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课程论文

煤化学课程论文
煤化学课程论文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The progress ofSi/C Composite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陈枫

学号:201622703038

煤基碳材料的改性和抗氧化防护的研究进展

1.C/C复合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随着国防事业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现代飞行器(例如超高音速飞行器,航天飞机,导弹等)正向着超高速、高空以及更安全等方向发展,但也给超高温材料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能够在高温易氧化,易腐蚀等恶劣条件下不被破坏,同时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从而能够完成一系列高强度的任务。因此,超高温材料的研究在国家航空航天、国防军事以及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1]。

C/C复合材料是以炭纤维或其织物为增强体,以气相渗透的热解炭或液相浸渍炭化的沥青炭、树脂炭为基体的一种纯炭多相结构。该材料具有密度小(理论密度为2.2g/cm3),为陶瓷材料的二分之一,镍基合金的四分之一等;具备炭材料所具有的热性能,常温下导热性可与铝合金比拟,膨胀系数远比金属低,气化温度高,抗热震性能强,是目前唯一可应用于高温达2800 °C的高温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小且性能稳定,是各种易摩擦和耐磨部件及器材的理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高强度,高模量,断裂韧性极佳,并且其强度随温度的升高不降反升,使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高温材料之一[2,3],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目前,C/C复合材料作为高温热结构部件已成功应用于航天飞机的机翼前缘、鼻锥、货舱门等;作为烧蚀材料已成功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燃烧室等;作为摩擦制动材料己经成功应用于飞机、坦克等的刹车装置,成为航空、航天工业及国防领域不可替代的关键性基础材料[4,5]。同时,随着C/C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迅速发展,应用成本大幅降低,使其在生物、核能、汽车等民用领域近年来也得到广泛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6]。

2.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研究进展

但是,C/C复合材料存在一个致命弱点,即在高温有氧环境下极易氧化。研究表明,碳在空气中370°C、在水蒸汽中650°C、在CO2中750°C就开始氧化,且氧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迅速增加[7]。C/C复合材料的氧化失重将会导致该材料力学性能大幅度降低,而大量应用的C/C复合材料构件又通常在有氧环境下工作,若不通过有效办法对C/C复合材料进行抗氧化保护,其应用必然受到极大限制。因

此,目前C/C复合材料研究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是如何使C/C复合材料具有稳定持久的抗氧化性能。

解决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问题是充分利用其优异性能的基础,也是使其工程应用化的难点所在。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基体改性技术和制备抗氧化涂层技术来提高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8]:内部基体改性技术是指在C/C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就对其组成部分(炭纤维和基体炭)进行改性处理,使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例如基体炭采用填充改性沥青或选用含高温陶瓷相的炭纤维等;涂层技术则是指以防止氧气或含氧气体接触扩散为前提的外部抗氧化涂层技术,即在C/C复合材料的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从而达到隔绝氧气或氧化性气氛与基体材料的接触,从而起到防氧化的目的。

2.1基体改性技术

基体改性技术主要包括纤维改性和基体改性两个方面。纤维改性是指对纤维的制备材料进行改性处理或在纤维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使其本身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从而防止被氧化;基体改性则是改变基体的内部组成,主要是引入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等高温陶瓷相作为阻氧剂,这些阻氧剂在高温和氧化性气氛中能够氧化成可流动的玻璃态固熔体,进而形成具有自愈合功能的保护膜,有效掩蔽材料表面缺陷和微裂纹,减少氧化活性点部位,同时阻止氧气向材料内部扩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或完全阻止氧化反应的发生。经过研究人员对基体改性技术多年来大量的科研研究,基体改性技术已实现在低温段为C/C复合材料提供较好的防氧化保护,并形成了以化学气相渗透法,化学气相反应法,反应熔体浸渗法,先驱体浸渍裂解法等为代表日臻成熟的制备工艺,是提高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1)化学气相渗透法

化学气相渗透法(CVI)是基体改性技术中的一种,它是以炭纤维编制体为增强体,以小分子烃为碳源得到炭基体,以陶瓷有机物为气源得到陶瓷基体,采用共沉积或者分步沉积的方式得到含陶瓷相的C/C 复合材料。由于采用非化学气相浸渗工艺制备的C/C 复合材料中的树脂和沥青基体,在炭化和石墨化时会发生收缩现象,会导致炭纤维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使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出现下降。因此,为了得到相对较高性能的C/C复合材料,人们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浸渗工艺。就目前的制造工艺而言,采用CVI方法得到的材料的性能最好,但是它的扩散速率和渗透速率比较慢,使得浸渗时间延长,且会在复合体中产生密度梯度。这不仅仅会增加制造成本,而且还会使工艺变得更加复杂,稳定性变差[9-13]。

(2)化学气相反应法

化学气相反应法(Chemical Vapor Reaction,简称CVR)是将C/C预制体或低密度复合材料放置于氩气气氛保护下的某些特定单质的高温蒸气中,使炭基体与此类单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抗氧化性碳化物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制备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但反应同样会消耗炭纤维,从而会极大削弱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李瑞珍等人[14,15]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不同结构增强体和不同密度C/C复合材料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其不同温度下的静态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相对于传统工艺制备的具有更加优异的抗氧化性能[16]。

(3)反应溶体浸渗法

反应熔体浸渗法(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简称RMI)是将C/C预制体或低密度复合材料置于于某种特定比例的粉体中,并在一定温度和气氛下使该粉体熔化成液体,然后向多孔C/C复合材料内部渗透并经过反应得到相应改性材料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德国材料科学家Firzer[17]首先采用液态Si浸渗C/C多孔材料制备出了C/C-SiC复合材料,并称之为反应熔体浸渗法(RMI)或熔融渗硅法(MSI/LSI)。RMI工艺具有生产周期短、低成本以及可净尺寸成形等特点,是一种较具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生成技术。其核心就是利用熔融的硅单质浸渗到C/C多孔体中,使Si和C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SiC。但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炭纤维的损伤,降低炭纤维的增韧作用,导致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韧性变差[18]。

