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4课宋明理学习题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4课宋明理学习题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4课宋明理学习题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

1.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佛教取得统治地位B.儒学出现危机

C.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道教的发展

解析:从“亦官亦隐”“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援佛入儒”可知唐朝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答案:C

2.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因果轮回 B.“天理”

C.修炼养生D.致良知

解析:根据材料中“宋代”和向二程求教,得出所指为宋代理学,故B项正确;A项是佛教思想;C项是道教思想;D项是心学的主张,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副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 A.朱熹B.程颐

C.王阳明D.陆九渊

解析: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答案:A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句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

A.“无为寡欲” B.“格物致知”

C.“内心反省” D.“经世致用”

解析:这句佛家偈语大意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分析各选项,宋明时期的心学主张“内心反省”,即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故选C项。

答案:C

5.理学家王守仁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守仁( )

A.反对穷理格物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D.阐发禅宗学说

解析:依据材料“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可知天理存在于人心,所以没有必要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材料二南宋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本质目的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与朱熹相比,陆九渊的思想有何特点?

(3)简述朱熹和陆九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对朱熹和陆九渊思想的比较。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是“理”在社会上的表现。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陆九渊思想的核心就是“心即理也”。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这一思想的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因为材料指出,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目的就是“理”在社会上的体现。

(2)陆九渊将理学发展为心学,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天理。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基础巩固]

1.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解析: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是在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过政治手段推进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此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B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理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B 项是荀子的主张;C项是孟子的学说。D项是理学的重要观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3.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

解析:理学思想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与题干中“忠、孝、节、义”的进步思想一致。

答案:C

[能力提升]

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解析:依据“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得出朱熹比较注意推广儒学,并使其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所以选C。

答案:C

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

答案:A

6.佛教禅宗有首开悟诗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比较接近这一看法的思想家是( )

A.朱熹B.程颢

C.程颐D.陆九渊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该诗反映了通过内心的反省而幡然醒悟,寻得良知,这是强调内心的反省,这与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一致。

答案:D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观与信仰

解析: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选D项。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导与练 (1)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导与练 江西王笑开 重点讲解 浅谈宋明理学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说法的由来: 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 (2)理学产生的条件: 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注意力于集中于如何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消除地方潜在的割据势力对于民间文化发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预;宋朝很少有人因为议论而获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体有很高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因科举走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对经典文本不断探讨、寻求终极的、总体的根本解释。理学由此而生。 (3)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A、“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 B、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C、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参考二程学说,将四书五经编辑成《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奠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理学的社会影响: 南宋末年,朱熹的学说逐渐成为思想的主流。元朝时,理学被确定为官学。到明代,理学则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及其思想:陆九渊,南宋理学大师。提出“心即理”之说。他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张“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他还认为,人们要了解、认识客观事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连书都不必多读。于是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说法。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陆九渊号召人们“存心”而“去欲”,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与朱熹格物致知有分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的,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 (2).王守仁及其思想: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理学大师。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本心和良知即是理,天理本在人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需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强调加强自我修养,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高二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 【推进新课】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P12第一段)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合作探究】2: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1)宋代为加强*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o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限时训练(附详细解析)

人民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4课宋明理学限时训练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唐晚期,啖助、赵匡和陆淳等创立了“新春秋经学”,流露出极鲜明的欲重整人伦、重正纲纪的想法,使经学由以训诂为特色的章句之学向陈析义理方向发展。“新春秋经学”的创立 A.否定了先秦传统儒学B.起源于唐代三教合流 C.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D.有助于宋明理学形成 2.“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 A.“仁”是天理的核心 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 C.“仁”者“爱人” 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3.据史料记载,明朝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认为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大防,最终被饿死。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海瑞治家的严谨态度 B.古人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 C.理学对人性的摧残 D.理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4.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5.宋明理学家篡改《大学》原义改变其顺序,将“天下平”更改为“平天下”,即用“平均”或“均平”的理念与方法去治理国家,“平天下”成为在天理所规定下的均平理想境界。可见 A.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利于规范社会秩序 B.宋明理学家具有爱国爱民的济世精神

