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反映商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9.29)

龙岩市反映商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9.29)
龙岩市反映商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9.29)

龙岩市反映商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主要问题

1.社会各界对商事制度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一是部分市场主体风险意识不足。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后,部分市场主体对注册资本及未兑现认缴承诺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随意申报资本规模,造成注册资本虚高的情况,并将出资时间无限期延长,20年、30年出资时间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甚至长达50年以上。二是企业年报主动性不强。市场主体对年报公示中应当履行的责任以及未按时年报所需承担的后果认识不足,导致自觉进行年报的意识不强。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年报公示期内部分市场主体特别是个体工商户仍依赖工作人员提醒并帮助其年报,极大增加了基层负担。三是相关部门对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使用不足。部分银行、社保等机构办理业务时仍要求查验加盖年检印章的营业执照副本或者打印企业信息基本情况表等,缺乏主动到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查询相关信息的意识,弱化了平台的公示作用。

2.商事制度改革后工商部门人力、物力投入大增。随着“五证合一”以及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等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工商部门注册窗口在材料审核、数据录入、档案扫描归档、咨询公示等方面的工作量与日俱增。按照省工商局要求,每1000户企业应按1:1的比例配备注册官和注册官助理,目前我市在册企业

已达3.6万户,按规定全市应配备注册官、注册官助理各36人,各县级局已尽量配齐注册官,但由政府购买服务配备的注册官助理缺口巨大,各县级登记窗口基本未配备注册官助理,如永定区市场监管局窗口需配备3名注册官助理,但至今未获区政府批准。各登记窗口人员少与工作量大的矛盾突出,全市各县(市、区)登记窗口人员均存在人少事多的现象。同时,电脑、打印机、扫描设备、档案装订设备等硬件设施也需要升级换代,免收营业执照工本费后办公经费紧张以及档案室库容紧张也都是工商部门当前面临困难。在调研中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均反映基层目前需承担工商、食药、质监三个局的监管任务,工作量大、人员紧缺,年报公示等后续改革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3.市场主体申办营业执照随意性变大。因准入的放宽,申办营业执照变得容易许多,有的市场主体为摊薄税率而另行登记,有的为了争取政府对特定行业的补贴(如家庭农场),或纯粹为了获取银行贷款、某个特定项目的招投标要求而设立公司等等,导致大量临时照、欺骗照、一人多照等情况,使用完后便束之高阁,既不开展经营活动,也不向工商部门申请注销。此外,“注册容易开张难”,许多市场主体因资金短缺、融资成本高、生产成本增加、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未开展经营活动或破产倒闭,但并未主动向工商部门申请注销,上述现象造成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僵尸户”,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不能全面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真实现状,影响政府科学决策。

4.事中事后监管部门之间易产生监管漏洞。因种种原因办理执照后未实际经营的僵尸户的数量不断增加,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中的市场主体也大量增加,市场主体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主要从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贷款等方面对市场主体进行约束,缺乏必要的行政处罚手段,还未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活动约束不强,无法引起市场主体的足够重视,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太容易,市场主体基本上在办理贷款时因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无法贷款时,才会主动到工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对商事制度改革的措施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责任和风险意识,社会各方对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运用还缺乏足够认识,在经济活动中没有将平台有效运用起来,这就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各项措施的宣传,加强责任、风险和平台运用等方面的宣传,力求生动、形象,确保商事制度改革深入人心。

2.强化监管,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履行相应责任。在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够成熟、企业自律意识不强的现状下,为杜绝因不守规不诚信违规进入经营异常名录后按规定三年异常五年严重异常才能退出的怪象,需强化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建议国家工商总

局修订《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加入限制性或强制性行政处罚手段。另外,可参照广东省做法,由省一级出台更为详细的监管办法,其在 3月1日正式施行《广东省商事登记条例》,其中第五十七条对企业未按照规定公示年度报告、未按照登记机关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信息、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等情况明确了具体的处罚措施,这一举措将极大加强年报公示的工作力度。

3.完善机制,尽快出台市场主体简易退出办法。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推动了市场主体大幅增长,但不管是主动退出还是被动退出都很烦琐,需要省一级尽快从制度设计上解决企业“准入容易退出难”的问题,简化注销、吊销程序,实现市场退出便利化,解决僵尸户不断增加、市场主体虚高的现象。

