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李雨(Ann Lee)CNBC激辩中国楼市泡沫 PeterNavarro失控

美国教授李雨(Ann Lee)CNBC激辩中国楼市泡沫 PeterNavarro失控

一场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否会拖垮全球经济”的讨论在大洋彼岸的CNBC电视台上演。现场嘉宾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李雨(Ann Lee)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经济学教授彼特-纳瓦罗(PeterNavarro)各执一词,场面险些失控,导播只能紧急切信号。

近日中国政府出台的楼市新政“国五条”,并出细则拟征收二手房(房源、代理、租房)交易20%个人所得税。随后,许多地产开发商股票集体大跳水,这引起了美国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与担忧。“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否会拖垮全球经济”的话题在美国著名财经媒体CNBC 组织的电视讨论上引发争议。

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李雨(Ann Lee)认为:“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房地产泡沫。”她认为,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尝试给房地产市场降温,包括使用上调利率和准备金率等手段。然而,政府调控的屡屡失败,正是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强劲需求。中国政府刚刚出台的房地产新政,也旨在为市场降温。

李雨甚至认为,中国房地产投机者和开放商们要赶在市场降温之前把手上的房子卖掉,“这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来说是个机会。如果中国有房地产泡沫,那么根据安卓应用《球友》app应用展示得到数据,一线城市足球场还有篮球场的空余度很足的,房地产任然没有为了房子侵占运动场所,所以中国房地产目前任然没有达到恶性发展的情况”

而另一位嘉宾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经济学教授彼特-纳瓦罗(PeterNavarro)在现场不忌用“粉饰”、“游说”等词语来形容李雨的发言。他认为“如果中国经济增长低于5%,房地产泡沫多半会破裂。”而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汽车、钢铁在内更多的中国商品将被倾销到美国,这将导致美国人失业,拖累美国经济。”

彼特十分担忧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否会破灭,他认为,“如果中国经济垮了,澳大利亚、巴西、智利、秘鲁、加拿大等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也会跟着一起遭殃。要格外小心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赔钱。”

李雨与彼特对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争执在节目中火药味十足。彼特多次打断李雨的发言,并直接说她的言论为“最扯淡的废话!”,认为她在“为北京作粉饰和宣传”;李雨则数度因为彼特的打断而无法继续发言。

彼特一直对李雨不依不饶,李雨也因彼特的出言不逊而显得情绪激动。场面已经基本失控,主持人只得告诉双方马上就要结束此次讨论。在导播不得不强制切换画面之前,彼特仍攻击李雨:“你真无耻。”

大搞房地产将会导致中国灭顶之灾

大搞房地产将会导致中国灭顶之灾 以2004年上海房地产投资为例,那时就已经毁灭了中国工业10年!上海真的在发展吗?他们只不过盖了房子而已!没有资金投入,你说你工业进步,扯淡!2008年当房价按照市场规律要跌时,居然又有人认为用4万亿加上地方债10万亿刺激起来了,不客气的说,这些钱就是刺激了已经过剩的房地产、钢铁、水泥!调结构,笑话!刺激内需,更是天大笑话!这些都是实践检验过的结论了!14万亿啊!美国的国债我已经当它没了!这中国最后的过冬储备粮啊!冬天还没来已经被用完了,(不是危言耸听!银行已经没有钱,贷不出来了啊!)不仅没治病而且加重了病!连看病的钱都用完了!引用1:(2004消息:《规划》课题组有关专家认为,未来五年上海房地产投资将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总额约为5000亿元。按该发展思路,上海“十一五”时期每年房地产投资将在1000亿左右,这只相当于2004年前后上海房地产投资的规模。虽然这个额度延续了“十五”时期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但由于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房地产投资增幅也将明显低于“十五”水平。未来的五年对上海来说,比刺激房地产发展更为‘紧迫’的任务,也许倒是控制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使之不至于发展过快。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上海工业建设投资比重从60%降至30%左右。房地产业从2000年开始填补工业“部分退出”留出的空白,增加值从3.75亿元增长到373.2亿元,增长近10倍。投资从90年代初不足10亿元,增至2002年的72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33%。此后,上海房地产的投资规模每年都保持着“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增加值则更是从2003年的980亿元起,按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加,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7%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 2008消息:世事变幻,波谲云诡!正如2008之楼市。大大小小的开发商们,还沉浸在2007年的“辉煌”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一切就都变了。 曾经,有开发商放话给手下:“你们定价要大胆一些!”即便这样大胆的定价,买房人还是以一种恐慌似的状态买房子。即便是在楼市打滚多年的一些所谓专业人士,也劝告自己的亲朋好友:“合适就买吧,越等房价越高!”如此,在一片风声鹤唳的氛围中,大家都在疯狂抢购房子。曾经,有开发商得意地说:“瞧,桌上这茶叶是购房人送的,他要托我买房!” 当然,这都是2007年的事了。这样的好时光,在2008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众多被市场宠坏的开发商们哀叹:这抓不住的“黄鹤”实在是“来得容易去得快!”