(4)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

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是利用有机高分子形成溶液后流动性,均匀性以及结构可设计性等特点,使高分子前驱体在在高温下裂解转化为无机陶瓷材料的一种方法。PIP基体改性法制备材料具有结构可设计性,可制备成形形状复杂的异形件,并可获得成分均匀、纯度较高的陶瓷基体。但PIP法受先驱体转化率的影响较大,故一般需要进行反复多次浸渍裂解循环工艺,才能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ZrC、HfB2、PCS等高温抗氧化陶瓷先驱体的合成或改性来提高陶瓷转化率的研究,以及探索合理的裂解工艺来提高基体的致密性并缩短工艺周期等。后者的主要过程是:利用炭纤维编织物为基本骨架,利用有机浸渍剂(如聚碳硅烷)在真空环境下浸渍C/C复合材料,交联固化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使其在高温下裂解,使有机物转化为无机陶瓷基体。其优点是成型温度和常压下裂解温度较低,可实践性强,且可以制备形状复杂的炭材料,并可获得纯度较高、成分较均匀的陶瓷基体。但其同时也存在成本高,制备的基体不致密、收缩率低等缺点[19]。

2.2抗氧化涂层技术

到目前为止,基体改性技术的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保护温度仍停留在1100 °C左右,只能用于较低温度下的氧化保护,高温的氧化防护时间则较短。因此,在较高温度下的抗氧化保护需要依赖涂层技术。表面涂层技术是改善C/C 复合材料防氧化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有效的防护涂层需要具备以下条件:能够提供防护屏障,阻止氧气接触材料及向材料内部扩散;具有较低的挥发性,以避免其在高速粒子流或高温环境中因损耗过度而失效;与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从而不容易剥落;与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和机械相容性等。

2.2.1 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

常用的涂层制备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熔体浸渗法、溶胶-凝胶法、热喷涂法、液相反应法和料浆烧结法等为代表的成熟工艺。

(1)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是一种制备材料的气相生长方法,该工艺是将一种或几种含有构成薄膜元素的单质气体、化合物通入放置有基材的反应室中,利用空间气相化学反应在基体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工艺技术。这种方法制备的涂层致密性良好,涂层与基体结合力高,制备过程控制简单,尤其是涂层的微观组织和形貌也可以控制,另外由于其在较低温度就可以在C/C复合材料表面沉积多种化合物的涂层,可避免C/C复合材料高温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力学性能损伤,是目前比较成熟和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20]。但该工艺也存在不足,该工艺的设备昂贵,对气相反应原料纯度要求较高,对大型尺寸材料涂层和复杂曲面的材料表面涂层的制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熔体浸渗法

熔体浸渗法是一种高温下利用浸渗料与预形体之间的化学驱动力或浓度差驱动力,使反应料扩散至预形体表面并发生反应的一种制备方法。采用该工艺在C/C 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通常是将C/C复合材料置于一种或几种固体混合粉料中,然后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使混合粉料在试样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涂层。该工艺制备的涂层具有连续的浓度梯度,与C/C复合材料基体的物理化学相容性均较好,可降低涂层与基体的热失配的可能性,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制备周期较短,效率高,是目前最常用的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之一。

(3)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Sol-Gel法)是湿化学方法中的一种,该方法是将分散相(如金属化合物前驱体)溶于胶体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稳定的溶胶,然后将所制备的溶胶涂刷至基体表面,由于溶剂挥发,配料发生缩聚反应而胶化,再经干燥和热处理,最终获得涂层的方法[21]。这种方法的优点有:制备温度低,对材料的损伤较小,设备及工艺简单,容易实现,涂层的纯度高且均匀,组成比较容易控制,并且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基体。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涂层也存在缺点:一般使用有机物作为原料,所以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对健康有害,处理所需的时间较长,制得的涂层较薄且容易出现裂缝或者脱落,并且工艺过程中的参数控制难度较大,无法稳定的控制产品的质量。

(4)热喷涂法

热喷涂是指以火焰、电弧和等离子体作为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融化或者雾化,然后通过高速喷涂,使这些融化或者雾化喷涂材料沉积在基体表面以制备涂层的方法。热喷涂技术有着许多优点,如制备过程耗时少,制得的涂层一般性能优良,具有耐磨、耐腐蚀、导电等特殊功能,并且通过与现在不断发展的电子控制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涂层的一些精细控制,可以满足各种特殊的要求[22]。目前为止,热喷涂技术主要包括火焰喷涂法,超音速喷涂法,电弧喷涂法,等离子喷涂法和激光喷涂法等[23]。

(5)液相反应法

液相反应法,即利用被涂层材料与炭基体有良好润湿铺展的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涂层材料混合后涂覆在C/C复合材料表面,然后通过特定的烧结反应工艺使原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以制备抗氧化涂层的方法[24]。液相反应法的优点有对设备的要求不高,工艺简单,制备流程短,制得的涂层一般与基体材料的结合度较高,不容易脱落。用这种方法制得的Si-Mo抗氧化涂层可在1650 °C下工作l0h[25]。液相法主要缺点在于;一般涂层材料熔化所需的温度较高,所以一般液相反应法是在高温、保护气氛下进行的,会耗费大量的保护气体并且在高温下有可能破坏基体材料的内部结构,此外,液相反应法对涂层材料的要求较高,一般不能使用陶瓷材料,因为如果液相材料不能较好的润湿基体材料会导致涂层无法很好的与基体结合,从而会导致涂层的脱落。

(6)料浆烧结法

料浆法是将涂层材料制成符合一定要求的粉料后与溶剂混合制成料浆,加入适当的分散剂和粘结剂,经充分搅拌后均匀涂覆在试样表面或将基体浸于料浆中形成涂层,经一段时间干燥,待浆料完全干燥后置于高温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中保温一段时间烧结,形成保护涂层。该方法的优点是涂层的厚度较易控制,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为制备的涂层致密性较差,且与基体结

合较差。但通过对工艺不断改进,这些不足之处被逐渐克服。张天助等人[26]采用涂刷法制得C/SiC复合材料的ZrB2-SiC涂层,以ZrB2、SiC和B为三种组分,以聚碳硅烷-二乙烯基苯为粘结剂,在1200 °C下烧成,该方法制得的涂层与基底的界面结合强度达到2.01MPa,1200 °C下氧化30 min 后质量损失率为0.54%,而无涂层的C/SiC复合材料在1200 °C下氧化30 min后质量损失率为10.37%;Zeng Y等人[27]以SiC、YAG(钇铝石榴石,氧化钇和氧化铝的复合晶系)、YSZ(氧化锆)为原料,采用涂刷法制备出SiC-YAG-YSZ涂层。该方法制得的涂层比较致密,能够很好的包覆在基底表面。

