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常识

小儿发烧常识
小儿发烧常识

儿童发烧护理

发烧不会烧出肺炎、脑炎等疾病。

发烧是好事,能够烧死很多病原体。

量体温前把孩子腋下擦干,水银体温计最好4分钟左右。

正常体温35.5℃-37.0℃度之间,低于35.5℃度叫低体温。

一.发烧程度

37℃-38℃低烧

38℃-39℃高烧

39℃-40℃超高烧

二.物理降温

37℃-38℃采用物理降温

①.退热贴

②.退热凝胶

③.温水擦拭:手心、脚心、腋窝、大腿根(不能擦前后背,不能用酒精擦),温水擦拭20分钟,体温能降0.5℃-1℃

三.手脚冰凉不能采用物理降温或吃退烧药。应该多喝热水,应该用被子捂好,用热水袋,帮孩子达到发烧的体温。

四.退烧药的选择:(高烧到38.50℃以上,才服用退烧药)

①.(美林)布洛芬混悬液;

②.(泰诺)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

没有办法喂药可以用栓剂:

①.右旋布洛芬栓剂;

②.对乙酰氨基酚栓剂

直肠给药:1-3岁小儿,一次一粒(塞肛门内),症状不缓解,每隔4-6小时重复一次。24小时不超过4粒。3岁以上小儿推荐使用每枚100mg的栓剂。

五.退烧药的注意事项:

5岁以内选用液体退烧药,两次药的间隔4-6小时,6小时内不吃一种退烧药,如高烧不退两种退烧药,可以间隔两小时服用。

39.5℃以下 宝宝发烧处理方法

39.5℃以下宝宝发烧处理方法 孩子发热了怎么办?只要孩子发热时精神不是很差,温度没超过39.5℃,家长也可以自己处理。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 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孩子按摩。先搓孩子的脚心,把热往下引,等脚搓热了,再搓小腿,上下来回搓,把小腿搓热后,再搓孩子的小手、胳膊、后背和耳朵,最后搓孩子头顶正中的百会穴。 家长在帮孩子按摩时不可太用力,要轻轻地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要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能着急,一边搓,一边让孩子多喝些温开水。如果孩子烧还不退,可用温水把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肤擦红、擦热,让孩子的身体自行散热。 如果孩子还是手脚发凉,则说明受寒较重,家长可连续给孩子多喝几次生姜红糖葱水,这样处理后,孩子多半都能降温。 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喝葱姜红糖水加按摩治疗发热时,要先喝葱姜红糖水,然后再按摩。 有一次,一个5岁的男孩因吹空调受凉感冒发热,我教给他妈妈这种方法。过了3天,孩子的妈妈来找我,她说,按照我的方法给孩子按摩后,孩子的烧就退了,即使一天连续发烧3次,按摩都能管用,可后来发现孩子有点儿喘,又赶紧带孩子去医院输液了。我问她,你给孩子喝姜糖水了吗?她说没有。我说,孩子明明是吹空调受凉引起的感冒,你应该首先给孩子祛寒,让孩子全身暖起来再按摩,如果只是单给孩子按摩,按摩多了,孩子就容易气虚,这样孩子体内有寒,同时咳嗽再加上气虚,自然就喘了。第二天的治疗非常关键,如果治好了,病情就不会再反弹,孩子也不会再发热了;但如果孩子体内的寒湿过重,还没祛干净,孩子会在下午以后又烧起来。 上面说的是家长可以自行处理的小儿发热,但是有些情况是必须送医院的 孩子患感冒、发热后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送医院呢? 1.高烧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现惊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时有喉喘鸣声。 5.感冒后孩子呼吸加快(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呼吸次数每分钟≥60次,2个月至1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50次,1~4岁的儿童每分钟呼吸≥40次),可能引发了轻度肺炎。 6.孩子呼吸加快并出现上胸凹陷(指孩子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这是由于肺部组织弹力差,吸气费力所致;若孩子吸气时仅有肋间或锁骨上方软组织内陷,则不是胸凹陷)。有此特征说明孩子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能是重度肺炎。 一、临床有哪些退热药物 1、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首选退热药。它的解热作用缓和而持久,以疗效好、副作用少、吸收迅速完全为特点 2、布洛芬,退热速度快,效果显著,且退热持续时间可维持6~8小时,副作用小,可以减少服药的次数。副作用相对较小。 3、阿司匹林,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相对较大。一般小剂量短时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临床常用赖氨匹林注射给药,见效快。但是小儿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疾病)的现象屡有报道,需要密切注意。 4、尼美舒利,一种新型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退热效果相对布洛芬好,但副作用相对也较大,特别是对肝脏的副作用屡有报道。 5、消炎痛,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较强而持久的退热效果,由于本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肝功、肾脏和血液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都不采用

