食管后丛,最后合成后干。

2、解剖中纵隔

1)打开探查心包腔在纵隔前面作一“U”形切口,向上掀起心包前壁打开心包腔,查看浆膜心包脏、壁层的配布和返折;查看心包腔,用一食指从左侧伸入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后方,上腔静脉和左心房的前方,手指所通的间隙即心包横窦。把心尖抬起,用手探查左右肺静脉和下腔静脉口之间的心包斜窦。

2)观察出入心的大血管掀起心包前壁,在心上方观察从右向左排列的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然后将心提起,在右下方观察下腔静脉穿心包注入右心房以及自两侧注入左心房的左、右肺上、下静脉。

3)原位观察心的形态和毗邻心尖朝向左前下,平对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心底朝向右后上,与食管、胸主动脉和奇静脉相邻。胸肋面可见冠状沟和前室间沟,与胸骨下部和第3~6肋软骨相邻。膈面向下邻膈。左、右缘隔着心包与纵隔胸膜相邻。观察后将胸前壁复位,验证心的体表投影。

4)取心先观察心包腔出入心的大血管(上腔静脉、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下腔静脉、左、

右肺上静脉、左、右肺下静脉),然后在心包内,切断这些大血管,将心取出,进一步观察心的外形和各腔。

3、解剖后纵隔

1)食管和迷走神经前、后干将气管、主支气管推向一侧,即见食管。在食管上段用尖镊稍稍清理,观察其两侧紧贴的纵隔胸膜。在气管左侧和食管之间清理左喉返神经,向下清理至其发出处,向上追至甲状腺。观察食管下段,在其前、后面用尖镊清理食管前、后丛及由丛向下汇成的迷走神经前、后干,一并清理发自胸主动脉的食管动脉。

2)胸导管将食管推向右侧,在奇静脉与胸主动脉之间找出胸导管。向上追踪至颈部注入左静脉角处,向下清理至膈。清理时注意观察胸导管的行程变化和毗邻。胸导管行于食管后方、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间,在第5胸椎高度斜行向左,在食管左侧与纵隔胸膜之间上行至颈根部。

3)胸主动脉及其分支将食管和气管推向右侧,自主动脉弓末端向下,清理胸主动脉至膈主动脉裂孔处,寻找其分支:①食管动脉,4~5支,清出1~2支即可;②支气管动脉,每侧1~2支,沿主支气管后壁至肺;③肋间后动脉,一般为9对,行于3~11肋间隙(肋下动脉行于第12肋下缘),分离1~2对即可,向两侧清理至肋角处,观察肋间后动脉、静脉和肋间神经三者的位置关系。

4)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先将食管推向左侧,在脊柱右前方可见奇静脉,向上行于胸主动脉与胸导管的右侧,绕右肺根后上方,注入上腔静脉。自膈向上清理至注入处,注意观察其沿途收集的右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半奇静脉。再将食管推向右侧,清理注入奇静脉的半奇静脉,观察半奇静脉在第7~10胸椎高度向右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收集左下部肋间后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收集左上部肋间后静脉。

5)胸交感干及其分支撕去脊柱两侧残余的肋胸膜,沿肋小头自上而下清理胸交感干,用尖镊去掉周围的结缔组织,可见干上膨大处即椎旁节,节间的细支为节间支。自节发出灰、白交通支向外连于肋间神经。自胸交感干第5、6~9、10椎旁节各发出一分支,斜向前下合成内脏大神经,自第10~11或12椎旁节发出分支合成内脏小神经,向下穿膈脚进入腹腔。

六、复习总结。

七、附图。

实验四腹部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腹部的境界、分区、分部和重要体表标志;

(二)掌握腹壁浅筋膜的特点及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三)掌握腹股沟区的境界和特点、腹股沟管的构成及内容,掌握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腹壁下动、静脉的行径;

(四)掌握腹膜的构成及分部,掌握大网膜、小网膜、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的组成及其附着部位,掌握腹膜腔的重要间隙;

(五)掌握腹腔各脏器(胃、小肠、盲肠、阑尾、结肠、肝、胆囊、胰、脾)以及有关结构的形态、位置、结构、毗邻及其血液供应、神经分布;

(六)掌握腹膜后隙的境界及内容,掌握肾、肾上腺及输尿管的形态、位置、结构、毗邻、血管分布以及有关结构,掌握输尿管的行程及狭窄部位,掌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交感干等主要结构。

二、重点

(一)腹前外侧壁的层次、腹股沟区的特点、腹股沟管的构成及内容;

(二)腹膜及其形成的结构(韧带、系膜、网膜等)、腹膜腔及网膜囊、网膜孔、膈下间隙、左右结肠旁沟和左右肠系膜窦等的境界;

(三)腹腔内脏器的形态、位置、结构、毗邻及其血管神经分布。

(四)腹膜后间隙的境界及主要内容。

三、难点

(一)腹股沟区的特点、腹股沟管的构成及内容;

(二)网膜囊、网膜孔、膈下间隙的境界;

(三)腹膜后间隙的境界及主要内容。

四、标本教具

(一)整尸标本;

(二)腹腔解剖标本;

(三)有关挂图及模型;

(四)解剖方盘及有关器械。

五、操作步骤

1、确认体表标志对照活体确认剑突、肋弓、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和髂前上棘等骨性标志。

2、切口及翻皮从剑突向下绕脐两侧至耻骨联合纵行切开皮肤,从纵切口下端沿腹股沟经髂前上棘,再循髂嵴至腋后线的延长线处切开皮肤(此切口宜浅),从剑突向两侧沿肋弓至腋后线处切开皮肤。将皮片向外侧剥离翻转,显露浅筋膜。

(一)解剖腹前外侧壁

1、解剖浅筋膜

1)观察浅血管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的连线中点下方1.5cm附近,找出起自股动脉的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观察其行程、分支和分布,二者均有同名浅静脉伴行。观察脐周静脉网的回流。

2)辨认Camper筋膜和Scarpa筋膜将手指伸入浅筋膜深层与腹前外侧壁的肌层之间,慢慢向内下推进,注意探查Scarpa筋膜的附着点。

3)找出肋间神经和肋间后血管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切断浅筋膜,可见穿出腹直肌鞘的肋间神经和肋间后血管的前皮支。

4)解剖肌层

(1)解剖腹直肌及腹直肌鞘辨明腹直肌鞘的范围,注意其外侧缘形成呈弧形的半月线,半月线内侧lcm附近可见第7-11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和肋间后血管的终末支。切开腹直肌鞘前层,向两侧翻转,显露腹直肌,注意腹直肌腱划与鞘的前层紧密愈着。观察腹直肌起止和肌纤维走向,用手指游离腹直肌内、外侧缘,在中下部将肌横断并拉向上方和下方,在腹直肌的深面寻找腹壁上、下动脉及伴行静脉,注意腹直肌鞘后层的特点。在脐以下4~5cm 附近,找出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此缘称弓状线。

(2)解剖扁肌

①解剖腹外斜肌观察肌纤维方向,后下部肌束止于髂嵴,其余移行为腱膜。修洁腱膜下缘,确认附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的腹股沟韧带。

②解剖腹内斜肌自腹直肌外侧缘与肋弓的交点沿肋弓向外侧,再沿腋中线和髂嵴切至髂前上棘,切断腹外斜肌,翻向内侧,显露腹内斜肌。修洁此肌,观察其肌纤维方向。沿上述切口边缘的内侧1~2cm处切断腹内斜肌,向前翻转。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有肌纤维互相交错,其深面有第7~11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及肋间后血管,注意不要损伤。

③解剖腹横肌肌纤维自后向前横行,至腹直肌外侧缘附近移行为腱膜。

(二)解剖腹股沟区

1、解剖腹股沟管在耻骨嵴外上方,找出腹股沟管浅环(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穿出腹外斜肌腱膜处),钝性分离精索内、外侧,显露浅环附着于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的内、外侧

脚。从腹外斜肌下横切口的内侧端开始,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至耻骨联合处,注意勿损伤腹股沟管浅环的内侧脚。将三角形的腹外斜肌腱膜向下外翻开,显露腹股沟管的前壁及其下壁腹股沟韧带。找出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下缘的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腹股沟管后壁为精索(子宫圆韧带)后方的腹横筋膜与联合腱,精索(子宫圆韧带)外侧端的前面有腹内斜肌起始部覆盖。在精索上方,腹内斜肌下缘的纤维与腹横肌下缘的纤维均呈弓状越过并走向其内后方,构成腹股沟管上壁。两肌下缘发出的部分纤维随精索下行,共同形成提睾肌。在精索的前上方找出髂腹股沟神经,可见其伴精索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在其上方找到髂腹下神经。沿附着点切开腹内斜肌起始部并向上翻起,游离精索并提起精索,后方为腹横筋膜。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上方一横指处,腹横筋膜包绕精索呈漏斗状向外突出,随精索下降形成精索内筋膜。此漏斗状突出的开口即腹股沟管深(腹)环。如切开此筋膜可找到输精管和睾丸血管。

2、观察腹股沟三角在腹股沟管深环内侧,分开腹横筋膜至其深面,此时可看到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即腹股沟三角,三角的内侧区正对腹股沟管浅环。

(三)解剖阴囊和精索

1、解剖阴囊浅层在阴囊外侧,从腹股沟管浅环处开始到阴囊缝处,纵行切开阴囊的皮肤。皮肤与浅筋膜紧密连结成为一层,分离非常困难。观察浅筋膜与腹壁Scarpa筋膜的延续关系。在阴囊缝处,观察由肉膜延伸形成的阴囊中隔,向后观察阴囊肉膜与浅会阴筋膜(Colles 筋膜)相延续的情况。

2、解剖睾丸和精索的被膜从腹股沟管浅环至睾丸上端,纵行切开精索表面的精索外筋膜,观察由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部分肌纤维向下延伸的提睾肌。纵行切开剥离提睾肌及其筋膜,可见其深面呈微白色的精索内筋膜,它由腹横筋膜延伸而成,包绕精索及睾丸。切开精索内筋膜,找出位于精索内处于后内侧的输精管,用拇指和示指摸搓,确认其坚实特征,并与精索内其它结构比较。输精管上自腹股沟深环浅出,下至附睾尾。在其周围可找到睾丸动脉和蔓状静脉丛。

