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对高校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对高校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对高校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间教师流失现象越发频繁,这对于高校的办学效益、办学质量、办学声誉等方面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文章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师流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高校教师流失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教师;流失

教师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是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今,很多高校都普遍性的存在教师流动的现象,合理的教师流动会增强学校的生机与活力,给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相反,人才流失,会对高校的人力资本带来严重的削弱,一些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学者的流失,更会对该门学科专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高校教师流失现象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迁,这些客观现实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中教师思想的巨大转变,在市场经济的巨大浪潮的推动下,教师的选拔与聘用已经不再是固定不变的终身制,传统的职务终身制,一聘定终身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教师已经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化为现实的”经纪人”,他们为了追求更多的价值和更好的自我发展而从一个学校流动到另一个学校,教育市场的竞争机制对教师资源的流动起了合理的优化配置作用,也对教师的流动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合理流动不受法律约束,高校教师不再拘泥于某一学校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教师和自主选择和自由流动。

(二)学校原因

首先,”硬环境”原因。”硬环境”是指高校所能提供给教师的各种有利于教学和科研的有形资源。它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先进的实验器材、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完善的后勤保障等方面。高校”硬环境”是充分保障教师教育教学和课题科研的基础,是教师有效教学和获得科研成果的最佳平台。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高校能否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各个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了高校”硬环境”资源在建设、分配、使用等方面上的巨大差异,所以中小城市的高校教师流失与中心城市、大城市相比变得更加频繁。

其次,”软环境”原因。”软环境”即高校的独特精神风貌,是高校的内在品质和外在气质。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与时俱进和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科学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阳城县实验小学张敏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 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 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 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 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 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于课堂教学 是一个多元的空间,是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 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并逐步形成一 套与教学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 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 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评价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通过不断的反馈,使学生发现自 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发现与全面数学素质目标之间的距离,不断改进 不足,努力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并评 价学生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怕困难的 探索精神;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否能 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方法;是否理解别人的思

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等等。 记得一次培训时,有幸听到这么一节课,一位教师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出示3.2÷2.5÷0.4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观察,有一位学生立马举手说:“老师,我觉得 2.5与0.4相乘正好等于1,而3.2除以2.5不太简单。”这时老师是这样评价这位学生的:“你有这样的感觉真好,我们在拿到一个式子或问题时,应该对数、数学方面的内容产生感觉,有了 感觉,我们再去分析、思考,就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种情形:当学生的回答或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一些偏差或问题时,教师就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加以 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如:“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你表述得还不是很 清楚。”“他的回答中有些地方还不够完整,谁来说得更明白点?” 二、要把握评价的时机 把握评价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教师适时到位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孩子 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使正确的得以 强化,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及时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 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 记得在新课程刚刚实施的那几年,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动不动就 “你真好,你真棒!”,时间长了,我们的学生恐怕已经不知道查找自己 的不足,一味的沉浸在“真好真棒”之中,产生自满心理。还有,我们 常常看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个学生回答完后,老师笑容满面的说:

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心得55424

学习《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本周我们学习了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知道礼仪的概念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规范的行为表达方式。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共定下来。礼仪、文明交往等,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就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所以我认为学习文明礼仪,使我们每个人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学习了有关教师礼仪方面的内容,过后,我又进行了一翻思考,我认为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礼仪问题: 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目光、站姿、手势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即;表达要准确、音量要适当、语言要精练、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与学生谈话: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分清场合,入情入理。在与人谈话时,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 通过这次文明礼礼仪学习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从小小的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生活中鞠躬礼不标准、文明用语、声音的大小、面部无表情等常见问题我们好象都没有多加注意。 由于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平常很多教师都会说:“别人都会你怎么不会,笨得像个猪。”“看你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来混日子。”“来这里捣乱!回家算了。”等等恶语在伤害着孩子们,这使得学生产生了不想学的状况。这些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没有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缺乏使用文明语言而引起的恶果,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如果我们使用了文明语言,不仅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教书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教育政策法规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每小题1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A.1986 B.1993 C.1996 D.2001 2. 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性 B.强制性 C.自愿性 ?D.普及性 3. 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就是()。 A.以法治教 B.以罚治教 C.依法治教 D.教育法制 4. (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普及教育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部门规章 D.地方教育法规 7. 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D.教师法 8. 《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 A.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B.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C.教育的公共性的原则

