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针灸甲乙经_治疗头痛的特点分析

_针灸甲乙经_治疗头痛的特点分析
_针灸甲乙经_治疗头痛的特点分析

文章编号:100520957(2008)0920046202?文献研究?《针灸甲乙经》治疗头痛的特点分析

徐彦龙

(甘肃中医学院,兰州730000)

【关键词】 《甲乙经》;头痛;针灸疗法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笔者运用计算机对《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进行检索统计,结果显示《甲乙经》治疗本病共涉及60个腧穴总计66穴次;其中,未明确指出腧穴名称的治疗条文中共涉及11条经脉总计23经次;既未说明所选腧穴,又未标出涉及经脉的治疗条文中共涉及3个部位。

通过分析60个腧穴所属经脉后发现,膀胱经13个;胆经12个;督脉8个;任脉、三焦经、胃经各5个;小肠经4个;大肠经3个;心包经2个;肺经、脾经、肾经各1个;未采用肝经和心经腧穴。通过分析60个腧穴所属部位后发现,头面部26个、肩颈部2个、背腰部6个、胸腹部4个、四肢部22个。可见,《甲乙经》针灸治疗本病有如下特点。

1 循经取穴特点

1.1 多取与头面相关的经穴

由统计数值可知,本症多取膀胱经、胆经、督脉、任脉、三焦经、胃经、小肠经等经脉腧穴,因为它们的循行线路均达头面部,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故当选用之。而取用最多的是膀胱经、胆经,高达31穴次,因为此二经在头部的穴位多,所以头痛时,局部取穴理所当然应以此二经腧穴为主。

1.2 选用阳经腧穴,作为主治重点

本病因感受外邪引起者,多以风为主而夹寒、热、湿邪。“风为阳邪,易袭阳位”;“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顶之上,唯风独到”。又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因此,本病多选用阳经腧穴,作为主治重点,阳经上抵头面,多有调神利窍止痛之功,故从总体上看,治本症以阳经穴为主,阳经共56穴次,阴经才10穴次,两者之比为5.6∶1,这是可以理解的。

2 分部取穴特点

2.1 以头面局部穴为主

根据统计资料可知,治疗本症头面部穴共32穴次,占全身总穴次的48.5%,其主治条文中出现两次的是玉枕、脑空、颔厌、悬厘、窍阴、天柱等。这些穴位均分布在头正中线两侧,刺激之则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大脑皮质功能,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如《甲乙经?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1]载:“热病头痛身重,悬颅主之”;“头项痛重,暂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等就是例子。

2.2 选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穴

据统计,四肢部的22个腧穴当中,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为20个,其中特定穴为19个,占95%,上肢特定穴10个,下肢特定穴9个,说明在治疗头痛方面,上、下肢特定穴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如此选穴,一方面能够说明《甲乙经》的配穴思路为局部选穴和循经远取相结合;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特定穴的治疗作用。其理论至今还指导着针灸临床。

综上所述,治疗本症以选取人体的阳经穴、四肢部穴,特别是四肢部的特定穴为主。

3 针灸法特点

3.1 针刺

《甲乙经》治疗本症常采用泻法,以泻逐内外之风。如“头痛项急,不得顾侧,目眩,鼻不得喘息,舌急难言,刺风府”(《甲乙经?阳受病发风第二(下)》)。本条文虽没有明确地指出针用泻法,但从所述症状来看,是由于风邪上扰阳位所致,故应采用泻法以驱邪外出则头痛自愈;又如:“厥头痛,贞贞(《灵枢》作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甲乙经?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本文不但明确地指出针刺治疗本症须用泻法,以散阳热,而且提出“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以祛邪扶正[2],从而对头痛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

3.2 放血疗法

作为一种头痛的治疗方法,放血疗法在其治疗头痛中占有很大篇幅,且方法各异。

3.2.1 刺腧穴放血法

如:“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直视举目赤,其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甲乙经?阳厥大惊发狂痫第二》)。本段论述了癫病开始发作时,应选手太阳和手太阴经的腧穴放血,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又如:“肺热病者,先凄凄然厥,起皮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甚,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甲乙经?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本段论述了肺脏发生热病的症状及治法,即治疗时应刺手太阴、阳明二经,刺出的血如豆大,病就可立愈[3]。

3.2.2 刺动脉放血法

如:“厥头痛,脉痛,心悲喜泣,视头动脉反盛者,乃刺之,

?

