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上)

教学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五册文言文复习。

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五课时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课前一练,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翻译:即使有精美的食物,不品尝也不会知道它的滋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在哪里。因此说,认真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别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知识上还存在迷惑不解之处。知道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在教学时发现了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加强学识修养。因此说:敎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啊。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

[例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例2]战于长久,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⑤补――补充。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⑥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①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三、高考真题演练(2008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

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2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4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1劬(qù):劳苦。2夏:亦作“榎”,木名。3欻(xū):忽然。4劙(lí):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畜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恶,此处应为疑问语气词,怎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焉乃实告焉

B、将何作何复尔

C、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欲劙颈以塞责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与以往一个课内,一个文段中的虚词不同,两个虚词全出自文段,尤其需要代入原文理解。A兼词,于之;代词,代之塾师;B什么;怎么。C 都是顺承连词。D介词,使;目的连词,来。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是“直接”表现两人兄弟情深,④是侧面表现。⑥是表现张讷受伤很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B项应该是张诚从自己家里偷了些面粉,请邻居家的妇女做饼。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答案: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答案:“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1)注意“无论”古今异义,“樵”名词用作动词,“纵或”固定结构,“且”,“归”使动用法。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非”否定判断句式,“夫人”古今异义,“何”“生”“以”,注意后一句的省略。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要踩分点

2、学会怎么样才能使句子的翻译更准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

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练,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译文: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

疲倦时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遗憾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二、知识链接

1、请看看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A组:B组:

行李之往来左右欲引相如去

可怜体无比复夜引兵出门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相如引车避匿

形容枯槁,颜色憔悴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小结:文言文词汇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中大多数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这是古今汉语的很大不同的地方。在古代汉语中,连用两个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词一样,或者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或者词的意义、色彩发生了变化,都是我们在古文翻译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句子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实词是古文翻译时的一个重要踩分点,我们必须过好这一关。

三、文言中意义变化的词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同一个词,因为时代不同,词义也有不同的含义。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语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等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又如下列词语:走去池尝亲戚臭江河好涕牺牲烈士` 爪牙谤卑鄙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小结:词语的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

练习: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项伯杀人,臣活之

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一词多义

这类实词的含义丰富,义项众多,是学习的重点。怎么掌握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如: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莫名其妙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结:要注意词的本义、牢记重点、上下文辨析、逐步积累。

4、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5、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四、高考真题演练(2008全国卷二)

阅读正确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

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但:只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乃,竟然。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A昙首有识局智度一毫不受于人

B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妇女不得为饰玩

C诛徐羡之等,平谢晦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D 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注意题干要求“分别”、“受赏识”和“善治家”这几个关键词。A第一句是文中对王昙首的评价;C第一句是王昙首的功劳,第二句表明王昙首的举止严谨;D第二句表明王昙首不居功。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兄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家庭融洽”文中没有提到。“遇事咨询昙首”是高祖的交代,但文中没有说太祖照着做。

1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答案:(1)既然参加了神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也有坚强的意志。(2)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1)注意“既”“从”“自”“立志”的翻译;(2)注意“衅难”“赖”“速断”“故”“戮”的翻译。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文言的常见句式

2、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如何做到“达”的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判断文言句式的类型

2、掌握翻译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练,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译文: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二、知识复习

在现代汉语里面,句子的成分相对来说有一定的规律,什么词一般作什么成分,什么成分一般放在什么位置,我们要心中有数。那么把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才符合现在的说法。一般来说,关于句子成分及对应的词性如下:

成分:〔定〕主﹙状﹚谓〈补〉〔定〕宾

词类: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名词

数量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副词

三、文言中常见的变式句

1、请学生先看下句子,指出它各属于哪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结构后置)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⑤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

2、小结常见的文言句式

A、被动句:

有些有语言标志的,如“于、被、见、为、受”等词或其搭配的句式可以看出,翻译时可译成“被……怎么样”。有些是不含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B、倒装句:

即改变了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其中的有些句子成分被调动了位置,不在原来的位置上,翻译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变换了位置的成分放回到它原来所在的地方去。

(1)宾语前置句:包括

a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有“不、未、莫”等否定词,代词放在否定词后动词之前。如:“三岁汝,莫我肯顾”

b、疑问代词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中“谁、何、奚、安”等疑问代词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如“大王来何操?”

c、介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用来修饰谓语动词时,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现象。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d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突出强调宾语。如“何陋之有?”

