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_文化效应与深圳城市形象塑造

大运_文化效应与深圳城市形象塑造
大运_文化效应与深圳城市形象塑造

第29卷第1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9No.1 2012年1月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Jan.2012

Sports Instruc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ection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ZHANG Bi-gong

(Shenzhen University President’s Office,Shenzhen,Guangdong518060)

Abstract:Five decades of tutelage by western models has shaped Chinese universities’sports instruction into manifesting three salient features:solid curricular entrenchment,curricular uniformity,and standardized evaluation.Such a current position connects university sports to and revives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al values. Simply,it demonstrates the influence from the merit-based examination system,from the anthropophysical view as well as the supremacy of the political center stance that are typical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This tradition perpetuates itself in China’s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sports instruction.Systemic pressure as well as tradition-induced inertia,coupled with two protectionist factors intrinsic to college sports instruction(emphasis on its specialty status and fear of marginalization in the general curriculum),turned sports instruction into the dead wood in China’s uniform university teaching.However,starting recently,these features are undergoing silent transformation.The trend is for curricular uniformity and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to give way to curricular diversity and evaluative flexibility.How to come abreast of time,overcome traditional inertia and accumulate traditional dynamism has become the key to rejuvenating the instructional models adopted in China’s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Key words:university;sports instruction;system;traditional culture;rejuvenation

“大运”文化效应与深圳城市形象塑造

吴俊忠

(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对深圳城市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明显的文化效应。

“大运”使深圳城市形象的“三大系统”更先进、更现代。城市理念融入了立足长远、民生为重、面向世界等新的精神要素;城市景观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文景观的融会统一;城市行为规范与行为方式得到新的提升,达到了政府行为与市民行为的良性互动。深圳城市形象的“后大运”构建也因此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追求。

关键词:深圳;大运会;文化效应;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60X(2012)01-0067-05

收稿日期:2011-10-18

作者简介:吴俊忠(1949—),男,江苏通州人,深圳大学教授,从事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环保、平安、创新、高效等鲜明特色,展现了“不一样的精彩”,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这届大运会既是世界青年竞技和交流的舞台,更是展现深圳城市形象和市民风采的舞台。“大运所留下的物质成果、制度成果、精神成果,将是这座城市弥足珍贵的财富”[1],大运所产生的文化效应将对深圳城市形象的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印象、整体感知和综合评价”[2],其内容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包括城市形态、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软件”包括市民行为、市民时尚、城市文明、群体活动和城市政府形象等。从理论上讲,城市形象包括三大系统: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3](P51)。这三大系统既是城市形象的整体展现,也是塑造和构建城市形象的三个着力点。深圳大运会所产生的文化效应,正是从这三个着力点有力地推进了深圳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构建。

一、“大运”核心理念使深圳城市理念

更先进、更生动

城市理念是城市形象理念系统的集中体现,属于“软件”的范畴。深圳在本世纪初就确定了“建设高品位文化城市”的城市理念,决心把深圳建设成为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和动漫基地,向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的目标迈进。大运会所留下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尤其是筹办大运的核心理念,使深圳城市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是深圳申办大运会所提出的口号,也是大运核心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已成为“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之一。当初,当深圳义工联一名年轻的注册义工提出这句口号时,担任申大口号遴选评委的专家就深信:“‘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一理念,可以向世界传达出深圳的声音、深圳的胸怀,并能最终打动投票的国际大体联执委们”[4]。如今,当深圳大运会落下帷幕之后,更使参加大运会的各国运动员和国家政要认同这一口号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大学生运动员,10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校长,9位国家元首,3000多名中外记者汇聚深圳,不仅使世界的目光投向深圳,而且使深圳一下子名扬四海,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极大地提升了深圳的国际知名度。如果说深圳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成为“观察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5],那么,大运会则使世界各地的观察者走近了这个“窗口”,看到了窗内“不一样的精彩”。如果说深圳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走进世界的梦想,那么,大运会则成为“世界之门”,让世界走进了深圳,使深圳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使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理念有了令人信服的证明。从此,面向世界将是深圳城市理念的一个鲜明亮点,成为深圳城市形象定位的生动表述。

“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是深圳大运会的核心理念,从一个新的更高的角度展现了深圳的城市理念。

首先,它表明:从这里开始,深圳进一步融入世界,拥抱世界;从这里开始,更多的世界各国友人走进深圳,走近中国;从这里开始,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这里开始,深圳的城市风貌和市民素质将有显著的改变和提升;从这里开始,深圳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的发展目标。

其次,它也表明;深圳有能力承办大运史上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大运,这是“不一样的精彩”;深圳大运会回归体育、回归仪式,以大学生为主体,这是“不一样的精彩”;深圳大运会能够做到“零事故、零投诉”这是“不一样的精彩”;深圳兑现承诺,向国际社会交出满意答卷,得到国际大体联的高度评价,这更是“不一样的精彩”。这众多“不一样的精彩”生动而又形象地说明,大运核心理念给深圳城市理念输入了新的元素,使深圳城市形象定位有了更生动、更鲜明的综合表述,充分展现出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

“办赛事更办城市,争一世更争千秋”是深圳大运会核心理念的突出亮点,体现出深圳市委市政府办好这次大运会的基本思路:“力争通过筹办大运会的过程,使深圳的城市面貌实现更大变化,以‘办城市’保障‘办赛事’,以‘办赛事’推动‘办城市’,既争一时,更争长远。”[6]这一思路既体现了通过办世界大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基本目的,又显示出通过办赛事给城市留下民生福利和制度遗产的长远考虑,创造性地把举办体育大赛与加快城市建设有机统一,把实现当前的既定目的和未来的长期发展统筹兼顾。显然,这是深圳结合办体育大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作出的一次重大抉择,充分体现出抓住时机“经营城市”的战略思维。

综上所述,大运核心理念丰富和提升了深圳城

·68·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9卷

市理念的精神内涵,使之更先进、更生动。从整体而言,这种丰富和提升集中体现为大运使深圳城市建设的着眼点立足长远、惠及民生、面向世界。既进一步明确了深圳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又把让市民得实惠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使惠民利民成为城市经营和发展的基本理念。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国际视野,把经过大运会实践和检验的“办赛事”的国际标准和“办城市”的国际高度,作为今后深圳城市建设长期坚持和发扬的精神理念,从而加快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的建设步伐。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深圳城市

