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公式表(必备)

沪科版初中物理公式表(必备)
沪科版初中物理公式表(必备)

物 理 量

主 要 公 式

主要单位

长度(L )

(1) 路程vt s =

(2) 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F W (3) 力臂1l =1

22.F l F Km 、m 、dm 、

cm 、mm

面积(S )

(1) 面积公式 S =ab S=a 2

S=πR 2

=

4

1πD 2

(2) 体积公式h V s = (3) 压强公式 F

p

s =

1m 2=102dm 2

1dm 2

=102

cm 2

1cm 2

=102

mm 2

体积(V )

(1) 密度公式ρ

m

V =

(2)用量筒或量杯V=V 2-V 1

(3) 阿基米德原理 浸没时V =V 排=F 浮/ρ液g 部分露出时V

=V 物-V 露

1m 3

=103

dm 3

1dm 3

=103

cm 3

1cm 3

=103

mm 3

时间(t )

(1)速度定义v s t =(2)功率P

W t = 速度(v ) (1)t s v = (2)Fv t Fs t W P ===

则F

P

v = 1m/s=3.6km/h

质量(m )

(1)重力公式g

G

m =

(3)密度公式V m ρ= (2)功的公式 mgh Gh W ==gh

W m =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密度(ρ) (1)V m =

ρ g G m =有gV

G =ρ (2)压强公式gh p ρ= gh

p

=ρ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 则ρ液=

浮gV F

1g/cm 3

=1000 kg/m

3 合力(F ) (1)同方向F=F 1+F 2 (2)反方向F= F 1-F 2(F 1>F 2) N

压强(p )

(1) S

F

p =

(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 (2) (2)gh p ρ=适用于一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1Pa=1N/m 2

浮力(F 浮)

(1) 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 漂浮或悬浮法F 浮=G

(2) 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ρ液gV 排

功(W )

(1)定义W=Fs 重力做功W=Gh=mgh 摩擦力做功W=fs (2)总功W 总=F 动s W 总=W 有+W 额

有用功=Gh W 有=W 总-W 额

(3)η=总

有W W W 有=ηW 总 W 总=η有W (4)t W P = W=Pt

1J=1N.m

=1w.s

机械效率(η)

(1) η=

总有W W =有

有有

W W W W W +=+11

(2)η=总有W W =总有总有P P t P t P = (3) 对于滑轮组 η=

nF

G

(n 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4) η=

总有W W =动

动G G G

h G Gh Gh +=

+ 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η总小于1

拉力(F )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 =G n

1 (2)(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1

动物G G n

F +=

(3)(3)一般用n

G

F η=

(n 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4)(4)物体匀速运动,一般F =f (f 一般为摩擦力)

功率(P)

(1)P=t W (2) P=t

W =Fv t Fs

= 1w=1J/s =1N.m/s 比热(c )

Q 吸=cm(t -t 0) Q 放=cm(t 0-t)

(1) 不计热量的损失时 Q 吸=Q 放(热平衡方程)

水的比热为

4.2×103

J/(Kg. ℃)

电流(I)(1)定义

t

Q

I=(Q为电荷量)(2)

R

U

I=

(2)W=UIt 则

Ut

W

I=焦耳定律Q=I2Rt 则

Rt

Q

I=

(4)P=UI 则

U

P

I=(P为电功率)

(5)纯电阻电路W=UIt=I2Rt 则

Rt

W

I=

(6)串联:I=I1=I2并联:I=I1+I2

1A=1000mA

电压(U)(1)

Q

W

U=(Q为电荷量)(2)U=IR(3)

It

W

U=

(4)

I

P

U= (6 )串联:U=U1+U2 并联:U=U1=U2

(5)焦耳定律

t

QR

U

t

R

U

Q=

=则

2

(Q为产生的热量)

R

U

P

2

=则PR

U=

1KV=1000V,

1V=1000mV。家

庭电路为

220V,对人体

的安全电压不

超过36V

电阻(R)(1)

I

U

R=(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W=UIt=I2Rt=t

R

U2

W

t

U

R

t

I

W

R

2

2

=

=或

(3)

2

2

I

P

R

R

I

P=

=则

P

U

R

R

U

P

2

2

=

=则

(4)焦耳定律Q=I2Rt 则

Q

t

U

R

t

I

Q

R

2

2

=

=或(Q为产生热)

(5)串联:R=R1+R2则R1=R-R2 R2=R-R1

(6)并联:

