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材插图之比较

中美教材插图之比较
中美教材插图之比较

中国与美国在中学物理教教材的对比

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材的对比 罗跃跃 摘要: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中学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是他们学习中一个比较吃力的课程,物理概念、实验、知识点及其运用等没能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理解得很困难、抽象。反观美国,他们在中学物理教学上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轻松积极。下面就从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育上的对比,发现美国中学物理教育的可鉴之处,使之能为眼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中国美国中学物理教材内容实验插图对比 首先说明一下,本文中将会用具体的国内和国外教材进行对比: 国内教材:此教材是教育部(原国家教委) 基础教育司“八五”、“九五”重点课题《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与实验》课题组研究成果,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4 年7 月出版的《物理》。[1] 国外教材:美国高中(9-12年级)物理教材《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物理:原理与问题》),作者是美国迪尔伯恩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保罗·齐策维茨博士。[2] 以上两套教材均为时下两国的主流中学物理教材,各自凸显出本国中学物理教育特色,具有良好的对比意义。本文使用以上两套教材作为对比,试图从各自教材的教材内容、教材实验内容、教材插图来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来为我国的中学物理新课改提供一些参考。 1 美国与中国在中学物理教材内容上的对比 1.1 美国的教学内容 其教材内容的特点:其教材并不只注重单个知识点,而是让各个知识点形成一条知识链,重视各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并对概念和规律进行五花八门的拓展,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之鲜活的展现在学生的课本上。 第一:在教材引言方面 章节名称为《矢量知识》的这一章中,其标题为望乡,并用一张登山的照片作为其引言处的背景图片,在下方提出以问题:如果你的GPS接收器告诉你的位置在离家150KM处、北偏西40度处,但是在你面前就只有一条正北的道路,如果沿着这条路走十公里,你会离家多远?及你的具体位置? 再在章节名称为《能量》这章中,在一张飞驰的过山车为背景图片上,其用“猛冲下来”作为标题并提出了问题:过山车缓缓的爬上第一个山头,把你的帽子拉好。过山车飞一般地掠过谷底,又开始爬下一个山头。第一个山头应是所有山头中最高的吗? 有以上可发现教材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善用大篇幅背景图案、概念引入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是其教材引言的一大特点。 第二: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美国的中学物理教材大量应用生活化情景来作为物理情景,加深学生对于课

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且,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是课文文字所无法替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且,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对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巧用课文插图,就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中,图文并茂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习效果相对就好。究其原因,是因为插图比文字更为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较快领悟出相关文字的内涵。这也说明,充分地利用插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辅助语文教学大有益处。而学生观察、利用插图,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射出学生对这课文的喜欢,给了学生多一个理解课文的机会,也

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在菜花丛中捉蝴蝶的欢乐情景。这节课上,我没有逐字逐句地学习诗意,而是在屏幕上出示了课文的插图问学生:“同学们,这幅图美不美?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插图。在学生的感官得到满足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然后,我再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这样,便亲切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作者描写的春天农村景色中,并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生动的语言。 二、巧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启发学生从前后两幅图的联系上,引导学生知道“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育学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还利用插图让学生理解“郁郁葱葱、湛蓝深远、裸露”等词语的意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感情。插图虽小,但作用甚大。合理使用插图,可以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图画中发展思维,提高想象力。而且,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不仅是帮助学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比较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比较 摘要:对中美具有代表性的两套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中外物理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了中外高中物理教材系统结构上的异同点,最后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美教材;高中物理;结构 教材结构反映一个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性质,所以要对结构系统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本着这种思想理念,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套现行教材结构系统的研究比较,展示了美国优秀教材的特色,分析了我国教材与美国教材的结构差异,提出建议期望,对物理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编写及运用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所选教材介绍 1.国内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全称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由必修和选修组成。作为我国教材经典中的典型,人教版以它编排的科学性、知识的精炼性、专家组的权威性被广大师生所选用。 2.美国教材 《物理:原理与问题》(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是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经典,由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的著名教授Paul W.Zitzewitz.Ph.D主编,麦格劳?希尔公司(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出版。根据统计,《物理:原理与问题》一书自出版以来,在全美的选用率接近50%,并被其他许多使用英语的国家选用。应该说这是受到教师广泛欢迎的一本教材。本书曾多次修订改版,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颁布之后,作者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改写,与1999年版相比,这本书在章节结构、教材内容及插图上均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 二、引言的比较 1.科学家的名人名言是人教版相对于《物理:原理与问题》引言部分最大的不同点。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学生学习物理时,他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会受到影响。 2.两套教材引言部分组成基本相同,包含了标题、主题图、本章内容及地位介绍,但是《物理:原理与问题》设置了“你将学到什么”“为什么这部分如此重要”和“考虑这个问题”,这种对话式的口吻更加贴近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地位。 3.设置问题是《物理:原理与问题》引言部分的一个亮点,围绕主题图片提出问题,引出本章要学习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中美著名大学《电动力学》教材地比较(陈靖)