景观更靓丽、更现代

城市景观是城市视觉系统的形象体现。包括城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基本设施(如道路、河流、绿化、公园、照明工程、房屋建筑、各类文体活动场馆)等多个方面。深圳经过30余年改革开放的建设与发展,已建设了一批高档次文化设施,住宅小区、道路交通及绿化、公园等已经显示出一个新兴城市的现代风貌,但离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的标准,离1300万深圳市民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大运会使深圳在前30年奠立的基础上,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再升级,环境生态的再优化,为全市人民和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永恒的财富,使深圳城市景观更靓丽、更现代。

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改造,是“办赛事”的基本需要,也是“办城市”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扮靓城市景观,而且给市民留下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筹办大运期间,深圳新建体育场馆22个,改建装修体育场馆41个,场馆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形象地向世界呈现出深圳这座新兴城市的创新活力和现代气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子搭建起一座座展现青春活力的华丽舞台。形状像水晶石的龙岗大运中心,灯光下晶莹通透,与人工湖相互辉映,构成一幅山水石融会一体的美丽画卷。被誉为“春茧”的深圳湾体育中心,造型别致,空间设计形态开放,体现了深圳这座先锋城市的包容精神和开放情怀……尤其值得赞赏的是,新建的22个体育场馆,有一半以上布局在原特区外,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有效地改变了原特区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

道路交通的扩建和更新,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所在。其表层意义是确保大运期间交通运行顺利畅通,城市道路整洁美观,其深层意义则是通过大运会,给市民创造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和优美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它既是城市景观的突出“视点”,也是城市内涵的形象体现。大运开幕前,深圳轨道交通二期5条地铁线全面开通,总长度达178公里,通过与公路连接,形成了“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骨干网络。道路交通的改善改变了市民的出行方式,缩短了原特区外与特区内的距离,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尤其需要着重称道的是,深圳在筹办大运期间建成的335公里区域绿道,不仅让深圳这座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增添了自行车在绿道上飞驰的生动情景,而且绿道把社区与交通主干道和公园及自然山水连接起来,扩大了市民的生活空间,在钢筋水泥堆积的土地上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绿色,使城市整体形象更美、更有魅力。

公园与城市街区的扩建与改造,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面子工程”。大运筹办期间,深圳改造新建各类公园141个,提升改造公园220个,建成各类特色文化街区数十条,完成了15000栋建筑立面刷新和4436万平方米屋顶改造,实现了包括景观照明、道路照明、城市照明净化以及临时景观营造在内的46项城市照明工程的全面提升。如果说深圳湾公园等新建公园的开放,进一步凸显出海滨城市深圳面向大海的开放胸怀,为在繁忙的快节奏中生活的深圳市民提供了融入自然的休闲平台,那么,城市街区的装饰与改造,则使历经改革开放31年洗礼的先锋城市深圳,焕发出更新更靓丽的风采,把“新大运,新深圳”的办赛理念落到了实处。

城市公益广告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人文亮点,也是城市人文景观的标志之一。大运开幕前,深圳一举推出的4000多幅《论语》金句公益广告,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和其他外国友人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蕴藉之美,也给深圳城市人文文化建设添上了富有创意的一笔。《论语》金句公益广告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大系列,每个系列各含6条金句,融合了现代设计,并配上“白话今译”和“英文翻译”,开创了以优雅的现代形式展现古代思想和智慧的先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见义不为,无勇也”、“礼之用,和为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充满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论语》金句,让深圳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思想活力,给商业气息较浓的特区城市增添了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的城市景观。

第1期吴俊忠:“大运”文化效应与深圳城市形象塑造·69·

三、“绿色出行”与“志愿者服务”使深

圳城市行为更文明、更规范

城市是文明的一种表述。城市行为是城市文明和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城市行为系统主要是指城市中的群体与个体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行为模式、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属于市民的整体行为体系都要进行建设性设计和思考”[3](P56)。

大运会筹办期间,深圳市委市政府针对深圳汽车拥有量大,容易造成道路堵塞的实际情况,没有采取单双号分开上路的强制性措施,而是发出了“自愿停驶、少开车、不开车”的号召,启动“绿色出行”活动,激发市民的公民责任意识。这相比于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的交通管理方式,无疑是一个创举。“绿色出行”活动的基础是市民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实践证明,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市民经受了考验。在政府发出“绿色出行”号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43万名车主主动放弃驾车出行,自愿参与“绿色出行”活动。车主们感慨地说:“言出必行,信守承诺,才对得起深圳,对得起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绿色出行”活动表明,大运会一方面成为培育和检验全社会公民意识的最好平台,唤醒了市民的道德自觉,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现了政府尊重民意,大胆创新社会管理的行为取向。它的深层意义在于,人们曾经习以为常的那些强制性管理方式,在深圳已被理性、尊重、温情所取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也由此成为社会管理与建设的平等参与者。在“绿色出行”活动中政府所显现的积极激活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寻求合作、加强引导的社会管理意识,将成为今后政府施政的行为取向,在深圳未来的城市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志愿者服务”是深圳大运会尤其出彩的一道风景,集中体现了市民参与大运、服务大运的奉献精神,彰显了市民以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为行为取向的公民意识。大运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志愿者的盛会。超过127万志愿者为大运服务;25万注册义工整体转化为城市志愿者;上百万社区平安志愿者助力“平安大运”;全市近20%的市民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广泛参与大运,构成了大运会史上最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志愿者提供服务的U 站。在深圳高校,80%以上的学生都参与了大运志愿者服务。他们以争当志愿者为荣,以充满活力的青春形象活跃在体育场馆和大街小巷,成为最生动的大运景观。“志愿者”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单纯地提供服务,它代表着人性的善与爱,代表着团结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发着市民的社会责任感,显示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和呵护。如今,深圳已确定在大运会后继续保留部分U站,让这种好的社会公益形式继续服务民生,将志愿者精神固化下来,使之成为城市精神的形象标志,努力打造“志愿者之城”。如果说“绿色出行”彰显的是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和市民在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上的一种嬗变,那么,“志愿者”则体现出市民自觉把服务社会和乐于助人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这是精神层面由“私”到“公”的提升,由“利己”向“利他”的跨越。“绿色出行”与“志愿者服务”共同构成了文明、规范的城市行为,“刷新”了深圳的城市形象。