2

1

1

1

1

R

R

R

+

=

2

1

2

1

R

R

R

R

R

+

=

1Ω=1V/A

1MΩ=106Ω

1KΩ=103Ω

电功(W)(1)W=UIt=UQ(Q为电荷量) (3)P=

t

W

则W=Pt

(2)W=Q=t

R

U

Rt

I

2

2=(4)当无热量损失时W=Q=Rt

I2

电能表上常用

单位为KW.h

1KW.h=3.6×

106J

电功率(P ) (1) R

U R I UI P 2

2

=== (2) P =t W

1Kw=1000w

电热(Q )

(1) t R

U Rt I Q 2

2

== 当不计热量损失时,Q =W =Rt I 2 (2)热平衡方程Q 吸=Q 放

其单位为J

通电时间(t )

(1) I Q t =

(Q 为电荷量) (2)W =UIt 则UI

W t = (3) P =t W 则P

W t = (4)Q =Rt I 2

则R I Q t 2=

二.知识点

1.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 .水的密度:1.0×103kg/m3

d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 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 4. 超声:频率高于2000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

5. 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6.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1倍 焦距之内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4.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15.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7.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 极发出,最后回到S 极。 注意 :铭牌中有电压,电功率 时,先计算出R ,(R= )另外,如果题目中有“正常工作 ”就隐含着条件。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1 (1)路程(S )的单位及其换算:==dm m 101210=cm 310=mm m μ610=9 10nm ; (2)时间(t )的单位及其换算:=h 160min ;=min 160s ; =h 13600s ; (3)速度(v )的单位及其换算:=s m 1 3.6h km ; = h km 16 .31 s m ; 2(知一求一) (1)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2)质量(m )的单位及其换算:1t =3 10kg =6 10g =9 10mg ;1公斤=1kg ;1斤=500g ; (3)重力(G )的单位:N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3(1)体积(v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3 =310dm 3 =610cm 3 =310L = 6 10mL ; (2)密度(ρ)的单位及其换算:=31cm g 10003m kg ; =31m kg 1000 1 3cm g ; 2、阿基米德原理 推导公式:g F v 液浮 排ρ= 5、压强的计算:注意根据题目合理选择压强的计算公式 (1)固体压强的计算:(都是选下面这个公式) 图2

①压力(F ):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F G=mg; ②受力面积(s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2 =2 10dm 2 =4 10cm 2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受力面积(s )的单位必须是m 2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液体压强的计算:(基本上是选gh p ρ=,有时须选用F p = 配合解题) ①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6 (1)距离(S )的单位必须用m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W )的单位:J ; 7(1)时间(t )的单位必须用秒(s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率(p )的单位:瓦(w ); 1Kw=1000w ; 8、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 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 二、重力公式 G=mg (G:重力,m:质量,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四、密度公式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密度ρρ=m/v Kg/ m3g/ Cm31g/ Cm3=1000kg/ m3 质量m M=ρv Kg g 1kg=1000g 体积v V=m/ρm3Cm3 1 m3=103dm3=106cm3 1L= 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五、浮力公式 (1)F浮=F下-F上(压力差法) (2)F浮=G物(漂浮、悬浮法) (3)F浮=G--F(称重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 (F浮:浮力,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10N/kg或9.8N/kg)

六、压强公式 (1)普适公式 S F = p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p :液体压强 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 七、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 1l 1=F 2l 2 ( F 1:动力 ;L 1:动力臂;F 2:阻力; L 2:阻力臂 ) 八、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 (1)定滑轮: F=G 物 s=h (2)动滑轮:)G (2 1 F 动物+= G S=2h (3)滑轮组:)G (n 1 F 动物+= G s =nh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 (1)功 a 、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 Fv t Fs t W P ===(一般) (P :功率W ,W :功J;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 (3)有用功 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 W 总=F 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 %100W W ?= 总 有 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二、十三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初中物理公式(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3) 二、重力公式(第六章p113) G=mg (G:重力N,m:质量kg,g: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七章p133) 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F:力N) 四、密度公式(第五章p94)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五、浮力公式(第九章) (1)F浮=G-F (称重法) (2)F浮=G (漂浮、悬浮法)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排水法) (F浮:浮力N,G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m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ρ液:液体密度kg/ m3,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m3,g:10N/kg或9.8N/kg)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1)普适公式(p144) S F p = (p :压强Pa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m 2)固体平放时F =G =mg (2)液体压强公式(p150) p =ρgh (p :液体压强Pa ;ρ:液体的密度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m )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十章p187) F 1l 1=F 2l 2 ( F1:动力N ;L1:动力臂;F2:阻力N ; L2:阻力臂,L1、L2应同单位) 八、滑轮(组)公式(第十章p191-193)(不计绳重和摩擦) (1)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 G 物:物体的重力N ;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m ) (2)动滑轮:)G (2 1F 动物+=G S=2h (F 、s 、h 、G 物: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N ) (3)滑轮组:)G (n 1F 动物+= G s =nh (n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 a 、普适W =Fs (W :功J ,F :力N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p196) b 、把物体举高时W =Gh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2)功率(p200) Fv t Fs t P ===(一般)W (P :功率W ;t :时间s ;F 、 s :同上,v :速度m/s ) (3)有用功(p202) W 有=Fs=Gh (与功相同) W 有=W 总-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p202)W 总=FS (F :总动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W 总= W 有+W 额 (5)机械效率(p203) %100W W ?=总 有η (η: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九年级物理 热学部分(第十一、十二章) 1、吸热、放热(p42-p43)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 期教材分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黄山三中李建宏焦玉芬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上学期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 总结归纳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 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参照沪科版排列,并标明公式在书中的页码,部分公式书中未明确呈现,属于课堂笔记 注意:书本是根本,本资料属于复习时的参考,最好的复习是把书本看一遍。 八年级物理 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第二章 p27) 、重力公式(第五章 p92 ) G =mg (G:重力 N ,m :质量 kg ,g :常 g 取10N/kg ,题目未交待时 g 取9.8N/kg )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六章 p112) p128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 m 水=m 冰 水>冰 v 水<v 冰 五、浮力公式(第七章) (1)F 浮=G -F (称重法 ) 3)阿基米德原理: F 浮=G 排= m 排g=ρ液 g V 排 (排水法)(p134) 方向相同: F 合=F 1+F 2 ; 方向相反: F 合=F 1— F 2 (F :力 N ) 2)F 浮=G (漂浮、悬浮法 )(p137)

