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题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题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题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题

2016-05-06 |科学古生物学家复习

一、填空。

1、我们的祖先生活在(答案)里,靠(答案)获取食物,古人类是生物(答案)的产物,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答案)生活,我国有(答案)的传说,西方国家则有(答案)的传说。

2、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有(答案)、(答案)、(答案)和(答案)等。

3、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答案)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在中国北京(答案)猿人遗址发现了早期猿人用火的遗迹;(答案)被誉为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早期猿人发现,闪电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他们开始摸索并逐渐学会用(答案)烤熟食物;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答案)。

4、中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答案),由此可以推测人类祖先更可能起源于(答案)。

5、中国古生物学家(答案)在北京(答案)龙骨山接连发现三具(答案)的头盖骨,被称为(答案)的奇迹。

6、从世界人种分布图上我们发现,黑种人主要居住在(答案),那里靠近赤道,干燥而火热;白种人主要居在(答案),那里光照较少;黄种人主要居住在(答案),那里光照适中。

7、人类皮肤的多样性是由于(答案)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8、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答案),(答案),(答案)的过程。

9、科学家的研究结论(答案)总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答案)值得人们学习。

10、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的人类有着共同的(答案)。

11、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答案)生物长期发展来的,他还写出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12、人是动物分化来的,是(答案)的后代,从猿到人是生物进化史上最大的(答案);“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答案)到(答案)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3、现在还存活的类人猿有非洲的(答案)和(答案),东南亚的(答案),我国南方的(答案)。

14、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答案)。

15、人类发展可以分为(答案)、(答案)、(答案)、(答案)四个阶段。

16、绿色社区是指具备符合(答案)的设施,建立了完善的(答案)和(答案)的文明社区。

17、绿色社区的实质是(答案),每个人都有建设绿色社区的(答案)和(答案)。

18、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答案),深入调查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答案)。

19、调查研究的方法有(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等。

20、采用访谈法进行研究时要注意:(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21、开展实地考察时要注意:(答案)、(答案)、(答案)。

22、调查研究的步骤有:(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23、调查研究要做到(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24、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答案)占的比重过大,达百分之七十左右,排放到空气的废气和粉尘,大部分都是由(答案)引起的。进一步开发(答案)和(答案)是人类共同的目标,也是解决能源匮乏的有效途径。

25、调查报告的种类有(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26、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是(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27、调查报告的结构分为(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28、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是用(答案)指导城市建设的具体体现,是(答案)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社区要有(答案)的生态环境。

二、判断题。

1、人类的祖先独居生活,相互之间并不联系。(答案)

2、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答案)

3、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答案)

4、北京人生活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答案)

5、现在的黑猩猩将来也会变成人(答案)

6、古人类化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人类祖先的秘密。(答案)

7、证明进化论正确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化石。(答案)

8、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有些观点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改变。(答案)

9、云南澄江的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答案)

10、打猎是人类祖先与生俱来就会的一项劳动技能。(答案)

11、绿色社会就是绿化很好的社区。(答案)

12、生态村属于绿色社区。(答案)

13、绿色社区的建设必须遵循持续发展的标准。(答案)

14、调查研究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答案)

15、调查研究最好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做好分工全作。(答案)

16、调查时各小组的资料要相互相保密。(答案)

17、是不是绿色社区与我们关系不大。(答案)

18、大量烧煤,且缺乏有效治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答案)

19、风能和太阳能是对环境污染很小的能源。(答案)

三、选择题。

1、人类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答案)。

A、打铁

B、打猎

C、治病

2、(答案)的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A、没有根据

B、合理

C、任意

3、类人猿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答案)。

A、都会说话

B、都有耳廓

C、都能使用工具劳动

4、(答案)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

A、外星人

B、古猿

C、现代类人猿

5、达尔文关于进化论的思想记载在他的巨著(答案)。

A、《昆虫记》

B、《本草纲目》

C、《物种起源》

<<<12>>>

6、科学研究发现,美洲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今大约1万年的(答案)。

A、铁器

B、尖状器

C、石器

7、查阅资料要有(答案)。

A、随意

C、有争对性

B、依靠别人

8、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答案)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A、低级

B、单细胞

C、非

9、早期猿人大约生活在距今(答案)万年前。

A、300——150

B、200——150

C、150——100

10、(答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A、提出问题

B、发现问题

C、解决问题

11、地质年代从古到今依次为(答案)

A、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12、首先提出进化论思想的是(答案)

