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

2008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
2008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

附件1:

《2008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实施细则及检查验收办法

为落实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08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政策意见》)通知精神,明确职责和程序,便于操作和管理,特制定本实施细则及检查验收办法。

一、项目申报

项目实施以企业、流通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技术部门(单位)为主体,按照《政策意见》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范围申报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按隶属关系,向所在市、县(区)农业(畜牧、渔业、农机、乡企)、林业、财政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格式提出项目申请(附实施方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政策意见》及实施细则进行审核、筛选,报当地农业产业化管理部门统一审核汇总,于6月30日前一式三份(附分产业项目汇总的电子文本)报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以下简称区产业办),区直部门申报的项目由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区产业办。

申报枸杞、葡萄、红枣、高酸苹果和种苗等产业项目的,

由各市、县(区)林业局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审核后,上报自治区林业局,抄报区产业办。

各市、县(区)申报的项目必须本着“部门协作、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区域发展”的原则,必须要与当地整体产业布局、产业规划紧密结合,基础建设项目必须要与产业发展计划任务相匹配。

二、项目确认

项目审批实行报备制,即区产业办对各市、县上报的项目进行登记,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初审,提出意见报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协调领导小组研究确认。确认批复的项目要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如在实施过程中,确需变更或调整项目内容,须上报区产业办审批,林业项目须报自治区林业局产业办审批,否则检查验收时不予受理。

三、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必须符合《政策意见》规定要求和以下条件:(一)特色产业

1、枸杞产业

(1)枸杞基地建设。面积要落实到乡、村、农户或企业,集中连片种植200亩以上,品种为宁杞1号、宁杞4号,硬枝扦插苗建园。株行距1×3m或1×2m,定植穴为40cm×40cm ×40cm以上。

(2)有机枸杞基地建设。集中连片种植500亩以上,

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必须采取龙头企业联建基地的运行机制,应取得有机食品认证。

2、清真牛羊肉产业

(1)肉牛良繁推广

①肉牛冻精、液氮运输车及液氮采购。肉牛冻精、液氮运输车5辆(同心县、彭阳县、西夏区、石嘴山市和贺兰县各1辆)纳入自治区统一采购,由自治区农牧厅负责下达实物分配计划并发放到确认下达的项目实施单位。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9县(区)所需液氮由各市县负责组织统一采购。

②肉牛冷配点建设。以肉牛养殖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及从事冷配技术部门为主体。冷配点有统一标识、配种室(30m2左右),配种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并与养殖户签订服务协议,当年冷配改良300头以上;技术操作要点、管理制度上墙,配种记录完整。

③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改良母牛建档立卡及性能测定。由市、县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申报,对辖区内经冷配且有详细繁殖记录的利木赞、西门塔尔改良后代母牛,佩戴统一编号的耳标(耳标由自治区统一采购、发放)、建档立卡,并将系谱资料包括个体表征图、牛号、个体来源资料、血缘资料、生长发育情况、繁殖记录等录入《肉牛登记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2)肉羊良繁推广

①肉用种公羊推广。肉羊杂交改良区的人工授精点、肉羊繁育场、养殖园区或饲养基础母羊30只以上的农户方可申报。由自治区农牧厅按相关标准从区内具备肉用种公羊生产资质的单位统一调购优良品种,投放到项目实施单位,配套资金不落实的一律不予安排。

②滩羊保种选育。由自治区农牧厅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按照《2008年滩羊选育工作实施方案》,在滩羊核心养殖区,以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大户为主,建立滩羊开放式选育核心群。每户(场、区)存栏基础母羊30只以上,其中,二级以上基础母羊达到70%以上。入选核心群的母羊具有完整的二毛鉴定和生长发育记录,建档立卡,资料录入《良种羊管理信息系统》;投放滩羊核心选育群和滩羊规模养殖户的种公羊为1—1.5周岁(不足部分可选育6月龄以上的优秀公羔羊作补充),符合国标一级以上。

(3)基础设施建设及饲草料加工调制利用

①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规范化牛羊棚圈和“三贮一化池”建设。须为2008年新建,每个县(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养殖示范村建设,每个村新建养殖棚圈在20座以上。棚圈为每座50平方米的暖棚;“三贮一化池”建设要按照《宁夏青贮饲料调制技术规程》(DB64/T104-94)附录B有关要求建造。

②高标准牛羊养殖示范村建设。以自然村为单位,全村

牛羊养殖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户均饲养基础母牛3头以上或基础母羊20只以上,个体档案记录完整,饲养管理规范。棚圈、“三贮一化池”等设施齐全,有充足的饲草料来源。

③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须为2008年新建,场(区)规划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有防疫、消毒设施,存栏肉牛达到80头以上,肉羊300只以上,新建标准化棚圈500平方米以上、三贮一化池1000立方米以上。

④微量元素添加剂、矿物质舔砖和饲料酶推广。纳入自治区统一采购。微量元素添加剂和矿物质舔砖,重点投放肉牛、肉羊繁育群和滩羊选育核心群,饲养基础母牛3头以上或基础母羊20只以上的养殖户。饲料酶重点投放规范化牛羊养殖小区(场、户)以及规模场(户)。

⑤泾源县草畜产业项目由泾源县参照《政策意见》中草畜产业相关内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实施。

3、奶产业

(1)奶牛冻精。由市、县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申报,按《2008年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国内奶牛冻精由自治区统一采购。供精种公牛须入选农业部《2008年奶牛良种补贴项目荷斯坦种公牛名单》,来源清楚,系谱完整,后裔测定成绩或遗传潜力较高,与近年区

内应用种公牛血缘关系较远,身体健康,冻精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4143-84)。国外奶牛冻精由自治区农牧厅根据核心选育群选种选配要求,统一组织购买。

(2)奶牛后备母牛由市、县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申报,按《2008年奶牛后备母牛补贴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