64

?Shanghai J Acu2Mox,Sep2008,Vol27,No9

有跳动而充盛的脉络,刺之尽出其血,然后调补足厥阴经。

3.2.3 刺络放血法

如:“腰痛夹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甲乙经?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本段论述了病在足太阳经所致的腰背及头痛治疗时应采取的方法,即针刺委中穴旁边的络脉出血。

综上所述,《甲乙经》在头痛治疗的过程中,多采用泻法和放血疗法,且放血疗法方法各异,值得现代针灸临床继续继承和发展。

4 结论

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运用现代检索方法,对《甲乙经》论述头痛的条目进行检索、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甲乙经》治疗头痛通常采用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局部取穴主要选用患侧头面部以膀胱经、胆经、督脉为主的腧穴;远道取穴则选用相关经络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特别是特定穴,如胃经的丰隆、解溪、足三里,大肠经的合谷、阳溪,膀胱经的昆仑、京骨、束骨等。治疗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常辅以放血疗法。除此,临床上还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辨证选穴或加用其他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山东中医学院.针灸甲乙经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87721301.

[2] 黄龙祥.黄帝针灸甲乙经(新校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1990:3262456.

[3] 王 军.针灸甲乙经(新校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2352318.

收稿日期 2007212230

文章编号:100520957(2008)0920047201?经络腧穴?小议“神”穴

赵建强, 陈 颖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关键词】 腧穴学;穴位研究;神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针灸专业六版《腧穴学》教材中,有九个含“神”腧穴,分别是神阙、神道、神庭、神门、神堂、本神、神封、神藏、四神聪[1],每穴中均含有一个神字。《千金翼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2]这些腧穴为何都以神字命名?是否与治疗“神”相关疾病有关?本人查阅相关资料、古籍,结果如下。

神阙,为任脉之要穴,是人体生命之根,真气所系之处,任脉乃阴脉之海,与督脉相对,脐又为冲脉循行之所,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任、督、冲“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因脐内联系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为经气之汇海。

神道、神庭属于督脉,督脉入属于脑,行于头顶正中,统领五脏六腑经脉,为阳脉之海,与诸阳经均有联系,阳经与阴经会合于头顶部,同时通过经脉之间的相互交叉联系奇经八脉,因此具有全身整体调节作用,使得“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神门归手少阴心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类经?藏象类》)[3]。

神堂归足太阳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藏精,生髓通脑。

本神归足少阳胆经,肝胆互为表里,肝藏魂,主疏泄。胆又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内藏精汁,主决断。“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4]。

神封、神藏归足少阴肾经,肾藏精,生髓通脑。

四神聪为奇穴,位于头顶部,脑为奇恒之腑,居于颅内。“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注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髓海不足,则头为之倾,神气衰弱”(《素问集注》)[5]。

九个含“神”腧穴之中神庭、本神、四神聪分布于头;神道位于脊柱上,平心俞,近心;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穴;神堂位于背后平心俞,近心;神封、神藏位于胸前,近心。由此可见“神”穴的分布与归经直接或间接体现了心主神明和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

含“神”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二,一是治疗神志病,如神庭、本神、神门、神道、四神聪,当然亦治疗局部病症;二是治疗穴位所在部位疾病,如神堂、神封、神藏等。多治疗胸胁疼痛、喘咳等症。因此可推断在命名这些腧穴时前人已经了解解剖位置处的心脏与调神并无多大关系;同时前人肯定了解剖位置处的脑的调神功能,说明对解剖位置上的心和脑的功能有了区分。

参考文献

[1] 罗永芬.腧穴学[M].第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3] 明?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4]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M].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7.

[5] 清?张隐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

?

74

?

上海针灸杂志2008年9月第27卷第9期

针灸学练习册(带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现存最早、最系统的针灸学专著是 A. 《足臂十一脉灸经》 B. 《阴阳十一脉灸经》 C. 《灵枢经》 D. 《针灸甲乙经》 E.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2. 《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哪位医家 A. 皇甫谧 B. 思邈 C. 洪 D. 王焘 E. 王唯一 3. 我国第一个针灸铜人铸造于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E. 清朝 3 B 4. 《针灸大成》的作者是哪位医家 A. 王焘 B. 滑伯仁 C. 继州 D. 汪机 E. 时珍 4 C 5. 明代哪一本针灸著作,是继《经》、《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 A. 《针灸大成》 B. 《针灸大全》 C.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D. 《针灸聚英发挥》 E. 《奇经八脉考》 5 A 6. 中国针灸是哪个世纪传到欧洲 A. 公元5 世纪 B. 公元6 世纪 C. 公元8世纪 D. 公元16世纪 E. 公元17 世纪 6 E 7. 《针灸甲乙经》中所载的腧穴有 A. 365 个 B. 349 个 C. 361 个 D. 160 个 E. 354 个 7 B 第二章经络总论 1. 针灸学理论核心是 A. 脏象学说 B. 阴阳学说 C. 五行学说 D. 经络学说 E. 于午流注学说 1 D 2. 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 A. 阳明、少阳、太阳 B. 少阳、太阳、阳明 C. 太阳、阳明、少阳 D. 少阳、阳明、太阳 E. 太阳、少阳、阳明 2 A 3. 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是 A. 厥阴、少阴、太阴 B. 少阴、太阴、厥阴 C. 太阴、厥阴、少阴 D. 厥阴、太阴、少阴 E. 太阴、少阴、厥阴 3 C 4.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哪一条是错误的 A. 手三阴经从头走手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中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中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而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和针灸医疗理论。 中医药以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临床经验,独特的理论体系,卓越的治疗效果,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中医药事业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成书于汉之前,相传系秦越人所著。其内容亦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 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从而丰富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公元三世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深入钻研《素问》、《针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