中美著名大学《电动力学》教材的比较 陈靖(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博士、讲师) 内容摘要: 电动力学是中美大学物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进行基础物理学理论知识训练的核心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更高等的基础课和各类专业课必不可少的准备知识。电动力学的内容包括宏观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狭义相对论的理论。通过对中美著名大学《电动力学》主流教材的分析,比较了中美教材的异同点、优缺点,可为我国今后电动力学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电动力学;美国教材;中国教材;本科教学;经典电磁理论;狭义相对论 《电动力学》是“四大力学”之一,它是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和依托物理学的各类工科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电动力学》在普通物理课程《电磁学》、《光学》的基础上,对电磁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电磁实验规律进行归纳和提高,从而揭示电磁场的本质运动规律。《电动力学》课程对于后续物理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相关科学研究都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习其它相关专业(如通信技术、电力系统、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学工程等)的课程也有重要影响。《电动力学》是学习许多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许多领域理工类研究的基础。 目前,常见的《电动力学》教学内容包括宏观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狭义相对论理论初步。经典电磁场理论部分主要包含电磁场的基本特性、宏观电磁场的运动规律和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内容涉及静电场和静磁场、介质在电磁场作用下的极化和磁化、电磁场的激发、电磁场与电荷和电流系统的相互作用、电磁场辐射、电磁波传播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化对电磁理论基本物理量的认识,掌握采用势函数描述电磁场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运用矢势和标势研究电磁场;深化对于电场强度、电位移矢量、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理解,熟练掌握电磁场能量和能流密度等物理概念;对电磁理论建立基础的一系列实验定律(如库仑定律、安培环路定理、毕奥-萨伐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茨定律等)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麦克斯韦方程和通过标势和矢势描述的达郎贝尔方程等并能够熟练运用它们解决相关电磁场问题。“狭义相对论”颠覆了伽利略的经典时空观,时空不再是独立于物质的东西,而是一种客观而具体的物理属性。从历史上看,“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是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对电磁规律的深入研究,因此,传统上也将“狭义相对论”内容纳入《电动力学》课程教学中。 《电动力学》是国内外著名高校物理类学科的必修课程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内《电动力学》的教学水平,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充实《电动力学》的教学内容,提高我们自身的教学水准。在教材方面,我们选取美国著名高校选用的三本教材:John David Jackson编著的《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David J. Griffiths 和Reed College编著的《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以及L. D. Landau和E. M. Lifshitz