小儿发热辨证论治

临床治疗小儿发热多以外感、内伤两大类辨证论治。 外感者,发病急,病程短,治疗以驱邪为主要法则,邪去则热退。一般在发热时常伴恶寒,其寒虽得衣被不减,此为外感发热之特点; 内伤发热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不伴恶寒,若有恶寒则会得衣被而减,治疗当顾及阴、血、正气,即驱邪不忘扶正之意。 (一)外感发热 1 伤风发热:由外感风邪而引起。其症恶风,有汗,身热,轻咳流涕,舌苔白薄,脉象浮缓,法当祛风解表。方以杏苏饮、葱豉汤加减。药用苏叶、桑叶、杏仁、甘草、桔梗、陈皮、豆豉、生姜、连翘。 2 伤寒发热:由外感风寒而引起。其症发热恶寒,无汗,头项强痛,周身酸痛,鼻流清涕,咳嗽,舌苔白薄,脉象浮紧。法当解表散寒。方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芥穗、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甘草、桔梗、生姜、葱白、白芷等。虚者加党参,高热者加柴胡。 3 风温发热:感受风温之邪而引起。其症发热,微恶风,不恶寒,轻咳,口渴自汗,舌质红,苔白薄黄,脉浮数。法当辛凉透表,发热甚者用辛凉重剂银翘散加减。药用芥穗、薄荷、甘草、桔梗、牛蒡子、豆豉、银花、连翘、黄芩、葱白、芦根。咽痛者加山豆根、干青果;低热而咳嗽重者,用辛凉轻剂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菊花、甘草、桔梗、杏仁、豆豉、薄荷等。 4 伤暑发热:由于酷夏暑热所伤而引起。其症发热,头晕重,身困倦,口渴自汗,或汗不第二卷362出,舌质红,苔白滑,脉浮濡而数。法当清暑解表。方以新加香薷饮加减。药用香薷、藿香、炒扁豆、厚朴花、银花、连翘、黄芩、滑石、甘草。表虚者加南沙参;呕吐者加陈皮、姜半夏、川黄连;腹泻者加白术、茯苓、焦三仙等。 5 伤营发热:由于温热病由气分入营血所致。其症发热,烦渴喜饮,不恶寒,有汗,时有谵语,精神倦怠,目喜闭不开,舌质红绛,苔光少,脉细数无力。法当清热滋阴和营血。方以清营汤加减。药用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川黄连、银花、连翘、丹皮、南沙参、鲜菖蒲、鲜荷叶、西瓜衣等。 6 湿温发热:由于湿温之邪不能发越于外所致。其症发热或发热午后较高,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不饥不渴,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细滑而濡数,法当辛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方以三仁汤加减。药用杏仁、白蔻仁、生薏仁、滑石、竹叶、姜半夏、通草、黄芩、厚朴花、大豆黄卷、连翘等。 7 黄疸发热:由湿热郁于肝胆所致。其症发热无汗,头晕,恶心呕吐,纳差,大便白,小便深黄不利,面目及一身发黄,舌苔黄或腻,脉浮滑而数。法当清热利湿退黄。方以茵陈蒿汤、四苓散加味。药用茵陈、炒栀子、黄芩、生大黄、茯苓、白术、泽泻、猪苓、车前子、藿香、板蓝根、焦三仙等。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三、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一)短期发热 1.病史要点首先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注意各器官感染的症状询问,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的症状。发热时的体温波动特点,退热药物的应用情况。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热的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腹痛,呕吐,尿急,尿频,头痛、惊厥等。 (2)是否出现皮疹,以及皮疹特点。 (3)发热时的精神、食欲等全身情况。 (4)传染病接触史,流行病学史。 2.体格检查全面、细致查体,注意查找感染部位,如有无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有无肝脾肿大,颈部抵抗等。 3.辅助检查 (1)三常规:均应做血常规检查,细菌性感染时血WBC计数的临界阈值为<5×109/L或>(15-17.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甄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有诊断价值,其临界阈值分别为9.6×109/L~10.6×109/L。小儿的泌尿系感染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为突出症状,故发热超过3天应做尿常规检查,必要时检查粪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CRP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3)降钙素原(PCT):对于3个月以上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脑膜炎时,PCT的判断价值优于CRP和血WBC计数;在发热起病12小时内预测细菌感染,PCT优于CRP。PCT是鉴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理想指标,细菌感染时PCT升高,临界值为2μg/L。 (4)腰椎穿刺:怀疑颅内感染时应该选择腰椎穿刺;当新生儿、1~3个月婴儿一般情况不佳,或1~3个月婴幼儿WBC<5×109/L,或>15×109/L时也应考虑腰椎穿刺。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之前。 (5)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胸部X片、血沉、血尿及粪培养等。 (二)长期发热 1.全面了解病史 2.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 (1)不可放过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2)对一些特殊体征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如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啰音,局部叩痛等。 (3)某些容易被忽视的部位,比如口腔、咽喉、甲状腺、指端、外生殖器等。 3.辅助检查 临床上的检查项目繁多,应根据初步诊断有目的的选择检查手段。应首先检查血、尿、粪便常规及胸片、B超、血沉。 (1)感染性疾病:可根据情况选择血、中段尿、粪便或痰液等进行病原体培养;病原特异性抗体,PPD试验、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便涂片找真菌;痰、粪便找寄生虫卵;寄生虫抗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找感染病灶等。 (2)风湿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抗体、类风湿因子;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必要时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检查等。