中医师人专业技术经验工作总结

中医主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刘慧,男,1968年10月出生,本科文化,于1989年获中医师职称,1997年12月21日获中医主治医师,2003年获得医师资格,1990年参加社区医疗工作,现任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院长。 自2008年1月被聘任为保合少卫生院院长以来,紧紧围绕卫生院中医药工作重点,认真学习和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有关医药法规,不断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为宗旨,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圆满地完 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自任职以来,始终坚持工作质量第一,服务质量第一。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医疗质量的控制把关,工作学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以医疗法规为准则,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坚决纠正和杜绝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使本人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达到了副主任医师的水平。工作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与任务指标,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登记,认真对待处方的书写、审核、保存工作,严格遵守处方调配制度,严格把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剂量、规格等注意事项、严格规范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近三年来,诊治患者45000余人次,未出现任何差错事故,为患者提供了快捷、准确、优良、价廉的诊疗服务。同时,积极主动地向患者宣传中医药保键知识,提供技术指导、咨询以及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熟练掌握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医疗技术,尽可能为患者提供简单、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视患者如同亲人,施医术妙手回春”是我们行医的宗旨。同时,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项活动,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学术新动向,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中医 药专业知识为患者服务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张帅20094022004 阅读方法:1.检索阅读 2.分析阅读 作业步骤:1.课本的各章节的简述 2.读后感 第一章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至四千多年前) 一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二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石器的制造火的使用 三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原始耕作技术动物的驯养 四原始工艺技术 制陶蚕丝的开始利用和原始纺织技术建筑交通工具 五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天文学知识的萌芽数学知识的萌芽其它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的医和药六原始自然观 第二章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一奴隶制度的出现和科学技术 二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 三农业生产技术 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开始形成耕作制度耕作技术 园艺、蚕桑和畜牧 四手工业技术 建筑纺织染色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原始瓷器的出现酿酒 五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天文学数学 六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 《夏小正》和物候知识有关气象、地形和地图的记述 七初期的医药学 巫和医德分化药物与汤液医疗工具与卫生保健

八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天命观的形成阴阳、五行和八卦说 第三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一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 二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 生铁、钢和铸铁柔化术的出现冶铁业的兴起与铁器的逐渐普及 找矿经验和采矿技术 三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 《吕氏春秋·上农》等篇所反映的精细耕作技术 植物生态学和动植物分类学知识 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灌溉工程运河工程和堤防工程 五《考工记》——手工业救赎规范的总汇 《考工记》的产生车辆的制造弓箭的制作钟、鼓和罄等乐器的制造练丝、染色和皮革加工技术城市和宫室的规划设计数学知识 六《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光学知识力学知识和时空观几何学知识及其它 七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对行星和恒星观测的数量化天象观测的重要成果古四分历法 算筹、筹算和十进位值制 八地学著作的出现 《山海经》《禹贡》《管子·地员》 九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医药学的发展和名医扁鹊《黄帝内经》的整体观、脏腑经络说和阴阳五行论《黄帝内经》的防治思想、病因说及解剖学知识 十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潮的兴起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 天与地的相对关系问题宇宙本原和宇宙无限性问题 第四章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一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二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牛耕法与新型农具代田法和区种法《氾胜之书》 园艺、养马、蚕桑的发展水利工程 三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技术的成熟 生产工具和兵器铁器化的完成冶铁新技术 炒钢、百炼钢和铸铁脱碳钢技术 四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中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中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中医师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中医主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刘慧,男,1968年10月出生,本科文化,于1989年获中医师职称,1997年12月21日获中医主治医师,2003年获得医师资格,1990年参加社区医疗工作,现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院长。自2008年1月被聘任为保合少卫生院院长以来,紧紧围绕卫生院中医药工作重点,认真学习和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有关医药法规,不断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为宗旨,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自任职以来,始终坚持工作质量第一,服务质量第一。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医疗质量的控制把关,工作学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以医疗法规为准则,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坚决纠正和杜绝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使本人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达到了副主任医师的水平。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工作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与任务指标,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登记,认真对待处方的书写、审核、保存工作,严格遵守处方调配制度,严格把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剂量、规格等注意事项、严格规范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近三年来,诊治患者45000余人次,未出现任何差错事故,为患者提供了快捷、准确、优良、价廉的诊疗服务。同时,积极主动地向患者宣