商事制度改革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商事制度改革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商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阻碍了市场经济的顺畅运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由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原有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硬性规定,取消了经营范围的登记和审批,从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改善了企业登记环节高昂的设立成本、复杂的程序以及法律不确定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既对企业理性投资、诚信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对市场经济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实施过程中监管存在的问题 1、实缴出资的监管 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解释》的规定和新《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中第十五条、十六条、十七条的规定,“两虚一逃”不再适用所有的公司,仅仅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而在现行《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一百九十九条、第二百条尚未修订的情况下,对于当前注册资本已经实缴的公司的“两虚一逃”案件,工商部门是否仍要主动查处,应当如何进行处罚裁量?实践中,这不仅是一个公司法律制度衔接问题,更是工商执法人员可能无法规避的监管责任和履

职风险问题。 2、认缴出资的监管 一般性质的公司设立不再进行验资,股东可以根据需要,对出资额、出资时间和出资方式做出书面承诺,而这些承诺往往是要经过若干年后才能得到检验的,承诺不兑现的法律责任目前也不明确。因此,一些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大额认缴出资额,跨大出资时间期限,以此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现实中,工商登记部门对这些股东也束手无策,只能随其“任性”的认缴。 3、先照后证的监管 先照后证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政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一些监管部门及其之间的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一些经营项目好申请,但该项目有没有许可条件,许可如何办理等,经营户就不得而知了。更有甚者,口头承诺办理许可,一出工商部门的门,就忘到九霄云外。这势必要求一些监管部门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引导经营户合法经营。 二、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相关建议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深化改革认识; 充分利用政府、部门门户网站、大众传媒等载体宣传改革的各项措施及推进步骤,通过上门服务、加强行政指导等多种方式,借助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使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切实了解改革的深层意义,自觉作出合理合法投资。

树立五种意识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树立五种意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关于商事登记的法律比较分散,商事登记立法存在“因人(商事主体)而异”的情况,法人企业、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分支机构,都有各自的商事登记法律、法规,形成了目前由众多法律、法规、办法、通知等构建的多层次的商事登记法律制度,难以适应商事交易活动的现实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商事登记立法从多轨并行转向和谐统一。统一的商事登记制度不仅要求各种商事主体登记统一,而且要求实行统一的登记程序,规定基本等同的登记事项。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商事登记法》,对商事登记的程序、效力、类型等作出一致规定,以保障商事交易的安全和效率。比较可行的做法是,以现行《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为基础,参考其他商事主体登记规定,制定统一的规范各类商事主体登记的《商事登记法》。 树立大监管意识 传统监管理念亟须转变 “严管”不是对市场主体从重、从快处罚,而是转变监管理念,强化信用约束,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严格依法管理,从事前监管更多地转到事中事后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 必须抵制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把市场监管执法与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对立起来,实施指令性干预,导致地方保护主义抬头。比如,设立“企业宁静日”,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监管执法工作。 厘清部门间监管职责 一是明确监管任务分工。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许可,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厘清部门职责,实行审批与监管相统一的权责对等机制。二是将市场秩序监管纳入“大城市管理”范畴,调动多方力量,实现多方共治,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三是加强部门间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沟通协调,真正做到监管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实行”四单”管理 改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负面清单、问题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四单”透明化管理,在企业监管、质量安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旅游服务等领域,推动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的整合和关联分析,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改革市场监管执法方式 一是加快监管创新,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二是加强大数据研究应用,最大限度整合信息资源,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监管,提高执法效能。 构建社会协同共治 一是建立行业协会(商会)自律管理机制。降低行业协会(商会)设立的门槛,鼓励组建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二是建立社会公众监督机制。建立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对话与合作机制,发挥社会力量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实现社会公众对政府治理的有效监督。完善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调动公众举报违法经营行为的积极性。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避免政府履职不到位和企业失信等行为的发生。三是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针对目前各地工商、质监、食药监管理体制存在下改上不改、部门整合不一的现实,探索建立上下联动、有效对接的市场监管体制,确保改革严肃性和稳定性,减轻基层压力。四是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市场监管协同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市场监管协作联动和案件移送、通报制度,制定行政执法协同工作预案。

