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第8期(总第72期)

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陆金菊

(山西畜牧兽医学校,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

监护人。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部多次召开

会议,都把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学校是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其主要阵地是

课堂,关键在于老师。研究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是数学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如何进行创新素质教育,如何进

行创新素质的培养都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目前,不少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方

面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喊得响,说的多,

但做的少,效率低。因此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如何利

用本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现阶段一个很

值得探索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创新,既包含着认识、技能等个体潜能的智力活

动,也包含着观念、动机、需要等心理活动。创新和

人内在的敏锐性、积极态度和应变能力相关。探讨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研究数

学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内涵。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的

创新活动,绝大多数不是一种发明创造,而是创新素

质的表现和培养过程。学生的创新活动得到什么结

论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培养,

这正是中学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

那么创新素质又包括什么内容?我们认为,创

新素质是个多维结构,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学创新教育应以这五个因素的培养为目标取

向。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根据自身学科特

点,进行有效的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创新教育。数

学是一门科学性和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体系

完善、博大精深、应用广泛、生命力强且富于变化,这

些都为在数学学科的教育中进行创新素质教育培养

提供了丰富优良的载体。上面提到的创新素质的五

一98一

个因素,在数学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往往不是各自独

立进行的,而是几个因素同时得到培养。例如我们

往往在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用独创的方法去解

决问题的动机、欲望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的五个因素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不难找到切人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内容,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

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众所周知,创新意识是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人,才能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必须做到: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

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从而走人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人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

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陆金菊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育教学研究

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

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

的发展。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

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

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

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

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

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

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

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

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培养学生总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

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

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

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

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留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

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

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

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

晶。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

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

要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

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

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 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人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做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

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

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表示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

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

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教学

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三、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惟一标准、往

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评价学生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

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

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贵任编辑:降小宁〕

99

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

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 对于数学教育,时下人们谈论较多的是它的人文价值。这的确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却似乎有点冷落对数学教育科学价值的研究。这是否表明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在理论上已经清楚、在实践中已经解决了呢?笔者认为并不尽然!在数学教育实践中仍需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意识、科学观、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加强数学与科学的联系;在理论上仍需要澄清数学课程中数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这里的“人文性”是指数学教育的人文性,而不仅限指数学的人文性)的关系,确立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数学科学价值”定位;等等。本文主要探讨数学的科学价值、数学教育的科学素养价值和数学教育的“数学科学价值”。 一、数学的科学价值 数学的科学价值,是指数学对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数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在本质上越来越凸现出与(自然)科学的区别,数学也就从科学中分离出来,自立“门户”,自成体系。然而,这种分离并不是数学与科学的割裂,而是表明数学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军事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科学,还涉及技术、经济建设乃至社会的许多领域。特别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数学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科学正朝着广泛应用数学的方向发展。 数学对于科学的价值,表现在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的许多方面。如果从数学的要素来看,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数学知识的应用 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应用数学知识是最为直接的,也是最为广泛的。这从天文学的发展可以窥其一斑。哥白尼在提出日心说时,并没有多少观测证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一些结果还不如原来的地心说准确,正是他依据数学的理论、运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起新的天文学理论;开普勒则进一步在天文学上应用数学,他利用第谷、布拉赫的大量观测数据,通过大量的计算和数学分析工作,其结果使得他抛弃了从古希腊人开始就一直认为行星具有圆形轨道的观点,从而建立起新的行星运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的一种朦胧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学习内容容易使学生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三是带着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 3.在教学练习中,使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专题9 中外历史上的科技创新

