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了解权力是把双刃剑,理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3.了解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能力目标

1.能从整体上对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的产生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且对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关系有一个准确认识,为后面第三单元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2.能从宏观上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3.能从不同机关、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宪法对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热爱各级国家机关,配合国家机关行使职权。

2.养成民主集中制的好作风,遇事多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发扬民主的好作风。3.增强对权力的敬畏感,树立“用好权、服好务”的大局意识和观念。

4.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重点:

1.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教学难点: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表现。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设置法、探究活动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组织国家机构

1.我国的国家机关

2.国家机构的产生及相互关系

3.国家机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2.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治国安邦”出处

四书的《大学》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事二:中国古代最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皇帝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他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649年)年

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被赞誉为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开创了繁华的唐朝盛世。

第二位: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年),统一中国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一生功绩卓著。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暴君,实行暴政,秦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位: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西汉王朝的第六代皇帝。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汉武帝雄才大略,颇有建树,他当政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之一。人们往往把汉武帝的功业和秦始皇相比,史称“秦皇汉武”。

第四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在位近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英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卫了中国的版图。同时崇尚节俭,开创了康乾盛世。除鳌拜,平三藩,攻台湾,亲征葛尔丹,康熙帝的胆识、远见、气魄,甚至不计“万乘之尊”与将士同甘苦,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堪称是历代帝王的典范和楷模。

第五位:武则天(624~705年),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度,员外置官,破格用人。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顺应了时代潮流,延续了唐朝盛世。

个人观点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具安邦治国才能。

教师总结:故事一突出“治国安邦”这个四字词语的最早出处。故事二突出古代“人治”时期具有“治国安邦”能力的皇帝。现在是法治时代,宪法除了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更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宪法的治国安邦这一重大作用。

二、讲授新课

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一)组织国家机构

1.我国的国家机关

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让学生阅读P10~11“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2)中国人民掌握政权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利的?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通过制定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和地位。(2)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再由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向人大报告工作。

【过渡语】由人大产生的这些国家机关也是我国的国家机构,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2.国家机构的产生及相互关系

教师总结:(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一句话: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是由宪法规定的。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句话:国家机构的职权是宪法授予的,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知识拓展】“一府两院”中的“一府”指的是人民政府,“两院”指的是人民法院和

人民检察院。

3.国家机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

【过渡语】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不仅是中央,地方也有数量庞大的国家机构,它们是如何工作,从而真正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呢?

教师出示幻灯片: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教师提出问题:我国的国家机构是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中间一段文字后,教师作出小结或展示以下幻灯片:

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

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③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④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过渡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的授予都是由宪法规定,也就是有法理依据。那么这些国家机构的职权是怎样行使的呢?我们接着探讨第二个大问题。

(二)规范权力运行

1.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教师出示周永康、苏荣、薄熙来等受审画面,说明这一观点。

2.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

(1)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的原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

关进制度的笼子。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第13~14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教师小结:漫画整体寓意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知识拓展】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会议提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完善选举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

【案例】2017年5月2日,中纪委网站消息称,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纪委对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中纪委通报:经查,陈树隆长期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进行经商营利活动,大肆攫取巨额经济利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款吃喝;违反组织纪律……违反生活纪律和廉洁纪律……收受礼品、礼金,默许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谋取私利;违反工作纪律,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及司法活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涉嫌受贿犯罪;滥用职权,造成国家财政资金重大损失,涉嫌滥用职权犯罪。……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陈树隆开除党籍处分;由监察部报国务院批准,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终止其党的十八大代表资格;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及所涉款物移

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职权?

教师在学生思考后,请同学回答这一问题,之后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4)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请谈谈你对这一案例的看法?

教师在学生思考后,请同学回答这一问题,之后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知识拓展】《刑法》第九章渎职罪

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循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5)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内容中的案例,突出“程序”“法

定的途径和方式”,以帮助学生理解。

(6)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阅读教材第16页的“相关链接”,感知刑讯逼供等非法搜集证据行为是非法行为,从而理解宪法对权力进行规范这一知识。

本课小结: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更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职权、工作原则都由宪法规定、授权,从而保证国家机构能够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通过加强对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限定国家权力行使范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通过对国家权力行使程序的规定,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使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从而实现宪法对国家权力行使规范化,真正保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真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布置作业:

全品学练考P5-8自主学习、要点探究、课时作业1-8题

课后反思: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二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问题: 1、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哪些 问题? 这些问题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2、两个普通法律分别规定了什么 问题? 3、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探究和交 流。 教师:释疑。 投影(小结):宪法规定国家生 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普通法律 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 题。可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 法。 过渡:同学们,你还知道我国宪 法的哪些相关知识? 宪法知识竞赛: 1、建国以来的四部宪法分别是: 2、“12.4”是什么日?与现行宪 法的关系。 3、2016年的主题是什么? 环节一:“法制视界” 投放资料: 依据宪法第18条的规定,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依据宪法第103条的规定,制 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依据宪法第11条的规定,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依据宪法第19条的规定,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结合材料阅读课文第86页中间 自然段,分析并回答问题: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 结合图片﹑自 主阅读课文第 84-85页,思 考、探究三个问 题: 1、宪法规定了 国家生活中的 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处于 什么样的地 位? 2、两个普通法 律分别规定了 什么问题? 3、我们得出什 么结论? 要求:阅读过程 中,作好读书标 记,发现疑难, 小组互查互纠, 组长汇总疑难 (4分钟) 学生思考后,自 由发言回答问 题。 (3分钟) 学生交流探究, 并回答。 (3分钟) 让学生深入 理解宪法具 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

第三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探究,合作交流。 小结: 宪法 (立法基础) 教师:人们常把宪法称为“母法”, 而把其它法律称为“子法”,这是 因为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立法基 础。 环节二:“新闻播报” 2009年12月09日,北京大学法 学院五位教授以公民名义致信全 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废止或修改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相关 条款。因拆迁条例与宪法相抵触 国务院正组织调研修改。 探究讨论:根据课文知识,分析: 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的原因是什么? 环节三:(看教材第86页材料) 理解分析:你对宪法就是“指挥”、 “统帅”是怎么样理解的? 教师总结: 一方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 基础,另一方面,任何法律不得 同宪法想抵触,否则无效。可见,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情境活动:立法现场会 结合课前搜集,阅读课本第87 页相关链接,分析并回答下面的 问题: 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各需要多少 人才能通过? 2、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需要多 少人才能通过? 3、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在我国,任何法律的 制定和修改都要依照法律规定的 程序来进行。宪法的最高法律地 学生阅读“相关 链接”,分析并 回答。 (6分钟) 让学生深入 理解宪法的 制定和修改 程序比其他 法律更为严 格

【人教八下道德与法治】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一、组织国家机构: 1、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新中国的最早的立法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 5、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7、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宪法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0、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立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1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3)、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4)、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绝对权力”。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1、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因宪法和法律对某一领域未作规范擅自行使权力。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最新)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教案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知道宪法为什么要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和如何规范权力的行使。 能力目标:充分认识权利的运行过程,能够对国家权利进行有效监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国家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当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要严格规范权力行使。 教学难点:宪法要严格规范权力行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十九大宪法宣誓仪式》,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要对宪法宣誓? 二、新课讲解 (一)组织国家机构 1.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背景天安门广场。在碑身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碑身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谈谈你对碑文的理解? 提示:碑文有三层含义,分别是对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最后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而牺牲的人民英雄,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以及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百多年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表示永远的纪念。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他们英勇斗争的胜利果实,来之不易。 中国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 思考:(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2)中国人民掌握政权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 提示:(1)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宪法,确认奋斗成果,确认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成立各级国家机关,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课标依据】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 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 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 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 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学习目标】 探究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了解宪法组织国家 机构,知道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理解国家机关的运行原则和根本活动准则、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认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增强宪法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教学难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的 核心价值追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始,对人民英 雄纪念碑的碑文,我们有什么看法?为了将这一成果得 到传承,人民是如何做的? 设计意图: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人民通过宪 法确认了三十年来的奋斗成果,怎样能够让这些成果永 远在人民身上传承。这就是要由国家机关来负责履行好 的人民赋予它们的职责。 小结: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赋予国家机构相应职权。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守 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追问:这些国家机关从哪里来?没有这些国家机关 行吗? 小结: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如一个集体的 搭建需要组织者,一个班集体需要班委一样,成立一个 公司也需要章程才能保证公司顺利经营,偌大的国家更 是如此,需要一个这样的总章程,规定这些机关运作的 事情,保障国家运行的有序。 操作活动:根据阅读教材后,用图示描绘国家机构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2.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说课稿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胡阳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的说课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2.深刻认识依宪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能力】1.维护宪法尊严,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知识】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知道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本科的教学难点。 (三)本课在全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本单元的生活主题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宪法和依法治国基本理念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宪法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引导他们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整个法制教育中,宪法居于核心地位,通过教学是学生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用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四)本单元内部所有内容的逻辑关系。本课由导言和两个项目内容组成。 本课的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让学生明确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先发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第二个项目“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让学生知道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同时也是一切团体和组织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所包含的内容之后,已初步树立 起权利意识。但是,对于权利应如何行使,以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利仍旧不甚了解。本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在学习权利是有范围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内容与上节课所学的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相冲突,教师需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第二环节:说教学任务