【调研报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省委书记XX在全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会上强调:“我们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要经常问需于企、问政于民,让企业和群众了解放权情况、监督放权进程、评价放权效果。”省长XXX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涉企服务,积极开展“问诊于企”活动,主动上门服务,以公务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满意指数。”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要求和局党组的工作安排,我们在XX、XX两地开展了“问诊于企、问计于民”的专题调研,实地走访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走访和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基层市场监管工作的难点与瓶颈,调研掌握企业、工商户等监管服务对象生存发展的痛点与症结。 一、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痛点” 1、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与登记窗口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201X年3月份开始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发展,新设市场主体数量急剧增加,在业的市场主体变更也更趋频繁。在名称预先核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备案登记等业务量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各地登记窗口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致使人均办件量急剧增加。以两市为例,XX市改革以来登记窗口每人每日办件量约为35件/次,月均名称办件量13324件/月。XX市改革以来登记窗口每人每日办件量约为30件/次,月均名称办件量4086件/月。登记业务量与登记窗口人员不足矛盾十分突出,不能全面满足市场主体的登记申请需求。XX等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有部分分局因每日业务量太大,不得不采取限号措施。 2、并联审批综合窗口的建设没有完全到位。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各级政务中

商事制度改革中的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及建议

商事制度改革中的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及建议 原创:总局法规司市场监管半月沙龙10月8日 2014年3月1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启动,正式拉开了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工商总局)通过注册资本改革、企业住所改革、企业名称改革、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改革、证照合一改革、“先照后证”以及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等具体措施,深入推进企业注册便利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营商环境的大力改善,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的制度性成本,市场活力得到了持续释放,企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0024.3万户,较改革前(2014年2月底)净增3894.0万户,增长63.5%。其中,企业共有3133.1万户,较改革前净增1586.9万户,增长102.6%。企业在全国实有市场主体总量中的占比由改革前的25.2%上升为31.3%。分别按2017年底和2013年底的全国人口计算,平均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由改革前的44.6户增加到70.6户,每千人拥有企业由改革前的11.2户增加到21.8户。 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和跨越式增长,对于扩大就业、拉动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反映出市场准入标准的调整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修订符合大众所期待的效果。但是,我们在看到改革成绩的同时,也要对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全面和及时的评估,如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是否意味着优质增长,市场主

体“出生难”问题的解决是否意味着它能有效存活,以及市场主体总量是否存在数据沉积等。鉴于此,本文尝试分析改革以来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并结合实践中出现的典型现象和问题,对市场主体发展背后潜藏的风险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出台和改进改革措施,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提供参考。 一、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基本情况 (一)全国市场主体基本情况 商事制度系列改革与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13年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总量6062.4万户,商事制度改革第五年突破了1亿户。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共计10024.3万户,注册资本(金)313.1万亿。其中:企业3133.1万户,注册资本(金)302.7万亿;个体工商户6685.9万户,注册资本(金)5.6万亿;农民专业合作社205.2万户,注册资本(金)4.8万亿。 全国实有内资企业3077.5万户,注册资本(金)278.3万亿(其中:私营企业 2819.5万户,注册资本(金)186.0万亿);实有外资企业55.6万户,注册资本(金)3.9万亿。 (二)全国市场主体发展特点 1.实有市场主体增速加快。2010年至2013年,各年年末全国实有市场主体分别为4627.3万户、5061.8万户、5494.8万户、606 2.4万户,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8.5%、9.4%、8.6%、10.3%。2014年2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仅6130.2万户,2014年3月1日商事制

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总结(最新)

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总结(最新) X年以来,X市X区采取“三先”举措,以新的姿态,全面实行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并将其当作“一号工程”,打响“最多跑一次”改革攻坚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攻坚,加快改革步伐,优化改革成果,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一、在理念上领先,全面落实改革工作部署 一是高点站位,把握方向。紧紧围绕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牢固树立“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与便民利民的“店小二”服务观念,以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核心,紧扣市场主体的办事需求,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厘清各相关事项,降低准入门槛,减少不必要环节,完善登记制度,主动协调、勇于创新,着力做细做实“无差别受理”工作。 二是从严考核,全程督查。为确保“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实效,该区多次对改革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并针对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督察组、省局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督促和协调整改落实,印发《工作责任清单落实督查方案》,对“最

