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年鉴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年鉴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年鉴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年鉴

(2006卷)》撰写大纲

一、综合篇

介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概况、行政区划和土地面积、自然资源及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2005年重庆市国土资源房屋管理系统领导班子、职工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状况,管理机构设置、职责等,全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的大事件,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突破、新局面和新举措。

综合行政

机构设置与管理职能(组织人事处)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办公室)

调查研究(综合处)

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文秘档案(办公室)

政务督查(办公室)

政务信息(办公室)

行业宣传(办公室)

群众信访(办公室)

机关后勤服务(后勤服务中心)财务管理(财务处)

财务管理概况

重要财务制度建设

主要财务指标

人事教育管理(组织人事处)干部管理

人事管理

工资管理

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完善办、组织人事处)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区县局改革

队伍建设、培训、教育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纪检监察处)

纪检监察工作(纪检监察处)

审计工作(审计处)

离退休干部工作(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科技工作(科技处)

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信息中心)

法制建设(法规处)

立法工作

政策研究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普法宣传教育

执法监察工作(执法监察处)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土地、矿产资源、房屋执法监察和案件查处的规章制度建设

土地规划、农地转用、土地征用、土地供应、土地资产处置及使用权交易的监督检查

重大土地、矿产、房屋违法案件查处

二、土地篇

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规划处)国土资源规划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土地年度计划

建设项目预审

建设用地定额标准

耕地保护管理(耕保一处)基本农田保护

耕地占补平衡

土地开发整理

土地征收管理(耕保二处)

农用地转用审批

建设用地审批

征地拆迁安置补偿

土地权籍管理(权籍处)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测绘

土地登记、统计

土地权属纠纷调处

土地登记制度调研

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处、土地交易中心、

市地产集团、市城投公司)土地资产

土地储备、整治和出让

土地市场(含一级、二级市场)

土地供应

土地市场治理整顿

地价评估及评估机构

土地价格动态监测

三、地质矿产篇

地质勘查(市地勘局)地质勘查概述

地质勘查队伍建设

地质矿产勘查规划

商业性地质勘查

公益性地质勘查

危机矿山可持续发展

地质信息化建设

地质资料汇交

地质科技服务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储量处)矿产资源概况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制度建设

矿产资源评审备案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及政策研究

矿产资源勘查登记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开发处)采矿权管理与登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采矿权市场建设

矿产品产供销综合统计

地热及矿泉水资源开发

地质环境管理(地质环境处)

地质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遗迹保护

地质环境监测

地下水监测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

四、房地产篇

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发展处、市场处)

房地产市场概况

房地产开发企业概况

房地产市场交易

房地产市场建设和监管

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和调控

房地产中介机构

土地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权籍处)土地房屋登记发证概况

“两证合一”办理情况

房屋面积测算

私改遗留问题处理

房屋拆迁与旧城改造(拆迁处)

物业管理(物业处)物业管理市场的整顿与规范

物业管理政策研究与制定

物业管理项目创优达标

房屋安全管理(科技处)

住房改革与保障工作(住房改革与保障处)

廉租住房保障

住房货币化分配

房改工作

住房资金管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五、改革篇

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制度改革(法规处)

矿业权市场改革(开发处、储量处)房管所改革(住房改革与保障处)

局属企业改革(物业处)

六、区县(市)篇

本篇由各区县(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组织撰写。主要内容为本区县(市)概况及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的工作情况。本篇除概况外,应尽量反映本地有特色的国土资源和

房屋管理方面的成绩、经验和问题,并附各区县(市)局(分局)大事记,同时提供本地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全景照片(规划图)和具有代表性的土地整理、开发建设、地灾防治工程等重要照片。

七、企业事业篇

本篇由局属企业、事业单位组织撰写。包括本单位基本情况介绍,主要工作情况、工作成绩及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体制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

八、附录

1、国家、市关于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的政策法规,中央、市、局领导的重要讲话(法规处、办公室、综合处)

2、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报告(情况报告、市场分析、前景预测(土地利用处、市场处、发展处、土地交易中心)

3、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综合处、信息中心)

4、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大事记

(综合处、办公室)

5、市、区县(自治县、市)局(分局)领导班子名单

(组织人

事处)

6、区县(市)局(分局)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办公室)

上述各篇重点阐述国土资源行政机构建设及政府职能履行情况,以详实、具体的数据和事实,记录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系统在各个方面的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各篇均按处室职能分工或有关单位分别组织撰写。在提供文字内容的同时,要求提供反映有关重大活动内容的彩照8—10幅供选用。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年鉴(2006卷)》

组稿细则

一、体例和文风

年鉴文体是一种以应用文为主兼有记叙文特点的文体,力求叙述简明、资料准确;不同于写给上级或本单位内部的工作总结,而是面向社会广大读者,记述每年或一定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选材要求既有概括性、典型性,又有广度和深度。它不同于新闻报道和科普读物,文章生动活泼不拘一格,而是以直陈写法反映历史变化,不能作穿插和对话描写。