四、“大运”文化效应的深远影响与深

圳城市形象的“后大运”构建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一段明确的理念表述:“我们追求赛事举办与整座城市发展的互动,这样就能够把一项国际性赛事与整座城市国际化的推进、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城市风貌展示很自然地融合。”[7]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及其所产生的文化效应全面地体现了这一基本理念。

大运会提升了深圳的国际知名度,让深圳城市特征与城市形态更加开放。通过申办、筹办和举办大运会,深圳向国际社会广泛宣传和推介了城市,展示了深圳3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了创新、青春、时尚、包容、富有活力的特区风采。深圳兑现庄严承诺,遵守国际惯例,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文明、开放、负责任的深圳。

大运会创造和积累了新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让深圳城市形象更现代,城市品质更优化,市民素质大提升。为筹办大运而新建的“水晶石”、“春茧”、“竹林”等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的体育场馆,已成为城市新的标志性建筑,进一步美化了城市的景观;大运期间举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和2011年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将体育与文化、学术的交流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深圳学术文化与人文文化建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大运期间市民的“绿色出行”与“志愿者服务”,使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市民的公民意识有了显著的提升,有效地推动了深圳城市文明建设;大运筹办和举办期间开展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不仅使

·70·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9卷

老旧建筑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而且还做了大量的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洁净工程,改进了道路绿化和灯光照明,使深圳高楼与高楼之间呈现一片片绿色,道路与道路之间开出五颜六色的鲜花,河流碧波荡漾,蓝天白云飘动,显现出“动感绿都”的风采。

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与“既办赛事又办城市”理念的全面落实,令国人倍感自豪,令世界刮目相看。前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称赞“深圳大运会不仅是深圳人民的成功,也是中国人民的成功。”[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赞赏“深圳这座令人难忘而又富有活力的城市,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9]如今,当大运会降下帷幕之后,深圳的政府和人民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大运精神不断续写,让青春激情继续燃烧,让大运激发出来的城市精神薪火相传,成为深圳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10]一句话,要进一步加强深圳城市形象的“后大运”构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进一步强化城市理念系统

1.对城市定位进行分层表述

(1)城市目标定位: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

(2)城市形象定位:创意深圳,时尚之都;

(3)城市内涵定位: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动漫基地;

(4)城市功能定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2.对城市精神进行明确的科学概括

把这次大运会所激发和凝练而成的大运精神,作为城市精神的新要素,对深圳城市精神重新进行简洁、明了的科学概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开放兼容;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宽容和谐,友爱仁义;知礼重德,诚信守法;见利思义,修己慎独;克己奉公,协作奉献;科学理性,浪漫情怀;全球意识,国家至上。

(二)进一步强化城市视觉系统

1.对城市形象标志进行强化显示

在火车站东广场和机场候机楼外及代表性公园、广场,树立大鹏形象雕塑,配上“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进一步强化深圳简称“鹏城”的形象标志,凸显它的象征意蕴。

2.增设由大运衍生的公益广告

(1)深圳,观察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

(2)深圳,不一样的精彩;

(3)创意深圳,时尚之都;

(4)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5)来了,就是深圳人。

(三)进一步强化城市行为系统

1.把“绿色出行”持久化、制度化。每年设立“绿色出行周”,进一步激发市民的公民意识和自觉规范意识,有效改变大运后“开车出行”的回潮现象;

2.把“志愿者服务”经常化、普遍化。每逢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均有统一组织和自发形成的志愿者服务,使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志愿者之城”;

3.把文明行为倡导贯穿在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乘车排队、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乐于助人勇于助人等文明行为,成为市民自觉奉行的良好习惯,形成更加浓郁的城市文明之风。

综上所述,深圳城市形象的“后大运”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着力点在于充实、完善和创新。因此,它仍然需要政府与市民的共同参与,需要政府和市民都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要找准目标,明确方向,坚持标准,追求完美,从而通过城市形象的“后大运”构建,使深圳在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建设的征途上迈出新的、更大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给全市人民的感谢信[N].深

圳特区报,2011-08-25.

[2]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03.

[3]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2002.

[4]王京生.深圳十大观念[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1.292.

[5]胡锦涛.在深圳大运会欢迎宴会上的讲话[N].深圳特区报,

2011-08-13.

[6]王荣.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的讲话[N].深圳晚报,2011-

08-09.

[7]王荣.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的讲话[N].深圳特区报,

2011-08-09.

[8]基里安.会见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时的讲话[N].深

圳特区报,2011-08-19.

[9]博科瓦.大运会结束后的留言[N].深圳特区报,2011-08-

15.

[10]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给全市人民的感谢信[N].

深圳特区报,2011-08-25.

【责任编辑:董世峰】

第1期吴俊忠:“大运”文化效应与深圳城市形象塑造·71·

为促进全世界大学体育教育学术研究发展,为大学体育教育领域的学者提供交流平台,第26届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于2011年8月13-16日在中国深圳大学举行。这次学术大会是世界大学体育科学工作者的一次盛大聚会,会议期间,来自40个国家

和地区的300多名大学体育教育领域的学者围绕“大学体育从‘怎么样’的文化到‘为什么’的文化”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已成为全世界大学体育科研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展现平台,学术大会的圆满举办进一步促进了大学

第29卷第1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9No.12012年1月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Jan .2012

谢红光,陈小蓉,赵

(深圳大学体育部,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第26届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于2011年8月13-16日在中国深圳大学举行。围绕大会的主题:“大学体育从‘怎么样’的文化到‘为什么’的文化”以及五个分主题:奥运会与大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影响;教育、道德与体育;大学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对大学体育实践的新思考以及大学体育产业等问题,学者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本次学术大会论文作者地域分布广,覆盖面大;在研究内容与选题上呈现出了多方位、多视角和多层次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向综合性实证性的转化;在研究成果上,应用性和对策性成果比例较高。通过对学术大会论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为促进我国大学体育科研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第26届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大学体育;大学体育科研中图分类号:G 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0X (2012)01-0072-08