C.外族入侵是“平天下”思想产生的源泉 D.理学家放弃了先秦儒学大一统的理想 6.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这反映了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B.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D.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 7.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8.宋代的士大夫们允许自家女儿、儿媳改嫁,还为其他妇女的再嫁提供方便。王安石因其子王雾精神失常,替儿媳庞氏择婿而嫁;范仲淹作主将守寡的儿媳嫁给自己门生王陶;还办义庄为再嫁妇女提供资金。这反映了当时 A.婚姻自主较普遍 B.理学影响力有限 C.对外贸易较发达 D.市民阶层的扩大 9.程颢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颢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次日程颐责问程颢,程颢笑曰:“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这一故事实质上反映了 A.程颢思想带有心学倾向 B.程颐主张知行合一 C.宋代市民文化繁荣 D.二程思想走向对立 10.新儒学思想家虽受到了—些佛教观念的强烈影响,然而新儒学基本上排斥佛教关于神和来世的观念,像古代中国人一样强调伦理道德。材料中的新儒学 A.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积极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 C.以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为目标D.借宗教形式传播伦理道德 11.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

第4课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第4课宋明理学 166中学王晓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课前体验出发,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提升学生辩证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立意。 本课遵循人本主义理论,由学生游学活动展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考纲与课标要求 1.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 1.必修三文化文明进程中,第一单元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第4课; 2.本课承前启后,上承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启明清之际传统思想的批判,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了解起到重要的背景作用; 3.本课对于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格培养,素质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背景了解较弱,需加强知识点的总结与落实。 2.能力水平:示范校文科重点班,具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综合学习能力,迁移知识能力,阅读能力。可以安排预习,材料阅读,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对于理学与儒家思想有更多思考。 3.心理特点:愿意主动发言和深入思考的同学较少;对材料解析有畏难心理,粗读,盲目。开展合作探究鼓励主动思考,提问时注意引导对各个层次学生。 4.学生课前曾游学参观武夷山与朱熹园,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宋明理学认识很有限且较为偏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2.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典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分析理学的内涵。 2.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3.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知识。 4.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理学家伟大的人格精神,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2.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多视角的认识理学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陆王心学。 (2)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3)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 (4)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5)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颢、程颐、朱熹创立理学的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响,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搜索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若干思考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并注意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3)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若干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2)“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也说明不论外来文化还是中国土生的文化,不论如何神秘还是如何玄虚,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较之原来的儒学更加理论化

和思辨化,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嚼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白鹿洞书院 800多年前,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陆九渊就儒家义利等问题慷慨陈词。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成一派,将儒学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称为“新儒学”。 那么,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它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变化? 新课学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当时南北对峙,兵戈不息,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所有这些导致了佛教的盛行。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信徒,而且皇帝大臣信奉道教。 道教、佛教的流传冲击着儒学,这是儒学危机的表层原因,那么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它的深层原因就是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此后孟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 (1)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导语:请大家朗读下面这首词 PPT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师:词的作者是谁?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生:岳飞,精忠报国。 师: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宋朝名将,岳飞对他的母亲非常孝顺,家贫力学,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刻上“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准则。绍兴九年议和之势已成,,岳飞满腹抱负无处施展,在征战的路上写下了这首后来传诵千古的《满江红》,同年,金撕毁议和协议,大军侵宋。岳飞带兵应敌,打败金军,一举收复失地直至开封,眼看多年愿望即将能够实现,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岳飞的愿望实现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 生:观点各异。 师:如果你是岳飞,在接到12块金牌之后便会怎么办呢? 生:众说纷纭。 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理学。 一、理学复兴的背景(板书) 师:请大家朗读这首诗 PPT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高中历史 第4课《宋明理学》全套课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文化史的基础比较薄弱,本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理”,“格物致知”,“心学”等。对理学的评价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一段小字,认识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原因,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加深对教材正文“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这一结论的理解。】 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 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正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在扩大社会影响和争夺各类信徒的过程中,儒学、佛教和道教互相吸纳对方的优点,三家互相渗透。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 3、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高中历史第4课宋明理学