状语后置:修饰限定谓语动词的介宾短语,通过介词放在了动词后面。如:“覆之以掌”

(2)定语后置:一些修饰性的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如:“蚓无爪牙之利”。

(3)主谓倒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疑问句中,为了突出谓语,或者谓语具有祈求或命令的意义,会把谓语调到主语的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谁与,哭者?”(“与”通“欤”)、“勖哉,夫子!”。

另外,文言中也常碰到判断句、省略句。判断句以“……者……也”形式为重点,还有一些变式,可译成“……是……”,对事物的关系、性质等作出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刘备,枭雄也”。省略句则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等。

三、强化训练

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这些句子。

1、吾属今为之虏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7、沛公安在?

8、时人莫之许也

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宜乎,百姓之谓我所爱也!

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四、高考真题演练(2008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考中考查的文言实词在中学所有课本的文言文中都可以找到出处,所以复习时回归课本非常重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也有一些推断的方法,如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推断,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推断,根据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推断等。D项“度”解释为常态,容度。《史记》选读中的《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尽失其度”。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所选文段中传主吴汉一生的主要事迹,以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为标准,选择了六个句子编为四组,让考生选出符合要求的一组。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作者使用这句话的目的。①、②、⑥句都是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而③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④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激励士气,⑤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进逼成都,和激励士气无关。用排除法,选择B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C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本题设置的每一个选项所需要的阅读区间都不是很大,设置的错误点也不是很大,不需要考生分析全文才能得出结论,只要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 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而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意为吴汉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而非选项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译:(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3) 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解析】(1)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及”,到;“得”,获得;“见”表被动。

(2)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比”,近来。(《祭十二郎文》)“敕”,告诫;“何意”,为什么;“悖乱”,背离、错乱。

(3)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就”,靠拢;“于江南”,状语后置,翻译时需前置;“并”,合并。

【错因】没能字字落实,文通字顺。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2、积累一些常用的固定句式,能够准确地翻译一些固定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一些固定句式,并掌握句式的含义,能够准确地翻译。

一、课前一练,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译文: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二、阅读下面的的练习,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和修改。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5、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6、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7、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9、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10、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

11、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上) 教学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五册文言文复习。 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五课时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课前一练,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翻译:即使有精美的食物,不品尝也不会知道它的滋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在哪里。因此说,认真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别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知识上还存在迷惑不解之处。知道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在教学时发现了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加强学识修养。因此说:敎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啊。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 教案

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训练 【教学目标】1、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3、让学生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质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近期考试翻译得分情况导入。 二、考点扫描:(多媒体投影) 文言文翻译的两个考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 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考试不作要求) 四、反例警示(考生常犯的错误): 读下面的文言句子,给翻译找错误,并指出属于那种类型致误。 1 译: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字字落实) 2、盖失强援,《六国论》 译:因为失去了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完整。(活用) 3《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希望大王和群臣谁来商量这件事呢?(通假) 4《五人墓碑记》 译:砍断的头颅放在城墙上,颜色没有一点变化。(古今异义) 5《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寻求一个人,让他出使并回复秦国。(定语后置) 6《阿房宫赋》 译:秦国人没有闲暇自己哀叹,(只有)后人来哀怜它。(宾语前置) 7《季氏将伐颛臾》 译:过去先王认为是主管祭祀蒙山的人。(省略句) 8《寡人之于国也》 译:供养活人、为死人置办丧事没有缺憾,行王道就开始了。(判断句) 9 译:这应该责备你吧。(固定句式) 四、直译的方法: (一)留、删、换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具体方法:留、删、 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 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复习专题——句子翻译” 教学设计 西关外国语实验学校李倩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任务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在广州市近几年语文中考的题目中,文言文翻译是必考题,两道题占4分左右。传统的文言文翻译主要是直译,把句意的理解落实到具体的字词解释上,通过一一对应的词语解释串解句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我们在教导文言文的时候,必须强调直译,字字落实,一一对应。 2.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方法,而且广州市中考所考的古文都是课内讲授的内容,学生基本上理解文意。但是通过平时做题反馈的情况来看,仍有许多同学解答翻译题的时候,不得要领,丢分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虽然积累了许多文言知识,但是在复习阶段,还是要帮他们梳理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陈述 1.目标1:明确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 2.目标2:能够让学生通过举例,归纳总结翻译的具体方法。 3.目标3:掌握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具体方法。 4.目标4:能够运用所学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句子。 (三)教学目标分解 1.目标1 (1)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 2.目标2 (1)活动1:用找错的方式,归纳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常见错误。 (2)活动2: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回答例句的翻译。 3.目标3. (1)活动1:通过错题归纳,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 4.目标4. (1)活动1: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的形式,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翻译其他文言文句子。 (四)教学目标评估 1. 评估1:能够明确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