第26届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综述

收稿日期:2011-11-25

作者简介:

谢红光(1958—),男,广西南宁人,深圳大学研究员,从事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体质测量与评价研究。The Cultural Effects of the Universiade

and Shenzhen ’s Urban Image

WU Jun-zhong

(Shenzhe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Urban Culture,Shenzhen,Guangdong 518060)

Abstract :the 26th FISU Universiade hosted in Shenzhen has produced palpable cultural effects on Shenzhen ’s urban image.The Universiade has modernized and improved the three aspects in Shenzhen ’s urban image:namely,“the spirit of the city ”now exudes a renewed sense of cosmopolitanism that emphasizes the long-term and people ’s livelihood;“the landscape of the city ”now manifests a fusion of basic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cultural vista;“the behavioral control and pattern of the city ”now features healthy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ction and the citizenry ’s action.Shenzhen ’s post-Universiade construction consequently must now meet higher bars of standards.

Key words :Shenzhen ;the Universiade ;cultural effects ;urban image

海绵城市与都江堰生态智慧 (1)

浅析都江堰古城水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经验及启示 Brief analysis on ancient city of Dujiangyan wat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摘要:都江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所在地,其在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古城选址与规划、空间格局、景观营造、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了都江堰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建设经验和启示。这些古城水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经验值得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参考和借鉴。关键词:生态基础设施;都江堰;古城;水环境;经验 Abstract:Dujiangyan is a famous landscape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and where is home to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Dujiangya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Have a lot of experience on the wat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Discus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Dujiangyan on the ancient city site selection and planning,spatial pattern,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Dujiangyan City wat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ollows the idea of natural philosoph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which combines the flood control system, flood control technology with the water control culture to build sustainable wat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with the the function of ecology,aesthetics and cultural function.The experience of ancient city wat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worthy for modern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reference. Key words: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Dujiangyan, Ancient city, Water environment,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李 姝 LI Shu 姜 涛 JIANG Tao 舒 茜 SHU Xi 陈其兵* CHEN Qibing 水文环境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要素,其对城市的选址布局、空间形态、景观营造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水文环境相适应的城市形态关乎到城市的安全构筑与人地和谐关系的建设[1]。自古以来,城市文明的出现就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文环境的综合整治情况。良好的水文环境离不开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不仅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具有重要的美学、生态、社会、文化价值,而且在关乎城市兴衰存亡的城市防洪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从水生态基础设施的角度探索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正确处理人与水文环境关系的例子,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这一古老的水利基础设施由先秦蜀郡太守李冰率众开凿于公元前256年前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仍然有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水生态基础设施,而且提供了防洪、灌溉、水产、旅游、教育等多种复合功能,为成 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中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的就是因水而兴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一座具备完善水生态基础设施的“水城”,深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处理水文环境过程中所体现的生态智慧,是古人生存艺术的体现[2]。有学者对都江堰古城的城市形态、景观营造、风景名胜、建筑设计等进行了研究[3-6],也从遗产、旅游、文化等视角对都江堰城市建设进行了探析[7-8]。本文试图探索古城建设中的水文环境适应性,从古城选址与规划、空间格局、景观营造、文化传承等分析水文环境与古城的密切关系,总结古城在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为现代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启示。 1研究区域与方法 1.1研究区域 都江堰市古称灌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与岷山山脉交界处。城市北部为高山,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冲击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战国末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深圳大运中心绿化工程监理细则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2 - 二、专业特点............................................................................................... - 2 - 三、监理依据............................................................................................... - 3 - 四、监理工作的流程 ................................................................................. - 4 - 五、园林植物种植前准备阶段控制要点...................................................... - 8 - 六、园林植物施工阶段控制要点................................................................. - 9 - 七、种植土质量控制要点 .......................................................................... - 11 - 八、乔木、灌木植物种植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 - 14 -十、草坪、花坛、草本地被、水生植物种植工程控制要点...................... - 17 -十三、竣工验收、移交前的养护管理监理 ................................................ - 20 -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深圳大运会场馆

深圳音乐厅 演出:当前有26场演出 类型:主要演出类型:演唱会、音乐会。被称为鹏城的艺术天堂。 地址:深圳福田区福中一路2016号 简介:深圳音乐厅坐落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交通便利,周边各类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它北靠风光... 深圳保利剧院 演出:当前有15场演出 类型:主要演出类型:戏曲、歌剧、话剧、舞蹈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滨路与文心五路交界处 简介:深圳保利剧院由中国保利集团投资兴建,是深圳保利文化广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北京保利影... 深圳会展中心 演出:当前有6场演出 类型:举办各种展览、会议、集会、礼仪、庆典和演艺活动的理想之选 地址:深南大道6007号创展中心

简介:深圳会展中心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 少年宫剧场 演出:当前有5场演出 类型:主要演出类型:话剧、儿童剧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一路市少年宫 简介:少年宫球幕影院总投资超过4000万人民币,外部为一直径25.6米的单层网架结构,... 深圳大剧院 演出:当前有4场演出 类型:主要演出类型:歌剧、话剧、舞蹈、音乐会 地址:深圳市深南东路5018号 简介:作为深圳市政府投资近亿元兴建的著名八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大剧院始终以弘扬民族优秀... 深圳湾体育中心 演出:当前有4场演出 类型:主要演出类型:演唱会和各项比赛 地址:南山后海中心区东北角

简介:深圳湾体育中心位于南山后海中心区东北角、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中段,毗邻香港,... 深圳体育馆 演出:当前有3场演出 类型:主要比赛项目:排球、网球、篮球、羽毛球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步北路(深圳市体育中心内) 简介:综合描述深圳体育馆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共4层。入口在不同楼层。一层分别设有运... 深圳体育场 演出:当前有3场演出 类型:主要比赛项目:田径、足球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步北路 简介:深圳体育场座落于福田区笔架山下,东邻上步北路,北接泥岗西路,南靠笋岗路,大门面对... 大运中心游泳馆 演出:当前有3场演出 类型:设有10个出发台,9条分道线,泳道数为10条 地址:龙岗区大运新城