传中医药保键知识,提供技术指导、咨询以及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熟练掌握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医疗技术,尽可能为患者提供简单、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视患者如同亲人,施医术妙手回春”是我们行医的宗旨。同时,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项活动,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学术新动向,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中医药专业知识为患者服务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师职能的转变,积极参加临床医学咨询和新中医疗法的研究工作,不断吸收应用国内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和掌握中医药的新动向,及时向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资料,并与有关临床医护人员共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同时开展新医药咨询监测工作,使诊断、用药更科学、更合理,以适应患者的需要;在学术方面,能够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吸取他人之长。丰富个人知识,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先后温习了《黄帝内经》、《金贵要略》、《伤寒论》、《温病学》、《针灸甲乙经》等医学专著及文献,做读书笔记近30万字。每年还订阅一定数量的医学刊物如《临床荟萃》、《中国医药指南》等,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医学新进展、新动向,积极探索新理论,研究新方法。近几年来,利用中医药理论,结合临床经验,治疗卵巢囊肿65例、肾结石52例、肾病综合症8例、脑中风27例、消渴病35例、过敏性紫癜23例等,都取得了满意的医疗效果。努力钻研、刻苦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注意加强医药信息沟通。任职以来,先后有两篇论文分别在《家庭医药》、《中国医药指南》上发表、一篇论文在“全国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任职以来,积极培养指导下级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工作,自2008年以来,长期担任大、中专实习生进修生的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先后在区、镇组织的业务培训班上担负《中医药》授课任务,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

针灸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C )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B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D )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E )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C )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 )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二、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 E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B C )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C)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E)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E)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B) 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教 B.太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针灸甲乙经读后感

读《针灸甲乙经》有感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皇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作者黄莆谧,共十卷,南北朝时期改为十二卷,该书集《素问》《针经》与《名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之有关针灸学内容等分类和编而成。 该书在针灸理论上出强调:“上工治未病”,即一位高明的针灸医生要学会运用针灸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的目的,“中工刺未成”则是强调仅能做到疾病早期治疗者,也算的上是一位比较好的针灸医生,“下工刺已衰,下工刺方袭”,将不能做到预见和早期诊断治疗的针灸医生。同时还对针灸用针之形状制作,针灸禁忌,针灸经络,孔穴部位之考订,针灸的临床适应症,针灸操作方法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全书定位孔穴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 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适应针灸治疗的疾病和症状共有800多种。例如该书所分述的热病,头痛,黄疸,寒热病,脾胃病,癫,狂,霍乱,喉痹,耳目口齿病,妇人病等。该书论述了五脏精气和神志活动的关系以及他们在针刺治疗中的意义,还阐述了九气为病的病理表现,五脏虚实的症状和机理,五脏腧穴与五色,五时,五日,五音,无味等相互配合关系加以阐述,并且论述了四时阴阳变化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影响以及五脏六腑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各自的生理特点和通过体表某些部位或器官测知脏腑盛衰的方法,五脏与五官的关系以及脏腑病变反应与五官的症状和对九窍的影响,五脏六腑对人体生命寿夭的密切影响,并从脉,肉,筋,骨,皮,五官,等的形态推测五脏五脏六腑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十二原穴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比例取象方法把十二经脉配属自然界的十二水流,进而论述十二经脉的气血多少,所属脏腑以及针刺的一般情况。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四海与人体的关系,同时讨论了四海所主的腧穴及四海虚实病症和调制方法,营卫之气在一日一夜中运行周次和呼吸周次及漏下百刻的分配,说明营卫的活动情况,此外还对虚实病变的不同刺法加以阐述和营卫运行于十二经脉的顺序,营卫之气的化生,运行规律及相互关系,三焦部位及生理功能,阴阳清浊的性质,以及津,气,精,液,血,脉六气的作用和病候,汗,尿,气,唾,精髓五液的化生及其功能和失常的病理表现,奇邪留滞络脉的病变及刺血络的治法,同时还讨论了刺血络的诊断标准以及刺络时的有关变化以及五色所主的病症,从五色判断疾病轻重深浅的方法和五脏在面部的分属部位,按阴阳五行理论,将人体分为五种及二十五种人,并分别阐述了各类型人的生理形态,气血多少,心态表现及不同的治疗原则。 阐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疾病证候以及经气竭绝的表现和预后;以及十五络脉的循行,另外还讨论了十二皮部的名称,络脉诊色法,以及手太阴,足阳明,足少阴之脉常动不息的道理;对三阴三阳经脉循行的规律和少阴之脉独下行的原因加以解释以及六阴六阳经脉和督脉,任脉,跷脉的长度,经脉和络脉的区别以及诊察的治疗原则,十二经脉标本的主要部位,同时介绍了头,胸,腹,胫四街的部位及主治,三阴三阳的根结部位以及开,阖,枢的作用和所主疾病,手足左右十二阳脉的根流注入部位,十二经筋的循行部位,发病机理,病理表现以及病变治疗原则和方法。 督脉发际内,从神庭并由此向两旁行至头维,左右共七穴的部位及其针灸方法,另外还讨论了孙络,溪谷,三百六十五个穴会的作用,从上星向后风府共八穴的部位及其针刺方法,旁开个一寸五分的五处,向后行至玉枕,左右共十穴的部位及其针刺方法,头部从瞳孔直上入发际五分的临泣,向后行至脑空,左右共十穴的部位及其针刺方法,头部后发际正中的哑门,及旁侧的天柱,风池等五穴的部位和针刺方法。 讲述了八正,八虚,八风之邪治病的一般规律,疾病的逆顺标本以及地理环境和形态苦