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科技创新【专题知识网络】 【专题知识整合】

【专题关联拓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进行民族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国开始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会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较弱,又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如何理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提高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技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战争问题——新式武器的研制与使用,如原子弹;环境问题——资源的浪费与短缺,环境污染等;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电信诈骗,病毒等;社会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相关时政链接】 一、十九大报告中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十九大报告中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三、新四大发明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四、2018年两会在科技领域的议案 马化腾提议建设“数字中国”,李彦宏提议鼓励发展“人工智能”,刘强东提出“电商富农”,发展电商经济,杨元庆提议“加快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结合”等等。 五、霍金去世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凌晨在英国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霍金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生前任剑桥大学教授,并曾担任过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习教授,该席位是剑桥大学授予物理学者的最高荣誉职位,享有此殊荣的包括牛顿。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提出过黑洞研究相关的“霍金辐射”,撰写过全球畅销书《时间简史》,该书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销售量超过千万。【专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7肥城模拟)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已造福于人民2000多年,在汶川特大地震中也未被毁坏。这项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邗沟 2、(2017重庆中考A卷)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①《九章算术》②《齐民要术》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6湖南郴州中考)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 ①科举制②大运河③赵州桥④都江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 (2017泰安九年级考)文物承载着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5、(2016云南昆明中考)曾经“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的云南,即将迎来“高铁时代”。近代史上,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是( ) A.张之洞 B.张骞 C.詹天佑 D.侯德榜 6、(2017泰安九年级考)他是古希腊科学家,因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他是() A.莎士比亚 B.阿基米德 C.索福克勒斯 D.牛顿 7、(2016泰安中考)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 :“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A.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 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 提出相对论创造了火车机车 8、(2017泰山模拟)18世纪80年代后,英国工业品产量增长迅速,积累了大量资金,工业革命持续加速。推动工业革命“持续加速”的动力是() A. 畜力、水力 B. 改良蒸汽机 C. 石油 D. 电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杨永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从中体会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育学原理也告诉我们: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必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师,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基础教学学科,其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空间。“真正的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曾经深刻地指出,数学是“辩证法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在数学的知识内容、思想方法中就隐含着丰富的辩证因素,是辩证规律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揭示各种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所隐含的辩证因素,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展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所反映的辩证原理,无疑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在中学数学课程内容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着重在两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概念开始于人们在生活和劳动的实践中对最简单的数与形的认识,整个数学也正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的变化和发展而发展。数学概念的发生以及数学原理的形成,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进而形成高度抽象的数学理论。正是因为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数学才有着广泛的应用,才更有利于从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正确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数学的概念、法则、规律等大多是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因而在数学的概念、法则、规律等的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应该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向学生展现这些知识的发生、形成的过程,使学生通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例如,结合实(复)数的概念、平面几何、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等这些对知识发生过程和应用的教学,突出实践---理论---实践等观点。 例如“复数”概念的教学,可采取如下方法: 1)先回顾,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的过程: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自然数;实践中反复出现某种东西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便产生了零;解决度量中量不尽的问题,产生了分数;讨论无公度线段的比,产生了无理数,从而在数概念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实数系统。 从自然数集到实数集几次数集扩充的规律:自然数(添进0)——正整数(添进正分数)——非负有理数(添进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添进无理数)——实数。 2)这个认识过程体现了如下规律,每次扩充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的需要(必要性),都新增了规定性质的新元素;在原数集内成立的规律,在新扩充的数集内仍成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历史赋予学校教育的光荣使命。那么,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榜样。《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运用教学手段,从而真正作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活动服务,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还要解放教育思想,开放教学空间,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课堂的教学空间,因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作为教师,还应以创新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更新的观念和知识技术武装自己,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经验,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借助教材这个载体,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学流程,循循善诱,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营造创新氛围,给以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确实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激活他们的脑细胞,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操作,观察,做练习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教给创新方法了,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探索,演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用想象、联想、求同、发散、逆反、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教学生创新。三、持课堂阵地,加大创新力度。进行教材的再创造。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启智,培