(3)奶牛园区建设。须为2008年新建。园区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水电路三通、配种、防疫、饲草料加工设施齐全,成立了奶牛专业合作组织,奶牛存栏达到200头以上,与企业签订鲜奶收购合同,园区粪便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采取机械化挤奶,推广使用了全混合日粮加工机械。

(4)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由自治区畜牧站统一组织,在银川市、吴忠市存栏100头以上,牛群系谱资料、繁殖记录齐全的奶牛场和养殖园区进行。建立参加测试牛只系谱和出生等基本信息库。每头测定牛年内完成10个测定日记录,测定牛只产奶量、乳成分(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全脂固体)和体细胞等指标。

(5)新建挤奶台设备和全混合日粮加工机械购置按照《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实施。

4、马铃薯产业

(1)马铃薯良种补贴。按照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关于下达2008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计划的通知》(宁农(计)

发[2008]79号)要求实施。

(2)贮藏窖建设。建设要相对集中,10吨窖为5m×2m×2.5m,60吨窖为4m×4m×12m以上,砖墙、砖顶(水泥板),2000吨以上窖须为砖混结构,各型窖必须要有保温门、防冻层、通风设施等。

(3)马铃薯贮藏窖空闲期生产菌菇试点。按照《西吉县马铃薯贮藏窖空闲期生产菌菇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实施。

(4)外销种薯繁育基地。必须繁殖适宜南方栽培的品种,原种集中连片100亩以上,一级种集中连片400亩以上,隔离条件好,与农民签定订单或自建基地,与南方客商签定种薯供应合同。

(5)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购置补贴。按照《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实施。

5、瓜菜产业

(1)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建设。须为2008新建,水电路“三通”,相对集中连片,日光温室、拱棚、育苗中心建设质量符合《宁夏回族自治区设施农业建造标准》要求。

(2)灌区设施农业育苗中心、冷链储运体系和示范园区建设实行项目申报制,申报单位需先编制实施方案。其中,育苗中心须为2008年新建,水电路“三通”,建设质量符合《宁夏回族自治区设施农业建造标准》要求;冷链储运体系

须为2008年新建,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建设质量符合国家《果蔬冷藏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标准要求,制冰、制冷、通风、冷运等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宁夏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确认下达后由相关市、县(区)组织实施。

(3)外销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推广莲湖鲜菜生产外销模式,2008年新建基地或与农民签定生产合同,集中连片面积不小于500亩,喷灌或滴灌等设施配套完善,有出口外销合同或销售订单,实行标准化种植,产品质量检测达到外销产品标准。

(4)卷帘机、热风炉、微耕机等机械设备购置补贴按照《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实施。

6、优质粮食产业

(1)开展粮食创高产竞赛活动。按照《2008年宁夏粮食创高产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实施。

(2)良种、化肥补贴。分别按照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关于下达2008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计划的通知》(宁农(计)发[2008]79号)、《关于下达2008年化肥补贴资金计划的通知》(宁农(计)发[2008]68号)要求实施。

7、淡水鱼产业

(1)“适水产业”基地建设。2008年新建集中连片500

亩以上,进、排水、道路三通,新开挖鱼塘有效养殖水深1.5m以上,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应占总面积5%以上,水禽养殖1000只以上。

(2)水产苗种繁育。具有市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苗种生产许可证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养殖证,具有苗种供销合同或协议,严格执行水产苗种繁育技术及质量标准,建立亲本、苗种繁育档案及投入品登记管理制度,年繁育1500万尾以上。

(3)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水体环境监测。由自治区水产站统一组织实施,年内检测4次,监测重金属、氨、氮和大肠杆菌数等指标。

(4)渔业种植资源保护和良种基地建设,按照国家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实施。

(5)增氧机、投饵机、清淤机等水产养殖机械购置按照《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实施。

8、葡萄产业

种植基地建设。酿酒葡萄应集中连片种植300亩以上,选择适合加工需要的品种,株行距0.6×3m或0.5×3.5m为宜;鲜食葡萄应集中连片种植100亩以上,株行距以0.6m-0.8m×4m为宜;栽植必须采用砧木嫁接苗,实行大穴培肥土壤与沟栽。

9、红枣产业

种植基地建设。集中连片种植500亩以上,品种以灵武长枣、中宁圆枣、同心圆枣为主,中部干旱带应以中宁圆枣、同心圆枣为主,同一园片应配置两个以上品种,主导品种达85%以上,株行距应以3×5m、3×8m或4×6m为主。

10、高酸苹果产业

种植基地建设。集中连片种植500亩以上,品种选择以金冠、嘎拉、富士等为主,株行距应以3×5 m、2×4 m、4×5 m为主,使加工和鲜食兼用,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积极引进、试验和筛选国内外优质高酸加工品种。

11、优质饲草产业

(1)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落实到乡、村、农户或企业。要求集中连片50亩以上,品种以苜蓿、红豆草、沙打旺为主,牧草种植要求相对集中连片, 5年内不得翻拆。

(2)天然草原改良。按照《2008年退耕还草补播改良项目实施方案》实施。

(3)中部干旱带苜蓿种子繁育基地、青铜峡甘城子和陶林园艺场一年生牧草种子基地。具有种子库房250 m2以上,硬化晒场2000 m2以上。水、电、路、渠系畅通,具备灌溉条件。耕翻、耙耱、播种、收割、选种机械及相关配套农机具比较齐全。

(4)小型饲草料加工机、大中型铡草机、牧草收割机

购置,按照《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实施。

12、地方特色产品

(1)生态养鸡

①生态养鸡。雏鸡必须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资质的种鸡场集中采购发放,品种是经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审定的优良地方品种和彭阳“朝那”乌鸡,实行集中育雏15—20天,投放到具有一定规模养鸡户中,并登记造册。

