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复习资料

中班复习资料
中班复习资料

中班复习资料

各位家长:

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使你们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园学习情况。本学期我们将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现将内容打印如下:

一、语言:

(一)儿歌:(要求掌握)

1、花灯谣2、我是家庭小主人

好姥姥,手儿巧,做花灯,闹元宵。妈妈洗衣服,我来拿衣架。

西瓜灯,小兔灯,金鱼儿灯尾巴摇.爸爸回到家,我去倒杯茶。

飞机灯,给宝宝,火箭灯,给浩浩,爷爷看报纸,我把眼镜拿。

宝宝乐,浩浩笑,一同鞠躬谢姥姥.奶奶看电视,扶她坐沙发。

我是家庭小主人,样样事情都参加。

3、家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4、春天的秘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淅沥淅沥地流淌着,

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垂柳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在微风中轻轻地飘扬,

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桃花红着脸,抿着小嘴,微笑着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燕子飞翔在蔚蓝的天空,叽哩叽哩地叫着,

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绿油油的麦苗,使劲地从泥土里往上钻,

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农民伯伯忙着播种,拖拉机轰隆轰隆地嚷,

“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哈哈!春天真的来了,春天真的来了,

我看见了春天的秘密,我要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5、说颠倒

颠倒歌,说颠倒,石榴树上结红桃,

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

木头沉入底,石头水上漂。

小鸡叼了秃老鹰,老鼠抓住大花猫,

你说好笑不好笑。

6、鸟王请客

树林里真热闹,唧唧喳喳,咕咕呱呱。

忙些什么事?鸟王在请客。

谁来做客人?会唱歌的小黄莺,会说话的八哥鸟,

会跳舞的是丹顶鹤,五颜六色是孔雀。

吃的什么饭?青虫蛋炒饭。

炒的什么菜?绿芽拌嫩叶。

鸟王说点啥?

辛苦捉虫整一年,谁的功劳最最大?

树公公夸啄木鸟,风婆婆夸花喜鹊,

白云姐姐不服气,拿出一张调查表:

燕子一家最勤劳,一年捉虫超十万。

百鸟一齐来鼓掌,奖他一朵大红花。

羞得燕子低下头,连连地说不敢当。

7、我们的家

大树是小鸟的家,蜂箱是蜜蜂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

只有大风没有家,没有家的孩子就没有妈,没有妈的孩子也就长不大。

8、小兔子开铺子9、我们的节日

小兔子,开铺子,一顶太阳帽,两台电风扇,六一的阳光红红的,六一的鲜花艳艳的,

三瓶花露水,四盒电蚊香,五双红凉鞋,六一的歌声脆脆的,六一的欢笑美美的,

六条白毛巾。来了一群小猴子,买走一顶太阳帽,六一是属于我们的,我们的节日是甜甜的。两台电风扇,三瓶花露水,四盒电蚊香,

五双红凉鞋,六条白毛巾。

小兔子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

10、夏天的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

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哗啦,哗啦”,在清清的池塘里。

夏天的歌,在太阳帽里,在小花伞下,在甜甜的冰激凌里,在小娃娃乐呵呵的笑声里。

(二)故事:(要求能边看图边简单讲述,了解大概内容,不要求完全掌握)

1、《竹篱笆和牵牛花》见《幼儿画册1》P16页。

2、《春天的电话》见《幼儿画册1》P22页。

3、《小猴卖“0”》(综合)见《幼儿画册1》P38页。

4、《蓝汽车》见《幼儿画册1》P44页。

5、《大雁考上邮递员》见《幼儿画册2》P5页。

6、《爱心小屋》见《幼儿画册2》P18页。

7、《小猴变魔术》见《幼儿画册2》P32页。

8、《树荫》见《幼儿画册2》P38页。

二、音乐:

(一)歌曲(要求掌握)

1、《不再麻烦好妈妈》(歌曲)

妈妈,妈妈你歇会吧,自己的事儿我会做了,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袜呀,自己叠被子呀,自己梳头发呀,不再麻烦你呀,亲爱的好妈妈。

2、《画妈妈》(歌曲)

小蜡笔,米里米,画呀画,米里米,画出我的好妈妈,米里,米里,画出我的好妈妈

好妈妈,米里米,笑哈哈,米里米,胸前开朵大红花,米里,米里,胸前开朵大红花。

3、《有只小燕子》(歌曲)

有只小燕子,去年跌下窝,我把她送回窝里去,小燕子很快活。

有只小燕子,今年来唱歌,带着她的小宝宝,全家感谢我。

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

4、《春天》(歌曲)

青青的杨柳随风飘,小小的燕子飞来了。春天的阳光多温暖,祖国的春天多美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祖国的春天多美好。