怎样培养创新观念、创新品格、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

怎样培养创新观念、创新品格、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方 法 武昌理工学院 许嵩N代弟子 为了探讨上述问题,有必要结合美术教学先来理解与创新教育 密切相关的一些词语概念的含义。这是因为把属于哲学的、社会学 中的广义概念,放到普通教育的一个学科中去运用,必须有符合和 体现这些概念科学内涵的具体理解。这样在使用这些概念的时候, 就明确了它泛指什么和它在美术教学中专指什么,可以避免讨论中 解释歧义过大,也有利于使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更具针对性。这些词 语包括“创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在这些词语前面冠以“美术”或“美术教学” 的一 些词语。 创新:理论研究对“创新”有多种解释。1、指一种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2、淘汰落后的东西,创造先进的东西的过程。3、是一 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性。4、 标志新事物的生成。 美术教学创新,教师要更新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具有 创新人格特征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研究、探索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 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特别要摈弃“教师灌输、学生接收,教师范画、学生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民主、 交流合作、生动活泼的“活动体验式”、“实践发现式”、“讨论 探索式”等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创新精神:是不甘守旧,刻意求新,不惧艰辛,志在变革的勇 气和毅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 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对只重模仿、轻视创造的教学要求敢于提 出不同意见,美术实践中敢于标新立异,另僻蹊径,对按照自己的 构思进行创作表现有执着追求的精神。 实践能力:概指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活动的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都属实践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论文-教育 期刊网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唐小红 (达州市渠县渠江镇第一小学四川渠县635200)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 1

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这一设计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科技教育与数学教学同行

让科技教育与数学教学同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被列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教育更偏重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科学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做到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的和谐统一,本文根据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实用策略。 一、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科技思想教育 1.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每册均有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发现历史和历程及著名的数学家。如在三角形章节中,就介绍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在学习圆周长时,介绍了“圆周率”发现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等;另外,像欧几里得等世界著名数学家、鸡兔同笼等我国古代著名趣题,教材中均有介绍。以数学教材为载体,有机地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了解古今中外在数学领域作出贡献的名人,对学生进行学好数学、学好科学的思想教育。 2.假借数学教学的素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数

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某校六年级(1)班共有42人,假日组织去某公园游览,售票窗口这样写着“门票每人5元,50人以上8折优惠。”怎样买票合适、经济?学生通过研讨解题,可使他们亲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并感受到科学统筹安排思想。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1.根据数学结论,再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时,可先让学生试求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学生将圆柱体容器里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这时,教师可顺水推舟,将圆柱体容器里的水换成圆柱体的橡皮泥,这一问题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探究欲望,经过思考,学生将其捏成长方体,体积就求出来了。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教师可问假若是根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经过讨论学生深刻感受到必须有一个计算圆柱体体积的统一公式,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关系中寻找,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探索中诞生了。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形成过程是创新意识的前提,也是形成科学概念、认识科学规律的基础。 2.挖掘数学知识教学中的科技教育点,在教学训练中因势利导,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求简单平均数应用题教学

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而创新能力则是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教科书要求的知识点,但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却遇到困难,很多学生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他们的掌握程度仅仅局限熟练掌握某一类题型,当提问方式发生变化时,学生便不知该如何挖掘和运用知识。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我们可以总结为学生随知识点的掌握过于片面,思想僵化,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问题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并不少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从思维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我国教育界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狂潮,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了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那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这对于我国未来一代的培养和民族社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教育意义

呢? 创新意识是指对创新的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而数学创新意识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或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创新意识。在2000年初(高)中数学教学标准中对数学创新意识有更为明确而具体的阐述: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它至少包括数学创新欲望、数学创新情感、数学创新观念。 二、准确把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的意识。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一是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应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姓名:谢男男 系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级:104031 学号:13 【关键词】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非智力因素; 途径;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未来的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与21世纪的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及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呼唤。 从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看,要努力创造学习化的社会环境。学生最关键的已不是信息的拥有量,而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国家和社会为大学生们提供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多种手段的学习机会,大学学习成为社会最广泛、最普遍的、人人都能参与的行为。终身教育时代,一切为提高人的素质,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这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仅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学校方面: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校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电台、多媒体、图书馆、板报、墙报等信息渠道扩大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邀请专业战线上卓有成就的人才,与同学们见面谈心,做学术报告,巩固专业思想,吸取经验,培养成才意识;校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传统保守意识,克服心理压抑感和自卑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使之具有文明开放观念,懂得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2、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活动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篮球比赛”等各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3、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气氛 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学生管理决策的讨论决定,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又能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又要迎合学生的多样化职业兴趣,学校要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教师、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增强管理效能。