②生态鸡新品种引进。由自治区畜牧站统一组织引进3个优良地方品种,主要投放饲养规模在500只以上,在放牧季节5—9月份集中出栏在1000只以上的规模饲养户。

(2)瘦肉型猪基地建设

①瘦肉型原种猪引进推广。纳入自治区统一采购,投放到中卫、中宁、青铜峡及隆德等瘦肉型猪项目实施单位。

②能繁母猪补贴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扶持按照生猪补贴政策实施。

③规范化二元母猪推广。由项目县(市、区)组织实施,二元母猪必须来源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资质的种猪场,引种手续、系谱档案、检疫证明齐全,体重在50公斤以上,并统一登记造册备案。每个养猪场(户)二元母猪推广数量不少于10头。

(3)泾源种苗。坚持整村推进,以常绿、花灌木等多

样化发展为重点,采用地埂大苗培育的方式,推进种苗基地建设。

(4)中部干旱带人工种植甘草种苗基地建设纳入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予以扶持。

13、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按照《2008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实施方案》实施。

(二)龙头企业

1、投资参股经营。农业产业化国家和自治区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重点龙头企业均可申报。主要条件:具有独立法人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期两年以上,总资产规模5000万元,年销售收入6500万元,实收资本不低于1500万元,固定资产不低于2500万元,资产负债率低于60%,银行信用等级AA级,企业净资产报酬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

2、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加工原料向农户购买比例占70%以上,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原料供应有保障,技术方案先进可行,项目建设用地符合规划,低耗节能,投资估算合理,预期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

3、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规模增加销售收入项目。农业产业化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符合《政策意见》规定

条件的方可申报。须上报企业2008年生产销售计划申报表、2007年销售收入年报、能耗和纳税等相关单据复印件。

4、流通企业扩规模增加销售收入项目。农业产业化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流通)符合《政策意见》规定条件的方可申报。必须有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和帐目,按期申报企业税收报表。须上报企业2008年生产销售计划申报表、2007年销售收入年报、2008年基地面积和产量。

5、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农业产业化市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方可申报。具体按照自治区制定的《2008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实施。

6、中小企业质量体系认证项目。具有资质的农业企业均可申报。上报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申报表,委托的咨询和认证机构,需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具有资质和办公场所,并在宁夏注册。

7、对企业、行业协会开展厂长经理培训,开展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开展诚信活动,组织招商引资、开拓市场、产品展销等活动的,上报实施计划或方案,由区产业办统一安排。

8、参与村企互动的企业,由企业上报村企互动实施方案。

对欠税企业原则上不予奖励。

(三)公共扶持政策

1、市场开拓与品牌推介。对自治区和市、县政府开展大型招商引资、开拓市场、打造品牌等活动的,对国家和自治区确认的重点龙头企业参加自治区统一组织的展会等活动的,上报实施计划或方案,由区产业办统一安排。

2、招商引资。在我区投资建厂、具备相应资质的外地企业方可申报。

3、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求,产地周围没有工业污染源。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申报目录,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有控制能力,使用的原料来自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进行生产、储存、包装,在申报成功的产品上加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接受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等方可申报。

绿色食品认证。产品符合绿色食品目录,遵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包装、储存、销售,对产品质量有控制能力,加工企业和原料基地周围没有工业污染源,接受绿色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企业方可申报。

有机食品认证。生产加工企业自愿提出申请。生产加工企业对原料基地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承诺生产加工过程

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获得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食品证书,接受有机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企业方可申报。

(2)认证标识推广使用。凡经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证明登记认定并有效使用认证、认定证书,适合加贴标志、标识的产品的企业或合作组织、协会方可申报。各市县根据辖区内产品数量,确定适合用标的产品,提出推广使用标志、标识的产品,使用标志的种类、规格、总量,并填写申请表,制定标志、标识推广方案。

(3)市场速检设备配套。经自治区验收合格的产地批发市场、超市和配送公司基地,购买了农残检测设备,开展农产品检验检测。

(4)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按照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实施。

(5)全区农产品市场供求和质量安全信息发布系统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由农牧厅统一购置设备,配置安装。

4、产业大县建设奖励

根据各县(市、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进展、质量安全水平、产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分层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先进县(市、区)予以奖励。

四、项目验收

(一)验收标准

1、枸杞产业

种植基地建设。应达到基地建设条件,随机抽查15%以上基地面积,达到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营林工程建设标准,苗木成活率应达到85%以上。

有机枸杞基地建设,应取得有机食品认证,以出口企业联建为主。

2、清真牛羊肉产业

(1)肉牛良繁推广

①肉牛冻精、液氮运输车及液氮采购。查验购买和发放冻精的原始票据及记录,抽查30%以上冷配改良点配种记录。

②肉牛冷配改良点建设。逐点查验设备及资料。

③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改良母牛建档立卡及性能测定。随机抽取20%以上按要求查验。

(2)肉羊良繁推广

①肉用种公羊推广。查验购买和投放原始票据及记录,实地核查30%以上的种公羊。

②滩羊保种选育。查验基础母羊核心群档案及当年配种繁育情况等。基础母羊、种公羊抽查20%以上,各项指标的达标率不低于95%。

(3)基础设施及饲草料加工调制利用

①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肉牛规范化棚圈和“三贮一化池”建设。查验棚圈面积、三贮一化池建设质量、容积和调制贮存饲料数量和质量。

②高标准牛羊养殖示范村建设。逐村查验母牛、母羊存栏数量、棚圈、“三贮一化池”等设施,饲草料来源,个体档案记录和饲养管理情况。

③规模养殖场(区)建设。逐点查验养殖小区新建棚圈面积、青贮池容积、青贮饲料制作及饲喂情况,核实存栏肉牛、肉羊数量。

④微量元素添加剂、矿物质舔砖和饲料酶推广。查验示范养殖户、养殖小区牛、羊养殖数量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矿物质舔砖发放记录及使用情况。

⑤泾源县草畜产业项目按照相关项目检查验收标准验收。

3、奶产业

(1)奶牛冻精。查看冷配改良服务责任书,奶牛冻精领取和发放记录、原始入出库凭证(注明具体公牛号)及自筹资金收支账目,抽查30%以上的冷配点配种记录,向养殖户询问配种收费情况。