3、解剖鞘膜腔沿睾丸前外面纵行切开上述三层被膜,翻开精索内筋膜后,可见白色的浆膜,此即睾丸鞘膜壁层。纵行切开,观察紧贴在睾丸表面的鞘膜脏层,探明鞘膜腔。

(四)解剖腹膜与腹膜腔

沿左、右腋中线向下剪开腹壁肌层和腹膜,横行剪断腹壁上界壁腹膜,切断肝镰状韧带、肝圆韧带,从腹壁外侧切口下端切至髂前上棘,于髂前上棘水平线剪开腹膜。原位观察腹腔脏器和腹膜腔结肠上、下区的划分。

将膈向上翻,用手触摸附于肝膈面纵向走行的镰状韧带及位于其游离缘内的肝圆韧带,以及呈横向走行的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从镰状韧带的两侧伸进左、右肝上间隙,左肝上间隙又可分为左肝上前、后间隙。将肝推向上、胃拉向下,显露肝下间隙。用右手触摸连于肝门与胃小弯(肝胃韧带)、十二指肠上部(肝十二指肠韧带)之间的小网膜以及连于胃大弯侧的大网膜。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后方有网膜孔,用左手示指伸入网膜孔内,并探查其大小、境界,然后触摸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结构:胆总管紧靠右前,肝固有动脉位于左前,肝门静脉则位于两者的后方。沿胃大弯血管弓下方将胃结肠韧带切开一小口,注意勿损伤沿胃大弯走行的胃网膜左、右动脉。将右手手指伸到胃和小网膜的后方,触摸网膜囊的范围和分布。同时将右手示指伸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的网膜孔内,使两手的手指会合。

提起小肠和小肠系膜,可见小肠系膜根从第2腰椎左侧斜向右下方至右骶髂关节的前方。提起横结肠,可观察到横结肠系膜内的中结肠动脉。提起乙状结肠,可见其系膜根附于左髂窝和骨盆左后壁。提起盲肠,可见阑尾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远端游离,阑尾全部为腹膜包被。提起阑尾,可见三角形的阑尾系膜,在系膜游离缘处观察阑尾血管。将空、回肠及其系膜推向左侧,可见小肠系膜根、升结肠与横结肠及其系膜右半部之间共同围成的呈三

角形的右肠系膜窦。将小肠全部推向右侧,可见小肠系膜根、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半部、降结肠与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之间共同围成的左肠系膜窦,此窦顺乙状结肠系膜根通向盆腔。用手指沿升结肠右侧的沟上、下滑动,可见此沟向上通右肝下间隙,向下经右髂窝达盆腔,此沟即右结肠旁沟。再用手指沿降结肠左侧的沟上、下滑动,可摸到此沟向上被膈结肠韧带阻挡,故向上不能直接与膈下间隙相通,向下则可经左髂窝与骨盆腔相通,此沟即左结肠旁沟。将横结肠重新向上翻起,找到十二指肠空肠曲,在十二指肠空肠曲和腹主动脉左侧的腹膜皱襞间,可见十二指肠上、下隐窝。

(五)解剖观察结肠上区

1、解剖胃的动、静脉和淋巴结尽量将肝向上翻起,显露胃小弯侧的小网膜。沿胃小弯中份剖开小网膜,找到胃左动、静脉(胃冠状静脉),沿胃小弯向左上方修洁这两条血管至贲门处,并观察至食管的分支。尽量将胃向下拉,解剖胃左动脉至网膜囊后壁,追寻其起自腹腔干为止。胃左静脉经腹腔干前方,行向右下注入肝门静脉。在胃小弯右侧解剖出胃右动、静脉,可见动脉发自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静脉注入门静脉,注意沿胃左、右动脉分布有胃左、右淋巴结。观察胃左、右动脉的吻合情况。在胃大弯中份下方,解剖胃网膜左、右动脉及其吻合支。向右侧修洁胃网膜右动脉,直到幽门下方,可见其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向左修洁胃网膜左动脉至脾门处,可见它起自脾动脉。清理由脾动脉或其脾支发出的胃短动脉,此动脉向上经胃脾韧带分布于胃底。胃网膜左静脉注入脾静脉,胃网膜右静脉注入肠系膜上静脉。修洁血管时应注意沿其下方排列的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2、解剖肝总动脉和脾动脉及其分支沿胰头上缘找出由腹腔干发出向右前方行走的肝总动脉,解剖出十二指肠上部后方的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在肝门处分为左、右分支,胃十二指肠动脉至幽门下缘处分为二支,即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解剖出从腹腔干发起向左循胰上缘走行的脾动脉及向下发出的胰支。

3、解剖胆囊、胆总管及肝管从胆囊窝中部分分离胆囊,辨认其底、体、颈、管。观察由胆囊管、肝总管和部分肝右叶脏面围成的胆囊三角,寻找胆囊动脉并追踪它的起点。向下修洁胆总管及肝左、右管。

4、修洁肝门静脉将胰头和胰体向下翻转,修洁脾动脉下方的脾静脉。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在胰颈后方汇合成肝门静脉,向上追踪至肝门处,并观察它的左、右支,同时验证胃左静脉、胆囊静脉汇入肝门静脉的情况。

5、观察并解剖胰和十二指肠辨认十二指肠的分部。可见其呈“C”形围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分。观察胰的分部。胰可分为右侧膨大的胰头、中部横行的胰体和左侧变细的胰尾。细心剖开胰体前面的部分胰组织,寻找与胰长轴平行的胰管。胰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内与胆总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切开十二指肠降部的前壁,可见其内部有很多环状襞和一条纵襞。纵襞下端形成一突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肝胰壶腹的开口处。

6、观察并解剖脾用手伸入脾的上下方确认脾的前后两端、上下两缘、脏面(内侧面)和膈面(外侧面)。脾的内侧面中部为脾门,修洁出入脾门的脾动、静脉和神经等,同时仔细检查大网膜、脾蒂等处有无副脾。

(六)解剖观察结肠下区

提起大网膜与横结肠向上翻,将小肠袢推向右侧,在腹后壁的左下方、腹主动脉下段的左前方寻找肠系膜下动脉干。沿小肠系膜根右侧切开小肠系膜的右层,从切开处把腹膜成片揭向小肠,于小肠系膜缘处切断剥下,暴露肠系膜上动、静脉,修洁并追踪到回肠末端。从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发出12~18条空、回肠动脉布于空、回肠,在布于小肠之前,均形成动脉弓。

剖去横结肠系膜的后层及小肠系膜根至升结肠和回盲部之间的壁腹膜,修洁由肠系膜上动脉右侧从上向下发出的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观察它们各级分支的分布范围和吻合情况。追踪阑尾动脉的起始和走行。同时清理各动脉的伴行静脉。

修洁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级分支时,可见沿空、回肠血管排列的肠系膜淋巴结,沿右结肠和中结肠血管排列的右结肠和中结肠淋巴结,沿左结肠和乙状结肠血管排列的左结肠淋巴结和乙状结肠淋巴结,以及位于肠系膜上、下动脉根部的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等。此外,在动脉周围还有神经丛伴行。

(七)解剖观察腹膜后间隙

剔除腹后壁残存的壁腹膜,暴露腹膜后间隙。小心修洁腹腔干和肠系膜上、下动脉,在动脉的根部观察腹腔神经节、腹腔丛和肠系膜上、下丛、腹主动脉丛等。

追踪和修洁腹主动脉的成对脏支和壁支,即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膈下动脉和4对腰动脉,观察它们的伴行静脉及汇入下腔静脉的情况。

修洁左、右侧肾上腺,寻找来源不同的肾上腺上、中、下动脉,并观察肾上腺静脉的回流情况。注意观察左、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注入的静脉及注入处所夹角度的不同。

修洁腰交感干,观察腰交感干神经节和交通支。

切开肾前筋膜后,剥除一侧肾前筋膜,观察脂肪囊各部的差异。切开肾纤维囊,从肾表面撕剥此囊,观察此囊与肾实质的贴附情况。

解剖一侧肾蒂,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的排列关系。将两侧肾动、静脉分别修洁至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处。

自肾盂向下修洁输尿管腹部至小骨盆上口,注意输尿管腹部与睾丸血管和结肠血管的毗邻关系。

六、复习总结。

七、附图。

实验五盆部及会阴观察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盆部及会阴的构成、境界及体表标志;

(二)掌握盆膈的构成、通过的结构、盆筋膜及筋膜间隙的名称、位置;

(三)掌握膀胱、子宫、前列腺及直肠等盆腔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相关结构;(四)掌握髂总、髂内、髂外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分支;

(五)掌握会阴浅、深筋膜、尿生殖膈、会阴浅隙、会阴深隙的构成;

(六)掌握阴道的形态、位置、阴道穹组成与毗邻;

(七)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尿道外口的位置;

(八)掌握阴茎的形态结构及男性尿道的特点。

二、重点

(一)盆膈的构成、通过的结构、盆筋膜及筋膜间隙;

(二)膀胱、子宫、前列腺及直肠等盆腔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相关结构;(三)会阴浅、深筋膜、尿生殖膈、会阴浅隙、会阴深隙。

三、难点

(一)盆膈的构成、通过的结构、盆筋膜及筋膜间隙;

(二)会阴浅、深筋膜、尿生殖膈、会阴浅隙、会阴深隙。

四、标本教具

(一)男、女生殖系统解剖标本及模型、挂图;

(二)男、女生殖系统各器官游离标本;

(三)骨盆连接标本、男、女盆腔、会阴解剖标本及模型;

(四)男、女盆腔正中矢状切标本及模型、挂图。

五、观察步骤及内容

本次课的实验内容是盆部及会阴部观察,在有关标本、模型及挂图上观察学习。(一)盆部

以骨性骨盆为基础,上接腹部,下连臀部和下肢,包括骨盆、盆壁和盆膈以及骨盆腔内脏器和盆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骨盆由位于前外侧的两侧髋骨和位于后方的骶、尾骨及其连接组成,分为大骨盆、小骨盆。盆膈肌有肛提肌和尾骨肌,盆壁肌有闭孔内肌和梨状肌,盆膈肌和盆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盆膈。盆筋膜可分为盆壁筋膜、盆脏筋膜和盆膈筋膜,并形成耻骨后间隙、直肠旁间隙和直肠后间隙,称盆筋膜间隙。盆腔内有膀胱、输尿管盆部、尿道和内生殖器,后部有直肠。腹主动脉分为左右髂总动脉,在骶髂关节前方分为髂内外动脉,髂总动脉后方为髂总静脉,两旁及前方均为髂总淋巴结。盆部神经有骶丛、盆交感干、盆内脏神经、上腹下丛和下腹下丛及闭孔神经。