5、《蝴蝶找花》歌曲

蝴蝶蝴蝶飞呀飞,飞过草地飞过河边,你像那会飞的花朵,张开了五彩的翅膀,在你飞过的地方,到处鲜花开放,到处鲜花开放。

6、《粉刷匠》(歌曲)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像飞一样,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7、《计算器》(歌曲)

计算器真灵巧,工人叔叔来创造,二加三等于几?一按电钮就知道。

8、《喂小鸟》

(鸟妈妈):好宝宝,听听好,妈妈去把小虫找,不要吵,不要闹,回来喂你吃个饱。

(小鸟):好妈妈,你放心,我们不吵也不闹,在家里,做游戏,高高兴兴等着你。

9、《大鸵鸟》(歌曲)

大鸵鸟哟翅膀小,不会飞来只会跑,走起路来迈大步呀,两脚就像踩高跷哟,哎哟哟哟哟哟,哎哟哟哟哟,两脚就像踩高跷。

10、《数高楼》

路边大高楼哟,白云来回走,弟弟和妹妹哟,抬头数高楼哟,数来又数去哟,答数没法求,最高几层楼哟,全在云里头哟。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六层楼,七层楼,八层九层十层楼。全在云里头。

11、《夸家乡》,

夸、夸、夸家乡,我们的家乡在泰兴。生我养我是泰兴城,我是道地的泰兴人,我爱泰兴城,哎,乖乖龙地冬!

逛、逛、逛泰兴,一个星期还没逛完,生我养我的泰兴城,美景名胜数不清,我爱泰兴城哎!乖乖龙地冬!

12、《快乐的六一》(歌曲)

六月一日儿童节儿童节,小朋友们手挽手来歌唱,唱起歌来啦啦啦,跳起舞来啦啦啦,围着鲜花我们欢乐在一起,高高兴兴庆祝六一儿童节。

13、《夏天的雷雨》(歌曲)

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天空中轰隆隆,什么声音响?天空中哗啦啦,什么落下来?小朋友请你快快想一想

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轰隆隆,轰隆隆,打雷声音响。哗啦啦,哗啦啦,大雨落下来,告诉你这是夏天的雷雨。、

14、《大雨小雨》(歌曲)

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快快下。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快快下。

我们笑哈哈,我们笑嘻嘻,笑哈哈,笑嘻嘻,哈哈嘻嘻嘻嘻哈,我们笑哈哈,我们笑嘻嘻,我们笑哈哈,我们笑嘻嘻,笑哈哈,笑嘻嘻,笑哈哈,笑嘻嘻,哈哈嘻嘻嘻嘻哈。

15、《悄悄话》(歌曲)

呱呱呱呱呱,许多青蛙在说话,有的说:“呱呱呱”(拍手),有的说:“呱呱呱”(拍手),说了半天,(白)说什么呀?悄悄话。

(二)音乐欣赏:(不要求掌握)

《大家来看灯》、《小看戏》、《杨柳青》、《小木匠》、《机器人》。

三、数学:

1、《接下来是几》让幼儿感知7以内自然数相邻两数之间“相差1”的数差关系,能按序补画出1--6列的点子,排出1-6列的数序。

2、《找图形》巩固对几种图形的认识。(附画册3 P4页)

3、《连连看》让幼儿能从数字1开始,按数序连线。(附画册3 P6页)

5、《认识梯形》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梯形有四条边,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的边是斜的。(附画册3 P15页)

6、《圈数字》认识数字8,感知8以内数字和数量的关系。(附画册3 P 8页)

7、《给花宝宝排队》认识数字8、9,学会将8个或9个物体按大小顺序排列。

9、《给春天的信》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会按数量将圆点卡归类。(附画册3 P14页)

10、《把一样多的放在一起》引导幼儿准确感知8、9的数量,学习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

11、《他们相等》学习用“=”或“≠”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附画册3 P19页)

12、《图形变变变》在对图形进行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13《变成一样多》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补画实物,使数字与数量相符。

14、《剥豌豆》能感知豌豆荚中豌豆粒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15、《做纸牌》理解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16、《图形身份证》能概括各种图形的外部特征。(附画册3 P34页)

17、《图形的家》学习根据纵向与横向标记给物体定位。(附画册3 P 37)

18、《小鱼有多长》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19、《图形的二次分类》学习将同一集合按不同的特征分类。

20、《水果店》学习不受物体大小、排练形式的影响,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附画册3 P44页)

四、社会:

1、《长大一岁祝祝贺会》让幼儿知道自己又长大了,要学更多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乐意为大家服务。

2、《夸妈妈》要求幼儿知道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能想办法表达对妈妈的爱,如学会关心妈妈,做让妈妈高兴的事情,更加懂事等。

3、《微笑》通过故事让幼儿尝试用微笑等体态语言与人交往,会用语言来描述自己愉快的交往经历。

4、《“开心帽和“生气包”》要求幼儿用语言讲述过去发生的情绪事件,宣泄情绪,会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朋友的安慰和关心。