(2)奶牛后备母牛按《2008年奶牛后备母牛补贴实施方案》验收。

(3)奶牛园区建设。逐点查验园区建设情况,设备购置合同、购买设备发票及鲜奶购销合同原件,奶牛专业合作组织情况和入园养殖户花名册,核实存栏奶牛数量。

(4)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查看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采样、产奶量、乳成分和体细胞测定记录及生产性能分析报告,核实全年累计完成牛只测定日记录次数。

4、马铃薯产业

(1)贮藏窖建设。查验建设地乡镇、自然村、窖型及数量、建窖农户花名册;10吨窖抽取比例不低于20%进行实地验收,60吨以上窖要逐一核查。

(2)外销种薯基地。查验繁育面积、种薯质量检验报告及合同等相关资料。

5、瓜菜产业

(1)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建设。按照《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建设项目验收与考核办法》进行验收。

(2)灌区育苗中心、冷链储运体系和示范园区逐个查验建设规模、建设质量和设施、设备配置情况。

(3)外销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查验基地面积、喷灌或滴灌等设施配置、与农民签定的生产合同、蔬菜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以及出口外销凭证。

6、淡水鱼产业

(1)“适水产业”示范基地。核实面积,查验各项指标;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水产养殖证,开展了绿化、美化等环境治理,具备休闲观光和生态改善功能。

(2)水产苗种繁育。查验苗种销售的原始凭证(销售规格、地点、数量、价格、金额等)及相关证照资料。

(3)无公害基地水体环境治理监测。查验取样、测定原始记录、测定结果和报告。

7、葡萄、红枣、高酸苹果产业

种植基地建设。应达到基地建设条件,随机抽查15%以上基地面积,达到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营林工程建设标准,苗木成活率应达到85%以上。

8、优质饲草产业

(1)多年生优质饲草种植。抽取5%核查面积。①紫花苜蓿:南部山区当年成苗 30株/m2以上,生长高度35cm以上;中部干旱带20株/m2以上,生长高度25cm以上;水浇地40株/m2以上,生长高度40cm以上。②红豆草:南部山区当年成苗25株/m2以上,生长高度25cm以上;水浇地 30株/m2以上,生长高度30cm以上。③沙打旺:南部山区当年成苗25株/m2以上,生长高度20cm以上;中部干旱带25株/m2,高度25 cm以上。

(2)天然草原改良。验收参照农业部相关质量要求进行。

(3)中部干旱带苜蓿种子繁育基地,青铜峡甘城子、陶

林园艺场一年生牧草种子繁殖示范基地。按要求实地查验设施及相关条件。

9、地方特色产品

(1)生态养鸡。放养生态鸡与引进生态种鸡,根据各实施单位提供的花名册抽查核对,其中放养生态鸡抽查比例不低于总数的10%,种鸡抽查比例不低于20%,各项指标的达标率不低于95%。

(2)瘦肉型猪基地。种公猪抽查比例不低于50%,二元母猪抽查比例不低于20%,各项指标的达标率不低于95%。

(3)泾源种苗。随机抽查15%以上基地面积,达到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营林工程建设标准,苗木成活率应达到85%以上。

10、龙头企业

(1)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规模增加销售收入项目。纳入自治区年度企业监测体系;承担自治区组织的各类招商引资、产品推介展销会;查验经税务部门盖章的企业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并与企业税收网上的数据衔接,以税收网上的数据为准。

(2)流通企业扩规模增加销售收入项目。纳入自治区年度企业监测体系;承担自治区组织的各类招商引资、产品推介展销会;查验当年产品购销原始凭证、定单合同、财务账目、银行往来帐目、货物运输凭证以及2008年税务年报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促进主导产业长足发展 临夏州以工代赈办公室杨映伟 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主体。面向“十一五”今后一个时期,充分认识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全州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我们本着对州情再认识、再分析、再研究,实实在在寻找出我州适时适势发展,具有经济支柱能力的主导产业,并就其成因和发展对策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析。 一、全州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八县(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余七个县都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历经各届州委、政府的努力,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培育和建立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趋于合理。2007年全州完成农业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加5.8%;农业增加值19.4亿元,占GDP 26.6 %;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完成产值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4%,畜牧业完成产值10.68亿元,增长7.15 %。粮食生产形势稳定,农作物区域布局、品种品质结构取得新进展,区域优势产业更加集中,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玉米、设施蔬菜、豆类、百合、中药材7个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一批“农”字牌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活力增强。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是我州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十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不断营造工业发展的环境,加大对工业发展的力度,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州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第二产业20.83亿元,占GDP28.6%,其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69%;基本上形成了以兰

中亚五国优势和特色产业介绍

中亚五国优势和特色产业介绍 文章来源:欧洲司 2007-09-26 14:13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又称"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接合部,与我西北地区毗邻,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中亚五国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水力等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中亚五国是原苏联的粮仓和欧亚大陆重要的优质长绒棉产区,农业和畜牧业基础相对发达。苏联时期,中亚各国是全苏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制造业和加工业相对落后,农业在各国产业构成中占有重要份额。经过独立后15年的发展,中亚五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程,依靠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度过了独立初期的社会和经济危机,特别是在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和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有利形势下,各国财政状况不断好转,宏观经济普遍进入持续快速增长阶段,一些具有资源优势、在苏联时期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产业,由于国家投入的加大和外国资本的介入得到迅速成长,成为中亚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谨以此文对中亚五国优势和特色产业及商品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我工商界人士进一步开拓中亚市场提供帮助。 一、哈萨克斯坦 (一)石油、天然气开发 哈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陆上石油探明储量40亿吨,居世界第七位、独联体第二位,天然气3万亿立方米。哈属里海地区是哈油气开采量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据专家估算,里海地区石油总储量可达900-2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458.8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17.2%和7.5%,里海因此被称为"第二个中东"。里海周边共有五个国家,即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和伊朗。如五国能就里海权益划分问题达成协议,哈属里海水域将占总面积的30%,为五国中最大,同时石油储量也位居榜首。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材料,哈属里海地区石油储量约1010-1096亿桶,占整个里海地区总储量的一半,天然气储量为153.3万亿立方米,占总储量的三分之一。目前,哈属里海地区石油探明储量80亿吨,其中仅最大的卡沙干油田石油可采储量就达1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 目前,哈拥有80多个油气田,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的80%和天然气可采储量的70%已投入开采。2005年哈共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油6192万吨,开采天然气252亿立方米。2006年,哈产石油6480万吨,出口5710万吨。2007-2010年哈石油开采计划如下:2007年-6400万吨;2008年-7000万吨;2009年-7800万吨;2010年-8400万吨。