1、观察大、小骨盆及其分界

在骨盆连结标本上确认大、小骨盆的界线。它由骶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以及耻骨联合上缘的连线构成。界线以上为大骨盆,以下为小骨盆。小骨盆有上、下二口,上口即为界线;下口则由耻骨联合下缘、耻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和尾骨尖所围成。骨盆前部有闭孔,大部分由闭孔膜封闭,其前部有闭膜管。

2、观察盆壁肌

1)闭孔内肌用显示闭孔内肌特制标本观察可见闭孔内肌起自闭孔盆面周围的骨面和闭孔膜,肌束向后集中,肌腱出坐骨小孔止于股骨大转子。

2)梨状肌覆盖盆侧壁后部,起自骶前孔外侧和骶结节韧带,肌束穿坐骨大孔止于大转子。

3、观察盆膈

在标本或模型上观察,盆膈肌由肛提肌及尾骨肌组成。

1)肛提肌一对,起自耻骨联合后面,盆筋膜腱弓(又称肛提肌腱弓)和坐骨棘。两侧肌纤维向后下在中线会合,呈尖向下的漏斗状,止于尾骨、肛尾韧带和会阴中心腱。在两侧肌的后缘与尾骨肌邻接。在直肠后方,左、右侧肛提肌有部分肌纤维会合形成“U”形肌束绕直肠后壁,参与组成肛直肠环。

2)尾骨肌三角形,起自坐骨棘,可见肌纤维呈扇形扩展,附着于骶骨和尾骨侧缘,此肌上缘接梨状肌,下缘邻接肛提肌,参与构成盆膈的后部。

3)盆筋膜用显示盆筋膜的完整和正中矢状切面的盆腔标本观察。覆盖盆腔四壁的筋膜即盆筋膜,其紧张于耻骨联合后面与坐骨棘之间的局部索状增厚即盆筋膜腱弓。可见盆筋膜向下延续至盆筋膜腱弓处分为两层,覆盖盆膈肌上面和下面,分别为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盆膈上、下筋膜和盆膈肌即构成盆膈,封闭盆腔底。

4、观察盆腔脏器与腹膜的配布

1)男性盆腔脏器和腹膜

在男性盆腔腹膜标本上观察:腹前外侧壁腹膜入骨盆后覆盖膀胱的上面及膀胱底上份,以及精囊和输精管壶腹的上部,继而向后反折覆盖直肠中部的前面及上部的两侧面和前面,再向上移行为乙状结肠系膜,并与盆后壁和腹后壁的壁腹膜相续。膀胱上面的腹膜向两侧移行为盆侧壁腹膜。在直肠和膀胱之间的腹膜移行处,是盆腔(也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称直肠膀胱陷凹。

在去腹膜标本上观察:膀胱位于盆腔前部,紧贴耻骨联合后面,尖向上延续为脐正中韧带。直肠位于盆腔后部,骶骨前面,上续乙状结肠,下接肛管。输精管壶腹和精囊紧贴膀胱后面。输尿管盆部自盆侧壁向下内行向膀胱底。输精管盆部则自腹股沟管深环处与精索分离后,经盆侧壁行向后下内方并跨越输尿管,末端扩大成为输精管壶腹。前列腺位于膀胱颈下

方,腹膜完整时,自骨盆上口向下,看不见该腺。

2)女性盆腔脏器和腹膜

在女性盆腔腹膜标本上观察:盆部腹膜覆盖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情况与男性相似,但在膀胱处未覆盖其后面,由其上面后缘折转至子宫体前面,绕过子宫底至子宫体、颈和阴道穹后部后面,反折至直肠。由膀胱反折至子宫体处形成膀胱子宫陷凹;由子宫体、颈向下经阴道穹后部后面反折至直肠处形成直肠子宫陷凹,是女性腹膜腔的最低处。此凹两侧界为直肠子宫襞,其内为骶子宫韧带。子宫前、后壁的腹膜在其两侧缘会合成双层腹膜皱襞,延至骨盆侧壁,称子宫阔韧带

在去腹膜标本上观察:膀胱和尿道位于盆腔前部,直肠位于盆腔后部。两者之间有子宫和阴道。子宫两旁有输卵管和卵巢。输尿管盆部位置与男性者近似,但行经子宫颈外侧时,经子宫动脉后下方至膀胱底。

5、观察盆筋膜间隙

在盆腔正中矢状切面标本上观察。

1)直肠后隙又称骶前间隙,在直肠骶曲后面与骶骨前面的骶前筋膜之间,向上可与腹膜后间隙相通。其内有脂肪、骶丛、奇神经节、直肠上血管及骶淋巴结等。

2)骨盆直肠间隙位于盆底腹膜和盆膈之间,后方为直肠,前方男性为膀胱及前列腺,女性为子宫及阴道上部,内含大量结缔组织。

3)耻骨后隙又称膀胱前隙,在耻骨联合后面与膀胱之间,其上界为腹膜反折部(腹前壁腹膜移行于膀胱上面处),其下界为尿生殖膈。其内有脂肪及静脉丛

6、在正中矢状切标本上观察骶交感干和盆神经丛

1)骶交感干在骶前孔内侧,由腰交感干延续下行的神经干即骶交感干,其干上膨大处即是骶交感干神经节,两侧骶交感干在尾骨前方互相联合形成单一的奇神经节。

2)上腹下丛和盆丛在第5腰椎体前面,中线附近可见自腹主动脉丛向下延续的上腹下丛并向下延至直肠两侧续于盆丛(下腹下丛)。

(二)会阴

在骨盆连接标本、会阴解剖标本及模型上观察。

1、会阴的境界及分区

在骨盆连接标本上观察由耻骨联合下缘、耻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和尾骨尖所围成的骨盆下口,其中耻骨联合下缘、耻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结节和尾骨尖易在体表摸到。广义的会阴即指封闭骨盆下口的软组织,以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可分为前方的尿生殖区和后方的肛区。尿生殖区又称尿生殖三角,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肛区又称肛门三角,有肛管通过。狭义的会阴指外生殖器与肛门之间的区域,深面为会阴中心腱。

2、观察肛门三角

在男女会阴解剖标本、男女盆腔正中矢状切标本及模型上观察。

肛门三角内主要有肛管和坐骨直肠窝。在肛管周围有肛门括约肌,包括肛门内、外括约肌。其中肛门内括约肌为肛管壁的环行平滑肌增厚;肛门外括约肌又可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为骨骼肌,可控制排便,如遭破坏可致大便失禁。耻骨直肠肌在肛管直肠移行处形成的肌性环也对控制排便有重要作用。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两侧与骨盆侧壁之间,内含大量脂肪组织,有血管神经通过。其窝尖由盆隔下筋膜和闭孔筋膜会合而成;窝底由肛门三角的浅筋膜和皮肤构成;内侧壁为肛提肌、尾骨肌、盆隔下筋膜和肛门外括约肌;外侧壁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

坐骨结节内面;前方为尿生殖隔后缘;后壁为臀大肌下部及骶结节韧带。在坐骨结节内侧面上方3~4cm处坐骨肛门窝的外侧壁上,有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进入,并在窝内分成肛血

管、肛神经以及会阴动、静脉和会阴神经。

3、观察尿生殖区

在男女会阴解剖标本上观察。尿生殖区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女性为尿道阴道括约肌)、尿生殖膈上筋膜。其中浅筋膜又分为较浅的脂肪层和深面的膜性层,与腹下部相似且相延续;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女性为尿道阴道括约肌)构成尿生殖膈,再往上即是盆膈。浅筋膜的膜性层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为会阴浅间隙,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为会阴深间隙。

1)观察浅筋膜膜性层找到睾丸肉膜,翻向两侧并向后、前、外方探查,发现其与浅筋膜膜性层相延续。浅筋膜膜性层又称浅会阴筋膜,向两侧附于耻骨弓;向后方与尿生殖膈下筋膜的后缘愈着;向前与阴茎浅筋膜、阴囊肉膜及腹前外侧壁浅筋膜深层相延续。

2)观察会阴浅隙剥开浅会阴筋膜,在坐骨结节内侧的前方,找出阴部神经和阴部内动脉并追踪其分支;观察位于尿生殖三角后缘的会阴浅横肌、位于尿生殖三角中央的球海绵体肌(阴道括约肌)、位于尿生殖三角的两侧的坐骨海绵体肌;剥开球海绵体肌(阴道括约肌)和坐骨海绵体肌,观察其深面的尿道球(前庭球)和尿道海绵体以及阴茎(蒂)脚;将尿道球(前庭球和前庭大腺)从尿生殖膈下筋膜上剥开,显露尿生殖膈下筋膜。可见阴茎(蒂)深动脉在阴茎(蒂)脚深面进入阴茎(蒂)海绵体内。

3)观察会阴深隙剥离尿生殖膈下筋膜,可见深面的会阴深横肌、围绕尿道膜部周围的尿道括约肌(又称尿道外括约肌,在女性称为尿道阴道括约肌)和阴部内动脉分布至阴茎(蒂)等部的动脉。

六、复习总结。

七、附图。

实验六上肢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上肢重要体表标志及体表投影;

(二)掌握腋腔的构成及内容;

(三)掌握腋动脉起止、行程和分段,了解各段分支;掌握腋静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属支;(四)掌握臂丛的组成及其主要分支;掌握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的发起、行程及其分布;了解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发起、行程和分支分布

(五)掌握腋淋巴结的位置、分群及其引流区域;

(六)掌握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及主要分支;

(八)掌握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行程;

(九)掌握手掌的层次及其内容、手部的筋膜、筋膜鞘及筋膜间隙;

(十)掌握手部肌的分群、起止和作用;

(十一)掌握手部血管神经的分布。

二、重点

(一)腋腔的构成及内容;

(二)腋动脉起止、行程和分段,腋静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属支;

(三)臂丛的组成及其主要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的发起、行程及其分布;

(四)腋淋巴结的位置、分群及其引流区域;

(五)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行程;

(六)手掌的层次及其内容、手部的筋膜、筋膜鞘及筋膜间隙;

(七)手部肌的分群、起止和作用;