中医业务技术工作总结

中医业务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中医师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中医主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刘慧,男,1968年10月出生,本科文化,于1989年获中医师职称,1997年12月21日获中医主治医师,XX年获得医师资格,1990年参加社区医疗工作,现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院长。 自XX年1月被聘任为保合少卫生院院长以来,紧紧围绕卫生院中医药工作重点,认真学习和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有关医药法规,不断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为宗旨,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自任职以来,始终坚持工作质量第一,服务质量第一。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医疗质量的控制把关,工作学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以医疗法规为准则,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坚决纠正和杜绝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使本人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达到了副主任医师的水平。工作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与任务指标,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登记,认真对待处方的书写、审核、保存工作,严格遵守处方调配制度,严

格把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剂量、规格等注意事项、严格规范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近三年来,诊治患者45000余人次,未出现任何差错事故,为患者提供了快捷、准确、优良、价廉的诊疗服务。同时,积极主动地向患者宣 传中医药保键知识,提供技术指导、咨询以及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熟练掌握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医疗技术,尽可能为患者提供简单、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视患者如同亲人,施医术妙手回春”是我们行医的宗旨。同时,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项活动,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学术新动向,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中医药专业知识为患者服务 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师职能的转变,积极参加临床医学咨询和新中医疗法的研究工作,不断吸收应用国内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和掌握中医药的新动向,及时向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资料,并与有关临床医护人员共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同时开展新医药咨询监测工作,使诊断、用药更科学、更合理,以适应患者的需要;在学术方面,能够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吸取他人之长。丰富个人知识,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先后温习了《黄帝内经》、《金贵要略》、《伤寒论》、《温病学》、《针灸甲乙经》等医学专著及文献,