年鉴的文风突出一个“实”字,文字力求简洁,尽量不用套话赘语。以最精炼的文字提供最丰富的内容,表达准确,切忌溢美之辞,表述留有余地。

二、内容要求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年鉴(2006卷)》的内容以市政府批准的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为依据,以撰写大纲为基础,以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房屋管理为重点,全面反映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既要有全面情况介绍,又要有系统统计资料;既要有政府职能履行情况,又要有国土资源和房地产专业工作进展情况。因此,年鉴稿件内容要抓住“四新”,既新情况、新问题、新措施和新趋势;做到“三要”,即反映问题层次要深,评述分析立意要新,同时又要突出年度特点和地区特色,表明所反映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主导人物。

三、彩页供稿

彩页是年鉴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能生动直观地反映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能作为一种实物

档案,有效地佐证和补充文字内容,应像重视文字稿件一样重视彩页供稿工作。彩页选材首先要求反映的内容具有重要性,必须是能够达到入史标准的重大事件;同时要有现场感和美感。彩页涉及有关领导的重要活动内容,由办公室、信息中心负责供稿,办公室主任审查;彩页涉及专业处室活动内容,由局机关各专业处室供稿,各专业处室主要领导审查;彩页涉及党务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内容,由局直属机关党委供稿,局直属机关党委主要领导审查;彩页涉及纪检、监察活动内容,由纪检监察室供稿,纪检组主要领导审查;彩页涉及直属单位和各区县(市)局、分局的重要活动,由各直属单位和区县(市)局、分局供稿,各直属单位和各区县(市)局、分局主要负责人审查。各单位和局机关各处室所提供的照片必须清晰并注明时间、地点、主导人物活动内容及所在位置、摄影者姓名,四要素齐全,不能缺少任何一项。局直属单位和各区县(市)局、分局提供8—10幅彩照(大小统一为8寸)备选。

四、撰稿要求

(一)框架结构是总揽《年鉴》全书之纲,是组稿、撰稿的重要参考依据,一经认定,不能随意改动。

(二)《年鉴》文章除特稿、文献、法律法规、统计资料外,一般使用记叙性质的应用文体。

(三)为便于检索,要求使用条目形式撰写,每条最长限制在600字以内。

(四)《年鉴》撰稿在条理上要层次分明,叙述时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加导语和评论。方法上要求详今略古,

详近略远,详独略同。

(五)规范用语、行话术语和专用名词尽量使用全称。若有必要使用简称时,第一次必须用全称,并在括弧中注明简称后,方能使用约定俗成的简称,有些行话术语的使用,要加注说明,以免产生歧义。

(六)名称、名词及科技用语的使用,以有关方面审定的为准,未经审定和统一的,从习惯。人名、地名、单位等专用名称,一律使用第三人称,一般不用“我局”、“我院”等词。人名一般不加“同志”。

(七)使用译名、人名采用国内通用译法,并参照辛华编的《世界人名、译名通用手册》,无通用译法者,按“名从主人”原则译出。

(八)文中字体除了非使用繁体字不可外,一律使用1986年10月5日《人民日报》重新颁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字;标点符号按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九)文中数字使用,遵循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除习惯用汉字表示者外,凡可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很得体的,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统计数字,遵照1983年12月1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使用。

(十)《年鉴》记述时间性要求很强,叙述事件应尽可能写明年、月、日,一般不用“去年”、“今年”、“明年”、“最近”、“现在”等不确定词。要严格掌握时间界限,哪年事情哪年写,不要把今年的事情写在明年。

(十一)计量单位,遵从1993年12月2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规定。

(十二)分层序码,第一档为一、二、三;第二档为(一)(二)(三);第三档为1.2.3.;第四档为(1)(2)(3)。

(十三)地图的使用要以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为准。

(十五)稿件一律使用电脑打印,电子文档统一采用W ord格式。标点符号使用中文格式。数字请按规定在分节号处空1/4字,一组数字不能分在两行排列。打印件交编辑部一份,并随文发电子邮件或交软盘。

(十六)本年鉴系工作年鉴,由市局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单位和各区县(市)局、分局供稿。供稿单位应指定执笔人撰稿,最终稿件应由分管局领导或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名审定。