关于网络谣言治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网络谣言治理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政府和社会都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治理,针对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公开,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网民素质等多方面完善措施,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在网络舆论环境。 关键词:网络谣言;问题;治理;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一台电子设备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这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日常生活的有序进行埋下了隐患,网络谣言便是其中之一。 谣言作为社会舆论的一种正常现象,自有人类社会开始便一直存在。互联网的虚拟性和便捷性则为谣言的传播带来了“蝴蝶效应”。无不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如何有效防治谣言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关于网络谣言的治理,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效,然而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为此笔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并结合国外的治理经验,就如何治理网络谣言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健全法律法规,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法律上的充分保障 为有效治理网络谣言,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健全相关法律法

规。美国先后颁布了《电脑犯罪法》、《通讯正当行为法》等约130项对网络传播内容加以规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日本政府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契约法》等专门法规来处置包括谣言在内网络违法行为。韩国印度等国家也为治理网络谣言,颁布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对于我国来说,虽然刑法内已有关于惩治网络谣言的相关内容,而且还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法规。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够完善,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二是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相应认定标准和处罚施,一些条文规定的原则性较强,无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三是我国对造谣者的惩处力度较轻,刑法中明确规定以刑事犯罪的方式定罪,然而现实中多采用警告、罚款、拘留等较轻处罚。 针对以上问题,第一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根据互联网现实发展的变化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增强法律规范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更加具体的法规及实施细则完善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第二,要明确执法主体,确定相关部门的执法权限、执法资格和执法范围,避免令出多家产生权力交叉,造成不能及时执法甚至产生监管盲区。第三,建立完善的程序机制,加强互联网管理,提高执法力度,确保对造谣者能够有效追究。同时,根据实际的危害后果确定相关责任人的罪行,并采取相适应处罚标准。 二、建立健全辟谣机制,确保正确信息充分及时公开

美国房地产泡沫如何触发金融危机(上)

美国房地产泡沫如何触发金融危机(上) 文章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刘明] 发布时间:12-11-08 16:28:10 9 如果不深刻反思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就无法真正走出这场迄今仍在持续演进的危机,更无法有效防止未来发生类似的危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导是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则是危机积聚、形成和触发的关键。 一、寻找增长出路如何埋下危机种子 上世纪80年代以迄对金融市场的“去监管化”,其直接后果是包括证券化债务在内的“金融工程”迅猛发展、日趋复杂,以令人瞠目的规模释放出流动性,并被认为最终直接导致本轮危机。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结果是不是引导资金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担纲的相关产业如上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本世纪不到10年的房地产兴盛等,究竟能够带领美国经济走多远。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提高住房拥有率是两党共同的努力,支持住房贷款的激进政策既有实现“美国梦”的理想主义的一面,更有寻找增长发动机的现实考虑。此后的一段发展表明,房地产兴盛使美国在21世纪初“新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没有陷入长时间和大规模的衰退,仅仅大约8个月之后即告复苏;但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膨胀所带来的短暂繁荣,却掩盖了并且继续积累着“新经济”泡沫破裂之后美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从而为本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埋下了更深层的种子。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也最终对金融系统和整个经济造成了远较“新经济”泡沫更为严重和持久的损害。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6年早期,美国房价大约上涨了130%。在这场“繁荣”中,人们认为房价能够永远涨下去。自2006年起,房价开始下跌,此后跌幅超过30%。如果考虑进通货膨胀的因素,则本轮金融危机后的房价大约已经回到了房地产泡沫开始之前。 早在2005年,随着美国利率的升高,美国“次贷”债务人开始出现违约。许多人的贷款超出了他们的支付能力,抵押贷款的拖欠数增加。到2009年,超过500万笔贷款出现了拖欠,大约占美国抵押贷款总数的10%。最终银行只好没收房产,然后再予出售,这就是所谓的取消抵押品赎回权(foreclosure)。 同时,房价下跌导致违约增加,可能是因为房主认为当时的房价已经不值得按原贷款支付,即“资不抵贷”,他们拥有的已经是负资产。从2007年开始,负资产的抵押贷款数量急剧上升。美国全国不动产协会估计,截至2011年年底,有1100多万美国人房屋抵押贷款债务大于其房产价值,约占全部抵押贷款屋主的22.8%。 与借贷人和房主相对应的另一面,银行和相应的抵押贷款证券持有者也遭受巨大损失,金融系统的问题由此暴露出来。经济学家们最多预测到房价下跌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却无人预测到房价下跌通过抵押贷款这样的媒介制造出连锁式恐慌,直至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房价下跌仅仅是触发点,连锁式的雪崩才是这场危机的全貌。 2007年1月,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开始崩溃,三四个月之间跌去40%。但是直到当年10月,股市才到达崩盘的临界点。这就说明,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崩溃后的9~10个月间,人们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当股市崩盘的时候,其螺旋式下降的急剧程度远超过房价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衰退则直到2009年中才暂告缓解,但此后迄今,复苏的步伐仍然十分缓慢。 从地域的角度看,美国的房地产投机行为最初集中在不大的区域,但是,雪球越滚越大,区域性的危机迅速波及全美国。