5、《我的开心法宝》让幼儿感知人的多种情绪,能与同伴交流、分享让自己高兴的方法。乐意用语言、动作等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6、《送你一把伞》使幼儿通过故事知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去关心、帮助他。

7、《春天的田野》让幼儿感受、欣赏春天田野的美景,观察并发现春天的特征,在春游活动中,能注意爱护环境,与同伴友好相处。

8、《我俩交朋友》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9、《消防队员叔叔真勇敢》使幼儿知道火灾带来的危害,了解消防队员是从事灭火救灾工作的。

10、《三只想生病的小狗》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让他们初步懂得妈妈关心自己,自己更要关心妈妈。

11、《鸟类大罢工》让幼儿知道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并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达对小鸟的认识及情感,初步了解一些爱护小鸟的方法。

12、《我居住的社区》使幼儿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名称及一些公共场所设施,初步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13、《警察叔叔你真棒》知道警察的工作多种多样,是各不相同的(民警是帮助有困难的人、武警消防员是灭火救灾的、交警是指挥交通的)。

14、《我们的家乡》知道自己的家乡在泰兴,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5、《家乡的特产》让幼儿认识、了解家乡的土特产品:银杏、黄桥烧饼、太平庄的萝卜、梅岱的山药、泰兴的麻将等,增进幼儿热爱家乡的感情。

16、《家乡的桥》知道家乡有名的桥如:泰兴大桥、迎幸桥、泰兴的立交桥等。

17、《过节喽》知道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

18、《有趣的属相》知道自己的属相和家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对属相的兴趣。

19、《长大了做什么》引发幼儿说说自己所了解的不同职业的人们。如:裁缝、美发师、厨师、教师、医生等。

20、《欢送哥哥姐姐》使幼儿知道大班的哥哥姐姐要开告别会了,我们中班小朋友应该向他们表示祝贺,知道自己快要升入大班了,要向哥哥姐姐学习。

五、健康:

1、《一个人在家》要求幼儿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一些安全常识,如:陌生人敲门时不开门,不开煤气,不碰电器开关,不趴在窗口玩耍等,建立初步的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2、《肥皂的用处真大》要求幼儿认识肥皂的外形,说出名称及主要用途,学习洗手绢的方法。

3、《情绪温度计》要求幼儿知道人的情绪会变化,会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的情绪,懂得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健康有益。

4、《好吃的豆芽》要求幼儿能观察比较黄豆芽、绿豆芽的不同特征,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营养,乐意吃豆芽。

5、《青菜萝卜我都爱》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初步了解蔬菜对人体的作用。(多吃蔬菜可以避免口角溃烂,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身体里的食物,防止大便干结)

6、《牙齿上的洞洞》知道人的牙齿由于细菌的侵蚀会生病,让幼儿在讲故事与讨论中,了解牙齿生病的原因与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愿意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7、《阳台上的安全》让幼儿了解阳台的主要功用,知道在阳台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情,有初步的安全意识。

8、《我会长大》通过看照片使幼儿知道自己会长大,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方面的变化。

9、《夏季的卫生》让幼儿知道夏季天气很炎热,有很多传染病,要养成常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的好习惯,了解苍蝇、蚊子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害虫。

六、科学:

1、《明亮的光》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及对人们生活的用处。

会发光的物体有:电筒、电灯、蜡烛等。用处:照明,可作为信号灯,激光还可以治病,光缆可用于通讯。

2、《勤劳的牛》让幼儿了解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处。

牛的身体大而壮,头上有角,身体下有四条腿,后面有尾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牛能帮助农民耕地干活,它是人们的好朋友。奶牛能挤牛奶给人们喝或制成奶粉奶糖。

3、《镜子反光》使幼儿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除镜子以外如玻璃、水、自行车铃的盖子以及表面光亮的金属也可以反射光。

4、《善跳的袋鼠》让幼儿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知道袋鼠是一种善跳的野生动物。知道袋鼠妈妈的肚子上的口袋的作用。

袋鼠的后腿又长又粗,尾巴又粗又长。“口袋”是用来装小袋鼠的,当小袋鼠遇到困难遇到危险时就钻到口袋里,由妈妈带着飞快的带走。袋鼠是吃草的动物,它生活在草原上。

5、《种子可以种在哪里》让幼儿了解种子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就能生长。

6、《毛毛虫和蝴蝶》让幼儿初步知道蝴蝶的生长的过程,了解其生活习性。

蝴蝶一生要经历卵、幼虫和蛹再变成蝴蝶的过程。蝴蝶以植物的花蜜为食。

7、《宝贵的土壤》知道土壤是有生命的,是动植物生活生长的地方,要懂得关心周围世界,珍惜土壤。

土壤可以生长各种植物、蔬菜、树木、花卉、水稻、草等。

8、《蜗牛吃什么》让幼儿能比较蜗牛的饮食情况,了解蜗牛的饮食习惯。

蜗牛吃青草、白菜,夏天吃水果皮、甘蔗,秋冬季节吃菜叶。蜗牛生活在潮湿没有阳光的地方,寿命至5——6年。

9、《会动的玩具》使幼儿探索电动玩具的不同方式。

玩具能动起来是使用了电池或用电,上发条,用拖拉等方式使它能动起来。

10、《装电池》知道电池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11、《轮子》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轮子的特性和用途。