巧用插图深入解读文本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f6450373.html, 巧用插图深入解读文本 作者:马小凤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10期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小说《祝福》,书中主人公祥林嫂以一种别样坎坷的命运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她和我们一样,从童真的少年走来,从亮丽的青春走过,饱满的生命却在一个本该收获的年岁里戛然而止。鲁迅先生用自己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形象,更用他的思想向我们揭示着深刻的思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板书课题:祝福。) 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插图,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大家先来看这幅插图,这是赵延年先生的为课文配的插图,这幅图形象地再现了祥林嫂沦为乞丐的形象。 【屏幕显示】 同学们,我们来观察插图(展示范曾《鲁迅小说插图集》中的祥林嫂图片),谈谈这幅图中哪一点给了你最深的触动? (师生静静地观察图片) 生:鲁迅先生在文中提到祥林嫂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头发已经全白,这让我觉得震撼。而这副图中更着力表现了她苍白的头发被寒风撩起,更让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凄苦。 生:祥林嫂一手提着竹篮,里面有一个空的破碗,显然她什么都没有讨到。 师:古元先生也画过一张祥林嫂沦为乞丐的肖像插图,其中祥林嫂是挎着竹篮,你觉得哪一种方式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生:“提”更能表现祥林嫂乞讨的艰难和无力。 师:说得对!另外,原文中说“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表达效果有什么特点? 生:强调祥林嫂沦为乞丐之后已经乞讨无门,面临绝境。 生:我注意到那根竹竿,很长,支撑着祥林嫂的身体,已不堪重负而变得弯曲,从此处可以看出祥林嫂的悲惨处境。 师:鲁迅先生的文字是如何描述这个细节的呢?

有效运用插图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方案_刘雪芹

《有效运用插图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研究方案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刘雪芹 一、课题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各年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对象的清晰鲜明、生动有趣、便于记忆。” 插图能够使文本更具体、连贯、便于理解。教科书有些内容很难用文字说清楚,而用图画或照片和表格来呈现,则可一目了然。色彩鲜明的插图,既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又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起到了图文互补的作用。 课标指出:教学插图是一项重要的文本资源。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色彩鲜艳、生动逼真的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它们反应了客观事物,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但现在由于多媒体的普及,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挂图的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有百幅之多,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在低年级课文中出现的每一幅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习。但是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挂图的作用,不去使用它。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会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因此,精彩纷呈的课文插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理应发挥它特有的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科书中的插图由来已久,17世纪中叶,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完成了他的《世界图解》。这部书是儿童看图识字的课本,被译成欧亚各国几十种文字,保持教科书地位二百年。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对插图的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和解释插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成果也层出不穷。对于课文插图的重视、使用和研究,比我国更深更广。比如,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素材,同时,该教材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近几年来,日本的漫画得到了中国青少年的疯狂迷恋。由此可见,学生对图画的喜爱程度。