探析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应对策略

探析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应对策略 ——以“秦火火造谣事件”为例 【摘要】2014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他是自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3年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以来,首个获罪的网络造谣者。“秦火火”等人以网络为平台, 故意通过扭曲事实、无中生有等各种方式先后制造出3000多个谣言,造谣对象直指道德偕模、知名媒体人、军事专家等等,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和个人利益,扰乱公共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秦火火造谣事件”使网络谣言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以该事件为例,分析了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特征以及危害,从而得出关于网络谣言的一般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探究网络谣言的治理措施。旨在为消灭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对于人们了解和辨别网络谣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网络谣言秦火火应对策略

Analyzing the cause of the Internet rumors, harm and coping strategies——Taking “Qin Huohuo Disinformation Event” as an example 【Abstract】On April 17th ,2014, Qin Zhihui event was announced its first-instance judgement by Chao Yang District People’s Court in Beijing. Qin Zhihui (whose screen name is Qin Huohuo)has gained widespread attention because of his intentional rumor spreading which has caused great disturbances. He was the first internet rumor mongers since 2013 after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have established the releva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Qin Huohuo” and some other people have fabricated more than 3000 pieces of rumors by twisting truth or fabricating some facts. The main objects of their attack include moral models, famous journalists and military experts. Those rumors have seriously damaged the reputation and personal interests of the victims, and have also caused public disorders and negatively effecte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Qin Huohuo Disinformation Event”has pushed cyber rumor to an unprecedented height-becoming a topic of universal concern.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causes, features and harms of cyber rumors. It makes a summary about the general laws of cyber rumor and futher discusses the relevant coping strategies. It aims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 basis for the purifying of network environment. For people who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cyber rumors and be able to identify them, this thesis is of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I nternet rumors Qin Huohuo Coping strategy

美国霸权的泡沫

美国霸权的泡沫 人们普遍承认,2001 年9 月11 日改变了历史进程。可是,我们必须自问,为什么这一天会改变历史进程。一个单独的事件,即使是一个涉及3000 名平民伤亡的事件,怎么可能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答案与其说在于这个事件本身,不如说在于乔治·W·布什总统所领导下的美国对这个事件作出反应的方式。 诚然,这次恐怖主义攻击就其本身的影响来说是历史性的。劫持装满燃料的客机并把它们用作自杀性炸弹是一个胆大妄为的主意,而这个主意的实施是一种不可能更惊人的举动。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厦的被毁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引起反响的象征性宣示,而人们能够在自己的电视机上观看这个事件的事实使这个事件具有此前的恐怖主义行动从未产生过的情感影响。恐怖主义的目的是恐吓,而9·11 攻击完全实现了这个目的。 即便如此,如果布什总统不是以他所采取的那种方式对9·11 攻击作出反应,这个事件对历史进程的改变不可能达到目前的程度。他向恐怖主义宣战,并假借反恐战争的名义在日常工作中实行一种激进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在9·11 悲剧发生之前就已确定,而这些原则可归纳如下:国际关系是实力的关系,而不是法律的关系;实力获得胜利,而法律使所获得的胜利合法化。在后冷战的世界上,美国无疑是占支配地位的力量;因此,美国有能力将其观点、利益和价值观强加于人。世界将得益于采纳美国的价值观,因为美国模式已显示其优越性。克林顿政府和老布什政府未能利用美国力量的全部潜力。这种情况必须得到纠正;美国必须找到一种在世界上维护其霸权地位的方式。 这种外交政策是一种通常被称为新保守主义的广泛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但我更愿意把它说成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原始形式。我把它说成原始是因为,它无视

美国佛罗里达房市泡沫

佛罗里达的土地“疯” 最早可考证的房地产泡沫是发生于1923年-1926年的美国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的东南端靠近古巴的地,那里的冬季气候温暖湿润。一次世界大战后,这里成为一般民众的冬天度假胜地。而且很早以前佛罗里达的土地均价较美国其它地方低得多,自然成为美国人买个冬天度假屋或买块土地日后定居的理想场所。 随着需求的增加,土地的价格开始慢慢升值。从1923-1926年,佛罗里达的人口大增,土地的价格升幅更是惊人。很快在迈阿密近海的200公里地段,各种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矗立。每个人都在谈论土地的供应如何有限,有限土地的事实带给人们想象上的危机,“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 有个数据很能说明当时的疯狂:1925年,迈阿密市只有75000人口,但其中有25000个地产经纪人,超出2000家的地产公司。按比例而言,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当时买土地的定金是10%,土地价格每升10%,炒手们的利润便是100%! 银行通常是保守的,但在疯狂的时刻,也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升高,银行批准贷款也不再看借款人的财务能力而专注土地的价格。银行并不是忘了行规,但你不做生意,其它银行抢着做。 所有的疯狂都有梦醒时分。随着沼泽地一块又一块投入市场,新进的资金不够支撑土地价格的不断飚升,那些财力不够雄厚的炒手首先被贷款压垮投降,银行只好收回土地到市场拍卖,这些土地又带给市场新的压力。当买主一个一个消失,余下的只有一间又一间倒闭的银行。 这次房地产投机狂潮从华尔街脆弱的股市撕开一个大口子,使得股市大坝溃堤,股指一溃千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不仅严重地打击了美国经济,还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和政治上的大动乱。 如今的中国不也是都怀着这样的想法吗? 有限土地的事实带给人们想像上的危机,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土地的价格节节暴涨,最后达到超出想像力的地步。