深圳大运中心清水模板样板墙施工方案(2)完整篇.doc

深圳大运中心清水模板样板墙施工方案1 深圳大运中心主体育场清水砼 样板墙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为确保深圳大运中心主体育场(以下简称本工程)清水砼模板施工顺利进行,通过清水砼样板墙模板施工来检验各工艺流程及饰面效果。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深圳。 二、模板设计依据: 1、经本工程项目确认的清水砼样板墙模板施工图纸。 2、本工程模板设计依据现行的相关技术资料。 三、相关概念: 1、清水饰面混凝土:是一次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色作为饰面的混凝土。 2、清水饰面混凝土工程:是以混凝土本身的质感和精心设计安排的对拉螺栓孔、明缝、禅缝组合形成自然状态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工程。 3、禅缝:清水饰面混凝土表面精心设计的有规律的装饰线条,表现线条的规律和韵感,利用模板拼接缝形成。

4、明缝:用于清水饰面混凝土进行分块的装饰线条,一般利用施工缝形成,是清水饰面混凝土的重要表现手法。 5、对拉螺栓孔眼:清水饰面混凝土工程精心设计编排,精心施工的用于混凝土表面起装饰作用的孔眼。形成于结构模板工程施工中模板受力对拉螺栓,是清水饰面混凝土的重要表现手法。 6、假眼:是为了统一对拉螺栓孔眼的装饰效果,在模板工程中,对没有对拉螺杆的位置设置堵头,并形成的孔眼。其外观尺寸要求与其他对拉螺栓孔眼一致。 四、模板选型: 模板选型:模板面板为WISA板,由于有弧度要求,所以选用厚度12mm;竖肋选用“几”字型材,与面板通过自攻螺丝连接;横背楞采用双向槽钢,槽钢与“几”字型材通过特制的钩头螺栓连接;大模板之间的连接使用柏利模板夹具;操作简便,其工作原理是:用一把榔头分别敲击销子的两端,通过销子的上下移动和与 其吻合的垂直爪体上的斜齿相互作用,带动夹具加紧或放松,由于两侧的爪头都采用了20度斜口设计,在夹具夹紧的同时,保证了整个夹具横向带齿条的锁具紧贴模板边框,在保证接缝紧密的同时,较好的防止了模板接缝处的错台,彻底淘汰了效率低下的螺丝连接,极大提高了安装就位速度。 清水模板构造图 五、模板配置:

关于民族文化与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

关于民族文化与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 以贝聿铭及其部分作品为例 摘要:贝聿铭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华裔建筑师,他的设计中为我们展现了民族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本文通过对贝聿铭先生的一部分作品进行分析整理,探讨如何将民族文化与现代建筑进行有机融合。 关键字:传统建筑格局、传统信仰、传统审美意境、创新、精神内涵 中国文化在近代以前几乎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因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与西方不同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但在近代,西方文化的大面积涌入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更影响了传统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而现代,在现代化的进程下,原本就已经濒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威胁。近几年,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如何重振本族文化,本文将结合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建筑理念及其一部分作品,探讨如何将民族文化与现代建筑进行有机融合。 一、对传统建筑格局的传承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紧邻拙政园、忠王府等历史名园而建。由于选址的特殊性,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的因素提出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新馆的设计采用地下一层,地上以一层为主的方式,主体建筑檐口控制在6米以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相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虽然形式布局上都是借鉴了江南院落组合,但在建造时并没有用传统的木料,而是用钢和玻璃取而代之。贝聿铭在设计时将坡顶设计成几何形体,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古建的斜屋顶,又突破了传统屋顶在采光方面的不足。 苏州博物馆新馆不论是在横向上还是在纵向上都与周边的苏州传统建筑相协调,完美地保护了整个苏州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同时,馆中随处可见的几何构成图案和独具匠心的屋顶设计又为该馆带来了新意和现代气息。

海绵城市的建设概述第一章1.1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

接下来先学习第一章,海绵城市建设概述第一节: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这一节我们分为两个部分来讲述。 城市建设与环境发展之间的现实困境与存在这种困境的原因。 这一部分的讲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初衷,分为五个方面,别分是: 1、水资源短缺 2、水安全堪忧 3、水环境污染 4、水生态恶化 5、水文化匮乏 一、现实困境 1.水资源短缺

中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全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 2、水安全堪忧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城市深受暴雨内涝灾害的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水环境污染 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不亚于水旱灾害,甚至更为严重的一大灾害。

死猪的尸体开始腐烂,因河道距离村子太近,村民担心一旦因此出现疫情,健康会受到威胁。 图为2010年,村民们没有自来水,只好在被严重污染的河流洗涤。

监测表明:小类及以下水质断面分别占到30.3%和35.5%。 根据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全国97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覆盖了七大流域,浙闽片合理,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及太湖,滇池,巢湖····的环湖河流共423条环湖河流,以及太湖、滇池、巢湖等62个重点湖泊(水库)。 开展营养的61个湖泊水库中,贫营养的6个,中营养的41个轻度富营养的12个,中度富营养的2个,轻度富营养以上的湖泊约占四分之一。

以地下水含水系统的为单元,以潜水为主的潜层水和承压水为主的中深层地下水为对象。 国土部门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2个地市行政区的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单元,511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水质为较差级与极差级为比例,别分占到42.5%与19%。

PPP示范项目案例深圳大运中心项目

PPP示范项目案例深圳大运中心项目 1.项目概况 深圳大运中心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距离市中心约15 公里,是深圳举办2011 年第26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场馆区,也是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发展体育产业、推广全民健身的中心区。 大运中心含“一场两馆” ,即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总投资约41 亿元,位于深圳龙岗中心城西区。大运中心工程量巨大,南北长约1050 米,东西宽约990 米,总用地面积52.05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 万平方米,场平面积相当于132 个标准足球场。其中,体育场总体高度53 米,地上建筑五层,地下一层,于2010 年底完工,成为深圳地标性建筑。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功举办之后,深圳大运中心的运营维护遇到了难题,每年高达6000 万元的维护成本成为深圳市政府的沉重负担。 2.运作模式 (一)项目结构 本项目采用ROT模式,即龙岗区政府将政府投资建成的大运场馆交给佳兆业集团以总运营商的身份进行运营管理,双方40 年约定期限届满后,再由佳兆业将全部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