多跑一次”事项的公开和方案落实情况、窗口办件流程和手续简化情况、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运行情况等八个方面重点开展督查。督查采取问卷调查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一是随机选取服务对象无记名问卷调查,找出问题所在。二是组织一批企业开展体验和检验行动,以真实案例考查改革工作,深入查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三是坚持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采取自查、互查和抽查等多种方法,扩大工作督查覆盖面,提高督查效能。 二、在行动上率先,全面提升服务便利性 一是推行“一站式咨询服务”。在全市率先设置引导岗、咨询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融入党建元素,以创建“伊心一意”党建品牌为契机,配备骨干力量,以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标准全方位为创业者提供包括企业登记、许可申请在内的一条龙咨询服务。率先开通电话、微信、QQ咨询,实现多途径、一站式咨询,努力做到咨询电话一打就通、咨询事项一口说清、网上咨询一键到位。 二是推行“全区通办”。打破人为办证区域限制,最多跑一次实行全部进中心,允许申请人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或者北苑市场监管局

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共8页】

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一、市中区商事制度改革情况,xx市长调研商事制度改革时,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一)改革的具体举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三是推进简政放权,四是深化并联审批,五是放宽准入条件,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一是激发市场活力,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增速提效明显,四是促进就业创业,五是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二、商事制度改革中的问题, (一)部门职责必须厘清, (二)部门认识应该加强, (三)信用监管有待强化, (四)配套机制有待健全,目前,一些部门对商事制度改革重视不够、认识不清、改革共识没有形成,个别部门仍把部门利益摆在首要位置,观望、推诿、不作为现象仍在存在,对商事制度推行造成较大阻力, 三、商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xx 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区工商质监局结合实际,在放宽准入条件、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施商事主体年检备案制、创新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部门协作,经营主体自律,社会监督、“宽进严管”方面还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此,区工商质监局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市中区商事制度改革情况XX市长调研商事制度改革时,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袁晓松副市长对落实改革举措作出重要批示,并进行安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作为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多次组织全区相关单位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市中区工商质监局将这项改革作为全局性工作,整合资源,积极稳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改革的具体举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市中区工商质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改革的总体方向,将改革任务细化为“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两大类,制定了改革工作任务表,细化分工、明确实施时间、定期督查。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市中区“法律七进”活动,通过短信平台、网络平台、发放宣传资料、电话通知等方式,确保辖区内每位经营者知晓年报制度,应报尽报。印发《企业信息公示暂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 课程的考试 60分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课程的考试6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 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 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本讲提到,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至()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 A.2018 B.2019 C.2017 D.2020 2. 本讲提到,“()”指在同一个地址(可以做物理分割)设立多个不同公司,主要为满足创客空间的发展要求。 A.一照多址 B.集群登记 C.住宅登记 D.一址多照 二、多选 ( 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本讲提到,公司注册资本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这几方面。 A.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 B.注册资本缴纳方式 C.最低限额缴纳要求 D.对创新创业的保护 三、判断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本讲提到,改革前《公司法》的要求更加注重维护交易安全。改革后,让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注册资本缴纳方式改为股东认缴,数量由股东约定,同时不再要求设立公司时必须提交验资报告,也不再要求必须有一部分注册资本到位。 正确 错误 2. 本讲提到,目前有34项前置审批事项,除此之外都可以先领取营业执照,再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领取相应的后置许可证。 正确 错误

龙岩市反映商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9.29)

龙岩市反映商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主要问题 1.社会各界对商事制度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一是部分市场主体风险意识不足。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后,部分市场主体对注册资本及未兑现认缴承诺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随意申报资本规模,造成注册资本虚高的情况,并将出资时间无限期延长,20年、30年出资时间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甚至长达50年以上。二是企业年报主动性不强。市场主体对年报公示中应当履行的责任以及未按时年报所需承担的后果认识不足,导致自觉进行年报的意识不强。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年报公示期内部分市场主体特别是个体工商户仍依赖工作人员提醒并帮助其年报,极大增加了基层负担。三是相关部门对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使用不足。部分银行、社保等机构办理业务时仍要求查验加盖年检印章的营业执照副本或者打印企业信息基本情况表等,缺乏主动到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查询相关信息的意识,弱化了平台的公示作用。 2.商事制度改革后工商部门人力、物力投入大增。随着“五证合一”以及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等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工商部门注册窗口在材料审核、数据录入、档案扫描归档、咨询公示等方面的工作量与日俱增。按照省工商局要求,每1000户企业应按1:1的比例配备注册官和注册官助理,目前我市在册企业

