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

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
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

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

2007年3月13日,广州《信息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的报道在海南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以为吃了香蕉会致癌,引起恐慌。其实“蕉癌(香蕉巴拿马病)”并非是“香蕉致癌”,但由于海南有关方面没有及时辟谣,海南很快出现香蕉“烂市”现象,香蕉产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2008年1月1日,辽宁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因遭北京一家媒体批评,派警察进京拘传记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质疑,演变成一起全民声讨的公共舆论危机事件。县委书记张志国被上级要求引咎辞职。

2007年,陕西省林业厅仓促宣布发现失踪20多年的已不见踪迹的野生华南虎,虽然事后发现照片有破绽,但却缺乏坦诚的态度,不愿正视和予以更正,反而硬扛到底,结果引发了网络和传统媒体的集体轰炸,演化成为2007年和2008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公共事件,最后有关人员落下个被撤职和解除公职的结局,成为世人的笑柄。

2009年5月10日湖北邓玉娇自卫事件

2013年4月,《京华时报》持续28天以连续67个版面、76篇报道,称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引发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5月6日,北京市质监局介入调查,农夫山泉桶装水因标准问题停产。同日,农夫山泉提起诉讼,要

求《京华时报》赔偿名誉权损失6000万元。农夫山泉在“标准门”事件中被动应付,对抗媒体,处臵不力,造成农夫山泉“落井三部曲”:标准不如自来水、桶装水下架、北京厂停产,造成极大社会反响。

在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高度媒介化的透明社会,一个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社会,一个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意识空前提高的社会。面对突发事件,想再搞封锁消息,回避媒体,隐瞒真相或者以对抗的方式回避舆论监督那一套注定会失败。无数案例表明,在当代社会,一个不重视媒体,特别是不重视网络舆论,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舆论监督而搞监督舆论的政府,最终都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一、现代领导者应有媒体危机感和媒体意识

“危机”是“变坏”或“变好”的转折点,媒体则是危机朝哪个方向发展的“导航员”或“催化剂”。

在当代社会,危机总是与媒体分不开,不是媒体引发,就是媒体放大,并且要消除危机也需要借重和利用媒体。所以,现代领导者一定要有媒体危机感和媒体意识。

1、媒体加大了对政府的舆论监督力度,政府面临的舆论危机压力大大增加

目前媒体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影响无处不在,面对突发事件有关政府稍有疏忽,就会受到媒体强烈质疑或批评,引发“舆论审判”,轻则使政府形象受到损害,政府

失去公信,重则破坏社会稳定。

2012年8月26日杨达才视察“36人死,2人重伤”车祸现场时的微笑照片

2、媒体的快速发展和膨胀带来的消极面给现代领导者也带来新的挑战

3、网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使得每一个网民实际上都能成为新闻发布者,甚至是新闻制造者。政府和其他职能部门的一举一动都在媒体和遍布每个角落的网民的密切关注之下。政府的一个哪怕十分细微的缺失,都有可能在网上引发“舆论风潮”。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在网络这个公平的信息交流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意愿,网络所汇聚的民意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现代领导者只有改变旧的媒体应对做法,纠正错误的认识和指导思想才能从容面对媒体

媒体危机公关已成为当代政府领导者的必修课程。领导干部能不能迅速化解舆论危机特别是“网络舆论”危机,能不能将坏事变成好事已成为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1、我国目前在媒体危机应对上的一些主要错误做法

(1)封锁消息;

(2)一味辟谣和否认;

(3)鸵鸟政策;

(4)反应迟缓,敷衍塞责;

(5)忽视网络舆论和网络民意

2、几个错误的认识和指导思想

(1)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担心突发事件一旦公开,会造成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二是认为事件原因还在调查中,难以说清或害怕说错。

三是“家丑不外扬”思想在作怪。

四是认为没有必要向公众解释或让公众知道。

(2)错误的指导思想

一是迷信“谣言不攻自破”、“身正不怕影子斜”、“谣言止于智者”等说法。

二是迷信“后发”能“制人”。

三是侥幸心理作怪。如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特大矿难,原南丹县委书记万瑞忠被判处死刑,就是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企图瞒天过海,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走

上不归路的。

三、建立新闻发布机制是政府媒体危机公关非常有效的手段

新闻发布制度主动提供“政府想说的、媒体关注的、公众关心的”信息议题。

1、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2、有助于遏制谣言,安定人心

3、有助于建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4、有助于危机的缓解或化解

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的好处:

(1)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2)以面对面的方式,对待公众和传媒,更易建立公信力。

(3)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内向媒体说明情况,可以缓解新闻媒体、公众询问的压力。

(4)由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出来说话,可避免把政府第一首长首先直接推到前台,以保留更大的回旋余地。

谨记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的八大原则

“不要做你自己,要做你的组织”

“不要念发言稿,你自己就是发言稿”

(1)永远不说“无可奉告”

(2)“30秒90字原则”尽量放慢语速,语调有变化

(3)少用命令式,多用建议式的表达方式

(4)只说你知道的,不要说你想到的和推测出来的

(5)不要公开点名批评任何人或组织;不要批评记者,

不要被他激怒或发生冲突,不要用贬损意味的言辞。

(6) 对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和工作中的失误,要诚恳地表示歉意,但不要用“我感到很遗憾”之类的外交辞。

(7)不要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幽默的言辞。

(8) 不要说“我刚才说的纯属个人意见,不要发表”。

新闻发言人应对媒体的成功秘诀:

(1)立场坚定;

(2)准备充分;

(3)反应迅速;

(4)形象端庄;

(5)表述清晰;

(6)掌握分寸;

(7)采取开放的态度;

(8)知错认错;

(9)加强内部沟通;

(10)对负面消息开诚布公。

四、政府媒体危机公关的七大基本原则

1、第一时间原则

什么是“第一时间”?现在很难对其进行具体的规定。但总的要求就是出现突发事件后,反应要迅速,迅速到足以杜绝谣言的出现和传播。

(1)第一个宣布坏消息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该第一个站出来发布消息。

与其让媒体和公众纠缠不清、胡乱猜测,还不如主动自我曝光。

(2)快报事实,慎报成因

在第一时间发布已认定的简要信息,成因的发布一定要慎之又慎。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突发事件的首份新闻稿可以短一点;

二是发布稿应做到“让事实和证据说话”;

三是与事件调查小组密切沟通,掌握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

四是滚动式新闻发布,不断发布后续新闻稿,向媒体和公众交待突发事件的详情及成因。

(3)严密监测新闻媒体的动态

上海市政府前新闻发言人焦扬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不是出自政府发布的新闻,谁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