2020年中国楼市现状分析

2020年中国楼市现状分析 20xx年中国楼市现状 房价为何高企? 官方数据显示,20xx年2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有56个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比上月增加11个,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则比上月增加4个。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认为,房价上涨系20xx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M2(广义货币)增长过快所致。他表示,巨大的M2存量是要用于购买资产,而中国金融市场上提供的投资标的有限,“股票不敢买,债券也不多,可是钱不能搁在手上,所以大家开始买房子了”。 但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称,资产泡沫并不是政府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后果。 还有人认为房价高企很正常。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由中国一线城市带动的房地产平均成交价格上扬符合经济学原理:供不应求带来价格上扬。 政府如何调控? 20xx年3月,“楼市调控”成为一大高频词。仅24天时间内,已有包括北京、东莞、成都等在内的20多个市(县)加入调控大军。

在吴晓求看来,房地产调控只有大幅度下调所有私人部门买房子的杠杆率,才能保证楼市安全。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房地产调控的着眼点不应放在房价上,而应着力于确立城市化步调和土地供应的关系,解决居民住房是以买为主还是以租为主的问题。 贾康认为,政府应先做好住房保障托底,并从土地制度、公租房和公有产权房市场建设、直接税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 未来是涨是跌? 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预测,20xx年左右中国房价可能全面下跌。在他看来,人口流和货币流是决定房价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城市人口流入量正在减少,货币增速也会随经济增速放缓而下降,两方面作用叠加将导致房价下跌,在一二三线城市尤其明显。 但李迅雷亦强调,由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住宅用地的供给还是严重不足,房价下跌后会有一个回调,即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圈地段的房价仍会继续上涨。 贾康也认为,中国房价不会迎来掉头向下的根本性拐点,不会像日本当年那样出现楼市泡沫破裂。 广东中山购房非本地户籍需提供半年以上社保或个税证明

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的标志性事件

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的标志性事件 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商用推广,用户数急剧增加,吸引了众多非科技主营的公司也蜂拥投资于科网项目上,造成了科技产业自我增强的循环。股市中,投资者疯狂购买科技股,只要名字以“e”打头或者“.com”结尾的公司都受到资金追捧。 2000 年3 月10 日,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5048.6 的历史高点,相比1995 年初的743点涨幅达到680%,到2002 年9 月份纳斯达克指数回到1172 点,18 个月内跌幅达到78%,总计4.4 万亿市值蒸发。 科网泡沫形成因素 1.互联网技术商业化--科网泡沫兴起的关键 随着社区开始通过线缆接入英特网,互联网商业化运作正式开始。超市、银行等商业 机构步入互联网,开始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人们可以在线订购必胜客的Pizza 饼、 可以在线观看“超级碗”橄榄球赛。美国参议院和国会开始在互联网上办公,提供信 息服务。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传统的销售网络被打破,物流系统更加高效 便捷。由于网络的杠杆效应,促使企业在亏损的情况下也要先建立市场份额(至少建 立市场形象),之后利用市场份额的优势进行收费服务,所以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 “快速变大”,“不变大就被淘汰”。 2. 1.1.2 政策扶持--美国政府功不可没 1992 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同

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计划用20 年投资4000—5000 亿美元建立由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电子产 品组成的网络,为用户提供大量的、统一标准的信息服务。 1993 年2 月,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以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新方向”的技术政策报告。 1994 年,美国政府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1994 年8 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了“为了国家利益发展科学”的科技白皮书。为了切实实施政府的科技政策,一方面用政府干预手段狠抓“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的落实,5 年内拿出15 亿美元用于60 项关键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加大对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力度。在1994 年到1999 年期间,美国研究与开发总投人年均增加上升到6%。从1995 年起,信息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在全部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 1/3 左右。1998 年,信息技术产业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投资是457 亿美元,几乎占了 除自身以外的所有产业在研究与开发投资上的一半。 1996 年克林顿签署了电信法案,取消阻碍电信市场竞争的管理法规壁垒. 1996 年底的WTO 部长级会议上,美国提出的《信息技术协议》主张到2000 年取消 信息产品的全部关税. 1996 年,克林顿提出建立“因特网-2”(Intemetll)的倡议。同时,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NSTC)又提出了建设“下一代因特网’(NGI)。 1997 年初,由副总统戈尔领导的跨部门的电子商务工作小组经18 个月讨论后提出《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文件》(A Framework for 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建议将互联 网宣布为免税区,凡无形商品经由网络进行交易的,无论是跨国还是国内跨州,一律 应于免税。 1998 年5 月20 日,美国又促使132 个WTO 成员国的部长会议通过了互联网零关税状态至少一年的协议。美国已就电子商务问题与OECD、欧洲、WTO、APFC 等地 区和组织不同程度上达成了协议或共识。 1999 年7 月,白宫科技顾问委员会(OSTP)和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PITAC)出台了 《面向21 世纪信息技术研发战略》,也称第二代信息技术(1T2)研发计划。IT2 研发 的目标在于推进信息技术基础研究,开发先进的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努力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信息技术人员队伍。总统在2000 年度财 政预算中为IT2 增拨36.6 亿美元,增幅达18%。 90 年代中期开始,美国财政状况持续好转,为政府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94 年开始,美国政府消费和投资总额加速增长。在经历了近30 年的联邦财政赤字之后,1998 年美国联邦财政首次出现盈余,达692 亿美元。1999 年又盈余1244 亿美元,比原先估计的l227 亿美元又有所增加,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的最高记录,占当年美国国内 生产总值的1.4%,是1951 年以来的最大比例。