已达3.6万户,按规定全市应配备注册官、注册官助理各36人,各县级局已尽量配齐注册官,但由政府购买服务配备的注册官助理缺口巨大,各县级登记窗口基本未配备注册官助理,如永定区市场监管局窗口需配备3名注册官助理,但至今未获区政府批准。各登记窗口人员少与工作量大的矛盾突出,全市各县(市、区)登记窗口人员均存在人少事多的现象。同时,电脑、打印机、扫描设备、档案装订设备等硬件设施也需要升级换代,免收营业执照工本费后办公经费紧张以及档案室库容紧张也都是工商部门当前面临困难。在调研中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均反映基层目前需承担工商、食药、质监三个局的监管任务,工作量大、人员紧缺,年报公示等后续改革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3.市场主体申办营业执照随意性变大。因准入的放宽,申办营业执照变得容易许多,有的市场主体为摊薄税率而另行登记,有的为了争取政府对特定行业的补贴(如家庭农场),或纯粹为了获取银行贷款、某个特定项目的招投标要求而设立公司等等,导致大量临时照、欺骗照、一人多照等情况,使用完后便束之高阁,既不开展经营活动,也不向工商部门申请注销。此外,“注册容易开张难”,许多市场主体因资金短缺、融资成本高、生产成本增加、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未开展经营活动或破产倒闭,但并未主动向工商部门申请注销,上述现象造成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僵尸户”,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不能全面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真实现状,影响政府科学决策。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情况,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增强党员党性观念,提高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的自觉性。把党员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在一段时间里,或一个重大事件、活动中的思想认识过程和行为、表现常态化、制度化,特制订本制度。 一、思想汇报的对象 凡是中共党员(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都应定期向所在的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 二、思想汇报的主要内容 1、党员本人对党的性质、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本支部指示决议、完成组织交办任务,履行党员义务和行使党员权利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 2、群众对党组织的意见或建议,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等。 3、发现自身或他人在思想、工作等方面存在问题;个人思想认识情况和打算,本人日常学习和日常表现情况。 4、党员本人或家庭发生的重大事项。 5、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体会,参加组织活动

的体会和收获;对一些重大问题或某一重要事件的认识过程等。 6、在日常工作当中落实廉政准则情况。 7、党员认为应向组织说明或反映的其他情况。 三、员思想汇报的主要方式及要求。 1、党员汇报可以采用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可以在组织生活会上汇报,也可以采取个别谈心听取汇报的方式。要求做到讲真话,道实情,不隐不讳。 2、定期汇报每年不少于一次。不定期汇报可随时进行。预备党员转正前必须主动向党组织汇报不少于一次。 3、党员外出时间较长的,应当用书面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自己思想和工作情况。 4、党组织领导成员听取党员汇报不拘形式,善于倾听,做好引导,并在当时或事后作出记录,定期向党组织汇报。 四、对党员思想汇报的处理 根据汇报和反映的思想工作问题,党组织领导成员要认真分析研究核实,归纳分析。属于党员个人个别情况的,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解决,做好思想帮扶;党组织工作或者党员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党员大会进行研究讨论,同时上报上级党组织,指导帮助处理;重大问题及时报请上级党组织解决处理。

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XX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区工商质监局结合实际,在放宽准入条件、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施商事主体年检备案制、创新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部门协作,经营主体自律,社会监督、“宽进严管”方面还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此,区工商质监局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市中区商事制度改革情况 XX市长调研商事制度改革时,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袁晓松副市长对落实改革举措作出重要批示,并进行安排。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作为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多次组织全区相关单位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市中区工商质监局将这项改革作为全局性工作,整合资源,积极稳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 改革的具体举措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市中区工商质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改革的总体方向,将改革任务细化为“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两大类,制定