2. 评估2:能够找出翻译例句中出现的错误和准确回答例句的翻译。 3. 评估3:能够通过句子重点词语的翻译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 4. 评估4:能够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正确翻译其他文言文句子。 二、学习重点、难点 1. 重点:目标2,目标3 2. 难点:目标3,目标4 三、课时:一课时(40分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6年至今,广州市语文中考卷的文言文翻译题,一直都是考两道主观题,分值在4分左右,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文言文翻译主观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它考查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诸多文言知识点。而这些文言知识点也正是语文课本的学习重点之一。但就是这样小小的两道题,也会让一些同学头疼,为什么总是拿不到满分呢?同学们表达的意思跟原文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复习的重点就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技巧方法。 (出示2012年广州市中考题)阅读《三峡》中的文段。 【文言翻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 (二)例句找错:(图片)展示个别学生在作业中出错的翻译句子,让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 (三)小结: 文言文翻译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重要部分,不少同学不懂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翻译时常出错误,闹出笑话。 怎样准确的翻译文言文呢?我们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四)文言文翻译基本要求: 衡量文言文译文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信、达、雅”。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8分)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 (《论语·公冶长》) 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2.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3.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 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 (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 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7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2020届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1)教案

文言文翻译练习(1) 1.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①乌在其为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好苦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泰然谓美莫己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卿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曰:“不然。臣之所闻,古之道,凡战,用兵之术,在于一民,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征,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御远;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胜。故善兵者,务在于善附民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文言文中划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为汝父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余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羽衣、羽客) ?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人名)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 ?无虑吾农事 ?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吏民皆安堵如故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既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 ?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 ?宽尝于坐被酒 ?倍道、倍日 ?比年一小聘 ?比年以来,曾无宁岁 1、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2、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2年北京卷)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⑴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文: ⑵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7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9 / 1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几种实用的技巧——留、删、换、调、补、贯 2、运用方法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3、让学生逐步体验竞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学生体验竞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更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为中考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 二、热身运动 1、朗读《东施效颦》原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2、四人小组讨论《东施效颦》的大意我们这节课打算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看看谁表现最好,最后夺魁。 3、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译文:西施得了心病总在家里皱眉头,家里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回家也捂着心皱眉,有个富人想见见她,但西施坚持不出门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却带着妻子离开她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 4、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 1)关键词不落实 2)省略成分补充错误 3)代词指代不准确

4)望文生义太死板 这些都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下面让我们来小试牛刀,一起去寻找答案。 三、小试牛刀(明确标准、方法指导): “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两个标准六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四、典型例题解析 (一)字字落实留、删、换 A、翻译下列的句子(女士优先,女生必答)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方法:留——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B、翻译下列的句子)(男生必答) 1、夫战,勇气也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方法:删——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C、改错题(抢答题)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错误译文:率领妻子来到这走投无路的地方 2、属予作文以记之 错误译文:用属于我的作文记这件事 3、将军身被坚执锐 错误译文:将军身穿铁甲,手拿武器 方法:换——将文言词语替换成与它意义相同或相当的现代汉语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2.能结合所学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浅易文言句子 二、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 译文: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 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提高学生文言文得分率。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 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 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利用高考题,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1) 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 ____ _____ (信达雅)

