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王一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2013-12-16 11:59宣讲家王一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字号:

王一鸣,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著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十五”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学习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一些认识和体会。

总书记视察广东的时候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国家、党的民主奋斗历程和前途命运,提出了两个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的历程35年,从经济的视角看,35年来我们经历过三次大的上升,每一次经济的大的上升都与改革开放的高潮叠加在一起。81年到84年第一次改

革开放的高潮,就是伴随着中国农村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我们从过去的商品短缺迅速转为商品大量的供给,从根本上解决了短缺问题,带来了经济的一轮大的发展。有人把这次改革称为“危机式的改革”,为什么危机呢?因为文革后期,中国进入崩溃的边缘,这一轮改革彻底把中国从不改革就要爆发危机推向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二轮,九十年代的上半期,1991年前后经济迅速的扩张,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社会主义也能够搞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有人把这次改革叫做“顶层设计式的改革”,没有这个顶层设计就很难发展。

第三轮改革,本世纪以来2001到2007年间,2001年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遵循世贸的规则,与世贸规则相适应,中央到地方修改了一万多条法律、法规和条款,有人把这一次改革叫做“倒逼式改革”。

现在我们改革又处在一个新的重要的关口,我们正迎来第四次改革的高潮,今天我就想说三个方面,第一,更加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这个也是总书记的话。第二,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第三,更加坚定的承担改革开放的历史责任。

一、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

改革开放是过去35年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之源。过去35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35年前很少有人会想到今天的中国会是这个样子。2000年以前中国出版了一套大型的丛书叫《2000年的中国》,《2000年的国防》,《2000年的财政》,《2000年的金融》,包含各个领域。后来细心的人把这套丛书描绘的2000年的情景,与2000年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个对比,发现当时的预测基本是不对的。

2000年以后,这13年的发展这么迅速,我估计现在也很难预测以后会怎么样,过去35年中国真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最显著的变化还是经济的迅速发展。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共同编撰研究报告——《2030的中国》,我参加了课题的讨论会,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出席会议并致词,他说:“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变化,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成功的发展故事。”我想他之所以这么说,无非这么几个方面。

(一)改革开放三十五年创造的改变

经济年均增长10%,统计局统计1978年到2002年,年均增长9.8,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是1天1.25美元,这个数字中国的扶贫标准,而是世界银行的标准计算,这在世界发展史上绝无仅有。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按照MDG的八大类32个指标,我们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得到了世界的公认。10年时间,我们经济总规模超过日本,接近美国的60%,经济总量正在向美国逼近,由低收入经济体迈入到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回想改革开放初期,按照现在GDP统计计算,人均国民收入为190美元,而去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这个都不可想象。

改革开放解放了被落后制度束缚的生产力,改革使原来大量无法流动的生产要素能够流动起来,实现有效的配制,能够从低效率的部门流动到高效率的部门,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我们大量的农业生产力在农村都是闲置的,放开后能够迅速地流动起来,进入制造业和服务业,每个人的产出增加不知道多少倍,有人说一亩地相当于一周的工资。

改革使长期被压抑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迸发出来。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企业家,甚至是世界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开放使得中国国门打开,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且能够与中国的优势有效结合,我们的低成本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能够有机的结合,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我们财富喷涌出来。

所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总书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没有今天哪有明天,这次三中全会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这是三中全会开篇对35年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评价。

(二)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

“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这是习总书记在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里的一句话,为什么改革开放到了一个重点的关头,我只能从经济的视角去谈谈我的认识。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进入转型期,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形成三期叠加。这个换挡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季度增长率发生变化,2007年第二季度为14.8处于最高位,而且是本世纪以来的最高点,从2007年三季度开始,季度增长率就在逐季地回落,2008年三季度,9月份雷曼兄弟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宣布破产。

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回落早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这说明它一定有自身内在的原因,而不完全是外部的因素造成的,那么2008年底我们实施一揽子计划,2009年一季度经济还在往下掉,到二季度开始经济强劲反弹,持续了四个季度,2010年一季度回升到12.1,那么以后基本上是在一个下行的区间。当然中间也有回升,很难断言它在某一个时点的回升能够证明已经发生了

趋势性变化。那么今年四季度还会回升吗?很可能又会下来,因为正在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我们说经济也都是周期波动的。

第一,结构性减速。周期能不能解释这轮经济波动下行呢,应该说不能完全解释,这轮经济的放缓,更重要的它有结构性的因素,和潜在增长水平下降的因素。所以有人把这轮经济的放缓,叫做结构性减速。然而,我们现有的经济结构不足以支撑经济像过去那样的两位数增长,那么结构性减速的机理是什么?