急性腰扭伤的特效针灸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特效穴 笔者十几年来采用单独针刺“闪挫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均获良效。借本栏目介绍与大家分享。定位: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三分之一处即是。直刺0.8-1寸或向上斜刺,并嘱其活动活动腰部,会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是手三里吧? 中渚.手三里亦对此证有效 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 初诊患者腰部剧痛难耐,腰身板滞不适,弯腰痛甚,腰部活动受限,甚者动弹不得,需要外人扶助活动。 针灸治疗方法:调整患者紧张心态,选用华佗牌28号1~1.5寸毫针,先取后溪穴,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又为本经“输穴”及八脉交会穴——通督脉。该穴于第五掌指关节后,横纹处。进针0.8~1.2寸,得气后,快速捻转行泻法五分钟,并嘱其适当活动腰部,直至患者腰部能够轻微转动,痛感渐缓,接着慢慢扶患者俯卧于床上,取“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处。人体双侧肋弓下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数三个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此穴用于按摩,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疼痛感立减一半,再配合针刺腰眼,阿是穴,飞扬(针尖要朝小腿内侧向上斜刺),然后接上电针仪选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起针后配合拔火罐5~10分钟,每日一次,七次为一疗程。 隔天主穴换为闪挫穴,定位: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三分之一处即是。直刺0.8~1寸或向上斜刺,配穴为肾俞、委中、命门、外关、太冲施予平补平泻。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三天后患者腰痛基本痊愈,隐约有感腰酸不适,疗程结束,患者腰已不痛不酸,轻便自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强调针灸治疗同时配合自身运动,取同样的穴位,配合自身运动者疗效明显高于不配合者。 本法是我的一位中医老师授予我的,每用均会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故与大家分享。腰痛的针灸治疗 1、奇穴:奇穴位于足三里下一寸,距胫骨外一寸处,毫升2-4寸直刺,针刺手法以泻为主。 适用于腰肌紧张,前屈受限,屈髋试验阳性者。 2、人中、委中、阳陵泉:人中行泻法,委中刺血。后刺阳陵泉 适用于翻身困难者,下肢伸屈疼痛,腰肌间歇性掣痛者,动则腰痛者,憋气活动。 3、国老穴(三四跖骨之间,本节上约半寸左右):刺之结节处、压痛处,治疗扭伤、风湿、腰肌劳损, 针后腰部发热,头部出汗为佳。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是一本中药医药名书,其中有数百种古代一直沿用到今日的医术供后人学习,就是必须要维持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统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以经命名的三大奇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之一。这三部奇书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古人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黄帝内经》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较早的医学典籍。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古书中千古流芳的内容,更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断去继承古人的优点、弥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不足、赋予他们崭新的生命力,使得他们不断跟上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脚步,继续让他们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发挥出应有的源头作用。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 古人云: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因此,身为一名有知识、有修养的现代人,无论是为了我们父母的 1 / 41

身体健康还是为了自己乃至子孙后代,人人都有必要重新去学习并领悟人类先祖著医书的宗旨,正确看待他们学医、重孝之目的,全面了解《黄帝内经》能给世人带来的人生启示。 据网上相关资料介绍: 第一、从《黄帝内经》现有的内容看,《黄帝内经》是托名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人的论医之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分九卷、81篇,共80多万字。 1、《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将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2、《素问》,在汉魂、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600字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600字 认真读完《黄帝内经》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黄帝内经》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黄帝内经》读后感1 进入中医药大学两年多了,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基础,之後还读过与专业相关的玉龙赋、标幽赋等,但就是不曾正式拜读过黄帝内经,却又总能在讲学中获知一言半语,且这些引用对所对应的病症总是描述得恰到好处,这就挠的我心痒痒的。不禁想:黄帝内经会是怎样的奇书呢? 怀着这样的心理,我翻开了黄帝内经素问。简单看过注家对黄帝内经的介绍,就开始进入正篇。 素问不愧是经典言论,一开始就道出了"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问题,并提出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又常,不妄作劳……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不是它最厉害的,最难得的就是找到了生命与自然的联系,并用非常通俗却又变化无穷的阴阳反映其规律。古人以阴阳论道,可敬可叹。 我认为,黄帝内经的伟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提出理论前长期的观察探究。比如,"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的阐述就是对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概括,还有四季虚邪与脏器的对应,等等,无不体现了黄帝内经非常扎实的观察验证基础。这种发现问题,观察矛盾,寻找规律的探究精神正是每个医者所需要继承的。 很多外行人认为黄帝内经太老了,已经跟不上新时代要求了。但黄帝内经的思想偏偏是超前的,其中提出的养生之道还被到处引用,被奉为圭臬。而且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疗思想不知又比西方预防观念早提出了多少年,而且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之所以我们常称其为经典,正是其中的很多话都是不刊