A、达尔文

B、伽俐略

C、亚里士多德

13、人类按皮肤颜色可以公为(答案)。

A、黄种人、白种人、红种人

B、红种人、黄种人、蓝种人

C、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

14、绿色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答案)。

A、绿色建筑

B、节能环保

C、公众参与机制

15、绿色社区的建设必须遵循(答案)的原则。

A、四项基本原则

B、可持续发展

C、独立自主

16、了解绿色社区,只有(答案)才有发言权。

A、专家

B、领导

C、调查研究

17、调查能源的利用问题,对提高我们(答案)的什么意识有重大意义。

A、选择能源

B、节约能源

C、寻找能源

18、问卷项目按问题回答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封闭问题和(答案)问题。

A、笔答

B、口答

C、开放式

19、绿色食品是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无污染的(答案)食品的统称。

A、安全

B、优质

C、营养类

D、以上都对

20、空调要节能,温度设置不应低于(答案)。

A、20度

B、18度

C、26度

21、洗衣机的(答案)功能更省电。

A、强洗

B、弱洗

C、快速洗

22、洗衣机洗衣之前,将脏衣服浸泡10—20分钟,会(答案)。

A、增加电耗

B、节电

C、保护洗衣机

23、(答案)电视机较节电。

A、用遥控关闭

B、彻底断电

C、都一样

四、简答题。

1、绿色社区建设包括哪些范畴?

答案

2、常见的能源有哪些?

答案

3、简述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答案

4、我国有哪些古人类文化遗址?

答案

5、进化论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

6、为什么人类的皮肤有各种颜色?

答案

7、什么是绿色社区?

答案

8、绿色社区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9、研究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10、开展问卷调查时要注意哪些事项?答案

11、创建绿色社区对居民有什么意义?

答案

12、我国常见的环保产品有哪些?答案

13、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答案

【精选】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集(含答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题 第一部分:填空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空气、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活动方案:(1)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2)思考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3)把实验方案写下来,进行推敲和修改。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受阳光的影响),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根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灯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对于可受光照的植物来说,光照(充足)的植物生长较好。 8、植物的茎和叶的生长都有(向光性,根和生长有(向水)性和(向地生长)的特性。 9、由于(“喜好”)的不同,各种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各不相同,但都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10、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肥料)等。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1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1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1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14、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光导纤维, 15、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用这个特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16、普通的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色的花朵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它光则被它吸收了。 17、三棱镜分解白光。18、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19、背阴房间采光问题设计了自动调控房间采光的传导器,美国研制开发了“太阳能窗”。 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能房屋。 20、不同的物体对不同的色光产生不同的(吸收)和(反射)作用。 21、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一些。颜色浅的物体比颜色深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一些。 22、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 23、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 24、编钟: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古琴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25、1977年8月22日,我国古代名曲《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 26、常见的管弦乐器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小号)和打击乐器(如木琴)但并不是所有的乐器都可以归入这三类乐器,如口琴。 2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换句话说就是,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 28、制作乐器,可以模仿已有的乐器、也可以改进已有的乐器,还可以自己发明一种乐器。 29、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音色。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 30、改变声音大小的关键是改变声音的高低。 31、每一首乐曲,都是由许多不同音高的音符组成的。 32、弦乐器是通过弹拨琴弦、击打琴弦或用琴弓拉琴弦,使之振动发声的。发声原理是:用手指弹拨琴弦,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琴弦下盒内的空气产生振动,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共鸣使得声音变大。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 33、音乐疗法:就是利用音乐的特殊功能,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音乐,使其产生治疗的作用。如:悠扬欢快的旋律,可以使人全身心投入乐曲之中,增强肺的呼吸功能,使肌肉放松,消除神经紧张,帮助驱除烦闷,减轻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 34、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能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复习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4、蟋蟀的耳朵在 (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 倍。 A、200 B、2000 C、200万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9、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 A、更少 B、同样多 C、更多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1、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知识瞭望; 1、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 2、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一、填空 1、我们的祖先生活在[ ]里.靠[ ]获得食物。 2、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 ]生活。 3、我国古代有[ ]的传说。 二、选择 1、验证猜想是否与事实相符的途径是[ ] A、找事实 B、找证据 C、找理论依据 D、以上都对 2、研究人类祖先可根据[ ] A、化石 B、文物 C、资料 D、以上都对 3、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 ]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A、古代类人猿 B、现代类人猿 C、猴子 D、猩猩 三、判断 1、类人猿是通过上帝演变成人的。[ ] 2、人类的祖先独居生活.相互之间并不联系。[ ] 3、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 ] 四、简答 对于人类的祖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请简单说一说。 答;

