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专业创新型工程师培养平台的构建——以武昌首义学院为例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8年7月第30期Jul.2018NO.30

在以电气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大前提下,为了更加

深入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引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加强基础理论培养的同时,强调专业方向与产业或行业的紧密对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提出了创新型工程师培养平台构建的想法。

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实施分流培养和订单式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经过多轮省内外调研,确立了分流方向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在这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班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班,分别与两个方向的两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成立以公司名字命名的“××”班。

2.基于不同类型的班级,与合作企业联手制定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合理组建校企联合师资团队。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分批次选派部分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学习行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尝试独立完成合作企业交给的部分科研任务,为后续的校企深入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聘请合作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外聘教师,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工程案例讲座(每学期2—3次)或具体授课(每门课程的部分章节或全部)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完成企业实际课题。

3.实施“专业+X ”多元化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品行好”,以学科大类教育平台夯实专业基础,实现“基础牢”,以方向拓展平台和模块化课程(校企共同制定和开发)强化专业技能,进行分层次、个性化培养,实现“能力强、特长突出”的培养目标。

4.立足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1)依托合作的省内外企业,建立由高素质专职教师、企业界兼职教师组成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施交叉教学,实行创新化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畅通的教学过程质量跟踪与控制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与合作企业一起,基于职业素质和技能需求分析,全面更新理论、实践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综合课程设计及综合实训、生产实习、定岗实习等内容,促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同时注重专业素质培养,开设社会礼仪、企业文化等课程,并且在课程设计、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科技竞赛等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及不怕挫折顽强公关的毅力,把素质教育融合于专业技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使“素质”在无形中逐步提高。

5.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强了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安排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实训等项目。

二、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以企业需求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建立一套能够适应电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学习借鉴企业人才的培养经验,突出专业素质的培养,紧跟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重组和优化原有的课程结构,在任意选修课中设置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突出综合性设计、实训、实习等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1.与企业深度交流和分析,基于行业人才素质及

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专业创新型工程师培养平台的构建

——

—以武昌首义学院为例郭磊,雷丹

(武昌首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64)

摘要:根据武昌首义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学校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战略部署,本文探讨了如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构建创新型工程师培养平台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077-02

收稿日期:2017-11-13

基金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武昌首义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Y03)作者简介:郭磊,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