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物质的量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

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H2的质量是1 g

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

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氢

B.1 mol O

C.1 mol 二氧化碳

D.1 mol水

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0.4 mol NH3B.4℃时5.4 mL水C.10 g氖气D.6.02×1023个硫酸分子5.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和、压制,就可以制成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A.2.5×1019个B.2.5×1022个C.5×1019个D. 5×1022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1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

D.1 mol O2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7.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A.1 mol H2 B.0.5molNH3 C.6.02×1023个的CH4分子 D.0.3molH3PO4

8.0.1 mol NaHCO3中含有()

C.6.02×1023个 O D.0.1 mol H A.0.2 mol Na+B.0.05 mol CO 2

3

9.1g O2和1g O3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所含分子数相同 B.所含原子数相同 C.所含原子数不同 D.1g 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

10. 2.16 g X2O5中含有0.1 mol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1.6

B.28

C.14

D.31

11.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 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4

B. 32

C.96 D.32

12.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1/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

13.①1molH2O约含个H2O;②1molO约含个e-;③2molH+约含个H+;

④ 3× 6.02×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e-;⑤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4. 5mol的CO2与8mol的SO2的分子数比是;原子数比是;电子数比是。

16.多少molH2SO4分子与1.806×1024个水分子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17.4.5g水与 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答案

18.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①0.5molNH3②1molHe③0.5molH2O④0.2molH3PO4

A .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19.0.012kg 14C 含有的碳原子数

A. 等于N A

B. 小于N A

C. 大于N A

D. 无法判断 20.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 2和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3 D.2:1

21.mg O 2中含n 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 A.2n B.16n/m C.32n/m D.n

22. 1.6g 某元素含有6.02×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 B. 12 C.16 D.23

23.质量相等的SO 2和SO 3,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

A .1:1 B. 2:3 C. 6:5 D. 5:6

2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同质量的H 2和Cl 2相比,H 2的分子数多

B .Na 2O 2的摩尔质量为78g

C .0.1molH 2SO 4含有氢原子数的精确值为1.204×1023

D .1molKClO 3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KClO 3分子

25.在100g 浓度为18mol ·L-1,密度为ρg ·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 ·L-1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等于100/ρmL

26.将4g NaOH 溶于水配成250mL 溶液,此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取出 10mL 此溶液,其中含NaOH 多少克?

27.V mL 硫酸铝溶液中含有a g +3Al ,取mL 4

V 溶液稀释到4V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

24SO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1L mol V 9a

125-? B. 1L mol V 18a 125-?

C. 1L mol V

36a 125-?

D. 1L mol V

54a 125-?

28. 在NaCl 、42MgSO MgCl 和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 的浓度为1L mol 1.0-?、+2Mg 的浓度为1L mol 25.0-?、

-Cl 的浓度为1L mol 2.0-?,则-

24S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5 1L mol -?

B. 0.45 1L mol -?

C. 0.2 1L mol -?

D. 0.25 1L mol -?

29.某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1mol g -?,密度为1mL g -?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1L mol -?。取

a mL 此溶液,其中含有m g 溶质。 (1)用含a 、m 等的代数式表示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2)用题中代表数据的字母表示溶液的密度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用题中代表数据的字母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30.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 气体(摩尔质量为M 1mol g -?)溶于0.1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 1mL g -?,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 .Na 2CO 3是碱

B .Na 2CO 3是盐

C .Na 2CO 3是钠盐

D .Na 2CO 3是碳酸盐

2.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 )

A .悬浊液

B .乳浊液

C .胶体

D .溶液

3. 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

A .豆浆

B .牛奶

C .蔗糖溶液

D .烟、云、雾

4.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

A .胶粒直径小于1nm

B .胶粒带正电荷

C .胶粒作布朗运动

D .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5.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 ( )

A .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 之间

B .胶体粒子带电荷

C .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 .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6.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 )

A .电泳

B .电解

C .凝

D .渗析

7.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 )

A .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 2溶液和硫酸相混和并振荡

B .把1mL 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 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 .把1mL 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mL 沸水中,并加以搅拌

D .把1mL 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mL 到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8.(12分)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 3微粒。可用 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 3微粒。 (2)实验室中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 -

离子。可用 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 -

子。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的方法。

(4)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对粗盐中的这些杂质可采用和的方法除去。

(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的方法。

9.(8分)⑴实验操作中,不慎将手指划破,这时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止血,其原理

是。

⑵今有两瓶标签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对其

鉴别。(写出2种方法给6分,再多写出正确方法的奖励2分)