中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比较与分析

中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比较与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对美国及国内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概况的了解,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大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出美国的大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综合能力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并提出一些加快我国高校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物理实验;美国大学;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念 美国大学十分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很活。这与美国教育中鼓励冒尖、创新、标新立异是分不开的。教师主要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路和引导争论,绝不“抱”着学生走。物理实验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使用各种仪器设备,也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实验的方法与手段,而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既动手又动脑,通过实践真正掌握物理规律的真谛,学会用实验方法去检验理论。美国大学为学生开设实验课的目的十分明确。在斯坦福大学,DouglasD,Osheroff教授特意在黑板上写下“GOAL:Learn how to do Physics,not specifictechnique,”意思是说要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懂得如何去研究物理问题,而不是只局限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范围内。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性质,在实验教学中树立更高的目标。在我国部分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其实验仪器往往由实验室技术人员提前备好,实验时由学生被动地按照规定好的步骤与方法进行,然后计算结果。学生往往进行的是美国人称之为“COOK”实验,即像照着菜单煮饭一样,学生按照老师安排好的程序和结构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具有精确性,学生不能过于随意,不能有创造性。可见,我们对于学生独立探索的训练有欠缺,学生只是简单模仿,真正自己动脑动手较少,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 美国学生的实验动手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强。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基础训练阶段,学生主要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基础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仪器使用的学习和训练,该阶段主要由助教和工程技术人员来指导;第二是教师指导性阶段,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基础阶段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和掌握一些高一层次的物理思想、物理模型、物理方法和物理实验。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内容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 质点 质点 物体和质点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 参考系 中,参考系的选择是个重要的问题,选 取得当,会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便 坐标系 无 增加 “坐标 x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路程与位移 表述为 “位移与路程 ” 表述为 “路程与位移 ” 在第一章力中表述为 “力既有大小, 分散在 “路程与位移 ”、“速度的变化 ”、 矢量 又有方向,力的合成要遵循平行四边 “力的合成 ”知识点中介绍 形定则。在物理学中, 像这样的物理 量叫做矢量 ” 速度 速度的定义式为 “ s ” x ” v t 速度的定义式为“ v t 由 v s 求出的速度,叫做变速直线 由 v x 求出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 平均速度 t t 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或位移 s )内 在时间间隔 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称为 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从 A 点起取一小段位移 AA 1 ,求出 物体在从 t 到 t + t 这样一个较小的时 汽车在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从 A 间间隔内,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些。 瞬时速度 点起所取的位移越小,比如取 AA 2、 t 越小,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 如果 t AA 3 等,所得的平均速度就越能较精 x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表示物体在 确地描述汽车经过 A 点的快慢速度 t 时刻 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在课文 “第四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 打点计时器 在学生实验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 增加了作曲线 “拟合 ”线 为了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我们引入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这一 加速度 v t v 0 特性,我们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v 加速度的概念 a a t 课文中没有给出 v 的定义。 t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内容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直接用匀加速直线运动 a 的定 用实验数据处理的方式, 拟合出速度随时 义给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速度随时间的变 间呈线性变化, 再根据数学关系式的斜率 化规律 与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关系比较出加速 度的含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 s vt 和 v v 0 v t 由 v-t 图像与 t 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2 的位移与时间的 延伸到线性变化时面积的微元求和的过 关系 1 at 2 推论出 s v 0 t 2

巧用教学方法

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见识少,虽天真活泼,好奇心强,但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能力差,因此重视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多年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用丰富、有趣、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进行愉快教学,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求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形象比较,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识字阶段的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小学生观察力差,字形的细节和字形间的差异部分,是学生识字过程中较弱的部分。如果只靠教师下命令,这个字就读这个音,叫学生死记硬背,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能讲清偏旁部首,音形义的联系,就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鸟”和“乌”两字写法相同,只是一“点”之分,学生如果不注意,往往把“鸟”写成“乌”,把“乌”当作“鸟”。虽一“点”之差,但音义全非。因此,我在教学这两个字时,先给学生讲清两个字是象形字,“鸟”少一点成了“乌”,“乌”表示黑色,因为乌鸦全身羽毛都是黑色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所以头上的一“点”就不写了。通过这样说明,加深了学生对“鸟”和“乌”这两个字的认识,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形象的比较也使学生更好地区别形近字,准确地记忆了新字,避免或减少了错别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兴趣盎然,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识字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插图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图多是低年级语文课本的一大特点,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教学时我注意发挥图画的作用,通过演示讲解,让图画变得有声有色,富有动感,把学生一步一步引进图画,身临其境地展开联想,以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教看图读拼音识字《云、电、风、雨》一课,我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知道图上画着云、雨、小鸭还有小鸡。下雨了,小鸭高兴极了,拍着翅膀嘎嘎叫;小鸡吓得捂着耳朵,在大石旁躲雨。第二步,结合图设疑引趣,启发思维。通过“下雨了,小鸭为什么高兴?小鸡为什么害怕?”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初步认识小鸭和小鸡不同的生活习性。第三步,指导朗读,识字写字。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以后,让学生看着图,我有声有色地朗读拼音句子,把学生完全带入画中,从中引出生字词的意思,最后再指导写字。又如在教学看图学词学句《小竹排在画中游》时,我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假想旅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并结合朗读句子,使学生知道江南风光秀丽,盛产鱼米,是个富饶的地方,产生了要去江南看一看的念头,这样充分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学生始终能被学习内容所吸引。 三、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之一,利用这一特点,我在讲读课文时,尽量设置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理解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时,我注意抓住两只小狮子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让学生边看图边学文。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后,我让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有的扮演勤快的小狮子,有的扮演懒狮子,有的