1、从需求结构看,我们有竞争力,产能迅速的扩张,但受欧洲的债务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由外需扩张放慢,使得满足外需的这块投资扩张受到抑制导致减速,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投资形成生产能力以后无法出口,可自己又消费不了,所以只能闲置。

2、从产业结构来说,随着制造业迅速扩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最近国务院发了一个化解产能过剩的意见,但挺难落实起来。产能过剩就会导致资源从制造业向其他部门的转移,虽然现在大家可能鼓励向服务业转移,但是大家要清楚,一般的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比制造业还低,资源转移可能也会导致其经济减速,除非是像北京的金融街这种高端服务部门,生产力会大大提高。

3、要素结构方面,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意味着被抚养的人口增加、抚养的支出增加、意味着储蓄相应减少,投资也要减少,这也导致减速。

第二,潜在增长率。经济学的解释说,资源在被充分有效利用的条件下可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我经常举这个例子来解释这个定义,比如跑100米,高中

到大学二年级阶段时跑得最快,不是运动员能够跑到12.5秒,后来你毕业了,即便天天坚持锻炼,也跑不出来高中和大学的成绩,什么原因呢?潜能下降了。这个问题就在这,中国现在块头太大,52万亿人民币增长7.5个点差不多接近一个瑞士的增长率,所以我们潜在增长率下降,因为经济块头大。

劳动力供需形式发生变化。我们以前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现在面临着是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北京就不用说了。我前几天去广东惠州市,下辖的惠东县有两个镇号称“世界女鞋城”,一年产能10亿双,我们在商店里能看到的高端品牌都在流水线上,因为工厂代工贴牌。我问老板工资多少,老板说培训一下就上线的普通工人,一个月3、4千块钱,工人还有其他要求,第一,不能天天加班,不能5+2、白加黑。第二,要有卡拉OK,我们下班需要娱乐。第三,你不是包住吗?房间必须有空调。老板说,现在老板怕工人,工人一不满足就跑了,何谈生产,所以成本核算的话,技工5、6千元,高级技工7、8千元,他说我再这么搞代工,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怎么办呢?联合起来做品牌。

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提高生产力,不提高生产力,我们就抵消不了这些成本的上升,我们就会丧失竞争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在像以前那样,拼命的去追求GDP的增长,因为环境不允许。

所以我们经济增长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前有人说叫中速增长,我说中速不对,7%、8%还是很高的速度,最近总理说叫中高速,那就以总理说的为准。

现在看来经济增长速度的确是下了一个台阶,但是我们质量和效益却要上一个台阶,这就是改革要达到的目标,那么我们在这种新的7%-8%的区间能维系住就不错了,北京基本上就是这个区间了,别以为这个速度太低了,我的理解是

维持就不错了,在这种常态下,最关键的是生产力要有明显的提升,只要生产力提升了,即使在增长区间内,企业照样可以实现过去两位数增长时期的盈利水平,或者说接近,企业盈利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就能够维系比较高的增长,就业就可以保持过去的规模,民生就可以得到继续改善,资源环境速度下来了,就更可以持续,环境的压力相应减小。我们说发展要再上一个新台阶,这个台阶不是速度的台阶,而是质量和效益的台阶。怎么再上一个新台阶?关键改革开放要有新突破。

第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也迫切要求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的发展方式什么特征?我给它概括四个方面:

1、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发展粗放特征明显。中国的平均消费率比泰国、比马来西亚都要低,有人低估了中国的消费率,说只低了10%,但即便把低估部分加上,消费率仍然在低水平。

2、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发展效率总体不高。这几年,我们每年新增煤炭消费两亿多吨,现在我们是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我们中国出煤却成了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发展是硬道理,但大家查查需求曲线,一旦需求曲线呈垂直增长意味着什么。我们真是不惜成本不惜代价。