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初,有多少信息就提供多少信息,少不要紧,关键在于及时,明了,让记者有东西可报。如告知发生了何事,何时发生、在何地、涉及何人,伤亡情况,政府的态度和措施等等,做到这些就基本能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在这之后,再根据事件的进展情况,不断地新闻发布。

2008年贵州瓮安“6〃28事件”就是一起偶然的中学生溺水事件,但由于政府没有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再加上信息又不公开透明,才造成谣言横行,导致群众情绪失控,引发的大规模恶性群体性事件。

案例链接:及时的“政府声音”

2008年7月30日,重庆3名城管当街打死一名摊贩,引起了众怒。此时距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较近,如果处臵不当,极易引发事端。渝中区政府在事件发生后仅5小时,就通过互联网发布了有关这一事件的新闻,让网站率先发出了“政府声音”。事件发生8小时后,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境内外媒体说明了事件过程,并公布了对3名城管的司法处臵情况。由于反应迅速,使谣言没有了生存空间,各媒体都转载和引用发布会内容。一位驻渝的境外记者这样表示:“情况政府讲得很清楚,的确也挖不出什么内幕”。

2、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透明的本质和灵魂在于及时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最大程度满足公众知情权,达到解疑释惑、消除误解和矛盾的效果。

所以,危机发生后,是否做到公开透明,能否满足公众知情权对化解危机非常关键。越公开透明,公众获得的信息越多,社会上的谣言就越少,公众对有关部门的信任度就越高。反之,则相反。

案例链接: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是罕见的自然灾害。但当时政府采取了隐瞒的政策,只说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地震的实际灾情、死伤人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救灾,都没向社会公布。由于信息不透明,对外隐瞒灾情,西方媒体

就一直只能猜测死亡人数,结果谣言铺天盖地,有的说死了“60万”,有的说“100万”或更多,严重影响中国政府形象。实际上,据1979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是24万多人。据说,中国政府这一隐瞒灾情和伤亡数字的做法已成为美国一些大学新闻学专业课堂上经常引用的范例。

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三年后才允许报道

2004年9月,民政部常务副部长贾治邦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已经不再把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数字视为国家秘密了。”

3、第三方原则

危机发生后,争取权威的第三方出来为你说话是危机公

关能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公众在危机中追求的是真实、公正,与危机没有直接联系的“第三方”人士说的话更容易让人觉得真实、公正。从危机公关的角度,不同的组织应借重不同的第三方力量。对企业来说主要有两种:一是权威机构,如政府部门、质检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消费者协会等;二是权威人士,如公关专家、行业专家等。另外,媒体、消费者等都是重要的第三方力量。对政府来说,就是老百姓,媒体特别是网民、专家学者,海外华人华侨,外国政府政要、学者、主流媒体等等。

案例链接:“巨能钙有毒”危机

2004年11月,巨能钙陷入有毒危机后,巨能集团反应倒是很快,迅速对事件做出反应,并对媒体保持开放的态度。但最大的失误之一就是一味自我辩解,没有及时寻求权威的第三方进行质量检测来救产品,以恢复消费者的信任。

案例链接:上海冠生园“大白兔”奶糖成功突围“甲醛门”

2006年7月16日,在突然遭遇“甲醛门”事件后,冠生园与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在4天时间内便成功“突围”。

4、坦诚原则

坦诚的态度是化解危机最好的策略。坦诚包括:诚意、诚恳、诚实。有了这三诚,危机就易化解。

诚意,即及时向公众说明情意,必要时致以歉意,以赢得同情和理解。

诚恳,即不回避问题和错误,敢于负责任,特别是能正

确面对和回应负面报道和谣言。

诚实,即不说谎。我们会原谅一个人的错误,但不会原谅一个人说谎。

(1)要正确对待和回应负面报道

对待负面报道要真诚和低调,应有必要的胸怀与雅量,表现出谦和与宽容的态度,不能动不动就反唇相讥,对簿公堂。

不能正确对待和回应负面报道是目前我们政府各部门危机公关的软肋。

案例链接:“负面报道”引发进京抓记者

2008年1月1日出版的《法人》杂志刊发了记者朱文娜采写的《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报道了西丰县商人赵俊萍遭遇的“短信诽谤”案。该报道的主要内容是,赵俊萍在西丰县拥有两家加油站和一个自选商场,赵拥有的沈丰加油站被列入拆迁范围,赵嫌价格太低不同意拆迁。2006年5月,沈丰加油站被强制拆除,县公安局以偷税为名通缉赵俊萍。赵编了一条短信发给西丰的部分领导干部:“辽宁西丰有大案,案主姓张是正县,独霸西丰整六年,贪赃枉法罪无限。”西丰县公安局“根据县领导指示”以涉嫌诽谤罪将发短信的赵俊萍二姐等人抓捕。以偷税罪和诽谤罪判赵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7万元。

因为这篇负面报道涉及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2008年1月4日上午,西丰县委宣传部长李福禄、西丰县政法委书

记周静宇赶到《法人》杂志,找到杂志总编辑王丰斌进行交涉,并与记者朱文娜见面。西丰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为由进京拘传朱文娜。这一事件经多家媒体曝光后,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被责令引咎辞职。

(2)不能说谎

说真话,提供真实的情况是危机公关的关键。

不说假话不意味着真话就可以不加选择地随便说,对真话要有选择、有策略地说。不能失语、不能做秀,依法能说的如实说、充分说;可以有选择地说,但绝对不能说谎言、讲假话,也不能“客客气气地说废话”。

虚假信息迟早会大白于天下。特别要注意的是编造一句谎话,往往需要无数的谎言来圆,直到最后完全败露。

案例链接:2005年11月哈尔滨水危机事件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哈尔滨市政府因为担心告诉公众事件真相会造成公众“恐慌”,决定用“善意的谎言”掩盖事件真相,称停止供水4天是为了对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结果引发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出现“抢购”风潮,看到这一混乱局面,哈尔滨市政府很快发出了第二份公告向媒体公布真相,局势迅速好转。

5、情感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处于恐惧和慌乱中,感到无助和绝望,这个时候民众最需要的是政府和领导,政府和领导者及时的出现,及时的鼓励,可以给他们以依靠和方向,

对坚定其信心非常重要。

领导干部或新闻发言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特别是发生有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时首先应表现出政府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注、关心,这样才能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起一种亲和形象,才能带动大家一起克服困难,渡过危机。