教学中巧用概念图

教学中巧用概念图

————————————————————————————————作者:————————————————————————————————日期:

教学中巧用概念图-教师教育论文 教学中巧用概念图 ◎沈敏芳 这几年的苏科版生物教材有了不小的改动,其中之一就是在每章的“本章学到了什么”中增加了“概念图”。与教材配套的《生物补充习题》中也增加了类似的“概念图”。有的和教材上一样,也有的要比教材上的更复杂,分类更多。教材上的概念图重在梳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往往比较简单,分类也比较少。习题上的概念图重在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在构图上比较复杂,分类也比较多。一个大的知识点下面会分出很多小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通过对教材和习题中的概念图的比较和研究,发现概念图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通过概念图使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过程变得更自然、更主动、更快捷,知识巩固得更持久。 一、助力学生自学 初中生物由于不是中考科目,课时比较少。但是内容却不少,如果所有内容都要在课上讲是来不及的。好在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很多内容都是学生的生活常识,所以不用花很多时间学生就可以掌握。教师首先应该把这部分内容找出来制作成简单的概念图帮助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选定或依照概念图的学习路径建议进行学习,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自制概念图以培养信息的筛选和组织能力。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自制概念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也可以利用习题中现成的概念图进行自学。如《生物补充习题》中的每一节都有类似上面提到的概念图。学生对照这样的概念图去预习,思路清晰,很容易就能掌握这节内容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把他们原有的常识系统化,比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

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编写的分析比较和教学应对策略 ——由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比较分析所想到的 [安徽·合肥 230041 合肥26中汪霞] 【摘要】本文就中美两国高中物理使用的主流教材中编写的实验部分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在 教学中进行改进和参考借鉴,为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更科学完成教学任务和期望的学习目标作准备。也对课堂教学中借鉴和参考应用时出现的一些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一些有误区的地方也进行理 论上探讨和分析,以期在实验教学上有更好的改进。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实验器材、美国中学物理教材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高中阶段的物理教科书也发生很多的改变,由原先的人教版一统天下,变为有人教版、济科版、沪科版、广东版等多种版本共存的局面。在笔者教学实际中也欣喜的 发现的我们教材中关于实验的编写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类似美国教材也有多种版本,而且他们在 实验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此笔者就国内使用较多的人教版教材和美国高中物理 教材中影响非常大的、也是其应用较多的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原理与问题》是其中文版)进行比较和分析,特别是对 其中的实验部分进行简要的分析,从分析中得到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也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中 的实验更科学有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终能有效提高我们的物理教学水平。 关于《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物理:原理与问题》),它是美国麦格劳-希乐(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一本高中物理教材(目前国内已有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物理: 原理与问题》中文版在市场上发行),供美国9~12年级学生选学一年,该书主编保罗·齐泽维茨(P.w.Zitzewitz)博士是密歇根-迪乐伯恩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的物理教授,在原子物理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他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又对高中物理与初中物 理科学课程的教学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现任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密歇根州分会会长、美国物理学会 教育论坛主席。美国的中学物理教材版本很多,形式多样,由学校和任课教师自由选用。根据统计,《物理:原理和问题》一书自出版以来,在全美的选用率接近50%,并为其他许多英语国家所选用。正是基于此,笔者就此版本教材与国内也是主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进行实验上 的比较,以期取得一些启示。 【正文】 一、关于教材《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中实验部分编写的比较和分析 1.美国教材中实验的分布情况简介。 《Physics Principles and Problems》每章开始部分都有一个LAUNCH Lab(起步实验),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哈尔滨市第一五六中学 孙枫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 认识插图是运用插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运用插图是认识插图的归宿和深化,掌握识图方法是学习并运用插图内容的关键。掌握了读图方法等于掌握了学习运用插图教学的钥匙和路径,以至我们少走弯路,少花费时间和精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应如何合理运用历史插图、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合理运用插图使之成为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历史插图。下面以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为例进行介绍。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视野已经能够关注到周围社区、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历史和国际的视野,而且他们有关注外部世界、积极参与周围世界变革的强烈愿望”,[24]这种愿望也就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兴趣的所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开头就照本宣科,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课上的导入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应该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教学中运用好书本上的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导课方法。 案例1:八年级上册《全面内战的爆发》 师:请学生看书中第113页的“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等合影”一图,这是毛泽东蒋介石唯一的正式合影,这两个的关系如何? 生:他们是阶级对立的人。 生:是敌人。 …… 师:大家说的都对,这两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原本是阶级对立,可以说是生死对头,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对立的人会在站在一起照相呢?这幅照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呢?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通过本节课的介绍去了解这一切。 通过一看一问一导,缩短了历史与现实、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的注意力、兴趣被老师调动起来,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作为初中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而最容易抓住学生兴趣关注点的莫过于游戏了。