3.抗氧化涂层存在的问题和拟解决方案

由于C/C复合材料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环境温和的地方,也包括条件十分恶劣的环境如高温气体冲击,潮湿等极端环境,这使得人们对涂层与炭基体之间的结合牢固程度以及涂层自己的稳定性和致密程度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然而,高温陶瓷涂层与基体炭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两者机械相容性较差,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由于涂层是在高温环境下制备的,较高的膨胀系数差会使涂层与基体间产生一些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在高温有氧环境下,会成为氧进入炭基体的孔道,对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从室温到高温环境下,涂层的微裂纹会进一步扩展,有剥离和脱落的风险。SiC涂层由于具有与C/C 复合材料基体相对较近的膨胀系数,可作为内涂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膨胀系数的差异带来的影响。但是作为陶瓷材料,SiC的膨胀系数(4.7×10-6/K)仍然远大于C/C 复合材料(2~3×10-6/K),这就为材料的长时间高温抗氧化应用留下巨大隐患。

针对此问题,付前刚、李贺军等人[28,29]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涂层的研究工作中先后采用电泳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将SiC纳米线(SiC NW)引入SiC-ZrB2-ZrC涂层和SiC涂层,对涂层C/C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表明,SiC纳米线的引入明显提高了涂层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这主要归因于SiC纳米线对涂层的增强和增韧作用。SiC NW的增强增韧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由于在应力作用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面结合力会减弱,会产生纳米线的拉脱现象,在裂纹尖端的拉脱面纳米线会发挥侨联作用,从而降低裂纹的应力集中,增加裂纹的扩展阻力,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纳米线的存在可以使裂纹发生转向,扩展路径变得曲折,消耗大量的断裂能量,从而减小裂纹,起到增韧作用;纳米线拔出时由于受到界面摩擦力,也会消耗大量的断裂能量,从而起到减小应力,增韧基体与涂层的作用。纳米线对涂层的增强增韧作用是一种理论上较为可行的方法,在实践中也获

得了较多的研究进展[30,31]。因此,被视为解决陶瓷涂层与C/C复合材料基体膨胀系数不匹配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陆峰.“高温和超高温结构材料的环境损伤与评价技术研究”专题序言[J].装备

环境工程, 2016(3).

[2]Li H, Yao D, Fu Q, et al. Anti-oxidation and ablation properties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infiltrated by hafnium boride[J]. Carbon, 2013, 52(2):418-426.

[3]Su J M, Cui H, Li R Z.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new needled carbon cloth C/C

composite[J]. New Carbon Materials, 2000.

[4]Xiao Z C, Xue N J, Su J M, et al. Performance of oxidation resistant coatings for C/C

composites as aircraft brakes[J]. Carbon, 2010, 48(10):3005-3005.

[5]Zou W, Zhang K Z, Zhang L T. Application of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 to Rocket

Motor[J]. 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 2000.

[6]钱伯章,朱建芳.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和汽车领域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

2008, 36(4):14-15.

[7]Luthra K L. Oxidation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a theoretical analysis[J]. Carbon,

1988, 26(2):217-224.

[8]Yang C P, Jiao G Q, Wang B, et al. Mechanical degradation mechanisms of

2D-C/SiC composites: Influences of preloading and oxidation[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15, 35(10):2765-2773.

[9]李专,肖鹏,熊翔.熔融渗硅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干态摩擦磨损

行为及机制[J].摩擦学学报,2012, 32(4):332-337.

[10]刘育太,白瑞成,李红,等.丙烯CVI致密C/C复合材料的模拟研究[J].新型炭材

料,2011, 26(5):381-388.

[11]周振中,李铁虎,艾艳玲,等.催化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C/C复合材料[J].新型炭

材料,2006, 21(1):43-47.

[12]Xu G Z, Li H J, Bai R C, et al.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preparation by novel

technology and its characteristic[J].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2006, 21(6):1385-1390.

[13]熊翔,汤中华,张红波,等.载气对CVI C/C材料密度和热解炭结构分布的影响

[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 16(3):385-391.

[14]苏哲安,杨鑫,黄启忠,等.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SiC涂层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

能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11, 26(3):233-238.

[15]Kowbel W, Kyriacou C, Gao F, et al. Properties of SiC-SiC Composites Produced

Using CVR Converted Graphite Cloth to SiC Cloth[J]. Mrs Online Proceeding Library, 2011, 365.

[16]付前刚,李贺军,沈学涛等.国内C/C复合材料基体改性研究进展[J]. 中国材

料进展,2011, 11:30.

[17]Hillig W B.Making Ceramic Composites by Melt Infiltration[J].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Bulletin, 1994, 73(4): 56-62.

[18]刘文川.化学气相渗(CVI)碳化硅工艺研究[J]. 高技术通讯, 1995, 5(4):36-39.

[19]左小华.B-Si和B-Si-Zr掺杂沥青制备及其炭合金抗氧化性能的抗氧化性能的

研究[D]. 2013, 1-50.

[20]Sun G D, Hui L I, Deng J L. Effect of preparation process of SiC coat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C composites[J]. 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 2016.

[21]Li M. Microstructure and Oxidation Protection Behavior of Mullite/SiC Coating on

C/C Composites[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1.

[22]周克崧,刘敏,邓春明,等.新型热喷涂及其复合技术的进展[J].中国材料进

展,2009, 28(9/10):1-8.

[23]徐海峰,肖金坤,张嘎,等.热喷涂NiCrBSi基耐磨涂层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

术,2016, 45(2):109-117.

[24]梁武. SiC/SiO2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抗氧化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5]成来飞,张立同,韩金探.液相法制备碳-碳Si-Mo防氧化涂层[J].高技术通讯,

1996, 6(4):17-20.

[26]张天助.C/C复合材料ZrB2-SiC基陶瓷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

学,2014.

[27]Zeng Y, Xiong X, Guo S, et al. SiC/SiC-YAG-YSZ oxidation protective coatings for

carbon/carbon composites[J]. Corrosion Science, 2013, 70(3):68-73.

[28] L i H J, Li Y Y, Yin X M,etal. A SiC-ZrB2-ZrC coating toughened by

electrophoretically-depositedSiC nanowires to protect C/C composites against thermal shock andoxida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5, 349: 465-471.

[29]Zhang J P, Fu Q G, Qu J L, et al. Blasting treatment an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SiC nanowires to enhance th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SiC coating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in combustion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Alloys& compounds, 2016, 666: 77-83.

[30]Zhang Y L, Ren J, Tian S, et al. HfC nanowire-toughened TaSi2–TaC–SiC–Si

multiphase coating for C/C composites against oxidation[J]. Corrosion Science, 2015, 90:554-561.