D.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9.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结构从()起取得法人资格。 A.申请之日 B.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 C.第一次招生之日 D.学校开始教学活动之日 10.《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作用。 A.社会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11.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 A.国务院负担 B.地方政府负担 C.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D.国务院和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12. 设立幼儿园,需履行的手续是() A.申请审批? B.登记注册 C.审查批准 ?D.主管部门指定 13. 学生的基本权利是指()赋予学生的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A.社会? B.学校 C.国家 ?D.教育法律 14.教育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当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应该做 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作什么,这是教育法律规范构成要素的()。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后果 ?D.法律关系 15.能行使自由裁量行为的主体是()。 A.行政相对人? B.行政主体 C.行政客体 ?D.学校 16. 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 ()。 A.行政关系 B.民事关系 C.伙伴关系 ?D.管理关系

浅谈高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博弈

浅谈高校师生之间的博弈 摘要:文章在探讨高校师生之间博弈关系的表现及形成原因,具体分析了高 校师生博弈存在的反对话危害,进一步提出构建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博弈关系,即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博弈关系。 关键字:高校师生关系、博弈、对话、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博弈简单点说就是师生关系,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 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 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是教育 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具体到高等学校师生之间的博弈,调查研究 表明师生关系是大学校园里最突出、最直接、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那么这种博弈关系的具体表现和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博弈关系的具体表现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总体上呈现“尊师爱生”的现象,但也存在着不少的 不和谐的“音符”。于是分析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其原因, 迫切 要求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之所以说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有 一点“博弈”的味道,主要体现在迄今为止我们在传统或者现代教学过程中 到底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老师为中心?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籍杂志报 刊的广泛印制、各种教材的出售、网络的普及与发达等等,学生受教育学知 识的途径不仅仅只有学校这一个场所。尤其进入到大学,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都很具备很完善,对知识的渴求不再局限于课本,也就要求老师不能再像中 学的老师那样照本宣科。其次高校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人格,身体和心 理的成熟让该阶段的学生拥有了很强的主见,他们有权利去选择学习感兴趣 的知识,也许老师们的人生经历与学习经历对他们更有吸引力。最后,也是 最有趣的一点,也只有在高校才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现象,即使学生学习不努力、听课不认真,甚至一节课都不上,只要期末考试及格就可以继续留在学 校继续升级。以上这些情况表面上似乎是高校的学生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 中心,不再是中学时代那种被老师填鸭或赶鸭那种状态,但学生要想获得更 高层次的进步,任然需要接受高校老师的指导。 二、博弈关系形成的原因:师生反对话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然而与此相悖的是,高校帅生关系却一再淡化,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反对话特征。其表现为:师生主客二分,教师成为教学过程巾的主体,学生则成为被改造的客体;教师的讲解和灌输代替了师生对知识的共同探讨,教师权威具有绝对的地位,学生只能屈从于权威;师生双方从教育中抽身,不再把教育看作是寻求人之存在意义的过程,而仅仅把它看作是学习如何生存的工具。师生之间由于没有对话,只有训话;没有交流,只有灌输;没有协商,只有压制,所以双方都被非人性化了。弗莱雷对这种师生关系作了很好的描述:“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被考虑。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只纯粹是客体。”。显然,反对话师生关系背离教育的终极关怀,师生双方共同从教育过程中抽身与撤离,教育不再足双方契合的枢纽,而蜕变为分离的起点;彼

也谈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也谈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学校序号:117 报名序号:102 姓名:李冬梅 也谈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推动下,教育体制改革正沿着法治之路迈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教师个人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自行放弃,而且权利和义务具有交叉性。显然,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探讨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教育 学意义;权利与义务又是法学理论的基本要素,是法学研究的基石。 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也要围绕高校教师这一特定主体来进行预设。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应以其作为自然人所有的应有权利与义务为根基,其内容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并且具有指向性。针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学生等作用对象的不同而具有相对性特点,内容迥异。其法定权利与义务内容是:教育教学自主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培养进修权;遵纪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思想教育义务,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提高自身水平的义务等等。现实生活中对高校教师争议较多的某些权利与义务内容有:学术自由权;民主管理的参与权;物质待遇的保障权;权益受损的事后救济权;诚信地履行聘任合同规定的义务;热爱教育事业,保证教学质量的义务;本着公德良心,保持学术纯洁的义务等。

