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课堂教学 开展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结合课堂教学 开展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6 年 02 期

·29·

结合课堂教学 开展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王 倩

新疆呼图壁县新疆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子女学校,新疆 呼图壁 831200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而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向无限的课外学习延伸,这样更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8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6)02-0029-01

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同时课内外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和造就品格,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小学阶段课外内阅读飞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为学生打好基础,为其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始终是有缺陷,特别在农村的中小学,围绕的仅仅是一本语文书,导致学生为文,提笔无话可写;说话,开口无词可言;或者有的写了、说了的东西总是言词单调,表达肤浅。究其原因,一是缺少丰富的素材,二是没有足够多的语言表达积累。张志公先生曾提出:“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要根治这一致命伤,只有一条路,开放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有语文课本,引导学生由精读到博览,由课内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以拓展阅读面。而要完成课内外阅读的实施渠道在于老师的指导,如果不去管理和引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时,老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与他们作交流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搞好好课内外阅读: 第一,要指导学生搞好课内外阅读,须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一种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观潮》,学习此文章前,我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关于钱塘江潮的视频短片,而9月份正是钱塘江潮观测的最佳时间,我利用这一点,着实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待正式上课时便轻而易举。 第二,用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或引导)语文课外学习。语文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学生进行语文课外学习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课内指导。怎样指导语文课外的学习,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课堂上,我会教学生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怎样找一段话的中心句,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文《美丽的西沙群岛》中,基本每一个自然段都能轻易地找出中心句,学生基本上能找出,以及教他们怎么写作文等等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基次还要让

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总之,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并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规律、方法用于指导课外学习语文。 第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读和课文有关的文章,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

理解课内所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延伸阅读和对比阅读两种方法。所谓“延伸阅读”就是在课堂中所学的文章有很多是从原文中节选的,教师可让学生课外阅读原文。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课文中有一篇文章就是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那是一篇节选的课文,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课外阅读《丑小鸭》的原文。而“对比阅读”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两种相似或相反的文章,进行比较学习,从中找出某种关联。 第四,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精短名篇。文学中名篇甚多,而且许多营养丰富,是课外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那么多文章,不可能让学生全部读完,应多引导学生读精短名篇,多读现代、当代作品,多读反映校园生活的作品。当然学生在读这些名篇时,应该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并且还可以写写读后感。如果教师偶尔举办一两次阅读比赛或讲故事比

赛,就可以检验一下学生课外所学。 第五,课内外阅读教学融合的重点,夯实基础。课外阅

读的热情激发起来后,如果没有后续工作,学生的热情又会锐减。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要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举行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剪报等;“赛”即竞赛,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通过这种成果展示,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总之,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学习,允许学生有差异,不可能完全一样。在丰富的课外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或

多或少都一定会有所收获。所以,把课内外语文教学相结合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课内课外有效融合,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快乐地在丰富而又多彩的精神世界里遨游,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风景无限。 参考文献 [1]徐红琴.课外促课内课内带课外——浅议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5(07):56.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个性的体验。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因此,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 一、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是在封闭的有限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是在开放的、无限的时空中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建构语文教学观,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渠道。 为了培养学生的对阅读的兴趣,有效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我通过课内阅读打基础,学方法,再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赏文学之美,激生活之趣,品生活之味,作生活之文,感悟生命的真谛,积淀生活的底蕴。 二、内引外联,探索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建立了这个衔接点,及时地引导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培养的阅读

习惯去进行课外更为深入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境界。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比如低年级教学中,当学到有关蔬菜的识字教学时,我觉得找一些介绍蔬菜的儿歌让学生读背,既增加了学语文的兴趣又增长了知识。 2、比较鉴赏,以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进行比较阅读,培养文学鉴赏水平,提高阅读的能力。 例如学古诗《春晓》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让学生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3、拓展延伸,以课文的一个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文阅读材料,更深刻理解课文,更广博阅读精品名著。 例如学完课文《木偶奇遇记》中的片段后,趁学生意犹未尽时,鼓励他们阅读全文。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鼓励学生去找《安徒生童话》来读。 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语文的视域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茨榆山小学汪赛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我校语文课程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为研究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课内外整合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种阅读一般在课堂内进行,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发给学生,或指定学生翻阅相关的书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联系教材的上下文的意思,实现“无师自通”的目的。 (2)学法迁移。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使课内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3)比较鉴赏。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同时,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也是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4)拓展延伸。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也需制定一定的计划,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 (1)设计“阅读摘录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的研究》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根”与“魂”,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郑国民在《为中国而“读”》中说“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可见,阅读已经成了我们学习语文,感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其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之一,而且有利于促进其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个体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分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课内和课外就如同语文教学的两只翅膀.课内外阅读的相互促进,是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课内外阅读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学习语文,又能把课内阅读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所以从理论上说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大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 二、核心概念界定