[31]Zhang Y, Ren J, Song T, et al. SiC coating toughened by HfC nanowires to protect

C/C composites against oxidation[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4, 311(311):208-213.

某公司人员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某公司员工管理系统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20605 学生:冯凯 学号:120605102 指导教师:姜虹 2015年09月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 2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 (3) 2.1需求分析 (3) 2.2 技术可行性 (4) 2.3 环境可行性分析 (5) 2.4 系统结构可行性分析 (6) 3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9) 3.1 数据库设计 (9) 3.2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10) 4 系统实现 (11) 4.1 用户操作文件总体架构 (11) 4.2 技术难点 (13) 5 系统测试 (14) 5.1 界面测试 (14) 5.2 功能测试 (14) 5.3 需求测试 (15) 5.4 性能测试 (15) 5.5 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测试 (15) 6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18) 附录 (19)

某公司员工管理系统 摘要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空前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高效,信息化,电子化已经成为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首选。考虑到当前大量企业的企业员工管理尚处于手工作业阶段,不但效率低下,还常常因为管理的不慎而出现纰漏。因此根据部分企业提供的需求,设计此企业企业员工管理系统,以帮助企业达到企业员工管理办公自动化、节约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目的。 根据实际需求,“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在Windows 操作系统环境下,搭建JSP运行环境JDK+TOMCAT,通过使用JAVA脚本语言完成动态的、交互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实现员工个人信息查询、个人业绩查询及用户密码修改功能。 本系统具有多方面特点:系统功能完备,用户使用方便简捷,人性化的用户界面,安全保密设置齐全,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和用户的工作负担,提高了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信息化的水平。 关键词:java;员工管理;

配位化学课程论文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摘要:化学键理论在配位化学中有着重要的运用,它现在主要有三大流派。本文就回顾化学键的发展历程,并对三大化学键理论做出仔细的阐述。 关键字:化学键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 十八世纪后半叶,欧洲的化学家开始了定量的化学实验的研究。法国化学家普劳斯特通过测定部分化合物的重量组成而提出了定组成定律即一个化合物不管它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组成该化合物的各元素的重量百分比是固定不变的这一定律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化合物是怎样组成的和靠什么力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的定组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关系。由此化学键理论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 1 化学键的发展历程 最早化学家假设原子和原子之间是用一个神秘的钩钩住的,这种设想至今仍留下痕迹,化学键的“键”字就有钩的意思。 1916年,德国科学家柯塞尔考察大量的事实后得出结论:任何元素的原子都要使最外层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柯塞尔的理论能解释许多离子化合物的形成,但无法解释非离子型化合物。1923 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发展了柯塞尔的理论,提出共价键的电子理论:两种元素的原子可以相互共用一对或多对电子,以便达到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结构,这样形成的化学健叫做共价健。 柯塞尔和路易斯的理论常叫原子价电子理论。它只能定性地描述分子的形成,化学家更需要对化学键做定量阐述。 1927 年,海特勒和伦敦用量子力学处理氢分子,用近似方法计算出氢分子体系的波函数和能量获得成功,这是用量子力学解决共价键问题的首例。1930 年,鲍林更提出原子成键的杂化理论(杂化轨道理论)。1932 年,洪德把单键、多键分成δ和∏键两类。δ健是指在沿着连接两个原子核的直线(对称轴)上电子云有最大重叠的共价键,这种键比较稳定。∏键是指沿电子云垂直于这条直线方向上结合而成的键,这种键比较活泼。这就使价键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使经典的化合价和化学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由于上述的价键理论对共扼分子、氧气分子的顺磁性等事实不能有效解释,因此本世纪30 年代后又产生一种新的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在1932 年首先由美国化学家马利肯提出。他用的方法跟经典化学相距很远,一时不被化学界接受,后经密立根、洪德、休克尔、伦纳德等人努力,使分子轨道理论得到充实和完善。它把分子看作一个整体,原子化合成分子时,由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

逻辑学论文

《逻辑学》 课程大作业 题 目 生活中的逻辑学 姓 名 邱作磊 学 号 3110113075 专业班级 电子商务112 学 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完成日期 2013年12月22日 宁波理工学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学逻辑逻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逻辑反映的是事物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本文中所使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学逻辑概念,是描述和反映这样一种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公有制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人的层面上的含义、要求和体现,即公有制条件下的私人剩余劳动交换关系提升到人的高度,其应有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特殊性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基础和承担者,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时,既要把人放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中去考察,同时也要把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提升到人的高度去理解,即要正确把握“人”与“物”的两个层面的关系。 就“物”的层面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定性是在与市场经济一般本质的结合与分离中获得的,上述过程主要是:个人之间的等价交换、企业之间的等价交换、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等量劳动交换。前两个过程是结合,后一个是分离,正是后者的分离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本质。 就“人”的层面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人主要存在于三层面:个人,企业,社会,但在经济运行实践中,主要是两个,即个人和企业,只有这两个才真正成为实体。社会在剩余劳动水平阶段还无法成为经济实体。换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交换关系具有三种

类型: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和个人与企业之间,前两者具有市场经济一般性,主要是价值规律和等价原则起作用,后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等量劳动交换原则起作用。因此,对这一过程,我们不能用价值规律去衡量,道理很简单,就像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与资本交换是等价的,但我们决不能就以此原则去衡量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弄清这种特殊性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这种特殊性是什么呢? 我认为,它特就特在社会主义的企业具有双重性。就资本主义企业来讲,总体上讲企业是资本的社会载体,是物化的资本家。但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看,情况就复杂。一方面,企业是不完全的社会的代表或象征,因为剩余劳动水平决定了其主体是私人,虽然生产资料公有,但公有的层次还只是停留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层次上,也就是说,并非社会每个人所有――社会所有,因此,他在与“社会”进行等量劳动交换时,这里的“社会”并非指人类社会,而只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根本原因是,剩余劳动水平还无法提供足够的社会总劳动,社会总财富还达不到“充分涌流”的程度。总之,企业成为社会的象征和代表。另一方面,企业同时还是扩大了的私人,因为在公有程度还不充分的前提下,在企业内部,劳动者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他们只拥有劳动财富,因此他们个人劳动直接就是“社会劳动”,个人之间交换直接就是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交换;但在企业之间以及不同企业里的劳动者之间,由于占有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不一样,他们

