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优化作业7.1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Word版含解析.doc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优化作业7.1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Word版含解析.doc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优化作业7.1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选择题

1.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詹姆士二世恢复天主教活动并迫害新教徒的做法()

A.适应新贵族的政治利益

B.迎合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C.导致了两次内战的爆发

D.致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解析: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措施直接威胁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导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光荣革命”,从而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统治。

答案:D

2.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与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解析: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才形成,所以B项错误。

答案:B

3.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继承英国王位。但英国议会提出了他继位的条件,其条件最有可能是()

A.保证英国人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B.保证不触犯英国议会的权威

C.保证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

D.保证实现君主“统而不治”

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分水岭,从此,国王变成了“议会的国王”,也就是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议会通过法律限制王权。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

4.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国王詹姆士二世矛盾激化,为此,英国议会发动政变,驱逐了詹姆士二世,迎立信仰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史称“不流血的革命”或“光荣革命”。尤其要注意,议会在迎立威廉的同时,还拥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议会这样做是为这场政变,即“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选D项。A、B、C三项不能体现议会的真实目的。

答案:D

5.英王乔治一世在位时,因不懂英语和对英国政务不熟而不出席内阁会议。这一现象有利于()

A.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B.政治清明局面的出现

C.改善英国的对外关系

D.确立议会主权的原则

解析:国王乔治一世不愿出席内阁会议,有利于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建内阁,为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6.18世纪中叶,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实际反映了()

A.选举权不断扩大

B.内阁对议会负责

C.内阁专横的局面

D.国王权力的增强

解析: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符合时间要求,D项与历史事实相悖。

答案:B

7.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方式不同

C.机构性质不同

D.行政方式不同

解析:19世纪,英国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清政府实行封建君主专制,故C项符合题意;A、

B、D三项也属于两者的不同点,但不符合“最大区别”的限制条件。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1997年5月,布莱尔首任英国首相,到2005年5月5日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在英国大选中再次获得胜利,布莱尔也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在布莱尔执政的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兵伊拉克,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国之一,英国也派兵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请完成:

(1)布莱尔出任英国的首相,应当必须具备哪些政治条件?

(2)英国出兵伊拉克是否得到大多数内阁成员的赞同?为什么?

(3)如果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布莱尔是否会撤兵?你的依据有哪些?

(4)如果当时英国下院中的大多数议员极力反对并通过了对内阁的不信任案,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

解析:第(1)问可结合教材中沃波尔出任首相的背景进行说明,第(2)问应依据内阁与首相的关系进行思考,第(3)问需要联系英王的政治地位进行分析,第(4)问应依据首相与下院的关系进行阐释。

答案:(1)工党必须是议会中的多数党;布莱尔必须是工党领袖;必须通过英国女王的任命。

(2)观点:大多数赞同。理由: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观点:不会撤兵。依据:英国首相实际掌握行政大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国王虽然属于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4)结果:首相下台或解散议会。原因:按照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规定,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完善