2019-2020年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2019-2020年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一、组织国家机构: 1、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新中国的最早的立法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 5、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8、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宪法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0、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立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1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3)、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4)、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绝对权力”。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1、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因宪法和法律对某一领域未作规范擅自行使权力。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

政治教案-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政治教案-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最根本的问题;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的表现;明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能力目标: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规定和修改程序三方面,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情意目标:初步确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的法律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 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规定和修改程序三方面,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过程(91aixue)】 导入新: 师:同学们,今天是12月6日,两天前,也就是12月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 生:全国法制宣传日。 师:对,全国法制宣传日(加重语气) (多媒体展示闪烁、由小到大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点评。指出在我们的学习中,就应该像这些同学一样,要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这同时也说明同学们的法制意识

都很强。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下面请一排的同学依次说出两个以上的法律名称。 学生依次回答。 师:对于同学们的精彩回答,大家掌声鼓励。 通过前面的问答,我知道大家的法律知识和意识都有了一个较高的水准。我们知道刑法、环保法等都是对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规范,今天我们将要共同学习一部与前面大家所学的有所不同的法律,这就是宪法。(多媒体音乐背景下,屏幕上出现第八:“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讲授新: 教师简介宪法的相关知识,指出,宪法不仅在我国是根本大法,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如此。 (请一个同学模仿电视上所看到的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的情景。) 教师指出,在这里,总统也要宣誓效忠于宪法。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共颁布过几部宪法,分别是什么时候,现行宪法是哪一部? (学生看书,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并予以回答) 师:在了解了这些相关的知识后,我们具体的学习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展示:漫画“众法开会”)

八年级《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网课教学反思

八年级《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网课教学反思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寒假变得无比漫长,疫情阻隔了师生出行的脚步,却阻隔不了师生那颗向上向善的心!一节网课代表着教师的一份爱和责任,也寄托着孩子的一份希望。作为普通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要在特殊时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爱和责任上好每一节网络直播课。 网上直播教学,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一项新的挑战。网络技术问题,不是我们所考虑的重点问题,如何在网络直播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x月x日,我上第一节网络直播课,教学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框题《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内容是我所熟悉的、简单知识点。但是如何开始我的课程却让我有些紧张。带着这份莫名的紧张,我开始了我的课前准备工作。 一、课前准备 和日常教学不同,为了更好的保证教学效果,线上教学就要更多一些思考和准备,集初二道法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我的做法如下: 1、熟悉教学平台,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为了保证直播教学的正常进行,得到通知后,第一时间下载云视讯同步课堂软件,认真学习直播课堂使用说明。利用周末时间和琳姐一起进入直播课堂,探讨软件软件的使用和在直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反复多次约课练习,预想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免直播中出现问题。 1、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保证良好教学效果

考虑到线上教学特殊性,可能由于网速原因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出现时空分离的状况,师生互动不及时,不能全面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等。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更应该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1)资源选择方面:为充实教学设计,体现道法教学的时效性,搜集有关疫情的最新资源,加入到课堂。由于互动的局限性,多采用图片资源、最新案例资源和教材资源相结合。 (2)知识逻辑方面。由于八下的知识难度提升,理解更为抽象。对于难点知识,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和记忆。 思维提升方面。对于探究活动方面,多注重思维的引导环节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1、做好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如过教学进行中学生进不了课堂,或部分内容没有听见,或没有听明白,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挽救呢。微课制作,是很好的解决办法。直播课前,我提前按照设计流程制作微课,为学生课下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上直播 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周五下午,提前调试好设备,进入直播课堂等待学生。学生如约而至,网络直播顺利进行。课堂中学生互动良好,很多学生都能积极融入课堂。直播后,反复听课堂实录,我反思如下: 1、重点知识明确。网络直播中,要尽可能细化各知识点,短小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了解权力是把双刃剑,理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3.了解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能力目标 1.能从整体上对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的产生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且对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关系有一个准确认识,为后面第三单元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2.能从宏观上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3.能从不同机关、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宪法对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热爱各级国家机关,配合国家机关行使职权。 2.养成民主集中制的好作风,遇事多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发扬民主的好作风。3.增强对权力的敬畏感,树立“用好权、服好务”的大局意识和观念。 4.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重点: 1.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教学难点: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表现。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设置法、探究活动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组织国家机构 1.我国的国家机关 2.国家机构的产生及相互关系 3.国家机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2.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治国安邦”出处 四书的《大学》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事二:中国古代最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皇帝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他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649年)年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梳理 一、组织国家机构: 1、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新中国的最早的立法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 5、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6、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7、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宪法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0、立法的价值取向:在立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1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2)、在同级国家机构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3)、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