(十七)稿件截止时间为2006年4月30日。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后,房地产业开始真正发展起来。90年代发展壮大,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占GDP 比例逐渐增加。21世纪随着城镇居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城市达到2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70%。住宅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达4%,城乡合计达7.5%,房地产业己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近两年来住宅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5个百分点左右。关键词:市场发展 (一)房地产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 第一,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010.17亿元,到2004年达到13158.25亿元,房地产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10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第二,开发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从1999年的56858万平方米上升到140451万平方米,增加了8359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25 %,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最高接近30%,近几年增长的更快。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一,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房屋竣工面积,东部都占有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所致。②中部的增长速度(除了销售额)基本处于领先水平,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偏紧,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竞争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中部的各项指标(除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两部。③地区间差距正逐步缩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的房屋销售面积占全国销售面积的比例都较前有所增加,且中、西部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在全国的份额也在增加,由2002年的13.6%,21.7%上升到15.7%,24.3%,中、西部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增长比例较大,均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长比例。可以看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地区间正逐步缩小差距。 第二,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建筑面积仍在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因各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表3-4可以看出:从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东部地区24.91 >西部地区23.25>中部地区22.06。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西部地区虽然房地产发展不完善,但人口密度较小,相对来说居住面积较为宽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又不很发达,所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小;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5.1%>中部地区4.6%>东部地区3.6%。 (三)房价居高不下 近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三高”,房价高、居民购房热情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高。2004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大幅攀升,达到了2714元/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了355元,远大于19982003年年平均售价的增长,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的商品房均价分别达到8627元/平方米、6232元/平方米、6037元/平方米,与之对应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别为16683元、15638元和27596元。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我国房地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国内的投资速度放缓,但是消费需求依然旺盛,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房价虚高,空置率居高不下。虽然我国房地产投资额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也以每年超出27%的速度增长,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中国房价总体已高得离谱。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房地产蓝皮书》来看,中国的房地产的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同时房地产价格一直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2 房地产市场中博弈行为分析 2.1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市场,是整个房地产产权交易的集合。房地产的交易过程就是房地产博弈过程,同时房地产的价格也是市场上主体之间博弈行为的结果。随着产权的受让方以一定的价格获取房地产产权,产权让渡方让渡房地产产权以获得相应的资金回报,交易的价格由此形成。 2.2 房地产市场的博弈主体 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主体有很多,一般包括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房地产的消费者、房地产相关专业人员、政府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但是从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博弈主体还是开发商、政府和消费者。他们之间既有相互之间的博弈,也有同类主体之间的博弈,最终决定了房地产的价格。 3 博弈模型与博弈分析 3.1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曲线来看一下土地价格为什么会如此高? 通过图形可以看出,土地的稀缺性,房屋开发量不足决定了房地产商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由demand1曲线向右移动变成demand2曲线),如今房地产商不惜投入大笔的资金进行土地的储备,大势“攻城掠地”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政府也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拿到市场上进行拍卖和抛售,说明了土地的供给在不断减少,而政府对于农村郊区土地的开发和强制征用也证实了可用作开发的土地在减少,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supply1曲线向左移动变成supply2曲线)。经过曲线的移动后,两条曲线的均衡点也由E1变成了E2,很容易得到土地的价格升高了。 模型分析:首先对于某一块土地,假设当地政府和开发商是信息完全的,双方都知道对于这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收益为多少,双方博弈的焦点就在于如何分配这个收益E。作为政府,这块土地的成本就是基本的行政费用,而作为房地产商,他的整个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地价、建安费、销售费用等等。假设土地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为p=a-b×Q(p),土地的固定成本为C,那么政府的收益函数为

2008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

2008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整体趋稳房价理性回调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政府以审慎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上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则更体现了这种审慎灵活性。2008年上半年,在国家调控政策主导下,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由2007年的过热转向理性回归,各项指标高位调整,过度需求泡沫得到有效的抑制;但2008年第三季度,市场开始快速下行,并显现出加速下滑的趋势。在国家“保增长”政策的主导以及各方面努力下,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整体市场基本保持了理性回归并稳定发展的态势。 1、2007年的投资过热,导致2008年整体市场供给压力大 1.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上半年在30%上高位运行,下半年涨幅出现回调 受2007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影响,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延续了去年略高于30%的同比增长幅度,而整体市场处于理性回归的态势,宏观调控起到了明显成效。下半年,国际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由于“抑制过热”政策叠加、住房保障制度的推进,以及经济进入调整期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涨幅下降的趋势。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从1-6月的33.5%一路下滑到1-11月的22.72%。尽管下半年涨幅回调明显,但涨幅的绝对值仍超过了20%以上,可见在国家“保增长”政策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并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仍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 1.2、自1998年以来,土地购置未开发面积近12亿平方米,市场潜在供给能力强 与2007年疯狂抢地以及“地王”不断涌现相比,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开始恢复理性。土地购置面积和开发面积增幅基本趋势是逐月下降。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由1-2月的34.7%,到年中(1-6月)的7.6%,1-11月的-5.9%,除1-5月外,增幅都是逐月在下降;而土地开发面积同比增幅也是由1-2月的20.2%,一路回落到1-11月的-2.7%,除1-6月外,也是逐月下降。2007年狂热的土地市场降温明显。但2008年1-11月土地购置未开发面积仍达1.12亿平方米,可见开发商囤积土地的意愿并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