“课内外阅读衔接”: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强化阅读期待,深化阅读感悟,促进阅读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内阅读的质态,以课堂为点,以课外为面,课内得法,课外延伸,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即培养整体阅读、深层剖析、理解阅读材料、快速获取知识信息、在阅读中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内外阅读量的指标;正确引导小学的课外阅读,并使之与课内阅读教学有机衔接,有效整合。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阅读日”,这标志着阅读已经开始走进了全世界人们的心灵。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掀起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都很重视学生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促进学生阅读计划”;韩国发行了“世界阅读日”邮票,以推动青少年阅读;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南明教育创办者、新港实验学校校长魏智渊对“儿童阅读原理的解读”和“海量阅读”的实施;“课内海量阅读”的创始人韩兴娥老师以及被授予中国“北派名师”的我们河南省灵宝市的特级

课内外阅读衔接

课内外阅读衔接论文 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弱,已经成了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通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一个人(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要求,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课内、外阅读仿佛是一只鸟的两翼,只有展开两翼才能振翅高飞。有人说,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12册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是很有限的。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准确。的确,现行的语文教育仿佛有一些被我们曲解了,许多同行们对课内阅读知识十分重视,每天、每节课都从生字、新词、重点句段分析、中心思想、语法、语感等诸多方面对学生们进行课本上阅读知识的“传授”。这固然没错,毕竟我们的教育要以科学、合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但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对这种现象颇有感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讲了多少遍,而等遇到一篇课外的阅读篇目,学生们要么曲解中心,要么肢解其意,遇到稍微灵活一些的题目时学生们仍旧是大面积的失分,令人不甚烦恼。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弱。这仿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通病”。此种现象的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许多语文教育专家早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纷纷提出解决方案。本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也十分关注这个问题,通过研读专家们的学著以及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点思想积累,现简单地谈谈自己对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点感悟: 一,努力提高课内教学的实效,。是的,要想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感悟和收获,首先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功夫,而且要下足功夫。这就像一个人在爬楼梯,要想登上二楼、三楼,必须稳稳当当地走好第一层楼梯。我们的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对语言文字的认识,阅读,理解,体验和积累运用的过程。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条件,是绝对不能避之不谈的。有专家指出,小学语文的首要和主要任务说白了就是“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的确,“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教好小学语文的重要途径,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我们语文课本上所选的内容都是经过专家们的评审,代表着我们民族语言精髓的精品。徜徉其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与美丽,那里有“静、清、绿,奇、秀、险”的桂林山水,有雄伟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大漠孤烟直”的塞北风情,也有“风景旧曾谙”的江南早春;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那里有诉说屈辱的圆明园,有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有叙述抗战胜利后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的“难忘的一课”,还有抒发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的“最后一分钟”……朗读、背诵这些经典篇目,对于提升语感和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去读、去品悟,教师也要做好范读工作,当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积累优美词句,在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继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目的,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1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11 古诗三首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朔云:北方的云。 B.更催:再次催促。 C.骄虏:骄傲的俘虏。 D.莫遣:不要让。 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意思是。这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3.用“”画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 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 情。() (3)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