3、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发展成果共享不足,为什么差距会不断扩大?因为在向资本倾斜。所以我提个问题,以前我们叫劳动致富、勤劳致富,现在没有资本你劳动能致富吗?这个问题很严峻,提给我们党的干部。资本和劳动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资本拥有者处在强势地位上,党政干部都要迎合,所以仅仅作为劳动者,他的收入会好吗?这就是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4、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强化,发展代价过高过大,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说了很多年,我们经常说主线,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但是进展很不理想,主要是原因什么?体制、资源、要素的价格扭曲,最典型的就是土地零地价,我们土地最稀缺了,怎么可以零地价呢?稀缺的东西就应该最贵啊,怎么可以零地价呢?谁扭曲的,根源在谁?自己找答案。

所以天天讲转方式、调结构,政府工作报告天天讲,讲的转方式、调结构,根源在哪里?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转方式又转不了,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第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也迫切要求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现在我们社会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利益主体多元化。总书记在决定的说明稿里面列举了以上这些方面,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我们能不能像搞GDP一样,下决心来解决这些问题啊,不惜代价来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互联网迅速普及也给社会管理带来挑战,一个微信,一条微博,就会在瞬间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所以最近一些案例,你看就是一个微信出来的,吃饭拍个照,微信“啪”传出去了,不是很快吗?所以你吃饭得小心点,有没有人拍照,是不是把手机先放在一边再开始吃,所以我给你们提供这个案例可以参考,这个都是挑战。我们社会矛盾越来越凸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人们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应该说温饱现在基本都解决了,公平意识、民族意识、法制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老百姓现在对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在推动发展中解决这些矛盾,只有靠改革才能营造一个公平正义和谐进步的发展环境。

第五,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也迫切要求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深刻调整,增长方式、供需关系、市场结构深刻变化,西方国家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加大了科技投入,进行体制的调整,从科技层面来看,现在大家讨论最多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两个代表作品,一个就是去年经济学人刊登的《制造业与创新》,讲的是信息网络条件下的制造业;最近还有一篇德国出版的代表作《Industry 4》,也是基于网络的制造业。大家别以为我们具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但是一旦新的技术占据主导地位,后果是创造性毁灭,什么叫做创造性毁灭?比如华路,改革开放初期最时髦是什么?喇叭裤,拎个录音机,小年轻,大家有这个印象吧?华路就是生产录音机,可是华路的投资还没有建设完,CD盘就占领了市场,没有开工就是一堆废铜烂铁,这个就叫创造性毁灭,对华路来说这就是一次毁灭。现在又在发生新的技术变革,我经常说,不要以为我们搞了一堆工业园区,一旦新的技术占据主导地位,可能很多又是废铜烂铁。

我们现在经常说,是不是工业革命咱们不知道,但是至少产业变革正在变化,它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那么变革的态势有什么表现?

1、经济的服务,特别是生产性服务,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一些代表性的跨国公司,比如西门子,比如通用,越来越转向由制造商转向服务商,它给你提供什么商品?最终解决方案。举个例子,比如西门子现在提供的一个最终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大家有机会到伦敦,去看一下西门子的智慧城市展示中心,全

部是清洁能源内循环的,完全是很高的智能化。你去看一下,这个东西好不好?好啊,你要不要?要啊。我给你北京设计一个智慧城市,设计一个方案,你接受吗?接受,我后台给你提供设备,前台是什么?服务,所以服务创造价值。

2、要不要制造?制造要高端化,向两端延伸,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向标准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两端延伸。

3、生产智能化。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为支撑的智慧式制造方式。我们以前的工业生产都是减量生产,要有模具有工业标准,形成规模化生产才能有经济效益。现在改为增量生产,走个性化定制路线,每个人都不一样,也就不需要标准,不需要规模了,可以说这种个性化定制的成本已经几乎为零了,其实北京已经有服装个性化定制店了,成品就做这一件,计算机打印。我前两天碰到香港的利丰集团老总——冯国经先生,他正在设计未来的鞋店。未来鞋店的展示品都在显示屏里,不同款的鞋子,流行的时尚一目了然。客户选择喜欢哪一款,用三维投影把脚部数据传入电脑,按客户个人喜好做调整,3D打印技术马上就可以制成成品。这就是生产的智能化,制造业的范式完全变了。

4、组织的网络化。什么网络化?以前我们的车间,一个工厂车间都要在一起的,现在我可以把不同的工序放到成本最低的区位上来,不同的车间放到不同的成本最低的区位上去,然后用互联网,用第三方物流把它整合起来。这就是我们说网络化生产模式。