(八)手部血管神经的分布。

三、难点

(一)臂丛的组成及其主要分支的发起、行程及其分布;

(二)腋淋巴结的位置、分群及其引流区域;

(三)手掌的层次及其内容、手部的筋膜、筋膜鞘及筋膜间隙;

(四)手部肌的分群、起止和作用;

四、标本教具

(一)整尸标本;

(二)已解剖的上肢神经、血管及肌标本、浅层静脉标本;

(三)臂和前臂横断面示深筋膜、肌间膈标本;

(四)已解剖的浅层和深层手部肌标本;

(五)手掌及手指横断面标本;

(六)手的神经血管标本;

(七)指腱鞘及腱滑膜鞘标本;

(八)上肢局解有关挂图。

五、操作步骤

(一)肩部

1、尸位取仰卧位。

2、摸认体表标志锁骨、肩峰、肩胛岗、喙突、肱骨大结节、腋前、后襞。

3、切口及翻皮沿腋前襞转到臂内侧作纵行切口到达臂部中点处,再在此切口下端作一横切口,向四周翻开肩部皮肤。

4、解剖头静脉去除浅筋膜后,切开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的筋膜,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内找出头静脉,追踪到锁骨下窝穿过锁胸筋膜而注入腋静脉。

5、解剖腋腔上肢外展时,肩关节下方呈穹隆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窝,其深部呈四棱柱体形的腔隙称为腋腔。腋腔的境界见教材,其内容主要有臂丛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腋腔及其内容是肩部解剖的重点。腋腔的底及前壁在胸部解剖已经打开,现解剖其内部结构。

1)腋鞘及其内容物清除胸小肌下方的筋膜及脂肪,并将游离上肢外展,检查胸小肌和喙肱肌。在喙肱肌内侧,由深筋膜包绕血管神经束所形成的筋膜鞘即腋鞘。切开腋鞘,找出腋动脉,以腋动脉为中心向上追寻,可见臂丛的3个束(即内侧束、外侧束、后束),包裹于腋动脉的内、外、后方。

2)肌皮神经、正中神经、腋静脉及腋淋巴结外侧群、中央群于腋动脉和喙肱肌之间找到肌皮神经,将喙肱肌向外侧拉开,可见肌皮神经从外侧束发出斜向外下穿入该肌。腋动脉前方可见正中神经的内侧头和外侧头合并沿腋动脉前方下降。腋动脉内侧是伴行的腋静脉。清理腋静脉附近的脂肪,在腋腔外侧壁腋静脉附近有腋淋巴结外侧群,腋腔底部的脂肪中有腋淋巴结中央群。

3)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在腋动脉和腋静脉之间可找到细长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在其深面有粗大的尺神经(来自内侧束)。位于腋静脉内侧的细长神经为臂内侧皮神经,由上向下清理臂内侧皮神经,常可见由第2肋间穿出的肋间臂神经横跨腋腔底部与其相连。

4)桡神经、腋神经及旋肱后动脉用镊子撑开腋动脉、静脉之间的间隙,在尺神经外侧,腋动脉的后方可见由后束发出的桡神经。将桡神经向内侧拉起,沿其外侧缘向上,至肩胛下肌下缘和背阔肌肌腱止点的上方可找到腋神经及与其伴行的旋肱后动脉,一起穿四边孔至背

侧。

5)肩胛下动脉及其分支沿旋肱后动脉向上追踪其起于腋动脉处,在其起点上方,腋神经起始处附近,腋动脉分出肩胛下动脉,该动脉沿肩胛下肌下缘向下行走分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前者穿三边孔至肩胛骨的背侧,后者与胸背神经伴行。

6)胸背神经和腋淋巴结后群清理背阔肌外侧缘,在肩胛下动脉下段附近找出纵行向外行走的胸背神经(发自后束),其跨过肩胛下动脉的前方在背阔肌外侧缘中点进入该肌,在肩胛下动脉周围观察到的一些淋巴结为腋淋巴结后群。

9)胸长神经和腋淋巴结前群在胸外侧动脉的后方,背阔肌的外侧缘处可找到支配前锯肌的胸长神经(发自臂丛根部)。胸外侧动脉的附近,前锯肌的浅面可见腋淋巴结前群。

(二)臂前区、肘前区及前臂前区

1、尸位仰卧位。

2、摸认体表标志肱二头肌、肱二头肌内、外侧沟、三角肌粗隆。

3、切口及翻皮在肱骨内、外上髁水平作一横切口,从该切口中点向上、向下各作一纵行切口,上行切口与胸前区和腋区的切口交会,下行切口直至腕部,在腕部相当于腕横纹处作一横切口,然后将上、下两部皮肤分别向内、外侧翻开。

4、层次解剖

1)解剖浅层结构在肱二头肌外侧沟处分离浅筋膜,找出头静脉,剥离其全长到腕部,见其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臂下部可找到与其伴行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向上追踪可见其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外侧沟处从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穿出,是肌皮神经的终末支。在臂部下段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找出贵要静脉及伴行的前臂内侧皮神经,于臂中份二者一起穿入深筋膜的深面。在肱骨内上髁上方,贵要静脉附近有时可找到滑车上淋巴结(或肘浅淋巴结)。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的吻合支最主要的为斜行或横行跨过肘窝的肘正中静脉,但也可以没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贵要静脉只有一斜至前臂前面的属支。提起肘正中静脉可见有一穿支(肘深静脉)连于深部的静脉。

2)解剖臂部内、外侧肌间隔按皮肤切口切开臂深筋膜,分别向内、外两侧剥离,用镊子将内侧半深筋膜提起,再用刀柄向肱骨内侧方向钝性剥离,在肱骨中点与肱骨下端之间可观察到分隔前、后肌群的一片膜性结构,即内侧肌间隔,尺神经在臂中点处自前向后穿此隔达其深面。用同样方法观察外侧肌间隔,它是分隔肱三头肌与肱肌、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之间的一片膜性结构,但不象内侧肌间隔那么明显。桡神经在臂下端穿过外侧肌间隔至臂屈侧。3)解剖肱二头肌内、外侧沟及臂下份血管神经在肱二头肌内侧沟找出肱动脉,解剖肱动脉的分支及有关神经。(1)肱深动脉起于肱动脉,在背阔肌腱下方与桡神经一起转向肱骨后面,行至肱骨肌管内。(2)正中神经找出肱动脉外侧的正中神经,一般于臂中点处跨过肱动脉的前方行至其内侧。(3)肌皮神经清理肱二头肌和喙肱肌,分开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见肌皮神经穿喙肱肌,翻开肱二头肌肌腹,见该神经行于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至肱二头肌腱外侧缘穿出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4)桡神经微屈肘关节,仔细分离肱肌和肱桡肌,在肘关节上方找出桡神经,该神经是从臂后区穿过外侧肌间隔到臂前区。注意桡神经与前臂外侧皮神经以肱肌相隔。

4)解剖前臂深筋膜、肱二头肌腱膜及腕掌侧韧带观察前臂前面的深筋膜,在肘部由于肱二头肌腱膜的加强而增厚。肱二头肌腱膜起自肱二头肌腱的内侧缘,斜向下内至前臂上份的内侧面。注意观察其形状和范围,保留此腱膜,以便复习时作为标志。前臂下份的筋膜较薄,但近腕部则有若干横行纤维加强,称为腕掌侧韧带。

5)解剖肘窝清理肘窝的边界,注意起自肱骨内上髁前方的旋前圆肌为其内侧界,由上臂外侧下行的肱桡肌为其外侧界,旋前圆肌和肱桡肌在前臂上份前面夹成一角,二肌之间向深部嵌入形成凹陷,即为肘窝。窝的上界是连于肱骨内、外上髁之间的连线。窝内有脂肪填充,

并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

6)解剖肱二头肌腱、旋前圆肌及血管神经的相互关系(1)肱动脉和正中神经:将肱二头肌腱膜在其近肌腱处切断,向内侧翻开。清理肘窝内脂肪,在肱二头肌腱的内侧找出肱动脉和正中神经。(2)桡动脉:在肱二头肌腱膜下缘与旋前圆肌交界处,可见到肱动脉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跨过肱二头肌腱的下端,进入肱桡肌前缘的深面下行。清理肱桡肌,提起肱桡肌前部拉向外侧,重新找出桡动脉,可见它自其起点直行至桡骨下端前方,在此处绕过腕部在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的深面转入手背。(3)尺动脉、骨间总动脉及正中神经:肱动脉的另一分支是尺动脉,它行于肱二头肌腱的内侧。追踪正中神经向下,可见到正中神经穿入旋前圆肌。在穿过该肌之前先发出若干至浅层屈肌的肌支。这些分支均起自神经的内侧,清理时应从正中神经外侧缘进行。在旋前圆肌中点切断该肌覆盖在正中神经表面的浅份,将其上部拉向内侧,可见尺动脉在旋前圆肌的深面。向下约距尺动脉起点2~3厘米处,在旋前圆肌中点的深面,尺动脉发出一较大的分支即骨间总动脉,它很快就分成两支,即骨间后动脉和骨间前动脉。(4)桡神经及其分支:从臂部找出桡神经,清理其在臂部发出的分支(分别至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桡神经在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深、浅两支:①深支继续行于肱桡肌深面,在发出至桡侧腕短伸肌与旋后肌的肌支后,即穿过旋后肌,更名为骨间背侧神经分布于前臂背侧肌肉。②浅支为桡神经本干的延续,其行程大部分为肱桡肌前缘所覆盖。7)解剖前臂的血管神经在前臂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尺动脉的位置:(1)正中神经:在掌长肌的桡侧切开深筋膜,可找到正中神经,在腕部位于掌长肌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2)尺动脉及尺神经:尺动脉自旋前圆肌深份的深面穿过,亦经过指深屈肌的深面,它与正中神经交叉,从神经深面经过,斜向内侧,达前臂上、中1/3交界处,转而垂直向下与尺神经构成血管神经束,故尺动脉在前臂的行程,象一条抛物线。将尺侧腕屈肌拉向内侧,在前臂下1/3,尺动脉的内侧找出尺神经,向上追踪到肘部,找出它在肱骨内上髁下方,尺侧腕屈肌二头之间自背侧穿至前臂前面的情况。

8)解剖骨间总动脉骨间总动脉发自尺动脉后即分为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骨间前动脉经旋前圆肌深面,与骨间前神经伴行向下。骨间后动脉在肘窝处穿过骨间膜孔而到达前臂后区。