因此,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分析为切入点,我们不难疏理出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属性及其基本内涵。 一: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处理上应该坚持两者并重,走向平衡。从正义理念、经济理论、教育管理等视角,教师权利与义务都应该走向平衡。 二: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实际是怎样 建国以来,高校教师应然权利、法定权利、实际拥有的权利状况得到较大程度改善的前提下,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总体上仍然处于一种失衡的态势,而这种失衡归根结底还是义务先定的传统带来的失衡,即教师义务凸显,而权利却相对流失。 三:教师权利与义务走向平衡的法律路径 就目前而言,纠教师权利义务失衡之偏,其实质还是怎样保障教师权利的问题。 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应该走向平衡。要纠义务先定之偏,教师正当的物质需求应当得到肯定、主体地位应当予以确立;同时,要加强教师道德建设,防止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权利本位思潮的盛行带来的教师权利义务的另一种失衡。 老师在学校期间必须坚守教师的法定义务。因为,教师的职业要求中义务是第一位的。在校期间,首先必须积极地捍卫学校教育的尊严——那是教师的职业使命,其次才有资格要求享受教师职业带来的权益。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基于教师的职业性质而制定的。因此,

教师的积极评价对学生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2870788.html, 教师的积极评价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贾娜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03期 我们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宗旨和意义所在,教育应该关注的是“人”本身,人是鲜活的,是综合的,我们的教育应该全面的关注学生,不仅是学习方面的,更应该是身心发展方面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方面的,还应该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因此,改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评价的内容 正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项目组核心成员芦咏莉博士所谈到的:“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对孩子产生影响,能促使其发展的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方面。”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与他人交往态度、学习兴趣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还是芦博士说得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每日交往中的评价及其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孩子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 二、丰富评价的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方式及手段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一般有: 1.语言评价。语言评价是随时随地、简单易行的评价方式,教师们大可不必吝啬自己的语言。当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你能行,进步真快!”当学生退步时, 悄悄提醒:“要掉队了,加把劲迎头赶上!” 2.字面评价。字面评价是当师与生不能面对面交流时一种问接的评价方式,有时也起到一种别开生面的效果。

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

教师行为规范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在学校整体部署下,我认真学习了《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及师德师风方面的有关文件资料,并进行了对照检查。现将我的学习体会和对照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师德的重要意义和六字衡量标准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那些正在长身休、长知识、可塑性非常强的学生们。教师的工作态度及道德观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这种影响又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是长远而深刻的。对此,教育家胡昭广先生曾经有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教师是一种精神。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是对我们灵魂的塑造、品德的塑造,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是深深扎在我们心中的。” 同时,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精神文明和校风建设,而且也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校历史上曾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师德传统,如爱国主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等。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意义深远。 师德的内涵是很宽广的,但衡量师德的最基本的标准可浓缩为“正己、敬业、爱生”六个字。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是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垂范。 “敬业”与“爱生”是师德的核心。一个教师是否敬业,是师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一个教师是否爱生,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教师在爱生方面主要表现为:从多方面去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只是从学习上,而是从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严格要求学生,严也是爱,做到严而有度。首先要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核心。只要爱学生,才能爱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育事业,也只有爱学生,才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而又始终贯穿在整个师生交流之中。 (二)、师德建设情况和个人对照检查结果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师德问题也逐渐突现出来。像有些学校单纯强调升学率,把教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尺,只重视教学,忽视了对教师自身师德的要求,对本校在师德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及时制止。久而久之,一些教师在职业道德上的要求越来越低,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对学生的体罚渐渐地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另外有些个别从业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与教师身份不相称的问题,如品行不良、利欲熏心、侮辱学生等。像前不久发生的华阳市一女教师在学生脸上刻“贼”字、陕西省山阳县两岭乡九年制学校初一(1)班荒唐的“投票选小偷”事件,这些极少数教师所表现出的师德之低下、法律意识之淡薄,让人触目惊心。这在学生和家长之中造成极不良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声誉。 但我校教师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影响社会,涌现出了许多爱岗敬业、锐意改革、成绩卓著、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像3年级小班班主任程老师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对照她们这些优秀教师,我感觉自己欠缺得东西还很多。首先自己在关心学生的生活方面还有待加强,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重视学生思想和学习的变化,但对他们业余生活及其对学习成长的影响了解得不够、分析得不深。第二在管理教育低年级的学生方面,耐心和细致程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特色班的学生们年纪小、自理能力差、情绪波动快、对教师依赖心理强,这使得小班任课教师经常要忙于建立和保持学生像就餐、上课、午睡等一日生活秩序,忙于稳定学生情绪、处理突发事件。这些工作对教师的耐心考验很大。第三在“严与爱”的尺度把握上,还要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多多学习。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学习心得 本人经过自学《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有三点体会: 一是准则具有现实指导性。教育部为弘扬高尚师德,明确底线行为,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针对极个别人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形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因为教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以这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约束、规范职业行为提供依据。 二是准则具有实际针对性。准则结合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不同特点,提出十条针对性的要求,包括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方面,每一条既提出正面倡导,又划定师德底线。其中,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等是共性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几个方面,结合中小学教师中的不同表现、存