5、发展的绿色化。绿色制造,低碳技术,循环经济,很多工业园像公园一样,我前段去青岛中德工业园,完全像公园一样。他就是按照这个理念来设计的中德工业园,德国人来投资的。

所以国际竞争最根本的就是制度的竞争,改革就是为了增强我们的制度竞争力。我们现在三中全会一发布,很多西方国家很紧张,因为我们改革走到前面去了,以前我们是学习者,现在我们要引领了。为此中央成立的改革领导小组推动和监督改革的进程。

第六,改革进入攻坚期,迫切要求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改革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但是现在伸手能摘的果子都摘了,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这个时期尤其需要什么?需要决心,需要决心,那么改革也越过了帕累托改进阶段,什么叫帕累托改进?就是一部分人受益,不会使人另一部分人受损,这个经济上叫帕累托改进,我们越过这个阶段了。现在可不一样,有受益的必有受损的,所以敢不敢于做出利益上的牺牲,这就是对共产党员的考验了,一说改革好多人心里想着都改别人,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勇气,你敢不敢舍弃你已经得到的利益。总书记说,需要冲破传统观念的勇气,冲破利益格局、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我们既需要敢闯的锐气,也需要会闯的睿智。这就是我们说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

二、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不光是实践,我们也积累了这种理论和思想的财富,理论和思想的财富。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总结了五条。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改革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其他什么道路,这是习总书记讲过多次的。不要认为改革就是改

到西方的道路上去,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改革不是为了去让别人喝采,而是为了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小平同志以前就说过,中国不搞社会主义只能当西方国家的附庸。所以我们的改革是什么?共产党领导,方向是第一位的,不要认为改革就是三权分立,搞多党制,很明了地把这个事情说清楚。

我们说改革开放开辟了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们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什么有些人就认为西方的那些是好的,我们再过十几年、二十年,西方人会学我们的。只要我们能把它坚持下去,只要我们保持我们制度的竞争力。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是改革的正确方向、经验。这是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讲的,在第二次全会和这次决定的说明稿里面,多次强调正确的方向。

(二)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解释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石头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找真知。”为什么要摸?因为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没有前人给我们留下范例,我们很多只能在实践中去探索。而且他强调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重大改革不能出现颠覆性失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所以要摸着石头过河。比如说到营业税改增值税,怎么搞的呢?第一步在上海试点,第二步推广到十个省,第三步今年8月1号在全国铺开,我们有很多改革举措都是这样推行的。

但是我们到了这个阶段,光摸石头不行,我们还需要有顶层设计,三中全会的决定就是新的顶层设计,制定了到2020年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习总书记

说,摸石头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所以,我们要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不过,仅有最顶层的框架设计还不够,还要具体到哪一层怎么搞,哪一间房间怎么设计,我们还不是很清楚。我举几个例子,是社会上引起很多误读的,比如土地制度,最近三中全会公报发布以后,有人说农村进行建设用地同权同价,这就意味着小产权房要解放了。然后国土资源部马上表态说,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划,没有批准都不许建。那么它的未来的模式是什么?改革肯定会碰到阻力,未来的模式还不清晰。比如现在有个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说法,有人提出民营资本能不能控股国有企业呢?《决定》上好像没有说不能;还有人说,混合很难搞,国有大了就会欺负民营,民营大了就会掏空国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再有就是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有一个标准吗?现在中小城市敢放开,但北京敢放开吗?现在北京2000万人,不放开一年新增5、60万人,20年就1000万人,再过20年三千万人口。为什么人都喜欢往北京挤,因为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院、最好的文化机构,所有的优质资源都在北京,所以就能理解现在为什么强调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制。为什么不能均衡?北京的大学、医院搬一部分出去,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去探索。

(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

在各项改革协调配合中推进,我们现在每一项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的配套。比如,我们现在城镇化,城镇化需要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各项改革配套齐动,收入分配需要财税、国企、资源等领域的改革,很难单单方面推进。

(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历史反复证明,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没有稳定的环境,任何改革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过去35年,之所以能够不断推进改革,就是因为有一个总体稳定的环境,这个是前提。改革要问问群众想改什么,要满足群众的愿望,老百姓要看的见摸得着的成果,中国不缺好的文件,不缺好的理论家,最重要的是怎么样把它转化为成果,这个是个结合点。人民生活没有改善,你说再多的改革也没用,