巧妙利用课本插图 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巧妙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摘要】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无疑成为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有着画龙点睛、辅助衬托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潜质”。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去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课文语言,及时进行语言训练,让课文中静止的画面有灵动的生命,让语文教学焕发艺术的光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学生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以艳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作为语文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插图能帮助学生轻松地识字、释字、学文,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从而把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插图,激发兴趣 与文本内容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往往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兴致勃勃。教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还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灵感,激活他们的思维。例如《揠苗助长》中的插图,图中农夫在田里弯着腰忙碌着,脸上满是喜悦的神情。学生们提出质疑:禾苗已经长在了地里,农夫究竟还在忙些什么呢?他为什么那么高兴呢?……学生在质疑中迅速缩短与文本的距离,对文本产生了学习热情。读完文章,学生通过再次观察插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了,体会到农夫的高兴其实为时过早,我们做事情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二、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拼音、字、词、乃至句的意思。 1.结合插图,初步感知。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如果老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

巧用思维导图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教学 摘要】数学这一学科的紧密性、抽象性是非常强的,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导致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初中生在学习中经常性的出现困难,要想达到理想中的学 习成效是非常难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基于初中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教师 也可以将思维导图这一方式引入进来,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保障学生数学学 习的最终成效。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思维导图的实践运用进行研究, 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 023-01 前言: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本身的逻辑思 维要求非常高,假如没有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话,是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成效的。 因此,为了使得学生更好的突破学习障碍,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也应注重思 维导图的引入,将知识点清晰、富有逻辑的罗列出来,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健全,达到 理想中的教学效率。 一、思维导图在记笔记中的应用 在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当中,记好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方法下,大部分的学生都 采取直线式的记笔记方法,很难将知识间的关系展现出来,难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虽然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但是也因为忙于记录,而分散了想象力和专 注力,使得最终的学习成效得到减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发挥好思维导图在 这一方面的效用,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好笔记,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得到增强[1]。 例如,在传统方法的记笔记当中,会埋没一些关键词,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并且会 占用较多的时间,又很难对大脑产生刺激;而思维导图在记笔记当中的应用,就可以解决这 一不足和弊端,比如具有着较强的优越性,具有着关系明晰、知识简洁等特点,这样既节省 了时间,也使得知识的呈现更加色彩多样,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等,使得学生实现 新旧知识间的迁移,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的更加完善。 二、思维导图在解题中的应用 在数学学科当中,数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都是由运算信息、目标 信息、条件信息等构建成的,可以采用“树状”这一结构将知识间的递进关系展现出来,便于 学生的问题解决。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也可以巧妙地借助思维导图,来帮 助学生理清题目要求、找寻条件关系等,保障学生的解题得到开展,使得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解出不等式——5X-12≦2(4X-3),并将其在数轴当中表示解集。在出示完这道题目之后,教师就可 以让学生尝试着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得到正确答案,将解题思路展现出来。比如,一元 一次不等式——有分母或者无分母——有括号无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在这样的模式下,就使得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明晰,并使得学生对解法更好的进行复习等,使得学生找寻到最终的答案,得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三、思维导图在示范引导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示范引导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讲述,或者 采用课件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这样的方式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获 取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引入,来改善 这一现象,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增强[2]。 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相似”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结合 这部分的知识点,来绘制成思维导图,实现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在这其中,教师也应发挥 好自身的作用,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好各个要素,将思维导图上的各个知识点 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在这其中抱有着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