(三)肩胛区、臂后区、肘后区及前臂后区

1、尸位俯卧位,

2、摸认体表标志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肱二头肌腱、桡骨头

3、切口及翻皮切口在肘关节后上方作一横行切口,将皮肤剥离向上翻至肩胛区;在腕关节背面作一横行切口,剥离前臂后区皮片并解剖浅筋膜。

4、层次解剖

1)剖肩胛部的肌、血管、神经(1)腋神经、旋肱后动脉:观察三角肌的起止点和纤维方向后,用解剖刀从其中份横行切断该肌,将三角肌向上下两端翻起,查看进入三角肌的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2)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上神经:沿肩胛冈切断斜方肌的附着点,并向前翻起,再切开坚固的冈上和冈下筋膜,清理出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背阔肌及肱三头肌长头。切断冈上、下肌的中段,将外侧份向外翻起,注意位于该肌深处的血管神经。肩胛上动脉于肩胛横韧带上方跨入冈上窝,而肩胛上神经往往从韧带下方进入。血管和神经由冈上窝绕肩胛颈进入冈下肌深面的冈下窝。(3)旋肩胛动脉:从三边孔内重新找出旋肩胛动脉。

2)解剖桡神经、肱深动脉清理肱三头肌及其筋膜,找出桡神经和肱深动脉进入肌肉之处,由此处沿桡神经沟方向插入镊子即进入肱骨肌管,保护好管内的神经血管,沿管的方向切断肱三头肌外侧头。清理管内的桡神经及肱深动脉。追踪桡神经到上臂中点以下处,直看到它穿过外侧肌间隔为止。肱深动脉的终末支(桡侧副动脉)伴同桡神经,穿到前臂前区,参与

肘关节动脉网。

3)解剖肘后区和前臂后区的浅层结构(1)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手背支:在肘关节的上方,外侧肌间隔处,去掉脂肪,解剖出从桡神经分出的前臂背侧皮神经。在前臂的远侧端,腕关节上方的桡侧,可解剖出桡神经的浅支。在尺骨头的内侧可寻出尺神经分出的手背支。(2)尺神经及其伴行的尺侧上副动脉:在肱骨内上髁的后上方,清理出自上臂前区穿出至后区的尺神经及与它伴行的动脉。追踪尺神经到肱骨尺神经沟,它在此处转至前臂的前面。

4)解剖前臂背侧结构(1)清理前臂背侧肌:分离前臂背侧各肌,并结合系统解剖学知识,复习辨认各肌。(2)旋后肌、骨间后神经:认清旋后肌并观察肌纤维,以理解其机能。在该肌浅深两份之间找出骨间后神经(即桡神经的深支)。

(四)腕前区、手掌与手指掌面

1、尸位仰卧位。

2、摸认体表标志桡骨茎突、尺骨头、尺骨茎突、掌心、鱼际、小鱼际。

3、切口及翻皮切口从腕部的横切口中点起作一纵切口直达中指的末端;在各指根处作一横行补助切口,但不要太深,将掌部皮肤翻向两侧;将食指纵行剖开。

4、层次解剖

1)解剖浅筋膜手掌皮肤剥离非常困难,须耐心翻开。清除浅筋膜,显示掌腱膜至手掌的远端,注意近指蹼处有自掌腱膜穿出的神经血管。

2)解剖掌腱膜和掌筋膜间隙(1)观察掌腱膜:坚厚,形如三角,尖端向上附着在屈肌支持带,底向远侧分为4束,在近指蹼处有指神经血管及蚓状肌在束间潜出。(2)观察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将掌腱膜在尖端附着处挑起切断,由近侧向远侧剥离,从腱膜发出纤维隔,向深部附着于第3掌骨,即掌中间隔,由此在手掌构成了两个筋膜间隙,即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

3)解剖尺神经、尺动脉及其分支(1)尺动脉浅支、深支和掌浅弓:从屈肌支持带上缘、豌豆骨的桡侧找出尺动脉和尺神经,由近侧向远侧在桡侧清理尺动脉和尺神经。在豌豆骨的远侧尺动脉分为深、浅2支,深支与尺神经的深支穿入深部参加掌深弓的构成;浅支转向桡侧与桡动脉掌浅支构成掌浅弓。桡动脉的掌浅支行于拇短展肌深面,沿着桡动脉掌浅支行径切断拇短展肌,见其与尺动脉掌浅支吻合。(2)指掌侧总动脉:掌浅弓的凸缘向远侧分别发4条指动脉,尺侧的一支走向小指的尺侧缘,其它3支叫指掌侧总动脉,行于2、3、4指蹼处,各自再分出2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布于相邻两指的相对缘。(3)尺神经浅支和深支及指掌侧固有神经:在豌豆骨外侧与尺动脉之间找出尺神经,它在豌豆骨的稍下方也分为深、浅二支。深支起自尺神经后立即发支支配小鱼际诸肌,然后与尺动脉的深支一并穿入手掌深部而分布于第3、4蚓状肌、全部骨间肌和拇收肌;浅支又分为二支,一支至小指的尺侧缘,一支行至第4指蹼处再分为2条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于4、5两指的相对缘。

4)解剖正中神经行径及其分支正中神经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在屈肌支持带深面经腕管入手掌,在腕横韧带下缘与鱼际内侧缘的交界点向远侧剥离见其分为两支:外侧支和内侧支。(1)外侧支:先发出一支返支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另外发出3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于拇指和食指桡侧的皮肤,同时发支支配第1蚓状肌。(2)内侧支:发出两支指掌侧总神经,至近第2、3指蹼处各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别分布于2~4指相对侧缘的皮肤,并发支支配第2蚓状肌。

5)观察腱滑膜囊用注射器吸以空气(或加颜料的溶液),在屈肌支持带远侧端沿屈指肌腱用针尖轻轻挑起肌腱表面的薄膜(即腱滑液囊),由近侧向远侧刺入,将空气注入,可显示出腱滑液囊与肌腱的关系。再从正中纵行切开腕横韧带,轻轻向两侧剥离,然后将两侧韧带切除,分清并查看通过腕管而进入手掌的结构:拇长屈肌腱、指浅、深屈肌腱,以及包被拇

重庆医科大学-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1下肢 1.收肌管adductor canal 即Hunter管,为股前内侧区中1/3段的肌性管道,向上续于股三角尖,向下通至腘窝,长15~17厘米。管的前壁为股内侧肌和大收肌间的股收肌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上口由股内侧肌、大收肌、股收肌板上缘围成,下口为大收肌腱裂孔,前口为股收肌板下份的裂口。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2.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3,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区域。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结构及其属支 3.股鞘femoral sheath 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并包绕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所成之漏斗 形筋膜鞘,长3~4cm。两个纵形的 纤维隔将其分为3格,外侧格容纳股 动脉、中间格容纳股静脉、内侧格即 股管。 4.股管femoral canal 为股鞘内侧份一个潜在性间隙(股鞘 内侧格),长约1~2cm。其上口为 股环,通腹膜外间隙;下口为盲端, 正对隐静脉裂孔。腹腔内容物若顶着 腹膜通过股环进入股管则形成股疝。 5.股环femoral ring 股管上口。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 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外 侧借纤维隔与股静脉毗邻。股环被腹 膜外结缔组织所充填。由于股环的 内、前、后三面均为韧带,故股疝容 易发生嵌顿。 6.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 由腹股沟韧带、髂骨及髂耻弓围成, 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 神经通过。 7.血管腔隙lacuna vasorum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 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外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动、静 脉,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等。 2.1.前臂屈肌后间隙posterior space of antebrachial flexor 位于 前臂下段,指深屈肌、拇长屈肌与旋 前方肌和骨间膜之间,为疏松结缔组 织所充填。前臂脓肿时,该间隙往往 积存大量脓液,常向下蔓延到手掌的 掌中间隙。 2. 2.屈肌支持带flexor retinaculum 又叫腕横韧带,是前臂深筋膜在腕部 的增厚。横架于腕骨沟的上方,尺侧 附于豌豆骨和钩骨,桡侧附于舟骨和 大多角骨,与腕骨沟共同构成腕管。

快速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快速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快速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1、缓解膝关节疼痛,指压穴位的治疗口诀 膝盖发凉找昆仑;膝痛中渚要常揉,再加胆经膝阳关;手三里处病不留,跪膝引血下行法;膝病肘治解忧愁。 “急性扭伤寻梁丘”就是指如果发生突然性的扭伤可 马上点按“梁丘”穴(膝盖骨上方贴近股骨边缘敏感之处),它是胃经的“郄穴”。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对急性腿痛、脚痛、膝盖痛有手到病除之效。 对于陈旧性的膝盖疼痛,口诀中说的“膝痛中渚要常揉”就是让您“下病上治”多按“中渚”穴(掌心向下,中 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它是三焦经的“俞穴”,它是止痛的要穴。 “再加胆经膝阳关;手三里处病不留”,就是让您多揉揉大腿胆经上的“膝阳关”穴(膝外侧,当股骨外侧上方的凹陷处)。它是膝关节气血下行的必经之地,常按摩此穴对缓解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另外,还要着重按摩“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两寸处),不仅能治疗肘关节疼痛还对膝关节疼痛有特效,这就是“下病上治,膝病肘治”的治疗方法。 膝盖出现充血肿胀或肿痛无力、酸涨、关节积液,活动

下蹲困难,功能受限等现象,有可能是“滑膜炎”。“滑膜炎”主要是微循环不通阻碍“关节积水犊鼻求”说的就是“犊鼻穴”,也叫“膝眼”穴。“膝眼”位于将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的下面凹处。指压时用双手中指,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则关节疼痛在不知不觉间就可去除. 快速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2、全身穴位治疗口诀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重庆医科大学】局部解剖学题库(选择填空判断)