银行会计课程论文题目

《银行会计学》课程论文题目参考 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评分标准:论文形式:(请严格按照格式操作,否则酌情扣分) 1.以下论文选题关键词是论文题目,同学分别独自完成,注意 独自完成,避免雷同。 a)内容一定要联系实际,是最新的经济热点,最新的变化, 具有现实意义与创新意义。(占总分60%) b)请勿抄袭。引用别人的文章请在文章最后注明引用文章的 来源,作者、文章名称、期刊名称、期刊时间 2.也可采取第二种方法自选题,钟老师会在课堂中讲述. 论文题号座位号(序号)论文关键词 1.我国信用卡市场问题 2.信用卡产业发展 3.商业银行会计问题对策 4.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比较与借鉴 5.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工作问题对策 6.商业银行会计凭证弊病建议 7.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8.商业银行会计科目变化 9.商业银行会计企业会计异同

10.银行会计国际化障碍突破 11.商业银行会计管理问题改进 12.新会计准则银行会计核算影响 13.信用卡业务难点对策 14.银行会计结算业务集中处理 15.新会计准则银行经营监管影响 16.银行票据业务我国问题成因推广 17.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现状发展 18.商业汇票运用风险防范 19.支票使用问题对策 20.个人消费贷款问题建议 21.商业汇票企业信用评级 22.“空头支票”原因解决对策 23.个人支票业务发展前景 24.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比较与借鉴 25.完善托收承付 26.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和控制 27.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 28.个人住房贷款还款方式 29.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使用问题建议 30.住房抵押贷款 31.如何学好银行会计学

配位化学小论文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配位化学 课程学期论文 专 业 化 学 年 级 2010 级 姓 名 胡 * * 论文题目 稀土铕配合物红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2 年 5月 31 日 学号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稀土铕配合物的发光原理 (2) 2稀土铕配合物的配体 (3) 2.1第一配体 (3) 2.1.1β—二酮类配体 (3) 2.1.2羧酸及羧酸盐类 (3) 2.2第二配体( 中性配体)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稀土铕配合物红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胡** 学号:20100000085 理工系化学专业 摘要:稀土铕配合物是一种兼具有机化合物高发光量子效率和无机化合物良好稳定性的红色荧光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铕配合物的配体和发光机理,讨论了分子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设想。 关键词:红色荧光材料;铕配合物;有机配体 Abstract:Europium complex as one of red fluorescent materials possesses the high lumin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y and good stability. It is a type of promising luminous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 the liginds and light2emitting mechanism of europium complexes and the effect of molecular structure on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are discussed. The proposal is suggested based on the questions existed at present. Key words:Red fluorescent materials;Europium complex ;Organic ligands 引言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 OLED) 被誉为21 世纪的平板显示技术。要实现全色平板显示,需要高色纯度的红、绿、蓝三色光。然而,大多数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光谱较宽,不利于全色显示的实现。1991 年, Kido 等。首次将稀土有机配合物用于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得到了特征Eu( Ⅲ) 离子电致发光器件。自此,这方面的研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有机红、绿、蓝三基色显示材料中,红色发光材料被认为是最薄弱的一环。主要是因为对应于红色发光的跃迁都是能隙很小的跃迁,很难与载流子传输层的能量匹配,不能有效地使电子和

配位化学翻译

锆—吡咯基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对吡咯基配体配位方式影响因素的计算分析 □文/Joseph M.Tanski,Gerard Parkin*(约瑟.坦斯基,杰拉德.帕金)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学院,纽约10027 摘要:具有η1和η5吡咯基配 位方式的锆配合物的一系列 结构特点已有初步研究报道。 确切的说,2,5 - 二芳基-吡 咯[pyr Ar2]配体(Ar= 苯基, 2,4 –二甲苯基)已经被用 来制备 [pyr Ar2]Zr(NMe 2) 3 (NMe 2 H), [pyr Ar2]Zr(NMe 2) 3, , [pyr Ar2]Zr(NMe 2)I 2 和 [η5-pyr Ar2] 2ZrCl 2 .。密度泛 函计算结果表明,各种配位方 式相对的稳定性可以被立体 因素及金属中心的路易斯酸 性所影响。 毫无疑问,环戊二 烯配体,在有机过渡金 属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 关键作用。通过和环戊 邻二苯基比较,相关等 电子杂环吡咯配体,[pyr Rn],1已不大适用于过渡金属化学。2关于锆化学,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一些吡咯配合物的结构已经得到认证,观察到吡咯配体和戊二烯配体相似,只能通过氮原子结合η1-模式,3而不是η5-模式。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系列单一和二度(吡咯)锆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特征在吡咯配体的η5-配位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且计算分析研究致力于找到影响吡咯配体于这些衍生物中η5和η1对抗配位方式的因素。 吡咯配体芳基的2 - 5位取代以前未应用于早期的过渡金属化学。然而,我们认为这样的取代基会提供有助于像[η5-pyr Ar2] 2 二卤化锆类型的二茂锆化合物的类似物的稳定的合成和隔 离。确实,[pyr Ar2] 2ZrCl 2 (Ar= 苯基,2,4 –二甲苯基)可能是由四氯化锆和[pyr Ar2]Li4(方 案1)反应得到的。因此提供吡咯相对物到已知的弯曲插入的环戊二烯基复合物,(CP R) 2-ZrCl 2 。 同样,易得到的半插入锆吡咯配合物是由 Zr(NMe 2) 4 和[pyr Ar2]H反应得到[pyr Ar2]Zr(NMe 2 ) 3 的, 通过二甲胺加成[pyr Ar2]Zr(NMe 2) 3 (NMe 2 H)。[pyr Ar2]Zr(NMe 2 ) 3 是其他锆吡咯配合物的前体。因此, [pyr Ar2]Zr(NMe 2) 3 和2当量的Me 3 SiI合成二碘化物[pyr Ar2]Zr(NMe 2 )I 2 ,然而和3当量的会导致配 体重新分配,形成[pyr Ar2] 2ZrI 2 (Ar= 苯基)。因此,二氯化合物[pyr Ar2] 2 ZrCl 2 可以由 [pyr Ar2]Zr(NMe 2) 3 和过量的Me 3 SiCl反应得到。(Me=甲基,pyh=吡咯基,注释中有,下文不再赘 述)。 吡咯基配合物配位方式的最终确定需要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来鉴定(图1-3)。6值得注意的是一 个η5吡咯配位方式在苯基取代的吡咯配合物[pyr Ar2]Zr(NMe 2) 3 ,[pyr Ar2]Zr(NMe 2 )I 2 ,[pyr Ar2] 2 ZrX 2 (X=Cl,I 、Ar= 苯基、pyr=吡咯基)和对二甲苯基取代取代的吡咯配合物[pyr Xyl 2 ]合锆(氮- 二甲基)二碘(Xyl=对二甲苯基)和[pyr Xyl 2] 2 -ZrCl 2. 中被找到。鉴于尽管试图具体合成符合η5