2、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知识瞭望; 1、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接连发现三具“北京人”的头盖骨.被称为“连中三元”的奇迹。 2、衡量我们的猜想与事实需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 一、填空 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 ]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2、早期猿人发现.闪电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他们开始摸索并逐渐学会用[ ]烤熟食物。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 ]。 3、在我国北京[ ]猿人遗址发现了早期猿人用火的遗迹。 二、选择 1、验证猜想是否与事实相符的途径是[ ] A、找事实 B、找证据 C、找理论依据 D、以上都对 2、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 ]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A、古代类人猿 B、现代类人猿 C、猴子 D、猩猩 3、传说中[ ]造了人类。 A、女娲 B、后羿 C、精卫 D、刑天 三、判断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四五十年前。[ ] 2、现在的黑猩猩将来也会变成人类。[ ] 3、只有化石才可研究人类祖先。[ ] 4、长臂猿生活在东南亚。[ ] 5、经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祖先的老家在亚洲地区。[ ] 四、简答 古猿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直立行走的?

(完整word版)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3、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4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5、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6、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祖先已经从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 7、贾兰坡发现的“北京人”,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8、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而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年7月所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进化论”的核心观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9、生物进化论学说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0、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1、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亚洲东部主要生活着黄种人第二单元绿色社区调查 1、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2、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3、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设施、节能设施、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4、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5、调查研究的步骤大致为: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拟定调查项目、调查人员分工、制定调查计划、搜集和整理事实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6、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大致包括:班级、姓名、调查人员、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和建议。 7、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占的比重达70%左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排放废气中,85%的二氧化碳、 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引起的。解决能源匮乏的有效途径是风能和太阳能。 8、绿色食品标志由太阳、叶片和蓓蕾组成,标志着绿色 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 9、绿色社区居民环保公约可包含节水、节电、节约纸张、 防噪声、少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回收废旧物品、植绿护绿、不吃野生动物等内容。 第三单元养好小金鱼 1、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光照、温度、湿度、雨、雪、风等环境因素,都或多 或少地影响着金鱼的生活。水温对金鱼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水温急剧升降,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水温骤变超过4℃—5℃时,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水质、水温、放养密度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 3、金鱼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不但喜欢食用天然的食物和 鱼虫,而切也能进食经过加工的食物,如蛋黄、面条、米饭面包等。 4、金鱼的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基本成反比例关系。天气 变化和金鱼的呼吸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5、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自然环境是所有生物生 存的共同空间。 6、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和其他一定数量的生物之 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人们把这种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当食物链中的某一种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7、生物总是生活在适合它们各自生存的环境中,当环境 发生变迁,或遭到破坏时,生物就必然会受到影响,生物会用各种方式来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然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遭到重大破坏时,就会造成大批的生物死亡,甚至造成物种的灭绝。 8、造成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生物本身 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是当今自然界最强大的生物类群。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对环境的破坏,比其他任何生物类群造成的破坏都要严重。 9、通过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许多 科学奥秘就蕴涵在其中。科学而合理地整理这些数据,是我们的研究取得成果的重要环节。 10、对比实验一般设定一个实验变量,即:对比实验只让 一个条件发生变化。11、搜集实事与证据的基本途径有: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调查、访问、观察记录、做实验等。 第四单元雨具的改进 1、雨衣是英国工人麦金杜斯无意中发明的,帕克斯对它 进行了改进。 2、常见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反光漆、荧光粉、 塑料、玻璃等,都是人造材料;木条、石头、竹竿等都是天然材料。人类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 3、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 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 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 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 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简述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 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边缘较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 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 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 1、从世界人种分布图上我们发现,黑种人主要居住在(),那里靠近赤道,干燥而火热;白种人主要居在(),那里光照较少;黄种人主要居住在(),那里光照适中。 2、对比实验时,最重要的是()条件,每组实验只能改变(),而要保证其它条件()。实验时,尽可能避免()因素对自己的实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金鱼的呼吸质量与放养密度基本成()关系,()是很好养金鱼用水,如果缸养金鱼大部分游到水的表面,说明()和()。 4、观察雨具可以从()、()、()等方面进行分析。 5、常见的材料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 2、当食物链中的某一种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3、生物会用各种方式来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 4、人类是当今自然界中最强大的生物类群,他比其他任何生物类群对环境的破坏都要严重。() 5、解决发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多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 A、外星人 B、古猿 C、现代类人猿 2、绿色社区的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A 、四项基本原则B、可持续发展C、独立自主 3、放养密度对金鱼的影响主要是因为() A、密度越大,活动空间越小。 B、密度越大,氧气越少。 C、密度越大,光照越少。 4、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A、起点 B、阶梯 C、专业 5、科学探究中,对待合作学习的正确态度是() A、被动参与 B、积极参与并发表看法 C、参与但不发表看法 四、简答题。(共21分) 1、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4分) 2、我国常见的环保产品有哪些?(4分) 3、谈谈对发明创造的理解?(7分)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小结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阳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C以下就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 点上。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 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精心整理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2、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3、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积极开展评价的习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教学准备:关于人类起源的相关课件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提问:“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爸爸妈妈又是从哪里来的?那你的爷爷奶奶呢?……”学生说一说,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猜想。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他们存入“问题银行”。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活动。(1)学生分小组整理和评议所提出的问题,并从中选择一两个既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选择好主题后,要大胆的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集体交流。 1、学生代表说一说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并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师生评议、第2课时《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 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研究计划表、教师搜集相关知识并制成资料卡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结合学生上一节课的猜想谈话导入: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研究进行验证。板书:《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二、计划与组织。 1、学生分组商议,制定研究计划并填写好“研究计划表”。 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组员分工研究时间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活动要求 2、集体交流评议,修改完善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强调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是安全。 三、事实与证据(课外探究)。