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报告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2003-05 市场供给基本平衡 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状况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规模与全行业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1992年~1993年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峰时期,1994年以后随着全行业步入调整时期,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呈现出增速减缓的态势,1998年房地产逐步走向复苏后,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增长率也走向回升,200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额6245.5亿元,同比增长25.3%,至2002年前11月,全国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长达到28.2%。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结构来看,1996年开始,我国房地产业投资结构开始向住宅转移,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逐渐上升,2001年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例为68.5%,2002年1~11月,这一比例已上升为70.7%,办公楼投资稍有上升,商业用房投资的比重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投资结构的这种变化基本符合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 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分析 2002年,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都有较快增长,新开工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27.2%,施工面积增速21.5%。今年1~11月份,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80730万平方米,增长22.6%,本年新开工面积3676万平方米,增长19.1%。考虑到新开工面积的较高增速,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内施工面积还会出现较快的增长。从竣工面积来看,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受工程建设工期较长的影响,商品房的竣工面积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200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竣工面积1627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分析 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住宅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商业用房市场次之,办公楼市场所占的比重最校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存在着以下特点: 住宅供给平稳增长,住宅供给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别墅和高档公寓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安居工程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在5%~10%比较合适,因此近几年我国政府严格控制高档物业的投资,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已降低到10%以下,普通住宅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2002年1~11月,住宅投资占房地产行业总投资的比例已达70.7%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29.6%。

市国土资源局年鉴

兴义市国土资源局2009年年鉴 [强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计划,管好用好有限的计划指标,做到“三个优先”: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优先保障民生项目,优先保障拉动内需项目。兴义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由全州统一计划分配,未下达具体计划指标,通过积极申报建设用地项目争取用地指标,保障各类建设用地合理用地需求。 [建设项目用地报批] 2009年上报建设项目用地14宗,面积704.9771公顷,其中3宗已报国土资源部,面积483.3514公顷;已审批10宗,面积131.2377公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09?62号)文件精神,在《兴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6-2020年)》批准的基础上,结合兴义市近期急需和长远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基础数据相衔接,认真开展市、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一是加强矿业权市场及制度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做好矿业权出让相关工作。上报州局新办采矿权9宗,由州局矿权储备中心组织出让。

二是进一步督促矿山企业编制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 三是坚持开展矿山企业年检制度,监督检查开发利用方案的执行情况,提高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配合州局完成州级以上颁证采矿权年检15家,完成颁发的砂石、页岩所有矿山的采矿权年检工作,督促缴存保证金。 四是抓好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收缴工作。按规定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113.52万元。 [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 进一步落实政府为主导四级耕地保护责任制机制,落实强化各级领导耕地保护责任意识,从责任主体、职责、目标、考核、奖惩等方面来全面落实耕地保护任务。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四化”要求,结合土地整理复垦工作,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严禁擅自占用或调整基本农田。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 2009年兴义市人民政府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作为全市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兴义市国土资源局认真加以研究,要求不仅要完成今年的任务,更重要是立足当前和长远发展用地占补平衡“造地”需求,充分挖掘潜力,大力开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3月初,兴义市国土资源局党组组织两个工作组,深入实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doc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市场供给基本平衡 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状况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规模与全行业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1992年~1993年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峰时期,1994年以后随着全行业步入调整时期,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呈现出增速减缓的态势,1998年房地产逐步走向复苏后,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增长率也走向回升,200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额6245.5亿元,同比增长25.3%,至2002年前11月,全国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长达到28.2%。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结构来看,1996年开始,我国房地产业投资结构开始向住宅转移,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逐渐上升,2001年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例为68.5%,2002年1~11月,这一比例已上升为70.7%,办公楼投资稍有上升,商业用房投资的比重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投资结构的这种变化基本符合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 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分析 2002年,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都有较快增长,新开工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27.2%,施工面积增速21.5%。今年1~11月份,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80730万平方米,增长22.6%,本年新开工面积3676万平方米,增长19.1%。考虑到新开工面积的较高增速,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内施工面积还会出现较快的增长。从竣工面积来看,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受工程建设工期较长的影响,商品房的竣工面积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200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竣工面积1627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分析 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住宅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商业用房市场次之,办公楼市场所占的比重最校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存在着以下特点: 住宅供给平稳增长,住宅供给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别墅和高档公寓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安居工程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在5%~10%比较合适,因此近几年我国政府严格控制高档物业的投资,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已降低到10%以下,普通住宅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2002年1~11月,住宅投资占房地产行业总投资的比例已达70.7%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29.6%。 办公楼市场供给有所增加

中国水利年鉴2017_附录-2016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摘录)-五、地质环境