逻辑学心得体会

逻辑学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逻辑学感想 结合本人实际,简述学习本课程后的体会(收获);并且提出对本课程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字数要求:1500字以上。时间过的真快啊,不知不觉间,学习逻辑学的课程也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面,伴随着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迷茫,显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整天都不知道干什么。就在我们处在迷茫的时候,它走进了我们的身旁,更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它就是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逻辑学对我还有很大的帮助学习逻辑学使我懂得更多,使我有了深深的体会心得。它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的疼爱我们;像老师一样的关心我们;像朋友一样的帮助我们。在它那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人生的迷茫期,大步的迈向幸福的阳光大道。 什么是逻辑?翻开厚重的逻辑学导论,上面的解释清晰而有深意:“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与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逻辑学研

究的宗旨,就是发现并塑述这些标准,使之能够检验论证,把好的论证与坏的论证区别开来。我知道这才是学习逻辑的最终目的,习得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也算是拥有了一份比别人更睿智的理性,在问题的分析上,我们会更占优势。因为在某些问题上,主观感官直觉做出的判断也许就是片面的,被蒙蔽的,而在这种时刻就应当辅助以逻辑的敏锐思维,丁是丁,卯是卯,不允许有丝毫含糊的地方。我认为这种严谨求精的态度也是学习文科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再也不单单是理科学生的专利。 也许人们受够了一些不实际的说教和死板的学术研究,觉得没有逻辑,生活照样进行的很好,而学习逻辑不过是多浪费了一些可以享受的时间和精力,在大学生的潜意识里,已经把逻辑学归到了马哲、军事理论这些可上课不上的课程里。大多数人将这些课程看做自由市场,想上就上,不想上了当然就翘课,这种风气已经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了一种默认的习惯和做法。当然,一开始我也不例外,这确实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当初上逻辑课,也是奔着学分去的。然而在逐步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生动的举例,多是涉及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我觉得,逻辑学并没有想象中的乏味于枯燥,逻辑与生活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生活离不开逻辑,逻辑也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我们都有逻辑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

银行会计论文

学校代码:10410 序号: 课程论文 题目:中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及比较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姓名:陈紫芸 学号: 20092709 专业:财务管理 年级: 091 指导教师:胡文捷 二0一一年十一月

摘要 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发展表外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必然而现实的选择。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分类、来源、发展趋势和特点。然后就中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开展情况从品种和数量两个角度做相关的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比较研究 Abstract Content: since the 1980 s,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environment happened dramatically change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of the increasingly intens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development business outside the watch has become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must and realistic cho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mercial bank's 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 concept, classification, the sourc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and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eties and number two Angle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related to do.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 more research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摘要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整个过程,阐述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施的全过程。在开发方法上本系统利用了软件工程化的思想和方法,总体上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具体模块实施采用了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并采用https://www.360docs.net/doc/415798028.html,2005作为开发工具,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本系统具有学生档案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专业管理等模块,可分别完成日常学生档案,班级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打印等功能。 本人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主要对“学生课程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档案管理”,“补助管理”四个模块进行了具体设计。 【关键字】: 信息管理系统、生命周期、软件工程、原型法。

summary 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an educational unit indispensable part of its content for the schools, policy makers and managers are essenti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described the syste m analysis, system design, database design and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ire pro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on the use of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system of thinking and methods used on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life cycle of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use of specific modules of the prototype system development and object-oriented approach. 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415798028.html,2005 and used as a development tool, SQL Server 2000 as a background database. This system has the student records management, class management, curriculum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and other modules, can be completed daily student records, clas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on the courses, the results of information add, edit, delete, query, print, and other functions. I graduated in the design of the main "student curriculum management," "Stud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tudent records management," "grant management" four modules of a specific design. [Keyword]:Man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life-cycl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totype.

配位化学论文1

姓名:刘乐班级:应用化学071 学号:0604200137 本学期学习了《配位化学》这门课,感觉这门课很实用,跟各个学科的联系也很紧密,老师讲课也很风趣幽默。学习完这门课也学到好多知识,我通过找资料,上网,看参考书等方式完成了以下一篇论文。 对配合物中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化学界的重视,正在形成一个新的领域。比如:配体间作用的氢键的定向作用已开辟了有关生物活性、分子识别和晶体工程研究的新领域。金属桥联配合物分子间氢键作用,使模型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光、磁、电性质及新的生物效应等等。而且研究人员强调指出,正是这些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架设了由配位化学通向超分子化学的桥梁。他们也正在研究向摸拟膜表面配合物的形成和超分子化学领域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超分子化学以分子间由非共价的弱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多分子体系为研究对象,是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扩展,使化学由专门研究共价键和由此形成的多原子集聚体拓展到研究共价键与非共价弱相互作用(包括静电作用、氢键、疏水缔合、芳环堆砌等)共存时的复杂体系它不仅淡化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界限,而且实际上已经成为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一个交叉前沿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著名化学家J.-M. Lehn?曾多次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超分子化学可以被看作是推广了的配位化学。l 配体间作用的重要性与主要作用类型 在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及功能研究中,长期以来比较集中在研究金属-配体间的结合方式、强度及其对配合物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而对配合物中配体问的相互作用则研究较少事实上,在配合物,特别是在混配配合物中,由于二种或更多的配体同时配位在一个金属离子上,同时它们在空间上彼此靠近,因而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研究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问的弱相互作用,不仅对理解金属离子如何参与生命过程有实际意义,也是由配位化合物形成超分子体系的决定因素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1 配体间通过中心离子的电子转移效应 Sigel发现Cu(bipy)2+等N,N配位的∏酸二元配合物在形成三元配合物时,第二配体的配位原子类型对配合物稳定性影响十分显著。 1.2 空间的配体-配体相互作用 空间的配体问相互作用可分为配合物分子内配体间相互作用和配合物分子问的配体间相互作用。 1.2.1 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相互作用 1.2.1.1 空问阻碍效应位阻效应指形成三元配合物时,那些含有较大侧基或多余配点的二元配合物总是优先选择体积或位阻小的第二配体。如三齿配体Ida形成配合时,由于空余的配点常存在这种效应[2]。在生物配体(氨基酸,肽)配合物中空问阻碍效应也十分常见,因而很难在生物体内找到含有两个较大侧基的混配配合物,即所谓生物配体间的立体选择性。 1.2.1.2 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括起稳定化作用的正负离子问的吸引作用、氢键作用和去稳定化作用的阴离子。阴离子作用其中尤以氢键作用最为重要,氢键作用常增加配合物稳定性,它亦可视为一种静电作用。I.2.1.3 芳环堆砌与疏水缔合作用 Sigel[3]等人研究混配配合物Cu(bipy)2+(A即)中的电荷转移作用时,首次发现配合物中存在有联吡啶环和嘌呤环间的重叠,称为芳环堆砌作用。正是选种堆砌作用给三元配合物带来相当大的额外稳定性(△logK从0.91增到6.96>,芳环堆砌作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与此相似,当具有较大脂肪侧链的有机