大象版六年级上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对于科学问题的猜想,我们可以运用(分析)、(观察)、(实地考察)、(采访)等方法,排除明显不合理的,选出可能成立的,进一步研究。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对 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多试几次,我

大象版六年级 科学

一、我会填(1×14=14分) l、( ) 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定实验方案时,要根据( ) ,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2、植物是通过( )吸收水分,并由()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 蒸发到空气中。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 ) 外,还发明( ) 、( ) 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 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 4、放大镜又称( ) ,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 ) 、( ) 等。 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 ) 和( ) 的过程。 二、我会判(2×6=12分) 1、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 2、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 3、光的三原色指的是红色、黄色和蓝色。( ) 4、乐音的三个要素指的是响度、音高和音色。( ) 5、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心脏和神经。( ) 6、我国古曲《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 年8月22日发射到外太空。( ) 三、我会选(1×10=10分) l、在光的传导器装置中,( )安装在屋顶,并且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 A、光导纤维 B、接收器 C、散射器 2、( )属于弦乐器,( )属于管乐器,( )属于打击乐器。 A、木琴 B、小号 C、小提琴 3、用木棒敲打鼓会发出声音,我认为是( )振动发出了声音。 A、木棒 B、鼓皮 C、鼓箱 D、鼓里的空气 4、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巾,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控制。… A、接收处 B、声源处 C、传声途径上 5、喜伤( ),怒伤( ),忧伤( ),思伤( )。 A、脾 B、肺 C、心 D、肝 四、我会排(6分) 请按顺序写出探究过程的6个主要步骤。 A猜想与假设B事实与证据C观察与提问D计划与组织E表达与交流F模型与解释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晶体形状()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和()。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英国科学家()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见了()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 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和()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杂交水稻(),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和()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和()混合。 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燃烧。 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1、为什么子女有的地方长得像爸爸?有的地方长得像妈妈?有的地方既不像爸爸又不像妈妈? 答:因为生物既有遗传又有变异。长得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遗传,长得不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变异。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设置(1)个变量。 3、小麦的生长不仅受到(阳光、水、空气、温度、肥料)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 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 5、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6、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7、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 合作用;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8、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 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 9、物体之所以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沿直 线传播)。 10、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