局部解剖学复习指导 (下肢上肢颈部胸部腹部) 第一章下肢 第一题单选题 1.隐静脉裂孔( ) A.是阔筋膜的薄弱处 B.位于髂前上棘下方3cm处 C.其内侧缘明显而锐利 D.有隐神经穿过 E.以上都不是 2.通过肌腔隙的结构是( ) A.股动脉与股静脉 B.隐神经与大隐静脉 C.股神经与髂腰肌 D.股鞘与股管 E.股深淋巴结 3.关于股三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 ) A.上界为腹股沟韧带 B.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 C.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 D.前壁是阔筋膜 E.底是股四头肌与耻骨肌及其筋膜 4.股动脉( ) A.在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深面下行 B.经肌腔隙入股三角 C.沿股神经外侧下行 D.股深动脉常发自其后内侧壁 E.在股三角内,只发出股深动脉 5.关于股环解剖哪项是错误的( ) A.前缘是腹股沟韧带 B.后缘为耻骨梳韧带 C.内缘为陷窝韧带(腔隙韧带)D.外缘为阔筋膜 E.上面覆盖有股隔 6.腘窝内位置最浅的结构( ) A.腘动脉 B.腘静脉 C.腘深淋巴结 D.胫神经 E.腓浅神经7.腓骨颈骨折时易损伤( ) A.腓总神经 B.胫神经 C.腓栈神经 D.腓深神经 E.无上述情况8.阴部内血管及阴部神经穿经下述何结构至会阴区( ) A.坐骨大孔 B.坐骨小孔 C.梨状肌上孔 D.梨状肌下孔 E.收肌管裂孔9.阔筋膜在耻骨结节下外方3~4cm处形成的一个卵圆形薄弱区为( ) A.隐静脉裂孔 B.腔隙(陷窝)韧带 C.股静脉 D.股管 E.耻骨梳韧带10.闭孔血管、神经通过( ) A.肌腔隙 B.血管腔隙 C.股鞘 D.闭膜管 E.踝管 11.包绕股动、静脉起始部周围的筋膜鞘是( ) A.肌腔隙 B.血管腔隙 C.股鞘 D.闭膜管E.踝管12.腹股沟浅淋巴结不收纳以下部位的浅淋巴( ) A.脐以上腹壁浅层 B.脐以下腹壁浅层C.臀部D.外生殖器E.会阴13.股鞘内的结构从内侧向外侧为( ) A.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B.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 C.股动脉、股静脉、股管 D.股管、股静脉、股动脉 E.股管、股动脉、股静脉 14.关于股管的错误概念是( ) A.在股三角内 B.正常时由脂肪组织和腹股沟深淋巴结填充 C.前壁是阔筋膜 D.后壁是耻骨肌筋膜 E.股环上口与腹膜腔相通15.穿过大收肌腱裂孔的是( ) A.坐骨神经 B.胫神经 C.隐神经 D.股神经 E.股血管

人体解剖记忆口诀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绪论 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和呼吸泌尿生殖脉管系感觉神经内分泌九大系统要牢记解剖学姿势 标准姿势象立正身体直立两眼平掌心足尖都向前上肢下垂下肢并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组成、功能 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肌肉动力骨杠杆关节枢纽连邻骨各部骨数目 各骨数目分开记记住位置就容易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骨的构造 骨质表现密和松骨内位置有不同骨髓分为黄和红骨髓腔隙它填充红髓造血保生命髂胸椎内留终生骨膜在外包整骨生长修复立大功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内软骨藏韧带加强稳固性基本构造都一样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抓住要点能分辨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最明显胸椎连肋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腰椎承重体最大棘突后伸宽又扁胸骨形态意义 胸骨形似一匕首上柄中体下剑突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向前凸椎间盘 椎体之间纤维环胶状髓核在中间后外薄弱易脱出压迫神经致痛瘫脊柱韧带及意义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脊柱的整体观 上细下粗尾部尖承受压力密相关后观棘突一条线颈短胸斜腰平扁侧观生理四个弯线条大方又美观

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肋的连结 一肋连于胸骨柄二肋对角标志明三至七肋与体连八至十肋成肋弓十一十二称浮肋前端游离肌肉中胸廓形态、运动 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膈分腹胸容纳保护心肝肺呼气下降吸气升颅骨名称 脑颅八块颅前起额筛蝶枕各有一顶骨颞骨各两块构成颅盖和颅底面颅总共有十五构成颜面骨根基形单影只下颌舌独来独往一张犁其余都要成双对泪颧腭甲上颌鼻颅顶观 颅顶借缝连结紧三缝名为冠矢人婴颅骨化未完成缝间膜闭叫颅囟颅底内面观 前窝中央是筛板筛孔通鼻嗅丝穿中窝之中垂体窝前高后高似蝶鞍两侧圆孔卵圆孔棘孔位于最后边前部通眶眶上裂圆形短管视觉连后窝中央是大孔前外舌下神经管岩部后面内耳门颈静脉孔二沟延注:圆形短管—视神经管二沟—横窦沟、乙状窦沟翼点位置、意义 翼点位于太阳穴额顶颞蝶会颞窝内有脑膜中动脉骨折皆因骨质薄骨性鼻旁窦名称特点 鼻旁窦,如音箱鼻腔周围骨内藏额筛蝶窦上颌窦都有开口通鼻腔颞下颌关节构成及特点 下颌头,下颌窝构成关节功能多关节腔有关节盘关节囊壁前薄弱咀嚼语言做表情张口过大向前脱肩胛骨形态特点 肩胛三角形上冈登高峰 外侧关节盂上下二七平 肱骨主要结构 上大下小两个头小头推着滑车走解剖外科两个颈骨折快往外科走尺桡两个神经沟同名神经沟内走腕骨名称

人体穴位口诀

人体穴位顺口溜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骨度分寸井荥输原经合歌 百会头顶凹中悬,上星入发一寸权。印堂两眉中间取,太阳\眦角一寸许。委中国窝纹中屈,承山人字纹中戏。梁丘膝上二寸去,血海膝上二寸齐。膝眼膝下两陷中,昆仑外踝跟腱引。膝下三寸足三里,隐白大趾依甲系。外踝三寸悬中找,内踝三寸三阴沟。华佗夹脊外五分,十有七穴各自取。十宣十指尖端找,肾经涌泉足心翘。风池耳后发际内,肾俞二三腰椎照。曲池肘纹肱外招,扭伤曲池下外导。合谷第二掌骨中,内关掌后二寸绕。腰痛委中求,头面合谷收。踝痛找悬钟,腹痛三里留。急救掐人中,疲劳华佗留。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 全后发际一尺二,定骨之间九寸别。 天突下九到胸歧,歧至脐中八寸厘, 脐至横骨五等分,两乳之间八寸宜。 脊柱俞穴椎间取,腰背诸穴依此列, 横度悉依同身寸,胛边脊中三寸别。 腋肘横纹九寸设,肘腕之间尺二折, 横辅上廉一尺八,内辅内踝尺三说, 髀下尺九到膝中,膝至外踝十六从, 外踝尖至足底下,骨度折作三寸通。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二经连接四总穴歌八会穴歌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完整版)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一、督脉穴位分寸歌(28穴) 尾骨尖端是长强,二一椎下腰俞藏。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细推详。十一椎寻脊中穴,十椎中枢穴需量。第九椎是筋缩穴,七椎之下即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一椎之下陶道当。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哑上五分取,脑户府上寸半量。强间后顶两个穴,相距俱做寸五量。百会颅顶中央取,向前寸半前顶张。顖会百前三寸是,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入发五分处,素髎乃在鼻尖上。水沟鼻下唇上纪,兑端上唇正中央。龈交门齿微上取,二十八穴已章详。 二、任脉穴位分寸歌(24穴)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石门脐下二寸是,气海乃在寸半间。阴交脐下一寸是,脐窝中央神阙传。脐上上行各一寸,水分下脘建里参。中脘上脘与巨阙,气穴行至鸠尾边。中庭膻中下寸六,膻中位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穴,上行俱做寸六看。璇玑华盖上一寸,天突胸骨上凹探。廉泉喉头节上陷,承浆唇下窝中间。 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 肺经穴起于中府,华盖平去六寸处。云门璇玑旁六寸,锁骨之下外端处。天府腋三臂内求,侠白泽上五寸渚。尺泽肘中横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属。列缺食指交叉尽,经渠腕后五分处。太渊腕后横纹头,鱼际红白肉界处。少商大指甲根旁,喉痛刺之可除苦。 四、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端,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河谷虎口歧骨间。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溪上三寸端。温溜偏历上二寸,溜上一寸下廉堪。再上一寸上廉穴,池下二寸三里辩。曲池曲肘纹头陷,池上一寸肘髎探。池上三寸手五里,臂臑池上七寸观。肩髃最好举手取,前后凹陷穴在前。巨骨肩锁两端间,天鼎扶突下寸端。扶突喉节旁三寸,禾髎沟旁五分参。迎香鼻旁五分取,大肠经穴已完篇。 五、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45穴)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腮腺咬肌区:为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侧面和下颌后窝的区域,其上界为颧弓与外耳道。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平面;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内侧界深至咽旁,为腮腺深部邻接的茎突、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X一XII对脑神经等,浅为皮肤与浅筋膜。腮腺咬肌区内主要生构为腮腺,此外,还有咬肌以及面侧部的有关血管、神经、林巴结等。 2.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3.面侧深区:位于腮腺咬肌区前部深面,颅底下方,口腔及咽的外侧,即颞下窝的范围。由一顶、一底和四壁围成,顶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底平下颌骨下缘;前壁为上颌骨体的后面;后壁为腮腺深部前面;外侧壁为下颌支;内侧壁为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此区内有翼内、外肌及出入颅底的血管、神经等。 4.翼静脉丛:pteryoid venous plexus位于翼内、外肌和颞肌之间,凡与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伴行的静脉均参与此丛的形成。并收纳相应区域的静脉血,翼静脉丛汇合成上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翼静脉丛经过面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并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交通,故口、鼻、咽等部位的感染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 5.咬肌间隙:masseter space是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的狭隙。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穿入此隙,从深面进入咬肌。咬肌间隙下部前邻下颌第三磨牙,后为腮腺。许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等均有可能扩散至此间隙。 6.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bual space是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的间隙。与咬肌间隙仅隔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互交通。此间隙前邻颊肌,后为腮腺,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下牙槽动、静脉通过。下牙槽神经阻滞,即将麻醉药物注射于此间隙内。牙源性感染亦常累及此间隙。 7.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位于下颌骨体的内侧。上界为口腔底粘膜,下界为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前外侧界为下颌舌骨线以上的下颌骨体内侧面的骨壁,后界为舌根。舌下间隙内有舌下腺、下颌下腺的深部及下颌下腺的导管、下颌下神经节、舌神经、舌下神经和舌下血管等。舌下间隙向后在下颌舌骨肌后缘处与下颌下间隙相交通,向后上通翼下颌间隙,向前与对侧舌下间隙相交通。 8.头皮:指额顶枕区的浅部三层结构。即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三者紧密结合不易分离, 称此三层合称为“头皮”。