分别为12.08万h m 2、3.46万h m 2、7.29万h m 2和28.97万h m 2,同比分别下降3.2%、6.9%、11.7%和增长0.2%。四类用地分别占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23.3%、14.1%、6.7%和55.9%。分地区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供地面积分别占全国供地总量的37.4%、27.2%和35.4%,占比较上年分别增加3.9个、减少0.2个和减少3.8个百分点。全年出让国有建设用地20.82万h m 2,出让合同价款?3.56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9%和增长19.3%。? 统计口径为2016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款数,与财政部门统计的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缴入国库数口径不同。2016年四季度末,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商服地价、住宅地价和工业地价分别为3826元/m 2、6937元/m 2、5918元/m 2和782元/m 2,环比增速分别为1.43%、0.96%、2.18%和0.64%。二、矿产资源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保持增长。其中,能源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稳定增长,页岩气突破性增长;铝土矿、钨矿和金矿等快速增长,铜矿、铅矿、锌矿、钼矿、银矿和磷矿等也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2016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780.84亿元,比2015年减少13.2%。其中,中央财政投资88.69亿元,同比减少11.5%;地方财政投资80.38亿元,同比减少15.6%;企事业投资611.77亿元,同比减少16.6%。按类型分,油气矿产勘查投资534.80亿元,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246.04亿元。全国新发现矿产地156处。其中,油气矿产地22处,非油气矿产地134处。煤炭、锌矿、金矿和磷矿等重要矿产均获得较多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2016年,累计出让探矿权1180个,同比增加22.9%;出让价款109.86亿元,同比增加701.9%。累计出让采矿权1844个,同比下降27.3%;出让价款173.44亿元,同比增长97.5%。三、海洋资源201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0507亿元,比2015年增长6.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43283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7224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566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28488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38453亿元。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624万人。从区域上看,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24323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34.5%;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991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8.2%;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5895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2.5%。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5%,比2015年有所增加。近岸局部海域污染较严重,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劣Ⅳ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近岸海域面积分别为5.12万k m 2、4.21万k m 2、3.71万k m 2和4.28万k m 2。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在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监测的68条河流入海断面水质劣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5%、29%和38%。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例为55%。监测的河口、海湾、珊瑚礁等生态系统中76%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赤潮灾害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上年明显增加,绿潮灾害分布面积为近5年最大。建立各级海洋自然和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250余处,总面积约12.4万k m 2。新批准建立国家级海洋公园16个。全年安排海洋生态整治修复专项资金26亿元,在18个城市实施“蓝色海湾”工程。全年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元,死亡(含失踪)60人。其中,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92%,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海平面较常年高82mm ,较2015年高38mm ,为1980年以来的高位。我国沿海近5年的海平面处于30多年来的高位(1993—2011年为常年时段)。全年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6132本。其中,初始登记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3413本,新增确权海域面积29.13万h m 2,征收海域使用金65.46亿元。国务院批准重大用海项目15个,项目投资1630亿元。推进海岛生态保护工作,开展10处“生态岛礁”工程。批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项目1个。推进全国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建设,完成1万余个无居民海岛的监视监测工作。完成9个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实施28个海洋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布27项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完成3项海洋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报批工作。在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完成3个调查航次。批复6个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8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四、地质调查(略)五、地质环境 2016年,共发生地质灾害9710起,造成370人死亡、35人失踪、20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1.7亿元。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增长18.1%、41.1%和27.4%。235附 录

2020中国房地产市场

2020中国房地产市场 2017年我们对于一二线城市市场的整体判断是量价进入调整阶段,但是不同的城市仍存在市场机会。一线城市步入存量房时代, 新房开发建设的市场空间不断被压缩,城市产业升级带来的存量土 地和存量物业盘活将是未来的主题,租房市场也有望成为行业新机遇。二线过热城市房价空间被透支,“量价回调”成大概率事件, 但具备产业和人口支撑的城市,将成为下一个发展的新风口,天津、武汉和郑州受益于城市群发展,城市潜力逐渐显现,量价进入平稳 增长周期;西部节点型城市发展有望进入新阶段,房价尚属相对洼地,如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此外,位于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或自 身产业优势显著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仍具备潜力。 市场展望:宏观趋稳,调控深化,市场量价将回调 在此背景下,根据“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分析,预计2017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量价回调,新开工小幅下降,投资低速增长”的特点。需求方面,2017年是本轮房地产周期 的末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受到政策、货币环境的影响,将出现回调,预计全年降幅将达到12.8%~14.8%,其中一线及二线城市销售面积 将呈现下降,二线城市降幅较为显著,三四线城市市场波动平缓。 供应方面,鉴于一二线城市销售回落,新开工意愿也不足,而前期 土地成交处于低位,将使全国新开工出现小幅下降,预计全年降幅 在 3.0%以内。但预计2017年企业补仓意愿加强,拿地将有所增加,推动投资增长,我们测算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5%~4.5%之间。价格 方面,需求回调导致价格有所下跌,预计全年跌幅在1.9%到3.9%之间。 价值城市标尺重塑,掘金存量、抢占洼地 市场表现仍将持续分化,预计2017年一二线城市销售面积将下降,三四线趋稳。具体来看,2017年,我们预计一线城市的调整幅 度将弱于二线。主要源于一线城市此前限购政策并未放开,此轮需