在的问题及在不同阶段教师队伍的差异性,提出不同要求,更贴合实际、更具现实针对性。 三是准则具有素养增强性。准则促进教师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养。 1、增强四个意识,政治站位正确。从教师职业承担 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上,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社会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个人理想和民族梦想的关系,集聚奋斗力量,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2、增强底线意识,基本定位适当。准则中的禁行性 规定是底线,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最低要求,是大中小幼职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必须遵守的,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3、思想行动一致,理解认识到位。准则中的禁止性 规定,不是体检结果,是预防保健手册,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提醒,是严管厚爱,引导广大教师结合教书育人实践,时刻自重、自省、自励,增强行动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教师,承担职责使命。

新进高校教师的履行权利和义务

新进高校教师的履行权利和义务 身为一名新进高校教师,与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签署了相关的合同,给我的感受是教师与高校具有一定成分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之间地位平等,相辅相成:学校要完成教育工作任务,必须对各专业的高校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各类教学活动进行指挥和协调,学校需要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因此存在着考核、表彰和奖惩等等措施;而作为教师需要依法服从学校的管理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意见,管理监督。另外,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务必要积累经验,主动学习,搞好科研和教学工作,教书育人。 通过学习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学组编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我了解到,在高等教育里,维护高等教育教师的合法权益也是举足轻重的。这本书讲述了高等教育学校里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就要依法保护教师的法律地位。另外还包括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等内容,并详细介绍了高等学校教师常见法律纠纷及权利救济,系统阐述了维权的路径。这部分是高等教育法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教师的义务,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履行“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和为人师表”的义务。 此义务是对教师提出的遵纪守法和践行职业道德两个层面的法律要求。首先,遵纪守法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我国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我国现行《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而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为培养下一代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宪法、法律的规定为行为准则,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要以身作则,履行法律所赋予我们的义务,为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

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认识 王宝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造就人。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小学生年龄小,特别需要关心和帮助。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共同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理解“民主”、“平等”的内涵,对教育过程发生的问题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认识,处理要适度妥当,既不小题大做,过分渲染夸大,也不简单粗暴,草草了事,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怎样正确理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1.遵循理解原则。小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总是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 隔膜。 师生关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一次,一位教师发现一个学生故意让旁边的一个同学抄作业,便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他这样做是害了那个同学。挨批评的学生很不服气,下课后,主动找到老师说:“我知道让他抄作业不好,可是他说看看我怎么做的。我想让他看看也没什么不对。”听学生一说,老师意识到自己调查了解不够,没完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批评他是不对的。便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及时解决了出现的矛盾。学生认为让同学“参考”一下自己的作业“没什么”,教师却把这类事看得很严重,这就是认识上的差异。其实,学生实在不会做作业,看看别人怎样做的,再动脑思考不是坏事,学生的学习愿望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对于一点不动脑筋、完全照抄别人作业的学生还是要适当批评,绝不能听之任之。诸如此类事情,师生双方如果相互理解,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当然,学生对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理解并不深刻,有时可能还有些偏激。如,把老师对他们的批评看成是找岔儿;教师的态度稍微严厉一点,就认为是不尊重他们、不民主等等。孩子看待某些问题思想有一些偏激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终究是不成熟的孩子。社会、家庭、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有责任给他们讲清道理,告诉他们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是教师的责任,班主任老师要帮助学生区分善意的批语帮助和恶意的训斥指责。教师提出批评,学生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现;学生提出意见,教师能够耐心听取,给予积极响应,也是民主的表现。教师有错误,及时承认,及时改正,就能获得学生的谅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 情与情的交融。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西达屯小学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可说是无处不在,在如今如何准确有效的进行评价已经成为老师们炙手可热的话题,在过去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端性评价,而忽略课堂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没有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导向和激励性功能。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成为了教师的重点,其中笔者认为选择合理的评价手段就是重中之重,而激励性评价正是评价手段非常有效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教师具有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学生的能力。 一、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性 学习动力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学习的各种能量,是制约学习效果的基本心理变量,更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学习动力的作用,学生能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但新时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如何调动新时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力,对于学校来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表现为一种态度一种行为。而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学校的教育活动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评价学生要靠教师自觉、主动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又有赖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予以激励。 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如何评价学生形成学习动力,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