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智力,包括知识和能力。知识学得越多、学得越活,这个人的创新能力可能就越强。所谓能力就是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这些构成创新能力的第一方面,就是一个人的智力。智力超群的人创新能力可能比较强,但是也不一定。创新能力还有第二方面,就是这个人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是否能够迅速地抓住要害,找得出办法来,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还包括在复杂的工作中,善于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的能力。 当今时代的发展对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把握机遇,实现人生价值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认为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不畏常规,敢于超越,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在小学,中学接受教育大多是老师机械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上缺乏热烈宽松的气氛,学生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即使是掌握的很好的知识,也只是运用于考试之中,换句话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平时学习的方式也很单调,基本上都是做题目。悟性、灵感在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基本上被埋没了,思维被严重地束缚。在超越中求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从增强创新意识开始。 2、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强,但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需要基础,

一些世界级的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的,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就是因为没有了基础研究,超越便没有可能,要真正做好基础研究工作,为创新做好准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脚踏实地地学好知识,掌握真才实学,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构建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 3、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试想一下,如果自己都不热爱生活,对生活是一种漠视和冷淡,又怎会去关注生活呢,不关注生活创新又从何来,创新不可能凭空而来,它不是神话,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我们只有热爱生活,并关注生活,而且要好好享受生活,这样我们创新的灵感源泉才会永葆青春,永不枯竭,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 4、正视创新的核心: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一般被视为智慧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创新思维处于最高层次,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性。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创新能力还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许多因素。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创新的思维是综合素质的核心。知识既不是智慧也不是能力,大量的事实表明,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思维敏捷、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去正确思考,他们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的一种朦胧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三是带着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 3.在教学练习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民族创新精神