线性代数结课论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线性代数发展简史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专业班级: 成员组成:姓名 学号 联系方式: 年月日

摘要:一次方程也叫线性方程,讨论线性方程及线性运算的代数就是线性代数,它是高等代数的一大分支,同时也是大学数学教育中一门主要基础课程。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有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线性变换、欧式空间和二次型等。 关键词: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群论 正文: 1.引言:线性代数是大学数学教育中一门主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面向21世纪人才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了解线性代数的发展简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好地学习并应用它。 2.1 行列式 我们知道,在线性代数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行列式,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和速记,而且他的大多数生动的概念能对新的思想领域提供钥匙,同时人们已经证明了这个概念是数学、物理中非常有用的工具。 行列式出现于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它的概念最早是由十七世纪日本数学家关孝和在其著作《解伏题之法》中提出的。他于1683年写

了这本书,书里对行列式的概念和它的算法进行了清除的叙述。同时代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是欧洲提出行列式的第一人,也是微积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693年4月在写给洛比达的一封信中使用并给出了行列式,而且给出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为零的条件。 1750年,瑞士数学家克莱姆在其著作《线性带分析导引》中,比较完整、明确地阐述了行列式的定义与展开法,并且发表了求解线性系统方程的重要公式,即我们现在所称的解线性方程组的克莱姆法则。 1764年,数学家贝祖将确定行列式每一项符号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化,利用系数行列式等于零这一条件判断对给定了含n个未知量的n 个齐次线性方程是否有非零解。 尽管上述几位数学家对行列式的提出与应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行列式只是作为解线性方程组的一种工具使用,并没有人意识到它可以独立于线性方程组之外,单独形成一门理论加以研究。 可喜的是,法国数学家范德蒙给出了一条法则,用二阶余子式和它们的余子式来展开行列式,从而把行列式理论与线性方程组求解相分离,他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对行列式理论做出连贯的系统的阐述的人。范德蒙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音乐,但他对数学却有浓厚的兴趣,后来终于成为了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就对行列式本身这一点来说,他是这门理论的奠基人。 1772年,拉普拉斯在论文《对积分和世界体系的探讨》中证明了范德蒙的一些规则,并推广了他的展开行列式的方法。

逻辑学完成论文

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区分与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 张玉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25) 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在逻辑学中,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所有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所以判断有真有假。在数学中用来表示数学判断的语句或符号的组合称为数学命题。同时在逻辑学上把不含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下面我们就详细地介绍一下如何判断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区别与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 关键字:简单命题复合命题区别真假判断 1.问题的提出 从小学我们就学习数学,到了初中、高中更是感觉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以前知识掌握牢固的基础上再来对同样是基础学科的逻辑学进行了解。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首先在学习逻辑的理论知识上作为我们大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查阅资料进行研究,于是在本文中我们对逻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做了详细的研究。就是如何区分与判断命题的真假。具体到首先是如何区分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其次是通过具体方法来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真和假两个概念在逻辑学中有不同的含义:一是在命题的特征中它们表达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否和客观实际情况相一致的问题;二是在复合命题中,复合命题的真假是指命题的真假是否反映了由于逻辑联结项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逻辑关系的正误。一个命题对事物情况的断定,如果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就是真命题;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就是假命题。 2.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区分 从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定义到判断与区分,似乎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其实并不然,我们举出一个例子: 例1:说明命题“4的平方根是2或-2”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 第一种看法,认为该命题是简单命题.这是因为,若是复合命题,则有: p:4的平方根是2; q:4的平方根是-2; p或q:4的平方根是2或-2. 由于这里的p及q都是假命题,由真值表可知,将p或q看成是由p及q用“或”联结的形式是不正确的.据此认为命题是简单命题。

浅谈银行会计的风险及防范论文

浅谈银行会计的风险及防范论文 : 银行会计人员在录入信息或者数据时,必须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与合法性,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下面是小编的浅谈银行会计的风险及防范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日益突出。特别是银行风险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如何化解与防范银行风险成了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银行会计业务、人员素质、制度等方面列举了银行会计风险的种类并简述了其主要表现形式,并分析了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银行会计的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银行会计;会计风险;风险防范;会计风险防范;银行会计风险 【引言】 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很容易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许多银行管理者忽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制度上的缺陷给社会上不法分子与个别会计人员有了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也会引起一定的风险隐患。 一、银行会计的风险 所谓银行会计风险,就是银行会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会计的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银行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银行的每一笔经营业务都要通过会计处理来反映,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也就是说,银行会计的核算过程,就是具体办理银行业务与实现银行基

本职能的过程。由此可见,银行风险的产生、发展是与银行会计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加强银行会计管理工作,完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是防范与化解银行会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银行会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成为银行工作的重点。(一)银行会计的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银行的会计核算是银行部门的主要任务,也是银行业务基础工作。银行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从会计核算工作的环节上来看,核算非常多,很多银行的风险都是与某个会计核算环节的失控有关。因此,银行会计的风险贯穿于银行的每一笔实际发生的会计业务中。 (二)银行会计的结算风险 结算风险主要指银行会计人员在办理结算业务中出现的风险。会计结算作为银行经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任何经营活动可以说都离不开会计结算。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业务的拓展,银行会计所面临的风险逐渐趋向于多样化、扩大化,近几年金融体系的大案、要案不断,就与会计制度不严,监督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1.票据的结算风险 票据的当事人签发票据时填写不清楚,使会计人员不能准确入账或者支付,可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 2.电子汇划的结算风险 电子汇划业务也存在风险。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也日益成熟,各个银行为了加快资金汇划速度,通过电子联行汇划的资金,仍然存在着大量风险。 3.信用卡的结算风险