我参与我成功我展示我快乐 班级:高一(4、5、 6 )班组别:姓名:编号: 高一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邱名武审核人:签发者课型:预习+展示课 学习内容课题: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导学案 老师寄语 Don’t be shy,Just https://www.360docs.net/doc/4710988538.html,e on! 不要害羞,试 一试。加油! 学习目标1、我知道《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的制定,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重 点);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职责。(难点) 时间 预设 导入2?自学6?组学8?展示19?检测5? 课堂学习过程一、【自主区】 1、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特点: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3、1)内战时期: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联合起来,反对以为首的封建 势力,1649年1月30日国王送上断头台; 4、独裁时期(1649—1658): 掌握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 5、什么是光荣革命? 6、《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分别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 7、内阁制的形成及其与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内阁的形成,内阁与国王的关系;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8、1832年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的原因,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9、19世纪末英国的政治趋向 10、内阁权利膨胀的表现: 二、【合作、探究区】 1、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不同? 2、2003年春英国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①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②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英国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③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3、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其什么样的特点? 4、英国责任内阁制下首相与内阁,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如何? 三、拓展延伸区: 1、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么? 2、角色体验:英国国王(说明你是怎样成为英国国王的和出席伦敦奥运会说明你的权利是什 么?)和英国首相(说明你上台程序、与内阁的关系以及行使权力对谁负责) (左边几个 环节灵活应 用) 知识链接:1、 “光荣革命”, 推翻了封建专 制统治,实现 了革命最初的 既定目标,确 保了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的既 得利益,标志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完成。英 国资产阶级革 命保留了国 王,大大削弱 了王权,这是 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妥协的产 物,是与当时 英国国情及革 命领导力量的 构成相适应 的,是切合而 且符合历史发 展规律的。 2、1)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 产阶级和新贵 族利用当时有 利形势,尽量扩 大自己的政治 经济实力,利用 所控制的议会, 通过一系列法 案限制王权. (2)法案规 定:①国王无 权废止; ——限制了 国王的立法 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异常激烈。英国是近代议会制的发源地,以去《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对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 教材用“光荣革命”、“限制王权的法案”、小密室的演变”、“议会选择规则的制定”、“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五个子目叙述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即英国代议制确立完善的过程。五个子目的逻辑关系是:第一目“光荣革命力讲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背景;第二目讲述了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就是《权利法案》的颁布;第三目阐述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第四目与第五目是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五个子目一脉相承,展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完善过程。 ●学情分析 此部分内容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过,但是涉及大量相对抽象政治术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另外,本课涉及内容时间跨度大,纵向的历史逻辑不是很明显。这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 ●教学建议 1.教法:问题探究法、课堂讨论法。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结合问题思考讨论,形成一定答案,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光荣革命力”、《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议会和内阁权力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 3.了解英国议会改革及相应选举规则的制定,形成对英国民主政治“大厦”的结构及内部运行的初步了解。 4.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征;认识君主立宪制发挥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寻找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加深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和对历史认识的深刻性,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以及选举程序等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个灵活的把握。 2.学生在学习中还要充分运用比较法和实践模拟法。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和国会之间的关系与1688年后以及今天的英国国王、国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模拟,在比较和活动的参与中加深对英国代议制度的整体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代议制度的确立是人权对抗神权和王权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2.君主立宪制较封建君主专制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对英国《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学习,掌握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理解英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二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两大力量:军与民。 三大阶段: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三大侵略特点:第一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点,战争开国门。第二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第三阶段:日本大规模侵华旨在灭亡中国。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要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是这一阶段商品输

出的要求,也是列强侵华的特点。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其经济侵略特点,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反映在要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也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希望瓜分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日本大规模侵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侵略中国的主要是日本,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称霸西太平洋,因而灭亡中国是日本侵华的突出特点。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评价。 2.从考查的功能看:不着眼于“是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B.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①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②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③德国的古典哲学。 (4)实践条件:马克思、思格斯的努力,深入工人运动,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诞生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内容 ①揭示了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 ②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③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④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第一国际 (1)成立标志: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于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2)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 (3)原则:①政治原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②组织原则:《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4)主要贡献 ①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 ②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 (5)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2.巴黎公社 (1)背景 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压境。 ②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③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成立,它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3)革命措施 ①军队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②政权建设: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③制度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④待遇方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工资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失败:1871年5月,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中,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事件。 (5)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3.第二国际的斗争 (1)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 (2)第二国际内部存在的斗争:第二国际成立后,内部各种派别斗争激烈,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思潮泛滥,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1.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指() 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③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 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 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切斯特,通过自己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B.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表明马克思已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C.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第一次会晤,开始了两位导师的共同战斗历程 D.《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B.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5.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来自①德意志②英国③法国④比利时()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6.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主编《莱茵报》期间 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 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 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7.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的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前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 1.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时说:“摩尔(指马克思)的一生,要是没有国际,便成了挖去了钻石的钻戒。”这里的“国际”是指()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 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郡县制度 B.官僚制度 C. 皇帝制度 D.朝议制度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B.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试题参考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检测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4.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5.近代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6.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右图中的史实发生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8.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