最新针灸学题库及答案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A1型题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阴阳十一脉灸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资生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答案:1.C 2.《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 A.唐代—孙思邈 B.晋代—葛洪 C.宋代—王执中 D.晋代—皇甫谧 E.宋代—王惟一 答案:2.D 3.《针灸甲乙经》考证了腧穴 A.354个 B.359个 C.361个 D.349个 E.152个 答案:3.D 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者是 A.王执中 B.杨继洲 C.王惟一 D.李时珍 E.滑寿 答案:4.C 5.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代是 A.唐代 B.晋代 C.战国 D.元代 E.宋代 答案:5.E 6.《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A.王焘 B.李学川 C.杨继州 D.高武 E.李时珍答案:6.C 7.继《内经》、《甲乙经》之 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 A.《针灸大成》 B.《针灸大全》 C.《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D.《十四经发挥》 E.《奇经八脉考》 答案:7.A 8.《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滑伯仁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皇甫谧 E.王惟一 答案:8.A 9.考证了361个经穴的医家 是 A.李时珍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王惟一 E.滑寿 答案:9.B 10.针灸医学传到欧洲是 A.公元6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7世纪 E.公元9世纪 答案:10.D 11.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阳明、少阳、太阳 B.少阳、太阳、阳明 C.太阳、阳明、少阳 D.少阳、阳明、太阳 E.太阳、少阳、阳明 答案:11.A 12.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厥阴、少阴、太阴 B.少阴、太阴、厥阴 C.太阴、厥阴、少阴 D.厥阴、太阴、少阴 E.太阴、少阴、厥阴 答案:12.C 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 以下部位排列是 A.太阴、少阴、厥阴 B.厥阴、太阴、少阴 C.少阴、太阴、厥阴 D.厥阴、少阴、太阴 E.少阴、厥阴、太阴 答案:13.B 1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错 误的是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C.手三阳经从胸走手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答案:14.C 15.阴经与阳经(指表里经) 交接的部位在 A.头部 B.胸腹部 C.面部 D.手足末端 E.上肢部 答案:15.D 16.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 交接部位在 A.头面部 B.颈项部 C.胸腹部 D.四肢末端 E.胸部 答案:16.A 17.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 经)交接部位 A.胸腹部 B.胸中 C.腹部 D.四肢部 E.头面部 答案:17.B 18.不属于表里络属关系的 是 A.手少阴—手太阳 B.足厥阴—足少阳 C.手阳明—手太阴 D.手少阳—手少阴 E.足太阳—足少阴 答案:18.D 19.不属于奇经八脉循行的 特点是 A.除带脉横向循行外 B.其余均为纵向循行 C.纵横交错地循行 D.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E.经与经之间有相互交接规 律 答案:19.E 20.十二经别是指 A.十二正经离、入、出、合 的别行部分 B.十二正经离、合、出、入 的别行部分 C.十二正经离、出、入、合 的别行部分 D.十二正经离、出、合、入 的别行部分 E.十二正经离、入、合、出 的别行部分 答案:20.A 21.不是十二经筋的循行走 向 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B.行于体表 C.不入内脏 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E.入走体腔 答案:21.E 22.不是经络的作用 A.运行气血 B.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 D.保卫机体 E.活血祛瘀 答案:22.E 23.十二经脉中,脾经与心经 的交接部位在 A.心中 B.肺中 C.肝中 D.胃中 E.胸中 答案:23.A 24.十二经脉中,肾经与心包 经的交接部位在 A.肺中 B.胸中 C.心中 D.胸部 E.腹部 答案:24.B 25.十二经脉中,肝经与肺经 的交接部位在 A.肺中

(心得体会范文)《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是一本中药医药名书,其中有数百种古代一直沿用到今日的医术供后人学习,就是必须要维持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统一。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以经命名的三大奇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之一。这三部奇书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古人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黄帝内经》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较早的医学典籍。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古书中千古流芳的内容,更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断去继承古人的优点、弥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不足、赋予他们崭新的生命力,使得他们不断跟上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脚步,继续让他们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发挥出应有的源头作用。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 古人云: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因此,身为一名有知识、有修养的现代人,无论是为了我们父母的身体健康还是为了自己乃至子孙后代,人人都有必要重新去学习并领悟人类先祖著医书的

宗旨,正确看待他们学医、重孝之目的,全面了解《黄帝内经》能给世人带来的人生启示。 据网上相关资料介绍: 第一、从《黄帝内经》现有的内容看,《黄帝内经》是托名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人的论医之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分九卷、81篇,共80多万字。 1、《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将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2、《素问》,在汉魂、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中医二附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二附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全院各科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及《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在全国选拔300名中医主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开展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为保证研修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具备较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较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主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为培养对象,以德业双修、医文融合、理术并重、医药兼通为主线,通过为期3年的经典研修、跟师学习、临床实践和素养提升,培养一批医德高尚、理论功底深厚、医术精湛的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二、遴选条件 (一)在医疗机构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具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正高级职称,且连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截止时间为2017年5月31日); (二)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中医药理论基础扎实,善于运用中医临床思维解决本专业临床疑难问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较高; (三)坚持每周临床时间不少于4个工作日,医德医风、人文