中美两套高中物理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研究

国外教育 中美两套高中物理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研究 沈国强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吴江高级中学,江苏吴江 215200) 摘要:本文通过两套典型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不同的栏目形式、栏目内容及其功能、特点的比较,向读者们介绍和展示国外富有个性和特色的中学物理教材的设计及编写. 关键词:物理;高中教材;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各国都把课程改革作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而课程改革的成果最终必须要体现到教材上来.就物理教材而言,所谓栏目就是在教材版面上按内容性质分成的标有名称的各部分,它是课程观的载体,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栏目的内容、形式都体现着深层次的教育理念,所以对栏目的比较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课程改革的特点.为向物理教育工作者介绍和展示国外富有个性和特色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栏目设置,笔者通过中美物理教材中栏目设置的比较研究,分析中美两套物理教材中各自的栏目形式、功能及其特点,期待对当前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1 对用于比较的两套教材的介绍 (1)国内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和?普通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及课程教材研究所等按照这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了共同必修和其他3个系列的全套教科书.这套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在知识体系方面的编排是我国目前各种同类教材中的典型,它在我国使用范围大、影响广,在我国高中物理教材中具有代表性. (2)美国教材.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 (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是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T he M cGraw-Hill Companies.Inc.)于2002年出版的高水平(9~12)年级的高中物理教材,作者是美国密执安-迪尔伯恩大学(U niversity of M ichigan-Dearborn)的著名物理学教授保罗 齐策维茨博士(Paul W.Zitzewitz.Ph.D.).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麦格劳?希尔公司就是为配合这部标准于2002年重新编写出版了?物理:原理与问题#.教材一经面世,即风行于世界,被许多国家选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据公司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该教材目前在美国的使用率已经占到70%,可见这部教材在美国高中物理教材是属于比较典型的一部. 本文选择上面两套教材中相应的必修部分作为中外物理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对象,试图通过展现和分析两套教材栏目各自的功能、特点,拓展物理教育同行们的视野,以期对我们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2 中美两套教材中栏目设置的比较 2.1 栏目形式及其数量的比较 两套教材都精心设置了各具特色的栏目来配合正文的说明与教学,见表1. 表1 中美两套教材中的栏目形式和数量 我国?物理# 必修1、2教材 个数 美国?物理: 原理与问题#教材 个数实验或探究13物理实验室11 演示6口袋实验室29 科学漫步8给你的信息(F.Y.I.)19 做一做20物理与科技4 学生实验3物理与社会3 说一说19问题解决策略8 思考与讨论21它是如何工作的4 STS3与其他链接10 问题与练习40需求帮助(Help Wanted)11 科学足迹2节复习题26 课题研究2 课外读物2 2.2 我国?物理#必修1、2教材中一些主要栏目的内容及其功能 实验或探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等. 演示!:由教师来完成新颖、有趣、巧妙的演示实验,其作用是再现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或者解释物理现象.例如,牛顿管!、微小形变!等. 说一说!栏目是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进一步要求,为补充一些信息以便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思考与讨论!栏目的内容是知识点的引入、拓展和应用.做一做!栏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现代技术能力.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章中出现了用计算机绘制v-t图像!等. ? 27 ?