【参考答案】 1.C 2.gèng再次再次催促勇敢善战的将士们去追击敌军 3.画出: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昨夜萧瑟的秋风吹入我军驻守的关塞;北方的流云和边疆的明月遍布西山。 4.(1)√(2)×(3)√ 马上作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1.解释词语。 驱驰: 横戈: 2.“报主情”的“主”指的是。“江花边月笑平生”这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3.诵读这首诗时,语气应该是() A.平静 B.豪迈 C.悲凉 D.喜悦 4.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查一查戚继光写的其他爱国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策马疾驰。指拿着兵器 2.君主拟人我常年策马疾驰于南方和北方,以报答君主的恩情;南方 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地的月笑看着我的一生。 3.B 4.在这首诗中,我读出了诗人转战南北,保家卫国的豪情。 5.示例:寄书向知己,不解作家音。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君心。 【参考答案】 1.策马疾驰。指拿着兵器 2.君主拟人我常年策马疾驰于南方和北方,以报答君主的恩情;南方 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地的月笑看着我的一生。 3.B 4.在这首诗中,我读出了诗人转战南北,保家卫国的豪情。 5.示例:寄书向知己,不解作家音。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君心。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 的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肥沃的土壤,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则是学生能力发展与提升的双翼。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是语文书,传递这些知识的唯一角色是教师,而教室也成了这些知识交流的唯一场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如何把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是当今我们面临的非常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朱永新教授曾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其实就是他的阅读史。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背诵优秀优秀诗文160篇(段)”。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的阅读局限在课本中,圈定在课堂上,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甚至影响到学生终生的发展。所以,如何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是面临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提供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课外阅读开阔课内阅读的视野,延伸课堂教学的长度,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这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基,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让学生的生命因阅读而充实,因阅

读而精彩!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对教学实践的价值。 本课题,着重从有效方面探究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对课堂教学实践的价值和作用。课内外阅读的和谐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这个研究的关键所在。只有找到了这个衔接点,学生的阅读欲望才能有效地开掘,阅读视野才能由课内转向课外,我们的课内阅读也才找到了一个发展点,支撑点,从而搭建起学生阅读的桥梁。 第二,建立了这个衔接点,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走向课外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培养的阅读习惯去进行课外更为深入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境界,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课内文本的感悟。 第三,由课外的阅读,再次地走向课内。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写一写阅读的收获与感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收获和看法,形成一个由课内到课外,再由课外到课内的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效模式。 三、研究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相互作用。 课内阅读有着一定的文本,在课内占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与空间,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利用更多的课外时间拓宽阅读的视野,激发

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浅谈小学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内容摘要】 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引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阅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关键词】 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反馈交流 【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背诵优秀诗160篇(段)。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我认为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素养,真正实现课标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老师去

思考和探索的。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 一、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课内激活课外,课外延伸课内 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做好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关键所在。只有找到了这个衔接点,学生的阅读欲望才能有效地开掘,阅读视野才能由课内转向课外,我们的课内阅读也才找到了一个发展点,支撑点,从而搭建起学生阅读的桥梁。 1、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 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比如六年级《闻管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时不禁惊喜欲狂的心情总是理解不到,此时,将安史之乱的历史故事及作者的生活背景穿插到课堂上进行讲解,既深入理解古诗的含义又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2、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拓展阅读广度。 这一拓展方式,是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的一些特定知识

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促变蕨溪小学校 ——蕨溪小学校“整合阅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2011年9月,蕨溪小学校申请加入宜宾县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课题研究,成立校级课题研究组,确立研究实验班。蕨溪小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领导、教师们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以积极、主动、尽职、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小语课内外整合阅读的研究,转眼已过两年。这两年里,蕨溪小学校在宜宾县“整合阅读”课题组的领导下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共同讨论、探究、摸索,共同协作、帮助、进步,共同发展、开拓、创新,最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斐然成绩,并促使蕨溪小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发生的巨大变化。 首先,整合阅读研究的开展,使蕨溪小学校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品味得到了提升。 记得刚加入课题组,一次研讨会后,我向袁荣忠所长谈起自己在蕨溪小学读二年级的儿子读书的事情:第一次,我带儿子进图书室让他选书,他选的书是《猫和老鼠》,第二次,我带他进图书室他还是选《猫和老鼠》,第三次,我规定不许再选《猫和老鼠》了。他就选了一本《动漫天地》……当时,我很无语、很茫然,感慨