馆持续亏损的难题,深圳市政府同意把大运中心周边 1 平方 公里的土地资源交给龙岗区开发运营,并与大运中心联动对 接,原则上不得在大运中心“红线”内新建建筑物。佳兆业 依托于场馆的平台,把体育与文化乃至会展、商业有机串联 起来,把体育产业链植入到商业运营模式中,对化解大型体 育场馆赛后运营财务可持续性难题进行了有益尝试。 深圳大运中心项目结构如下: 图 深圳大运中心项目结构 1、佳兆业集团与龙岗区政府签订“一场两馆” ROT 主协 议,获得 40 年的修建和运营管理权; 2、佳兆业集团成立项目公司,作为深圳大运中心项目的 配套商业建设及全部运营管理的平台,财政对项目公司给予 五年补贴; 3、项目公司与专业运营公司签订运营协议,与常驻球队 佳兆业接管大运中心并不涉及房地产开发 为破解赛后场

深圳大运会的成功经验给政府工作的启示

深圳大运会的成功经验给政府工作的启示举世瞩目的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大运会探索了一条简约、创新、绿色、低碳的办会新路。这是一届充满生机、绽放活力的青春大运,一届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意大运,一届绿色低碳、回归本位的简约大运,一届海纳百川、欢乐共享的开放大运,一届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民生大运,一届凝心聚力、文明共建的和谐大运,一届保障有力、稳定有序的平安大运,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欢庆成功、总结经验,是为了以大运会的圆满举办为新起点,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办会理念、办会成果、办会作风转化为深圳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强大动力。此次大运会的成功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这个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新元素、新基因、新的“深圳价值”“深圳观念”,也对政府工作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政府工作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是观念要创新。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之后,深圳发其道而行,提出开幕式不请“大腕”、不放焰火,在网上进行火炬虚拟传递,使人人都可以成为火炬传递者,让运动员成为主角,让赛事回归体育。这些回归质朴、返璞归真的理念,从始至终,指引着赛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影响着深圳居民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这种敢为人先、务实的理念,也成为我们政府工作重要的方式方法。二是科技要创新。深圳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互联网IPv6技术,为赛事转播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支撑,这些成功的经验,为加速建设“智慧深圳”提供了创新契机和助推力量。我们要把科学发展的宏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要弘扬大运精神,围绕“主题”“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深化

民族文化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地的题目

一、旅游的三个单元: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连接客源市场和旅游地的互动空间(旅游通道) 二、旅游目的地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1 、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旅游者到此地来旅游; 2、管理和经营能为顾客提供轻松愉快经历的机会和消遣方式,使他们度过闲暇时间; 3、按游客的要求、需要和兴趣,提供相应水准的服务和设施; 4、收取一定的门票或不收门票。 三、人文资源旅游规划 1、原生态民族文化型: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保留地 2、历史文化型:历史遗迹、历史文化名城、 3、主题公园型:观光型主题公园、娱乐型主题公园、影视城 四、主题公园布局考虑的因素 1 、客源市场与交通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4、空间聚集与竞争 5、决策者的行为 6、主题的选择 五、、巴特勒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兴阶段研究意义: 1、巴特勒曲线可以揭示和诠释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一些规律

2、用来指导旅游工作者进行规划和市场营销 3、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进行预测 4、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演化方面提供调控途径及方式建议。 5、这一理论只适用于一般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作用:1、解释模型2 、预测工具3 、决策指导 缺陷: 1、旅游目的地的演化并不完全是线性规律 2、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功能较弱 3、缺乏对旅游目的地演化影响因子的深入研究 4、无法解释一些特殊旅游产品的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 今后的展望: 1、着重于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生命周期的系统研究,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些旅游目的地类型。 2、加强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功能的研究。尤其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因子的研究,突出其非线性特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3、注重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调控机制和方法研究,尤其是人文资源型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研究。 人文资源型旅游目的地:世界级文化遗产类、主题公园类和其他三种类型 六、影响人文资源型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主要因子: 1、区位条件 2、旅游资源禀赋 3、旅游产品开发能力

城市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

城市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 1背景 城市是人口聚集度高、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也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城镇建设用地不足国土面积的1%,却承载了54%的人口,产出了84%的GDP。 快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开发强度过高,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以我国北方为例,城市开发建设前,在自然地势地貌的下垫面条件下,70%~80%的降雨可以通过自然滞渗进入地下,涵养了本地的水源和生态,只有20%-30%的雨水形成径流外排(见图1a);而城市开发建设后,由于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的下垫面硬化,70%~80%的降雨形成径流,仅有20%~30%的雨水能够入渗地下(见图1b),破坏了自然生态本底,呈现了相反的水文特征,破坏了自然“海绵体”,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a开发建设前b开发建设后 图1城市开发前后径流变化情况(以我国北方为例) 针对当前这种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等场合,多次强调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体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针对城市地下水涵养、雨洪资源利用、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排水能力提升与内涝风险防控等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丰水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枯水期将蓄存的水“缓释”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2海绵城市建设原理 住建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实践,于2014年10月编制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即建设“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本质是通过降低雨水的产汇流,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自然状态(见图1a),即建设“海绵体”。 径流系数是表征水文特征的重要参数,是自然状态下地表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与

深圳大运中心绿化工程监理细则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 2 - 二、专业特点 ...................................................................................................... - 2 - 三、监理依据 ...................................................................................................... - 3 - 四、监理工作的流程......................................................................................... - 4 - 五、园林植物种植前准备阶段控制要点 ............................................................. - 8 - 六、园林植物施工阶段控制要点 ........................................................................ - 8 - 七、种植土质量控制要点 ................................................................................. - 11 - 八、乔木、灌木植物种植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 13 -十、草坪、花坛、草本地被、水生植物种植工程控制要点 ............................. - 16 -十三、竣工验收、移交前的养护管理监理 ....................................................... - 20 -