快速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快速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快速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1、缓解膝关节疼痛,指压穴位的治疗口诀 膝盖发凉找昆仑; 膝痛中渚要常揉,再加胆经膝阳关; 手三里处病不留,跪膝引血下行法; 膝病肘治解忧愁。 “急性扭伤寻梁丘”就是指如果发生突然性的扭伤可马上点按“梁丘”穴(膝盖骨上方贴近股骨边缘敏感之处 ), 它是胃经的“郄穴”。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对急性腿痛、脚痛、膝盖痛有手到病除之效。 对于陈旧性的膝盖疼痛,口诀中说的“膝痛中渚要常揉” 就是让您“下病上治”多按“中渚”穴(掌心向下, 中渚穴 位于手背部位, 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 用力按压, 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它是三焦经的“俞穴”,它是止痛的要穴。 “再加胆经膝阳关; 手三里处病不留”,就是让您多揉揉大腿胆经上的“膝阳关”穴(膝外侧,当股骨外侧上方的凹陷处)。它是膝关节气血下行的必经之地,常按摩此穴对缓解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另外,还要着重按摩“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两寸处),不仅能治疗肘关节疼痛还对膝关节疼痛有特效,这就是“下病上治,膝病肘治”的治疗方法。

膝盖出现充血肿胀或肿痛无力、酸涨、关节积液,活动下蹲困难,功能受限等现象,有可能是“滑膜炎”。“滑膜炎”主要是微循环不通阻碍“关节积水犊鼻求”说的就是“犊鼻穴”,也叫“膝眼”穴。“膝眼”位于将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的下面凹处。指压时用双手中指,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强压6 秒钟,如此左右各做10 次,每天做3 回。则关节疼痛在不知不觉间就可去除. 快速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2、全身穴位治疗口诀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肓俞穴动肾气走,

爱医资源-课堂测试题

课堂测试题(有几个正确的选几个) 1. 液化性坏死常见于: A 脑 B 心脏 C 肾脏 D 脾脏 E 小肠(见应试教程修订本P234 第3题) 2. 化生是指: A 细胞体积增大 B 细胞数量增多 C 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 D 一种分化组织代替另一种分化组织 E 细胞体积缩小(见应试教程修订本P233 第1题) 3. 下列有关坏死的描叙中,哪项不正确? A 核缩,核碎,核溶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改变 B 干酪样坏死常由结核杆菌引起 C 胰腺坏死常为液化性坏死 D 固缩坏死只见于细胞的生理性死亡 E 坏疽是坏死组织经***菌作用的结果(见应试教程修订本P235 第9题) 4. 下列哪项肝细胞的病理改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 A 细胞内大量糖原沉积 B 核内出现假包含体 C 光面内质网大量增生 D 前角蛋白细丝堆聚 E 粗面内质网增多(见应试教程修订本P235 第10题) 5.肉芽组织具有如下功能: A 机化 B 修复 C 吞噬搬运 D 抗感染(见应试教程修订本P237 第19题) 6.关于干酪性坏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肉眼较松软 B 镜下组织结构遭破坏 C 容易液化 D 坏死灶中心区结核菌少 E 发生机理为Ⅳ型变态反应(见应试教程修订本P238 第5题) 7. 下述哪项关于纤维素渗出的描述是错误的? A 可引起纤维组织机化 B 可发生在大叶性肺炎 C 可见于绒毛心 D 可见于细菌性痢疾 E 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见应试教程修订本P245 第2题) 8. 混合性血栓可见于 A 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 B 毛细血管内血栓 C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血栓 D 动脉血栓头部 E 心室内附壁血栓(见应试教程修订本P246 第5题) 9. 下列哪种炎症属IV型免疫反应? A 风湿性心内膜炎 B 支气管哮喘

局部解剖学期末

2014级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班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题 2014-06-28 1.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处所形成微向前方突出角角度大致140度左右该角又被称路易斯角。 胸骨角: 平对第4胸椎下缘;两侧接第2肋软骨。 胸骨角平面主动脉弓起、止端,气管杈、食管的第2狭窄、胸导管由右向左。 2.股鞘: 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3-4cm。鞘内有两个纤维隔,将鞘分隔成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有股深淋巴结。 3.锁胸筋膜 属胸壁深筋膜,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 穿行结构有胸内、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头静脉,淋巴管等。 4.肌腔隙: 由腹股沟韧带、髂耻弓和髂骨围成,内有髂腰肌及其浅面内侧的股神经和其浅面外侧的股外侧皮神经。 5.胸膜隐窝: 在壁胸膜各部相互转折处,肺缘不能伸入其内,这些部位的胸膜腔称为胸膜隐窝。 1.肋膈隐窝:位于肋胸膜下缘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 2.肋纵隔隐窝:位于左侧肋胸膜前缘与纵隔胸膜前缘转折处下部。 6.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极其所属的肺组织为一支气管肺段。内含有支气管,支气管伴行动静脉,淋巴,及神经,按照肺段支气管的分支和分布,左、右肺各分为10个肺段。 7.动脉导管三角: 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 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 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左肺动脉的起始部。 8.肾蒂: 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脉、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 肾蒂主要结构的排列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由上向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9.网膜孔: 是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是网膜囊与囊外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 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小网膜游离缘), 后界为遮被下腔静脉的腹膜,上界和下界分别是肝尾叶和十二指肠上部。正常的网膜孔可容一指伸入。 因为网膜囊是一个盲囊,当囊内因感染而积液或积脓时(如胃后壁穿孔),开始只局限于囊内,液体量增到一定程度时,方经网膜孔进入腹膜腔。这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一定困难。 10.胃床: 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组成胃床。 11.肺根 出入肺门各结构的总称,外包以胸膜。 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由前向后: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 自上而下: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左: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下静脉。 12.肘窝: 边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为肱桡肌。 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 顶由浅层向深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 底由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构成。 内容:肱二头肌腱在肘窝中心,是寻找神经血管的标志性结构。 13.腘窝: 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 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 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

脚部穴位图足疗口诀

脚部穴位图+足疗口诀 人体脚部穴位、反射示意图:可按图找到阿是穴,对照图示看是那里有病变,供阅者参考,如下图: 足疗口诀 口诀一: 拇指头,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 (头部的反射区如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都在拇指头,多揉按不仅可以治疗失眠头痛而且对改善脑的机能和内分泌能起 到很好的作用。) 二三趾间是眼睛、四五趾间是耳朵,左脚管右右管左。 (眼反射区在二三趾间,耳朵的反射区在四五趾根部,但左右交叉,左脚管右眼、右耳,右脚管左眼、左耳。 肺部一横线,气管一竖线,消炎止痛肾上腺。 (肺部反射区域,支气管从横带中部延伸到第三趾呈一竖带,两者交点略往脚跟方向是肾上腺反射区,对治喘消炎有重要作用。 消化三点成一线,胃肠一刮一大片。 (胃、胰、十二指肠三个反射区连成一线,居脚掌中部的内侧,整个脚掌中部为大小肠和腹腔神经丛,对消化系统保健时,可用手轻握拳,以第二指到第五指四个手指的指间关节顶点同时施力 在此区域内刮压数次。

妇科注意三大片,内侧子宫外卵巢,足背中只是乳腺。(妇科主要是三个反射区:子宫反射区在内踝后下方,卵巢反射区在外踝后下方,乳腺反射区在足背中只。要经常按摩保健,发 现异常可及到医院检查。 如有前列腺肥大,每天按摩内踝下。 (内踝后下方是男性前列腺反射区,前列腺腺肥大病症可在此按 摩保健。 脊椎足弓一条线,从前向后按三遍。 (人的脊椎反射区就在足内衡,称为足弓的一条线,如胸椎,腰椎、骶骨有病变,可沿足弓按摩。 肩、肘;膝关在外沿,每处按摩月拳尖:坐骨神经痛,刮按后跟 得轻松。 (脚外侧从前到后有肩、肘、膝等反射区。坐骨神经痛可刮按在 脚跟后沿的尾骨反射区。 抗癌生力军,脾脏加胸腺,加强淋巴腺,少吃消炎片。 (脾与淋巴腺反射区有增强机体抵抗力,消炎抗癌作用。 口诀二: 全身一体足为根,按摩祛病又强身。 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按摩巧记心。 术前中药把脚泡,事半功倍增疗效。 术中术后须喝水,既排毒素又利尿。

-12条经络300多个穴位记忆法

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 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 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 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 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 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 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 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3.什么是按摩的补与泻呢? 一般来说,顺看经络按摩为补,逆著经络按摩为泻。 按摩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按摩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泻。 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4.需要把三百多个穴位都记住吗? 中医在按摩经络时有个说法叫「以痛为俞」,也就是说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和心包经上沿著经络慢慢 地按压,去感受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力刺痛,有的地方 麻木,有的地方发酸、发胀,那么这时你按摩的重点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开、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越是痛感明显的,越要坚持多刺激此处,这样 你身体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转。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心脏有病,可在这两条经上按压时并没有明显的痛感,这时,你左右两只手臂上都要去摸,因为人体经络左右都是对称和一致的,但患病时左右经 络的反应并不完全一样,痛感明显的就代表著病偏向于哪一边,这也说明了你这条经 络的气血不足,反应迟缓,这时的冶疗以食疗为主先,补足气血,同时在这条经络上 慢慢摸,看上面是否有硬块,是否多出了一块肉,是否比别处微微凸起,然后重点搓

爱医资源-国家基本药物试题(20201003003254)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识测试题及答案(2) 一、填空题 1、基本药物是指适应 ( )卫生需求、( )适宜、( ) 合理、能够( )供应、公众可( ) 获得的药品。 2、国家基本药物基本特征是( ) 、( ) 、( ) 、( ) 。 3、国家采取实行();();() 等措施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4、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招标采购、 ()配送。 5、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基本药物() 、生产、() 、使用、() 、报销、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 6、《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2009 版)》包括( ) 和( )、( )、( )。 7、( ) 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8、生产、配送企业以及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负责上报()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按规定及时( ) 。 9、基本药物的指导价格按药品( )制定公布,原则上由政府 制定统一的( ),不区分具体生产企业。 10、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 )。 11、根据《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有关问题说明的通知》(卫规财发〔2009〕59 号)第八条之规定: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必须按照药品购销合同购销药品,不得进行( )。 12、参与基本药物招标的配送企业,应当是依法取得( )、( )等相应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 13、医疗机构在优先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病情实际,使用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的执行基本药物政策的( )。 14、医患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医疗保险机构作为参保人利益的代表,