孩子读书没有品味,要求孩子读书要有一定的选择性。我儿子所在的班级也是研究的实验班。两年后的今天,他进入四年级,每晚上床前他都会看一会儿书,看的书除了订的《学语文之友》,还有就是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木偶记》、《小故事大科学》、《爱的教育》……从儿子的转变中,我看到的他们班孩子的变化,看到了蕨溪小学孩子们的变化:蕨溪小学校的孩子们好读书了,喜欢读好书了,知道读书好了。 我上一年送走了一批孩子,他们也是整合阅读的实验班毕业的。记得两年前,他们刚好是五年级,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课文主题是读书,第一篇课文是林海英的《窃读记》,教完这篇课文以后,我就给孩子们提了两个要求:一、向文中的小音子一样,多读书;二、读有品味的书。当时,我起了私心,找到学校图书室的管理老师给我配了一把钥匙,让孩子们可以自己进入图书选书,向我借,只需在我本子上登记好书名,记上名字就行了,看完后自己放回原处,不必走学校借阅的手续。孩子们非常乐意、非常踊跃,一期下来,有的孩子在我这里借了十几本书。我还记得我和班上几位学生比赛读曹文轩的小说,交流《草房子》中主人公桑桑那些搞笑的想法,并在班上读这些片断,大家在哄笑中,更加激发了读书的兴趣与热情。

课内外阅读整合研究课题

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实验研究课题提出已经一年多了,在这期间,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实践,坚持以单元为整体单位,进行省时高效的全方位的整合。已经初见成效,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学生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1、师生不重视阅读。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比较恰当的体现。部分教师,对阅读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家长反对学生读课外书;阅读能力培养意识较为淡薄;2、缺乏阅读兴趣。农村学生,回家只想看电视者居多,上街疯狂奔跑玩耍的居多,对阅读课外书籍兴趣就不浓。原因:一是教师对阅读的要求偏移、对学生的能力拔高、忽视学生的体验。二是现在教学质量抓得很紧,各科老师占用严重,学生阅读时间所剩无几了。3、阅读的课内外有机结合少。教师没有注意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加之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与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是造成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基于阅读现状,要想改变阅读的这种现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达成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要从施教者的教学策略改变入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主体阅读学习模式,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变机械的吸收为理性的和感情式阅读,强化个体在阅读中对内容的重新构建,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基于此,我校决定从今年开始,着力探究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的方法与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研究内容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加强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1、掌握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打造高效的阅读课。 2、探讨课内外整合在拓宽教学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开发“学困生”智力、以读促思、以读助写、以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诸方面的功能和实际效益。 3、探索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辐射的策略与路径,训练基本能力、训练能力品质、培养健康情趣;探寻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如读物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等。 4、重视积累与运用,在阅读中强化技能和应用,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鼓励语文教师及学生全员参与阅读活动,在阅读中人人受益; 2、初步形成小学语文整合阅读学习模式; 3.探索小学语文整合阅读学习模式实践性的认知特征,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5、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各学科学习能力; 6、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 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总计课外阅读145万字。 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变得富有和强大;在阅读中创造生命的质量;在阅读中修身养性,姿态优雅。为学生现在和将来幸福地阅读做有益的探索。 三、方法策略 (一)带头示范,注重指导。 教师每天和学生一起读20分钟书的读书活动。教师要成为课内外阅读持久的示范者,积极的倡导者,组织者,合格的指导者,并要成为学生忠实的读者和听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十一课《核舟记》资料汇编 相关常识 1.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散文作家。他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但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2.魏学洢的《核舟记》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一书。课文即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 内容主题 《核舟记》细致巧妙地介绍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细致准确而生动有序地向读者展现了“奇巧人”王叔远在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上雕琢出的“大苏泛赤壁”的完整场景。 作者在认真地观察,细致地把握准核舟之后,按照空间顺序全面而准确地介绍了这件工艺品的各个动人细节,其中蕴含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高超技巧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关键字词 核舟记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奇巧,手艺奇妙精巧)人曰王叔远,能以(以,用)径寸(径寸,直径一寸)之木,为(为,制作,雕刻)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罔,无)不因(因,