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p> 二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还很不够,增收致富的手段不多,增收的路径还比较窄。 三是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和农户缺乏对市场信息进行快捷了解把握的渠道和平台,成产存在盲目性,个别市场存在管理滞后,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四是畜禽业发展多注重疫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忽视产业发展,畜产品深加工发展较为滞后,商品效益不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 四、深化特色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和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再进一步做好青禾村特色农产业开发的规划,突出优质区划,做到发展有目标、开发有针对性,措施有操作性,在规划中建议青禾村的畜禽产业、优质水果、花卉产业列入全镇重点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 二是建议下达经费或相应扶持时充分考虑政策性、项目性和应急性的综合作用。 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机制建设,努力为企业和农户创建方便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建设安全畅通、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网络体系。 四是加快农技体系建设步伐,使农技人员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中大显才能,为农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是出台政策要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兼顾边远贫困地区和立体性强的山区,以特为主,不要过分强调规模经济,同时,制定政策要细,使干实事的单位和人员用得上资金,干得了实事。在特产品种、技术研究、基地建设、企业创建、农业经济组织发展、品牌创新、产地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六是继续扶持壮大一批农特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特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全方位、多渠道的鼓励、吸纳民间资本和外资,进一步加大对农特产业的投入。 七是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增加畜牧业对农特产业的贡献率。 特色产业调研报告2 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XX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立足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XX市农业概况 XX市土地面积2121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2.3%,辖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一区四县,共63个乡镇、办事处,450个居(村)委会,5121个居(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1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6万人,占86%,22个少数民族,人口66.1万人,占58%;据统计部门统计,末,我市常用耕地面积为

以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以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摘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柳州赶超东部发达地区的立足点之一。发展柳州民族文化产业能够把人们对文化本身的认同感转化为消费的欲望,引发并不断强化人们自觉的消费行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信息、旅游、餐饮、娱乐、交通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柳州;文化资源;经济;文化产业 一、柳州文化产业的特点 柳州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一直以来是广西工业发展的领头羊,然而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周边省市,柳州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理、利用和转化为文化产业开发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打造柳州文化产业,形成文化支柱产业,要从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考虑,柳州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产业,可以从各个角度扩展和提升生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快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步伐。 二、发展柳州民族文化产业的研究思路 文化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低直接标志着国家或地域的文明发达程度。在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综合实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柳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利用,可以缓解地方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可

以改变社会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环境之间达到协调发展。以“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为目标建设民族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以民族区域自治县、乡为重点,努力发展一批民族文化产业重点地区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做精做深民族民间工艺品业。 柳州民间工艺品业有着丰富而又独特的资源储备、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人才潜力,如三江县同乐乡的刺绣、剪纸等都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柳州民间工艺业由于主要是家庭型、手工作坊型,不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精细型、规模经营型,须开发出了一批较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做大做强民族文艺演出业 柳州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族文艺演出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基础,而且颇具特色。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推动,民族文艺演出业显示出惊人的潜力,但在时代潮流冲击下优秀的民族文艺开始失传,如《侗族大歌》、《侗戏》、《高沙锣鼓》等。 3.发展新兴体育文化产业 柳州民族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十分充裕,并且具有内涵丰富、独具特色、观赏性和娱乐性较强等,如赛马、斗牛、抢花炮、打陀螺、赛龙舟等,如三江县内的斗牛场已形成规模。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是柳州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宝贵的地域性文化资源。 4.深度开发民族饮食业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2018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

2018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 关于印发《稻城县2018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工委、乡镇,县级各部门,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单位,县属企事业单位: 现将《稻城县2018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乡镇、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稻城县委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2018年3月 稻城县2018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牧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力推进区域性特色产业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培育和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确保稻城县2018年贫困县按期圆满“摘帽”。现结合我县区域实际和农牧产业结构特点,制定2018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总体目标 以全域旅游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人才兴县、依法治县”四大兴县战略和“脱贫奔康、产业培育、交通攻坚、城乡提升、生态建设、依法治县、创新开放、党的建设”八大重点任务,结合我县的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按照我县“一线两片四区”的产业发展布局,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格局,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领域建设,切实走“质量兴农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全

域旅游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20个贫困村,全面实施“2+2+2+2+1”特色产业模式,着力打造中药材、优质青稞“2个万亩基地”,高产高粉马铃薯、观光油菜(蔬菜)“2个千亩基地”,“稻城藏香猪”出栏五千头、“亚丁飞鸡”出栏一万羽“两种规模养殖”,两个林果业和然央田园综合体,确保实乡乡有主导产业、村村有增收门路、户户有增收渠道。 二、工作原则 ——坚持规模发展。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在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过程中,要把握基本特征,坚持市场主导、农民自愿、民主合作、兴农富农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坚持突出特色。继续发挥稻城旅游资源优势,提升发展资源型产业,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争取在打造一批具有稻城特色的规模化、效益明显的优势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放大稻城资源优势、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动力。 ——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化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探索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 ——坚持分类指导。按照“2+2+2+2+1”的特色产业模式和“一带两片四区”产业总体布局,立足生态特点、空间布局、气候条件,突出重点区域,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方式,分类指导实施特色产业发展。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重点分析 2005年10月12日 目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除了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外,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西部地区还必须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一些产业已经在全国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是能源建设。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 2004年西部地区主要能源产量及在全国所占比重 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 煤炭51866万吨32.7 原油4071万吨23.3 发电量5099亿千瓦时23.9 其次是原材料工业。甘肃、云南的铅锌、四川的钒钛、内蒙古的稀土等得到较快发展。青海100万吨钾肥工程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贵州和云南磷肥企业通过改造,使我国高浓度磷肥自给率提高到50%以上。 第三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新疆的优质棉和果蔬、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云