研究论文:巧用教材插图推动品德教学简约有效

88735 学科教育论文 巧用教材插图推动品德教学简约有效 每次参加品德教研活动,我们都为精彩的课堂展示所吸引。生动交互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课外教育资源不仅极大地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更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否也能将常态课如此“精彩”地呈现呢?据了解,目前品德教师多为兼课教师,很难把每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得如此细致到位。那么如何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上好品德课,让学生学有所获呢?纵观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几乎每页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明白易懂、生动形象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赋予童趣,具有特殊的教育感染作用,与文字共同建构了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范例与话题。教学中,灵活巧妙地利用好这些精美的插图,让学生从图中悟出道理,受到教育,就会给我们的品德教学带来意外的惊喜。 一、入情入境多用“图”,借图创境

品德教材的插图,有儿童集体生活的快乐,有生动故事情节的缩影,有自然世界的美妙,真可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插图,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情境,为成功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四年级上册《失败怕什么》这课,第一页插图画的是孩子在学走路时,不小心跌倒。妈妈在一旁微笑着鼓励孩子:“勇敢些,自己爬起来。”上课时,我以这幅插图为先导,同时辅以精练的语言加以描述,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当我们还是婴儿时,不会说话、走路,是家人一个音一个音地教我们学话,一步一步地教我们学步。学步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可我们没有因为害怕跌倒而不再学步,而是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就这样,我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还学会了跑和跳。”经我这么一描述,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这幅插图上。还没等我提问,就有学生举手有话要说。“妈妈告诉我,我学步的时候头撞在了椅背上,肿起来了呢!”“我妈妈说,我学步的时候,她让我自己爬台阶。”几位学生发言后,我马上话题一转:“生活中很多事就像幼儿学步,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做到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总结经验,我们就能走向成功。”这样一来,就自然地引入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

巧用语文课本插图

巧用语文课本插图 发表时间:2009-03-18T14:52:23.85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8年第6期供稿作者:罗翠英[导读]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巧用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益处,启发学生预习课文,检查学生阅读锻练学生选句拟题的能力。摘要: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巧用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益处,启发学生预习课文,检查学生阅读锻练学生选句拟题的能力。关键词插图;能力;阅读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仅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课本中的插图就有15幅,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作课堂教学的直观便捷的辅助工具。如能巧用这些插图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课本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是这样使用课本插图的。 1.用以启发学生预习课文 我在上雨果的《给巴特勒的信》时,先让学生从该文插图去观察雨果的肖像,说说这位作家的神情,特别是眼神,经过一番审视后,同学们陆续说出,画面上这个人的眼神刚毅、正直,我于是启发学生,这位刚毅、正直的法国作家给巴特勒写了一封怎样的信。这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便高了起来。教《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我也是这么做的。 3.用来检查学生阅读 上鲁迅《孔乙己》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要他们对照插图复术课文有关的情节,并要求指出画中的人物极其身份、神态和性格,不少学生能借出助图画准确的复述,而那些一目十行,心不在焉的学生则不能完成这一口头作业,对《愚公移山》一文的插图我也采用同样的处理方法,效果很好。 2.用以训练学生选句拟题的能力 课本里,很多诗词都有插图,但一律无题,我针对学生作文不善拟题的情况,在上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时,要求学生在原句中选出两句来标注画面,学生兴趣盎然,争论激烈,最后终于定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两句,苏轼的《水调歌头》,王维的《使至塞上》。学生都能从诗中选出“把酒问青天”、征蓬出汉塞“作为画题。 4.用作看图写说明文 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的插图,画面人物较多,很繁杂,如果不提要求,学生可能没有仔细看的耐心,我在这一课教学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图画的文章,这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