第4课“宋明理学”学习指导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法建议】 1.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要与现实社会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2.对格物致知和实践出真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进行比较。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宋明理学。 4.把握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特别注意的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演变,理解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重难点分析】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思想文化方面: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及唐代赤裸裸的恐吓已经已无法控制人心;自魏晋以来,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挑战,发展出现了危机;唐宋以来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到儒学的更新与发展;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2.政治方面:国家分裂和战乱频繁、农民起义等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秩序,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学说;北宋时期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形成了比较宽松的学术环境。 3.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 二、理学的概念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三、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历程 1、两宋时期兴起。 2、元朝时曾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理学发展到高潮。 4、南宋时期,心学形成,明中期得到发展。 四、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1.程朱理学: (1)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2)主张: 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物遵循永恒不变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认识论:要把握“理”,通过“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以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③伦理观: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1)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2)主张:①陆九渊:提出“心即是理”,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即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②王守仁: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方案:《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方案:《宋明理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方案:《宋明理学》 平时测验的目的主要看你掌握功课程度如何,所以你不要弄虚作假,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它。下面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教案【一】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2新知介绍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 (20)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了解理学出现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流行,冲击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地位。知道宋明理学的两大派别: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掌握宋明理学的影响与评价。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由于没有学过哲学,对于理学的世界观和修养论理解起来存在困难,难以进行知识的正迁移。但高一学生对于成语耳熟能详,可以通过成语“理直气壮”来讲解“理先于气”的道理。 进行“最强大脑”的比赛,让学生讲述有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成语。进行知识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知道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2.史料实证:通过阅读第一手史料《宋史》,培养学生阅读元典的能力。 3.时空观念: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时空观念。 4.历史价值观: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仁者境界”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价值。 四、重难点 重点:知道二程、朱熹、陆九渊和王守仁等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知道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世界观和修养论。 难点:朱熹的主张和陆九渊“心即理也”的主张。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微课导学:课前录制微课,发到网上,让学生在课前观看。 2.随机点名:采用“教学助手”的“随机点名”软件,在小组充分讨论后再提问到每一

体现 方方法 个小组,使提问覆盖率达到100%。用手机“互动课堂”控制播放课件。 3.计时软件:小组讨论前,使用“计时器”软件,控制讨论时间。 4.小组评分:小组讨论后,使用“小组评分”给小组点赞。 5.教材资源:下载教材资源,在PPT上投影。 6.翻牌工具:利用翻拍工具,把问题覆盖,在学生回答好后,再翻牌。 7.时间轴:利用时间轴工具,把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的宋明理学发展情况,做一个介绍。 8.知识配对:利用希沃白板的“知识配对”,让学生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和主张进行配对,但趣味性上类似于“海底总动员”。 9.知识树或思维导图:最后总结本课的知识结构的时候,用知识树或思维导图来形象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的脉络体系。 10. 科代表:课后作业用“科代表”APP发到网上,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并看到作业报告。 六、板书设计 (板书) 佛道传播,儒学危机 背景:三教合一↓ 儒学吸收佛道理论 程朱理学——————————宋明理学——————————陆王心学⒈代表:二程朱熹⒈代表:陆王阳明 (创立)(集大成)(创立)(集大成) 存天理,灭人欲 ↓ ⒉主张:(核心)世界本原:天理伦理道德⒉主张:世界本原:心“致良知”

18 19第1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第4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儒学的危机 1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 阶级的需要。 2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学地位。 3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二、程朱理学 1. 代表: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2. 主张 (1) 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 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 穷理的方法: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3. 影响 (1) 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2) 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 明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 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易混辨析]~~“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 “理”的体验和理解,其最终目的在于融会贯通而明“理”,并不是对客观规律