①。

②。

③。

10.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A.NH3

B.CH4

C.NaHCO3

D.HClO3

11.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下列性质中不属于酸通性的是()

A.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能力拓展〕

12.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是()

A.氢氧化钠

B.氧化钠

C.碳酸钠

D.碳酸氢钠

1.D 2. D 3. A 4.D 5.C 6.D 7.C 8.B 9.C 10. C 11.A 12.B 13.①6.02×1023

②8×6.02×1023

③2× 6.02×1023

; ④ 3mole -

; ⑤2

14. 5︰8 ; 5︰8 55︰128 16.0.75mol 17.24.5 1︰4 1︰ 25.A 26解析: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1.0mol

g 40g

4)NaOH (n 1

=?=

-,溶液的体积为?=m L 250V L 25.0mL L 1013=?--,由V n c =

得,1L mol 4.0L

25.0mol 1.0c -?==。

取出的10mL 溶液其浓度未变,其中含NaOH 的物质的量为13mL L 10mL 10--?? 1L mol 4.0-??m ol 004.0=,含NaOH

的质量为g 16.0mol g 40mol 004.01=??-。

27解析: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求解。+3Al 的物质的量为mol 27

a ,由硫酸铝的电离方程式可知-

24SO 的物质的量为

mol 18a mol 27a 2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L mol V 18a 1000-?,mL 4

V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V mL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mL 4V 和4V mL 溶液所含的-

24SO 的物质的量相同,则有

mL V 4c mL 4V L mol V 18a 10001?=??-,解得1L mol V

36125c -?=。故选C 项。

28解析:此题目用电荷守恒法求解简便、准确。因为溶液不显电性,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

)SO (n 2)Cl (n )Mg (n 2)Na (n 242--+++=+。设溶液的体积为1L ,-

24SO 的物质的量为x mol ,代入上式:x 22.0225.01.0+=?+,解得x=0.2,即-24S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1L mol -?。故选C 项。

29解析: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密度、质量 分数、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常用的公式为M

1000c ρω=

,100S S

+=ω)

(1)依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V

n

c =,可得:aM m 10001000

a M m

c ==。

(2)由M 1000c ρω=,推出ωρ1000cM =,因为题目中质量分数用%ω表示,代入上式可得ωρ10cm

=。

(3)由M

1000c ρω

=

可得,ρω1000cm =,当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时须乘以100%,则%10cm ρω=

若题目中还要求溶解度的表示式时,则根据公式100

S S

+=ω,可见掌握此公式可熟练求解。

30.题中给出了溶液的密度,可直接利用公式M 1000c ρω=求出溶质的质量为g 4

.22VM

,溶液的质量为g )10001.04.22VM (?+,则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

.22VM 4.22VM

+=ω,将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代入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可得:1L mol 2240MV Vd 1000c -?+=。

在此应注意的是,溶液的体积不具有加和性,即溶液的体积应按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密度来计算求解。

物质的分类

10.D 11. D 12. C

一、选择题1.A 2.D 3.C 4.B 5.A 6.D

二、选择题7.B 8.CD 9.C 10.C 11.B 12.AC 13.AC 14.C 15.B 16.D三、填空题

17.(每空2分)⑴过滤⑵渗析⑶蒸馏⑷过滤、蒸发⑸加热分解

18.②

19.陶土;氧化铁;因为在胶体中,陶土和氧化铁分别带负电荷和正电荷,带负电荷的陶土向电源正极移动,而带正电荷的氧化铁则向负极移动。

20.⑴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凝聚,导致实验失败。

⑵因为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

⑶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21.⑴血液可以认为是胶体,FeCl3溶液能够加快血液的凝固

⑵①在水平方向上用激光笔照射两个试剂瓶,若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淀粉,余者为氯化钠溶液。

②在两支试管(黑底点滴板、井穴板等取溶液1-2滴)中分别取1mL未知溶液,然后分别滴入1-2滴硝酸银溶液,能

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氯化钠溶液,余者为淀粉溶液。

③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1mL未知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出现糊状聚沉的是淀粉溶液,余者为氯化钠溶液。

其它如:导电法、品尝(因为该两种溶液无毒)法等合理的方法都算正确答案。

根保管员应经常了解设备情况,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备件,应及时处理,办理注销手续:因设备报废、设备技术改造或设备外调而导致不再需要的备件,要及时销售和处理做到尽可能回收资金,不随意浪费。因保管不善而造成的备件废品,且经管理员组织有关技术人员鉴定无修复价值的,要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批准后报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