南的烟草、广西的制糖等已逐步成为优势产业。 第四是旅游业。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各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和探险旅游,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香格里拉、青藏雪域高原等跨区域旅游线路已经形成。九寨沟、喀纳斯、黄果树、兵马俑、桂林山水、草原风光等一批旅游景点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 此外,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也渐成气候。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分析,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四大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优势明显。二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三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全国对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四是毗连众多国家的区位优势显现。 虽然成绩不小,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如下四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产业结构不够协调仍是西部地区的首要突出问题。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第三是产业链条短。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齐同生介绍,宁夏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2.1,显著低于全国1:1的水平。当前煤转电效益可增加5倍,煤转化工效益可增加10倍,煤转油效益可增加20倍。但从内蒙目前情况看,主要以输出原煤为主,加工转化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第四是在个别地区和个别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西部地区近五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五年前现在 内蒙25:39.7:35.318.7:49.1:32.2 陕西18.43:1.38:38.913.7:49.1:37.2 青海14.6:43.3:42.110.6:51:38.4

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

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 创建实施方案(试行) 为加快推进云南优势特色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决定从2011年起,用5年时间,开展优势特色产业“十优十强”创建活动。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市场为导向,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科技为支撑,强化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抓住农业部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契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大企业、大集团带动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将全省“十类优势特色产业”分别打造10个强县,为推进全省优势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作出示范,起好辐射带动作用。 二、创建目标 紧紧围绕蔗糖、茶叶、橡胶、马铃薯、蔬菜、蚕桑、咖啡、生猪、肉牛、特色水产等十类优势特色产业,用5年时间,分别打造10个基础设施硬、科技含量高、运行机制活、产品上规模、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的强县,使之成为我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样板、农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展示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村科技适用人才培训基地。 ——蔗糖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甘蔗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100万吨以上,平均单产较全省均值高10%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具有1户以上蔗糖加工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全省甘蔗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产量2700万吨。

——茶叶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无公害茶园、生态茶园比例100%,亩产干茶80公斤以上茶园面积占50%以上;茶叶产量6500吨以上,茶叶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名优茶比例达到80%以上,年产精制茶2000吨的加工龙头企业3户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带动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产量3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 ——橡胶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橡胶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干胶产量3000吨以上,单产达到每亩110公斤,产值达到7500万元,具有1户以上橡胶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一批标胶加工企业;带动全省橡胶种植面积达750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达到120亿元。 ——马铃薯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年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40万吨以上,商品薯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带动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100万亩,产量1800万吨。 ——蔬菜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产量40万吨以上,保鲜、储运、专业批发市场等配套设施完善,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带动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万亩,产量达2500万吨。 ——蚕桑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蚕桑园面积5万亩以上,蚕茧产量5000吨以上,具有1户以上省级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省桑园面积达200万亩,蚕茧产量18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 ——咖啡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咖啡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产量达7500吨,建成2户以上技术先进清洁化生产的咖啡脱皮加工厂和1户以上咖啡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省种植咖啡面积达100万亩,产量万吨。 ——生猪产业。到2015年,创建县年末存栏达到6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万头以上,全年生猪出栏80万头以上,出栏率150%,能繁母猪年提供出栏肉猪14头以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出栏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达3个以上。具有完善的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带动全省年出栏生猪6000万头,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0%,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对特色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下面,就如何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提三点意见: 一、坚持群众主体,政府引导。培育任何一项特色产业,出发点都是助农增收、促进发展,既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引导,也离不开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具体实践中,正确处理政府职能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近远期产业发展规划,搞好市场的研判、分析和定位,制定和实施有关扶持政策,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培育典型,树立导向,为产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教育引导群众学理念、学技能、学经营、学方法,主动走产业富民的路子,要坚决防止政府包办代替、越界行事,使政府和群众各就其位,各尽其能。XX县在推进特色产业过程中,围绕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作了一些探索。以果品产业为例,县委、县政府在准确把握县情发展实际、资源禀赋特点和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一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了全县果品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全国绿色果品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全国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的目标定位,按乡镇、分年度确定分解任务,高标准推动规模扩张、政策引导、技术服务、市场宣传等各项工作,很好地发挥了把方向、谋全局的组织引领作用;二是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经过探索实践,制定出台了资金扶持、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督查考核等“十条措施”,强化对乡镇部门的压力传导和督促指导,大力推行“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形成了发展果品产业的强大合力;三是加大政府资