(F 浮:浮力 N ,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 N ,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 ρ液:液 体密度 kg/ m 3,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m 3, g : 10N/kg 或9.8N/kg )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 1)普适公式( p143) p F (p :压强 Pa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固体平放时 F =G =mg S ( 2)液体压强公式( p149) p =ρgh (p :液体压强 Pa ;ρ:液体的密度 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 m )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九章 p166) F 1l 1=F 2l 2 ( F1:动力 N ;L1 :动力臂; F2:阻力 N ; L2:阻力臂, L1、L2 应同单位) 八、滑轮(组)公式(第九章 p171-173 )(不计绳重和摩擦) (1)定滑轮: F=G 物 s=h (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N ; G 物:物体的重力 N ; 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m ) (2)动滑轮: F 2(G 物 G 动 ) S=2h (F 、s 、h 、 G 物: 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N ) (3)滑轮组: F ( G 物 n G 动) s =nh (n :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 W 有= W 总- 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 p181)W 总= FS (F :总动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W 总= W 有+W 额 a 、普适 W = Fs W :功 J ,F :力 N ,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m )(p176) b 、把物体举高时 W = Gh ( 2)功率( p179) P W (一般) Fs Fv tt ( 3)有用功( p181)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P :功率 W ;t :时间 s ; F 、 s :同上, v :速度 m/s ) W 有= Fs=Gh (与功相同)

初中物理(粤沪版)公式大全最新版2016

初中物理(粤沪版)公式大全 一.【物质】 1、密度公式: 变形公式:m=ρv, 体积:v =ρ m 二.【力 学 部 分】 1、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3、压强公式:p = 变形公式 : F=PS ,S=P F 4、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推导:gh S Shg S Vg S mg S G S F p ρρρ==== =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 V m =ρ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v s t = t s v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竖直距离;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S F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姜有志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 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 七、密度与浮力八、压强九、机械与人

十、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十一、从水之旅谈起十二、内能与热机十三、了解电路 十四、探究电路十五、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十六、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十七、电从哪里来十八、走进信息时代十九、材料世界 二十、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 第四章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知 识点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五部分质量密度浮力复习提纲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 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 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 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 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 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3kg/m 3,读作×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m m m

初中物理知识整理(沪科版)

。 : 。 : ( )叫 . 1km=1000m=103m ;1d m=0.1m=10m 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的零刻度线;(3).刻度 m 1 ( - 2 - 3 , (4). , 快 经 在 , 公式 v / / 物 在 , v = 15. 根据v = s 可求路程:s = vt 和时间:t = s t v 、 ; 1 1 发声也停止。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6.特殊测量方法: , 再测 340m/s . 八年级 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 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 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 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 上一 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 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 它们关系是: -1 1cm=0.01m=10 m ;1mm=0.001m=10m ; 1u m=10-6m ;1nm =10-9m 。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 .. 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 慢不变、 过的路线是直线 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度的定义: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 s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 ,速 t 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 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直线运动: 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 线运动。 14. 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 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 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s ; t 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 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 们常用毫升做单位,毫升= 厘米 3 ;测量液体 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 相平。 第三章 声的世界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 量出它的总长度,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体快。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 知识点归纳 粤沪版