了改革工作任务表,细化分工、明确实施时间、定期督查。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市中区“法律七进”活动,通过短信平台、网络平台、发放宣传资料、电话通知等方式,确保辖区内每位经营者知晓年报制度,应报尽报。印发《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宣传册3000份,发送“温馨提示”年报短信251户条,电话通知XX余户次。 三是推进简政放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134项前置审批事项改后置审批事项,开展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对8项行政许可项目,仅保留个体名称预先核准及个体工商户登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及企业、企业分支机构登记、户外广告登记3项,合并3项。全面清理含有市场准入、经营行为规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会议纪要,有效加快职能转变、优化发展环境。 四是深化并联审批。按照“一窗受理,信息共享,同步审查,限时办结”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了窗口材料的受理、材料传递、并联审批启动、审查、限时办结、统一发照以及优先办理、提示催办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并联审批网络系统的办件提示信号,严格实行并联审批事项优先办理、限时办结;严格执行并联审批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协调、监督,对在并联审批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窗口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报请政务服务中心会商协调解决,加大对并联审批办理情况的效能跟踪,确保并联审批高效运行。

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商事制度改革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年2月,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拉开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xx年3月1日,xx区工商登记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标志着我区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区政协联络委组织有关政协委员和相关单位,在肖朝华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改革一线,走访基层群众,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商事制度改革成效 在历时3年的商事制度改革进程中,作为改革牵头单位的区工商分局,以“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为改革目标,以“放、管、服”为改革主线,有效组织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双随机一公开等系列商事制度改革,为我区营造了更加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更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投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简政放权,持续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

一是登记改革成效明显。我区基本完成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证一码等改革,是重庆市首个实现“三十三证合一、一证一码”登记改革的区县。 二是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并行发放电子营业执照。依托市政府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全区实现了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环节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便利注册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商务活动中的推广应用,目前己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43张。 三是实现企业名称登记自查自择。依托市局企业名称网上查询比对系统,提供名称禁限用、相同及相近的筛查提示服务,全区实现了企业名称自查自择。 四是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有效推进。健全完善了普通注销登记制度与简易注销登记制度相互补充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实现了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目前己办理简易注销市场主体71户。 五是市场主体发展迅猛,结构更加优化。全区市场主体数量为60888户,今年增加6589户(其中,企业增加1569户,个体增加5002户,农专增加17户,外资1户),个企比由5.01:1上升到2.97:1。 (二)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显成效 全面落实国家《“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和《重庆市

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具体措施的意见

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具体措施的意见 按照国务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总体部署,为进一步深化全省商事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力推进“多证合一”改革 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在深入推进企业“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多证合一”改革。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框架内,全面分析梳理证照种类,明确需要精简和合并的证照,加快涉企证照和登记备案整合,最大限度将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等证照事项集中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切实提高审批监管效能,缩短企业开办时间,降低创业营商的制度性成本。2017年10月1日前在全省全面推开“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使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统一社会代码成为企业的“身份代码”,实现市场主体“一照(码)走天下”。 牵头单位:省工商局 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省审改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省工信委、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

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政府外事办、省政府国资委、省地税局、省质监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旅游发展委、省体育局、省安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统计局、省档案局、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研究室、省供销社、兰州海关、兰州铁路监管局、省国税局、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省外汇局)、甘肃银监局、甘肃证监局、甘肃保监局。 二、推进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 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有序推进企业名称自主选择,为最终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创造条件。2017年10月底前,全面开放省市县企业名称库,制定名称禁限用规则和相同相近规则,优化完善企业名称查询系统和比对系统,对查询申请的名称进行自动筛查服务,切实提高企业名称查询、选择、审查的自动化程度,有效解决“起名难”的问题。进一步简化申请审核流程,申请人可以通过比对系统以“即查即得”的方式直接提交申请,探索建立快速处理机制,为申请名称和加强名称保护提供最大便利。 牵头单位:省工商局 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 三、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

心得体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助力民企做大做强(最新)

心得体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助力民企做大做强(最新) X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增信、蓄能“添动力”。建立健全政银企三方对接工作机制,搭建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引导市内金融机构加大对民企的信贷投放力度, 有针对性地确定审贷流程和定价机制,助力民营企业跨越融资的“高山”。加快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优秀民营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帮助企业扩大再生产。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重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服务领域,通过国企实力“嫁接”民企活力,催生高质量 发展新动力。 二是降本、减负“轻包袱”。着眼降低民企用地成本,积极创新民企供地政策,适当下调土地出让保证金,并灵活采取出让或租赁方式,及时为大项目好项目解决用地困难,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紧盯让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的 目标,依照省市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相关规定,适度降低企业养老保险和失业