12、《捕捉能手——猫头鹰》了解猫头鹰的外形特征,知道猫头鹰的生活习性。(眼睛大而有神,羽毛柔软,飞起来没有声音,脚上有强健的钩爪)知道它是吃动物的鸟,是益鸟,住在树林里的树上。

13、《竹子和竹制品》让幼儿初步了解竹子的特征及生长环境(竹子生长在山坡上,他不怕冷,冬天不落叶,竹子有粗有细);知道竹子是竹笋长大的,并让幼儿知道竹子的用处,培养幼儿对周围竹子和竹制品的兴趣。

14、《不会飞的鸟》了解一些不会飞的鸟的形态及习性,知道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他生活在沙漠地带;企鹅生活在南极,不怕冷,他们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翅膀才逐渐退化,这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15、《我的好帮手》使幼儿了解刷子的不同用途,体验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鞋刷——刷鞋瓶刷——刷瓶子牙刷——刷牙

16、《沙漠里的骆驼》让幼儿知道骆驼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它能适应沙漠的干旱环境,它是沙漠里最好的交通工具。

骆驼头小,颈大,身体大,它是最大的家畜。眼睛上有两层睫毛,鼻子能开能闭,嗅觉很灵敏。在它背上有“驼峰”驼峰里蓄有脂肪,里面储存了很多营养。在它身体下有四只宽大的蹄掌,蹄掌下有厚厚的肉垫。骆驼生活在沙漠里,被称为“沙漠之舟”骆驼是食草动物。

17、《夏天到了》知道夏季的主要特征,了解降温降暑的方法。

降温方法:(1)用扇子(2)多喝冷开水(3)不在烈日下运动(4)常擦汗,勤洗澡(5)玩水游泳(6)吃水果(7)多休息(8)吹空调等。

18、《玩水真快乐》能发现水的特性。

水是无色透明,没有形状,可以流动的液体。

19、《水上的小船》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速度之间的关系(纸吸水性快下沉速度最快;纸吸水性慢下沉速度就慢)。

20、《沉与浮》让幼儿初步了解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七、综合:

1、《长大的朋友来做客》认识新的组别,尝试用简单的画面为自己的学习、生活物品做标记。

2、《快乐的元宵节》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过元宵节时吃元宵,赏灯。

3、《家庭运动会》鼓励幼儿不怕困难,能积极参加活动。

4、《会变的脸》使幼儿知道人脸上的表情能表示高兴、伤心、愤怒、害怕等不同的情绪。

5、《我和你不同》有主动与朋友交往的愿望,乐意了解朋友的爱好、长处。

6、《找春天》知道春天时花、草、树木、小动物、河水等的变化。

7、《美丽的春天》使幼儿加深对春天的认识,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

8、《企鹅寄冰》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随着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9、《小猴卖“0”》能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话分析出他们所要的“0”(圆圈)各表示什么。

10、《我最喜欢的汽车》知道汽车的名称、用途和主要特征。

11、《好玩的泥》能大胆想象,运用各种技能塑造形象。

12、《鸟的王国》幼儿会用几种形式表现对常见鸟的认识,有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3、《小鸟的巢》知道鸟巢的特点和功用。

14、《爱鸟周》了解爱鸟周的含义,认识鸟与人类的关系,有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5、《一条街》认识街道,能够用语言描述马路上的标志性建筑。

16、《农村和城市》了解农村和城市的密切的关系。

17、《我们多么幸福》互相交流收到的节日礼物,充分感受节日的愉快和生活的幸福。

18、《快乐的“六一”游园趣味活动》积极参加快乐的“六一”趣味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19、《夏天的水果》能从多种角度观察水果,了解水果的内部结构。

20、《快乐的夏天》能大胆的询问他人在夏天的感受及夏天里喜欢的活动。

21、《你喜欢夏天吗》幼儿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在夏天的感受,并能表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夏天的理由。