青岛城市环境分析

青岛城市环境分析 5城市环境分析 5.1城市概况: ⑴地理位置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⑵行政区域 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含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七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 ⑶城市人口 常住总人口845.61万人、户籍总人口761.56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 347.45 万人、户籍人口276.25万人。 ⑷海岸(岛)基本情况 青岛的大陆海岸线长730.64公里,加上所属海岛的岸线,全市海岸线总长862.64公里。 现有海岛69个,总面积为21.1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绝大多数海岛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地约64公里。 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5.2城市规划 5.21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显示,到2020年,青岛人口将达到1200万,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5.22城市规模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 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5.23城市功能结构、布局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5.24空间发展战略

凉山民族文化中心

小组成员:杨鹏、段晓舟、曹亚柏、刘寅嘉、刘祖立

“低碳”越来越得到全球的关注,哥本哈根会议为世界城市得到节能减排,提供了一个方向。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对历史遗产的保护态度,探讨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对历史遗产进行保护的原则、要求和策略。 哥本哈根协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于1988创建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United Nations’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其第二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1995》提交给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大会,并为1997年12月11日召开的《京都协议书》会议谈判提供了现实资料。2005年2月16日,旨在限制工业CO2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低碳视角下建设新城、保护古城 “人生有两件东西不会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所以无论如何,不能改变历史文化名城的“面孔”。但是,多年的发展也给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高密度的人口。再加上每年有很多农村人口移居进城市,更加重历史文化名城的负担。所以,必须对人口进行疏导。在这个前提一下,键新城就变德顺理成章,而且此举同样符合

“低碳”的原则。在原址上先拆后建的整个过程,会比只是单纯修复造成的“C”排放和污染要多得多。在新城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多方考虑,应集中力量,攻克低碳能源、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污染减排、循环经济等以系列低碳生态核心技术,创造适宜居住的“低碳城市”。 在微观单体的规划和建设方面 建筑物在建造及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已占据社会总碳排放量的20%以上,其更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年上升。就历史文化街区和名城的保护而言,减少新建筑量而延长现有建筑的使用周期,以及提高旧建筑的能耗效率,是一项应对“低碳”问题的有效措施。例如我国新出台的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中,对“尚可使用的旧建筑”进行充分利用,被纳入公共建筑的绿色评估体系中促进节地和改善室外环境部分的优选项。因此对一栋旧建筑进行再利用,是目前最有效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策略之一。这不仅可以减少因新建活动而产生的材料、能源需求和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节约了新建筑开发用地必须的基础设施投资。 针对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造,也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适应性技术提高原有建筑物的性能,保护其场所精神,延续古城市的城市文脉。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基础上,采用生态适应性技术可以提高原有建筑室内舒适度,降低原有建筑使用能耗,减少原有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实现原有建筑

深圳大运会主体育场铸钢节点制作新技术

深圳大运会主体育场铸钢节点制作新技术 曹富荣 (江苏永益铸管股份有限公司,靖江214500) 摘要:简述铸钢节点的优点,概述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铸钢节点的工程概况、结构特点以及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特殊要求。结合铸钢节点的生产过程,阐述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铸钢节点在深化设计、应力分析、铸造模拟凝固、造型、冶炼、浇注、热处理、机械加工等方面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铸钢节点的化学成分检测、力学性能检测、无损探伤检测和焊接工艺评定。介绍铸钢节点在桥梁结构、海洋工程结构等疲劳荷载下的工程应用实例。关键词:铸钢节点先进技术工艺创新疲劳性能 一、引言 随着我国体育场馆、会展中心、机场候机楼、铁路车站、高层建筑等大型复杂钢结构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铸钢节点以其优美的外观造型、优良的力学性能及焊接工艺性能,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近年来,在大跨度空间结构及高耸结构中,承载力大、构造复杂的铸钢节点日益得到广泛应用[1-14],并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与焊接节点相比,铸钢节点的设计自由度大,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可以按照受力状况采用最合理的截面形状,设计出具有复杂外形和内腔的结点,以满足建筑造型要求,并可根据需要设置加劲肋,提高结点的强度和刚度。铸钢节点可在工厂内进行整体浇铸,消除了相贯线重叠焊缝焊接产生的焊接应力超标现象,改善了结点的应力分布,提高了结点的承载能力。多支管铸钢节点的空间角度一致性好,可保证空间结构对节点制作尺寸精度的要求。铸钢节点的各向力学性能均匀性好,其优良的焊接工艺性能可保证厚壁铸钢节点现场焊接的焊缝质量。本文结合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铸钢节点的生产实际,介绍大运会铸钢节点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二、大运会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铸钢节点制作新技术 大运会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采用了内设张拉膜的钢结构体系,钢屋盖结构形式为单层折面网格结构,平面形状为椭圆形,平面尺寸为285m×270m,钢屋盖最高点的高度分别为51.9m到68.4m。屋盖结构为双轴对称结构,包括马鞍形的外圈和内圈,外圈的高差为12m,内圈的高差为8.6m。大运会主体育场工程效果图见图1。 大运会主体育场钢结构构件通过球铰支座底板、球铰支座上部铸钢节点、背谷铸钢节点、背峰铸钢节点、肩谷铸钢节点、肩峰铸钢节点、冠谷铸钢节点、冠峰节点、内环节点等承力节点进行连接,形成稳定的复杂空间结构体系。其中球铰支座底板通过锚杆及抗剪键与混凝土承台连接,球铰支座上部节点的凹球面通过穿心螺杆与球铰支座底板的凸球面实现铰接,用以承受整个钢屋盖荷载。大运会主体育场钢结构节点分布图见图2。 大运会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铸钢节点计有球铰支座底板、球铰支座上部铸钢节点、背谷铸钢节点、背峰铸钢节点、肩谷铸钢节点、肩峰铸钢节点、冠谷铸钢节点7类,每类各20件,总数量为140件,总重量为0.42万吨。大运会主体育场铸钢节点轴测图见图3。 大运会肩谷铸钢节点(见图3e)的最大外形尺寸为5400mm×4600mm×3400mm,结构特点为10根支管