案例链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

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赶到震灾现场,他冒着余震和风雨奔走于四川的各个灾区,他向遇难群众的遗体三鞠躬,他爬上破损的建筑,满含热泪地安抚流泪的孩子,手拿扩音器高声慰问,划破手臂也不顾,展现了其“平民总理”的风范。他多次表示当前的第一要务是救人。温家宝总理在抗灾前线的感人话语,不知疲倦地奔走、慰问于震灾现场,感动了灾民也感动了无数国人。

6、口径一致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各部门各说各话,互相矛盾。各部门表态无序、混乱往往会造成公众的困惑、猜疑和恐慌,并引发新的危机。我们发现许多失败的危机公关案例都与表态混乱有关,让人莫衷一是,最后丧失公众信任。

为了避免出现表态混乱,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由新闻发言人或指定的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表态,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确保形成有效的对外沟通渠道,其他人员应该回避擅自对媒体乱表态。

二是表态应该事先认真准备,力求科学、严谨,避免互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三是要拟定统一的表态口径,如主要领导需要表态,也应按口径表态。

案例链接:陕西华南虎事件

陕西华南虎事件中,有关部门的危机公关措施成败如何暂且不论,单表态混乱就是一个大问题。各部门表态互相矛盾首先就加深了公众的不信任,使危机进一步深化。

7、留有余地原则

(1)说话要留有余地

(2)不要过度承诺

(3)除非特大突发事件.尽量不要让一把手在第一时间出面充当新闻发言人,否则有被陷人舆论被动的危险。

案例链接:光明乳业“回炉奶”事件

2005年6月,上海光明乳业郑州公司被媒体曝光生产“回炉奶”。事件发生后,公司董事长在第一时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我们已经公布了《告消费者书》,请广大消费者放心。同时我们也恳请媒体和广大消费者进行监督。我们河南这个厂现在仍在生产,仍有新的订单”,“我们已从上海派人到郑州进行调查,这个事情不存在,光明不可能做这个事情。”但是,随后接二连三在郑州证实有“回炉奶”,让光明乳业雪上加霜,陷入极大被动。

背景材料:前外交部发言人在“世界知识论坛”上说,

有些同志在国外回答记者提问时,当有记者提出在中国发现了非法贩卖囚犯器官的情况时,该同志马上予以否认,并说这是造谣,无中生有。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你在国外,并不是对国内的所有情况都掌握,你怎么就可以一口否定呢?万一有一例这种情况被发现,你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如果利润丰厚,谁能保证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思考题:假如您身在国外,外国记者问您同一问题,您应该怎样回答?

背景材料:2013年9月3日上午9时左右,某县一工厂厂区地下管道因不明原因发生爆炸。由于爆炸威力大,波及范围广,造成人员伤亡,震惊县内外。来自省内外的近60家媒体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发生地,报道此次事故。某县政府一接到事故的通报后,在处理调查事故的同时,也同时启动了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

思考题:针对这一事故,我们如何做好新闻发布工作?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医疗作为高风险高技术行业,医院随时面临着各种突发事件,如:医疗事故,医疗收费,病人安全等……如果处理不当,会立即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品牌形象,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同时如何正确地进行舆论引导、消除不良影响,将负面事件从危险转变成机遇已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正确的进行舆论引导,需要用专业知识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之外,还需要医院建立完善的新闻发布和危机应对制度、学习现代新闻传播理念、掌握实用的媒体公关及新闻发布技巧,以做到未雨绸缪,处变不惊。 有些医务人员误认为回避媒体保持沉默情事就会过去。但现代社会是记者不“坏”观众不爱,记者不“坏”没有读者。如果他们采访到有价值的就报道;采访不到,就报道采访失败过程;如果连过程都没有,那就干脆报道郁闷不满的心情。没办法啊——记者总得写点什么东西啊! 那么面对记者,我们应当如何维护单位、个人利益,将真实信息传递给社会呢? 一、善解媒体:认识到位,不拒绝采访。 舆论引导、舆论宣传、舆论监督,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舆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回避和拒绝采访将不利于宣传自己或还事实以真象。所以不要怕记者、不回避记者,不拒绝采访,接待要彬彬有礼,对有些不良记者的有意挑衅行为要不亢不卑。 互联网打破了大报以及其他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有很多致命的新闻首先是从地方小报记者那里发出来,经过网络的迅速传播,成为大报或央视、新华社等媒体的深入报道的素材。 因此,我们应做到大报、小报记者一律同等对待。 二、善待媒体:面对采访要从容自如,有礼有节。 面对记者的提问,在自己准备的内容之内的,可客观、准确的回答,对把握

突发事件应对与媒体关系管理(90分)

1、从专家学者的角度认为突发事件的反应因素的是?() A、管理 B、运营 C、传播 D 、以上都是 2、一般来说突发事件谣言产生的周期是多久?() A 、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 、4小时 3、以下哪个不是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的十个黄金法则?() A、上网搜索记者 B、索要采访提纲 C、和上级及时通气 D、只传达精准的和一些没被授权的信息 4、课程中140万天价医药费说的是哪所医院?() A、哈医大一院 B、哈医大二院 C、哈医大三院

D、哈医大四院 5、松花江污染事件中当地的一位副市长说与哪个省无关?() A、辽宁省 B、吉林省 C、青海省 D、山东省 6、以下哪个行为不属于尊敬记者?() A、不吵架 B、不打架 C、不蔑视 D、不回答 7、下面不属于给政府官员的忠告的“三简”的是?() A、简要 B、简短 C、简略 D、简单 8、下面属于政府官员的视角的是?() A、提高讲话效率 B、谣言都是飞毛腿 C、媒体是一个局部的放大镜 D、以上都是

9、下面属于西方媒体负面报道中国的方式的是?( ) A 、遗漏事实,偷梁换柱 B 、转移视线,片面夸大 C 、扩散流言,传播观点 D 、以上都是 1、西方媒体负面报道中国的方式有( )。 A 、遗漏事实 B 、包庇肇事者 C 、偷梁换柱 D 、任意造谣 E 、扩散流言 2、政府官员应对媒体发言要做到( )。 A 、简要 B 、间接 C 、随意 D 、简单 E 、简短 3 、干部发表事件说明要注意按( )标准做。 A 、初一语文水平 B 、一条核心信息 C 、一个创新主意