22、《制定暑期生活表》初步懂得合理安排假期生活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学会制定暑期生活表。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播概述 【名词解释】 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与传播活动规律得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得个人与个人之间得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就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与发展相关得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得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即沉溺于被动得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就是现实。类似“自我达成得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得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 传播得本质 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得本质) 大众传播 职业化得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得技术手段向不特定得多数人传送信息得行为或过程。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得四大功能 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得变动 协调社会各部分——以 【论述题】 传播得定义 (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得额分享 (二)影响说:强调就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得过程 (三)“仪式"说:强调就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得仪式 (四)“符号“说:强调传播就是符号得流动 拉斯维尔得5W模式 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5W,传播结构(过程)中得5个要素与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得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5W模式得问题: (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就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得过程。但传播使双向得。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得联系 (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 (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就是环节。 申农—韦弗得通信模式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 本学期的《中国古代文献学》课程已经快接近尾声了,从开始的对这门课的一知半解到现在对文献学已经有了一些浅薄的理解,尽管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文献学的知识,但是对于这门课,我的收获还是颇为丰富的。 经过老师的悉心讲解,我学习了赵荣蔚先生的《中国古代文献学》这部著作,使我深刻的感受到文献学知识之广阔,内容之丰富,真是无法用这几片言语来表述的。中华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有文字记载算起,不知已经流传下多少的文献资料,虽然很多已经亡佚,但是仅从现在能够看到的资料来说,其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文献学的涉及范围是极其丰富的,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注释学等众多门类。下面是我从自己感知较多的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通过一个学期的文献学学习而获得的一些的认识: 一.何谓文献学 关于文献一词,大体上可以这样说,历史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一切有历史价值的历史资料都是属于文献范畴的。而古代文献学,简而言之,就是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我国古代文献学虽然源远流长,但是文献学这一名称却直到清末方才出现。 中国古代文献学主要以中国古代文献为对象,以目录学原理为基础,并运用版本、刻印、校勘、辨别、注释、编纂等知识和检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检索中国古代文献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文献和书目,即古代文献的内容和目录学的结合。 二.对目录和目录学的认识 学习文献学,首先要接触到的其中最重要的分支——目录学。在以前,自己对“目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本书最前面几页的目录介绍,也只明白它的作用是让我们方便查找资料的所在位置,现在想来我对目录的认识真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目录学了。 目录就是目与录的合称,目,原指人的眼睛在文献中则指篇名或者书名,录,原指刻木所发出的声音在文献中则指叙录,即对目的的说明和编次。“目录”二字连称,始于汉代。西汉著名文献学家刘向是最早将目录用于书籍目次叙录的奠基人。大致来说,目录学是对已有的群书进行考订作者、辨析真伪、厘正篇目、校勘异同、辑佚整合、分类编排,撰成目录或者叙录,用以反映图书概况,考辩学术源流,指导读书治学的一门学科。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陶然亭小学杨立玲 老师们,大家好,这学期我很荣幸地来到礼贤进行支教,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和老师们进行交流,我将尽我最大努力把我在陶小教学中的所见、所闻向老师们进行汇报,由于是第一次单独进行这么长时间的发言,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希望老师们能用掌声再鼓励我一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教师要走进新课程 在这一点中,我讲的理念性的东西比较多。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对第三点稍作解释: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和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和,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

等中的首席”。 (二)、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三)、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二、课堂实例给我们的启发(主要结合语文教学来谈) (一)、启发一:树立人文思想,人本位思想;树立生命意识,善待和关爱生命,尊重人格。人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生成的文化。 例:《聪明的华佗》华佗看到两只羊打架,顶牛,于是想办法解决,他找来青草,两只手各拿一把,于是化解了这场争斗。老师问学生:“华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华佗十分聪明。”老

舆论学复习提纲

《舆论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梁启超《舆论之子与舆论之母》,中国第一篇专门探讨舆论的文章。 2、约翰-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他将舆论与民主联系起来。 3、卢梭《社会契约论》受到洛克启发,西方近代系统研究舆论的第一人。认为舆论分为“公意”和“众意”。公意是人们最初结成共同体时候的协议、约定和意愿;公意永远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以公共利益作为基础。 4、1899年法国塔尔德的《舆论与公众》,人类历史上研究舆论学的首本专著。 5、1922年美国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标志着舆论学在西方开始成为独立学科门类。 6、舆论的八大要素:判断某种意见成为舆论的标志。 A 主体:公众 B 客体:人物事物现象问题观念等等 C 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D 必要条件:舆论的数量(一致性程度);强烈程度;持续性影响 E 舆论的功能:影响舆论客体 F 质量:理智 / 非理智 7、舆论的存在形态按照表露的方式和程度划分:显舆论、潜舆论和行为舆论 8、舆论的表现形态:讯息形态的舆论、观念形态的舆论、艺术形态的舆论、畸变形态的舆论——谣言(流言,rumor)。 9、影响舆论形成的宏观因素:公众总体、舆论环境、舆论场、舆论波。 10、舆论波主要有四种方式:中心辐射律;遍地涌动律;两点呼应律;多渠道互补律。 11、舆论形成的标志: 数量 强烈程度 持续时间 对客体产生影响(关键) 12、舆论生成的模式 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种种模式,归结起来可分为爆米花模式、风吹浪起模式、飘雪模式、瀑布模式和沉默的螺旋模式。 13、舆论的正功能主要体现为:诤言;社会褒扬;舆论监督。 14、舆论的负功能主要表现为:浮言、假话、谬理和谣言。 15、测量水平实际上是根据事物属性区分的数量化程度以及使用的相应尺度来加以区分的。有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以及定比测量。 16、舆论测量的功能社会评价功能、决策参考功能、社会示范与社会沟通功能