保险费率,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腾让出更多流动资金。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0个,完成投资34.4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投资项目31个,完成投资17.3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50.3%,民营经济已成为X市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是亲商、正风“优环境”。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定政商交往“正面 清单”和“负面清单”,划清“安全区”,鼓励党员干部大胆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 常交往。建立重大涉企决策企业参与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民企座谈会,广泛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民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民营企业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花更多时间精力关心过问企业发展,示范带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民企、支持民企的浓厚氛围。加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以权谋私、钱权交易、吃拿卡要以及干预招投标、插手项目建设等违纪违法行为,狠刹推诿扯皮、慵懒无为的歪风邪气,让所有民营企业都能在“阳光雨露”滋养下茁壮成长。 全市推广“店小二”式服务倾情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实现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和" 一照一码" 推进“三证合一”和“一照一码”,正是今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所谓“三证合一”,就是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一照一码”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记者了解到,福建自贸区已经开始试点实施的“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让企业告别了公章“旅行”和重复提交的书面材料,一表申请、一个窗口受理,就能领到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其中,平潭片区的企业只需要1次到办事窗口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厦门片区实现了平均3个工作日核发执照。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商机。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说:“目前,企业注册时间已从改革前的平均26天缩短到了14天。如果实现‘一照一码’,将会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这对于每年1000多万新增市场主体来说,带来的时间价值、就业增加、资金使用效率都将是巨大的。” 截至4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开展了“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其中,27个省(区、市)实施“一照三号”,上海、河南实行“三证统发”。江苏宿迁、福建自贸区已率先推行“一照一码”。 目前,各地的改革推进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压力,有的地方实现了“三号”改“一码”,但只能在当地实施,其他地方不认可;还有的地方认为相关证、号不能取消。对改革认识不统一和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进度。此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照一码”,还存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不统一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这项改革涉及很多政府部门的职责微调和流程再造,当前各地试点措施和技术标准等并不统一,呼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相关部门铸造合力、协同创新。 国家工商总局表示,目前已经与发展改革委、税务、质检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年内提前在全国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为创业创新扫清障碍。

关于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商事制度改革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区政协联络委组织有关政协委员和相关单位,在肖朝华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改革一线,走访基层群众,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商事制度改革成效, (一)简政放权,持续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一是登记改革成效明显,二是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并行发放电子营业执照,三是实现企业名称登记自查自择,四是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有效推进,五是市场主体发展迅猛,结构更加优化,(二)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显成效。 商事制度改革对于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年2月,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拉开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xx年3月1日,xx区工商登记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标志着我区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区政协联络委组织有关政协委员和相关单位,在肖朝华副主席的带领

下,深入改革一线,走访基层群众,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商事制度改革成效在历时3年的商事制度改革进程中,作为改革牵头单位的区工商分局,以“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为改革目标,以“放、管、服”为改革主线,有效组织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双随机一公开等系列商事制度改革,为我区营造了更加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更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投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简政放权,持续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一是登记改革成效明显。我区基本完成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多证合 一、一证一码等改革,是重庆市首个实现“三十三证合 一、一证一码”登记改革的区县。 二是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并行发放电子营业执照。依托市政府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全区实现了各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环节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便利注册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商务活动中的推广应用,目前己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43张。 三是实现企业名称登记自查自择。依托市局企业名称网上查询比对系统,提供名称禁限用、相同及相近的筛查提示服务,全区实现了企业名称自查自择。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及对策 ——以广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例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3级国贸2013092036 [摘要]广州市工商局在2013年8月23日发布了《关于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的通告》,明确广州市将于2013年9月1日起,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新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工商登记制度,将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在营业执照上不再注明该企业的经营范围,在工商营业执照的版式和记载内容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对严重依赖工商登记前置的税务登记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必将对税收征管如税源监管、信息管税、税种核定、发票核定等产生影响。本文笔者根据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关的内容以及小组讨论,阐述了广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的一些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希望能对广州市以及其他推行商事登记制度的城市未来的税收征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 商事登记制度税收征广州市改革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推动试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的同时,“先照后证”等制度的改革不仅使商事登记在先后顺序上作出调整,在营业执照上也不再注明该企业的经营范围,这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包括税源监管、信息管税、税种核定、发票核定等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作为一个改革试点城市,广州现在在税收征管上遇到的问题,将来全国其他地区也可能会在改革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深圳还是广州,都应当积极主动研究问题和总结经验,尽快找出更加完善的应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税收征管问题的应对措施,这不但对广州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国各地即将展开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各地税务部门同样将面临的税收征管新问题,也具有很大的参考借鉴意义[1]。 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以及主要内容 (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遵循的原则是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创新公司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促进形成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2]。 (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顺应群众干事创业的期望之举,利民利企也利国。市工商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服务门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力地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市场活力不断得到释放。 一、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情况 大同市改革推进情况 1、大同市市场主体情况。据工商局统计,截至XX年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145483户,其中企业36108户。XX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8242户,其中新登记企业7451户。XX年1月到XX年3月底,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7049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073户。 2、XX年3月到XX年12月底,市场主体增幅明显。调查 显示,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从XX年3月到XX年12月底,全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72549户,比改革前增长47%;其中新登记企业17336户,比改革前增长29%。 3、XX年9月到12月底,市场主体明显增加。商事制度改革再度发力,在“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将社