D、一分钟内讲完 E、一份正式文稿 1、和上级及时通气是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的十个黄金法则之一。() 对错 2、汶川大地震中引导媒体的经验是快讲事实,慎讲原因。() 对错 3、对于政府官员来说,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该“居安思危,处乱不惊”。() 对错 4、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官员应对媒体要表面平静,内心激动。() 对错 5、媒体通常喜欢负面报道。() 对错 6、突发事件发生后,不要拒绝媒体采访。() 对错 7、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对媒体时应该保持对内、对外的口径说法一致。() 对错 8、突发事件发生后,正确的态度是积极引导媒体参与危机处理。() 对错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附件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暂行) 为及时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根据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大型银行信息报送机制的通知》要求及我行相关规定,特制订本流程。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范围 重大突发事件指可能对我行自身经营发展、区域或全国金融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 (一)违法违规经营事件; (二)被诈骗、抢劫、盗窃等外部事件; (三)因IT系统故障导致金融业务中断的事件; (四)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无法正常经营的事件; (五)重大涉诉事件和舆情事件; (六)客户经营出现危机引发重大风险事件; (七)其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二、处理流程 (一)事发机构出现突发事件后,由各一级分行及时报送总行办公室和相关牵头部门。发生在总行、附属公司的突发事件,

由部门、附属公司报送分管行领导和总行办公室。 (二)总行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负责报送董事长、行长、监事长、分管行领导。牵头部门不明确时,办公室就处置突发事件的牵头部门提出建议。 (三)牵头部门在分管行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主要流程包括:1、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等作出评估,提出处理措施;2、向行领导报告最新情况;3、指导分行做好应急处理;4、拟订媒体应答口径报办公室;5、持续向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及有关部委进行报告。 (四)如遇重大突发事件,总行可成立临时应急小组。组长由分管行领导担任,小组设在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参与。 (五)办公室统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协调牵头部门和相关分行应对舆情。 三、牵头部门 (一)IT系统故障等突发事件,由信息科技部牵头负责。 (二)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引发我行营业场所无法正常经营的事件,由渠道管理部牵头负责。 (三)聚众上访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由党务工作部牵头负责。 (四)外部侵害且无我行人员参与的涉案事件,由安全保卫部牵头负责。 (五)管理人员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不能正常履职,或

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1-06-15 〔作者简介〕李倩(1983-),女,山东德州人,山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李 倩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频发,如何有效地运用媒体使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程。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运用媒体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少欠缺,如应对媒体的能力参差不齐,常态下与事件发生后应对媒体的状态不一致等。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培训,在媒体的常态采访中积累经验,明确政府和媒体的角色定位,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媒体的能力,使突发事件得到良好的处置。 〔关键词〕领导干部;突发事件;新闻媒体;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1)04-0049-03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保持怎样的姿态积极 应对突发状况,如何利用新闻媒体引导群众、化解危机,是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工作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领导干部作为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必须尊重新闻基本规律,重视政府同媒体的关系,充分认识媒体报道对于突发事件的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采访中的纪律和规范,把握好与新闻媒体交往的尺度和分寸,有效地引导舆论,使媒体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负面影响,使突发事件得到良好的处置。 一、面对突发事件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运用媒体的素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领导干部“要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及因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各级领导干部在运用媒体引导舆论方面的表现参差不 齐,急需提高运用媒体能力。笔者认为,现阶段各级 领导干部要想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素养: (一)正确认识新闻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影响和作用。不少领导干部只注重媒体的宣传和教育功能,往往忽视其舆论监督的功能。受长期以来我国媒体“稳定压倒一切”、“报喜不报忧”的传统报道模式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过分担心符合实情的“负面报道”会影响政府形象和领导政绩,危及社会稳定,因而“捂着”、“盖着”、“压着”,这不仅不能控制流言的蔓延,更是使自身陷入被动之中,使事态进一步恶化,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在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允许新闻媒体说好话,更要允许新闻媒体说实话,只有这样,才能使舆论朝着有利于突发事件解决的方向发展。(二)高效利用新闻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积极作用,赢得民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各级领导干部若想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的影响作用有效解决突发事件,必须熟悉掌握新闻价值、媒体兴奋点、传播技巧等专业知识,只有了解了新闻选择标准,才能科学高 2011年8月第34卷第4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Aug.2011Vol.34%No.4 49

新闻媒体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新闻媒体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适应新闻媒体工作的新形势,应对社会舆情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规范****钻井公司及所属单位发生新闻媒体突发事件,尤其是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科学应对舆情,正确引导舆论,化公司危机为转机,为公司改革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维护公司良好形象。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司生产秩序、生活秩序和公司形象,以及在一定时期和社会空间内,围绕企业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社会公众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本预案适用的媒体范围包括: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音视频媒体、电脑网络媒体及移动互联网媒体等。当前形势下,以网络舆情为重要关注对象。 1.3 事件分类 1.3.1 内部管理因素引发的舆情事件 主要包括人员伤亡、井喷失控、硫化氢泄漏、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和油气管线泄漏、放射源丢失与被盗、环境污染、财产损失、产品质量等生产事故,或生产经营过程内部管理失范引发舆情危机事件。 1.3.2 外部不可抗力因素引发的舆情事件 主要包括破坏性地震、洪汛灾害和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或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文化冲突事件、境外项目社会骚乱事件、战争事件和火工品丢失、被盗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引发舆情危

机事件。 1.3.3 公司管理层不当言行引发的舆情事件 主要包括公司领导人员或所属单位领导人员因违法违纪受到查处、公共场所言语或行为失当等,给公司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较大损失事件等舆情危机事件。 1.3.4 媒体、民众、竞争对手不实言论引发的舆情事件 主要包括媒体不实或片面报道、使社会公众对公司产生不客观不公正的评价,或竞争对手恶性竞争行为等,致使公司形象受损引发的舆情危机事件。 1.4 事件分级 公司突发事件等级确认与划分,主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公司将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Ⅰ级(国家级)、Ⅱ级(集团公司级)、Ⅲ级(**公司级)、Ⅳ级(公司级)。详见总体应急预案附件3:公司突发事件分级。 1.5 工作原则 1.5.1 快速响应、分级管理 发现新闻媒体突发事件,事发单位第一时间报各级主管领导,会商决定处置措施,分级上报上一级应急领导小组备案;厘清事件真相,以便及时发布信息,有效避免各种谣言的出现,防止突发事件的扩大化,加快重塑公司形象的进程。 1.5.2 统一协调、多方联动 在公司统一领导下,统一宣传口径,充分调动整合内外部资源,按照分级目录快速有效处理。 1.5.3 正面导向、把握主动 坦诚面向公众、媒体和各利益相关方,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

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与应对媒体技巧.