金绍文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

老中医经验 金绍文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 苏州市中医医院(215003) 符 虹 提 要 从疏风解表、清灵透达,清气透热、通腑泄热,芳香宣化、分消利湿,清热平肝、镇惊熄风等方面,总结了金老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并强调在治疗的同时需结合消食导滞、平肝熄风法以防小儿厥变。 关键词 小儿 发热 疏风解表 清气通腑 芳化分消 平肝熄风 金绍文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主症之一。本症与小儿素质、病邪性质、季节变化、病变部位、病程长短等密切相关。已故江苏省名老中医、儿科主任医师金绍文行医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金老治疗本症重在辨证,抓住主症,大胆投药,屡奏奇效,现简介如下: 1 疏风解表 清灵透达 风邪初感,有风寒、风热之别。风寒表证,见发热、畏寒、清涕、肢楚,金老善以荆防风、柴胡、羌独活温散寒邪;喷嚏、鼻塞、清涕甚,常以生姜3片、葱白3个;小婴儿以葱白炖奶点鼻,宣通鼻窍;寒象甚,闭汗,则以麻桂相合以发表散寒。然中病即止,投以1~2剂,汗出热解,即以停服,不以一再取汗而伤其阴。 风热表证,见发热、微汗、咽痛、浊涕,金老多用荆防风、薄荷、白蒺藜、淡豆豉以疏散风热。白蒺藜乃金老善用之品,认为白蒺藜入肝经,不仅可以解表散热,还有疏散肝经风热之功,对于小儿发热易动肝风之证,尤为适宜,有未病先防之意。 麻疹初起,发热出疹不畅者以浮萍、蝉衣、西河柳、芫荽等疏风透疹;疹出密集、高热,以紫草、赤芍、银花等清热凉血。金老认为紫草不但有清热凉血之效,还可以作为麻疹的预防之品。 风热而热象甚,咽喉肿痛,加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等,金老认为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力大,而苦味较之芩、连少,故小儿易于接受。见乳蛾脓点,投以牛蒡、马勃、桔梗、生草,尤擅用蝉衣、僵蚕以清热散结。 例11王某,男,5月。1985年2月12日就诊。 发热1天,体温39℃左右,鼻塞、喷嚏、流涕、咳嗽,二便调,咽红。舌边尖红、苔薄,脉浮数。证属风热上扰,肺卫失宣。拟疏风清热。药用: 荆防风(各)10g,豆豉10g,薄荷3g(后下),牛蒡10g,野菊10g,银花10g,双钩钩10g。 服药2剂后体温退净,稍咳,以原方去豆豉、双钩钩,加杏仁10g、桔梗3g、甘草3g。更进2剂后痊愈。 按:此为感冒初起、邪郁肺卫之证。清?叶天士云:“在表初用辛凉轻剂。”肺为清虚之脏,位居上焦,小儿脏器清灵,易虚易实。治疗肺卫之证,药应以清轻之品,亦吴鞠通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理。风热之邪袭表,肺卫失于开合,阳气内郁而发热,金老以牛蒡、荆防风、豆豉等轻清疏散之品治疗,用药清灵透达,使风邪从上而散,郁热从表而发,邪去热退,实为轻可去实之意。 2 清气透热 通腑泄热 小儿阳气旺盛,感受邪热,易入阳明,出现胃家实热之证。金老在患儿出现高热烦躁、口渴溲赤、舌红脉大之际,即从阳明经证论治,投以白虎汤,酌加银花、芦根、野菊花等;渴甚加天花粉、葛根;高热、面赤、牙龈红肿、口腔糜烂,用玉泉散以清胃泄热;丹皮、赤芍、生地以清血分之热;蒲公英、板蓝根以清热解毒;发热伴见腹痛、泄泻、肛周灼热红赤、口渴、溲赤,以葛根芩连汤治之;若壮热、有汗、腹胀、大便干结不通、矢气频频,或见咽喉肿痛,金老擅用凉膈散以清热解毒、通腑泄热,或以生军10g(后下)、玄明粉10g(冲服)。往往大便得通,身热即降。 例21姜某,男,2岁。1986年4月14日就诊。 发热1周,午后热甚,体温最高达3918℃,咽痛,烦躁,腹胀,大便4日未解。苔薄黄,脉数。体检: T39℃,咽红,扁桃体不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胸片正常,血肥达氏阴性。证属热郁气分,肠腑燥结。治以清气泄热通腑。药用: 淡豆豉10g,山栀10g,银花10g,连翘10g,杏仁10g,枳壳实(各)10g,生军10g(后下),玄明粉10g (冲服),板蓝根15g。