[易居]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现状分析 崔裴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关键问题,在深层次上也与住房租赁市场的不完善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针对市场化运营的租赁住房(不包括公有住房和社会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对我国典型城市住房租赁市场的相关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对我国住房市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内在深层次问题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地位 住房租赁市场实际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住房供给渠道,但长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社会重视程度角度看,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目前被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但这只是近两年来的情况,在此之前的十几年时间内,住房租赁市场一直被政府和社会各界忽视。正因为如此,政府统计体系几乎完全没有有关住房租赁市场的统计项目和指标。因此,目前缺乏权威的定量数据来反映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规模及其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比例。 建设部发布的《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中有“2005年底全国城镇私有住宅建筑面积87.9亿平方米”的数据,据此计算出的“住宅私有率”81.62%曾被许多人误用作“住宅自有率”,但实际上“住宅私有率”是指现有住宅总量中由私有所有的住房总量所占的比例,并不能反映居民中有多少比例是居住在自已所有的住房内,因此也无法由此间接反映住房租赁市场的规模。但是,由于自有住房一定是私有住房,而私有住房不一定都被所有权人自己使用,因此“住房自有率”一定小于“住宅私有率”。因此,可以推算,2005年我国住房自有率小于81.62%,如按套数计算,比例应更低。相应地,可以据此估计,我国承租住房的家庭比例至少在20%以上。 《上海统计年鉴2010》提供了每百户居民家庭产权构成数据(参见表1),显示2007—2009年租赁公房和租赁私房的合计比例为20—22%,但其中“私房”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后,房地产业开始真正发展起来。90年代发展壮大,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例逐渐增加。随着城镇居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城市达到2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70%。住宅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达4%,城乡合计达7.5%,房地产业己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近两年来住宅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5个百分点左右。 (一)房地产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 第一,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010.17亿元,到2004年达到13158.25亿元,房地产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10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第二,开发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从1999年的56858万平方米上升到140451万平方米,增加了8359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25 %,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最高接近30%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一,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房屋竣工面积,东部都占有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所致。②中部的增长速度(除了销售额)基本处于领先水平,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偏紧,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竞争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中部的各项指标(除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两部。③地区间差距正逐步缩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的房屋销售面积占全国销售面积的比例都较前有所增加,且中、西部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在全国的份额也在增加,由2002年的13.6%, 21.7%上升到15.7%, 24.3%,中、西部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增长比例较大,均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长比例。可以看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地区间正逐步缩小差距。 第二,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建筑面积仍在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因各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表3-4可以看出:从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东部地区24.91 >西部地区23.25>中部地区22.06。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西部地区虽然房地产发展不完善,但人口密度较小,相对来说居住面积较为宽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又不很发达,所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小;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5.1%>中部地区4.6%>东部地区3.6%。 (三)房价居高不下 近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三高”,房价高、居民购房热情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高。2004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大幅攀升,达到了2714元/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了355元,远大于

老龄化房地产

老龄化房地产

————————————————————————————————作者: ————————————————————————————————日期: ?

摘要: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房地产业是满足人口“住有所居”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从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主要问题角度来分析它对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Abstract: In the final analys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kind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population,res ource, environment,societyand economy.At present,populatio naging is one ofthe mostimportantpopulationproblems, and realestate industry is theimportantsecurity of satisfying everyone’s livingin habitat, besides,it’sthemain power forpromotingeconomyandsociety.Thus, from the point of the problems of population, analyzingtheeffec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 freal estate industry hasgreatre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population aging; realestateindustry; sustaina ble development ? 21世纪以来,房地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愈加凸显,它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因此,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是否是可持续的,从而影响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仅是数量增多的问题,还存在一系列因为数量增多和老年人口自身变化引起的其他问题。??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1218469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1218469 一、中国地产发展30年回顾 从1978年的土地相关法规的调整算起,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但是,即便如此,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仍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一个以政策为主导的政府市场。 2003年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逐渐处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之中,中央与各地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以及各级市场在不断博弈中发展和成熟。 1、房地产发展的四个阶段 1978,1991年的理论突破与起步阶段 土地法、规划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深圳(罗湖区)房地产开发经验的示范作用,开始逐渐向全国推广。 1991,1995年非理性炒作与调整阶段 以邓小平南巡为标志,中国南方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的高潮,其中炒作最为严重的包括海南、大亚湾、北海等地,而随后急速的“硬着陆”,使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随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迷期。 1995,2003年相对稳定的协调发展阶段 整体说来,这一阶段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得最好得一个时期,整体表现稳健,市场价格与销售量平稳增长,各地市场全面稳步地成长,中国得房地产业进入一个稳步上升的通道。 1995年,在经历了之前的炒作与调控之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处在一个萎缩的状态。随着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需要全面启动商品房市场以完成分房制度的转化。处在改革前沿的深圳市,随即推出一系列的措施,以刺激房地产