改革的出发点是改善人民生活。

(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必须坚持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领导下推进最大的创造力来自何方?来自基层来自群众,任何改革的实践都是群众创造的,最早的家庭联产承包就是群众创造的。

所以总书记总结得非常精采,他说改革开放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于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的矛盾,这更要求我们要尊重群众的首创,更需要加强党的领导。

三、更加坚定地承担改革开放的历史责任

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决定》就是一个行动纲领,三中全会是一个总动员、总部署,这次《决定》主题是什么?全面

深化改革,它区别以往的三中全会,主要侧重经济领域的改革,或者某一个方面的改革,比如农村改革,那么现在是全面深化改革。

(一)改革的目标

我们以前讲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20年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不是经济,不光是经济,它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它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整个国家的一个制度体系,那么为什么要用治理不用管理呢?治理英文叫Governance,大家可以查一查,Governance 是什么意思?我们讲管理,为什么叫国家管理体系呢?我们叫管理的时候,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分。

我们在座的都是管理者了,可能你们更愿意叫管理,但是被你们管的人可能更愿意叫治理,治理强调的是什么呢?各方的共同参与,我们习惯了别人把我们叫父母官,你看这是什么感觉啊?父母官,离了你都没法活了,到底谁离了谁没法活,这个关系得搞清楚,到底谁是衣食父母,这个关系得搞清楚,所以为什么要强调治理体系?它就是强调包括政府,包括市场、企业,包括社会组织,包括党政群,多元的参与。

(二)改革的方式

法治,它的基础是法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它的治理方式一定是法治化,依法来进行,怎么样检验我们的以后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次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怎么样检验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一定是法治,而不是人治,不要换一个人又一套,换一个人又一套,现在总

书记翻来覆去说这个事,功成不必在我,换个书记又一套,就你聪明。缺乏战略定力,一会一套,换个人一套,定了那么多规划,你看以前我们定五年规划,弄了多大的投入,换个书记又一套,五年规划放抽屉里。这是总书记翻来覆去批判的东西,功成不必在我,体现你本事大。所以我们说不要人治,都要以法治,我通过人大了,我就有法律效力了,就得执行,到底是谁大啊?到底是你大还是人大大?这就是有时候你仔细一想,很多关系真搞不清楚。

(三)围绕改革的主线

六个经济围绕,它用每个领域一条主线,经济什么主线?说的很明确,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说的明白吧,所有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政金融、宏观调控,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紧紧围绕,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那么以前叫基础性作用,基础的上面是谁呢?我们十四届三中全会叫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那就是上面是谁呢?你就清楚了,上面是谁啊?基础性作用,基础上面还有政府,现在决定性作用,对不起了,政府还可以作用,但是对不起,谁说了算呢?说得通俗一点,什么叫决定性?谁说了算就是,什么叫决定性?谁说了算?市场说了算。所以这个我觉得把这个事说清楚,有没有重点?有啊,经济体制改革引领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它用了一个牵引,就是用经济体制改革来当火车头,来牵引其他改革。

(四)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保障改革的推进

(五)经济体制改革的五个亮点

亮点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它决定了未来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

亮点二,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你怎么样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它必须有市场体系。

亮点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我们一度称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后来说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说都是,更强调了它的公平性。

亮点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个制度和地方政府有很大关联,就是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对应关系,我们现在强调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对应,很重要。现在中央和地方大概财力各占50%收入,但是中央的支出不足20%,余下的30%干嘛呢?转移支付。现在它强调了事权和财力的对应,而且文件给出了一个很明确的方向,一个下放支出责任,第二个上收事权。上收什么事权?比如上收社会保障,要标准一致全国统筹;上收市场监管,地方监管要保护本地区市场,甚至有人还提出教育是不是也要适当上收,要不很难均衡。像北京,现在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 的4%,西城、东城、海淀怎么用这4%啊?西城的学校硬件设施本来就这么好,还要非要在教育上,怎么用呢?把计算机扔了,再买一遍?如果审计严格审计,必须给我用在教育上,那只能这样用,又不能给教育贫困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太大。

亮点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制能不能均衡配制城乡。我老提一个概念,新增财政收入能不能按人头分,农村一个人头一