真相!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真相!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房产交易中心。一拨人卖掉了房,准备进股市抄底。另一拔人刚从股市里割肉套现,准备买房子。两队人马擦身而过,看着对方,心底都说:SB…… 一根大阳线,装死多头来相见。周三涨的莫名其妙,消息面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直接的利好,11点的时候突然就起飞了。首先,国内大宗商品上涨范围扩大,继之前焦煤率先反转,铁矿石紧随其后,今天沥青一度涨停,橡胶、铜、镍、铁矿石涨幅也奔3%; 而在A股中的商品B涨停收盘,显示市场对大宗商品明显看涨。 其他居前热门板块以房地产为核心,扩展到建筑节能、建材钢铁等领域,板块涨幅整体超过6%; 另外有低碳板块、电商板块、丝绸之路板块等,涨幅也超过6%。 综合起来看可以看到,你就会发现有一只手正在平静而缓慢地改变着这个市场。过去24个月里,我们把美利坚曾经奏效的救世良方体验了一遍: 1: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刺激需求;2: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3:克林顿的互联网加万众创新;4: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5:里根的供给侧改革,还有熔断制;6:最后又回到我

们熟悉的房地产拉动经济上 为什么最终还得靠房子拉动经济? 因为房子很长时期都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 1、从行政的角度来看,通过房价上涨,刺激土地快速流转,这样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就可以回收资金,解决更多行政问题。比如某些地县财政开支甚至工资都成问题,就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轻松解决。土地政府最大筹码,比财政拔款还好用。 2、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通过房地产行业,可以带动建筑行业、进而带动建材行业、向下延伸到室内的各种家用需求,可以辐射绝大多数关联产业,最后实现对整体经济的拉动。房地产去库存、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汇率政策调整……凡此种种早已不再各自为营,这每一项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因素交织在一起,显示出政府下的这一大盘棋,正在超越经济领域的变革,并将会渗透到全社会的每一个毛孔中。 简单总结来说是这样的: 一月份先放水2.51万亿,刺激需求侧。然后一线楼市大涨,带动二线楼市,三四线后面跟进,楼市大涨后,相关地产股收益,股票也大涨,带动相关的建材水泥,钢铁齐飞,最后带动股市大涨,股民赚钱解套后再去买房子消费,达到去库存的目的!高呀,我朝有高人呀! 如何在股市寻找投资机会?目前从房地产与原材料大宗商

美国两次房地产泡沫的启示

美国两次房地产泡沫的启示 近一百多年以来,美国先后经历了三次较为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分别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20世纪八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美国“大萧条”以股市崩盘为首要标志,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均早于股市泡沫,其影响远小于股市泡沫,因而不被瞩目,相关的研究和讨论较为少见,有关文献非常缺乏。因此,我们对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研究集中于20世纪以来的两次泡沫。 一、美国近两次房地产泡沫的基本情况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房地产泡沫与储蓄贷款协会危机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战后“婴儿潮”一代进入成年,形成了对住房的巨大需求。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政府开始使用金融手段鼓励居民购房,成立了房地美公司,为低收入群体向银行申请住房贷款提供担保。80年代初,里根总统为振兴经济,对房地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1981年颁布《经济复苏税收法》,促使房价节节攀升。1983-1986年是20世纪80年代的泡沫形成与膨胀阶段。1986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新的税收修正法案,消除了许多避税,特别是对于房地产投资的避税。美国房屋价格和土地价格分别于1986和1989年走向高点,随后在1986年国际石油市场的震荡和1987年纽约股市“黑色星期一”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影响下,房地产泡沫破裂。受房地产泡沫破裂影响,以储蓄贷款协会为中心的银行业危机全面爆发,199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结束了自1982年以来的持续增长,陷入了新一轮衰退。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了储蓄贷款(S&L)协会危机。美国储蓄贷款协会(简称/储贷协会)主要是以储蓄存款作