新时代教师教师十项准则心得体会.pdf

学习《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 **完小 *** 最近,学校组织所有老师学习《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具体内容有: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特征,是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老师们应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敬畏岗位,牢固树立职业行为底线思维,明晰岗位职责,规范职业行为,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积极弘扬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风尚。 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我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还有很多。通过学习,我充分地认识到,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规范办学规范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我还要不断加强学习,从平时工作的点滴小事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鉴,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人民满意教育不断努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职业准则及其职业操守。通过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再一次固化了自己的职业准则与职业操守。

从站在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决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通过学习,自己的目标越来越来明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需做到以下几点: 1、爱国,只有我们教师自己爱国,才会引导学生爱国,国家不在了,我们哪能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翻看中国历史,那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的血泪史,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不变的使命就是爱国。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果我们中国强大了,孟晓舟无端被加拿大警扣留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只有自己祖国强大了,我们的国民在国外才会有尊严。 2、爱国的一个鲜明的表现就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做一个祖国优秀文化传承者,让我们的孩子为祖国灿烂文化而骄傲。让祖国优秀文化成为华夏儿女价值观的核心。让古代先贤的宝贵思想引领我们前行。 3、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在繁华过后的简单里,所以我一直信奉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各种诱惑,静下心来,多读书,让自己富有一点点的文化气息,然后用这点点的文化气息去熏陶去感染我的学生们。只有教师先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才能去感染学生,学生才会把我们做为学习的典范,亲其师信其道。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不负时代、国家、社会所赋予的各种使命与责任!

高校教师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

高校教师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 王春晖 (大连商务学院,辽宁大连116039) 内容提要:本文对高校教师基本权利的概念、内函做了一般性的理论阐释,指出教师在培养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是全社会公认的,教师的合法权益必须依法予以保护。 关键词:教师权利、法律保护、法律救济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作为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师,是履行向受教育者传递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的专业人员。应该指出,教师在科教兴国、培养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是不可质疑的,是全社会公认的,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尊师重教”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十几年了,然而忽视和轻视教师的地位,侵犯教师权益的现象仍屡屡发生。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维护教师的权益,这是广大教师都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教师权益中法律保护和救济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希望这些问题能得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管理层以及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得以解决。论文代写 一、教师的基本权利

教师的基本权利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务过程中,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待定,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自己某种利益的可能性。这些权利表现为教师作为权利主体,有权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具体地说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教书育人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和职责,教师向受教育者提供的产品是教学服务,这种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无形性性、教与学的不可分离性和可交易性。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不是孤立的,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材教法与专业创新、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考试评价与能力培养、校园文化与课外活动等。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项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第一要素是教师,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传授知识的重要主体。因此,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学校的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进行。论文代写 (二)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利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

[关于,高校,教学中,其他论文文档]关于高校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培养

关于高校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培养 ” 论文摘要:影响师生和谐的因素既包括教师对教育和教学的关系、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局限性,对怎样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没有足够的认识,也包括学生集体意识淡薄以及逆反心理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也要求学生尊重教师并对其持感恩的心。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育;和谐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平等 一、影响师生和谐的因素 1.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建立和维护师生关系上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该在推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承担主要责任。在影响师生和谐的诸因素中,教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师对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没有足够的认识。割裂了教育和教学的关系就会造成师生不 和谐的关系。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某些技能掌握上能有所把握,这一过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完成某一过程,而在于第一能使学生享受到这一过程,第二使学生能够把学的技能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教育就是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即教学的目的就是教育。在教学中,割裂教育和教学关系首先表现在教学不带有情感或者投入的教少,使学生或者教师没有从中体验到乐趣;其次,教师的努力基本上放在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上,没有关心学生长时间的发展需要。 (2)教师对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局限性没有足够认识。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以 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不是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了,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它源于我国封建教育中的师法和家法,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学。“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庖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关系中,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种以教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完全把学生定位在依赖性层面上,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对老师的教学评价精彩评语