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长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2016-2030) 文本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6.1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海绵城市总体布局 (7) 第三章海绵系统规划 (8) 第四章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指引 (13) 第五章建设时序 (21) 第六章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指引 (22) 第七章近期建设方案 (27) 第八章近期建设项目库与投资估算 (28) 第九章规划实施与保障 (29) 第十章建设施工与运营维护 (32) 第十一章监测评估考核体系 (33) 第十二章海绵城市建设保障体系 (3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原则 1、规划引领、设计协调;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各设计项目要严格执行本次专项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对现状已完成控规、详规、各相关专项规划及各设计项目要依据本次专项规划补充完善海绵城市相关控制内容。; 2、统筹规划、安全为重;将城市供水及节水专项规划、城市污水及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道路系统专项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城市防洪专项规划及水系专项规划中海绵城市相关内容纳入本次规划统筹考虑。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处理好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排水、内涝风险控制的关系。低影响开发城市“小海绵”的建设对缓解城市排水防涝的压力是有效的,但不能代替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低影响开发是控制与利用大概率的中小规模降雨,对于小概率的短历时强降雨,还必须依靠排水系统和城市防洪系统,以保障城市安全。 3、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结合长春市冬季漫长寒冷的气候特点,采用适合长春本地情况的相关低影响开发措施与技术手段。老城区相关海绵城市建设要结合棚户区改造、暖房子工程改造、道路改造、排水管网改造、市政广场改造等项目同步建设,以降低海绵城市建设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以修复水生态为前提,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蓝线、绿线,保护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 4、科学分区、区别对待;根据《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所确定的城市用地布局,以及现状建成区用地条件,结合控规地块划分及汇水分区,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多个海绵城市建设片区,对各片区提出符合片区实际情况的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和控制指标。 第二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民族文化与城市空间

论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筑,建筑也离不开文化,一个建筑的形态会体现一种文化现象,民族文化对民族的延续和发展至关重要。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她的文化始终没有间断过,这历史的延续,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可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支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支爬行的民族;一支没有精神信仰的民族,是一支没有灵魂的民族;一座没有文化的建筑,是一座腐朽的建筑;一座失去文化价值的建筑,是不会得以继承发扬的。建筑只有赋予民族文化,才能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富。 为什么这么谈,改革开放之后,建筑风格多样化了,可是现在城市空间有很多建筑,实际上都是欧洲早已过时建筑风格的再现,没有什么文化价值。当我们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很少看到有能体现民族之魂的建筑,中国的城市不能这样发展下去了,请大家注意,这是文化殖民,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当然先进技术是要借鉴学习的。 建筑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实用的艺术,它是靠空间形态来表现的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影响的古建筑,之所以气势恢宏,博大包容,洗练洒脱,简约自然,浑然一体,就在于它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指导而创造出来的。无论是远古社会的穴居、栖息,还是进入文明社会的茅屋、土木、秦砖汉瓦,以至今天的混凝土、玻璃幕、钢结构等不同形式的建筑,都是以达到藏风聚气这一目的作为前提的。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所肩负的使命,经济的复兴是必要的,但文化的复兴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龙的图腾精神才能更好地得以继承和发扬。我们重视民族文化,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懂得 与时俱进,但不造无基之所,而更注重借 体还魂,就是借当代之体还中华民族建筑 之魂。 一谈到民族文化,有的人想是不是保 守了,我们谈民族文化一定要站在全人类 的大背景下谈。为什么这么说,之所以有 民族文化存在,就在于有多民族文化的存 在。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本原的文化是 最可怕的,经济的殖民不要紧,文化的殖 民最可怕,文化的殖民就会改变甚至会毁 掉一个国家。比方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西夏 国,如今这个西夏国不存在了,当时西夏 国被攻打的时候,不仅摧毁了国家机器,连 文化都毁了,宗祠寺庙等等都毁掉了。这是 最可怕的,西夏人没有了文化传承,从此这 个国家再也不会存在了。所以我们要弘扬 民族文化,懂得它的重要性,我们也不守 旧,我们也在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 的材料,但是那只是我们的手段,目的是 更好地展现中国人对空间的理解。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历史的 延续中,珍惜、保护、弘扬我们的民族建 筑文化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 而不相悖”,今日之微论,旨在以省国人。 今天我为什么要谈这个题目,民族文 化与城市空间,给我的感触很深。不久前 我参加一个论坛,新浪网和华夏时报联合 搞的论坛,题目就是中西文化与地产。当 时与会有一位外籍华人,从小就居住在国 外,学设计的,在探讨的时候他就说,中 国现在已经没有文化了,什么事都抄袭西 方的,什么先进的技术呀,西方多么先进 呀,经济多么发达呀等等。听了这些话,我 感到非常难受。民族情结油然而生,与会的 其他人没有发言,我就问他,今天谈的主 题是地产文化,既然谈文化,什么是文化? 技术能替代文化吗?技术跟文化是两回 事,文化能够指导技术,难道经济发达了, 口袋里有钱了,就等于有文明了吗?在中国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某些阶段是有一些风 风雨雨。但是,它只是一个阶段,我们看待 一个民族文化应站在历史的角度,中华民 族七千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足以 使我们骄傲自豪。 我们举一个关于北京城北中轴路整治 设计的例子。 首先就要弄懂该地段建筑在北京城起 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这 里叫地安门?北京有前朝后世之说,是什 么概念呢?为什么前是鼓楼,后面是钟楼 呢?是这样的,如果把地安门抽象化了,实 际上就是中国的“开”字,当我们站在景 山的时候,透过地安门看钟鼓楼,很有意 思。鼓是圆的,鼓楼上面有24面鼓,代表 24节气,就是开元盛世国泰民安之寓意。 反过来站在钟鼓楼透过地安门看景山,山 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圆的,俯视景山,山也 是圆的,这也是开元盛世国泰民安。所以 我们对地安门并不是复古主义态度,而是 从精神层面入手的。 再来分析一下钟鼓楼,当我们置身于 钟鼓楼脚下街道时,随着脚步移动,钟鼓楼 呈斗转星移时空之象,这正是中国人哲学 思想天人合一的体现。另外还是从景山 看,景山上有五个山头,象征中国的三山 五岳。三山五岳代表中原。常言说得好,得 中原者得天下,寓意执政者以天下苍生为 天。一定要挖掘这个文化层面、民族魂、哲 学观、区域经济、地域性、艺术性等。各 位市长今天应站在这个层面上去解读城市 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等有意义的问 题。 ■中国堪舆研究院理事、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马士平 民族文化与城市空间 关平摄 S 63 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