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0.“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总额是四百五十五万英磅,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11.佳士得拍卖公司曾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14.在下列条约中,涉及既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 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 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扩大周的疆域。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 A、王族(姬姓贵族); B、功臣; C、先代贵族等; 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权利——世袭的统治权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 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决定的严密等级。影响: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如孝道,宗亲观念的形成(家谱、祭祖)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东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皇帝制度 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1学案: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知识梳理(含答案)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概要】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国情各异,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国家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里,此即代议制度。这一制度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诞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为铲除封建专制,实现政治民主化,同旧势力进行了艰苦复杂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这种政治模式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共和制度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课程标准】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试说明】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含义: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律。 二、背景:“光荣革命” 1、原因 (1)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形成并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统治。 (2)直接原因:17世纪以来,斯图亚特王朝国王宣扬“君权神授”,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在1640年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3、时间:1640~1688年 4、过程 ①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1649~1660年),但期间曾出现克伦威尔的“护国主”军事专制独裁统治(1653~1658年)。 ②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国王查理二世与詹姆士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③第三阶段:结束——“光荣革命”。 1688年,议会军队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即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

英国是什么制度-英国代议制度

英国是什么制度|英国代议制度 【教学设计】 英国代议制度 大国崛起中的典范,岛国----日不落帝国,称霸全球近两百年,为什么?英国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思考这个问题,英国为什么这么厉害?先进的制度。学习英国代议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国代议制度,供大家参考 一、历史渊源之《大宪章》 历史事件:13世纪,约翰王 13世纪初,英格兰出现了一位好战却又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打仗,要钱,使愤怒的贵族们联合起来,武装讨伐国王。不是砍掉国王的脑袋。刀光剑影下,逼迫其答应条件。签署了《大宪章》。

国王要想征收新税,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成为惯例。”有限王权”原则 二、资产阶级革命英国代议制度 【采用教师讲述和师生对话的方式】 查理一世,年轻君主深信:君权神授。其专制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以议会为武器。查理一世的斯图亚特王朝,遭遇了财政危机。苏格兰人民起义。增税。英国国王在这件事上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因为自《大宪章》签署开始,开征新税的权利就属于议会。国王要想征收新税,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他开始不经过议会,征收新税。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激烈较量开始了。 1640年,英国革命开始。一位叫克伦威尔的议会军将领脱颖而出,在他的带领下,国王的军队被彻底击败。1649年,(公审,一票之差)。当其头颅滚落时,英国民众的心情?悲伤、恐惧、兴奋、茫然。 查理一世死后,克伦威尔执政。但是,英国人期盼的新

生活却没有来临。 克伦威尔独裁。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专制,开辟道路。革命从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克伦威尔去世后,面临又一个抉择。 请回那个已经倒下的王朝。1660年复辟。查理二世从法国回来,伦敦万人空巷。很多人激动地亲吻查理二世留下的脚印。英国人的心理,过上好日子了?更苦了! 又回到专制的老路。很差劲的国王,他一意孤行,专制独裁。 处于十字路口的英国人,如何做?不能让专制皇权继续下去,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抗呢? 采取暴力革命?教训告诉他们:推翻王朝容易,建立新制度却很难。1688年的英国人,采取了一种新的方式,来结束王权专制。什么方式? 选择进口一个国王。是谁?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了解这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点内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学情分析 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高中新课程。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 1.教法:情境导入启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创设问题,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2.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逐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4.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一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学科:历史班级:高二一班教师:杨小霞 研究方向:全国一张卷背景下的一轮复习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 阅谈教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权利法案》及《王位继承法》等文献的具体内容,从而了解英国资严阶级革命后国王权力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君主立宪制”这一政治名词的内涵;结合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去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以及英国议会的选举规则和程序,从而加深学生对英国民主政治的认识;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议会和内阁权力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培养搜集史料、处理史料、运用史料辅助认识、学习历史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在一轮复习的背景下,对于专题的把握以及对欧美过渡到近代时期的时代背景的把握,备注学生整理学习线索和框架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本课还可以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为切入点,去寻找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加深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对历史认识的深刻性。实现在知识的迁移中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以及选举程序等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个灵活的把握。 学生在学习中还要充分运用比较法和实践模拟法。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和国会之间的关系与1688年后以及今天的英国国王、国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模拟,在比较和活动的参与中加深对英国代议制度的整体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代议制度的确立是人权对抗神权和王权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君主立宪制较封建君主专制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③④2.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 制 D禅让制 3.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 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 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③互相牵 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 ④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8.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9.《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八九练习1111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八九练习 一、选择题: 1.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的著作是( )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B.《共产党宣言》 C.《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D.《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3.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三个国家是 ( ) A.英、法、美 B.英、德、美 C.英、法、德 D.法、美、德 4.下列哪项不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通过资产阶级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5.恩格斯曾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二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恩格斯的意思是( ) 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B.要创立理论发展空想社会主义 C.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 D.理论只能阅读而不能实践 6.巴黎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性的是( ) A.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7.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主要表现在( )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了工作人员的最高年薪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8.巴黎公社最主要的经验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依靠工人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尝试 9.俄国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最优越的条件在于( ) A.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强 D.无产阶级拥有广大的同盟军 10.以下最能说明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性质的史实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实现了工农联盟民主专政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命题大赛试题