借着,顺着)势象(象,模拟)形,各具情(情,情貌,情壮)态(态,姿态)。尝(尝,曾经)贻(贻yí,送,赠送)余(余,我)核舟一,盖大苏泛(泛,泛舟)赤壁云(云,语末语气词,不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jī,余数,零头),高可(可,大约)二黍许(许,左右,表示约数)。中轩敞(轩敞,高大、宽敞)者为舱,箬篷(箬ruò篷,用箬篷,名词作状语)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启,打开)窗而(而,连词,表示修饰)观,雕栏相望(相望,相对)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石青,用石青,名词作状语)糁(糁sǎn,用颜料等涂抹)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峨,高)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卷端,手卷的右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语,说话)。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相比,相靠,靠近。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衣褶zhě,衣服的褶皱)中。佛印绝(绝,极)类(类,像)弥勒,袒胸露乳,矫(矫jiǎo,抬,昂)首昂视(昂视,仰望),神情与苏、黄不属(属,相似,类似)。卧右膝,诎(诎qū,同“屈”,弯曲),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椎髻chuí jì,梳着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衡,同“横”)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啸呼,大声呼喊)状(状,样子)。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视端,视线端正,平视)容(容,神色)寂(寂,平静),若(若,好像)听茶声然(然,…的样子)。 其船背(船的顶部)稍夷(夷,平),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天启壬戌rén xū,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检的年号,天启壬戌年即公元1622年)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 于晗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于晗 发表时间:2019-09-15T16:57:25.15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9期作者:于晗 [导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知识和已形成的阅读能力来读懂课本外的文章。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红旗学校131100 摘要:课内外阅读衔接是指学生在参与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课外延伸,提高阅读量,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知识和已形成的阅读能力来读懂课本外的文章。因此,阅读教学除了感受和理解所读作品之外,还要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注重阅读迁移的规律和方法。 一、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析 目前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粗读。就是粗略地读书,这个过程通常在课前完成,是预习的一种方法。 2.略读。略读课文理解要求低于精读课文,学生只要抓住文章重点、难点,理解其大致内容即可。 3.通读。这个过程用时不长,只要求学生通顺地朗读一遍文章,达到加深文章印象的目的。 4.精读。精读就是有重点地读,读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和词汇,鼓励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阅读,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从而达到感悟文章意境、提升审美情操的目的。 5.诵读。诵读即有感情地朗读,考验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诵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内外阅读相结合能实现小学生语文文化视野的扩展与语文文化素养的提升,充分地感受到不同的语文文化魅力,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积累大量的语文文化素材,实现语文阅读速度以及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2.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积累,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文学熏陶,实现文学素养的提升。语文课内外阅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通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可以有效地培养其人文情怀,使其更加关注社会变迁与民间疾苦,从而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加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措施 1.确定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点。 (1)以课文的一个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文阅读材料,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更广博地阅读精品名著。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语文的视域打开,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2)以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进行比较阅读,培养文学鉴赏水平,提高阅读能力。(3)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 2.合理利用课堂加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任务,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学科特征,抓住语文知识和语文阅读技能等内容。只有从教学目标出发,以教材为基础,扩展课外阅读才有意义,不要只顾扩展课外阅读而没有学好教材内容。 3.合理运用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模式。 (1)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总结的结合。阅读的目的在于积累,能够将阅读中遇到的好的语句、词语进行记录,实现知识积累。需要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阅读笔记加深印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够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阅读除了积累外还需要交流,在交流中不仅能使阅读范围进一步扩大,也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碰撞。 (2)强化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拓展结合。在课堂上适时地抓住有利契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应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有效执行,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因某题材的阅读产生兴趣后,才会在课外自主地进行相关的阅读拓展。第一,推荐与课文体裁相似的课外读物。小学语文教材中,其细腻的感情抒发借助了不同的文章体裁,所以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结合课外拓展时,应在教材的基础上推荐相关课外读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保障其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并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保障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董艳辉简议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J].读书文摘,2018,(02)。 [2]卢雪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63)。 [3]黄超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方法的实验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