突发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应对媒体技巧 突发事件其实是每天都在发生,危机是难以避免的,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国家与社会内部,甚至包括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危机矛盾的。作为一个政府、一个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是在其本职工作范围之内。今天之所以我们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现如今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在这一环节可能还有不到之处,引发媒体的过分关注,从而导致舆论对政府形成较大压力,这样根本不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 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其中,汶川地震、马航坠机事件、2003年非典、甘肃省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等就可以算是典型的突发事件。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改变了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原来的参与意愿强,但限于途径、渠道的问题参与是有限的;现在的民众参与政府执政社会管理的意愿越来越强,很多事情变得零容忍,一旦出事,我一定要表达我的意思,我一定要通过渠道让别人知道,所以现在的民众特点是民众开始变得认真,甚至变得较真,一个事情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搞它个水落石出,通过法律进行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一旦事情发生以后,特别是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民意,对政府往往是“有错推定”,一旦发生事情以后,如果政 府不及时应对,不有效应对,不迅速应对的话,网民就会认为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一定是有错的,政府会面临信任危机。 案列一 2014年3月8日,载有227名乘客及12名机组人员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MH370号航班,由马拉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机上乘客包括154名中国公民,于当天凌晨时在马来西亚与越南的雷达覆盖边界失联。客机失踪

媒体应对应急预案

媒体应对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加强新闻宣传和媒体应对工作,正确引导舆论,为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地维护企业利益和企业形象。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事件的新闻宣传和媒体应对工作。 三、工作原则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加强新闻宣传和媒体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新闻媒体采访的应急处理,要在第一时间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接受境外媒体、中央媒体及省级新闻媒体的采访,要同时报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所有员工未经公司授权不得接受任何与公司相关的采访。对违反宣传工作纪律的,将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四、组织机构及上报流程 公司设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工人事部。公司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党委成员及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宣传负责人为成员。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可根据情况组成临时的新闻处置工作组。 五、信息收集与发布

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应快速、详细、准确,由事件发生地主要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向分管领导报告,同时告知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公司研究判断后,形成统一口径,由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授权、确定信息发布人,并在第一时间以适当方式作出回应。 六、新闻宣传和媒体应对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即刻启动《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应急预案》。 1.沉着、冷静应对,迅速、果断采取措施,阻止突发事件进一步扩大; 2.及时向上级、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3.加强门卫值班和现场巡逻,严控人员进出;

4.事件发生地负责人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稳定员工情绪,教育员工(包括民工)不要乱发议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外部散播对企业不利的信息; 5.事件发生地要加强值班,接到新闻媒体人员打来的电话,要询问对方所在的单位、姓名与联系电话,查明意图,立即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6.门卫、值班人员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要有礼貌地验明证件,登记姓名,并向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通报。 7.对打电话要求前来采访和已经来到事件发生地的新闻媒体采访人员,请他们拨打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 8.信息发布及接待来访均由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负责。 七、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各权属单位、机关各部室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对新闻宣传和媒体应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体人员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应对能力,要有计划地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二)责任与奖惩

(完整版)《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的道与术》学习心得

《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的道与术》学习心得 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借助自媒体平台,人人都是信息传播的渠道,都是意见表达的主体。有时孤立的事件或言论,在不经意间就能发酵成社会热点。在社会公众、各类媒体的持续关注和追踪下,极易引发企业舆情危机,形成较强的舆论态势,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影响、品牌形象蒙羞。舆情危机应对是国内多数企业的软肋,如何科学应对和引导舆论、传递品牌价值,是所有企业都应当掌握的技能。 有幸在浙大学习了《新闻发言人、网络舆情应对模拟演练》、《自媒体时代的舆情应对》、《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的道与术》等课程,受益良多。结合所学所思和日常工作的经验,我认为企业应对危机,有以下关键几点: 一是居安思“危”,建立警觉的事前预警机制。任何危机事件引爆之前都会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发酵过程,并非无兆可循。企业的公关团队应在危机发生之前就解决大量的“负面情绪”,只要发现苗头就果断采取措施,不要让负面不断堆积,最后被某个危机事件引爆。通过事前预警,避免或者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要成立应对舆情监测和应对的组织,做到舆情危机处置早发现、早介入、早发声、早处理。如每天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对有影响力的媒体做到实时监控,掌握舆情动态和发展,并及时做好研判和处置。 二是临“危”不惧,建立危机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在热点频出的

当下,事件的热度很少能持续超过3天,所以企业危机公关最紧要的是在24小时内快讲事实,并在72小时内解决战斗、树立形象。再往后,天大的消息也会被慢慢淡化,企业再想要扭转形象就没有意义了。因此,面对负面信息,企业要在第一时间迅速反应、主动出击。企业新闻发言人要在授权范围内,勇敢说、尽快说,还要学会怎么说,以避免陷入新一轮的舆情危机。要尽可能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提出整改方案,传播正面声音,迅速掌握话语权,积极影响和引导舆论走向。 三是转“危”为安,建立妥善的危机处理机制。面对突发事件,如果公众无法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可能会造成谣言满天飞。因此,一旦出现舆情危机事件苗头,企业应该马上着手应对,而且要迅速通过权威媒体或机构对外发布事实信息,让公众快速了解事件情况,以遏制虚假信息蔓延。 最近,湖南某品牌臭豆腐配料表中含有“屎”的图片在网上疯传,引发社会舆论关注。涉事企业第一时间通过当地食药监管理部门和权威媒体辟谣。同时企业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凡购买该品牌臭豆腐并在朋友圈辟谣的消费者可获得返现”,用激励手段引导消费者几何裂变式传播企业的辟谣信息,其产生的影响力不可估量,一家并不知名的食品企业通过这一危机反而收获了不少知名度。 四是重视和培养第三方力量,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社交媒体带给企业的好处是,在日常公关活动中,企业可以建立自己专属的内容传播出口,用来发布企业最想传递的信息,并且给用户积极地回应和

学校媒体应对应急预案

校园媒体应对组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加强新闻宣传和媒体应对工作,正确引导舆论,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地维护学校利益和学校形象。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所有事件的新闻宣传和媒体应对工作。 三、工作原则 根据上级加强校园新闻宣传和媒体应对工作的要求,新闻媒体采访的应急处理,要在第一时间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接受境外媒体、中央媒体及省级新闻媒体的采访,要同时报沙湾镇中心学校。未经学校授权和上级同意不得接受任何与学校相关的采访。对违反宣传工作纪律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组织机构及上报流程 学校设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支部办公室。 组长:宁江贵 副组长:翁光碧周祥 成员:何思应赵益文张元朋杨开勋黄铁林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可根据情况组成临时的新闻处置工作组。 五、信息收集与发布 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应快速、详细、准确,由事件现场管理人员和处置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向分管领导报告,同时告知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学校研究判断后,形成统一口径,由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授权、确定信息发布人,并在第一时间以适当方式作出回应。