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11、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 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12、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光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 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这个发明在(医疗)、(通讯)等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3、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焦到一个 点上。人们用它的这一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14、普通的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 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色的花朵只能反射红色的光,蓝色的布料只能反射蓝色的光。总之,我们看到它呈哪种颜色,就说明它反射哪种色光,而其他色光都被它(吸收)了。 15、若用三棱镜做分解太阳光实验,照在白墙上能看到(七种颜色);照在绿墙 上能看到(绿色),照在蓝墙上能看到(蓝色)。 16、雨后的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彩虹为什么只有七种颜色? 答:因为雨后的天空中有许多小水滴,它们可以像三棱镜一样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于是就形成了彩虹。彩虹只有七种颜色是因为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17、(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其他色光都是 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电)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18、有一种安装在屋顶的能自动调节房间采光的传导器,它由三部分组成,一 是安装在楼顶的(阳光接收器),它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二是用来传输光的(光导纤维);三是安装在室内天花板上的(散射器)。这种装置不但能解决高层建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室内(花卉栽培)等。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科学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开始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 地、、的过程。 2、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 3、把搜集到的各种,这也是 。 4、贾兰坡发现的,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5、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着《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学说认为, “进化论”的核心观点:而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年7月所发现的,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 6、,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 7、绿色社区是指、 和。 8、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设施、节能设施、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9、、、、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10、、、、、、等环境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金鱼的生活。水温对金鱼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水温骤变超 过,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 11、通过,许多科学奥秘就蕴涵在其中。科学而合理地整理这些数据,是我们的研究取得成果的重要环节。 12、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空间。 13、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和其他一定数量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人们把这种食物关系称为。当食物链中的某一种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27、年月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 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28、从猿到人的过程,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许多证据。如: 29、请你对你生活的社区做一个评价: 30、我觉得应该这样饲养金鱼: 31、我是这样对雨具进行改进的: 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我们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还需要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把搜集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3、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4、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5、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 6、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7、1934年,我国着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开始负责周口店龙骨山的发掘工作。1936年10月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8、“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9、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0、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 等 四、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 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 具有不同的功能。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 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 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 妙的微生物世界, 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 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4、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5、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6、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题带答案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一、填空: 1、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森林)里,靠(打猎)获得食物。 2、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3、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群居)生活。 4、我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国家则有(上帝造人)的传说。 5、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和(调查)等。 二、判断 1、类人猿是通过上帝演变成人的。(错) 2、人类的祖先独居生活,相互之间并不联系。(错) 3、人类的祖先为了遮丑学会了用树叶遮体。(错) 4、古人类为了方便学会了直立行走。(错) 5、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对) 6、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错) 三、选择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C) A、长相 B、生活习性 C、祖先 2、人类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B) A、打铁 B、打猎 C、治病

3、(B)的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A、没有根据 B、合理 C、任意 4、类人猿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B) A、都能说话 B、都有耳廓和四肢 C、都能使用工具劳动 四、简答 1、对于人类的祖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请简单说一说。 答:(1)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2)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的猜想是: (1)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2)人类祖先最初使用天然火,用石块、木棒作为劳动工具,吃野果、生肉,穿树叶、兽皮,住洞穴。直立行走。 2、你知道怎样来衡量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 答:这需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必须先进行计划与组织,充分做好专题研究的准备工作。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是:要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一、填空 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2、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现了早期猿人用火的遗迹。

大象版六年级毕业科学复习资料

五峰山小学六年级毕业科学复习资料 (一)生命世界 1、在生物界,除了我们熟悉的动物、植物外,还生存着一类数量庞大、个体微小的生物,这类生物统称为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它们身体微小,构造简单。微生物分布广泛,繁殖快,并且类型多样。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转化和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就是遗传。同时也存在某些差异,有的甚至还十分明显这种现象叫变异。人的面貌、身高、体型、音色等许多方面都可以遗传。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可以说,没有遗传,就没有生物的延续,有了变异,生命世界才能够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 5、生物靠自身的一小部分扩大繁衍后代的现象,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叫Clone,译音为“克隆”。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说的是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的是变异现象。 7、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空气、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8、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受阳光的影响,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根有向水性 9、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10、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灯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11、植物的茎和叶的生长都有向光性,根和生长有向水性和向地生长的特性。 12、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肥料等。 13、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脊髓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人体全身各处。 14、青春发育期一般是从10岁——12岁开始,是身体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 15、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16、脑掌管着人体的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 17、青春期的第一个生理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18、青春期应注意补充以下营养:(1)蛋白质。(2)糖类和脂肪。(3)维生素。(4)矿物质和微量元素。(5)水。 19、运动后,脉搏和心脏都会加快。 20、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1、光照、温度、湿度、雨、雪、风等环境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金鱼的生活。水温对金鱼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水温急剧升降,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水温骤变超过4℃—5℃时,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水质、水温、放养密度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 22、金鱼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不但喜欢食用天然的食物和鱼虫,而切也能进食经过加工的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