唐为勇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唐为勇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发表时间:2013-11-21T10:58:37.64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周密[导读] 《内经》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发热是外感的主要症状,解表退热就是其治疗的方法。 周密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299)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3)10-97-01 唐为勇教授运用自拟的疏解合剂将疏散与和解的功效融合,以扶正达邪为目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了显著疗效。 唐为勇教授系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终身教授,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唐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他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儿童心理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唐老师临证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唐老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与同道分享。 1 概述 发热是小儿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造成诸多变证、影响儿童生命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小儿的肌肤娇嫩,肌肤藩篱不密,卫外机能不固,故常常突然发病,而且传变迅速,甚者热盛动风以至神昏抽搐。发热常持续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病后又常因正气受损,抗病能力低下而催患他疾。小儿发热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其中以外感发热更为多见。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唐老师运用自拟的疏解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了显著疗效。 2 病因病机 小儿外感发热的病因 [1] 主要是感受外邪和正气虚弱。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并常兼四时之气和时行疫毒,但一般以风寒、风热二者最为常见。若四时之气失常,非时之气夹时行疫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外邪侵犯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键在于正气之强弱。当小儿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失司而外邪侵袭时,则易感邪发病;若体质偏弱,卫表不固,稍不谨慎,吹风受凉后,则可见体虚发热。正如《幼科释谜·感冒》云:“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 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扰。”小儿先天禀赋各有差异,最易内外因相结合而引起发病。 《婴童百问》云:“……然肺之气,应于皮毛,肺为五脏华盖,小儿感于风寒客于皮肤,入伤肺经。”所以小儿外感之证主要病位在肺,亦常累及肝脾等脏。小儿肺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故每易出现感冒夹痰、夹滞、夹惊。唐老师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限之体,外感风邪,传变迅速,易入里化热,或热为寒闭,寒热夹杂。小儿卫外不固,易受四时气候、冷热变化而发病,日久则正阳虚损。因此小儿发热重在辨清寒热、虚实。 治法和方药 《内经》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发热是外感的主要症状,解表退热就是其治疗的方法。唐老师自拟的疏解合剂将疏散与和解巧妙融合,以扶正达邪为目的,在疏解的同时顾护正气,托邪外出,“正气盛则邪无所依”。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此方能快速退热,疗效显著。此方的主要组成有荆芥、防风、紫苏、藿香、佩兰、厚朴、香薷、半夏、茯苓、党参、柴胡、黄芩、甘草等。方中重用荆芥、防风、紫苏、香薷等辛温之品,具有良好的温散、发汗解热之功效。又因感冒常夹湿夹滞,加用藿香、佩兰、厚朴、茯苓之品芳香开窍,渗湿宽中,既有助于辛温表散之剂功能的发挥,又有助于正阳腾越,助长达邪之力。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外感风邪,传变迅速,太阳表证时间甚短,易向少阳、阳明传变,这主要由于正阳虚损,不能御邪之故,所以方中重设党参、柴胡、黄岑、半夏等小柴胡汤之主剂,增强和解之力,设防于表里之间,以防外邪里传。党参性甘平,补中益气,扶助正阳;柴胡、黄芩性凉,清热解毒,与辛温之品同用,则温凉兼施,阴阳并举,起到疏散、和解之双效。此乃古方联合使用之妙矣。 4、典型病案 患儿顾某,男,4岁,于2013年3月6日初诊。患儿发热5天,体温波动于38-39°C之间,无汗少咳,畏寒,口唇淡,手足冷,胃纳少,尿少便干,舌红苔薄白,脉浮。查体:T38.6°C,神清,精神一般,咽稍红,双扁轻肿,两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罗音,心腹无殊。全身未及皮疹。血常规示:白细胞5.8X10 9/L,中性粒细胞:43%,淋巴细胞:56%,C反应蛋白<8mg/l。胸片示:两肺纹理增深。中医诊断:感冒。证属外感风寒,内传少阳。治拟疏风解表,和解少阳。处方:荆芥、防风、紫苏、藿香、厚朴、半夏、茯苓、太子参、柴胡、黄芩(各)10克,甘草6克。共3剂,每日1剂,少量多次温热服用。患儿服药后第2日,体温下降,第3日体温正常。复诊:患儿热退,偶咳,少流涕,夜间有汗,饮食二便无特殊。舌淡苔薄白。处方:太子参、柴胡、黄芩、紫苏、陈皮、半夏、桂枝、白芍(各)10克,生姜3片,红枣5个,甘草6克。共3剂,每日1剂,服法同前。3剂后痊愈。 【按语】该患儿因外感风寒,表不得解,邪速内传少阳,形成半表半里之证。少阳为枢,邪入少阳,则枢机不利,正不胜邪,邪气内入,而寒热往来。唐老认为由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不能只发汗以解表,亦不能攻下以治里,唯用疏散与和解并用,设防于表里之间,扶正达邪,以防外邪再入里。故方选疏解合剂,3剂后热退,又于小柴胡汤加桂枝、白芍来调和营卫、温通心阳,病乃瘥,不复来。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09.