金投入,县上每年筹资1800万元购买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免费发放,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为群众提供补贴;四是强化技术服务指导,为了解决群众管理技能欠缺的问题,县上聘用700名果树技术员,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帮助群众管理果园,形成了鲜明导向,群众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近四年每年新增果园5万亩,发展的速度、规模前所未有,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达到XX 万亩,年产值18亿元,产业效益逐年攀升,果品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群众增收致富的首位产业。 二、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产业是经济社会全局、事关民计民生的重大实践,不能想当然,脱离实际。一要建立在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人文条件以交通区位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二要主动融入更高层次的区域发展战略,切实找准定位,谋求抱团发展,做大规模,三要紧扣脱贫攻坚行动,立足当前增收,着眼长远发展,科学定位目标,因地合理布局,防止脱离实际的情况发生。XX县在谋划产业过程中,较好地结合了地方优势特色和实践探索经验。一是立足于传统农业大县这一实际,将果、菜、畜作为重点产业,考虑群众增收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川区菜、塬区苹果、山区杂果”的基本思路,以南北面积较大、地势相对平坦的塬区为重点,建成了南塬21万亩和北塬24万亩的连片集中优质果品基地;根据川区群众的务作传统和便利的灌溉条件,确立了建设川区设施蔬菜集中区的目标,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修建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带动川区群众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现已形成规模优势,年种植各类蔬菜15万亩以上,川区群众收入得到保障;立足偏远贫困山区群众产业基础差、种地面积广、劳动力不足、理念技术落后的实际,大力发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漯河市特色优势产业 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我市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制定优惠政策,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目前盐化工、造纸等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优势突显。 一、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 1、食品工业。我市食品工业起步较早,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7.4%,资产总计达217亿元,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增加值115.2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38.6%;实现销售收入626.2亿元,同比增长33.6%,出口交货值达7.9亿元;实现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利税89.4亿元,同比增长42.3%;目前,我市已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企业1家,超4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8家。主要产品近20种,年产小麦粉350.7万吨,鲜冷藏冻肉41.4万吨,畜肉制品88.6万吨,配混合饲料82.3万吨,饼干28.5万吨,速冻米面食品35.4万吨,方便面35.5万吨,乳制品10.6万吨,饮料酒4亿升,软饮料114.4万吨。全市已形成肉食品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四大产业链,年屠宰生猪1400万头,是全市生猪饲养量的4倍;年转化粮食300

万吨,是全市粮食年产量的2.5倍;鲜冻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先后获得“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2、盐化工业。漯河盐矿总面积77平方公里,赋存盐层36层,累计厚度225.43米,储量400亿吨,是全国品位第一,储量第二的大型盐矿。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盐矿资源优势,以建设河南重要盐化工基地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战略重组等多种措施,成功招引了金大地、永银等一批盐化工项目。2007年,全市盐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83.9%;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0.1%;实现利税3.8亿元,同比增长116.7%;实现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112.4%;年产原盐11.5万吨,纯碱38.5万吨。盐化工业将成为漯河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3、造纸及纸制品业。2007年,全市造纸及纸制品业共完成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销售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税9.7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我市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74.5万吨,纸制品10.6万吨,纸浆13.5万吨。造纸龙头企业银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23.9%;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25.0%。银鸽集团5万吨特种纸项目,目前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000万元;年产15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总投资20607万元,已完成投资9150万元。2008年银鸽集团产品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吨。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挥区域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水泉镇是我区唯一一个黄河流经的镇,该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已形成了一些科技含量高、有规模、有市场、效益好的优势特色产业。 一、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以陡城、下村、双岔村为主的日光温室科技示范园区,日光温室达到1200座,面积达到1000亩,以西甜瓜、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主。 2、以中村、陡城、玉碗泉村为主的玉米制种基地,2005年玉米制种面积约6000亩,产值达800万元。 3、以小黄湾、下村、野麻村为主的双膜小弓棚和冷棚早熟西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500亩,产值达百万元。 4、以贾庄、杨岭、旱坪川村为主的肉猪养殖基地,猪存栏达1.57万头,年出栏达3万头,其中益丰养殖场为龙头的规模养殖户54户,养殖规模均在百头以上;水泉镇肉猪屠宰场正在建设之中。 5、以牙沟水、陡城、杨岭村为主的养鸡业发展迅速,鸡存栏达26万只,年产蛋700万公斤,千只以上的养殖户84户。 6、以黄湾小康专业养殖场、月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养牛业发展迅速,全镇肉牛存栏达600头,建成了白

银博康食品有限公司(肉牛屠宰场)。 二、特色产业发展思路 1、主导产业: (1)以制种为主的种子产业。种子公司已与四川、湖北等省种子公司、科研单位建成合作关系,每年制种面积10000-12000亩,已形成了典型的订单农业。今后应创造条件,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科研单位加强合作,逐年扩大制种面积,使种子产业做大做强。 (2)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主要抓好日光温室西甜瓜生产,大力发展小拱棚、塑料大棚及大田西甜瓜,使园区内西甜瓜面积达到10000亩,其中核心区内稳定在1000亩,辅射带动全区西甜瓜面积达到15000亩,其中标准化无公害面积达到2000亩。 (3)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陡城核心示范园600亩日光温室,其中300亩就是辣椒,而且产量高,品质优,今后继续壮大辣子产业,并辐射带动小拱棚蔬菜、大田蔬菜的发展,面积达到3000亩。 2、核心技术: (1)大力提高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全面推广白银二代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并逐步推广日光温室三代技术。 (2)全面推广日光温室滴灌技术。目前有40%的日光温室未配备滴灌设备,今后2—3年内要将已建成的日光温室

浅谈贵州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劣势

课程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由本人独立完成,除文中注释和参考文献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本人完全了解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将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2015年月日

目录 摘要 (Ⅰ) 引言......( (1) 一、第一产业的发展分析 (1) (一)地理气候环境 (1) (二)地区的特色农业 (1) (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 (2) (四)发展特色农业的劣势 (2) 二、第二产业的发展分析 (3) (一)地区的特色第二产业 (3) (二)特色工业发展的优势 (3) (三)特色工业发展的劣势 (3) 三、第三产业发展分析 (3) (一)地区特色的第三产业 (3) (二)特色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4) (三)特色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4) 结论 (4) 参考文献 (5) 致 (6)