重庆医科大学局部解剖学_期末资料_填空修订版

上肢 1.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和股骨大转子连线的内中1/3交点、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股骨内外侧髁连线的中点,此三点连线即为坐骨神经体表投影。 2.大隐静脉起于足部静脉网内侧端,经内踝前方1.5cm左右上行至小腿内侧,经髌骨内侧缘后方四横指上行至大腿内侧,最后在耻骨结节下外方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 3.臀部十字吻合位于臀大肌深面,在股方肌和大转子附近,由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臀下动脉、第一穿动脉吻合而成。 4.膝关节动脉网由腘动脉的关节支(膝上内动脉、膝上外动脉、膝中动脉、膝下内动脉、膝下外动脉)、膝降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及胫前返动脉等彼此吻合形成。 5.腘窝的内容由浅入深为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以及窝上外缘的腓总神经。 6.股三角是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及长收肌围成。 7.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注入腘静脉,其下段有腓肠神经、上段有腓肠内侧皮神经伴行。 8.大隐静脉的高位属支有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穿通支以小腿上2/3、股部下1/3为最多;大隐静脉在内踝前方的一段位置表浅,常在此进行静脉穿刺或切开。 9.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3cm处由股动脉的后外侧壁发出。在该动脉起始处发出旋股内侧和及旋股外侧动脉,行程中发出3~4支穿动脉。 10.由腹壁下动脉发出的异常闭孔动脉走行于腔隙韧带的上方,股疝修补时应加以注意。 11.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外界为髂耻弓,内界为腔隙韧带(或陷窝韧带),有股动脉、股静脉通过。 12.收肌管位于大腿中1/3内侧分。内侧壁为大收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前壁为缝匠肌及股收肌板。管内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13.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及臀上静脉。 14.穿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静脉、阴部内动脉及阴部神经。

全身穴位治疗口诀(精华版)

全身穴位治疗口诀(精华版) 全身穴位治疗口诀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 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 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 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 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 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 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 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

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 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 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 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 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

人体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

人体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 人体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 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yixi 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少阴肾经穴歌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手厥阴心包经穴歌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穴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足厥阴肝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走向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1)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解剖学姿势歌 人体直立平视前,上肢侧垂掌朝前; 足尖向前下肢拢,位置关系依此辩。 轴歌 假想人体三种轴:贯穿前后矢状轴; 左右方向冠状轴,平等身高垂直轴。 切面歌组 解剖人体三断面:矢状纵切左右面; 冠状纵切前后面,横断人体水平面。 矢状面,分左右,冠状面,有前后, 水平切面分上下,互相垂直于解剖。 绪论 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和呼吸泌尿生殖脉管系 感觉神经分泌九大系统要牢记 解剖学姿势 标准姿势象立正身体直立两眼平 掌心足尖都向前上肢下垂下肢并 骨概述歌 骨按形态分四类:长短扁骨不规则。骨的构成分三部:骨质骨膜和骨髓。化学成分随齡变,有机无机一比二。弹性韧性赖有机,坚硬耐压靠无机。 运动系统组成、功能 运动系统功能多,运动支付保护做;骨作运动当杠杆, 支撑枢纽骨连结;动力来自骨骼肌,牵拉骨骼作运动。 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肌肉动力骨杠杆, 关节枢纽连邻骨;体表标志要记牢,临床应用有帮助。 各部骨数目 各骨数目分开记记住位置就容易

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 骨的构造 骨质表现密和松骨位置有不同骨髓分为黄和红骨髓腔隙它填充红髓造血保生命髂胸椎留终生骨膜在外包整骨生长修复立大功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软骨藏韧带加强稳固性基本构造都一样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抓住要点能分辨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最明显胸椎连肋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腰椎承重体最大棘突后伸宽又扁 胸骨形态意义 胸骨形似一匕首上柄中体下剑突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向前凸 椎间盘 椎体之间纤维环胶状髓核在中间后外薄弱易脱出压迫神经致痛瘫 脊柱韧带及意义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脊柱的整体观 上细下粗尾部尖承受压力密相关后观棘突一条线颈短胸斜腰平扁侧观生理四个弯线条大方又美观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一、督脉穴位分寸歌(28穴) 尾骨尖端是长强,二一椎下腰俞藏。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细推详。十一 椎寻脊中穴,十椎中枢穴需量。第九椎是筋缩穴,七椎之下即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一椎之下陶道当。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哑上五分取,脑户府上寸半量。强间后顶两个穴,相距俱做寸五量。百会颅顶中央取,向前寸半前顶张。顖会百前三寸是,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入发五分处,素髎乃在鼻尖上。水沟鼻下唇上纪,兑端上唇正中央。龈交门齿微上取,二十八穴已章详。 二、任脉穴位分寸歌(24穴)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石门 脐下二寸是,气海乃在寸半间。阴交脐下一寸是,脐窝中央神阙传。脐上上行各一寸,水分下脘建里参。中脘上脘与巨阙,气穴行至鸠尾边。中庭膻中下寸六,膻中位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穴,上行俱做寸六看。璇玑华盖上一寸,天突胸骨上凹探。廉泉喉头节上陷,承浆唇下窝中间。 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 肺经穴起于中府,华盖平去六寸处。云门璇玑旁六寸,锁骨之下外端处。天府 腋三臂内求,侠白泽上五寸渚。尺泽肘中横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属。列缺食指交叉尽,经渠腕后五分处。太渊腕后横纹头,鱼际红白肉界处。少商大指甲根旁,喉痛刺之可除苦。 四、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端,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河谷虎口歧骨间。阳溪 腕上两筋陷,偏历溪上三寸端。温溜偏历上二寸,溜上一寸下廉堪。再上一寸上廉穴,池下二寸三里辩。曲池曲肘纹头陷,池上一寸肘髎探。池上三寸手五里,臂臑池上七

寸观。肩髃最好举手取,前后凹陷穴在前。巨骨肩锁两端间,天鼎扶突下寸端。扶突喉节旁三寸,禾髎沟旁五分参。迎香鼻旁五分取,大肠经穴已完篇。 五、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45穴) 胃之经系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地仓 口角四分处,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八分近,下关合口有孔寻。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分。水突人迎气舍间,气舍突外寸五分。缺盆锁骨上窝取,气户璇旁四寸平。库房华盖去四寸,屋翳库下一肋寻。膺窗玉堂旁四寸,第四肋间乳中明。中庭旁边四寸许,乳下一肋是乳根。不容承满粱门穴,关门太乙滑肉门,六穴中横均二寸,巨阙旁下一寸匀。天枢脐旁横二寸,阴交旁二是外陵。大巨石门旁二寸,水道关元二寸横。归来终极旁二寸,气冲曲骨二寸寻。髀关伏兔之上取,斜里去膝尺二平。伏兔膝上六寸准,膝上三寸阴市存。粱丘膝上二寸定,犊鼻膝下骨陷寻。膝眼三寸下三里,里下三寸上巨真。里下五寸条口论,里下六寸下巨明。丰隆外踝上五寸,解溪鞋带窝中存。冲阳二三跖骨陷,陷谷二寸到内庭。内庭中次趾间取,厉兑次趾外侧寻。 六、足太阴脾经穴位分寸歌(21穴) 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大都称。本节之后太白穴,白后一寸是公孙。商丘 内踝微前陷,三阴踝上三寸寻。再上三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基真。曲膝纹头阴陵泉,血海膝上二寸寻。箕门血海上六寸,本云宜浅或禁针。冲门曲开三寸半,府舍冲门上七分。腹结横下寸三是,孕妇不宜此穴针。大横当脐外四寸,再上三寸腹哀平。食窦中庭旁六寸,乳旁二寸天溪存。胸乡玉堂旁六寸,紫宫六寸是周荣。大包腋下六寸取,脾经穴位已分明。 七、手少阴心经穴位分寸歌(9穴) 心经穴起极泉中,腋窝前端动脉冲。青灵少海上三寸,少海肘窝纹内通。灵道 腕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通下五分地,神门手腕纹陷中。少府握拳小四界,小指内侧是少冲。心经九穴终于此,惟有神门莫放松。

广西医科大学局部解剖试题5

广西医科大学2008级本硕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补考试题(A卷) (本试卷正文共6页) 考试日期:2011年9月 19日 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组, 学号姓名 (为了使你的成绩统计无误,请按以上内容认真、正确填写)

注意:请用铅笔按照答题卡上所列要求填涂答题卡,学号即考号(左、右对齐均可)。一定要填涂试卷类型,否则无成绩。请一定填写试卷上的姓名、学号,以便备查!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 50分): 每题的选择项中,可能有一项或多项是正确的,但只能选其中最佳的一项作为答案。在答题卡的相应题号上,把你所选的选择项字母按要求涂上标记。 1.伴行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动脉是 A.尺动脉 B.桡动脉 C.贵要动脉 D.肱动脉 E.无上述情况 2.属于臂丛分支的是 A. 锁骨上神经 B. 膈神经 C. 耳大神经 D. 颈横神经 E. 正中神经 3.位于前臂外侧的静脉是 A.贵要静脉 B.肱静脉 C.尺静脉 D. 头静脉 E.前臂外侧静脉 4.分布于小指皮肤的神经是 A.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B. 正中神经和桡神经 C. 桡神经 D. 正中神经 E. 尺神经 5.关于桡神经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从臂丛发出 B.穿过肱骨肌管 C.支配肱二头肌 D.支配肱三头肌 E.支配肱桡肌 6.“方肩”症状是哪条神经损伤的表现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腋神经 D.桡神经 E.肌皮神经 7.关于三边孔,正确的是 A.上界为大圆肌 B.下界为小圆肌 C.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D.内有旋肩胛动脉通过 E.以上全对 8.小隐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长有隐神经伴行 B.注入腘静脉 C.腹壁下静脉是它的属支之一 D.经内踝的前方 E.与大隐静脉间没有交通支 9.穿过肌腔隙的结构是 A.股动脉 B.臀下动脉 C.股神经 D.阴部外静脉 E.肛门动脉 10.不从犁状肌下孔穿出的结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