素养、服务态度、诊疗水平等得到服务对象和社会舆论认可; (四)热爱中医药事业,身体健康,在学习与实践中有悟性和钻研精神,具有良好的培养潜能; (五)不担任院级及以上行政职务,能够保证研修学习时间,完成研修任务。 三、遴选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取的原则;适当兼顾中西部地区和紧缺专业人才的原则。 四、遴选程序与方法 (一)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根据本实施方案,填写《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申报表》(附表,以下简称《研修申报表》),表述个人条件、特长和研修志向,提出研修计划;经所在单位初审后,报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研修申报表》及研修计划进行审核,确定培养对象候选人名单。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命题,确定考试时间、地点及相关要求,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培养对象候选人参加全国中医理论考试。 (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照遴选原则进行录取,确定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名单并予以公布。 五、研修内容、方式与要求 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以读经典、做临床、

针灸学基础题库汇总

针灸学基础》题库 第一章:针灸学基础概论 一、判断题(对者打“ ”,错者打“ ”)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 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 世纪末17 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二、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 卄茁B / \ 专著是()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三、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足臂^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四、多项选择 1、针灸疗法的优点主要是() A.疗效明显B?操作方便C.经济安全D.易于接受E?适应证广

针灸甲乙经教学体会

《针灸甲乙经》教学体会 雒成林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针灸甲乙经》正式进入大学课堂教学,我们学院可谓走在前面,虽说是开 了先河,但任重而道远。如何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地思考。 经过本科生与研究生各一学期的教学实践,逐渐发现一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 完善的地方,而且相信随着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反映出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现将一年来《甲乙经》教学中体会到的一些问题梳理出来,与各位同道一起探讨 解决之策。 1、《甲乙经》教学现状 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说:“其本论,其文有理,虽不切于近事,不甚删 也。若必精要,后其闲暇,当撰核以为教经云尔”。意即他虽然依据“事类相从” 的原则梳理出了《内经》与《明堂》关于针灸的知识体系,但要作为授学之“教 经”,仍有“不切于近事”之憾,并表达了进一步精简的意图,只是未能如愿。 后来《甲乙经》传至邦外,亦备受历代医家尊崇,因此就无人再做精简。直至二 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倡导中医学传承发展之际才陆续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率先精编《针灸甲乙经》原著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黄龙祥教授,接着 就有了本科和硕士教学用的《甲乙经》教本。 本科生教材 黄龙祥精编本 本科生教材 研究生教材

2010年8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灸甲乙经选读》,2011年6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针灸甲乙经理论与实践》。相较而言,后者在编写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与时间均胜于前者,教材质量有明显优势。该书前面设了《导论》,已经谈到了《甲乙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录于下共鉴。 一、《针灸甲乙经》的作者与版本 二、《针灸甲乙经》的主要学术特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一)腧穴归经与脉气所发 (二)对经文的理解与注解 (三)构建了针灸辨症施治框架 三、如何学习应用《针灸甲乙经》 (一)注重文本校勘 (二)掌握编排体例

中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中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中医医生个人工作总结》的范文,篇一:中医师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中医主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刘慧,男,1968年10月出生,本科文化,于1989年获中医师职称,1997年12月21日获中医主治医师,20XX年获得医师资格,1990年参加社区医疗工作,现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院长。 自20XX年1月被聘任为保合少卫生院院长以来,紧紧围绕卫生院中医药工作重点,认真学习和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有关医药法规,不断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为宗旨,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自任职以来,始终坚持工作质量第一,服务质量第一。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医疗质量的控制把关,工作学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以医疗法规为准则,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坚决纠正和杜绝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使本人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达到了副主任医师的水平。最全面的工作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与任务指

标,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登记,认真对待处方的书写、审核、保存工作,严格遵守处方调配制度,严格把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剂量、规格等注意事项、严格规范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近三年来,诊治患者45000余人次,未出现任何差错事故,为患者提供了快捷、准确、优良、价廉的诊疗服务。同时,积极主动地向患者宣传中医药保键知识,提供技术指导、咨询以及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熟练掌握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医疗技术,尽可能为患者提供简单、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视患者如同亲人,施医术妙手回春”是我们行医的宗旨。同时,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项活动,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学术新动向,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中医药专业知识为患者服务 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师职能的转变,积极参加临床医学咨询和新中医疗法的研究工作,不断吸收应用国内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和掌握中医药的新动向,及时向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资料,并与有关临床医护人员共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同时开展新医药咨询监测工作,使诊断、用药更科学、更合理,以适应患者的需要;在学术方面,能够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吸取他人之长。丰富个人知识,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先后温习了《黄帝内经》、《金贵要略》、《伤寒论》、《温病学》、精品《针灸甲乙经》等医学专著及文献,做读书笔记近30万字。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