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4)、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二、规范权力运行 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绝对权力”。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1、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因宪法和法律对某一领域未作规范擅自行使权力。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程》教案 1.2治国安邦的总程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册第一课中的第二框,本框内容与上节课内容相连接,是从宪法对于国家权力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宪法。本课安排一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职权,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及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树立起法制意识。但由于年龄较小以及受生活经验所限,对于宪法的地位、作用等的认识仍旧匮乏。本节课将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让学生明白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与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程的认识。 【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法律与秩序”中的“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及教材知识,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方式、以及国家机构的职责均由宪法规定。 2、结合人大选举及政府向人大作报告的案例,能够准确说出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人大与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3、分析漫画“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案例“王某贪污”、“李某渎职”、“小康同学的事例”,了解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方式。 4、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认识法律的作用,能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难点:宪法核心价值在于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宪法是如何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宪法。请思考一下,宪法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 任务一、结合图片及教材知识,探究国家机构的组成方式、以及国家机构的职责。 探究活动一 PPT展示图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法院” 问题:以上图片中,哪些属于国家机关?它们是由什么规定的?

陕西省户县五竹初级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了解权力是把双刃剑,理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3.了解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能力目标 1.能从整体上对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的产生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且对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关系有一个准确认识,为后面第三单元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2.能从宏观上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3.能从不同机关、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宪法对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热爱各级国家机关,配合国家机关行使职权。 2.养成民主集中制的好作风,遇事多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发扬民主的好作风。 3.增强对权力的敬畏感,树立“用好权、服好务”的大局意识和观念。4.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我国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基本不清楚,不能从整体上对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的产生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且对国

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关系有一个准确认识 重点难点 1.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难点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表现。 教师准备:制作国家不同机关图片幻灯片、国家机关产生图片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治国安邦”出处 四书的《大学》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事二:中国古代最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皇帝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他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649年)年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被赞誉为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史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同步练习

第十六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基础知识题 1、我国确定每年的12月4日为_____。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四部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现行宪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四章组成。 5、我国的国家性质是______,根本任务是______,根本制度是______。 6、人们常常把宪法称为_____,而把其他法律称为____。 7、宪法是其他法律的____,其他法律是宪法的____。 8、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高行为准则。 9、人民代表大会行使_____权,政府行使_____权,法院行使_____权,检察院行使_____权。 10、我国宪法是_____的法律化。 11、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_____、_____和_____。 二、能力提高题 1、初中生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要懂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我们要行使监督权。可以 ①竞选人大代表②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向市政府直接反映情况④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表达意见、建议和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议案办法》,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大

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会议经过表决,赞成票超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这表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③宪法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④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这说明 A.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B.宪法只对违反宪法的人和事有约束作用 C.宪法在国家生活中不重要 D.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的只有宪法 4、在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这天,某校举办了灯谜大联猜活动。其中一个谜面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法由我生,效力我最高(打一法律名称)。这个谜语的谜底是 A.环境保护法 B. 刑法 C.教育法 D.宪法 5、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物权法从起草到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历经8次会议,100多次修改。该法规定:“国家的、集体的和私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物权法的制定过程及规定表明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人民群众可直接参与立法,制

八年级下册教案: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了解权力是把双刃剑,理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3.了解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能力目标 1.能从整体上对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的产生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且对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关系有一个准确认识,为后面第三单元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2.能从宏观上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3.能从不同机关、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宪法对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热爱各级国家机关,配合国家机关行使职权。 2.养成民主集中制的好作风,遇事多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发扬民主的好作风。 3.增强对权力的敬畏感,树立“用好权、服好务”的大局意识和观念。 4.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重点 1.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难点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表现。 教师准备:制作国家不同机关图片幻灯片、国家机关产生图片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治国安邦”出处 四书的《大学》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故事二:中国古代最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皇帝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他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649年)年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被赞誉为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开创了繁华的唐朝盛世。