古典文献学

一,填空 1.典籍,贤人或贤人的言论 2.《诗》书,礼,易,春秋 3.刘向,刘歆 4.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 5.焚书坑儒 6.郑玄 7.永乐大典 8.乾嘉,皖派 9.王国维,罗振玉, 10.总集,别集 二,名词解释 1,别集:别集为搜集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之著作。刘向整理群书已有别集,当时有集之实而无集之名。东汉以后 别集渐多 其名称亦繁多。 2,蝴蝶装:简称“蝶装” 从唐五代开始出现 宋元时期流行。方法是将雕版印刷的每张版叶 从版心中缝线反折 有字的一面向 里 对齐 然后逐叶用浆糊把中缝线一边粘连在用以作书面的厚 纸上 阅读的时候 字对字的两面展开就像蝴蝶的双翅一样 因 此叫“蝴蝶装”

3,马王堆帛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简帛文献 约29件12万字 主要有《老子》甲乙本、《黄帝内经》、《周易》、《战 国纵横家书》等。 4,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统治者的占卜记录。这些记录占卜活动的文字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因而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字”、“卜 辞”、“殷墟书契”等。现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总数有4600 多个,目前可识1000多个。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文字、历史、文化 最重要的资料,也是早期书法的代表。 5,丛书:丛书即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 按照一定理念与体例编校 冠以总名 以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其特点为仍保 留各书原名和原有体例 而冠以一个总书。如《四库全书》 , 一同抄刻或印行。丛书便于利用 价值重大。 6,句读:我国古代文章断句的符号和方法的名称,相当于今天标点符号的作用。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 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由读者用圈(句 号)和点(逗号)来标记 三,实践题 “臣将门馀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自悲负乘,坐致覆餗。今欲广求贤哲,以赞不逮。伏见司隶颍川周弁,忠亮刚直,守法不回,有毗佐之器,处士冯翊田子华,清慎通变,达政化之源。二人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降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

新课程改革的感悟和收获

新课程改革的感悟和收获 衢州中专张雨荷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的谈谈我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人之一,教育思想自然要成为教师的第一素养。伟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进而建构了教育的伟大,没有教育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机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和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我们要确立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学生观,进行优质教学,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做一个适应社会和家长满意的人民教师。 二、加强自身修养 转变教育观念要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自身修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修,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仅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远远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终身学习。 三、注重自我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如何站在理论知识角度反思实践,如何站在实践知识角度反思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我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不断地提高。 四、关注学生发展

中国古典文献学(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献学 主讲金小栋 导论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的含义的历史演变 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 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文献的载体 一、龟甲文 二、金石 三、竹木 四、帛 五、纸(四)古代纸书的装帧形式 卷轴装 旋风装 梵夹装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古书版面及线装书的有关术语 1、卷轴装 初期纸书在形式上效法帛书,将写好的长条纸书,用木或竹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从尾向前卷起,卷成一束。这种书籍装帧形式称为卷轴装。 采用卷轴装的手写纸书,一般称为卷子。故卷轴装又叫卷子装。 卷轴装所流行的时代是南朝到五代时期。 2、旋风装 又叫龙鳞装。它大约起于唐代而盛于北宋。旋风装有两个特点:一是纸的正反两面都书写,可发节省纸张缩小卷轴的体积,也就是扩大了书的容量;二是逐页错开一定距离粘在卷底上。以一长条卷纸作底,除首页因单面书写,全幅裱于卷端外,其余因双面书写,以每页右边无字空处,逐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首页末尾的卷底上,看去好似龙鳞。收藏时从首至尾卷起,外表完全是卷轴的装式;但打开时,除首页全裱在卷底,不能翻阅外,其余均能逐页翻转。 3、梵夹装 梵夹装原本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人对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帧形式的一种称呼。梵夹装的具体装订方式是,将写好经文的贝多树叶,依次摞成一摞,在摞的上、下各夹配一块与经叶大小长短相同的经过刮削加工的竹片或木板。然后连板带经穿一个(在中间)或两个(居两端靠里)洞,穿绳绕捆或打扣,一部梵夹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板夹之,一是所夹为散叶。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传播学(新)总复习资料