份,这样才能均衡;公共支出这块,公共服务这块能不能按人头分。或者可以向农村倾斜。它本来就落后,要不它怎么均等化呢?类似这样的问题。

(六)改革的方向

1、把市场能够承担的功能交还给市场

我加了一个“还”字,本来就是别人的,还给别人,你捏在自己手里就以为是你的东西了,你有没有搞错,你还给别人。你要搞市场经济就尊重市场,你要给别人足够的尊重,别认为你老子天下第一,别人都得围着你转,你得围着市场转。

2、清晰的界定政府的职能和边界

1) 宏观调控(不包括地方政府)

2) 市场监管

3) 公共服务

4) 社会管理

5) 环境保护

以前我们讲政府还有个经济调节,这次把它删了。即便是这样,我们还要发挥市场作用,比如宏观调控,还要注重发挥市场作用,设置一个合理区间,只要不跌破下线不突破上线,就不要轻易去干预,所以总书记说,要相信市场。比如说增长率、就业率,不跌破下线,通胀率不突破上线,政府不干预。政府并不是不出手,采用底线思维,突破底线了,政府还是要出手的,这个很明确。

同样,公共服务也不要政府都包起来,要鼓励政府购买服务。这会决定也说了,政府购买服务,不要什么都你包起来,公共服务方面,特别基层的公共服务,让社会组织去干,它最接地气,它知道老百姓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充分发挥社会主动权。

3、转型

我们过去的政党主要是铺摊子,但是现在北京铺摊子的任务基本完成了,未来我们的主要是上两个台阶,一个产业升级,一个创新。

过去这两个东西可以分开的,我们讲产业升级可以不要创新,为什么?我可以引进技术,我们过去好多做的,包括亦庄,我们好多做的事,我们靠引进技术就行,可以不要自己创新,但是在往后这两个东西越来越分不开了,为什么分不开呢?因为再靠引进,国外也不会给你了,你长的太快了,他现在都怕你了。所以你以后这两个台阶越来越需要相互融合在一起。我们要提升效率,怎么办?以前我们提高生产率有一个办法,靠生产要素的跨部门转移。比如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多倍,土地从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它的价值增加多少倍?现在靠这个方法走不下去了,农业还有转移的吗?我最近去了几个村,没有50岁以下的农民,村支书跟我说,20年以后谁来种地啊?这种情况下,还能有转移的吗?都转出来了,一亩地的收成,一周的工钱,他为什么不转呢?。所以未来在靠这个没有空间了,那么靠什么呢?行业内、行业间低效率的部门向高效率的部门转移,你没有效率就会被市场淘汰,只有建立起这种机制,它才会结构不断优化。

那么是什么制约我们的创新?企业创新能力薄弱,我们北京有的是创新的平台,都在哪呢?国立的科研院所,中科院、北大清华、能列举很多出来,但是在京企业的创新平台设置就很薄弱。我们也可以做个对比,比如深圳,既没有中科院,也没有北大清华,但是深圳有很多很有创新活力的企业,什么原因?它的平台在企业,投入在企业,科技人员在企业,甚至我们可以举一堆华为、中信、腾讯、DYD、华达基因等标志性的企业。华为,一年的销售额不到400亿美元,但它的研发年投入是50亿美元,占销售的13%点多。我问华为的研发部主任,为什么这么大投入?他说我们从最基础的环节,到每一个零部件的工艺都有研发。我说你基础环境是什么?他说就是解数学模型,我说为什么解数学模型?他说我把数学模型解通了,我的芯片设计就可以大大简单化,芯片设计一简单,相关的零部件就简单化了,我就省大了,我问怎么研发?他说找俄罗斯最好的数学家,花高薪聘请最好的数学家,从最原始的理论开始。所以他才有这么强的竞争力,打遍天下,连美国都害怕,不让他进去。

说到深圳还有很多标志性企业,腾讯,我去看过,市值每年翻一番,平均年龄30多岁,这么有活力的一个企业,而且有一套很好的企业制度,每年选一定的人给你职工持股,这个职工绩效考核,每年给职工持股。微信你用吧,微信哪来的?创新,它的平台都在企业。我经常问北京的标志性企业是谁呢?我一下说不出来。我真希望一说到北京,我们很自豪,可以说一堆标志性企业出来。

我以前不太知道研发中心是什么业态?我去国内看了很多企业,比如一汽,上海大众,我脑海中建立了一个概念——研发中心。后来我到国外去要看看研发中心,到过通用、西门子和日立,看的吓一跳,完全是工厂化的研发,好几千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