六、新闻宣传和媒体应对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即刻启动《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应急预案》。 1.沉着、冷静应对,迅速、果断采取措施,阻止突发事件进一步扩大; 2.及时向中心汇报汇报突发事件相关情况和相关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3.加强门卫值班和现场巡逻,严控人员进出; 4.事件发生后,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稳定师生员工情绪,教育师生员工(包括临聘人员)不要乱发议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外部散播对学校不利的信息; 5.突发事件发生期间,要加强值班,接到新闻媒体人员打来的电话,要询问对方所在的单位、姓名与联系电话,查明意图,立即向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6.门卫、值班人员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要有礼貌地验明证件,登记姓名,并向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通报。 7.对打电话要求前来采访和已经来的新闻媒体采访人员,请他们拨打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 8.信息发布及接待来访均由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其他任何人员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媒体 一、善解媒体:认识到位,不拒绝采访。 舆论引导、舆论宣传、舆论监督,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舆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回避和拒绝采访将不利于宣传自己或还事实以真象。所以不要怕记者、不回避记者,不拒绝采访,接待要彬彬有礼,对有些不良记者的有意挑衅行为要不亢不卑。 互联网打破了大报以及其他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有很多致命的新闻首先是从地方小报记者那里发出来,经过网络的迅速传播,成为大报或央视、新华社等媒体的深入报道的素材。 因此,我们应做到大报、小报记者一律同等对待。 二、善待媒体:面对采访要从容自如,有礼有节。 面对记者的提问,在自己准备的内容之内的,可客观、准确的回答,对把握不准的,一定不要回答,也不要擅自发表个人观点。对于记者一些叼钻的提问,不要像做考试题一样一一回答,我们不能重复对方提问的内容,我们可以循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逃出提问陷阱。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要说“无可奉告”,对实在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以笑应对,做到风度翩翩,彬彬有礼。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不是特殊情况,不要接受电话采访。因为声音的感染力不如面对面地加上表情和手势,所以要与记者面谈。再者现在技术手段太先进,有些记者会通过技术手段断章取义,歪曲事实。 三、善用媒体:转危为机。 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快、准、有序,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启动紧急处臵机制的同时,要迅速成立新闻发布工作组,集体研究,

统一口径,由专人向外界发布信息。而且发布信息要及时、要准确,并且要有序,有序就是随着事件的进展情况,每一个阶段都要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而不是等整个事件完结以后,再发布信息。因为谣言止于事实、谣言止于智者,通过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让公众了解事件真象,有利于问题的处理。 四、突发事件媒体沟通的常见的错误方式。 1、对负面舆论不悄一顾,懒得回应。 2、简单否认了事。 3、封堵、遮掩,通过各种手段阻止报道。 4、鸵鸟政策,躲起来或想蒙混过关。 5、推卸责任。指责他人,使本来可能化解的危机不断地升温。 6、与媒体对抗。 五、与媒体打交道的十大黄金法则: 1、准备原则:接受记者采访前应先了解他的一贯新闻报道兴趣 点和写作、采访风格;必须清楚记者要什么?你要说什么?了解采访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并准备好答案,让记者引用你的话,精心构思策划,像记者一样思考,记住长篇大论不如入耳入脑入心一句话。如果是电视采访,出镜前向前看,向后看(与镜头距离1.5米),保持良好的形象和避免背景的负性影响。接受采访的人要事先演练。有条件的可以用模拟录像演练采访,无条件的可对着镜子练习,由同事检查并反馈意见。 2、快速原则:兵贵神速,及时回应; 二小时内必须发言,每 天发布2~3次。接受采访时应当尽快讲事实,慎讲原因。

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与应对媒体技巧

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与应对 媒体技巧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突发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应对与应对媒体技巧 突发事件其实是每天都在发生,危机是难以避免的,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国家与社会内部,甚至包括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危机矛盾的。作为一个政府、一个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是在其本职工作范围之内。今天之所以我们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现如今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在这一环节可能还有不到之处,引发媒体的过分关注,从而导致舆论对政府形成较大压力,这样根本不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 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其中,汶川地震、马航坠机事件、2003年非典、甘肃省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等就可以算是典型的突发事件。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改变了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原来的参与意愿强,但限于途径、渠道的问题参与是有限的;现在的民众参与政府执政社会管理的意愿越来越强,很多事情变得零容忍,一旦出事,我一定要表达我的意思,我一定要通过渠道让别人知道,所以现在的民众特点是民众开始变得认真,甚至变得较真,一个事情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搞它个水落石出,通过法律进行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一旦事情发生以后,特别是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民意,对政府往往是“有错推定”,一旦发

生事情以后,如果政府不及时应对,不有效应对,不迅速应对的话,网民就会认为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一定是有错的,政府会面临信任危机。 案列一 2014年3月8日,载有227名乘客及12名机组人员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号航班,由马拉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机上乘客包括154名中国公民,于当天凌晨时在马来西亚与越南的雷达覆盖边界失联。客机失踪16天后的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马航MH370航班“终结于”南印度洋,至今未找到飞机残骸,但机上人员可能已全部遇难。 存在问题 1、在这危机处理过程中,马方的行为严重违背了速度第一的原则。首先,飞机失联五小时后才发布航班失联信息。当天上午媒体已经广泛报道,下午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其次,在搜救过程中,马航也一直给人一种拖延的印象,没有及时展开救援。 2、在整个事件中,对于航班事故信息的发布,马航除了“不知道”,就是在不断地否认、否认再否认,一直拖延,隐瞒事件真相,导致危机积聚蔓延。 3、飞机失联后,一方面,对于事件进展的发布,马航并未在第一时间内发布官网的权威信息,导致舆论真空,谣言满天飞;同时信息发布,没有统一口径,信息来源多样,马方不断否认给公众