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直译意译) 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 (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补”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③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 ④换: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字。 ⑤调:“调”即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⑥选:根据文意选, 选用文言词恰当的意项 3.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掌握解决文言文翻译疑难的技巧。 二、请你当解题者 从高考题看文言文翻译的命题规律,得出文言文翻译步骤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1)出示高考题,学生试翻译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6年全国卷Ⅲ)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文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熟悉中考文言文考点。 2、了解“则、而”等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会翻译文言句子并把握文章大意。 4、能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方法:总结归纳法、实战演练法 课前自学导思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说中考文言文有哪几个考点? 2、请分别谈谈你把握的文言虚词“则、而”等有哪些意义用法? 3、请同学们能够迅速回答解释文言词语、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4、请同学们仔细回忆,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说说你平时是怎样概括文言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态度的。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探究点一:请同学们解释下列三个文言虚词,并根据所学文言文,举出例句归纳这些虚词的其他用法。 则:1、入则羞对其家室() 2、() 3、() 4、() 而: 1、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2、于是退而疾耕() 3、() 4、() 5、 () 其: 1、出则愧对其知友() 2、() 3、() 乃:1、乃狗劣也()

2、() 3、() 4、() 5、() 之1、于是猎兽之获() 2、() 3、() 4、() 5、() 探究点二:解释下列文言文实词,并翻译句子,体会解释、翻译的方法。 思考1:解释下列三组加黑加粗词语,体会释词方法。 A、人不对家富则市得良犬 B、乃狗劣也人曰 C 、常过人矣疾耕则家富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做题经验,用几个字简要概括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 思考2: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同学们用来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有哪些?能否用几个字简要概括 探究点三:把握文章内容中心,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作者观点态度。 思考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是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思考2:文中的好猎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简要谈谈你是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的 思考3:从好猎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以往的阅读中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如何呈现,你是如何作答的? 总结归纳,回扣目标

2019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真题训练答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答案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 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 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②清忠、履正、素,句意。 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 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 ①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①“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辄,就;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狱:案件;威风:声威;文理:条理。 3.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①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译文: ②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译文: ①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②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⑷①重点词语:务,致力于/尽力;苛,苛严;犹,尚且/还;宽,宽松。 ②重点词语:无所知,无知;蔽遮蔽/确定;辜,辜负;德,仁德。

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方法 教案

语文组专题辅导教案 学科: 语文主备课教师: 冯操授课时间: 2016年 11月16日星期三第一节班级九(4)教学课题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方法 教学 目标 正确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 正确掌握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方法难点:正确对文言文的翻译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整体 评价优□良□中□差□ 文言文翻译原则与方法的用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考试题型,在考试中也占有重要的比例,所以怎样更好的掌握文言文的方法至关重要,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讨论怎样更好的对文言文进行理解。 一、“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1.中国语言的根基所在! 2.从个人方面,有助于明理、明善、修身养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哲,医,佛,道等文化的精髓。 3.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作为中国人,应该对中国民族性的东西有所了解。“不知有秦汉,无论魏晋”! 4.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无价之宝,具有及强的研究价值。 二、考纲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古诗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信息(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翻译要符合下面三字原则。 1、信。要忠实于原文意思。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学生误译:将军逃跑,是认为有利。 译文:将军逃跑,是把这样做当做有利的 2、达。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 畅、语气不走样。例.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学生误译:既痛念逝去的好友,又自己想到。 译文:既痛念逝去的好友,又想到自己(生命短暂) 3、雅。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文: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1.原则;1.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2方法:1.对译法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例. 引军而济,背水为垒。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2.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一类词,在译文中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练习与答案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 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 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 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 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 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 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 矣 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 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 何? ③君奚患 焉? 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 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 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 事 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 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 之。 ②太祖口貌如 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 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