行业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蓝印户口制度,之后这一政策在上海、大连等地得到推广。 2000年初,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终止,货币化分房方案全面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并稳步发展,这同时也直接刺激了商品房市场的发展。 2003,2007年,调控、反调控与总体反思阶段 2003年中后期,国内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过热的现象,政府为了稳定市场发展,开始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而2005,2006年则是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政府先后出台了10多项政策措施,从土地、信贷、经济适用房、房价、产品结构,以及外资管理等多方面,来全面反思国内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因此,当诸多的政策落到实处之后,常常不是被夸大,就是被缩小。 2006,2007年,热钱、炒作、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房价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政府随即开始不断紧缩信贷,以期为“高热”的楼市降温。 2007年,2010年,房地产行业全面调整的阶段 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逐渐显露,不断升温的房价开始快速回落,伴随这一回落的还有商品房的成交量。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的全面衰退迹象逐渐明显,国内经济也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持续紧缩的信贷政策下,房地产行业发展减速明显,行业内调整的深度与广度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强,整个行业伴随经济调整进入新一轮的全面调整期。 从近期的经济与行业发展情况看,这一调整的过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最快会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而要全面的回暖,可能需要到2010年及更远的未来。 2、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特点

中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关系_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关系_中国房地产市场与 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关系_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自1998年中国房地产住房体制改革和2021年中国股权分置、全流通股改革顺利进行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在这几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研究中国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微观角度而言,它既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如提供有效投资组合)有现实意义,也对宏观经济,尤其是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规避也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负相关关系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和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数据整理,自1995年以来,中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均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跌落而股市繁荣。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1995年的75%跌落至1996年的2.13%,其后至2021年才又回到20%附近。而上证综合指数在1996年到2021年启动了从536点到2309.99的大牛市。 第二阶段,2001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开始回升,股市步入萧条。房地产投资从2021年到2021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7.29%、22.81%、30.33%、29.59%和20.91%。与此同时,股市从2021年的2179点以后则开始了大熊市,一直跌至2021年6月的998点。 第三阶段,2021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步入共同繁荣阶段。股票市场从2021年7月开始了一轮大牛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1000点左右迅速上涨到4000点以上,上涨幅度超过200%。而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不仅没有回落,反而开始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展示

房地产市场现状及预测(内部研究机构,中文版最新) 摘要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2. 房地产市场博弈和地产泡沫 3. 房地产市场的前景 4. 政策建议 中国房地产政策及市场展望 摘要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2. 房地产市场博弈和地产泡沫 3. 房地产市场的前景 4. 政策建议 2009. 11. (第09-18 号) 作者马兹晖(Ma Zihui) 首席研究员 审阅刘晋硕(Liu Jinshuo)首席研究员 《摘要》 1998年-2007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24.3%,销售额年均增长 33.2%,但在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面萎缩,房地产交易量和房价齐跌。2008年全年总计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19.7%,销售额下跌20.1%,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房价下跌。房地产业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强化宏观调控,多次上调利率和准备金率,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减少,资金链紧缩。 2009年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反弹,量价齐升,这主要得益于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政府推进 的信贷宽松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复苏。房地产业反弹,泡沫再度出现。部分城市的房价增长过快,大型城市的销售价格,租金以及房价收入比出现不平衡,开发商高价抢购土地,

购地价格已严重偏离合理水平,呈现泡沫化。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主要是大城市的局部性泡沫,但是今后可能向二级城市扩散。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房地产商的共同利益推高房价,中央政府难以进行调整,也是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内在原因。房地产泡沫影响金融及实体资源的有效分配加重了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如果泡沫破裂,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短期内随着房地产的活跃,房价较低的中小型城市将面临上涨压力,但是长期来看中国 房价仍面临下调压力。目前维持资产泡沫的低利率和信贷宽松政策是不可持续的,今后随着膨胀压力的扩大有望实施信贷紧缩政策。同时供需不均衡导致的相对过剩,价格下调是不可避免的。相比“硬着陆”,“软着陆”的可能性更大,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住房的实际需求将持续增加。中国内陆城市或者中小型城市的房地产过热不是很严重,不会发生整体不均衡问题。 房地产政策方面,提供可持续的,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加强个人收入审核的同时控制住房贷款风险。鼓励房地产融资的多元化,限制银行直接融资的同时建立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长期来看,土地政策改革是关键。构建廉租房保障制度,提供廉价房,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 1.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进入2009 年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 □ 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面萎缩,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企业面临困境 – 1998-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黄金十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平均每年增 长24.3%,销售额年均增长33.2% – 2008年初,全国商品房交易开始萎缩,至8月起开始出现环比价格下跌,全年总计商 品房销售面积下跌19.7%,销售额下跌20.1%,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房价下跌 深圳、北京、上海一些地区,房价一度比2007年最高点下跌了30%以上 –房地产业收缩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中国政府从2007年强宏观调控,多次上调利率和准备金率,减少了居民购买第二套 房的贷款比例,提高了购房实际成本,压制了购房需求 政府通过银监会对各大国有银行进行风险提示,减少了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房地 产企业资金链紧缩,不得不降价促销,回笼资金 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居民对房价走势的预期,并削 弱了海外客户、中国一些富商的投资性购房能力,大量潜在购房者开始观望 □ 2009年开始,刚性需求1释放带动房地产业复苏 – 2009年春节后,中国房地产交易出现反弹,一些2008年推迟了购房计划的居民开始入市购房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购房者主要是自用的首次购房者,投资性购房、改善型购房较少, 小户型成交量较大,房产交易中成交量上升但房价继续下跌 中经网数据显示,2009年3月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2%,但全国70个大中 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3%,实际下跌幅度可能更大2 中国房地产刚性需求是指由于社会习俗和社会体制下形成的一部分对房地产缺乏弹性的需求。例如,“买