金台区高一年级历史学科专题三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 学校:斗鸡中学 命题人:胡声命题意图说明:从思维能力角度看,体现与高考接轨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 从学科角度看,让学生掌握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历史学的功能角度看,贯穿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浸润史学德育功能的意图。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两部分,选择题25道,非选择题4道 典型试题: 15.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A.中国的“文艺复兴”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选 B 第一次巨变指的是辛亥革命,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第二次巨 变指新中国成立,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五四运动正处在这两个关键点之间的链接处,故它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 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外交主权 3.针对列强发动的某次对外战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先生愤怒地 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文中的“两个强盗”和“夏宫”是指()A.英、法颐和园B.葡、西颐和园 C.英、法圆明园 D.俄、日紫禁城 4.某中学高三文科班同学在复习“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把太平天国运 动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其联系的主要依据是() ①都反对封建制度②都具有宗教色彩③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④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学设计

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本专题以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展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本节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内阁制的形成,再现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历程。让学生通过对《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深入了解,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与本课相关的内容主要侧重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而不是英国的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新课程采用专题教学的模式。本课之前并没有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传统有所交代,因此对代议制、内阁、责任内阁制、首相等概念需要教师进行解释说明。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从当今英国政治现状切入,利用学生对时政的了解先对以上概念有大致印象,初步了解英国政治机构运作的方式和特点,再从“为何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引出本课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归纳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结合英国今天的政治生活来认识君主立宪制度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进而掌握“君主立宪制”这一政治名词的内涵。 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议会和内阁权力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了解英国议会改革及相应选举规则的制定,进而形成对英国民主政治“大厦”的结构及其内部运行的初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关系和1688年以后的英国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模拟,在比较和活动的参与中加深对英国代议制度的整体认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代议制度的确立是人权对抗神权和王权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君主立宪制较封建君主专制有着本质的不同,使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对英国《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学习,掌握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理解英国式代议制度的特点。 难点:本课涉及到君主立宪、责任内阁以及政治体制、民主政治等大量相对抽象的政治术语,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实例去逐步理解。 五、教法:问题探究法、课堂讨论法。 六、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刻所承载的有中国特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图一虎门销烟图二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 、抑制西方资本主义、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经济 .年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导致国宝在海外漂泊一百多年的罪魁祸首是 、日本军队、俄国军队 、八国联军、英法联军 .下图为年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 剧照,剧情是朱开山领导山河煤矿与日本森田物产的较量。日本侵略势力第一次染指我国东北的尝试是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

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锐额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一八事变. . 华北事变以后不久七七事变·.九.“我们在内战中搅了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正死得其所。.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练习题 、北伐战争、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淮海战役 .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年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年月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中共七大的召开、日军投降 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上海租界拜访好友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①②③ .②③ .②③④ . ①②③④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年的是 、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 、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仲甫 、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