和真理的探索。实践出真知是指在实践中得出事物发生、 发展的规律,即主张在 实践基础上总结规律。 三、陆王心学 人物 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学说 陆九渊 南宋 心学的创 、-—IV 立者 主张“心即理 也”,“宇宙便 是吾心,吾心即 是宇 宙” 求理的方法是“发明 本心”,进行内心反 省, 不用学习也能体会 王守仁 明中 期 心学的集 大成者 主张“心外无 理”,强调天理 就在自己心中 求理的方法是“致良 知”,强调自我克服私 欲,回复良知 [轻巧识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与联系 四、宋明理学的地位、影响 1 ?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2.影响 (1) 局限性: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 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⑵进步性 ①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 ②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1. 唐宋时期,佛教、道教、儒学“三教合一”的 潮流 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为重兴儒学, 唐宋儒家学者不断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到宋代,形成 “理学”。 2. 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 强调“格 物致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 建等级秩序。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 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主 张“发明本心”以求理,“致良知”等。 3. 理学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它强调三纲五常 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 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 情、自我节制、发奋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 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合作探究攻重难] IU1卜 WW W. 知识精要 宣 羽rtT 陀7坠岸Ifi 时期用歯片h 未理供ffi.i 心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理学产生的背景(展示材料,教师讲解) 1、儒学本身存在的严重不足和“儒学危机” (1)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从“四端”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 (2)儒学危机 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 2、唐末五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出现社会伦理纲常失序,道德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 (1)政权更迭频繁(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君权神授”受到冲击,“君为臣纲”无法体现。(“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2)道德失范,伦理纲常沦落。(统治者带坏社会风气,如唐太宗、高宗、玄宗)(3)文化沦丧,导致知识分子信仰坍塌,丧失气节。(如五代的儒生冯道就是谁给利益,就为谁服务。没有一点气节,毒害社会风气。) 在这种情况下,理学家要求正君心,正民心。 3、宋代儒学复兴运动 唐代韩愈复兴儒学运动 (1)政治思想上:反对佛教,复兴儒学。 (2)文学上:古文运动。 宋代儒学家掀起儒学复兴运动,理学产生。 宋代儒学复兴的原因 (1)两宋时期,中央集权加强,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者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教趋于融合,儒教吸收了佛道的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儒学体系。(将孔子旧体系中不能从世界本原解释的缺陷弥补。)

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4宋明理学教案 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文化史的基础比较薄弱,本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理”,“格物致知”,“心学”等。对理学的评价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一段小字,认识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原因,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加深对教材正文“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这一结论的理解。】 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 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二、程朱理学 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 学生: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涵: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而后物。 2、“人伦者,天理也”。 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4、“存天理,灭人欲“ 5、“格物致知” 评价: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 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利轻义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三、陆王心学: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心学: 代表:陆九渊、王阳明 主要内涵: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心无外物,心外无理”。 3、“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探究: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的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教案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宋明理学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旧版本不曾有的新内容,而且内容多,难点多,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运用比较、举例说明等方法,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语言教学,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学习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四、学习课时:1.5课时 五、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1+5”课堂学习流程

温: 儒学发展演变的脉络: 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汉武帝——正统。 导入新课: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读: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第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第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第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请阅读课本第13页第一段至第三段及“学习思考”与“资料卡片”等。思考下列问题: 1.分析魏晋以来,儒学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 2. “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先声、掀起是哪些人 3.分析、归纳理学形成的背景 4. 请同学阅读课本14页—16页,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线索 要求 1.独立完成 2.用横线划出书本重要概念及相关重点内容 3.同颜色的笔圈出关键词和分层次归纳总结 问 分小组交流: 1.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第 4 课宋明理学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中学黄文莲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和发展、影响以及重要的代表人物,共分三个部分: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评价。 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认识历史的能力,但由于本课理 论水平较高,较多概念理解难度较大,加上学生对宋明理学了解较少,因而学习有一定困难。因此引导学生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上网搜索资料、查阅相关思想哲学书籍、根据老师事先布置的教学问题去预习,这对本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三教合一的历史背景理学程朱理学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四书章句集注》陆王心 学发明本心致良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1、识记三教合一的表现、宋明理学两大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2、理解理学兴起的背景、理学的概念、格物致知的含义、理学所反映的哲学思想。 3、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关于世界本原的看法、求理方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 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发展脉络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正确认识宋明理学 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2、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 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 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3、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思想体系,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思 想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主张难点: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程朱理学的哲学思想、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教学方式 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以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师生的交互讨论为辅。 教学用具: 采用Powerpoint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要求每个历史学习小组利用网络收集三教合一的含义,理学的概念,程朱、陆王的主要思想,各 组进行讨论、归纳,准备上课交流。 2、带着老师事先设计的问题预习课本,思考课后的习题“阅读与思考”和“自我测试题 二、导入新课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指哪些?其主要代表的儒学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其中处于重要发展地位的宋明理学到底有哪些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