《吴门治验录》-金绍文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汇总

《吴门治验录》-金绍文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主症之一。本症与小儿素质、病邪性质、季节变化、病变部位病程长短等密切相关。已故江苏省名老中医儿科主任医师金绍文行医5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金老治疗本症重在辨证,抓住主症,大胆投药,屡奏奇效,现简介如下: 1.疏风解表清灵透达 风邪初感,有风寒、风热之别。风寒表证,见发热、畏寒、清涕、肢楚,金老善以荆防风、柴胡、羌独活温散寒邪;喷嚏鼻塞清涕甚,常以生姜3片、葱白3个;小婴儿以葱白炖奶点鼻,宣通鼻窍;寒象甚,闭汗,则以麻桂相合以发表散寒然中病即止,投以1~2剂,汗出热解,即以停服,不以一再取汗而伤其阴。 风热表证,见发热、微汗、咽痛、浊涕,金老多用荆防风、薄荷、白蒺藜、淡豆豉以疏散风热。白蒺藜乃金老善用之品,认为白蒺藜入肝经,不仅可以解表散热,还有疏散肝经风热之功,对于小儿发热易动肝风之证,尤为适宜,有未病先防之意。 麻疹初起,发热出疹不畅者以浮萍、蝉衣、西河柳、芫荽等疏风透疹;疹出密集高热,以紫草赤芍银花等清热凉血。金老认为紫草不但有清热凉血之效,还可以作为麻疹的预防之品。 风热而热象甚,咽喉肿痛,加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等,金老认为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力大,而苦味较之芩、连少,故小儿易于接受见乳蛾脓点,投以牛蒡、马勃、桔梗、生草,尤擅用蝉衣、僵蚕以清热散结。