传播学 第一章传播概述 一、“传播”有哪些特性? 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 二、传播的定义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 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 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三、传播的两种分类 1、二分法:1、亲身传播 2、大众传播 2、四分法:1、自我传播2、人际传播 3、组织(团体)传播 4、大众传播 四、按时间顺序考察“结构(过程)研究”的成果,可分为三类 1、线性模式:a、拉斯韦尔的5W模式b、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 2、控制论模式:a、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b、奥斯古德—施拉姆控制论模式C、竹内郁郎的“单位传播模式” d、丹斯的“螺旋形上升”模式 3、社会系统模式:a、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b、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五、传播“二功能说” 1、托尔曼的“工具性传播”—为的是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开展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直接相关的一切行为。 2、斯蒂芬森的“消遣性传播”—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也能间接地有得应对环境。 六、传播“三功能说” 拉斯韦尔、1948年,1、环境监测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传承社会文化遗产功能 七、传播“四功能说” 拉斯韦尔、1948年,1、环境监测(新闻)、2协调社会各个部分(宣传)3、传承社会遗产(教育) 赖特提出的娱乐功能,调节身心 八、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 正功能:授予地位(派生功能)、促进社会规范的实现(协调功能) 负功能:麻醉精神(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了现代人的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轻于行动,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 一、传播学的奠基人 1、拉斯韦尔与5W模式 贡献:他领导了宣传研究,他的《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中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断定宣传能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与别人合写了《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两书,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宣传的功能及其社会控制。他在1946年与史密斯合著的《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5W模式:谁(Who)对传播主体的研究“控制分析”; 说什么(Whar)传播的内容“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Which)“媒介分析”; 对谁说(Whom)“受众分析”; 产生什么效果(What)“效果分析” 2、勒温(库尔特。卢因)与“把关人”理论 创立了“把关人”,也称“守门人”;创立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 3、霍夫兰与劝服研究 贡献: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而且侧生于传播效果的研究;把劝服研究和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影响了传播学研究对传播效果的重视。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 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150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20分)九通四书六艺七略九州 二、请介绍一部你熟悉的工具书:(应包括体例、内容、特点、检索方法、功用等项,最好能举例说明。20分)三、翻译下列短文(40分)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鬭且出。提彌明死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四、问答题(70分)1、谈谈你对《汉书·艺文志》的认识。(30分)2、试就学术研究中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0分)3、举出十部重要史传文献,并就其中一部谈谈你的认识。(20分)文献阅读基础(150分)一、解释下列每组词义的差别(10)后後、征徵、余餘、游遊、适適、谷穀、雕彫、无毋、發髪、乾榦二、许慎关于“六书”的论述中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怎样下定义的?除许慎所举的例字外,各举5个例字加以说明(20) 三、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30分) 1、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左传·僖公五年)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3、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左传·宣公二年) 4、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左传·成公二年) 5、宋多责赂于郑。(左传·桓公三十年) 6、今王之地方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战国策·楚策) 7、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礼记·礼运) 8、王若隐其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 9、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报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及部分答案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填空。(60分,每空2分) 1、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 2、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3、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 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6、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7、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8、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9、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多 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10、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 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11、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和(责任)意识。 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 (基础型)和(拓展性),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二、判断。(20分,每题4分) 1、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对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和直辖 市)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规划地方课程。()对 3、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 要采取考试。()错 4、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70-140学时。()错 5、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对 三、选择. (20分,每题4分) 1、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和(B )。 A 信息技术 B 综合实践活动 C 美术 D 音乐 E 艺术 2、小学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 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A )。 A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B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C用计算机处理数据3、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 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 B )。 A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B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C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4、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C )。 A版式的设计B特殊效果的处理C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5、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A )。 A学会使用电子邮件B网页制作C网络通信基础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陶然亭小学杨立玲 老师们,大家好,这学期我很荣幸地来到礼贤进行支教,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与老师们进行交流,我将尽我最大努力把我在陶小教学中的所见、所闻向老师们进行汇报,由于是第一次单独进行这么长时间的发言,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希望老师们能用掌声再鼓励我一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教师要走进新课程 在这一点中,我讲的理念性的东西比较多。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对第三点稍作解释: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

等中的首席”。 (二)、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三)、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二、课堂实例给我们的启发(主要结合语文教学来谈) (一)、启发一:树立人文思想,人本位思想;树立生命意识,善待和关爱生命,尊重人格。人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生成的文化。 例:《聪明的华佗》华佗看到两只羊打架,顶牛,于是想办法解决,他找来青草,两只手各拿一把,于是化解了这场争斗。老师问学生:“华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华佗十分聪明。”老