保证、统计证与营业执照合一,形成工商、质监、税务、社保、统计“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有效改善了营商环境,有力促进了社会创业就业观念转变使全市市场主体明显增加。调查显示,从XX年9月到12月底,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后,全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887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639户,颁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37824份。XX年1月到3月底,全市颁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7020份。 企业推进情况 1、“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受到企业认可。如从事图书、期刊零售等行业,改革前办理营业执照,需取得文化部门的销售许可证方可办理。改革后,企业可以先取得营业执照,再办理许可。调查显示有100%的企业办理过“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且大力支持此项改革。 2、推出了“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的住所场所登记方式。“一照多址”是对于住所和经营场所在同一县域范围内且不一致的,可以申请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后加注经营场所地址,免于分支机构登记,“一址多照”是对现代服务产业的商事主体,放宽经营面积限制,允许同一地址可登记为多个

工商窗口登记总结(商事制度改革)

xxx行政服务中心 工商局窗口总结 今年来,工商局窗口紧紧围绕县工商局总体工作部署,立足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登记监管职能,以市场主体“增量提质”为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窗口全体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尽心尽力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实现江陵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截止11月25日,全县现有五类市场主体12169户,注册资本(金)1180977.34万元;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2092户,注册资本(金)939224.85万元,个体9763户,注册资本(金)100120.59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314户,出资总额达到141631.9万元。 今年以来,新登记五类市场主体3674户,注册资本(金)282128.03万元;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319户,注册资本(金)214294万元,个体 3285户,注册资本(金)36711.03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0户,出资总额达到31123万元。截止11月25日已全部完成市局下达的市场主体增量任务。 二: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是商事制度改革攻坚年,改革力度大、政策更新快、惠民幅度大。我窗口以服务好市场主体为宗旨,抓住改革重点并突出亮点,切实做好了各项改革措施的衔接、分化、落实。

(一)把握工作细节,抓好实施重点,落实“先照后证”。 为使“先照后证”改革措施惠及面更广,我窗口全面落实“先照后证”工作。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目录,扩大“先照后证”范围,允许有前置审批且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办理筹建登记。并同时进一步缩短登记时限。一般企业为3个工作日,涉农企业为2 个工作日,重大招商引资企业、重点建设项目为当场受理,当日核准登记。 规范行政行为,形成监管联动。为使“先照后证”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登记窗口在把好准入关的同时,严格规范“先照后证”操作流程。一是规范告知,对所有领取“先照后证”类执照的市场主体均发放了“先照后证”告知书,并在书式档案资料中留存其经办人签收的资料;二是准确把握登记政策,在核定市场主体经营范围时正确使用规范用语;三是及时抄告。窗口对全县所有“先照后证”数据进行统计、梳理,填写“先照后证”登记台账,以县局名义拟定抄告函,由政务中心办公室协助送达相关职能部门,并将登记台账、抄告函及其送达回证分月装订成册,便于后期查阅。自改革开始至今,已向12个职能部门送达1100余份抄告函,为加强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保障。 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强服务底气。进一步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业务专业技能培训,牢记“先照后证”改革遵循的原则,了解并熟识湖北省工商登记前置(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切实保障改革前后的顺畅衔接,确保“先照后证”能惠及全民。 (二)循序渐进把握关键环节,积极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