配位化学教材全文版

第1章配位化学导论 配位化学(coordination chemistry)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s)(有时称络合物complex)是无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配位化学的研究虽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但仅在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分离技术、配位催化及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配位化学的发展。它已广泛渗透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而且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等其他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配位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国防和航天等领域。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 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配合物是普鲁士蓝。它是1704年由柏林的普鲁士人迪斯巴赫(Diesbach)制得,它是一种无机颜料,其化学组成为Fe4[Fe(CN)6]3·nH2O。但是对配位化学的了解和研究的开始一般认为是1798年法国化学家塔萨厄尔()报道的化合物CoCl3·6NH3,他随后又发现了CoCl3·5NH3、CoCl3·5NH3·H2O、CoCl3·4NH3以及其他铬、铁、钴、镍、铂等元素的其他许多配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形成,在当时难于理解。因为根据经典的化合价理论,两个独立存在而且都稳定的分子化合物CoCl3和NH3为什么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相互结合生成更为稳定的“复杂化合物”无法解释,于是科学家们先后提出多种理论,例如,布隆斯特兰德()在1869年、约尔更生()在1885年分别对“复杂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如“链式理论”等),但由于这些假设均不能圆满地说明实验事实而失败。 1893年,年仅27岁的瑞士科学家维尔纳()发表了一篇研究分子加合物的论文“关于无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改变了此前人们一直从平面角度认识配合物结构的思路,首次从立体角度系统地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提出了配位学说,常称Werner配位理论,其基本要点如下: (1) 大多数元素表现有两种形式的价,即主价和副价; (2) 每一元素倾向于既要满足它的主价又要满足它的副价;

矩阵论论文

西安理工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矩阵论 任课教师:XXX 论文/研究报告题目:线性变换在 电路方程中的应用 完成日期:2014年11月5日学科:Xxxx 学号:XXXXXXX 姓名:XXX 成绩:

线性变换在电路方程中的应用 摘要:电路分析中的坐标变换和复杂绕组变压器分析中所用的变压器变换都是电路方程的线性变换。根据矩阵理论,对坐标变换和变压器变换进行了统一阐释。坐标变换本质是一个方阵和对角阵的相似变换,变压器变换的本质是新变量对旧变量的表示,当变换矩阵的逆阵等于它的转置(共轭转置)阵时,坐标变换和变压器变换数学表示是相同的。通过对电路方程系数矩阵和三角阵的相似变换,同时得到了三相 abc 坐标系和任意速度旋转两相 dq0 坐标系、瞬时值复数分量 120 坐标系、前进 - 后退 FB0 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这有助于在更加基础的理论层面上揭示和理解电路方程线性变换的本质,也为提出电路方程线性变换的新类型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电路方程;线性变换;坐标变换;变压器变换 引言 在交流电机等电路分析中,常用的坐标变换是指三相静止 abc 坐标系任意速度旋转两相 d q坐标系、瞬时值复数分量 120 坐标系、 前进 - 后退 F B坐标系,以及它们对应的特殊坐标系的变量之间的 相互转换。电路方程坐标变换的主要目的是使电压、电流、磁链方程系数矩阵对角化和非时变化,从而简化数学模型,使分析和控制变得简单、准确、易行。还有一类电路方程变换,其目的是用旧变量表示出新变量,例如变压器中由原边变量利用变比变换而来的副边变量,把这类电路方程变换称为变压器变换。坐标变换已有很多文献进行了阐述,但这些阐述大都是基于物理概念的。变压器变换在复杂绕组变

逻辑学论文_郑腾飞

姓名:郑腾飞 班级:软件0901 学号:200909020132 逻辑学结课论文 何谓逻辑学?记得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以简短的开场白告诉我们,逻辑学即是一门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它是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的。 在这个课程中我收获很多,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老师在课堂上列举的一个个生动的小例子或者老师一些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除此外,再加上理论的抽象与概括,我们不但对逻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能简单的运用逻辑学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譬如这样一个原理吧:矛盾中必有一真。在课上老师给出了许多相关的例题,也许在学习之前我们会很头疼这些题,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后,我们能够迅速的得到正确答案。 下面是我学习过逻辑学后的一些收获: 关于概念:概念是反应某种事物及其特有性质的思维形式。一般来说,概念是反应某种事物及其特有性质的思维形式,这里“特有性质”就是该事物本身具有,而其他事物不具有的性质。比如:人是会使用工具的动物,这就是人的特有性质,而其他事物不具备这种性质。如果你看见一个会使用工具的动物的话,它必将会是人。人这个概念,就是反应人这种事物及其特有性质的。我们周围的事物有很多种,有些事物是比较简单的,比如:男的、女的,我们一看便知,但有些事物比较复杂且具有非常复杂的性质,需要我们掌握其概念,才能完全了解它们。不论是简单事物还是复杂事物,只要我们认识这些事物,我们的头脑中就会有相应的概念了。 关于三段论:三段论理论是逻辑学上的一个基本推理学说。它最早是由古希腊著名哲学

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 “人都是会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会死的” 在这里第一句“人都是会死的”叫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叫小前提,而第三句就是结论。小前提要符合大前提。这样一个看起来并不难的推理就构成了形式逻辑的基础,逻辑学也就由此发展开。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三个不同的词项,分别叫:大项、小项和中项。在结论判断中作谓项的词项叫大项,大项通常用“P”来表示;在结论判断中作主项的词项叫小项,小项通常用“S”来表示;在前提判断中出现两次而在结论判断中不出现的词项叫中项,中项通常用“M”来表示。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着三个不同的判断,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其中,包含着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包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包含有大项和小项的判断叫结论。 关于悖论:老师经常提到的归谬法的例子——“理发师悖论”,即是著名的“罗素悖论”。“罗素悖论”的通俗形式就是“理发师悖论”:一个理发师声称他给且只给不为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理发师是否给自己理发?如果他不给自己理发,那么按照他的声称,他应该给自己理发。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便具有“不为自己理发”性质的,也就是他不为自己理发。结合我从离散数学中了解到的,数学家“日用而不知”的“集合”概念居然存在矛盾,这对于当时的数学家们不啻一记晴天霹雳。打个比方,一个人早上醒来,却发现自己脚下都是沙土。或者正如一个百万富翁突然发现自己的钱都是假钞。或者正如一个小孩放学回来,却发现自己的家人都不见了,自己的家都“空”了。这样的感觉无疑是使人震惊,甚至恐惧的。既然朴素的集合论思想是不严密的,那么数学家们就要建构更加严密的集合论,在朴素集合论的概念里加上一些限制,以防止不适当集合的出现。如此,公理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