舆论学答案复习

一:试比较关于舆论的各种定义的特点,自己总结舆论的概念和本质属性 三种舆论的定义: 1.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强调的是舆论对社会的知觉) 2.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3.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 (二三强调的是对某一具体对象的共同意见) 注:三者都强调这种意见的“共同”特征。 性质: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和强烈态度的持续性。 舆论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成分。 二:舆论发展过程中一般呈现哪几种形态 1.潜舆论(一种低水平的情绪化的舆论) 2.显舆论(在一定范围内相当人数的公众以各种公开的形式表达的对舆论的态 度,或是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或是由情绪型潜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转化而来) 3.行为舆论(主要以行为式表达的舆论,包括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舆论,自发 狂欢、游行示威等) 三:试以你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或是在自己的身边碰到过的“多数人的暴政”一类事件为例,分析舆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它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多数人的暴政”是舆论的功能歪曲的一个表现,但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具有舆论的相关作用: 1.舆论信息功能,使信息迅速传播; 2.舆论的指导功能,将矛头迅速指向过错方; 3.舆论沟通即意见互动,过错方几个错误之处相关意见的叠加; 4.监督作用,比如在“骂师门”之后形成的“尊师重教”主题会。 在事件发生后,受众在情绪激动甚至盲目的情况下,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几种相关意见互动融合后,形成一种共识,积极表达自身观点,甚至利用威胁恐吓等过激方式,产生“强凌弱”的现象,媒介真实代替社会真实。 四: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 1.问题、事件的产生引发议论; 2.意见在舆论领袖带领下的互动与整合; 3.权力机构、大众传媒促成舆论的形成。 五:简述意见领袖对舆论的传播所起的作用 意见领袖是指群体中比同伴有更多机会接触媒介和信息源并且热衷于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人或某一方面的专家。无论是两级传播,还是多级传播,意见领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并扩大了影响,他们具有影响或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 六: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找出几例能说明舆论起到强制规范作用的例子,并谈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鹤春、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 1.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容:目录、版本、校勘 3.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 (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鹗、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鹗《铁云藏龟》(1903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个。 诒让《契文举例》(1905年撰成,1917年出版,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 (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 “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 ①罗氏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②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③率先正确判定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 ④首创卜辞分类研究的方法。 3.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 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 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二、金石 1.金文(钟鼎文) 金,指青铜器。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因商周青铜礼器以钟为代表,乐器以鼎为代表。 金文文献容主要是记录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活动。西周是金文最为盛行的时代。 2.石刻及石刻文献 石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刻石鼓又称石鼓文。先时期的石刻文字,因其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唐初时被发现,共十块,各刻四言诗一首,歌咏国国君游猎情况,故得“猎碣”之名。石刻文主要盛行于汉时期。 3.历代重要的石经文献 (1)熹平石经 中国最早的刻于石碑上的官定儒家经本。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计算机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系10级徐嘉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二、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教学目标两个部分。 总目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 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 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 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三、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1、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 —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感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 感 为期四天的外出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新高考改革后高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考考试和招生改革就是指挥棒,对高中的教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浙江和上海几所学校的考察和学习,让我对这一轮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高考改革实行的是3+3模式,语数外必考,其中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其他六科中任选三课,结合我省的情况这样的组合就有二十多种,这些对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在此就要通篇考虑,全局筹划,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做好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现在的选课决定了今后上大学的专业录取和今后的人生选择,所以高中阶段的选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选课。 2、做好走班制教学工作,组合越多,意味着学校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大,怎样科学分班,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学生管理,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科学评价等问题都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绕不过去的难题。 3、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原则改变了以往录取中的只看分数,分数成为了依据之一,素质评价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怎样科学公平公正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是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行的评价制度弄虚作假、应付了事肯定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所以学校需要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制定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规则。 4、我校学生生源基础差,根据高考改革录取方向,我校学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将大大降低,而以参加高职高专录取为主,这样我校在新高考后学校教学工作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处理好学术性高考和技术性高考的区分管理,怎样合理指导学生选择,怎样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资源等问题也更为突出。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大众传播 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的传统。 2.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两者之统一的信息。 3.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过程)时,我们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当我们把传播理解为(行为)时,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当我们把传播看作是(系统)时,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5.从传播所运用的符号看传播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6.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分,传播可分为(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7.以传播层次划分,传播可分为(自我传播)、两人传播、小群体传播、公众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8.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传播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则主要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9.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指的是(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10.一些学者认为,(施拉姆)“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应该是传播学的“第五位奠基人”,这主要是指施拉姆在传播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 11.香农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在1949年发表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他与韦弗还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基本模式。 12.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为了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而实现这种控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信息反馈)。 13.传播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主要的两个流派是(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14.传播学的经验学派指的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指的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15.美国的经验学派除了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之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16.经验学派认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不是(变革)现在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 17.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它是现代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学派之一,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学术立场上都与经验学派有着很大的区别。 18.批判学派中的流派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19.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G.默多克)和(P.格尔丁)。 20.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学者主要从(所有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来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对于传播内容本身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