对老师的教学评价精彩评语 教师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评价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对老师的教学评价范文,仅供参考。 对老师的教学评价【精选篇】1、教师通过对课本的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技能。授课方式新颖别致,激起同学们的兴趣,教师很注重互动,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 2、老师在授课中,内容深且广,涵盖面广,能联系古今,结合时代背景,在充分了解诗人,词人等古人的人生经历的同时更好地使学生们理解古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意蕴,同时在学习中使学生陶冶情操,增加了素养。教学效果显著,合同学们在学好古代文学专业课的同时,增加了人文素质,提高了文学品味,加强自身修养,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增长了知识。 3、教师的教学效果极佳,可以使同学在领略知识魅力的同时提高自己实际技能。教师教课内容广大博深,高质量,高效率。教课内容新颖,独特,有个性。教师授课表现出来的激情和精神可以深深吸引并打动学生,希望我们的老师可以继续创新,造出更多的精品课。

4、教师教学在书面浅显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教学的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并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知识渊博,因此讲授的很有深度,并且在书本知识上也有所扩展。课上教师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增强了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5、教师课堂上的整体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在教学方面极认真负责,教师的基本知识技能过硬,因此,课上所达到的效果是很好的,指导具有针对性,使同学更容易获得提高。课上教师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尤其是赵老师互动的效果很好,语言也很生动、形象。得到同学们的喜爱,教师并未忽视同学们的自己动手的锻炼、课堂互动效果极好。 6、教师上课认真负责,专业基础极技能高深,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老师常常告诫学生,书法要从心开始,勤于练习。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上课语言幽默,互动适当,演示精准精彩。学生上课出勤率高,教学效果极其明显。 7、教师能以饱满的精神为学生讲每一堂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所讲知识的一点,拓宽到一连串的多个知识点,并能从广度中求深度,用提问题的方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这样的教学,无论在知识面的拓展上,还是在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上,都能有效地使学生接授并掌握所学和知识。 8、教师通过对文章的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学习心得(原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由于教师角色的独特性,教师对于学生人生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授业”——把学生不知道的只是教给学生,是一位教师的首要任务,而“解惑”,我认为更是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授业”要求一位教师具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能力和优秀的教学能力,这是对一位教师来说,最基本的要求。“解惑”还要求一位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宽广的仁爱之心。想要做一位优秀的老师,我认为二者缺一不可。结合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最近学习身边优秀老师的事迹,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大准则为基础,从而进一步反思自身的教学,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自古以来,教师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我相信这与教师一直以来严于律己,爱国守法的行为分不开。教师的个人行为和思想,不仅在学校里影响所有的学生,对于社会,也有着很好的引领作用,出了校园,在社会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是备受瞩目,家长和社会对教师有所信赖,才会更加放心把学生放到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国守法的思想,对于学生未来走向正确的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常常让学生去思考周恩来总理在高中的时候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目标。一个人学习的目标如果只是为己,那么他很可能会坚持不下去,因为学习的好坏都是为了自己,以后的路,不管好坏,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一个人学习的目标如果是为了家人,那么他更不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心情好了,他就多学点,心情不好,就把怨气都归结为家人。只有一个人树立了为国爱国这样的目标,那么在他整个一生的成长中,他将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他将为了这个国家更加强大为了这个社会更加美好而努力。不管以后他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都走的都将是正确的道路,他多做的都是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事。 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教师在授课中,从来都不仅仅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对待所有事物的态度和想法,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传输给学生。所以教师的上课过程更是德育的过程。教师对待上课的态度,潜移默化的就会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教师负责严谨的教学同样会隐形的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学习态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政策及法规整理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考试题型、题数和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三、简答题: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四、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15分。 五、案例分析:共1题,共15分 绪论 一、教育法治化的内容与特征(简答) 教育法治化包含以下内容: 1.教育立法 2.教育执法 3.教育守法 教育法治化具有以下特征 1.教育法治的权威化 2.教育治理的法律化 3.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4.教育法制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二、教师的法治素养与践行能力(简答、论述) 1.教师作为公民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法治素养要求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这个群体既是公民也是教育者,这一双重属性对教师的法治素养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育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2.教师法治素养与知法、守法、用法 教师法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 (1)法治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 (2)法境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 (3)法治精神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 3.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 (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 (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 (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 第一章高等教育政策总论(新增) 一、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总体建设目标 (选择)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关于引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号)。 (简答)“双一流”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总体建设目标 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