道德与法治八下《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本课是人教版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的第二框。本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机构的组成,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规范权力的运行。本课既延伸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也为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宪法意识、正确的权力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坚持宪法至上。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学法用法能力,强化公民监督意识。知识目标:知道国家机构的产生与运行,懂得民主集中制是如何贯彻的,掌握正确对待权力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虽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中学生而言较为抽象,但是好在通过上街儿科宪法基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宪法、法治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自然过渡。部分学生虽然对一些国家机构有所耳闻,但对其具体是如何规范运行的还缺乏一定的了解;关于权力的规范运行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显得极为重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大纲》的基本要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宪法至上意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本着“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主要采取了以下教法:图文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交流讨论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出重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 教学重点: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的规范运行 教学难点:权力是把双刃剑,公职人员如何正确行使职 权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的片段。提问(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中国人民掌握政权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 二、新课讲授(一)组织国家机构那么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方面是如何规定的?活动一:展示宪法第三条规定,请学生按此小组合作完成图表内容。小组代表回答,教师适当讲解。展示一届四次人大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分析: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教学思路分析: 自读阶段学生对教材的反复研读,教师给出重点问题引领,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和小组合作交流,找出相关问题答案,组内分享自读学习成果。让学生初步理解:我国组织国家机构的方式、我国通过宪法来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意义、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及其具体体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等问题。 探究与释疑阶段。教师结合视频“开国大典”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实现到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接着,应用探究与分享、问题导向等方式,让学生由近及远的探究“如何组织国家机构”以及“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知识总结与应用阶段。教师整理本站重点知识,以板书思维导图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组织国家机构”及“规范权力运行”的理解,明白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材分析: 课程依据标准: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站。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法律与秩序”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内容解析: 本站从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两个方面来阐述宪法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从而体现宪法的核心价值。 本站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组织国家机构”。本目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贯彻的原则,从三个方面来阐明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职权。其一,国家机构组织办法,依据宪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训练题及答案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训练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我国确定每年的12月4日为_____。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四部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现行宪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四章组成。 5、我国的国家性质是______,根本任务是______,根本制度是______。 6、人们常常把宪法称为_____,而把其他法律称为____。 7、宪法是其他法律的____,其他法律是宪法的____。 8、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高行为准则。 9、人民代表大会行使_____权,政府行使_____权,法院行使_____权,检察院行使_____权。 10、我国宪法是_____的法律化。 11、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_____、_____和_____。 二、能力提高题 1、初中生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要懂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我们要行使监督权。可以 ①竞选人大代表②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向市政府直接反映情况④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表达意见、建议和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议案办法》,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会议经过表决,赞成票超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这表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③宪法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④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这说明 A.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B.宪法只对违反宪法的人和事有约束作用 C.宪法在国家生活中不重要 D.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的只有宪法 4、在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这天,某校举办了灯谜大联猜活动。其中一个谜面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法由我生,效力我最高(打一法律名称)。这个谜语的谜底是 A.环境保护法 B. 刑法 C.教育法 D.宪法 5、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物权法从起草到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历经8次会议,100多次修改。该法规定:“国家的、集体的和私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物权法的制定过程及规定表明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人民群众可直接参与立法,制定法律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④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6、“刑法+教育法+民法+合同法+……=宪法”的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宪法是国家一切法律的总和 B.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教学难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北京故宫西侧。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国家中枢,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和代名词。 中南海俯瞰图 思考: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什么?我国国家机构有哪些?是如何组织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活动一:国家机关知多少 设计意图: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宪法序言中有关中国民主革命史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体悟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来之不易;应热爱英雄,勇担责任。进而引领学生思考,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通过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从而导出“组织国家机构”这一内容的学习。 1.学生齐读第10-11页“运用你的经验”中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宪法序言的部分内容。 2.谈谈对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时间节点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提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 3.拓展思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主人后,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是如何

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的?着重引导学生加深对宪法序言中“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归纳: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得来的,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通过宪法确认奋斗成果,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 4.阅读图表并思考国家机关的形成过程。 提示: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活动二:阅读感悟:组织国家机构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全国人大组织法等宪法组织法,让学生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职权、任期和工作方式等都是宪法规定的。 1.教师查阅相关文件、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 2.分享交流。在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思考宪法和宪法相关法与我国国家机构的关系,思考宪法对于国家机构的意义。 教师归纳: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