为资金主要来源,并提供长期贷款(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在解决美国人的住房问题和发展美国支柱产业建筑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到1986年完全取消了针对利率管制的Q条例。由于储贷协会的业务主要是长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和较短期的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使其资产和负债期限和利率上的不匹配问题更为严重。特别是在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这一期间,美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利率也随之上升,再加上金融创新导致竞争的加剧,储贷协会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甚至出现了利率倒挂,其经营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为了挽救储贷协会的命运,美国金融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对大量投资于抵押品的资产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放宽储贷协会的资产经营范围,在房屋抵押贷款之外还可以从事商业放款,投资于修建办公楼等等。由于这些措施,储贷协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但其经营风险也急剧上升。80年代末,随着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下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房地产价值和抵押贷款价值,房地产信贷风险迅速上升,不良贷款增多,储贷协会也遭遇空前危机,储贷协会备抵坏账占总资产的比例从1983年的0.15%上升到1988年的1.18%,增加了近7倍。美国储贷协会的经营恶化和各地的挤兑风潮迅速蔓延,到1986年,联邦储蓄与存款保险公司也因而丧失了清偿能力,由此导致美国在80年代(1987年大爆发),发生了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以储蓄贷款协会为中心的银行业危机。 2.二十一世纪初房地产泡沫与次贷危机 随着2011年9.11事件和网络泡沫破灭后,为了防止引发经济衰退,2001年起,美联储不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从2001年1月的5.98%降至2003年7月的1.01%,美国进入了负实际利率时代。负实际利率打破了谨慎储蓄与投机风险之间的平衡,刺激

网络谣言治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网络谣言治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摘要:治理网络谣言是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安全、彰显正义和谐的社会管理新课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欧美等国尽管奉保护言论和信息传播自由为圭臬,但对网络谣言也进行整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在治理网络谣言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特别在依法进行治理、推行行业自律、大道消息透明、倡导网络伦理和利用科技管理等方面见长。考察和梳理这些国家在保证言论自由的同时管理和净化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经验,将为我国治理网络谣言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治理;网络谣言;国际经验;启示 网络谣言能够借助网络传播迅速扩散,短时间内“路人皆知”,引发强烈的多链式互动,从而影响现实世界。所以,治理网络谣言是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安全、彰显正义和谐的社会管理新课题。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尽管奉保护言论和信息传播自由为圭臬,但对网络谣言,与禁止在“电影院中喊失火”一样,也进行整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近年来学术界对网络传播研究的重视,网络谣言的治理问题也逐渐被人们关注,一些专家学者研究国外互联网治理时,曾经对多个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过梳理,提出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启示①。不过,专门从借鉴国际经验的角度探讨网络谣言治理的方法、路径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对一些国家治理网络谣言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和总结,希望能对我国的网络谣言治理有所启示,也期待成为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引玉之砖。 一、网络谣言:普遍性的问题 本文所指的网络谣言主要是以网络为传播载体,制造和传播没有事实根据、得不到客观证实或科学认可的捏造之言,而不包括民间评议时政、反映一定民心舆论的歌谣、“段子”之类,更不包括网络上舆论对政府及官员的监督。所以,网络谣言可以定义为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站论坛等)而发布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却具有某种影响力的言论或信息。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赋予了公民言论自由的天赋权利;但权利运用不当,会伤人伤己。网络谣言即是言论自由不当运用的现象之一。网络时代不负责任发表言论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的互联网环境中,例如,韩国的检索门户网站每月要删除几十万个烂帖,但是诸如“X档案”之类的谣言还是“络绎不绝”,韩国一些演艺明星因承受不了网络谣言所致的名誉败坏而自杀的案例时有发生。2012年7月印度发生的阿萨姆邦族群冲突中,一则恶意的网络“报复”、“屠杀”谣言曾经导致50万阿萨姆人离家避难,集体大逃亡。中国的“柑橘生蛆虫”谣言导致湖北、四川等橘子产地生产的柑橘严重滞销,仅湖北一地经济损失就近15亿元,“蛆橘事件”在2012年曾经被列为“近年10起网络谣言案例”之首。② 网络谣言既有一般谣言的本质特征,如传播性、非真实性等,也吸收了互联网的诸多特征。网络谣言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虚假性。传播者传播的信息没有基本的事实根据,胡编乱造。这也是网络谣言与网络反腐、网络曝光的本质区别。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 中国大陆大家目前最为关心,讨论最为热烈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从政府到民间,从经济专家到普通百姓,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以前,我也觉得中国存在一个叫“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所谓概念,但今天我忽然感悟,原来多少年来包括我在内的几 亿中国人都被蒙骗了,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房地产泡沫”这 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如同市场经济一样,房地产泡沫也是一个外来事物,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问题是,中国是市场经济吗?显然不是,否则为什么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市场,更不是市场经济,而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个怪物,政府操纵着房地产行业,政府对房地产有着绝对的掌控能力。 房地产泡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既然是泡沫,那么这个泡沫也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当泡沫足够大的时候,会破裂。因为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是市场经济,所以当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产生泡沫的时候,就会破裂。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世界经济学家都以为,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日美大几倍,当然也会破裂。事实却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在几年年前的膨胀程度就超过了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中国的泡沫几年来虽然翻倍,但却没有破裂,这是何故?显然,经济学家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中国的房地产乃至中国经济当成了市场经济来看待,而事实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根本不是市场经济。所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所有的房地产泡沫,在中国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房地产泡沫”根本 就是一个伪概念。 当然,我说到这里时,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气,中国的房地产明明几年之内翻了很多倍,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这不是泡沫这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确实虚高,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这是事实,但这不是“房地产泡沫”,因为泡沫会破, 而中国的这个被大家称为“泡沫”的东西却不会破,因为它的真实名字其实不叫泡沫,应 该叫“变相的税收”或者“房地产垄断价格”。