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物理意义:质量是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 1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8.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19.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0.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1.三种杠杆:

2020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 ,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沪科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公式中符号的名称 速度V (m/S ) v=S/t; S :路程, t :时间 重力G (N ) G=mg; m :质量 ; g :9.8N/kg 或者10N/kg 密度ρ(kg/3 m ) ρ= m/V m :质量; V :体积 合力F 合(N ) 方向相同:合F =1F +2F 方向相反:合F =1F -2F 方向相反时,1F >2F 浮力F 浮(N) 浮F =物G -视G ; 视G :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 浮(N) 浮F =物G ;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 浮(N) 浮F =排G =排m g=ρ液g 排V ; 排G :排开液体的重力; 排m :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 排V :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1F .1L = 2F .2L 1F :动力, 1L :动力臂 2F :阻力 2L :阻力臂 定滑轮 F=物G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物G :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 :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物G +动G )/2, S=2 h, 物G :物体的重力, 动G :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物G +动G )/n, S=n h , n :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 (J ) W=FS F :力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 有W ,总功: 总W , 有W =物G ·h, 总W =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 置时机械效率 η =有 W /总W ×100% 功 W = F S = P t F :力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率 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3 10 W , 有用功 有W = 物G h= 总W – 额W =η 总W 额外功 额W = 总W – 有W =动G ·h (忽略轮轴间摩擦) = f L (斜面) 总功 总W = 有W + 额W = F S = 有W / η 机械效率 η= 有W / 总W η=G /(n F )= 物G /(物G + 动G )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 滑轮组 功率P (w ) P= W/t; W :功 ;t :时间 压强p (Pa ) P= F/S F :压力/S :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 Q=cm △t c :物质的比热容 m :质量, △t :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 (J ) Q =m q ; m :质量, q :热值 电学部分 1、串联电路 电流I (A ) I=1I =2I =…… 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 (V ) U=1U +2U +……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电阻R (Ω) R=1R +2R +…… 2、并联电路 电流I (A ) I=1I +2I +……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电压U (V ) U=1U =2U =…… 电阻1/R (Ω) =1/1R +1/2R (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3、电学 欧姆定律 I= U/R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273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粤沪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公式

粤沪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公式 1. )(F W s s W F Fs W == =、变形公式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力 F N (牛顿) 沿力的方向的距离 s m(米) 该力所做的功 W J (焦耳) 如果是克服重力做功,则(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用h 表示) 2. Fv t Fs t W P === ,Fv P =(变形公式)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某个力所做的功 W J (焦耳) 时间 t S (秒) 某个力的功率 P W (瓦特) 3. 滑轮组和机械效率公式 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 (1)不计绳重和摩擦 )(1 动物G G n F += 滑f n F 1= (2) 绳绳 nh s =、物绳nv v = 物绳ns s =、物绳nv v = (3) Gh W =有 物有fs W = (4))(绳端运动的距离绳绳总s Fs W = (5)绳总 拉力Fv t W P == (6)nF G nh F Gh Fs Gh W W = ?==?= 绳总有%100η(竖直方向万能公式) (7)动 物物 动物物额有有总有G G G h G h G h G W W W W W += +=+=?= %100η(竖直不计绳重和摩擦)

(8)nF f ns F fs Fs fs W W = ?==?= 物物绳物总有%100η(水平方向万能公式) 4. t cm Q ?=(变形公式t m Q c ?= 、t c Q m ?=、cm Q t =?)﹝)/(102.43℃水??=kg J c ﹞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比热容 c )/(℃?kg J (焦每千克摄氏度) 质量 m Kg(千克) 变化的温度 △t ℃(摄氏度) 热量 Q J (焦耳) 物质的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热量、变化的温度无关。 5. m Q q = 、V Q q =(变形公式q Q V qV Q q Q m mq Q ====、、、) 物理量 符号 国际单位 放出的热量 Q 放 J (焦) 质量 m Kg(千克) 体积 V m 3 燃料的热值 q J/kg J/m 3 6. 机械效率 (1)mq t cm Q Q W W ?= =?= 放吸总有%100η(对于给液体加热这一类热机的效率) (2)mq s F mq pt W W 牵总有= =?= %100η(对于给汽车提供动力这一类热机的效率) 7.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串联 并联 电路图 电流 321I I I == 21I I I +=总 电压 21U U U +=总 21U U U == 电阻 21R R R += n R R R R R 1 ......1111321+++= 对于两个电阻并联2 12 1R R R R R +?=

初中物理(沪科版~)电学基础知识分析总结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 符号:Q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 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 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 溶液中的电流是正 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 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 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Q =I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