例1 王某,男,5月。1985年2月12日就诊。 发热1天,体温39℃左右,鼻塞、喷嚏、流涕、咳嗽,二便调,咽红。舌边尖红、苔薄,脉浮数。证属风热上扰,肺卫失宣。拟疏风清热。药用: 荆防风(各)10g,豆豉10g,薄荷3g(后下),牛蒡10g,野菊10g,银花10g,双钩钩10g 服药2剂后体温退净,稍咳,以原方去豆豉、双钩钩,加杏仁10g 桔梗3g甘草3g更进2剂后痊愈 按:此为感冒初起邪郁肺卫之证。清〃叶天士云:“在表初用辛凉轻剂”肺为清虚之脏,位居上焦,小儿脏器清灵,易虚易实。治疗肺卫之证,药应以清轻之品,亦吴鞠通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理风热之邪袭表,肺卫失于开合,阳气内郁而发热,金老以牛蒡、荆防风、豆豉等轻清疏散之品治疗,用药清灵透达,使风邪从上而散,郁热从表而发,邪去热退,实为轻可去实之意。 2.清气透热通腑泄热 小儿阳气旺盛,感受邪热,易入阳明,出现胃家实热之证。金老在患儿出现高热烦躁、口渴溲赤、舌红脉大之际,即从阳明经证论治,投以白虎汤,酌加银花、芦根、野菊花等;渴甚加天花粉葛根;高热、面赤、红牙龈肿、口腔糜烂,用玉泉散以清胃泄热;丹皮赤芍生地以清血分之热;蒲公英板蓝根以清热解毒;发热伴见腹痛、泄泻、肛周灼热红赤口渴溲赤,以葛根芩连汤治之;若壮热有汗、腹胀、大便干结不通、矢气频频,或见咽喉肿痛,金老擅用凉膈散以清热解毒、通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三、小儿发热得诊断思路 (一)短期发热 1.病史要点首先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注意各器官感染得症状询问,特别就是呼吸道、消化道得症状、发热时得体温波动特点,退热药物得应用情况、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热得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腹痛,呕吐,尿急,尿频,头痛、惊厥等。 (2)就是否出现皮疹,以及皮疹特点。 (3)发热时得精神、食欲等全身情况。 (4)传染病接触史,流行病学史。 2.体格检查全面、细致查体,注意查找感染部位,如有无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有无肝脾肿大,颈部抵抗等、 3.辅助检查 (1)三常规:均应做血常规检查,细菌性感染时血WBC计数得临界阈值为<5×109/L或>(15—17.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甄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有诊断价值,其临界阈值分别为9、6×109/L~10、6×109/L。小儿得泌尿系感染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为突出症状,故发热超过3天应做尿常规检查,必要时检查粪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CRP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3)降钙素原(PCT):对于3个月以上患儿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脑膜炎时,PCT得判断价值优于CRP与血WBC计数;在发热起病12小时内预测细菌感染,PCT优于CRP。PCT就是鉴别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得理想指标,细菌感染时PCT 升高,临界值为2μg/L。 (4)腰椎穿刺:怀疑颅内感染时应该选择腰椎穿刺;当新生儿、1~3个月婴儿一般情况不佳,或1~3个月婴幼儿WBC<5×109/L,或>15×109/L时也应考虑腰椎穿刺、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之前。 (5)其她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胸部X片、血沉、血尿及粪培养等。 (二)长期发热 1.全面了解病史 2.全面详细得体格检查 (1)不可放过身体得任何一个部位,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2)对一些特殊体征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如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得心脏杂音,肺部啰音,局部叩痛等、(3)某些容易被忽视得部位,比如口腔、咽喉、甲状腺、指端、外生殖器等。3.辅助检查 临床上得检查项目繁多,应根据初步诊断有目得得选择检查手段、应首先检查血、尿、粪便常规及胸片、B超、血沉、 (1)感染性疾病:可根据情况选择血、中段尿、粪便或痰液等进行病原体培养;病原特异性抗体,PPD试验、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便涂片找真菌;痰、粪便找寄生虫卵;寄生虫抗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找感染病灶等。 (2)风湿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抗体、类风湿因子;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必要时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检查等。 (3)恶性肿瘤性疾病:B超、CT、MRI、同位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支气管镜、胃镜、肠镜、膀胱镜等);骨髓、淋巴结或其她组织穿刺活检或手术探查。