一篇预测中国经济(股市楼市)神准的雄文

一篇预测中国经济(股市楼市)神准的雄文! 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首先要说的是我并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什么共济会掌握世界之类我是从来不信的。对于官员,我一贯的观点是如果有三个选择,他们最后一定会选择最坏的那个,阴谋论这种东西实在太考验执行者的智商,而机构的智商历来都是不太够用。 但是这事背后的蛛丝马迹又实在太过于匪夷所思,日本著名小学生曾经说过,当所有的可能全部被排除的时候,剩下的最后一个,不管看起来多么荒谬,那就是事实的真相,昨天深夜,我把所有的脉络理了一遍,来看看这个事情的过程,突然觉得很有意思。这些就当是路边社的呓语,我姑妄言之,你们姑妄听之。1)1、老大哥的命门。今年最诡异的事情,莫过于楼市,往年楼市的回魂,都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一段时间内交易量放大,成交上涨以后,带来库存减少,房价上涨,但是这一轮楼市的爆发完全不同以往,首先是价格飙升,带动市场恐慌后才赢来成交上涨,那只无形的手过于明显。 有人说是因为一月的放水,但是不对,周期不对,市场传导的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就比如如果今天放水,反馈到市场上至少要几个月,带来价格飙升也应该在年底,而这一波是一月放春节后立马立竿见影,时间节点不对。在开始这个话题

之前,我们得先知道老大哥的命门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楼市。没错,楼市的确是个大问题,而且已经彻底绑架了中国经济,如果楼市玩蛋,那是一个大地震,但是他绝对不会是一个能威胁到老大哥的问题,金融市场的烂帐老大哥也是碰到不少,就比如世纪初,可谓是有丰富的经验,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是绝对不是一个生存问题。老大哥真正的命门是外储。从八十年代后,老大哥已经彻底融入世界经济,生产低级必需品,然后换来美元,然后再从市场上购买各种石油,南美的大豆玉米等粮食产品,这是一个循环,现在每年老大哥需要从市面上进口高达几千亿的石油,三分之一的粮食产品依赖进口,粮食自给是一个大问题。八十年代后,国人越吃越好,就是得益于全球经济,而不是金坷垃,像养猪养牛,从粮食到肉产品的转化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据,你要养出多少吨的猪,必然要投入多少的饲料,所以你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外储才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08年前,每年外储增加多少都是要上新闻联播大书特书的事情,因为这个是硬需求,楼市塌了可以咬牙还贷,可以上信贷黑名单,可以苦难行军,但是吃不起饭,买不起石油呢?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或者完全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过去中国的外储从高峰期下降了一万亿美金。老大哥难道不知道现在一二线楼市有多荒谬?再加把火那不就更加骑虎难下了?房产市场的问题在于库存,最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3856577.html,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和思考 作者:吴渝璋 来源:《商情》2008年第03期 [摘要]由于房价的持续下跌和房贷违约率的上升引起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简称次贷危机)被认为是继亚洲金融危机后最严重的一次金融风暴。从去年七八月间爆发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许多公司因此遭受巨额损失甚至倒闭,欧美等国央行不得不紧急向市场注入4000多亿美元以缓解流动性不足。本文分析了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款低利率贷款证券化房地产风险管理金融监管 一、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 美国的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评级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由于信用要求不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3%。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加之优质和次优级抵押贷款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以及以MBS、ABS等为基础发行的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专业给投资者。同时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因贷款占用的资金得到回收,使得放贷规模继续扩大。 二、危机产生的原因 自从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低利率刺激了房价持续上涨。在房地产业繁荣的现象下,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觉得,收不回的贷款反正有房子做抵押,而房价还在涨,所以还会赚;而且借助于金融创新,这些贷款被打包债券化出售给了投