浅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浅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童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学生除了课内要研读文本,更需要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实践。以课内阅读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以课外阅读的积累回补并丰富课内阅读之不盈,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断探索的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方面: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太明确;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常常停留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书目的层面上;没能恰当地找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切入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找到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链接点,把课内阅读获得的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探索出些许行之有效的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互相促进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完善它,以帮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为其高年段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一、培养兴趣,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首先我对学生的阅读需求做了细致分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外阅读时间、书目、兴趣、习惯、目的、喜欢或不喜欢阅读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但所读书目比较杂乱,多数学生在读流行小说、

漫画、卡通等快餐文学;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以消遣为目的的占多数,真正意义上读一本文学名著或优秀儿童读物的学生不多。根据上述调查情况,我们确定了研究策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以阅读内容为抓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 1、以“趣”诱读,激发阅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设法运用多种手段燃起学生阅读欲望,激发阅读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上好每堂阅读课,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空间及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1)走近专家,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为了营造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氛围,我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比如:曹文轩、杨红樱、伍美珍等,让学生走进他们的文学世界。作家们新鲜的文学给养,让孩子们热情剧增,有效激起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2)搭建班级读书平台,学生读书热情高涨。 结合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我在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课间向学生开放。为了补充图书种类,设立了班级图书交换空间,让学生可以互相交换阅读。合资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心爱的图书,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搭建班级读书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勾起了他们脑中“书虫”意识,不少学生从此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喜欢上了阅读。 2、创设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及答案篇一 1.看拼音,写字词。 jūnfáchōutìchángxuēchǒujiàn móguǐjiǎoxíng zh íxíng cánbào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 ()的枪声 ()的眼光 ()的小屋 ()的吼声 ()的态度 ()的匪徒 3.选词填空。 严峻严肃严格严厉 (1)不管怎么说,()要求自己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会让人进步得更快。 (2)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地批评了一顿。 (3)形式非常(),伤员必须马上转移。 (4)升旗时要()认真。 剧烈猛烈激烈强烈 (5)晓庆生过病,上体育课不能()运动。 (6)孩子们()要求周末不要上课。 (7)敌人占领的高地被我军()的炮火摧毁了。 4.照样子,写出描写神态的四字词语。 不慌不忙(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怒气冲冲(ABC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要求写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加粗词语写句子。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读句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不慌不忙”写出了李大钊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 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李大钊饱受折磨;“________ ______”写出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______________”一词,则再次直接地表 明了李大钊作为一个慈父的可亲形象。 7.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 B.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作用是照应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 C.“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D.课文是按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顺序记叙的。 8.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 几次劝他。父亲(坚定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能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我哪能离开呢?”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文中用反问句的 好处是______________。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3247752.html,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作者:盘安平 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09期 摘要:为了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的阅读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小学语文课的阅读现状,然后提出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衔接的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以教科书为基础,有效地联系了两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环境;阅读现状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在课内学习之余,还需要以课外阅读为依托进行拓展性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个性体验和情感投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主要从阅读现状和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 笔者学校地处农村,地方文化氛围和家庭读书氛围都比较淡薄,学生家中课外读物也很少。很多学生是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就算是父母带,大部分父母也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使得部编版新教材低年级语文书中的“和大人一起读”难以落实。虽然教师总是口头上督促学生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但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较少,难见成效。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阅读方法,阅读能力较差。 二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 (一)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1将课内外阅读衔接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学校内部定期组织语文教师轮流开展相关的公开课,做到全体动员、全员参与,促进语文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此外更要走出本校,到县、市一级的学校交流,同时也引进名师到本校送教下乡,通过名师的示范、引领,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虚心学习先进的经验,活跃自身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尽量缩小差距,全力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课内外阅读衔接。 2 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好“书香校园”。除了不断充实图书室的文本资料外,学校应进一步开放阅读环境,打造一个24小时开放的“诚信书吧”,充分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还可以进一步在校园内增设“阅读经典”大幅固定宣传标语,在各楼道的天花板横梁处增设经典名言等,如“与好书交朋友”“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读书——为你的心灵、智慧和品味插上腾飞的翅膀”等,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学生充分沉浸在这样的书香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喜欢上了阅读。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培养的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培养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的确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却仍不容乐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课内阅读就是“学教材”,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而忽视课外相关内容的渗透;只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这样的阅读费时低效。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我们必须要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适当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多处对阅读要求作过详细描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庄子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