19例小儿烧伤后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19 例小儿烧伤后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烧伤幼儿的临床护理经验进行研究。 方法:将2013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接诊的19 烧伤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19 例烧伤幼儿的临床护理经验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患儿均未出现严重肢 体功能障碍,治疗结束后,均顺利出院。 结论:面对烧伤幼儿,医护人员应给予细致、精心的临 床护理,及时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使电解质达到平衡水平,可最大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烧伤创面发热原因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0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 2014)05-0252-01 在儿科中,烧伤是1?4 岁儿童的常见急症之一[1]。由 于该年龄段的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心理,同时极度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因而容易被烧伤或烫伤。另由于患儿生理发育尚且还不完全,抵抗力与免疫力相对成人会更低,倘若救治护理不当,非常容易致使伤口感染,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对烧伤幼儿的临床护理经验进行研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3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接 诊的19 烧伤幼儿作为研究对象。19 例病患中,男性患儿11 位,女性患儿8 位。根据三度四分法作为诊断标准,使用新九分法确定烧伤面积。19 例病患中,6位患儿烧伤面积低于15%,9位患儿烧伤面积在15%?30%之间,2 位患儿烧伤面积在30%?50% 之间,1 位患儿烧伤面积达50%以上。 1.2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面对患儿,医护人员应保持足够的亲和 力,语调轻柔地与患儿进行交流。在行日常护理时,尽量动作轻缓,降低疼痛感,护理过程中,可对患儿进行言语安抚,避免患者因过度紧张,抵触治疗,使病情加重[3] 。年龄较小的患儿,大多数都极度依赖父母,因此,医护人员可指导患儿家属安抚患儿。对于大龄患儿,医护人员应多给予表扬,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 1.2.2前期准备。第一步,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尤其是 被火焰烧伤的患儿,需时刻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患儿吸氧期间,医护人员应增多寻访次数,定期查看患儿体征是否出现异常。如果患儿情况危急,可提前准备实施气管切开手术。 1.2.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患儿静脉细小,同时因为休克, 静脉塌陷,行静脉穿刺十分不易。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意义重大,可行静脉切开术,确保及时补给体液[4] 。 1.2.4制定输液计划。针对幼儿烧伤患者,输液应遵循“先 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确保输液通常。记录患儿每小时尿量,同时参照患儿生命体征、尿量等情况,酌情调整输液速度与补液总量。 1.2.5休克期护理。患儿休克的先兆表现包括:患儿焦躁 不安,嗜睡且脉搏微弱,尿量较小甚至无尿等。对此,医护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5] 。幼儿提问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因此体温调节能力

中医-小儿夜间发热治疗经验方(1)

小儿发热有多种情况,有一种发热其特点是白天不发热,尤其上午精神 良好,体温不高,至夜晚体温开始升高多在30℃~39.7℃之间。若给予 解热镇痛药品如小儿阿斯匹林,则服药后出汗热退,三四小时又开始体 温升高,不管用药与否次日白天便开始体温如常,精神亦好,来日晚间 又发热。用抗生素,体温会暂时降至正常,又会发热,发热特点如上,夜 热昼常。查血象多白细胞偏高。六脉细数,舌质红绛,舌尖瘀点,舌苔 薄白,口干欲少饮,或五心烦热,梦多,或盗汗,或鼻衄,该类小儿多 体瘦。中医辨证,证属阴虚体质,营血分有热,治疗应以清营凉血为 主,兼清气透表为辅,方用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化裁,加石膏、知母, 拟方如下:水牛角30g、玄参15g、沙参18g、丹参12g、竹叶12g、生地 15g、金银花15g、连翘15g、牡丹皮12g、赤芍12g、石膏30g、知母15g、 黄连6g。 上方水煎服,日1剂,3煎3服,一般服3~4剂,1剂即退热,巩固治疗2~3剂。笔者治疗4 0例该类小儿发热,效果颇佳,均治愈。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 rciales.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郑汝谦治疗小儿发热经验

郑汝谦治疗小儿发热经验 【关键词】郑汝谦;小儿发热;临证经验 扬州中医儿科“谦”字门学术流派起于乾隆后期,迄今已200余年。先师郑汝谦是“谦”字门晚出的一家,他精研医理,业医6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兹将其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作一介绍。 1 小儿发热,首重祛邪 郑师概括小儿病因为“外因,风为百病之长;内因,百病多因痰作祟”。六淫中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热、风湿等,痰则随气之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证。病邪一日不除,发热一日不退。张子和指出:“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何也?虽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邪存体内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郑师在治则上,首重祛邪,他称之为“开门逐盗”,邪去则正安,正安则热退。 2 外感发热,轻清宣透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强调辛凉宣疏。郑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尚在卫表时,辛凉解表之法使用较多,认为慎毋骤用寒凉,以免凉遏冰伏。 若冬季或初春,天气寒冷,小儿外感风寒轻证,表现为发热不甚、鼻塞、喷嚏、流涕,郑师多选用杏苏散合葱豉汤加减,以轻疏肌表。吴鞠通认为,杏苏散乃“苦温甘辛法”,用治外感凉燥之证,而燥为小寒之气。后世医家对葱豉汤多有推崇。王士雄说:“叶氏春温篇,于新邪