突发事件处理分析和流程

突发事件处理分析和流程 处理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 1.处理突发事件时的谈判三大原则:地点不对不谈,时间不对不谈,需求不对 不谈; 2.切记不能和客人对立,发生冲突,要站在客人的立场和公司原则上思考问题; 3.保全员不允许打客人,谁打的谁负责,谁叫打谁负责; 4.处理突发事件态度很重要,与我们有关的事件要积极配合和跟进处理; 5.客人之间的事件我们要中立处理; 6.按照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来及时处理,方法和过程要学会控制; 7.经理级以上人员第一时间处理,不可延误; 8.以顾客满意度为主导方向,超出公司原则都要请示店长处理。 处理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灵活分析事件,按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为贵”的原则; 2.分析客人是有意还是无意,有意的(清醒状态),无意的(整个人属于不清新状 态)的处理方法。 一、设备类突发事件处理 在发现或获得房屋、设施、设备故障信息后,应立即通知店长到故障现场,控制故障影响 范围,组织相关人员查找故障原因;供水、供电、供气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或开关,确保人员设备的安全,并通知故障所影响范围内的顾客;查明故障原因后,立即组织人员排除故障;供电设施设备故障排除无法查明原因时,不得带负荷运行,避免故障范围扩大。 二、服务缺陷的处理 1.因服务提供过程造成顾客和公司财产受损时,现场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经 理或店总到现场确认损失原因及善后处理; 2.经理赶到现场后,应对损失顾客予以安抚并诚挚道歉; 3.经理在事故确认后,不能妥善处理时,应立即将情况向店长汇报; 4.确属我方人员服务疏漏造成损失,应安抚顾客并协商寻找妥善处理的办法, 力求双方达成共识。 三、受到公共媒体批评的处理 1.公司任一部门或个人受到公共传媒的批评时,无论是否属实,当事部门或个 人应首先报经理或店总; 2.事故部门负责人负责调查事故的经过和原因,并及时将调查情况报经理或店 总; 3.如果公共传媒的批评不属实,店总负责与公共传媒沟通,协调处理,以减轻 对公司的负面影响。

《银行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

银行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 课程背景: 危机频发的现代社会,使银行业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如何,是检验一个商业银行管理能力好坏最明显的标尺。 在金融业竞争激烈、公众消费维权意识不断提升的今天,银行业管理者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学会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开展富有智慧的危机公关,方能赢得客户和公众的心,否则,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漠然视之心态的组织,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课程特色: 1、剖析典型案例,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提出危机预警思路,总结银行业危机公关的策略和方法,培养管理者危机意识; 2、快速掌握危机预警机制建立的思路和方法; 3、学习如何在危机来临时应对危机,实例模拟演练。 课程目的: 1、认识突发事件的特征,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2、掌握突发事件处置和应对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危机公关素养和技能; 3、加强危机预警,正确认识中国社会背景下的危机处理原则和方法; 4、增强舆情引导观念,防止突发事件演变为公共危机,学会跟媒体打交道。 教会大家如何通过预测、预警、预控,达到避免危机,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乃至转危为安、化危为机。 课程时间:实战版4天,浓缩版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银行支行长,中层管理人员,大堂经理等相关人员 课程大纲 头脑风暴:您碰到哪些关于突发事件和声誉风险问题? 每人提出工作中的难题,老师将这些难题作为案例在整个课程中巧妙地穿插,分析。 第一讲:关于事物的突发事件 一、点钞机失灵的应对技巧

二、大堂内验钞机失灵的应对技巧 三、电脑突然死机的应对技巧 四、网络突然中断的应对技巧 五、下雨天,地面滑的应对技巧 短片观看:农行突发事件应对处理技巧 案例分析:电信营业厅突发事件处理案例分析 示范指导、模拟演练:就学员提出的难点进行示范讲解、模拟演练、分析点评 第二讲:关于人的突发事件处理技巧 一、客户要求上洗手间的应对技巧 二、客户突然生病的应对技巧 三、客户在大堂内滑倒的应对技巧 四、客户在大堂内大声打手机的应对技巧 五、客户在大堂内被抢钱的应对技巧 六、客户自称在大堂内被偷钱、偷手机的应对技巧 七、多位客户突然在大堂内争吵的应对技巧 八、孕妇在大堂内被的挤、撞的应对技巧 九、有人抢劫的应对技巧 十、下雨天,大量街上行人突然挤进营业大堂的应对技巧 十一、喝醉酒者应对技巧 十二、地坯流氓应对技巧 短片观看:醉酒者在银行闹事的处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某营业厅应对突发事件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招行应对突发事件案例分析 示范指导、模拟演练:就学员提出的难点进行示范讲解、模拟演练、分析点评 第三讲:特殊突发事件应对技巧 教学过程:案例分析、短片观看、头脑风暴、示范指导、模拟演练) 一、突然火灾的应对技巧 二、地震应对 三、记者突然光临应对技巧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媒体回应及有效处理突发事件

各位领导、同志们: 最近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安监总局在北京、上海、昆明连续举办了三期“突发事件处置及媒体应对高层研修班”,说明国家对突发事件中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 突发事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可以说突发事件是人类社会必然面对的常态。 “突发事件”一词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定义是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的解释,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根据专家研究的数据,目前我国已经处于事故突发的高峰期,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去年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人要损失350元,我们泰州要增加农民收入,全体机关干部削尖脑袋也没办法使农民每人增加350元!因此,学习研究突发事件的基本规律和解决办法是预防、处置好突发事件的必要储备,是保证经济健康运行的“软实力”。 突发事件发生时并不可怕,因为事件已经发生,比如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近15万人疏散,事故发生后,重庆市尽最大努力处理好了这件事,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危机。突发事件发生后最可怕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不能正确处理与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记者之间的关系,造成媒体事件时,一场危机就会来

临了。突发事件不一定会引起危机,但突发事件一旦形成媒体事件就会形成一场危机。 2001年7月17日凌晨3时许,广西南丹县龙泉矿冶总厂下属的拉甲坡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造成拉甲坡矿、龙山矿、田角锌矿井下81名矿工死亡。事故发生后的,县委书记等人经研究后,决定对此事故不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而是将事故真相隐瞒起来。7月下旬,有关“7·17”事故的消息引起新闻媒体及上级有关部门注意,国家安监局责令当地安监局立即汇报此事,安监局说经调查,没有发生死亡事故,国家经贸委李荣融亲自带队到广西南丹进行调查,证实确实没有发生死亡事故,后来一位记者偷偷进山才将事实真相报道出来,这个记者一报道后,全世界许多记者闻风而动,云集南丹采访,这时想隐瞒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出现一场危机,最终原南丹县委书记被处以极刑,当然还有其它原因。 当今社会媒体已经十分发达,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面对的不是媒体而是媒体后面的成千上万的读者、电视观众、网民,作为某个具体单位,突发事件不会每时每刻发生,但单位领导头脑中防患于未然的责任意识和应急预案措施,正是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概率甚至不发生事件的条件保证,也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得以正确处置的重要前提。这与驾车系好安全带是一个道理:事故前是防护,事故时是保护。 如何正确面对媒体,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大家都知道,什么是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还有一个定义,凡是政府试图掩盖信息就是新闻,凡是政府公布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