浅谈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劣势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省市实力的经济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部省市尤其是我省与北上广等地区的差异更是显著。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地区作为目前经济欠发达的省区,必须要立足于自身,发掘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并且根据其优劣势制定一系列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促进省经济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地区特色产业优劣势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就进入了一条高速发展的轨道。无论是国民生。总值还是人均GDP都有显著的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这其实只是从整体上看到的现象,事实上,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及其的不平衡。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再加上是高原山地的复杂地形,导致我省交通闭塞,以至于长期以来我省的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后,我省的发展得到高度重视。也许正是因为发展缓慢,未被过度开发,地区的一些得天独厚条件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得到发展。本文将从各个产业出发,分析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困难,找出解决的方法,让我们的特色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一、第一产业的发展分析 (一)地理气候环境 我省地区地形复杂,大部分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我省区域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差较小,冬暖夏凉,气候舒适宜人。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大部分地区比较湿润,常年相对湿度较大。受大气环流及复杂地形等因素影响,我省围气候呈多样性。 (二)地区的特色农业 1.特色农业的定义 特色农业是指在具有独特的资源气候条件、与其他区域有着明显差异的方,发展的特殊的产品以及有着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特色农业是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支撑的农业。 2.地区的特色农业 由于我省地区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境地形复杂,垂直气候明显,有利于于多种动植物种类的生长繁衍、引种驯化和种植,培育了我省地区各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新乡的总体规划,我就新安村在统筹城乡发展,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面临的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新安村基本概况: 新安村位于木头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470户,1267人,劳力190人,其中党员54人。全村耕地面积130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稻谷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00亩,稻谷种植面积4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5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是我乡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新安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新安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区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臵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安村的发展很难

跟上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新安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油菜、乌梅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够好,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4年到2013年,油菜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油菜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2008年至今,玉米、稻谷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乌梅、油菜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油菜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

特色产业扶贫方案

特色产业扶贫方案 特色产业扶贫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7〕25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要求,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定了《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参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配合对口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及时反映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推进特色产业增收工作。 2017年5月15日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中办发〔2017〕25号)文件精神,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部署要求,按照《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要求,依据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林业扶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围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以促进扶贫对象增收为目标,以改善生产生态条件为保障,着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增收,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立足贫困地区自身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选择最适宜的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3.坚持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林场、种养专业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合的经营主体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产前、产后环节,把农村生产领域更多地留给贫困农户。 4.坚持产业间协调发展。树立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行种养结合模式,促进种养加协调发展。 5.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和生态条件,防止过度开发,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7年,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实现布局合理,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林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贫困农户力争实现每户掌握1-2项农林牧业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农林牧业增收项目,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贫困地区初步构建农村特色产业体系,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实现脱贫目标。 二、区域主导产业 (一)六盘山片区。大力发展马铃薯、小杂粮、玉米、中药材、苹果、红枣、核桃、沙棘、肉苁蓉、藤芒等优势特色产品,加强专用春小麦、马铃薯和油菜等优质种子生产建设,积极推进高原夏菜、球根花卉、压砂瓜、啤酒大麦、酿造葡萄等

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特色产业提升情况汇报 三都农业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政协、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省、州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布局越来越合理,农村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早熟蔬菜、水晶葡萄、柳源香鸡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凸显,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现将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3万亩,其中商品蔬菜播种面积104万亩。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23万亩。全年大牲畜存栏10.9万头、出栏8万头,生猪存栏105万头、出栏105万头,柳源香鸡存栏805万羽、出栏150万羽。“185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实施“185工程”106亩,“185田”36万亩、“185山”3万亩、“185工程”畜禽及水4万亩。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2个,完成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个,州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3个,县级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完成“山野水晶葡萄”品牌国家注册,农业总产值达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8元。

(二)特色产业主要成效 1、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我县在政策和项目上,得到国家、省和深圳对口扶持,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结构调整上狠抓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定并推进主导产业—-茄果类早熟蔬菜、野山水晶葡萄、九阡李、脐橙等种植上规模。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已初具雏形北面乡镇合江、大河、丰乐、三合、交梨、普安成为早熟蔬菜生产区;南部的水龙、周覃、廷牌、三洞、中和、九阡等乡镇为冷凉蔬菜生产区;东部都江、打鱼、拉揽和西部的大河、丰乐、合江为柑桔生产区;交梨、普安、三合为葡萄生产区;九阡、扬拱、周覃为九阡李生产区;恒丰、塘州、廷牌为辣椒生产区。 2、果蔬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果蔬收入占到种植业收入1147元的61%,达到758元。2011年蔬菜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冬春蔬菜75万亩;夏秋蔬菜55万亩。商品蔬菜104万亩,产量215万吨,产值9亿元,纯收入6亿元;其中冬春商品蔬菜播种面积20万亩,产量162万吨,产值9亿元,纯收入24亿元;夏秋商品蔬菜播种面积84万亩,产量153万吨,产值2亿元,纯收入36亿元。水果种植总面积15万亩,总产量为41万吨,总产值65亿元。种类主要有葡萄、九

2018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doc

2018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 中共稻城县委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稻城县2018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工委、乡镇,县级各部门,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单位,县属企事业单位:现将《稻城县2018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乡镇、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稻城县委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2018年3月 稻城县2018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要点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牧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力推进区域性特色产业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培育和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确保稻城县2018年贫困县按期圆满“摘帽”。现结合我县区域实际和农牧产业结构特点,制定2018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总体目标 以全域旅游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人才兴县、依法治县”四大兴县战略和“脱贫奔康、产业培育、交通攻坚、城

乡提升、生态建设、依法治县、创新开放、党的建设”八大重点任务,结合我县的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按照我县“一线两片四区”的产业发展布局,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格局,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领域建设,切实走“质量兴农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全域旅游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20个贫困村,全面实施“2+2+2+2+1”特色产业模式,着力打造中药材、优质青稞“2个万亩基地”,高产高粉马铃薯、观光油菜(蔬菜)“2个千亩基地”,“稻城藏香猪”出栏五千头、“亚丁飞鸡”出栏一万羽“两种规模养殖”,两个林果业和然央田园综合体,确保实乡乡有主导产业、村村有增收门路、户户有增收渠道。 二、工作原则 ——坚持规模发展。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在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过程中,要把握基本特征,坚持市场主导、农民自愿、民主合作、兴农富农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坚持突出特色。继续发挥稻城旅游资源优势,提升发展资源型产业,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争取在打造一批具有稻城特色的规模化、效益明显的优势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放大稻城资源优势、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动力。 ——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化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探索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