引动伏邪,亦主是方,盖此汤为温热初病开手必备之剂。”当代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说:“葱白气香味辛,色白中空,最能入肺卫以通阳气,再加豆豉挥发内外郁热,为表郁必用之方。” 若小儿发热5 d以上,烦闹不安,夜不安寐,郑师则选用栀豉汤。此方适于热在胸膈,既不居里之表,又未入腑之里,白虎、承气之法均不可行。独在半表半里,热在胸中,故烦而躁,小儿外感热病常见此等证候。郑师选用栀豉汤宣发胸中郁热,即所谓“火郁发之”之义,往往效如桴鼓。 若小儿肺炎喘嗽,郑师选用栀豉汤合上焦宣痹汤治之。上焦宣痹汤载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原治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方由枇杷叶、郁金、淡豆豉、射干、通草组成,功能宣肺解郁、清热化痰。郑师于小儿肺热甚者加炒黄芩;喘者加桑白皮,清热泻肺平喘。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郑师治疗小儿发热,强调季节性。如夏季多选用新加香薷饮去厚朴,加六一散、荷叶等。郑师认为,暑气宜升散,从汗而解。 3 里滞发热,釜底抽薪 郑师治疗小儿发热,强调要分清表里、寒热、虚实。对于里滞发热,多用釜底抽薪法。 当今儿童平日多进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体内易蕴热。一旦感邪,外感与内在积滞相结合,风热相激,熏灼蒸腾,遂现高热、夜间热甚、腹胀、大便不通,甚至谵语,舌苔多黄糙。郑师形象地将其形容为炉中煤多火旺,若撤去炉膛中燃烧的煤炭,则火熄热退。发热里滞重,

宝宝

宝宝发烧,千万别乱用药物 专家认为,“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人体正常反应,但孩子发高烧时(38。5摄氏度以上)则有退热的必要。专家告诉你:小儿感冒发烧不一定是坏事--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孩子退热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退热。所有的退烧药,包括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滥用退烧药往往会引起孩子体液大量流失,严重时导致血压下降、休克。 退热的最好方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35%左右)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才考虑配合使用退热药,且要用适合孩子用的退烧药,新生儿更不应用退热药。 宝宝感冒发烧的物理疗法怎么做? 1、若体温高达39℃~40℃且一时难以退烧时,可用凉水浸过的毛巾敷在头部,并注意勤换。同时可以用温水擦擦胸、背及腿部,使皮肤浅表血管扩张,有助于退烧。 2、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让病人睡在舒适的床上,穿的衣服要宽松一些。房内空气要新鲜,注意通风换气,不要吸烟,房间要保持安静。 3、服药后可能会出汗,这时盖得不要太厚,以免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出汗以后要及时擦干,并及时更换内衣,防止着凉。 4、要多喝开水。发烧的病人所需的水分比平时多,这是因为机体代谢率增高,出汗多,水分消耗大,血液相对浓缩,血流缓慢,心跳无力。因此,要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水分。要鼓励病人多饮水,可多喝糖盐水、绿豆汤、菜汤、西瓜汁、果汁及蜂蜜兑水等。 5、发烧的病人,一般胃口都比较差。此时,要想办法给病人做些容易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小米粥、大米粥、豆浆、豆腐脑、牛奶、酸奶、藕粉、鸡蛋汤、酸汤面条、蒸蛋羹等,并注意少食多餐。同时,要让病人多吃一些水果,增加营养素的摄入,以利于早日康复。--《感冒发烧的物理及药物治疗》 应通过护理缓解感冒症状 1 鼻塞、流鼻涕了,滴点生理性盐水 缓解鼻塞比较温和的方式是把生理盐水滴到宝宝鼻孔里,用来帮助宝宝保持鼻孔滋润和清洁鼻腔,帮他们通气。另外,多喝水也有助于稀释鼻涕,使它易于排出。 2 强行止咳会致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