1.民族创新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创新精神是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不同于一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生成、发展演化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民族生存哲学,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生存和延续的灵魂,亦称民族意识;而民族创新精神则专指民族精神中积极追求真理,不惧邪恶,求真、求善、求美、求新的精神气质。民族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中的最优秀品质,是表征民族文化活性的关键特征。同样,民族创新精神强,就说明这一民族朝气蓬勃,文化运行健康,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发挥良好。民族创新精神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民族历史感强,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有高度历史责任感的民族,自觉把民族的兴衰作为个人及团体的当然责任,对民族未来既充满希望又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表现为对国家、对民族生存与发展怀有高度责任感的一种深层次的高尚情操;具有这种忧患意识的人,能自觉地把民族和国家的尊严置于个人荣辱之上,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能为维护民族荣誉而积极工作,有很强的献身精神;具有这种忧患意识的人能从民族大计出发,胸襟开阔,放眼世界未来,勇于冲破旧思想,放弃自我和蝇头小利,有求新、求实、求善的大无畏气概。历史上,凡是民族忧患意识强的民族,创新性度都很高,发明、发现以及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数量也多。这是民族创新精神的首要特征。 第二,民族成就感强,有强烈的创新心态。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都普遍具有高度的成就价值取向,自觉把创新作为个人发展和实现自我的必要手段。整个社会充满人人好学、力争上游、追求成就的氛围,表现出对创新、对发明、发现以及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强烈的趋同心态。这种创新心态是民族成就感的集中表现,也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泉。许多现代化学者都把"成就取向"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可见,民族成就感是表征民族精神面貌的关键特征。 第三,民族理性强,有强烈的科技兴国意识。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具有高度的民族理性,自觉客观地审视民族的发展历史和科学走向,有强烈的振兴科技意识。全民族尊重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发展科技蔚然成风,并且已内化为民族的基本性格和价值取向。既制定了完善的科技发展政策,鼓励发明创造,又大力投资科技事业,建立多元多级的发展科技体系。更重要的是,不仅大力发展科技,深入民心,科技兴国成为国策,而且国家建立起科学的决策体系,崇尚理性,注重社会功效,在职业成就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关系,民族自主性强。 第四,民族教育水平高,有强烈的办教兴邦意识。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必然是现代教育水平高、教育创新倾向强、办教兴邦意识贯穿于全民族教育行为之中,具有很强的民族现代教育意识。一是民众有良好的教育心态,把教育作为人生的根本需要;二是实现了教育的现代转型,国家注重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办教兴邦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三是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培养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人才;四是建立起系统的科技教育体系,培养出各层次的科技人才,民众具有较高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五是公民道德教育水平高,遵纪守法,敬业爱业,社会安定。 第五,民族文化创新强,有强烈的文化再塑意识。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其民族文化中创新频仍,各种发明、发现很多,并且积极不懈地引进外域的各种新技术、新思想、新思维和新方法等;其民族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世界性特征,思想开放,开明开化,有胸怀世界、放眼全球之大度,也有积极进取、敢立世界先进之林之壮志;其民族意识中具有很强的反思特征,善于对传统进行理性批判,检讨梳理,把传统与当代及未来联系起来,有重新阐释民族文化传统,对传统做出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发表时间:2012-07-06T17:19:20.14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下)供稿作者:谢光伦[导读]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的发展成就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又推动了数学的飞跃。谢光伦(贵州省大方县第四中学,贵州大方 55160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060-01 摘要: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的发展成就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又推动了数学的飞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但要传授好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立足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因此,结合数学课本中的科技素材适时地渗透科技教育、树立学生为科学而献身的理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主渠道。,从而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数学;科技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工具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数学的发展成就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又推动了数学的飞跃。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传授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如何学好数学,更会用好数学。引导他们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付诸于科学的发明及创造,为科技的腾飞插上“翅膀”,为科技的提升补充“血液”。离开了数学作为工具,科学技术的进步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面,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谈谈我的体会。 一、把握时机,适时地渗透科技教育 数学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科技素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将科技教育有机渗透于数学课堂中,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科技教育、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力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做到学科教学和科技教育的有机整合。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数学教材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有利素材,使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应有的数学知识,而且从中学到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有意识地渗透科学技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价值,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以数学为“载体”推动科技的高速飞跃。 二、利用素材,激发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重视课本上的纯数学知识的讲解,却轻视课本阅读材料、例题和习题中科学素材的使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事实上将鲜活的科学素材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欲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教材,通过相关数学史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主动性、趣味性,特别是利用典型问题,介绍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定理、公式产生的背景和探究过程,可以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来源,启迪学生的科技思维。结合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介绍这些数学家的生平数学成就和对数学的追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良好科技品质;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探讨如何深刻挖掘数学教材中科技教育的素材;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更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在科技研究中的作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科技意识的培养等问题,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更新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与授”关系,其环节主要体现为师主动与生被动,其过程均以老师为“轴心”在转,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线,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犹以教师单枪匹马唱独角戏式的讲授方法居多,其教学教法均以“满堂灌”和“填鸭式”为主,以题海战术作为训练的模式,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然而新课改模式下不仅要求教师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树立以培养科技创新精神为主的教育理念,实现这个理念的转变实质是要从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教师应理性引导好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才能真正的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同时,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教会学生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因此教师角色和理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垂炼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并且新课程理念提倡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这些理念老师们都能铭记于心,在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的双重影响下,特别是在我们西部地区,虽然新课程的改革已历经数十载,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普遍追求升学率观念的影响,多数数学老师的教学手段都是在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在转,教学方法均呈“穿新鞋,走老路”的态势,没有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落到实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反思之余,呼吁我们数学教师应理性回归课堂,站在孩子们的立场感同身受,把真正的课堂还给孩子们,充分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这对提升孩子们自身素质将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在合作中创新,在合作中收获成功。这对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作好了强有力的铺垫。 总之,数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阵地,要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探索和教育改革,大胆地进行教育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 谢光伦(1975.2-),贵州大方人,大方县第四中学数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对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心得

对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心得作者:一名参加过两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者创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它既有巧夺天工造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构思,传承人类的聪明与机智,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力因素,规律的认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总之,是我们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掌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正是我们培养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得更远。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 断进步的过程。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户。进步和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衰成败。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上会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目前,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青少年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把自己铸造成才。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一.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可给自己创新意识是创造内容形成和创造活动开展的基础。思维、行为、精神产生潜在的良好刺激,激发自己对“事物”的思考、怀疑和探我们就会体现主动的想去创新的欲望和在学习中我们的创造意识一旦形成,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和激发自己的好奇心,自觉性。培养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对问题的敏感性;让自己对创造意义的价值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兴趣,产生创新意识。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探索,养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