XX办事处置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征 求意见稿) 为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最大程度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促进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依据《XX新区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XX办事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总体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办事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的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新闻发布工作。 (二)工作原则 1. 统一指挥、疏导为主。突发事件发生后,严格按照新闻宣传的有关规定,新闻主管部门要迅速跟进,及时将情况上报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严格执行新闻宣传归口管理制度、统一对外发布制度和舆情监测制度,规范接受新闻采访的流程,掌握统一的新闻宣传口径,耐心细致地接待新闻媒体的采访,防止人为炒作、传谣、煽动等不利情况发生。 2.快速反应、力争主动。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对于不实、不利、负面等报道,要迅速了解实情,有针对性地发布准确、积极信息,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掌握新闻舆论主动权。

3.严肃纪律、加强管理。严格新闻发言人工作规程,把公开透明建立在严密的组织工作基础之上,参与新闻发布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应严守保密规定,未经授权不得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与处置相关的工作信息,不得利用工作中获得的信息牟取私利。对于因行为人主观故意或过失而造成影响的,根据影响程度依法依纪处理。 4.区分情况、分类处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危及公共安全并造成广泛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及时组织新闻发布。涉及重大政治性、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我国际形象事件,以及其它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要严格把握,公开报道要报请上级批准授权,统一组织发布消息。 (三)工作要求 1.及时准确。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快速反应机制,新闻发布既要争取发布时效,又要确保信息准确。情况较为复杂的突发事件,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猜测和恐慌时,应及时发布已认定的简要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对境外媒体关注或有境外媒体记者在场的突发事件,要支持新闻单位在把握导向前提下,注重时效,必要时可以打破常规及时报道,争取先入为主。 2.把握适度。新闻发布既要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又要讲究策略,认真策划,循序渐进,确保事件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布要及时、适度,要有助于公众对事件的正确了解,争取更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参与事件的处置,消除和化解公众的

物业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管理制度

『学习改变人生·做成功物业管理人!』 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管理制度 1.总则 (1)为了适应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为公司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应对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关注,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化企业危机为转机,特制订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涉及公司发生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工作。 2.分类等级 (1)分类。 1)工业生产事件。工业生产事件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和煤气管道爆炸、放射性事件等。 2)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发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重大转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3)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境外事件等。 4)环境事件。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以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克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5)自然灾害事件。自然灾害事件主要包括破坏性地震、洪汛灾害和气象灾害等。 (2)分级。根据国家相关性标准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安全评价结果,公司将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故(件)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 3.工作原则 (1)第一时间原则。第一时间发布新闻,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不求全,但求快,且要准。突发事件的突发性要求突发事件处理必须迅速有效。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伴随着大众媒体的介入,就会立即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公司要快速反应,各部门或分公司必须立即向品牌管理部报告情况,以便

『学习改变人生·做成功物业管理人!』及时发布信息,有效地避免各种谣言的出现,防止突发事件的扩大化,加快重塑企业形象的进程。 (2)滚动发布原则。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不一定是全面的。有了进一步的信息,滚动发布,不断发布最新情况,对过去由于情况不清晰而发布的不准确的信息要立即纠正,保持公司是信息最权威发布者的地位。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在应对媒体对事件关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和把握好国家利益、区域整体利益和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维护公司企业形象和降低公司损失为目标。 (4)口径一致原则。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公司只能以一个声音对外,以确保宣传口径一致,不出现矛盾或存在差异。 (5)以我为主原则。媒体对突发事件的过分炒作往往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在第一时间只介绍事情的基本情况,公司应该对公众提醒,而不一定要披露具体细节。在告诉公众基本事实的同时,一定要告诉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安定人心,体现负责任企业的形象。 (6)满足基本需要原则。新闻采访与写作有留个基本要素,即“五个W,一个H”(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这些都是记者和公众最关心的,由于时效等原因,不可能一次披露所有的信息,但要最简明扼要地把几个基本情况讲清楚。 4.应对体系 (1)公司级应对体系。 1)媒体的日常公关。由品牌管理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社会主流媒体进行日常公关,加强日常联系,及时沟通新闻线索,报告新闻事件,增进媒体感情,为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媒体应对前期准备。 2)媒体的采访接待。由品牌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负责媒体接待工作,主要负责向媒体提供由公司审议通过的新闻稿,有必要时通过新闻发言人向新闻单位说明发稿要求,掌握报道主动,引导社会舆论。 3)事后统计评估。事后统计评估包括各类媒体的性质,覆盖面,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度,各类媒体对事件的发稿量,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评价和反应。

突发事件应对及媒体引导

突发事件应对之我见 (金阊区国资局袁建峰)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目前,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分别是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由于突发事件具有偶发性特点,是瞬间发生的,而且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广发的关注性,尤其是会对社会、政府、国家安全利益造成无法预计的危害,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地将做好应急预防工作,防范突发事件发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强调快速反映,积极应对,争取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通过近期对应对突发事件相关资料的学习,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笔者谈一些不成熟的个人想法。 一、当前突发事件应对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应对突发事件侥幸心理严重,危机意识不强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偶发性特点,就是说突发事件的发生很多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一是在应对心理上往往准备不充分,突发事件发生前的一些前兆往往被忽略或者误判,对突发事件发生前一些信息的敏感性反映不强。二是,工作之中

往往习惯于生搬硬套,对政策法律法规等理解不充分,一知半解,对工作方式过于简单,对工作的长远影响缺乏考量和评价,造成工作中瑕疵不断,隐患长存,矛盾堆积而毫无意识地为突发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三是,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关心和理解,过于自信的认为,别的地区发生的我们地区就不会发生,就算发生了有预案可以操作,不用担心。对突发事件危害性的认识不到位。笔者曾经有过切身体会,在2010年江苏沿海海域发生地震,苏州也有部分震感,在办公楼内,当时发现大楼出现小范围晃动,整个办公室内都有了明显感觉,但没有人迅速离开办公室进行躲避。可见,公务员的危机意识观念十分单薄,全民的危机预防意识更有待提高。 (二)预案多于预防,实际协同待检验 突发事件预案制定是为了更好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调动各方力量,消除危害,控制影响,有效救助,制定预案是有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近年来,由于全国发生多起十分严重的突发事件,给各地各部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全国上下各级政府、各部门纷纷编制了预案。但是,在很多基层单位的预案编制中,由于尚未有过突发事件发生,对事件所造成的破坏程度缺乏感性认识或者预估受当前条件所限前瞻性不强,预案编制千篇一律,流程相似、内容相似、措施也相似,有些预案形成文件后也就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