美国网络安全从业人员标准体系研究

美国网络安全从业人员标准体系研究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王星 人才是第一资源,网络安全人才是一个国家整体 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的根基。要在国家层面造就一支规 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网络安全 人才队伍,必须研究制定网络安全从业人员识别和描 述的标准。简言之,就是要有一个能判断某人是否属 于网络安全从业人员,属于什么类型和级别的标准。 如果这个标准缺失或不够准确,必然会影响到现有 网络安全员才队伍态势判断、劳动力供需分析、人才 梯队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引导、人员评价考核 等一系列工作,甚至可能造成政策误判的严重后果。 美国将人员标准的问题视为网络安全人才建设中的 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过去十余年专门就网络安全 人员标准的研究、编制和应用开展了大量工作,目 前已形成一套以“NICE网络安全人力框架(NCWF)” 为核心的人员标准体系,并且正在全美范围内进行 应用推广。研究美国网络安全从业人员标准的内容 和发展历程对我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美国NICE人力框架(NCWF)概述 美国自“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时 期开始就意识到,网络安全人员能力测评和工作角 色的定义没有标准统一的方法,而要从国家层面对 网络安全人才队伍进行规划和管理,必须制定一个 专门的网络安全人力框架,否则就难以对网络安全人 才队伍数量、质量以及能力缺口进行评估。美国决 策者认为,网络安全人力框架是有效进行网络安全 人才测量的前提,是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后续各项网络安全人才政策中均把人力框 架的开发和完善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部署。 1.NICE人力框架的编制过程 2008年美联邦政府就向联邦首席信息官委员会 (CIOC)下达任务,要求其提供一份用于描述联邦 政府内部网络安全人员角色的标准框架。2011年, CIOC发布研究结果,在大量联邦政府部门行业专家 反馈意见基础上,将网络安全角色划分为11个。 CIOC的成果后并入NICE计划,形成了NICE网络安 全人力框架(NCWF)1.0,其中包含13个角色。该 框架发布后在联邦政府各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收到 大量修改意见和建议。之后按照NICE计划的部署, 国土安全部(DHS)牵头组建专题研究组对 NCWF 1.0

网络谣言的危害及治理

网络谣言的危害及治理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普及,我们很大的一部分生活融入到网络中,我们在网上购物、获取信息、咨询、娱乐等。网络同时也成为影响巨大的新媒体平台,网络迅捷、及时、简易等方面的特点快速促进社会信息的流通;但同时也导致网络成为滋生各种谣言的放大镜,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引起巨大的负面效应与危害。 同时,网络谣言还会损害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近日,甘肃兰州出现食盐“涨价停产”等谣言,引发了新一轮抢盐风波。部分市民轻信谣言,开始大量购买食盐,很多商场、商铺的食盐被抢购一空。抢购到盐的人短期吃不完造成浪费,而真正需要盐的,尤其是一些餐饮机构,又因抢购买不到盐。陈柏峰说,“与事实偏差较大或完全相左的谣言谎话,借助网络和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很容易误导不明真相的网民,损害许多公众的利益。” 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传播,很大程度上是谣言的制造者利用了一些人的心理弱点。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首席专家潘允康表示,有些人喜欢求新、求奇,常常抱着“别人不知道的我知道”的心态,以寻求刺激;有些人则是从众心理,“别人知道的,我也应该知道”;当然还有一些人的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即使有些谣言毫无逻辑、漏洞百出也信以为真。 潘允康进一步表示,有些网络谣言可称得上是“妖言”,极具蛊惑性和危害性。它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如同引诱人们吸食毒品一样,慢慢地让人“上瘾”,麻醉人的神经,扰乱人的生理功能,让人的心理也变得越来越不正常、不健康,进而破坏家庭、诱发犯罪,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正常秩序。 造谣传谣不是言论自由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吴忠民认为,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政府应该以宽容、包容、虚心的态度,畅通社会公众正常的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公民言论自由,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但是,社会公众在享受言论自由这一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维护舆论环境,根除网络谣言存在的土壤。 夏学銮表示,网络虽然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载体和工具,但网络聊天还是要从人们的嘴里说出去,网页留言也要靠人们在键盘上敲打进去,一言一语都是人们思想的反映。虚拟社会依托现实社会而存在,虚拟社会的行为主体仍然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在现实社会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并不会因为自己存在方式的变化而改变或消失。 针对“网络谣言也是言论自由的表现”这一观点,潘允康表示,首先,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自由应该是符合国情、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由,即使是在西方社会,如果有言论、谣言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会受到制裁。因此,网络谣言并不属于自由的范围。其次,自由应该是在既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内,享受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权利。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的社会化以及取得公民资格的最起码条件,就是要遵守法律规范,正确处理社会关系,遵守道德底线、法治底线和事实底线。谣言往往都是有所指向的,无论是针对人还是事件的谣言,都难免会侵害他人的正当权益,危害社会公共秩序,因此,这不仅仅是违反社会道德的,也是违反法律的,不仅应该坚决抵制,而且应该受到相应的制裁。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支振锋认为,网络谣言不仅在我国出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亟待治理的问题,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对网络谣言免疫。他举例说,韩国数名艺人不堪网络谣言的压力而轻生;大地震后的日本,谣言90%来自网络。支振锋表示,“言论自由”不应该是网络谣言得以豁免的保护伞。从国际上来看,韩国和日本纷纷表示要出台相关法律来治理网络谣言,英国也试图以隐私等相关法律来揭开匿名这一“互联网斗篷”,美国则宣布“数字世界将不再是一个没有法律约束的疆域 铲除网络谣言需要全民行动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是一个常识。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网络不再是虚拟空间,而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在互联网中活动的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能一一找到对应。恶意编造传播网络谣言,对现实生活造成的冲击真实可感,一点也不虚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