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2018市场展望

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 2018市场展望 一、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总结 1. 政策:地方调控深化,长效机制加速推进,积极引导预期 2017年,房地产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调,地方以城市群为调控场,从传统的需求端调整向供给侧增加进行转变,限购限贷限售叠加土拍收紧,供应结构优化,调控效果逐步显现。同时短期调控与长效机制的衔接更为紧密,大力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深化发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在控制房价水平的同时,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构建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制度,推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未来房地产政策短期将坚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主体政策收紧趋势不变,形成“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住房发展格局。中长期逐步构建并完善长效机制,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2018年长效机制落实将进一步加快。同时,短期调控与长效机制的衔接将更为紧密,在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同时,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这也将对未来房地产市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推动住房观念变化和住房居住属性强化,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建立更稳固的基础。 2. 成交:重点城市成交下行,三四线城市增长显著 2017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4.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9%,全年销售将创新高。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2.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4%。价格方面,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环比涨幅持续回落,整体趋稳。三四线城市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棚改货币化支持下,楼市全面回暖,拉动全国销售面积上扬。另一方面,重点城市在严厉政策调控下,市场趋于稳定,销售面积同比增幅不断回落,成交规模明显缩减,一线城市降温最为显著。 (1) 重点城市成交规模:供应受限,全年成交规模明显缩减,一线城市降幅最大 图:2010-2017年11月50个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度成交量走势

2008中国房地产年鉴165583011

2008中国房地产年鉴 (一)经济——全球性经济危机拖累中国增长 (1) (二)政策——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明显改善 (2) (三)土地——流标、退地、底价成交 (3) (四)市场——08年调整幅度近十年罕见 (4) (五)区域——四大区域市场调整呈现逐次传导 (5) (六)城市——部分市场底部初现 (6) 1、部分城市表现较为稳健 (6) 2、广州、深圳开始筑底 (7) 3、大部分城市仍处于探底过程中 (7) (七)产品——不同类型产品成交分化明显 (9) 2、广州、深圳开始筑底 (10) 3、大部分城市仍处于探底过程中 (11) (八)营销——内外兼修求突围 (11) (九)企业——收缩战略,现金为王 (13) (十)整体市场环境——值得期待的9月 (14) (十一)企业策略建议——修炼内功顺应大势 (16) (十二)产品建议——改善性产品存在较大机会 (16) 营销建议——“渠道”将成09营销关键词 (17) 第一部分 2008年回顾 (一)经济——全球性经济危机拖累中国增长 一、2008年回顾 公元2008 年已经成为历史,但对于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而言,这一年必将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08年全球经济出现明显的拐点,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而包括股票、房地产、石油、钢铁等资本品和原材料的价格都出现了雪崩式的下跌。全球财富大幅缩水,众多国家股指暴跌了一半以上,石油价格更是从140多美元的顶峰跌至最低不足40美元的低谷。 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同样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世界经济衰退、失业上升、财富缩水等因素造成国外需求严重萎缩,拖累我国出口在11月份出现负增长,并迅速传导到实体经济的各个行业。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速自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跌破10%。11月份多个城市工业生产增加值出现负增长,这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是十分罕见的。 我国房地产市场陷入同样窘境,自2007年四季度起,各地房地产市场已显现出颓势。当开发企业普遍将希望寄托予2008年时,年初地产大鳄王石的“拐点论”、潘石屹的“百日剧变论”令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但不幸一语成谶。2008年房地产市场成为98年房改以来调整幅度最大,市场信心最低、交投最为萎靡的一年。主要城市成交量被腰斩,房价体系全面松动,部分项目降价幅度达到一半。购房者普遍看跌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